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章节知识点:社会工作的带义、目标与功能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必背知识点

中级社工综合能力必背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社工专业成为了一个备受瞩目的职业。
作为一名中级社工,必须具备综合能力,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以下是中级社工综合能力必背知识点:一、社会工作理论社会工作理论是社会工作实践的理论基础,它包括社会工作的概念、原则、方法、目标等方面。
社会工作理论的研究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指导社会工作实践,提高社会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二、社会工作伦理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者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它包括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职业信念等方面。
社会工作伦理的遵守可以保证社会工作的公正、客观、合法,同时也提高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形象和声誉。
三、社会工作方法社会工作方法是实现社会工作目标的具体手段,它包括社会工作的调查、评估、咨询、辅导、组织、协调等方面。
社会工作方法的运用可以使社会工作更加专业化、系统化、科学化,提高社会工作的效果和成效。
四、社会工作技能社会工作技能是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实践能力,它包括社会工作的沟通、引导、解决问题、协调等方面。
社会工作技能的掌握可以提高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满足社会工作对象的需求。
五、社会工作领域社会工作领域是社会工作者工作的范围,它包括社会福利、社区建设、家庭教育、心理健康、老年服务、残疾人服务、儿童保护等方面。
社会工作领域的不同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这也是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六、社会工作对象社会工作对象是社会工作者服务的人群,它包括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群体、危机群体等方面。
社会工作对象的不同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不同的关怀、支持、帮助和引导,同时也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七、社会工作政策社会工作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工作领域的政策规定,它包括社会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行政规定等方面。
社会工作政策的学习和应用可以指导社会工作者的实践工作,同时也能够保障社会工作者的合法权益和工作环境。
八、社会工作评估社会工作评估是对社会工作实践效果的评价,它包括社会工作目标、过程、成果、影响等方面。
中级第1章 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一)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
社会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指的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称为社会工作者。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的一般性定义: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第一,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第二,社会工作是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第三,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第四,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三)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
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二、社会工作的目标(一)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1.解救危难—-—寻找资源,帮助走出生命危机状态;2。
缓解困难--—帮助有困难需要的人恢复正常生活;3。
激发潜能4.促进发展(二)社会层面的目标1。
解决社会问题2.促进社会公正(机会公正、程序公正、结果公正)(三)文化层面的目标1.弘扬人道主义2。
促进社会团结三、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功能的含义及类型1.功能的含义:功能是一个与系统相联系的概念。
概念是某一部分的存在和变化对整体及其他部分所发挥的作用和影响。
2.功能的基本类型(1)正功能(所发挥的正面的、积极的、支持性的作用)与负功能(2)显功能(明显的、被参与者所预期和认识到的后果)与潜功能(二)社会工作对服务对象的功能1.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2.恢复弱化的功能3.促进人的发展4.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三)社会工作对社会的功能1。
维持社会秩序2。
建构社会资本3.促进社会和谐4.推动社会进步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的历史背景1。
社工综合能力中级知识重点

社工综合能力中级知识重点在中级阶段,社工需要具备以下重点知识:1.社会工作理论:社工需要了解社会工作的概念、目标、愿景、原则、伦理和价值观等,以确保在实践中相应地运用这些理论。
2.社会政策及制度:社工需要全面了解国家的社会政策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及该政策和制度如何影响社会工作,并能够为客户提供有关利益争议和权力申诉的信息。
3.社会问题及需求:社工需要了解不同人群、族裔、性别、文化、种族和背景等的社会问题和需求。
例如,社工需要了解贫困、暴力、儿童虐待等社会问题及其影响。
4.评估技巧和方案设计:社工需要能够进行有效的评估技巧和方案设计,包括衡量客户需求和资源的可用性,并制定适当的社会工作方案。
5.实践技能:社工需要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如辅导、解答问题和预防犯罪等,以帮助客户实现其目标并获得成功。
此外,社工需要具备以下中级沟通能力:1.探究型沟通技能:社工需要掌握开放性问题和非指令性技巧,以便及时发现客户的需求,尽可能了解他们的经历和问题。
社工需要有意识地尝试认同和尊重不同文化的信仰和价值,使其能够更好地与不同文化、种族和地区的人相处。
2.协调型沟通技能:社工需要有能力处理不同意见和观点,并协助参与各种会议和小组讨论,以解决问题和促进一致性。
3.教育型沟通技能:社工需要有能力教育客户、媒介和社区组织,使他们能够认识自己和自己周围的社会环境和问题,了解他们的法律权利和责任,以及鼓励他们参与解决社会问题。
最后,在中级阶段,社工还应该具备以下能力:1.组织能力:社工需要具备组织协调社区资源,包括寻求资金、管理志愿者和协调各种服务的能力。
2.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社工需要具有处理个人、组织和社会问题的能力,可以通过创新解决各种问题。
3.发展和资源管理能力:社工需要具有规划、管理和评估项目的能力,并监测项目资源。
总之,社工在中级阶段需要具备上述知识和能力,以实现有效和成功的工作实践。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者《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1.1复习笔记一、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1.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概念①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应对这些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②社会工作基本上是指非营利的、服务于他人和社会的职业活动。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或社会福利服务。
③社会工作是一个世界性的概念,它是一个专门的职业领域,是一种职业的、专业化的助人活动,也是一个学科。
从事社会工作的人被称为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了如下几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3)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①普通社会工作它是人们在本职工作之外承担的,不计报酬的思想政治教育性或公益服务性的活动。
②行政性社会工作它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困难人群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③专业社会工作它是由受过社会工作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
这些主要针对困难人群的专业化服务比较多地秉持了国际上通行的社会工作理念,并运用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在我国是一种新型的社会工作。
2.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①解救危难在受助者生命处于危机时,社会工作者要施以援手为其提供物质支持,社会工作者还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对处于危难的人给予心理支持。
②缓解困难因为社会工作机构的专业性及其对受助者的尊重、保密等承诺,所以它在解决有关个人困境,特别是人们不希望他人知晓的问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社会工作师《综合能力》考点汇总

学习攻略—收藏助考锦囊系统复习资料汇编考试复习重点推荐资料百炼成金模拟考试汇编阶段复习重点难点梳理适应性全真模拟考试卷考前高效率过关手册集高效率刷题好资料分享学霸上岸重点笔记总结注:下载前请仔细阅读资料,以实际预览内容为准助:逢考必胜高分稳过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社会工作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的服务:直接服务、间接服务、合并服务。
直接服务就是社会工作者面对服务对象直接提供的服务,如个案、小组等服务。
间接服务就是指社会工作者借助方式、程序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如链接资源、政策倡导等。
合并服务是指社会工作者为帮助服务对象走困境,需要提供直接的和间接的等多种服务。
直接服务角色服务提供者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提供服务,包括物质帮助、劳务服务、心理辅导、意见咨询和关系支持。
治疗者治疗是从“病理学”的角度进行理解,认为服务对象出现问题、行为偏差,需要进行帮助和矫正。
如社区矫正、毒品、网瘾戒除等。
支持者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不仅提供服务和帮助,同时,鼓励服务对象自立自强、自主发展。
对服务对象授权、增能都属于支持者角色的组成部分。
使能者使服务对象有能力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
社会工作者根据服务对象的现实问题,帮助他们增强倡导者社会工作者直接向服务对象提倡某种行为。
即当服务对象需要采取某种新的行动才能有利于其走出困境时候,社会工作者应该倡导某种行为,但不是强迫服务对象。
关系协调者当服务对象与周围人、群体或社会组织关系失调时,社会工作者需要协调关系、处理矛盾,协助服务对象建立和谐的关系。
间接服务角色行政管理者在社会工作的过程中,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同时对助人相关的资源、信息进行协调、安排和管理,以实现社会工作过程的高效性。
资源筹措者又称为资源链接者,为了有效助人需要联络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社会成员,向其筹措服务对象所需的资源,将其传递至服务对象。
政策影响者又称政策倡导者,由于社会问题是由制度因素造成的,需对政策或制度进行改变。
2018社会工作师-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

(中级)社会工作综合能力第1章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第1节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概念社会工作最早产生于英美等发达国家,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和向现代社会的转型,这些国家的城市贫困、失业、犯罪和人际关系疏离等问题越来越严重。
为应对这些问题,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等国家出现了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二)社会工作的定义由于社会工作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面对的主要任务不同、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不完全相同,所以社会工作在世界各地可能具有不同的形态。
这一定义指出了如下几点:第一,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
人们的行动有利己和利他之分。
社会工作是以帮助有困难、有需要的人为出发点的,是利他的而非出于利己动机的,虽然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服务也会得到社会所认可的报酬。
第二,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
社会工作所要解决的问题十分复杂,需要以多种科学知识为基础。
第三,社会工作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
面对复杂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要有科学的、系统的方法,它们是人们在助人实践中积累起来并得到实践检验的。
第四,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是帮助人,特别是帮助在社会生活中遭遇困境的人的活动,这种服务活动是职业化的,它是一种社会分工。
以上定义和解释可以将社会工作同人们之间的互助、一般的慈善活动区别开来,同偶尔的公益活动区别开来,也同以管理人、控制人为特点的管理活动区别开来。
(三)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社会工作在我国并不是一个完全陌生的概念,因为在我国特别是在城市及工作单位中也存在着社会工作的说法。
我国对社会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理解: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和专业社会工作。
(一)服务对象层面:1.解救危难(保护救助,维护基本生存)危难是指因社会或个人原因,个体的身体受到严重损伤、基本生活能力受到严重削弱,致使其自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以致生命遭遇危机的状态。
社会工作者中级综合能力第一章

一、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一)社会工作的内涵1.社会工作的目标(1)服务对象层面的目标:解救危难(生存生命受到威胁遭遇危机,“走出危机”)、缓解困难(生活受到影响未危及生命,“恢复正常生活”)、激发潜能(“助人自助”)、促进发展(2)社会层面的目标: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的目标(促进形成相互关怀的社会文化):弘扬人道主义、促进社会团结2.社会工作的功能(功能=作用影响:正功能负功能,显功能潜功能)(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
(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社会进步。
总:促进经济发展、政治参与、文明建设和社会和谐的功能。
3.社会工作的要素(1)服务对象(基本前提)(2)社会工作者(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社会服务职业的人员)(3)价值观(核心:利他主义,是社会工作区别于其他活动的基本特征之一)(4)助人活动(社会工作的承载者和表现者)(5)专业方法(个案、小组、社区—三种重要方法)4.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一般特征: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以助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为目的);从事社会福利服务(职业活动,服务是本质,与控制管理-行政官僚有本质的区别);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非个人经验,而是使用普遍经验的专业方法);在一定的组织框架内展开活动(现代职业,需要一定的专业规范和组织约束)。
合并角色:既包括直接也包含间接服务。
5.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历程:西方社会工作历史背景:宗教改革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张扬,资产阶级工业革命及其引发的社会问题制度背景:《伊丽莎白济贫法》—1601年英国第一个有关济贫的法律,意义:指出政府对社会救助负有责任,确立“助人自助”观念,规定由专业人员从事济贫救助活动,救助人员的专业化为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基础。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试重点

中级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考试重点一、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1.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
一般每年考试的第一题都会考查考生对于“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的整体理解。
2.社会工作者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的十大角色基本每年都会考,一定要熟练掌握,重点理解每个角色社会工作者都在“做些什么”,千万不要根据服务对象来判断角色。
此外,社会工作者的六个核心能力这几年考得较多,值得关注。
3.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主要服务领域要结合社会工作实务的内容,理解每一个领域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谁。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三种类型(治疗型、变迁型、学校-社区型)也要关注。
社会工作领域的扩展要关注四个新的领域和新发展阶段社会工作的新发展。
4.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这个知识点需要去理解主要的内涵,尤其要关注“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与专业伦理1.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重点理解价值观的操作原则,包括3个基本信念和5个实践原则,个个都是重点。
2.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和国际社会工作伦理守则的基本内容。
这两个知识点可以放在一起去理解,知道针对每一个层面应当遵守的具体要求即可,也就是说要理解社会工作者应当如何对待服务对象、如何对待同事……不用区分到底是伦理还是守则。
这个知识点主要以案例的形式考查,所以需要理解记忆。
3.伦理难题的基本处理原则。
伦理难题的处理原则基本每年都考,也是需要理解的内容,尤其要注意这7个原则是有先后次序的。
三、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1.人类需要的层次。
重点关注马斯洛、ERG和多亚尔&高夫三个需求理论。
前两个理论重点关注两者的区别。
2.人类行为的类型。
重点关注正常行为和偏差行为的4个划分标准,理解人类行为的5个特点。
3.社会环境的特点。
理解社会环境的5个特点。
4.社会环境的构成要素。
重点关注家庭要素,尤其是区分5种类型和6种教养模式,同辈群体和社区两个要素也值得关注。
5.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