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优秀教案范文

《动物细胞》优秀教案范文《动物细胞》优秀教案范文《动物细胞》优秀教案1学习目的: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标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根本构造,区别动植物细胞构造的主要不同点。
〔2〕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标准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理解制片的过程,熟悉动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2〕通过分析^p 模拟制作,进一步理解动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的: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展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根本构造。
〔2〕进步实验才能和观察才能。
2、教学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并在显微镜下找到人口腔上皮细胞。
课前准备老师准备: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镊子。
提早准备几片做好的装片,摆放一台示范镜。
制作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Ⅰ、复习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啊?那使用完显微镜要记得把显微镜进展复位。
Ⅱ、引入那大家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细胞长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根本构造呢?由于人的细胞和动物细胞的根本形态和构造是一样的。
下面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人和动物细胞的根本构造。
Ⅲ、讲授知识一、实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一〕目的要求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动物细胞的根本构造〔二〕材料用具生理盐水〔0.9%氯化钠溶液〕、稀碘液、消毒牙签〔钝端〕、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是用来托载标本的,盖玻片是用来覆盖标本的。
〕〔三〕方法步骤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板书:〔一〕临时装片制作步骤〕〔1〕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强调擦拭动作要轻〕。
〔2〕滴: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生理盐水与细胞在人体内的环境相近,所以它的作用是用来保持细胞的活性,不使细胞因为环境改变而变形。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 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课题:选择性必修3 2.2.1动物细胞培养科目:生物教学对象:高二(1)班学生课时:1课时授课者:一、教学内容分析“动物细胞培养”是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专题2“动物细胞工程”第一节的内容,与本节内容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要求”是:1、阐明动物细胞培养是从动物体获得相关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细胞生长和增殖的过程;2、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3、简述干细胞在生物医学工程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教材先提出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获得大量的自体健康皮肤以满足治疗大面积烧伤的需求;再引导学生认识到可以由科学技术去解决——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构建人造皮肤;进而介绍该技术及其应用——讲述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和过程,及干细胞的培养和应用。
希望学生能认同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需要科学技术去解决,体验科学、技术、社会三者间的关系。
教材采用了文字叙述和示意图展示相结合的形式,让学生便于理解和掌握相对抽象的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1、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模拟体内生理条件在体外进行的培养,由此分析和推理出培养动物细胞需要满足的条件;2、尝试构建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流程;3、能复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过程,以及理解过程中每一步操作的设计用意;4、能找出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区别;5、阐述干细胞的应用;通过探讨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与风险,理性看待生物技术的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三、学情分析1、学习兴趣:学生目前在学习选择性必修3《生物技术与工程》,该教材里介绍的技术很多都是学生从未了解过的,但是却又与社会发展、科技发展以及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刚学完植物细胞工程,认识到科技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对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有一定的学习兴趣:2、学习能力:学生具有一定的对比反思、分析归纳的学习能力,能够根据老师给出的问题和任务、通过阅读教材、自主思考和小组讨论得到相关回答。
高中生物_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2.2.1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1.讲授法:对细胞培养过程进行疑难讲解。
2.自学法:学生先自学基本知识,完成导学案。
3.学案导学4.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情境导入、激发兴趣→合作探究、精讲点拨→阅读教材、独立思考→反思总结、当堂检测课时安排:1课时引入:烧伤病人的治疗通常是取烧伤病人的健康皮肤进行自体移植,但对于大面积烧伤病人来讲,健康皮肤很有限,请同学们想一想如何来治疗该病人?[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见课本P45: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学习活动一:【合作学习】阅读教材并完成下列问题:1.为何动物细胞培养过程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的呢?2.如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的细胞?3.胰蛋白酶的作用是什么?由此可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4.培养瓶或培养皿的内表面为何要光滑、无毒?5、培养瓶中的细胞培养到什么时候就不再分裂、增殖?【动动手】请完成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
有关概念:• 原代培养:从机体取出后立即培养的细胞为原代细胞。
初次培养称为原代细胞培养。
传代培养:将原代细胞从培养瓶中取出,配制成细胞悬浮液,分装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培养瓶中继续培养,称为传代培养。
细胞株:原代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细胞生长停滞,大部 分细胞衰老死亡,少数细胞存活到40~50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株。
细胞系:细胞株传代至50代后又出现细胞生长停滞状态,只有部分细胞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使其在培养条件下可以无限制传代,这种传代细胞为细胞系。
细胞株和细胞系的区别: 细胞系的遗传物质改变,具有癌细胞的特点,失去接触抑制,容易传代培养。
学习活动二:寻根问底,加深巩固1、选用组织时,一般用动物胚胎或幼龄个体的器官或组织做培养材料,而不用老龄动物的,这是为什么?2、胰蛋白酶处理组织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能够用胃蛋白酶代替吗?3、动物细胞培养能否最终培养成新个体?(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思考:多细胞动物和人体的细胞都生活在内环境中,根据你所学的内细胞株 细胞系环境的知识,思考并讨论以下问题:1.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抗生素,为什么?2.动物细胞培养时通常要添加血清,为什么?3.添加5%的CO2是为了刺激细胞呼吸,还是为了维持培养液的pH值?(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1.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
高二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案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目标】 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2.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3.知道动物细胞培养的的应用【重点、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44-46内容----动物细胞的培养1.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______________,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______ __和_____ ______。
2.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P45图2—16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和进行无菌处理,还可以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
此外,应定期。
(2)营养:合成培养基中有、、、、等,通常需加入等天然成分。
(3)温度和PH :哺乳动物适宜温度为,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
(4)气体环境:主要是和。
_________________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
4.举例说出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①大规模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
如:、、等。
②动物细胞是基因工程技术中常用的细胞,因此,也离不开动物细胞的培养。
③培养的动物细胞还可以用于,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
④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等方面的研究。
如:。
【合作探究】【探究一】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1.动物细胞培养的选材有什么要求?取出动物组织后,怎样制备细胞悬液?2.动物细胞培养用到什么酶?它的作用什么?3.什么是“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为什么要进行“传代培养”4.什么是“细胞贴壁”和“接触抑制”5.动物细胞能无限制的传代下去吗?6.目前使用的或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几代以内的细胞?为什么?7.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能获得动物个体吗?为什么?归纳总结:根据以上的探究并结合教材44-45页动物细胞培养过程,构建动物细胞培养流程图。
【探究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怎样保证被培养的细胞处于无菌无毒的环境中?2.为什么培养动物细胞时通常要加入动物血清?3.动物细胞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有哪些?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探究三】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如何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来检测有毒物质的毒性?【小结】:植物组织培养和动物细胞培养的比较比较项目植物组织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原理培养基性质培养基特有成分培养结果培养目的【当堂检测】1、(2022浙江)实验小鼠皮肤细胞培养(非克隆培养)的基本过程如图所示。
高中生物 新人教版 选择性必修3 动物细胞培养 教案

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新课标核心素养1.概述动物细胞培养需要的基本条件。
2.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操作过程。
3.说出干细胞的分类及作用。
1.生命观念:构建动物细胞培养的流程图,认同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
2.社会责任:理性客观地分析干细胞在临床上的应用所产生的效益与风险。
知识点(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2.条件(1)营养条件①常用培养基的类型:液体培养基。
②成分:糖类、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血清等。
(2)无菌无毒的环境①需要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以及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②培养液还需要定期更换,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温度、pH和渗透压①哺乳动物细胞培养的温度多以36.5±0.5_℃为宜。
②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③渗透压也是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环境参数。
(4)气体环境:动物细胞培养所需气体主要有O2和CO2①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②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1)动物细胞培养是一个在适宜的条件下,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过程(×)(2)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3)在进行细胞培养时,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打开培养瓶盖的方式以获取新陈代谢所必需的O2(×)(4)将动物细胞置于含有95%O2和5%CO2的混合气体的CO2培养箱中进行培养(×)1.(生命观念)为什么探究动物细胞培养时,要在培养基中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提示:血清和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细胞正常代谢和生长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未知的促生长因子等,人们对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还没有完全搞清楚。
2.(科学思维)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控制什么样的气体环境?各自起什么作用?提示:95%空气加5%CO2。
2.2.1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高二下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

新教材生物学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2章第2节教学设计第2章细胞工程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目录一、核心素养对接二、必备知识三、探究实践四、深化归纳五、应用创新第2章细胞工程第2节动物细胞工程第1课时动物细胞培养一、核心素养对接1.运用稳态与平衡观,分析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2.采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用文字和图示说明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3.对干细胞培养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等社会热点问题进行科学评价。
二、必备知识(一)动物细胞培养的概念从动物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的技术。
(二)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1.营养(1)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种类和所需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2)天然成分:血清等。
(3)一般使用液体培养基,即培养液。
2.无菌、无毒的环境(1)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灭菌处理。
(2)在无菌环境下进行操作。
(3)培养液定期更换的目的:以便清除代谢物,防止细胞代谢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3.温度、pH和渗透压(1)适宜的温度:哺乳动物培养的温度多以(36.5±0.5)℃为宜。
(2)适宜的pH:多数动物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3)适宜的渗透压。
4.气体环境:95%空气和5%CO2的混合气体。
(1)O2的作用: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2)CO2的主要作用:维持培养液的pH。
微思考动物细胞的培养条件应与动物体内的哪种液体的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同?提示:细胞外液。
(三)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基于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回答下面的问题:(1)过程①的处理方法有:机械法或用胰蛋白酶、胶原蛋白酶等处理的方法。
(2)过程②为原代培养,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有两大类:①能够悬浮在培养液中生长增殖;②大多数细胞需要贴附于某些基质表面才能生长增殖。
(3)在进行过程③时,悬浮培养的细胞直接用离心法收集;贴壁细胞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使之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再用离心法收集。
动物细胞培养教学设计

§2-2“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一课教学设计(青龙县木头凳高中秦维华066505)【设计思路】采用135互动课堂的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通过一个个问题的解决,达到推动新课进行的目的。
教学的思路问题——讨论——展示——质疑——答疑。
教学中设计了自主探究、合作探究、课堂巩固、课堂检测、课后总结五个环节。
自主探究部分,学生阅读课本P44-47,课前独立完成。
合作探究部分,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完成。
课堂巩固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后,在小组内进行核对答案,讨论,会的教不会,然后展示,如果都不会,可向其它小组求助。
课堂检测,以小组为单位,以抢答题的形式出现,并计分。
总之,学生能说的让学生说,学生能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思考的让学生思考,使学生始终能主动地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材分析】本节课为人教版新课程教材选修3第二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本节内容设计2课时,本节课为第1课时。
教学过程可以归纳成3个问题:(l) 什么是动物细胞培养? (2) 怎样进行动物细胞培养? (3)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培养?第3个问题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旨在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充分理解和认识生物工程的前沿技术,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积极探索的精神。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多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知识,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合作性学习能力较强,但是个体之间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因此本节课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为辅。
加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条件及应用2、简述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及应用前景能力目标:运用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细胞工程的理论基础情感目标:关注细胞工程研究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阅读课本P44-47,独立完成老师提前下发的导学卡,并将自学中存的问题记录下来,等待与同小组的同学讨论。
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引导学生思考动物细胞培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二、教学内容1.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2.动物细胞培养的步骤3.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2.教学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动物细胞培养相关的图片,如细胞培养皿、细胞培养液等。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动物细胞培养的了解。
(二)基本原理1.介绍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包括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细胞代谢等。
2.通过图示和案例,让学生了解细胞培养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生长因子、氧气等。
(三)操作步骤1.介绍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步骤,包括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接种、细胞培养、细胞观察等。
2.利用视频或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方法。
(四)实验操作1.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个实验任务,如细胞悬液的制备、细胞接种等。
2.指导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及时解答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五)应用拓展1.介绍动物细胞培养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如疾病治疗、药物研发等。
2.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动物细胞培养在科研和生产中的应用。
(六)课堂小结2.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培养的相关知识。
五、教学反思1.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的理解程度。
2.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如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等。
3.学生对动物细胞培养在实际应用中的认识和理解。
4.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通过本次教学,教师应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激发他们对生物科学的兴趣,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
(二)基本原理1.教师讲解:同学们,我们知道细胞是生物体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物细胞培养教案教学设计
说课稿
说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教材要求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方面
⑴动物细胞培养(知道)
⑵动物细胞融合(知道)
⑶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知道)
2、态度观念方面
⑴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⑵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
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
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⑴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⑵由植物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说教学内容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节重点也是难点
分析: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其中前三大技术为本节教材的主体内容,而胚胎移植、核移植技术以小字科普读物的形式出现,意在使学生在有所侧重的前提下对动物细胞工程发展概况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在教材重点介绍的三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其他技术(如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的基础,其价值更多的是通过其他技术成果来体现的。
而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目前较为成熟的最重要的用途便是制备单克隆抗体。
由此可见,单抗技术应属较高层次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
对他的学习有助于学生较深刻的领悟动物细胞工程的真谛,并从两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对单抗独具匠心的实验设计中,深刻体会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尤其是创造性的思维品质在科学研究、发明创造中决定性作用。
基于以上认识,单克隆抗体应列为本节的重点内容。
同时单克隆抗体技术本身环节多、技术复杂,加之学生对此缺乏必要的认识,所以也是本课的难点所在。
说教学方法
鉴于学生的学习特点及本节内容设计以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自学动物细胞工程的原理、过程从中得到一些概括性的认知、启发他们进行对比联系、师生共同探究新科技、新成果。
资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