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的关系:认知偏向的中介作用和希望的调节作用

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的关系:认知偏向的中介作用和希望的调节作用儿童期心理虐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问题,它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特质抑郁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孩子们在受到心理虐待的影响下更容易受到影响。
本文将探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特质抑郁的关系,并探究认知偏向的中介作用和希望的调节作用。
一、儿童期心理虐待对特质抑郁的影响儿童期是人类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经历对人生的影响非常深远。
心理虐待是一种在家庭和教育环境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根据研究,受到心理虐待的孩子更容易对未来的生活感到不安或失去信心,更容易出现特质抑郁。
特质抑郁是指一个人容易感到沮丧,感觉没有希望和愉悦的情况。
二、认知偏向的中介作用儿童期心理虐待可以通过认知偏向的作用,对孩子的特质抑郁造成影响。
认知偏向是指人们对自己的情况和世界的观点,从而形成对自己的选择和承担风险的态度。
心理虐待可以导致认知偏向的偏离,比如产生负向的想法或感觉。
这种偏向的影响往往是间接的,只有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才会表现出来。
三、希望的调节作用希望是一个人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幸福的信念。
希望可以调节人的情绪和压力,从而减少抑郁的发生。
在心理虐待的情况下,孩子们失去了很多的希望和信念,他们变得更加消极和无助。
但是,希望可以通过适当的心理干预来重建,以缓解孩子们的抑郁症状。
四、例证1. 小明是一个因为家庭冲突而受到心理虐待的孩子。
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变得不自信、缺乏自尊心、性格孤僻、压抑和沮丧。
经过心理治疗和公益机构的帮助,他重拾信心和希望,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价值,最终走出了困境,并成为一名心理学专家。
2. 王女士的女儿是一个因为父母离异而受到心理虐待的孩子。
在长期的虐待下,她失去了信心和希望。
她经常会感到沮丧和无助,并在学业和社交方面表现出痴迷的行为。
通过派遣心理医生和提供适当的希望支持,她最终摆脱了抑郁,重新获得了信心和自尊心。
3. 张先生是一个单亲孩子,他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家庭和学校之间的焦虑和压力。
童年时期负面经历严重影响脑的认知功能

童年时期负面经历严重影响脑的认知功能——专访中国生理学会副监事长、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李葆明文 | 本刊记者 王湘蓉 邢晓凤大脑是人体最复杂精妙、神秘的器官,这个“3磅宇宙”中藏着无尽的奥秘,破译大脑运转密码、揭开生命之谜是令无数科学家殚精竭虑的艰难课题。
我国众多科学家的探索脚步,清晰地印在了神经科学漫漫的发展路途上,他们在神经科学的发展中推动着人类在不断自我找寻中发现新的未知。
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教授李葆明就是这众多神经科学家中的一员,他参与和见证了中国神经科学研究的发展历程。
出生于江西宜丰县的李葆明从小酷爱数学,1979年,李葆明参加高考,考入当时的江西大学(现南昌大学),阴差阳错被录取到了生物系本科学习。
“当时懵懵懂懂的,根本不知道生物学到底要学什么。
”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非常优秀的老师,特别是动物学胚胎学和解剖学老师,将生命的奥秘、动物的进化讲得活色生香。
那个时代没有PPT、没有投影仪,老师就拿着粉笔画受精卵分裂、胚胎发育、人体结构,一笔一画拨动着学生的心弦,李葆明就这样被牵引着进入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他感叹于生命的神奇、进化的伟大,从此迷恋上了生物学,特别是当他看到英国动物学家珍妮·古道尔(Jane Goodall)的传奇故事(为了观察黑猩猩,珍妮20多岁来到非洲原始森林,度过了38年的野外生涯,写下了《在人类的阴影下》)后,李葆明大受触动,从小被灌输的知识是动物没有思维、没有情感,行为是反射性的,但在珍妮的笔下,非洲黑猩猩的行为与人类行为非常相近,于是他产生了要从事行为神经生物学方面研究的想法。
1983年,李葆明考上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的研究生,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委托培养,师从著名生理学家梅镇彤教授,1988年到日本京都大学灵长类研究所进行联合培养,师从灵长类前额叶皮层功能研究先驱久保田竞教授(Kisou Kubota)。
李葆明至今依然记得,为给他做出国担保,梅镇彤教授拖着受伤的腿,跟他步行到几公里外的公证处去做担保公证,并语重心长地对他说:“葆明,学成后,你可要回来,我们国家的科研事业方兴未艾,正需要人才。
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联系

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联系在现代社会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
许多研究表明,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
本文将深入探讨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联,并解释可能的原因。
首先,什么是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影响情绪、思维和行为的心理障碍,患者常常感到无望、消沉和沮丧。
而认知功能是一种关于注意力、记忆、学习和思维等方面的心理能力。
认知功能下降指的是这些能力的减弱或受损。
研究表明,在抑郁症患者中,认知功能下降是普遍存在的。
他们通常表现出注意力困难、记忆问题和思维迟钝等症状。
例如,抑郁症患者可能会发现自己难以集中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力,对周围环境的变化敏感度降低。
他们也可能经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无法有效地记忆新的信息和事件。
此外,他们的思维速度可能变慢,思维过程也更加消极。
这些认知功能的下降可能会对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社交等方面造成严重的影响。
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联系可以解释为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首先,抑郁症可以导致患者的脑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脑灰质体积会减少,脑区之间的连接也会受到影响。
这些脑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
其次,抑郁症常伴随着患者的情绪和心理状态的改变。
长期的焦虑、消极情绪和社交退缩等因素都可能对认知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此外,抑郁症患者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也可能对认知功能起到一定的影响。
例如,睡眠不足、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缺乏体育锻炼等都可能导致认知功能下降。
然而,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单向的。
研究还发现,认知功能下降也可能是导致抑郁症发展的因素之一。
例如,认知功能下降可能会导致患者在面对压力和困难时应对不当,从而增加了抑郁症的风险。
认知功能下降还可能削弱患者的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使得他们更加容易陷入抑郁状态。
虽然抑郁症和认知功能下降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来缓解这种下降。
注意力损害与童年创伤及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论著·注意力损害与童年创伤及抑郁症临床症状的相关性研究刘琼,杨潇,王敏,窦翊恺,杜癑,韦锦学,赵连生,马小红 摘要: 目的:探索抑郁症患者注意力与童年创伤及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方法:纳入抑郁症患者152例(研究组),健康对照组250名,分别采用剑桥神经心理自动化成套测试(CANTAB)中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RVP)、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 17)、童年创伤量表简版(CTQ SF)评估视觉持续注意力、抑郁症状、童年创伤,采用SPSS26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快速视觉信息处理中总错过数更多,总正确拒绝数更少,命中率更低,平均反应时间更长(P均<0.01);童年创伤总分及各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均<0.01);在研究组中发现躯体忽视与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总错过数正相关(r=0.226,P=0.012),与反应灵敏度、总正确拒绝数、命中率负相关(r=-0.260、-0.230、-0.224,P均<0.05);HAMD 17总分与快速视觉信息处理总错过数、错击率、平均反应时间正相关(r=0.228、0.192、0.341,P均<0.05),与反应倾向性、总正确拒绝数、命中率负相关(r=-0.203、-0.324、-0.226,P均<0.05)。
结论:抑郁症患者的童年可能遭受较多创伤事件,其注意力明显受损;抑郁症状与注意力下降有一定相关性,且抑郁程度越重,注意力越差。
关键词: 抑郁症; 注意力; 童年创伤中图分类号: R749.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 3220(2024)02 0085 05Thecorrelationbetweenattentionimpairmentandchildhoodtraumawithclinicalsymptomsinpatientswithdepression LIUQiong,YANGXiao,WANGMin,DOUYi kai,DUYue,WEIJin xue,ZHAOLian sheng,MAXiao hong.PsychiatricLaboratoryandMentalHealthCenter,WestChinaHospitalofSichuanUniversity,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explorethecorrelationbetweenattentionimpairmentandchildhoodtraumawithclinicalsymptomsinpatientswithdepression. Method:Atotalof152depressionpatientsinstudygroupand250healthycontrolsincontrolgroupwereselectedandassessedwiththerapidvisualinformationprocessing(RVP)underCambridgeneuropsychologicaltestautomatedbattery(CANTAB),17 itemHamiltondepressionratingscale(HAMD 17)andchildhoodtraumaquestionnaire-shortform(CTQ SF).StatisticalanalysiswascarriedoutusingSPSS26. Results:Therearemoretotalmisses,fewertotalcorrectrejections,lowerprobabilityofhit,andlongermeanlatencyinpatientswithdepression(allP<0.01).ThetotalscoreandeachfactorscoreofCTQ SFinthestudygroupwere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oseofthecontrolgroup(allP<0.01).Inthedepressiongroup,physicalneglect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RVPtotalmisses(RVP_TM)(r=0.226,P=0.012),andnegativelycorrelatedwithRVPAprime(RVP_A_PR),RVPtotalcorrectrejections(RVP_TCR)andRVPprobabilityofhit(RVP_PH)(r=-0.260,-0.230,-0.224,allP<0.05).TheHAMD 17totalscorewaspositivelycorrelatedwithRVPtoatlmissesRVP_TM、RVPprobabilityoffalsealarm(RVP_PFA)、RVP_ML(r=0.228、0.192、0.341,allP<0.05),andnegativelycorrelatedwithRVPBdoubleprime(RVP_B_DP)、RVP_TCR、RVP_PH(r=-0.203,-0.324,-0.226,allP<0.05). Conclusion:Peoplewithdepressionmighthaveexperiencedmoretraumaticeventsinchildhood,andhavemoreseverelyimpairedattention.Themoreseverethesymptomsofdepression,theworsetheattentionwillbe.Keywords: depression; attention; childhoodtrauma基金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2022ZD02117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2001432);四川省科技厅重点研发项目(2022YFS0346、2022YFS0348);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20TQ0213、2020M683319)作者单位:610041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精神医学研究室通信作者:马小红,E Mail:maxiaohong@scu.edu.cnDOI:10.3969/j.issn.1005 3220.2024.02.001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终生患病率约15%~18%[1],目前已成为导致伤残损失健康生命年的主要原因之一[2],除了情绪低落和兴趣爱好减少的核心症状之外,认知功能受损也是抑郁症的重要症状,其中注意力损害是临床最常见的主诉,对患者的社会功能恢复具有重要影响作用[3]。
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

作者简介:邢敏智(1991-),医师,硕士,主要从事情感障碍疾病的研究㊂ ә 通信作者,E -m a i l :z yh u a @s i n a .c o m ㊂论著㊃临床研究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1-8348.2022.02.022网络首发 h t t ps ://k n s .c n k i .n e t /k c m s /d e t a i l /50.1097.R.20211221.2056.002.h t m l (2021-12-22)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邢敏智,蔡 婵,朱跃华ә(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金华医院精神卫生科,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 目的 探讨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㊂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纳入40例符合美国精神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Ⅳ版(D S M -Ⅳ)诊断标准的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40例年龄㊁性别和文化程度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㊂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评估儿童期成长经历,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评估反刍思维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 )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㊂P e a r s o n 相关分析检验反刍思维与儿童期虐待之间的相关性,采用S P S S 的P R O C E S S v 3.4b y A n d r e w F .H a ye s 进行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状间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㊂结果 抑郁组H AM D ㊁反刍思维总分㊁抑郁相关㊁沉思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㊂抑郁组情感虐待与反刍思维总分㊁沉思㊁抑郁相关均呈正相关性(P <0.05),躯体虐待与沉思呈正相关性(P <0.05)㊂对照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与反刍思维各维度均不具有相关性(P >0.05)㊂反刍思维总分在情感虐待㊁躯体虐待和情感忽视与抑郁症状间具有中介效应㊂结论 抑郁症人群中儿童期虐待与反刍思维相关,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和抑郁症状中起中介作用㊂[关键词] 儿童期虐待;抑郁症;反刍思维;中介效应[中图法分类号] R 749.4[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1-8348(2022)02-0281-05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be t w e e n 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 i n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a j o r d e p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X I N G M i n z h i ,C A I C h a n ,Z HU Y u e h u aә(D 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n t a l H e a l t h ,A f f i l i a t e d J i n h u a H o s p i t a l ,S c h o o l o f Me d i c i n e ,Z h e j i a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J i n h u a ,Z h e j i a n g 321000,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O b j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m e d i a t i n g ef f e c t o f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g b e t w e e n ch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 i n t h e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aj o r d e p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M D D ).M e t h o d s T h e c r o s s -s e c t i o n a l s t u d y w a s a d o p t e d ,40p a t i e n t s w i t h M D D m e e t i n g t h e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o f t h e A m e r i c a n D i a g-n o s t i c a n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M a n u a l o f M e n t a l D i s o r d e r s Ⅳ(D S M -Ⅳ)w e r e e n r o l l e d a s t h e s t u d y s u b je c t s ,a n d 40h e a l t h y c o n t r o l m a t c h e df o r ag e ,s e x ,a n d c u l t u r a l d e g r e e s e r v e d a s th e c o n t r o l s .T h e c hi l d h o o d d e v e l o p m e n t 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t h e t w o g r o u p s w e r e e v a l u a t e d b y t h e c h i l d h o o d a b u s e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 .T h e r u m i n a n t r e s po n s e s t y l e s c a l e w 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d e g r e e .T h e H a m i l t o n D e pr e s s i o n S c a l e w a s u s e d t o a s -s e s s t h e s e v e r i t y o f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 .T h e P e a r s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a l ys i s w a s u s e d t o e x a m i n e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b e t w e e n t h e l e v e l o f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a n d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 o f c h i l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h e t w o g r o u ps .T h e S P S S P r o c e s s V 3.4b y A n d r e w F .H a y e s w a s u s e d t o t e s t t h e s i g n i f i c a n c e o f t h e m e d i a t i n g ef f e c t o f r u m i n a t i o n i n 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t o m s .R e s u l t s T h e t o t a l s c o r e s o f H AM D a n d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t h e s c o r e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a n d m e d i t a t i o n s c o r e i n 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w e r e h i gh e r t h a n t h o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a n d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s w e r e s t a t i s t i c a l l y s i g n i f i c a n t (P <0.05).T h e s c o r e s o f 5t y pe s i n 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h a d s t a t i s t i c a l d if f e r e n c e s b e t w e e n t h e t w og r o u ps (P <0.05).T h e e m o t i o n a l a b u s e i n 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 g r o u p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 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t o t a l s c o r e ,m e d i t a t i o n a n d d e pr e s s i o n c o r r e l a t i o n (P <0.05),a n d t h e p h y s i c a l a b u s e w a s p o s i t i v e l y co r r e l a t e d w i t h m e d i t a t i o n (P <0.05).T h e 5t y p e s o f c h i l d h o o d a b u s e i n t h e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h a d n o c o r r e l a t i o n w i t h t h e d i m e n s i o n s o f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P >0.05).T h e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t o t a l s c o r e h a d t h e m e d i a t e e f f e c t b e t w e e n t h e e m o t i o n a l a b u s e ,p h ys i c a l a -b u s e a n d e m o t i o n a l n e g l e g e n c e w i t h t h e d e p r e s s i o n s y m pt o m s .C o n c l u s i o n 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i s c o r r e l a t e d 18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w i t h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i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o f M D D,a n d t h e 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 p l a y s a 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 b e t w e e n c h i l d h o o d a b u s e a n d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K e y w o r d s]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r u m i n a n t t h i n k i n g;m e d i a t i n g e f f e c t抑郁症是常见的一种精神疾病,可严重损害患者的社会功能,降低生活质量[1]㊂2017年,使用伤残调整寿命年评价全球疾病负担的系统性分析发现,抑郁症是三大主要疾病之一[2]㊂另外,抑郁症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之一[3]㊂因此,明确抑郁症的发病机制和病因,在预防抑郁症的发生并促进抑郁症患者临床治愈并康复,改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㊂最近的证据表明躯体虐待和性虐待㊁情感忽视等儿童期虐待经历是将来患抑郁症的危险因素,并且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数量和严重程度与抑郁症的风险和严重程度具有数量-反应关系[4-5],但其机制尚不明确㊂基于儿童期创伤性经历对成人结局具有广泛的影响,加强对伴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患者引发成人期抑郁障碍的神经心理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㊂反刍思维是指遇到负性事件的一种反应模式,即重复㊁消极的思考此负性事件的原因㊁后果及自己的感受㊂目前研究认为反刍思维与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存在相关,并能预测抑郁的发生和持续时间[6]㊂笔者推测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反刍思维,表现为重复㊁消极的思考儿童期虐待经历的原因㊁后果及自己的感受[7]㊂因此,本研究探讨抑郁症患者反刍思维是否在儿童期虐待和抑郁症状间存在中介效应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0年7月至2021年1月就诊于本院精神卫生科门诊的抑郁症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㊂纳入标准:(1)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 S M-Ⅳ)抑郁症的诊断标准;(2)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 AM D)ȡ14分;(3)年龄18~55岁;(4)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5)患者本人签署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1)既往有脑器质性疾病㊁癫痫病史或有颅脑创伤病史;(2)既往半年有药物或物质滥用史;(3)近3个月行电休克治疗㊁经颅磁刺激治疗㊁迷走神经刺激术㊁脑深部刺激术㊂同期招募性别㊁年龄和教育程度与抑郁组匹配的健康者为对照㊂两组在性别㊁年龄㊁受教育程度㊁吸烟史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疾病家族史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㊂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2021-044-001)㊂1.2方法采用儿童期虐待问卷评估儿童期成长经历,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评估反刍思维程度,H AM D评估抑郁症状严重程度㊂H AM D:采用交谈和观察的方式对研究对象过去1周内的情况进行评分㊂本研究采用17条目版本,其中8个条目以0~4分进行评分,9个条目以0~2分进行评分,总分50分,分值越大表明抑郁症状越严重㊂>24分为重度抑郁,>17~24为中度抑郁, >7~17分为轻度抑郁㊂该量表的评分能很好地反映出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具有良好的信效度[8]㊂儿童期虐待问卷:量表总共28个项目,包括情感虐待㊁躯体虐待㊁性虐待㊁情感忽视和躯体忽视5个分量表,每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总分25~125分,分数越高表明遭受的虐待越多㊂另有3个条目作为效度评价㊂儿童期虐待问卷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效度[9]㊂反刍思维反应量表:该量表评估面对悲伤或抑郁情绪时反刍思维和行为频率,由22个条目构成自评问卷,每个条目得分1~4分㊂22个条目划分为3个维度:抑郁相关由12个条目构成,沉思和反省维度分别包含5个条目,其中沉思包括第5㊁10㊁13㊁15和16条目,反省包括第7㊁11㊁12㊁20和21条目㊂量表分值越高表明反刍思维越严重,该量表具有良好的重测信度和内部一致性信度[10]㊂表1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项目抑郁组(n=40)对照组(n=40)χ2P 年龄0.001.000 18~35岁32(80.0)32(80.0)36~55岁8(20.0)8(20.0)性别0.050.820男14(35.0)15(37.5)女26(65.0)25(62.5)受教育程度2.780.430研究生及以上13(32.5)15(37.5)本科或大专22(55.0)16(40.0)高中或中专5(12.5)8(20.0)初中01(2.5)吸烟史1.390.850否35(87.5)37(92.5)是5(12.5)3(7.5)精神疾病家族史8.350.004无25(62.5)36(90.0)有15(37.5)4(10.0)1.3统计学处理28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采用S P S S 22.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㊂计数资料以例数或率表示,采用χ2检验㊂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以x ʃs 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以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表示,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检验㊂采用P e a r s o n 进行相关性分析,S P S S 的P R O C E S S v 3.4b y A n d r e w F .H a y e s 进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检验,选择M o d e l n u m b e r 4㊂以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 结 果2.1 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抑郁组H AM D ㊁反刍思维总分㊁抑郁相关㊁沉思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得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㊂2.2 两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与反刍思维各维度的相关性抑郁组情感虐待与反刍思维总分㊁沉思㊁抑郁相关均呈正相关性(P <0.05),躯体虐待与沉思呈正相关性(P <0.05),见表3㊂对照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与反刍思维各维度均不具有相关性(P >0.05),见表4㊂表2 两组各量表评分比较项目抑郁组(n =40)对照组(n =40)P反刍思维总分53.23ʃ10.5537.68ʃ9.41<0.001抑郁相关30.53ʃ6.7318.98ʃ5.03<0.001沉思11.83ʃ2.639.08ʃ2.57<0.001反省10.88ʃ2.609.63ʃ2.910.050H AM D 20(11,35)0(0,7)<0.001情感虐待6(5,24)5(0,11)0.020躯体虐待5(5,25)5(0,13)0.020性虐待5(5,10)5(0,9)0.028情感忽视12.5(5,25)21.5(0,25)<0.001躯体忽视10(5,15)12(0,17)0.002表3 抑郁组儿童期虐待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项目反刍思维总分rP沉思rP反省rP抑郁相关rP情感虐待0.380.020.420.010.040.810.410.01躯体虐待0.210.210.320.04-0.030.870.210.20性虐待0.070.670.070.670.040.800.070.69情感忽视0.030.850.070.690.230.16-0.060.70躯体忽视0.040.830.040.810.250.13-0.060.73表4 对照组儿童期虐待与反刍思维的相关性项目反刍思维总分rP沉思rP反省rP抑郁相关rP情感虐待0.210.200.200.230.100.550.230.15躯体虐待-0.040.80-0.030.88-0.080.63-0.020.91性虐待-0.060.70-0.050.76-0.100.55-0.040.83情感忽视-0.040.830.070.650.050.77-0.130.41躯体忽视-0.020.900.070.69-0.040.80-0.050.782.3 儿童期虐待、反刍思维和抑郁症状间的中介效应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情感虐待㊁躯体虐待㊁性虐待㊁情感忽视㊁躯体忽视对HAM D 预测力具有统计学效应(F =15.22㊁9.76㊁4.00㊁12.93㊁5.00,P <0.05)㊂现用反刍思维来检验两组作为一个整体的中介效应,中介分析显示:情感虐待对H AM D 的总效应值为1.1979(95%C I :0.5866~1.8091),直接效应为0.4079(95%C I :-0.1410~0.9567),间接效应为0.7900(95%C I :0.4987~1.2649),反刍思维总分在情感虐待经历和抑郁症状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见图1㊂躯体虐待对H AM D 的总效应值为1.1025(95%C I :0.3998~1.8053),直接效应为0.5570(95%C I :-0.0078~1.1217),间接效应为0.5456(95%C I :0.1269~1.0943),反刍思维总分在躯体虐待经历和抑郁症状间起完全中介效应,见图2㊂性虐待对H AM D 的总效应值为2.0287(95%C I :0.0081~4.0492),直接效应为1.2480(95%C I :-0.2907~2.7866),间接效应为0.7807(95%C I :-0.5703~2.0691),反刍思维总分在性虐待经历和抑郁症状间38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不具有中介效应,见图3㊂情感忽视对H AM D 的总效应值为-0.5811(95%C I :-0.9028~-0.2594),直接效应为-0.3208(95%C I :-0.5814~-0.0601),间接效应为-0.2604(95%C I :-0.4916~-0.0582),反刍思维总分在情感忽视经历和抑郁症状间起部分中介效应,见图4㊂躯体忽视对H AM D 的总效应值为-0.7957(95%C I :-1.5040~-0.0875),直接效应为-0.4267(95%C I :-0.9740~0.1205),间接效应为-0.3690(95%C I :-0.9054~0.0447),反刍思维总分在躯体忽视经历和抑郁症状间不具有中介效应,见图5㊂图1反刍思维在情感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图2反刍思维在躯体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图3反刍思维在性虐待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图4反刍思维在情感忽视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图5 反刍思维在躯体忽视和抑郁症状之间的中介效应3 讨 论本研究主要探讨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不良结局联系起来的神经心理机制㊂既往横断面和前瞻性研究的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儿童期虐待与成年期抑郁症症状的发展密切相关[5]㊂C O P E L A N D 等[4]纳入1420例儿童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70.5%的儿童在童年期经历过创伤性事件(包含儿童虐待经历),并在成年期随访4次(19㊁21㊁25岁和30岁),显示儿童期创伤经历能预测成人期抑郁障碍㊁焦虑障碍和物质使用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并且有童年创伤经历的成人趋向于较差的社会经济地位,不稳定的家庭环境及易被同龄人欺凌㊂目前的研究认为儿童期虐待在人群中普遍存在[11],但并不是所有遭遇儿童期虐待的人群都会出现抑郁症状㊂因此儿童期虐待是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12],但二者相联系的神经心理机制有待明确㊂有研究认为高水平的神经质和低水平的外向性格是促使伴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关键机制[13],也有研究认为功能失调的主观认知介导有儿童期虐待经历的患者发生抑郁症状[14],另有研究认为神经质水平㊁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程度在调节儿童期虐待对成年抑郁症严重程度的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5-16]㊂然而,上述结论目前仍存在争议[17]㊂本研究提示反刍思维是儿童期虐待与成年期抑郁症发生相联系的神经心理机制㊂H E L L E R 等[18]研究认为情绪学习是情感障碍的主要发病机制,且海马重放是情绪学习的主要神经生理基础㊂海马是主管记忆的大脑区域,海马重放的表现形式为过去的负性情感经历不断重复的在大脑中回想和思考㊂根据反刍思维量表把反刍思维分成3个维度,即抑郁相关㊁反省和沉思维度㊂其中,反省是一种适应性的㊁有目的认知过程,能减少抑郁症状的发生;而沉思是一种适应不良的认知过程,能预测抑郁症状的发生[19]㊂本研究显示抑郁组反刍思维总分㊁沉思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与既往研究结果相一致㊂情感虐待得分与反刍思维总分㊁沉思和抑郁相关得分存在正相关性,躯体虐待得分与沉思得分存在正相关性㊂而对照组儿童期虐待5个类型与反刍思维均无相关性㊂这提示伴有情感虐待和躯体虐待的患者更趋向于出现适应不良的认知方式,而其负性认知方式48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与抑郁症的发生密切相关㊂根据B e c k的抑郁症认知模型,儿童期虐待㊁不良生活事件等负性事件的发生常会导致负性认知模式的形成,促使对自身㊁个人世界和未来生活产生负性评价和认知㊂负性认知模式可引起与负性认知模式相关的注意偏差㊁处理偏差和记忆偏差,从而产生持续性地对自身㊁世界和未来的消极思考,表现出反刍思维,最终促使抑郁症的发生和维持[20]㊂本研究也显示反刍思维在情感虐待㊁躯体虐待㊁情感忽视与抑郁症状间存在中介效应㊂因此,反刍思维可能是儿童期虐待与抑郁症联系的神经心理机制㊂本研究存在以下不足:(1)本研究是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对儿童期的经历回忆容易出现偏差,且与研究时的情绪状态明显相关㊂以后的研究应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准确记录儿童时期的成长环境㊂(2)本研究未纳入性格因素㊁社会支持方式等混杂因素,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今后需纳入更多可能调节儿童虐待与抑郁症联系的相关协变量的研究㊂今后也可结合神经影像技术探索儿童虐待经历与抑郁症发病相关的大脑结构及功能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儿童虐待促使抑郁发生相关神经机制㊂综上所述,抑郁症人群中儿童期虐待与反刍思维相关,反刍思维在儿童期虐待和抑郁症状中起中介作用㊂参考文献[1]MA L H I G S,MA N N J J.D e p r e s s i o n[J].L a n-c e t,2018,392(10161):2299-2312.[2]G B D2017D i s e a s e a n d I n j u r y I n c i d e n c e a n d P r e v a-l e n c e C o l l a b o r a t o r s.G l o b a l,r e g i o n a l,a n d n a-t i o n a l i n c i d e n c e,p r e v a l e n c e,a n d y e a r s l i v e dw i t h d i s a b i l i t y f o r354d i s e a s e s a n d i n j u r i e s f o r 195c o u n t r i e s a n d t e r r i t o r i e s,1990-2017:a s y s-t e m a t i c a n a l y s i s f o r t h e G l o b a l B u r d e n o f D i s-e a s e S t u d y2017[J].L a n c e t,2018,392(10159): 1789-1858.[3]T U R E C K I G,B R E N T D A,G U N N E L L D,e ta l.S u i c i d e a n d s u i c i d e r i s k[J].N a t R e v D i sP r i m e r s,2019,5(1):74.[4]C O P E L A N D W E,S H A N A H A N L,H I N E S-L E Y J,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c h i l d h o o d t r a u m ae x p o s u r e w i t h a d u l t p s y c h i a t r i c d i s o r d e r s a n df u n c t i o n a l o u t c o m e s[J].J AMA N e t w O p e n,2018,1(7):e184493.[5]HUM P H R E Y S K L,L E MO U L T J,W E A R JG,e t a l.C h i l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a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s t u d i e s u s i n g t h e c h i l d h o o dt r a u m a q u e s t i o n n a i r e[J].C h i l d A b u s e N e g l, 2020,102:104361.[6]Y A R O S L A V S K Y I,A L L A R D E S,S A N C H EZ-L O P E Z A.C a n't l o o k a w a y:a t t e n t i o n c o n t r o ld e f i c i t s p r e d i c t r u m i n a t i o n,d e p r e s s i o n s y m p-t o m s a n d d e p r e s s i v e a f f e c t i n d a i l y L i f e[J].JA f f e c t D i s o r d,2019,245:1061-1069.[7]Z HO U H X,C H E N X,S H E N Y Q,e t a l.R u-m i n a t i o n a n d t h e d e f a u l t m o d e n e t w o r k:m e t a-a n a l y s i s o f b r a i n i m a g i n g s t u d i e s a n d i m p l i c a-t i o n s f o r d e p r e s s i o n[J].N e u r o i m a g e,2020, 206:116287.[8]R O H A N K J,R O U G H J N,E V A N S M,e t a l.A p r o t o c o l f o r t h e h a m i l t o n r a t i n g s c a l e f o r d e-p r e s s i o n:i t e m s c o r i n g r u l e s,r a t e r t r a i n i n g,a n d o u t c o m e a c c u r a c y w i t h d a t a o n i t s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a c l i n i c a l t r i a l[J].J A f f e c t D i s o r d,2016,200: 111-118.[9]赵幸福,张亚林,李龙飞,等.中文版儿童期虐待问卷的信度和效度[J].中国临床康复,2005,9(20):105-107.[10]K I M J H,P I A O Y,K I M W S,e t a l.T h e d e v e l-o p m e n t o f t h e b r o o d i n g s c a l e[J].P s y c h i a t r y I n-v e s t i g,2019,16(6):443-449.[11]D E B E L L I S M D,N O O N E R K B,S C H E I D JM,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 i n m a l t r e a t e d c h i l d r e n a n da d o l e s c e n t s[J].C h i l d A d o l e s c P s y c h i a t r C l i n NA m,2019,28(3):289-302.[12]V A L L A T I M,C U N N I N G H AM S,MA Z U R K AR,e t a l.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t h e c l i n i-c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m a j o r d e p r e s s i v e d i s o r d e r i n a d o l e s c e n c e a n d a d u l t h o o d[J].J A b n o r mP s y c h o l,2020,129(5):469-479.[13]HO V E N S J G,G I L T A Y E J,V A N H E M E R TA M,e t a l.C h i l d h o o d m a l t r e a t m e n t a n d t h e c o u r s e o f d e p r e s s i v e a n d a n x i e t y d i s o r d e r s:t h e c o n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e r s o n a l i t y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J].D e p r e s s A n x i e t y,2016,33(1):27-34.[14]J U Y,WA N G M,L U X,e t a l.T h e e f f e c t s o fc h i ld h o o d t r a u m a o n t he o n s e t,s e v e r i t y a n d i m-p r o v e m e n t o f d e p r e s s i o n:t h e r o l e o f d y s f u n c-t i o n a l a t t i t u d e s a n d c o r t i s o l l e v e l s[J].J A f f e c tD i s o r d,2020,276:402-410.[15]Z HO U J,F E N G L,HU C,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s a-m o n g d e p r e s s i v e s y m p t o m s,c h i l d h o o d a b u s e, n e u r o t i c i s m,s o c i a l s u p p o r t,a n d(下转第291页)58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6]A L E X A N D E R B M,WA N G X Z,N I E M I E R K OA,e t a l.D N A r e p a i r b i o m a r k e r s p r e d i c t r e-s p o n s e t o n e o a d j u v a n t c h e m o r a d i o t h e r a p y i n e-s o p h a g e a l c a n c e r[J].I n t J R a d i a t O n c o l B i o l P h y s,2012,83(1):164-171.[7]A V I T A B I L E M,L A S O R S A V A,C A N T A L U-P O S,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P A R P1p o l y m o r-p h i s m s w i t h r e s p o n s e t o c h e m o t h e r a p y i n p a-t i e n t s w i t h h i g h-r i s k n e u r o b l a s t o m a[J].J C e l lM o l M e d,2020,24(7):4072-4081. [8]Z H O U R,L I Y,W A N G N,e t a l.P A R P1r s1136410 C/C g e n o t y p e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a n i n c r e a s e d r i s k o f e s o p h a g e a l c a n c e r i n s m o k e r s[J].M o l B i o l R e p,2021,48(2):1485-1491.[9]R O T T E N B E R G S,D I S L E R C,P E R E G O P.T h e r e d i s c o v e r y o f p l a t i n u m-b a s e d c a n c e r t h e r a p y[J].N a t R e v C a n c e r,2021,21(1):37-50.[10]Z HO U T,F U H,D O N G B,e t a l.HO X B7m e-d i a te s c i s p l a t i n r e s i s t a n c e i n e s o p h a g e a l s q u a-m o u s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t h r o u g h i n v o l v e m e n t o fD N A d a m a g e r e p a i r[J].T h o r a c C a n c e r,2020, 11(11):3071-3085.[11]R AM E Z A N I S,S H A R A F S H A H A,M I R Z A NE J A D L,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 o f P A R P1r s4653734,r s907187a n d r s1136410v a r i a n t sw i t h b r e a s t c a n c e r r i s k a m o n g I r a n i a n w o m e n[J].G e n e,2019,712:143954.[12]S C H N E I D E R O V A M,N A C C A R A T I A,P A R-D I N I B,e t a l.M i c r o R N A-b i n d i n g s i t e p o l y m o r-p h i s m s i n g e n e s i n v o l v e d i n c o l o r e c t a l c a n c e re t i o p a t h o g e n e s i s a n d t h e i r i m p a c t o n d i s e a s ep r o g n o s i s[J].M u t a g e n e s i s,2017,32(5):533-542.[13]Z H A O J,WU J,Z U O W,e t a l.A f u n c t i o n a lp o l y m o r p h i s m i n t h e p o l y(A D P-r i b o s e)p o l y-m e r a s e-1g e n e i s a s s o c i a t e d w i t h p l a t i n u m-b a s e dc h e m o t h e r a p e u t i c r e s p o n s e a nd p r o g n o-s i s i n e p i t h e l i a l o v a r i a n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E u rJ O b s t e t G y n e c o l R e p r o d B i o l,2020,255:183-189.[14]Z HO U Q,Z O U B W,X U Y,e t a l.D N A r e p a i rg e n e p o l y m o r p h i s m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o u t c o m e o f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i m a r y s m a l l c e l l c a r c i n o m a o ft h e e s o p h a g u s[J].T u m o u r B i o l,2015,36(3): 1539-1548.[15]N O G U E I R A A,A S S I S J,F A U S T I N O I,e t a l.B a s e e x c i s i o n r e p a i r p a t h w a y:P A R P1g e n o-t y p e s a s m o d u l a t o r s o f t h e r a p y r e s p o n s e i n c e r-v i c a l c a n c e r p a t i e n t s[J].B i o m a r k e r s,2017,22(1):70-76.(收稿日期:2021-06-12修回日期:2021-09-23)(上接第285页)c o p i n g s t y l e i n t h e p o p u l a t i o n c o v e r i n g g e n e r a l ad u l t s,de p r e s s e d p a t i e n t s,b i p o l a r d i s o r d e r p a-t i e n t s,a n d h i g h r i s k p o p u l a t i o nf o r d e p r e s s i o n[J].F r o n t P s y c h o l,2019,10:1321.[16]WA N G J,H E X,C H E N Y,e t a l.A s s o c i a t i o nb e t w e e nc h i ld h o o d t r a u m a a n d de p r e s s i o n:am o d e r a t e d m e d i a t i o n a n a l y s i s a m o n g n o r m a t i v eC h i n e s e c o l l e g e s t u d e n t s[J].J A f f e c tD i s o r d,2020,276:519-524.[17]N E M E R O F F C B.P a r a d i s e l o s t:t h e n e u r o b i o-l o g i c a l a n d c l i n i c a l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o f c h i l d a b u s ea n d n e g l e c t[J].N e u r o n,2016,89(5):892-909.[18]H E L L E R A S,B A G O T R C.I s h i p p o c a m p a lr e p l a y a m e c h a n i s m f o r a n x i e t y a n d d e p r e s s i o n[J].J AMA P s y c h i a t r y,2020,77(4):431-432.[19]HU A N G V,Y U M,C A R L E T O N R N,e t a l.I n t o l e r a n c e o f u n c e r t a i n t y f u e l s d e p r e s s i v es y m p t o m s t h r o u g h r u m i n a t i o n:c r o s s-s e c t i o n a la n d l o n g i t u d i n a l s t u d i e s[J].P L o S O n e,2019,14(11):e0224865.[20]D I S N E R S G,B E E V E R S C G,H A I G H E A,e ta l.N e u r a l m e c h a n i s m s o f t h e c o g n i t i v e m o d e l o f d e p r e s s i o n[J].N a t R e v N e u r o s c i,2011,12(8):467-477.(收稿日期:2021-05-18修回日期:2021-09-22)192重庆医学2022年1月第51卷第2期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童年逆境与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相关

童年逆境与抑郁症等心理障碍相关抑郁关爱家园-解郁网:根据最新发表于6月《英国精神病学杂志》(Br J Psychiatry.2012 Jun;200(6):469-75.)上的研究提示,儿童期受虐待有可能与日后行为障碍相关。
来自新西兰的一项研究显示,儿童期有过不幸的成年参与者(例如经历过躯体虐待或性虐待或见过父母离婚)发生情绪、焦虑及物质使用障碍的风险显著高于未受过虐待的同龄人。
这些结果与回顾性及前瞻性获得的评估结果相似。
然而,前瞻性数据发现,受虐待与发生重性抑郁障碍(MDD)和/或MDD终身发作之间存在一种显著较强的相关性。
“这项研究提供了较少见的基于人群的数据,通过前瞻性和回顾性调查在有儿童期受虐待史的参与者中比较了精神障碍的转归。
”Kate M. Scott(理学博士,新西兰奥塔哥大学达尼丁医学院精神医学系)和同事写道。
“此外,我们首次提供了前瞻性确定的儿童期受虐待与抑郁障碍病程更加不利之间的关联证据。
”他们写道。
•回顾性回忆的有效性2011年,Scott医师和同事在《普通精神病学档案》[Arch Gen Psychiatry.2011 Aug;68(8):838-44.]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童年逆境与成年慢性疾病(例如骨关节炎、背痛或颈痛、头痛和心脏病)之间存在相关性。
既往的研究还提示,儿童期受虐待与成年精神病理学之间存在关联。
然而,这种关联在回顾性评估不幸时往往比在前瞻性评估不幸时强,“这对不幸带来的精神卫生风险以及回顾性报告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
新西兰精神卫生调查在2003至2004年间进行,纳入了对12992名成人的当面访谈。
在当前分析中,研究者评估了调查应答者中的1413人,这些人的年龄为16-27岁。
所有调查参与者均回答了关于可能的精神障碍的问题,精神障碍通过《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以及对儿童期受虐待的回顾性评估进行诊断。
随后,研究者将上述信息与一个国家儿童保护数据库(可辨别受虐待记录)相关联,以收集关于调查应答者的前瞻性数据。
《2024年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范文

《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篇一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青少年抑郁症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除了遗传、生理因素外,童年期所经历的创伤性事件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发病和情绪反应抑制功能也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探讨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并从多个角度分析其作用机制及可能的治疗策略。
二、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童年期创伤,包括家庭暴力、虐待、忽视、离异等,往往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创伤性事件可能导致青少年出现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等症状。
其中,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绪障碍,青少年时期是其高发阶段。
童年期创伤与青少年抑郁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许多研究表明,童年期创伤是青少年抑郁症的重要诱因之一。
三、童年期创伤对情绪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情绪反应抑制功能是指个体在面对负面情绪时,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反应,避免情绪过度表达或失控。
对于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来说,童年期创伤会对其情绪反应抑制功能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童年期创伤会导致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能力下降。
在面对负面情绪时,他们往往无法有效地调节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情绪失控的情况。
这可能是由于他们在童年期经历的创伤性事件使得他们对于负面情绪的容忍度降低,导致情绪反应的阈值降低。
其次,童年期创伤还会影响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认知功能。
他们可能无法正确地评估自己和他人的情绪状态,导致在处理情绪问题时出现困难。
这种认知功能的损害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他们的情绪反应抑制功能。
四、作用机制及治疗策略童年期创伤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反应抑制功能的影响是通过多个途径实现的。
首先,童年期创伤会导致个体在心理上形成一种防御机制,以应对外界的威胁和压力。
这种防御机制可能会使得个体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出现逃避、否认等行为,从而影响情绪反应抑制功能。
其次,童年期创伤还会导致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影响大脑中与情绪调节相关的区域的正常功能。
青少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

青少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近年来,抑郁症在青少年中的发病率呈现出逐渐增高的趋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青春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变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出现抑郁症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而与抑郁症相关的认知功能的下降,更加加剧了这一问题。
本文将探讨青少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下降的关系,并从家庭和教育两个方面提出对策。
一、认知功能下降对抑郁症的影响青少年期是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时期,然而,抑郁症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研究表明,患有抑郁症的青少年在学习和记忆、问题解决以及注意力等方面表现出较差的性能。
这可能与抑郁症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有关。
认知功能下降不仅会影响学习成绩,还会对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能力产生影响。
抑郁症会使青少年过度关注负面信息,产生消极的自我评价和对未来的悲观预期。
这种认知扭曲将进一步加剧青少年的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二、抑郁症对认知功能的损害机制抑郁症引起的认知功能下降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机制。
首先,抑郁症会导致脑内神经递质的不平衡,特别是血清素和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异常。
这些神经递质的异常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青少年的认知功能。
其次,抑郁症会引起大脑结构与功能的改变,尤其是对与认知相关的脑区。
脑成像研究表明,抑郁症青少年的前额叶皮层和杏仁核等脑区存在结构上和功能上的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导致认知功能的下降,并加剧抑郁情绪。
三、家庭环境对抑郁症与认知功能关系的影响家庭环境在青少年抑郁症与认知功能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研究发现,父母的亲子关系和教养方式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产生重要影响。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支持可以提高青少年的认知功能水平,从而减轻抑郁症的症状。
此外,家庭中的负性事件和冲突也会导致青少年的认知功能下降,并增加抑郁症的风险。
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离异等问题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因此,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对于预防和治疗青少年抑郁症至关重要。
四、教育环境对抑郁症与认知功能关系的影响教育环境也对抑郁症与认知功能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目的1.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童年虐待情况。
2.探讨首发抑郁症
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
3.探讨首发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童年虐待的关系。
方法纳入92例首发抑郁症患者,根据儿童期虐待问卷(CTQ-SF)得分将其分为伴童年虐待抑郁组(64例)和不伴童年虐待抑
郁组(28例),并纳入90例健康对照。
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估抑郁程度,采用重复性成套神经心理状态测试(RBANS)、Stroop
色词测验(SCWT)、持续操作测验(CPT-IP)评估认知功能,采用CTQ评
估虐待情况(当CTQ中的5个临床分量表任意一个大于临界值,本研究即视为伴有童年虐待)。
结果1.抑郁组童年虐待总分、情感忽视、躯体忽视、躯体虐待、情感虐待、性虐待得分高于健康对照组
(P<0.05)。
2.两组认知功能测验比较显示,抑郁组RBANS总分、注意、即刻记忆、延时记忆均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
Stroop单字时间、单色时间、双字时间、双色错误数、双色时间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
CPT结果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
3.抑郁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HAMD总分与即刻记忆(β=-0.210)、言语功
能(β=-0.238)等成负相关,与Stroop单色时间(β=0.283)等成正相关;年龄与视觉广度(β=-0.238)、延时记忆(β=-0.285)、RBANS总
分(β=-0.189)之间成负相关,与Stroop双字错误数(β=0.183)、Stroop双色错误数(β=0.341)之间成正相关;受教育年限与即刻记忆(β=0.449)等成正相关,与Stroop单色时间(β=-0.237)等成负相关。
4.伴童年虐待抑郁组多重线性回归结果显示,情感忽视与言语功能之
间为负相关(β=-0.309);情感虐待与Stroop双字错误数(β=0.865)、Stroop双字时间(β=0.781)之间为正相关;性虐待与Stroop双色错
误数(β=0.250)、Stroop双色时间(β=0.270)之间为正相关;CTQ总
分与Stroop双字错误数(β=1.248)、Stroop双字时间(β=0.184)之间为正相关。
结论1.首发抑郁症患者较健康人群童年期虐待情况更
严重。
2.首发抑郁症患者普遍存在认知功能损伤,主要体现在注意力、记忆力、执行功能等方面。
3.年龄、受教育年限、HAMD总分会对认
知功能产生影响,年龄越小、受教育年限越长、HAMD总分越低,被试
认知功能越好。
4.童年期虐待经历会对认知功能产生不良影响,情感
忽视会损害言语功能,情感虐待、性虐待会损害执行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