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解读-母题分析
神话的母题学分析——以蒙古族神话为例

收稿日期:2019-12-11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神话数据库建设”[17ZDA161]阶段性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阿尔泰语系诸民族民间文学比较研究》(18ZDA272)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王宪昭(1966-),山东人,文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所研究员,主要从事民族神话研究。
神话的母题学分析———以蒙古族神话为例王宪昭(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摘要:蒙古族神话《天神造人》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经典案例,叙事中应用了丰富的神话母题。
该文本通过巧妙的母题组合形成一系列关联性情节,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也体现出母题的重要结构功能和文化功能。
同时,在同类母题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与综合型对比中,我们会进一步发现神话在叙事方面的丰富性与灵活性。
关键词:蒙古族神话;神话母题;人类起源;人与动物婚中图分类号:I20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3240(2020)01-0126-06蒙古族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非常丰富,涉及人类产生形式也很多,大致包含了人源于特定地方、人自然产生、造人、婚姻生人、变化产生人等诸多不同的类型。
特定的类型一般都由相互关联且相对稳定的母题链接而成,从母题学的角度对具体神话进行分析,可以观察到神话产生与传承中的许多规律性的问题。
本文选取的蒙古族神话《天神造人》①是流传在内蒙古科尔沁地区的早期神话,齐木道吉翻译,讲述人的信息缺失。
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一案例的分析,进一步探究当今神话鉴赏与学术研究中的一些基本原理与方法。
一、《天神造人》叙事的基本母题构成从《天神造人》神话的文化意义而言,这里造人的主体是“天神”,就像在中国多民族流传的盘古造人、女娲造人以及其他神或神性人物造人一样,只是人们关于人类起源问题一种积极探讨或文化表述,但这则神话的内容并没有停留在简单的“天神造人”一个点上,而是以此为起点,对人的起源、发展乃至社会现象作出了思考,形成了丰富的神话叙事母题。
简析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

简析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以主动型死亡为例具体分析根据陈建宪《神话解读》,我们知道母题有四大特征,根据它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来看“死亡”这一母题时,不得不承认神话中死亡母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民族神话中的死亡母题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解读文化差异性的一个独特视角。
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体现了责罚、抗争、爱情、荣耀等意义,成为西方文化中悲剧精神、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推崇个性与自由等文化基因的发展根基之一;与之相比较,中国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与创世、轮回、背叛、永生和精神升华等内涵紧密联系,是中国文化中崇尚道德、强调自然和谐、推崇旷达的生活态度等价值取向的重要形成因素。
希腊神话中的死亡与世俗生活中的死亡形无二致,正如希腊神话中神与人界限模糊。
在希腊神话中,神具有人所有的情感和弱点。
在希腊神话的死亡母题中,更多地体现了死亡源自人的命运。
天神权力及规范的约束,而非道德评判。
人们尽管对死亡充满了憎恶和畏惧,但在希腊神话中,不乏勇士不局限难,探索地府及死亡的神秘,向规则发起挑战,与亡者对话,与命运搏斗,在责罚、宿命、抗争与爱情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死亡母题又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惩罚型死亡母题”是神话故事的主体部分。
这类故事中死亡主体之死源于神对人的惩罚,其中分为侵犯神祗、冒犯其亲属、侵犯其所属物、与神祗竞技以及男性人类对女神的侵犯五种类型。
第二种“复仇型死亡母题”主要论述神话故事中因被复仇而惨遭罹难的死亡主体,分为女性复仇性死亡和男性复仇性死亡两类。
第三种“主动型死亡母题”是指死亡主体为了特定的价值去向而放弃生的权利,为“道”而超越死亡的类型,具体分为荣誉而亡、爱情与死亡以两类。
第四种“无辜型死亡母题”,死亡主体本身并无致命的过错,但是由于其它原因而被剥夺生命的故事类型,又分为神神的矛盾和献祭两类。
说到主动型死亡,就不得不联系希腊神话诞生的地理背景和人文条件。
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南濒临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
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

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的母题研究俗话说言必称希腊,自古以来,人们对希腊文化和文明极其推崇。
而希腊神话作为西方文学的源头,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思维方式。
死而复生是一个古老的母题,汤普森的《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提到一个母题是一个故事中最小的,能够持续在传统中的成分。
要如此它就必须具有某种不寻常的和动人的力量。
古希腊神话有着众多母题类型,死而复生就是其中一种。
古希腊神话以极其丰富的想象与独特的视角,通过对死而复生故事的讲述,超越阴阳阻隔,沟通生死两极,生动地反映了古希腊人对于死亡的思考和复生的意义。
一、古希腊神话死而复生母题分类死而复生神话顾名思义就是人在死亡之后灵魂或精神回归物质世界,并在新躯体中获得新生。
古希腊神话的死而复生大致分为四种基本类型:因情复生、变形复生、游冥返阳、祭祀复生。
(一)因情复生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古希腊神话上演了一幕幕悲喜交织的爱情故事。
因爱情复生的神话最著名的莫过于俄尔普斯和欧律狄刻的故事。
欧律狄刻被毒蛇咬伤而死,俄尔普斯赴冥府寻妻,冥后怜悯允许其妻返回阳世,但是返回途中俄尔普斯回头观望妻子,从此两人阴阳两隔。
阿尔刻提斯代夫受死的刻骨铭心的爱情亦为人熟知,阿波罗为报答阿德墨托斯之恩,许诺若有人代死,其可免地狱之苦,国王之妻阿尔刻提斯愿为夫替死。
赫拉克勒斯被其爱情所感动,下冥府救出阿尔刻提斯。
从地府复活在希腊神话故事中不只俄尔普斯和阿尔刻提斯两个。
阿多尼斯被野猪杀死,阿芙洛狄忒痛不欲生,直入地府要人,宙斯特准阿多尼斯每年返回阳世六个月。
除了因爱情复活的神话,不可不提的是古希腊神话中因亲情复活的神话,这类故事以得墨忒耳和珀尔塞福涅的故事最具代表性。
农业女神得墨忒尔之女珀尔塞福涅被冥王哈德斯掳走,得墨忒尔寻女致庄稼颗粒无收,宙斯同情母女,特允珀尔塞福涅半年人间,半年冥府。
在古希腊神话中,无论因为爱情还是亲情而复生的故事都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生的渴望、对死的厌弃。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一、本文概述《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研究》是一篇旨在深入探讨中国神话传统中三大核心母题的学术论文。
本文旨在通过对这些母题的深入研究,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深层内涵、价值取向以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传承与演变。
这三大神话母题分别为“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神话中的神话”。
创世神话作为中国文化起源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古人对于宇宙生成、人类起源以及自然现象等问题的思考与想象。
英雄神话则突出了古代英雄人物的形象塑造与事迹传颂,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而“神话中的神话”则指的是那些在神话传说中嵌套着其他神话故事的特殊现象,它揭示了神话传承与演变的复杂性与多样性。
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比较分析、跨文化研究等方法,对中国三大神话母题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艺术表现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探讨。
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域的神话传说,本文试图揭示中国神话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普世价值,为当代中国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二、中国三大神话母题概述中国神话,作为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想象,塑造了中国特有的神话叙事传统。
在众多的神话故事中,我们可以发现几个核心母题,它们反复出现,形成了中国神话的基本骨架。
在这其中,最为显著、影响最为深远的,便是“创世神话”“英雄神话”以及“洪水神话”这三大母题。
“创世神话”主要讲述的是宇宙和人类的起源。
它描绘了天地如何分离,日月星辰如何诞生,以及人类如何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过程。
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补天等故事,都体现了古人对于宇宙起源和人类存在意义的深刻思考。
“英雄神话”则主要聚焦于那些具有超凡能力、为人类或族群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人物。
这些英雄往往具有半人半神的特性,他们或是战胜强大的敌人,或是完成某项伟大的任务,从而成为族群中的传奇人物。
如后羿射日、大禹治水等故事,都展现了古人对于英勇、智慧和奉献精神的崇敬。
“洪水神话”则是以洪水为灾难背景,讲述人类如何面对自然灾害、重建家园的故事。
神话的母题学分析——以蒙古族神话为例

作者: 王宪昭[1]
作者机构: [1]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北京100732
出版物刊名: 社会科学家
页码: 126-131页
年卷期: 2020年 第1期
主题词: 蒙古族神话;神话母题;人类起源;人与动物婚
摘要:蒙古族神话《天神造人》是人类起源神话的一个经典案例,叙事中应用了丰富的神话母题。
该文本通过巧妙的母题组合形成一系列关联性情节,表达出明确的主题,也体现出母题的重要结构功能和文化功能。
同时,在同类母题的纵向比较、横向比较与综合型对比中,我们会进一步发现神话在叙事方面的丰富性与灵活性。
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

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中国民族神话母题研究摘要:中国民族神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母题是神话故事的基本主题或支配思想,对于研究神话故事的起源、演化、传播等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从华夏民族的角度,探讨中国民族神话中的母题,并深入分析其内涵和演化规律,以期更好地理解中国神话文化的独特价值。
关键词:中国民族神话、华夏民族、母题、内涵、演化规律一、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国家,其中民族神话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承载着华夏民族的智慧和精神。
神话故事作为一种非常特殊的文学表现形式,通过形象化的叙事方式,表达人类对世界起源、生命意义、宇宙秩序等问题的解释和思考,同时也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文化内涵。
而神话故事的母题则是神话故事的基本主题或支配思想,对于我们理解神话故事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具有重要作用。
二、中国民族神话的母题特征中国民族神话的母题从古至今具有较为明显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宇宙起源与生命源泉:中国民族神话中关于宇宙的起源和生命的创造的故事非常丰富,如《女娲补天》、《盘古开天辟地》等,这些故事揭示了人类对于宇宙起源和生命奥秘的探索,表达了人类对宇宙万物的敬畏和对生命起源的疑问。
2. 英雄崇拜与部落传说:中国民族神话中经常出现一些英雄人物,如伏羲、女娲、神农氏等,他们往往是早期人类的领袖或文化英雄,通过他们的故事可以看到古代华夏民族对英雄的崇拜与追忆。
同时,民族神话中还流传有一些描写部落起源和部族传说的故事,表达了对自身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关注和认同。
3. 动物与自然崇拜:中国民族神话中流传有大量与动物和自然相关的故事,如《白蛇传》、《牛郎织女》等,这些故事中动物往往具有神性或象征意义,比如白蛇代表了女性的柔情与孝道,牛郎织女则象征了纯洁的爱情和对夫妻之间和睦相处的向往。
同时,神话中还有许多关于自然神的故事,如燧人氏授予人类火种、后羿射日等,这些都是对自然力量的崇拜和敬畏。
论母题编码在神话研究中的实现与应用——以中国神话母题W编目为例

责州 民扳 太 学 学 报 ( 哲 字 讨台 氍 掌 峨 )
J o u r n a l o f ’ t ; u i z h o u Mi n z u U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l l ( t S o c i a l S c i e n l ‘ P )
N0 .1
F e b . 2 0l 5
宗教信仰 、 历史观念 、 生活状态 、 民族关系 , 具有 神 圣性 、 典型性 、 古朴 性 、 哲 理性 、 口头性 等 文 化 特
征, 具 有极高的学术研究意义和阅读欣赏价值 。 这些神话从不 同的角度可 以划分 出不 同的类 型 。大致有 以下 四种情 形 : ( 1 ) 口头 神话 。 中国 大多数 民族在 漫长 的历史发 展过程 中 , 虽 有悠久
系
尚英雄 , 有的倡 导人 生仪礼 , 有的叙 述情爱 、 灾难 、 战争等等 。神话 涵盖 了各 民族 独特 的文化 心理 、
收 稿 日期 : 2 0 1 4—1 2— 0 3
作者简介 : 王宪昭 , 男, 汉族 , 山东聊城人 , 博士 , 中国社会科 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 究员。
2 0 1 5年 第 1期 ( 总第 1 4 9瑚 )
贵州 民族大学学报( 哲 学社 会利 学 版 )
J o u r n a l o f G u i z h o u Mi n z u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i l o s o p h y a n d S o c i  ̄ d S ( : i e n c e )
一
、
中 国神 话 研 究 亟 需 建 构 相 应 的 母 题 编 码
7简析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

简析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以主动型死亡为例具体分析根据陈建宪《神话解读》,我们知道母题有四大特征,根据它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来看“死亡”这一母题时,不得不承认神话中死亡母题的存在具有普遍性,但不同民族神话中的死亡母题具有不同的特点,这是解读文化差异性的一个独特视角。
希腊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体现了责罚、抗争、爱情、荣耀等意义,成为西方文化中悲剧精神、浪漫主义、英雄主义、推崇个性与自由等文化基因的发展根基之一;与之相比较,中国神话中的死亡母题与创世、轮回、背叛、永生和精神升华等内涵紧密联系,是中国文化中崇尚道德、强调自然和谐、推崇旷达的生活态度等价值取向的重要形成因素。
希腊神话中的死亡与世俗生活中的死亡形无二致,正如希腊神话中神与人界限模糊。
在希腊神话中,神具有人所有的情感和弱点。
在希腊神话的死亡母题中,更多地体现了死亡源自人的命运。
天神权力及规范的约束,而非道德评判。
人们尽管对死亡充满了憎恶和畏惧,但在希腊神话中,不乏勇士不局限难,探索地府及死亡的神秘,向规则发起挑战,与亡者对话,与命运搏斗,在责罚、宿命、抗争与爱情之中探寻生命的意义。
死亡母题又分为以下四种。
第一种“惩罚型死亡母题”是神话故事的主体部分。
这类故事中死亡主体之死源于神对人的惩罚,其中分为侵犯神祗、冒犯其亲属、侵犯其所属物、与神祗竞技以及男性人类对女神的侵犯五种类型。
第二种“复仇型死亡母题”主要论述神话故事中因被复仇而惨遭罹难的死亡主体,分为女性复仇性死亡和男性复仇性死亡两类。
第三种“主动型死亡母题”是指死亡主体为了特定的价值去向而放弃生的权利,为“道”而超越死亡的类型,具体分为荣誉而亡、爱情与死亡以两类。
第四种“无辜型死亡母题”,死亡主体本身并无致命的过错,但是由于其它原因而被剥夺生命的故事类型,又分为神神的矛盾和献祭两类。
说到主动型死亡,就不得不联系希腊神话诞生的地理背景和人文条件。
希腊位于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南端,西南濒临爱奥尼亚海,东临爱琴海,南隔地中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