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合集下载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

闭经的中医辨证治疗女性如果超过18周岁还没有来月经,或未婚青年有过正常月经,但已停经3个月以上,都叫闭经。

前者称为原发性闭经,后者称为继发性闭经。

中医称其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血枯,血槁”。

西医认为正常月经有赖于丘脑下部—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协调,以及子宫内膜对性激素有周期性反应,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可以导致闭经。

全身性疾病、营养不良、精神因素和药物科引起下丘脑功能失调直接影响垂体功能,以致卵巢功能紊乱,发生闭经;产后大出血致垂体功能减退可出现闭经;卵巢发育不良或卵巢肿瘤时产生过多雄激素,致经量减少,可致闭经;子宫发育不良、过度刮宫、严重感染如子宫内膜结核也可导致闭经。

中医认为闭经的病因病机按“辨证求因”的原则可分为虚实两种。

虚者肾精亏损,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邪气阻隔,冲脉不通,冲为血海,经道受阻故经血不能下达。

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造成闭经;实者多由寒湿凝滞、气血淤滞、痰涎壅滞造成。

故中医治疗以突出“养血、暖宫”为主。

其次,精神因素亦有很大影响。

故中医讲究调情志,肝主疏泄,主情志,故以疏肝理气为治。

现将闭经的几种证型的证、治介绍如下:1.肝肾不足型表现为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闭经,体质虚弱,腰酸腿软,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沉细弱。

治以补肾养血调经,方用归肾丸。

主要方药有当归、熟地、山药、杜仲、牛膝、山萸肉、炙草、鸡血屯、益母草。

2.气血虚弱型表现为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闭经,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弱无力。

治宜益气养血调经,方选人参养荣汤或归脾汤。

主要方药有人参、白术、当归、茯苓、川芎、白芍、生地、牛膝。

3.阴虚血燥型表现为经血由少渐至闭经,五心烦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宜养阴清热调经,方选二阴煎、育阴灵。

主要方药有生地、当归、枸杞、麦冬、柴胡、丹皮、枣仁、玉竹、丹参、枳壳。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

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闭经是指女性在正常经期结束后,连续3个月或以上不来月经。

根据中医的观点,闭经可以分为五大分类,并有相应的中医调理疗法。

一、气滞血瘀型闭经气滞血瘀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内服药物过犹、过度劳累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稀少、色暗而块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疏肝理气:常用方剂有柴胡桂枝汤、逍遥散等。

2. 活血祛瘀:常用方剂有桃红四物汤、调经活血汤等。

二、肝肾不足型闭经肝肾不足型闭经多由肝肾亏损、病后虚弱、生活规律不当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延长、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益肝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三、脾胃虚弱型闭经脾胃虚弱型闭经多由饮食失调、脾胃功能减退、情志不畅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肢冷、面色无华、精神疲乏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调理脾胃:常用方剂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等。

2. 补益气血:常用方剂有归脾汤、八珍汤等。

四、湿热蕴结型闭经湿热蕴结型闭经多由生活不规律、饮食不节、内分泌失调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推迟、经血稠厚、色深而多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清热利湿:常用方剂有龙胆泻肝汤、大腹泻散等。

2. 活血化瘀:常用方剂有神血宝石散、三黄石膏散等。

五、心肾不交型闭经心肾不交型闭经多由情志不畅、过度劳累、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

症状包括经期不调、经血稀少、色淡而清等。

中医调理疗法包括:1. 补心肾:常用方剂有六味地黄丸、右归丸等。

2. 补气血:常用方剂有四物汤、归脾汤等。

以上是闭经的五大分类及中医调理疗法的介绍。

若遇到闭经问题,请尽早寻求专业中医师的帮助,以进行正确的辨证施治。

闭经的中医治疗方略

闭经的中医治疗方略

作者单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四川成都610072 闭经的病因涉及范围广而复杂,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常有关,社会环境因素的改变,食品污染的出现,社会竞争、工作压力的不断加剧,以及避孕节育措施使用不当,均可引起生殖内分泌调节轴的功能失常,致使闭经的发生率明显上升[1]。

对于闭经,中医药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和特色。

1 闭经的中医学认识中医学认为闭经的常见病因有虚实两种,虚者多因肝肾亏损,气血虚弱,阴虚血燥而致精血不足,冲任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多由气滞血瘀,寒湿凝滞,痰湿壅滞致邪气阻隔,脉道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临床亦可见因虚致实或因实致虚之虚实夹杂的病证[2]。

2 闭经的中医药治疗中医治疗闭经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其治疗原则为虚者补而通之,实者泻而通之,虚实夹杂者补中有通,攻中有养。

治疗方法主要有辨证分型治疗、辨证与辨病治疗、中成药治疗等,但需排除内科疾病和器质性病变所致的闭经。

2·1中医辨证治疗2·1·1虚证(1)肾气虚血亏证。

症见初潮时间推迟,或因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腰酸,尿频,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方选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或寿胎丸合四物汤加枸杞子、鸡血藤、益母草、红泽兰。

(2)肾阴虚精亏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烘热汗出,头晕耳鸣,腰酸膝软,舌淡红,脉沉细。

治以滋肾养阴,活血调经,方选归肾丸加覆盆子、桑椹子、灸鳖甲、鸡血藤等。

(3)气血亏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红,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神倦乏力,唇舌色淡,脉缓无力。

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选人参养营汤或八珍汤加丹参、鸡血藤等。

(4)脾肾阳虚证。

症见月经延后量少、色淡暗,渐至月经停闭,伴见面色晦暗,形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食少便溏,性欲减退,夜尿增多,舌淡胖大,脉沉弱。

治以温肾健脾,活血通经,方选右归丸或二仙汤加川芎,桂枝、益母草等。

闭经

闭经

amenorrhea

目的要求
1、掌握闭经的概念及分类 2、熟悉闭经常用的诊断方法 3、熟悉不同原因的闭经处理原则


1、原发性闭经 2、继发性闭经 3、生理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16岁 原发性闭经是指年龄超过16岁, 16 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 14岁 第二性征已发育,或年龄超过14岁, 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 第二性征尚未发育,且无月经来潮。
生理性闭经
青春期前\妊娠\哺乳\ 青春期前\妊娠\哺乳\绝经后
生 殖 内 分 泌 轴 (HPOA axis) (HPOA axis)
FSH
中枢皮层

下丘脑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 垂体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垂体
促性腺激素 LH
雌激素
孕激素
基 础 体 温 、 激 素 水 平 与 子 宫 内 膜
还可表现:无孔处女膜、阴道横隔、阴道闭锁、宫颈 还可表现:无孔处女膜、阴道横隔、阴道闭锁、 闭锁
原发性闭经
性腺发育不全: 2、性腺发育不全:分为染色体正常或异常 两类。 两类。 特纳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5 XO。 45, (1)特纳氏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为45,XO。 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 表现为卵巢发育不良,原发性闭经及第 二性征发育不良。 二性征发育不良。

辅助检查: 3、辅助检查:

垂体功能检查: (4)垂体功能检查:雌、孕激素序贯试验阳性 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 提示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低,为确定兵变 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以下检查: 在卵巢、垂体或下丘脑,需作以下检查: PRL、FSH、LH测定 ①血PRL、FSH、LH测定 垂体兴奋试验:静脉注射LHRH100 LHRH100µg ②垂体兴奋试验:静脉注射LHRH100 g,分 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 30、60、120分钟测定 15、 别于注射前及注射后15、30、60、120分钟测定 LH。如注射后15 60分钟LH较注射前高 15- 分钟LH较注射前高2 血LH。如注射后15-60分钟LH较注射前高2-4倍 以上,说明垂体功能正常。兵变在下丘脑, 以上,说明垂体功能正常。兵变在下丘脑,如 LH无升高 提示垂体功能底下。 无升高, LH无升高,提示垂体功能底下。

闭经

闭经

闭经是妇产科临床的一种常见症状,表现为无月经或月经停止。

常氏将闭经按出现的时间分为原发性闭经与继发性闭经。

原发性闭经是指女性年满16岁,虽有第二性征,而月经未来潮,或年满14岁,未出现第二性征也无月经。

继发性闭经是指按原有月经周期计算停经3个周期以上或正常月经建立后月经停止6个月。

青春前期、妊娠期、哺乳期、绝经过度期及后期出现的月经不来潮均不属于病理性闭经。

闭经中医又称“经闭”、“不月”、“月事不来”。

对于本病,中医早有记载,如《内经素同》说:“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又说:“忧思郁结”、“胞脉闭,心气不得下通”、“肝血亏损”等,说明当时对闭经的病因病机已经有较深程度的认识,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该书屈指可数的方剂中,还有治疗血枯经闭的丸子—“四乌鲗骨--藘茹丸”。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在继承的同时,对闭经的病因进行了归纳:“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并展开详细讨论,充实了《内经》的有关理论。

宋代陈自明《校注妇人良方》对本病的病因病机描述的更为具体,并提出了塞因塞用的治疗方法:“妇人月水不通,或因醉饱入房,或因伤役过度,或因吐血失血,伤损肝脾,但滋其源,其经自通”。

明清时期,人们对本病的已比较完善,病因上有虚有实,治疗上有补有通,如明代万全《万氏妇人科?经闭不行》说:“妇人女子,闭经不行,其候有三:乃脾胃损伤,饮食减少,气耗血枯而不行者,法当补其脾胃,养其血气,以待气充血生,经自行矣。

……一则忧愁思虑,恼怒怨恨,气郁血滞,而经不行者,法当开郁气,行滞血而经自行。

……一则躯肢迫寒,痰涎壅滞,而经不行者,法当行气导痰,使经得行。

中医病因病机常氏认为,闭经的病因可根据虚实而分为两大类,虚者多为精、气、血的不足,实者多为气郁、血瘀、痰阻、湿滞、寒凝等。

其发病机制,虚者是因精血不足,血海空虚,无血可下;实者是因脉道阻塞,气血不通,经血不得下行。

1、肾精不足禀赋不足,肾气未盛,精气未充,精不生血,冲任失于充养,血海不得盈满,经血不能应期而潮,这是先天之因。

闭经中医辩证施治

闭经中医辩证施治

闭经中医辩证施治从未有过月经或月经周期已建立后又停止的现象。

年过18岁尚未来经者称原发闭经,月经已来潮又停止6个月或3个周期者称继发闭经。

闭经的原因有功能性及器质性两种,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失调所致的闭经为功能性闭经;器质性因素有生殖器官发育不全、肿瘤、创伤、慢性消耗性疾病(如结核)等。

按解剖部位不同分为子宫性闭经、卵巢性闭经、脑垂体及下丘脑性闭经。

诊断时首先要了解详细病史及进行体格检查,除外妊娠、哺乳、避孕药及器质性疾病所致的闭经。

内分泌检查包括:基础体温、阴道细胞涂片、宫颈粘液结晶、子宫内膜病理检查。

血中激素水平测定包括:催乳素、黄体生成素及促卵泡激素,治疗性检查有黄体酮撤退试验及人工周期试验,必要时还需测定肾上腺及甲状腺功能、遗传学检查等。

治疗原则:器质性因素引起的闭经要针对病人治疗。

对功能性闭经根据病情给予适当的内分泌治疗(促排卵,雌、孕激素替代疗法)及中西医结合治疗。

要去掉精神负担、加强锻炼、充满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将闭经称为经闭,多由先天不足,体弱多病,或多产房劳,肾气不足,精亏血少;大病、久病、产后失血,或脾虚生化不足,冲任血少;情态失调,精神过度紧张,或受刺激,气血郁滞不行;肥胖之人,多痰多湿,痰湿阻滞冲任等引起。

常见证型有:① 肾虚精亏型闭经。

月经初潮较迟,经量少,色淡红,渐至经闭,眩晕耳鸣,腰膝酸软,口干,手足心热,或潮热汗出,舌淡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涩。

治宜补肾益精,方用归肾丸、左归丸等。

②气血虚弱型闭经。

月经后期,经量少色淡,渐至经闭,头晕乏力,面色不华,健忘失眠,气短懒言,毛发、肌肤缺少光泽,舌淡,脉虚弱无力。

治宜补益气血,方用人参养营汤、归脾汤等。

③气滞血瘀型闭经。

经期先后不定,渐至或突然经闭,胸胁、乳房、小腹胀痛,心烦易怒,舌暗有瘀点,脉弦涩,治宜理气活血祛瘀,方用血府逐瘀汤、逍遥丸等。

④痰湿凝滞型闭经。

月经后期,渐至经闭,形体肥胖,脘闷,倦怠,食少,呕恶,带下量多色白,舌苔白腻,脉弦滑。

《黄帝内经》论闭经

《黄帝内经》论闭经

余, 气血 互生 互 化 , 血亏 日久 必然 导 致气 虚 。本 节应 是 旨在 强 调血 常 不足 的 特 点 , 性 因其 生 理 有 周 期 耗 血 女 的特 点 , 若不 善 于养 血 , 容 易 出 现 面 色 萎 黄 、 甲苍 就 唇 白、 涩 、 枯 、 肢 发 头晕 、 花 、 眼 乏力 、 急等 血虚 证 。此 论 气 对 后 世 的影 响极 大 , 诸如 “ 女 以血 为基 本 ” 《 人 良 妇 (妇 方大 全 》 “ ) 女子 以血 为 主 ” 《 岳 全 书 ・ 人 规 》 等 (景 妇 )
有 关 闭经 的论 述 最早 见 于 《 问 ・ 中论 》, 称 素 腹 其
为“ 血枯 ” 为 《 , 内经 》中论 述 较 详 备 的一 种妇 科 疾 病 。 经云 : 有病 胸胁 支 满 者 , 于食 , 至 则 先 闻腥 臊 臭 , “ 妨 病 出清 液 , 唾 血 , 先 四肢 清 目眩 , 时 前 后 血 , 名 如何 ? 时 病 何 以得之 ?歧 伯 日 : 病 名 血 枯 , 得 之 年 少 时 , 所 ‘ 此 有 大 脱 血 , 醉 入 房 中 , 竭 肝 伤 , 月 事 衰 少 不 来 若 气 故 也 ’ ” 节详 细 论 述 了 闭经 的 证 候 、 因病 机 。其 主 。该 病 症 为月事 衰 少 不 来 , 症 有 “ 至 先 闻腥 臊 臭 , 血 , 兼 病 唾 时 时前 后血 , 带下 清 液 , 胁 支 满 , 于 食 , 胸 妨 目眩 , 四肢 不 温 ” ; 因为 “ 少 时 , 所 大 脱 血 , 入 房 中” 等 病 年 有 醉 。 “ 所 大脱 血 ” 因 素体 气 血 不 足 , 思 虑 、 食 损 伤 有 可 或 饮 脾 胃, 生化 不足 , 血 亏 虚 ; 营 或产 后 大 出血 , 病 大 病 ; 久

浅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证型及对症治疗

浅谈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医辨证、证型及对症治疗

膝酥软 ,皮肤瘙痒 或蚁行 ,阴道干涩 ,尿少 色黄 ,舌红少苔脉细数 。 治法宜滋 肾养 阴,佐 以潜 阳 ,左归饮加减熟地 内药 。枸杞 、山萸 肉、 伏苓 、症见心悸怔忡 、失 眠多梦、健忘 、情志失常 出现心 肾不交时 ,
从接近绝经期 出现与绝 经有 关的内分泌生物学和 临床特 征起至最后一 模糊 、夜尿频多 、畏寒肢冷 、乍寒乍 热、颜面烘热 、汗 出恶 风、舌质
次月经后1年期间Ⅲ。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淡 、苔 薄白、脉沉细。治宜养 阴助 阳、阳中补阴 ,方选龟鹿加减药用
西医学认为 围绝经期综合征是指妇女在 绝经前后 由于性激素 减少 鹿角 胶 、龟 甲胶 (烊化 )、淫羊藿 、熟地 黄 、山茱 萸 、 巴戟天 、黄
1.1肾阴虚型
1.5肝 肾阴虚型
妇女一生经孕产 、精血 耗伤 ,天葵渐竭 ,肾阴亏虚。症见 :月 经
表 体 阴虚 ,因绝 经期前 后 ,阴血更 虚 ,阴虚水 不 函木 ,木火 上
紊乱量多或少至闭经 ,头晕耳鸣 ,心烦 易怒 ,潮热汗出 ,心烦热 ,腰 炎 。辨证要点 ,性情 急躁易怒 ,五心烦热 ,口干少津 ,烘热汗出。经
思路 [J].世界 科学技 术一 中医药 现代化 ,2009,l1(2):229-233. [2] 国家药典 委员 会.中华 人 民共和 国药典 .2005年 版.一部 口 】.北 京:
化学工 业 出版社,2005. [3】 王建,张廷模,曾南等.中药功效分类的药性表达规律研究[J】.山
东 中医 药大学 学报 ,2008,32(4):273—275.
所致一系列躯体及精神心理症状 。情 志异常 、潮热汗 出、眩晕耳 呜、 芪 、女贞 子 、墨 旱莲 、菟 丝 子、仙 茅、 当归 ,枸杞 子 ,牛膝 ,炙 附 心悸 失眠、浮肿、月经紊乱 。在后期表现为 阴道 粘膜萎缩 、瘙痒 、性 子、炙甘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闭经(无月经)的辨证要点及辨证治疗
闭经即无月经,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妇科疾病中常见症状,通常有原发性闭经和继发性闭经两类。

前者系满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后者指以往曾以建立正常月经周期,因某种病理性原因而停止行经达6个月以上。

又称之为“女子不月”、“月事不来”、“月水不通”、“经闭”、“经水断绝”等。

对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绝经前后的月经停闭不行,或月经初潮后1年以内月经不行,又无其他不适者,不作闭经论。

【病因病机】
本病发病不外虚实两端:虚者多因肾肝脾亏虚,导致气血阴精匮乏,使冲任血海空虚,源断其流,无血可下,而致闭经;实者多为气血痰湿等阻滞,使冲任不通,血海阻隔,经血不得下行而成闭经。

【诊断要点】
一、西医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的年龄、婚否以除外生理性闭经;如为原发闭经应询问幼年健康状况,生长发育情况,母亲妊娠期服用过何种特殊药物,有无产伤;如为继发闭经应询问初潮年龄,即往月经情况,闭经期限,闭经前有无精神创伤以及生活环境改变,健康状况,婚育史,哺乳期限,是否应用避孕药等;
有无自觉症状,如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周期性腹痛等;家族遗传病史,结核接触史。

2、症状:16周岁的妇女仍无月经来潮者;或月经初潮后1年余,或以建立月经周期后,先闭经6个月以上,注意有无周期性下腹胀痛、头痛及视觉障碍,有无溢乳、厌食等,有无体重变化、畏寒或潮红或阴道干涩等症状。

二、中医辨证要点
本病属难治之症,病程较长,疗效较差,因此,必要时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以提高疗效。

因先天性生殖器官缺如,或后天器质性损伤致无月经者,因药物治疗难以奏效,不属本节讨论范围。

【辨证施治】
一、治疗原则
在确诊闭经之后,尚须明确是经病还是他病所致,因他病致闭经者先治他病然后调经。

辨证重在辨明虚实或虚实夹杂的不同情况。

虚证者治以补肾滋肾,或补脾益气,或补血益阴,以滋养经血之源;实证者治以行气活血,或温经通脉,或祛邪行滞,以疏通冲任经脉。

本病虚证多实证少,切忌妄行攻破之法,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分证论治
1、肾虚证
(一)肾气虚证
主症: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酸腿软,小便频数,性欲淡漠,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

治法:治以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大补元煎加丹参、牛膝。

若闭经日久,畏寒肢冷甚者,酌加菟丝子、肉桂、紫河车;夜尿频数者,酌加金樱子、覆盆子。

(二)肾阴虚证
主症: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或足跟痛,手足心热,甚则潮热盗汗,心烦少寐,颧红唇赤,舌红,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治法:治以滋肾益阴,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左归丸。

若潮热盗汗者,酌加青蒿、鳖甲、地骨皮;心烦不寐者,酌加柏子仁、丹参、珍珠母;阴虚肺燥,咳嗽咯血者,酌加白及、仙鹤草。

(三)肾阳虚证
主症:月经初潮来迟,或月经后期量少,渐至闭经,头晕耳鸣,腰痛如折,畏寒肢冷,小便清长,夜尿多,大便溏薄,面色晦黯,或目眶黯黑,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治以温肾助阳,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十补丸。

常用药物: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
茯苓、丹皮、肉桂、五味子、炮附子、鹿茸。

2、脾虚证
主症:月经停闭数月,肢倦神疲,食欲不振,脘腹胀闷,大便溏薄,面色淡黄,舌淡胖有齿痕,苔白腻,脉缓弱。

治法:治以健脾益气,养血调经。

方药:方用参苓白术散。

常用药物:人参、白术、茯苓、白扁豆、甘草、山药、莲子肉、桔梗、薏苡仁、砂仁
3、血虚证
主症:月经停闭数月,头晕目花,心悸怔忡,少寐多梦,皮肤不润,面色萎黄,舌淡,苔少,脉细。

治法:治以补血养血,活血调经。

方药:方用小营煎。

常用药物:当归、熟地、白芍、山药、枸杞子、炙甘草若血虚日久,渐至阴虚血枯经闭者,症见月经停闭,形体羸瘦,骨蒸潮热,或咳嗽唾血,两颧潮红,舌绛苔少,甚或无苔,脉细数。

治宜滋肾养血,壮水制火,方用补肾地黄汤。

4、气滞血瘀证
主症:月经停闭数月,小腹胀痛拒按;精神抑郁,烦躁易怒,胸胁胀满,嗳气叹息,舌紫黯或有瘀点,脉沉弦或涩而有力。

治法:治以行气活血,祛瘀通络。

方药:方用膈下逐瘀汤。

常用药物:当归、赤芍、桃仁、川芎、枳壳、红花、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
甘草。

若烦躁、胁痛者,酌加柴胡、郁金、栀子;挟热而口干,便结,脉数者,酌加黄柏、知母、大黄。

5、寒凝血瘀证
主症:月经停闭数月,小腹冷痛拒按,得热则痛缓,形寒肢冷,面色青白,舌紫黯,苔白,脉沉紧。

治法:治以温经散寒,活血调经。

方药:方用温经汤。

若小腹冷痛较剧者,酌加艾叶、小茴香、姜黄;四肢不温者,酌加制附子、仙灵脾。

6、痰湿阻滞证
主症:月经停闭数月,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形体肥胖,或面浮肢肿,神疲肢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胸脘满闷,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治法:治以豁痰除湿,活血通经。

方药:方用丹溪治湿痰方。

常用药物:苍术、白术、半夏、茯苓、滑石、香附、川芎、当归若胸脘满闷者,酌加瓜蒌、枳壳;肢体浮肿明显者,酌加益母草、泽泻、泽兰。

【治愈案例】
李某,女,17岁,2012年11月10日初诊。

月事已8
个月未潮,在当地医院服过中西药,小腹渐大如孕。

刻诊:形体肥胖,头晕重,舌苔白腻,脉沉滑。

证属痰湿夹瘀,阻
滞冲任。

处方:姜半夏10克、陈南星10克、当归10克、泽兰10克、石菖蒲10克、化橘红5克、炙鸡内金9克、泽泻12克、山楂12克、丹参15克、淫羊藿15克……每日1剂,水煎分服3次。

二诊服完10剂药后一周,月经来潮,经量少,经色黯红,腹缩小,原方加菟丝子12克,嘱下次月经周期前续服10剂。

此后月经按时来潮。

按语:肥人多痰湿,本例经闭8个月,腹大如孕,形体肥胖。

舌苔白腻,脉沉滑,痰湿内蕴昭然。

虽未见瘀血内结之明证,但经闭必血滞,血滞必留瘀。

方中以半夏、胆南星、橘红、行气化痰;泽兰、山楂、丹参、鸡内金破结消瘀;又泽兰配泽泻、淫羊藿补肾通络,行水消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