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

合集下载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_四川省》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_四川省》
四川火锅夫妻肺片四川的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人们从茶馆或喧闹嘈杂或平和闲适之中体味着巴蜀民风捕获着市井之趣??川剧变脸是川剧表演的特技之一用于揭示剧中人物的内心及思想感情的变化即把不可见不可感的抽象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变成可见可感的具体形象脸谱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学习要点
• 1、掌握四川东西两大地形区的主要 • 自然差异:范围、地形、地势、气候 • 2、 认识四川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异 • 3、 了解四川独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B.四川省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形 成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立体交通 运输体系。
一个地区的交 通状况在一定程度 上可以反映出该地 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读四川交通图:
1.找出四川省 经济发达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有利条件。 2.找出四川省 经济落后的地区主 要分布在哪里,它 们发展经济有哪些 制约因素。
立交桥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古栈道
成昆铁路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
三、独特的地域文化
川菜、小吃、川剧、茶馆、川酒、民族风情、自然风光
夫妻肺片
四川火锅
川菜的烹调方法注重调味,加工细致,以辣、麻脍炙人口。 思考:川菜为什么以麻辣为主?这与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关系?
风味小吃
四川的茶馆除了休闲之外,还是重要的社交场所,人 们从茶馆或喧闹嘈杂、或平和闲适之中,体味着巴蜀 民风、捕获着市井之趣„„
青城山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属道教名山。全山林木青翠,四 季常青,诸峰环峙,状若城廓,故名青城山。丹梯千级,曲径通幽, 以幽洁取胜,自古就有“青城天下幽”的美誉。
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 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 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1《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第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是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水资源的分布、水资源的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等方面的知识。

本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于水资源的概念和分布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等方面的知识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还需要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培养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措施。

2.教学难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措施的实际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水资源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教案,准备好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图片。

2.学生准备:预习课本,了解水资源的基本概念和分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水资源相关的图片,如干旱的农田、洪水肆虐的景象等,引发学生的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课件,呈现水资源的分布特点,让学生了解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实例,让学生了解水资源利用和保护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合理利用水资源?如何保护水资源不被污染?”等,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首都北京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首都北京

D.秦始皇兵马俑
3.下列不属于北京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B )
A.故宫
B.人民大会堂
C.颐和园
D.天坛
能力提升
读图回答问题:
1.与北京气候相似的是图上——①——区域, 其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属于南方地区的是——②——,其气候类型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你能说出几个属于北京的文化遗产?
d.庙会
北京庙会是中国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又称庙市或节场。这些
名称,可以说是庙会形成过程中所留下的历史“轨迹”。
练习巩固
1.下列不能体现北京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是( B )
A.四合院
B.骑楼
C.胡同
D.庙会
2.明清两朝的皇家宫殿,世界上现存的最完整、规模最大的
宫殿建筑群是( B ) A.颐和园 B.故宫 C.苏州园林
活动
1.结合书本P60图A找出北 京的主要河流及其流向?
潮白河畔 永定河上卢沟桥
1.主要河流
潮白河 温榆河 永定河 2.大致流向 (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西北→东南
练习巩固
1.北京从海陆位置来看,距海较近,受东亚季风环流的影响,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从以上可分析出北京所处的
气候类型应该是( C )
②历史文化名城
知识回顾:北京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地方有哪些?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坐落在北京城西南房山区周口店龙骨山脚下, 是一座古人类遗址博物馆,始建于1953年。1929年,中国古人 类学家斐文中先主在龙骨山发掘出第一颗完整的“北京猿人” 头盖骨化石,震撼了全世界。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5.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5.1《自然环境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课件
第5页,共43页。
安徽民居
第6页,共43页。
东北民居
第7页,共43页。
福建民居
福建地处东南丘陵地带,境内崇山深谷 ,树木苍郁,气候温暖湿润。山间盛产木材 ,松杉樟柏等皆有出产,给当地建筑带来了 有利条件。福建民居大量使用悬山式人字屋 顶。
第8页,共43页。
江苏民居
第9页,共43页。
浙江民居
(2)右图房屋分布在我国的____南地方区,它反映当地的自然环境特
点是_______地_处_江_南_水_乡_,_气_候_湿_润_,。降水丰富
第19页,共43页。
服饰,作为一种物质文化,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服 饰的产生和服饰民俗的形成与人类居住的自然环境、气候条 件,以及各民族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26页,共43页。
八大菜系之一:粤菜
粤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粤菜即广东地 方风味菜,主要由广州、潮州、东江三种风味组 成,以广州风味为代表。粤菜具有独特的南国风 味,并以选料广博、菜肴新颖奇异而著称于世。
第27页,共43页。
金 华 玉 树 鸡 糖醋咕噜肉
兰 度 鸽 脯
海南椰子盅
第28页,共43页。
郃阳提线木偶戏 甘肃:陇剧、敦煌曲子戏、华亭曲子戏
环县道情皮影戏 宁夏:花儿剧 青海:青海平弦戏、黄南藏戏 新疆:曲子戏 山东:京剧、吕剧、茂腔、五音戏、
柳琴戏、蓝关戏、一勾勾 山东梆子、莱芜梆子、柳子戏 河南:豫剧、越调、河南曲剧、宛梆
大平调、太康道情、大弦戏
怀梆、四平调、南乐目连戏 江苏:昆曲、淮剧、扬剧、锡剧、苏剧
布依戏、彝族撮泰吉、侗戏 安顺地戏、石阡木偶戏 西藏:藏剧、山南门巴戏
第43页,共43页。
第10页,共43页。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 教学课件目录
0002页 0055页 0138页 0246页 0309页 0396页 0509页 0578页 0610页 0676页 0750页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二节 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四节 交通运输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和饮食的影响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旅游方案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第二节 台湾省 第四节 福建省泰宁县 第六节 长江中下游平原 附录 主要地理词汇中英文对照表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 分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四大区域自然环境对生 产和生活的影响
第二节 台湾省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三节 学习与探究----设计一个 旅游方案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六章 我国的区域差异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自然资源对民居、服饰 和饮食的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二节 地方文化特色对旅游的 影响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节 交通运输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五章 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七章 认识我国的区域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一节 首都北京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第四章 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最新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全册教 学课件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件(共43张PPT)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6 长江中下游平原  课件(共43张PPT)

A.东北地区
B.黄土高原
C.长江中下游地区 D.青藏高原
D.种牧草
知识网络

1.位置和范围
江 显著的区位优势及优越的自然条件 2.地形

3.河流和湖泊 4.气候

游 平 “鱼米之乡”

长江中下游平原
第二课时
1. 运用地图简要评价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位置及其自然地理特 点。
课 程 2.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长江中下游平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 标 准 布局特点。
学习长江中下游平原人口和城市的分布,及主要城市的 学习目标 5
发展。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宁静水乡
古朴村镇
繁华都市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2 优越的自然条件 新知3 “鱼米之乡” 新知4 沿江工业地带 新知5 人口和城市密集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江汉平原的油菜花
“湖广熟,天下熟。”
新知1 显著的区位优势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2010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居世界第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国际机场是我国三大国际机场之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上海证券交易所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浦东新区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1、试着总结长江中下游的自然条件、农业、工业的特点。 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河湖众多。
工业:丰富的水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必需原料。
交通:本地区地势地平,江面宽阔,河网密布,河湖众多,利于 发展内河航运,交通便利为商品农业与工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知5 人口与城市密集
思考
3、以武汉、上海为例,说明长江中下游平原城市发展的特点。 沿江、沿海、沿交通线发展。

中图版七下地理 7.1首都北京 课件 (共46张PPT)

中图版七下地理 7.1首都北京 课件  (共46张PPT)

全国的政治中心
新华门
人民大会堂
北京是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 所在地
新中国的象征——天安门
庄严的五星红旗每天 清晨在天安门广场冉冉 升起
最高人民法院
简称 CCTV , 是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 试播,称北京电视台,9月2 日正式播出。1978年5月1日 改称中央电视台。
目前这所以文理教学和研究为主的综合性大学,已经拥有自然科学、社会 科学等多种学科,充分发挥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功能。
北京大学
北京大学图书馆
北京大学未名湖
中国国家图书馆
我国规模最大、藏书最多的综合性国家图书馆, 成立于1909年。图为1987年建成的国家图书馆, 建筑雄伟,具有民族特色,设施先进,藏书达1 400万册。
中国科技
荧光细胞分离器
超导核聚变装置
四、飞速发展的北京
1.巨大变化(城市面貌、经济结构) 2.优势与劣势 3.发展目标
飞速发展的北京
1、了解北京概况(总面积、常住人口、区县划分)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的城市面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田 野、街巷、城区范围、生活方式)看书P64--65的四幅图, 了解北京的飞速发展。 2、北京的发展变化还表现在( ),( )产业发 展迅速。 3、思考:第三产业包括哪些?它的全部产值已占到全部 产业的多少?
以高科技为主的产业结构
本节知识小结

自然地理特征:半球位置(南北、东西半球)、经 纬度、温度带、干湿区、范围(四面)、海陆位置、 地形(五种地形类型,主要地形)、地势(高低)、 矿产资源、气候(气温与降水)

历史文化传统:历史发展、京味儿文化
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套)精品课件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套)精品课件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一节 农业的分布和发展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第一节 地方文化特色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 全套)精品课件目录
0002页 0078页 0149页 0213页 0298页 0347页 0397页
第五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工业的分布和发展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资源 第二节 旅游资源 第八章 认识中国的地理区域 第二节 南方地区 第四节 西北地区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三节 交通运输业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第六章 中国的地方文化特色和 旅游资源
中图版七年级地理下册(北京版)(全 套)精品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

邙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

(煤炭资源)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

(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

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

影响:水旱灾害。

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

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

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1、供水紧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

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

(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

(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

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

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p12—p19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1、类型多样:林地、耕地、草地、沙漠、戈壁等。

分布:耕地和林地(东部季风区):草地、戈壁、石山、高寒荒漠(西部陆地区)。

2、特点: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耕地居世界第四位,林地居世界第六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总要分布在新疆、等边远省区。

二、因地制宜发展农业1、农业类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因地制宜:利用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

3、东南部和西北部分界线:400 毫米年降水量线。

东南部特点:土地肥沃、季风活跃、气候温暖、雨热同期。

(种植业)在东南部,以岭—淮河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

南方:湿热多雨,集中了93%的水田。

(水稻)北方:降水偏少,气温略低,旱地的主要分布区。

(小麦、棉花)4、森林分布:东南部的山地地区。

我国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和南方林区。

5、畜牧业分布:西北部,草场广布。

(盛产三河马、三河牛)三、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1、土地破坏严重导致: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沙尘暴。

2、为什么要保护土地资源?①人均占有量少。

②土地破坏严重。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

④后备资源不足。

3、解决办法: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因地制宜,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开展多种经营,宜粮则粮,宜牧则牧。

农业生产要大力发展和推广现代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以提高农业生产的劳动生产率和商品率。

第三节工业p20—p26 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

一、矿产资源与工业1、煤炭资源——“工业的粮食”。

分布:华北和西北地区,、和等省。

(“煤海”——,煤炭储量占全国1/3)2、石油——“工业的血液”,现代工业的重要能源和原料。

分布: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沿海大陆架。

(新疆塔里木盆地和吐鲁番—哈密盆地正开发新的大油田)3、铁矿资源是发展钢铁工业最基本的原料,钢铁工业又是衡量一个国家基础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之一。

分布:、、三省的铁矿资源储量最大。

特点:贫矿多,富矿少。

九大钢铁工业中心:、、、、、、、马、。

二、主要工业基地的分布1、主要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2、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

(通过海洋运输与国外联系,通过铁路、河运输与祖国陆联系)三、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1、高新技术产业指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特点:①从业人员中,科研人员所占的比例大;②用于研究和开发的经费支出所占的份额大;③产品的技术复杂程度高。

3、类型:电子和信息类产业、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产业、新型材料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

4、分布:东部沿海地区和大城市附近,呈现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

5、影响因素:“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航空航天工程、基因工程、网络技术、纳米技术、基础研究、应用研究。

6、高新技术产业的作用:节省能源和原材料、废物少、污染小等特点,有利于保护环境,对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节交通运输p27—p33一、各种交通方式的特点运输方式运载量运价速度灵活性铁路 2 2 2 2公路 4 3 3 1水路 1 1 4 4航空 3 4 1 3二、我国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1、目前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等。

(管道)2、铁路分布格局:纵贯南北、横穿东西。

3、公路发展比较快,成为我国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

(高速公路,在省际交通运输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4、航空以首都为中心。

航空运输的发达与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交通运输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5、交通运输网铁路线、公路线、航空线等各种交通运输线相互交织,形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三、交通运输网的作用“要致富,先修路”、“先行官”、火车“拉”来的城市—第五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第一节自然环境对地方文化的影响p36—p41一、我国民居、服饰、饮食的地方特色1、文化是人类的创造物。

广义的文化就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所有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

2、居住是人类最重要、最基本的需要。

目的就是适应自然环境,避免受到不利自然条件,如洪水、寒冷等的干扰和损害,以保证人身安全与健康。

3、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必然产物,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服饰各具特色。

服饰成为区4、饮食文化①烹调技术技法多样:讲究用料,讲究刀工,讲究调味,重火候。

(烹调技法如煮、蒸、烤、炒、烧、炖、炸、熘、卤、腌、涮、煎、爆、焖、熏等。

刀工有直刀、片刀、坡刀、花刀等多种方法。

)②名字新奇,耐人寻味:“紫龙脱袍”、“霸王别姬”③八大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菜系等。

④川菜:以麻辣、厚味著称。

(防湿作用)川菜名肴,如“鱼香肉丝” 鸡丁”、宫爆“麻婆豆腐”等。

二、自然环境对文化的影响1、地方文化的起源和兴衰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首先,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其次,各种自然因素,常常成为地方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第三,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服饰和饮食,由于深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 都有其独特的风格。

、4、 服饰的基本功能 抵御寒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自然坏境影响人们的服饰。

5、 地形对各地的民居等地方文化影响也非常大。

女口:和湘西的少数民族居住在山区,因而顺山势盖起吊脚楼; 平原地区地势平坦,住房布局较为规则,且多院落,如四合院。

6不同地区的地质条件和生物资源,为建筑材料提供物质保证。

例如:山区人民充分利用岩石资源,多建筑石屋;黄土高原地区的人们,利 用黄土建造窑洞;傣族、壮族等少数民族利用当地出产的 竹木,建造竹楼; 西北地区的人们则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建造房屋。

第二节 地方文化对旅游的影响p42— p47 一、 地方文化特色是重要的旅游资源1、 地方文化特色是在当地自然环境基础上长期发展形成的,体现了不同地区的 人类发展历史及其丰富、独特的文化涵。

2、 包括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色、风 味佳肴等。

3、 到2007年7月,中国已有35处具有鲜明地方文化特色的文物古迹和自然景观,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仅 次于西班牙和意大利,位居世界第三。

二、地方文化特色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1、旅游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经济部门之一2、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三、保护地方文化,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1、①适度的旅游和旅游资源的开发,会促进地方文化特色的发展,带动地方经济的振兴;②过度的开发以及旅游者人数超过了旅游资源的承载能力,则会带来一系列的严重问题,如环境污染、自然和文化景观的毁坏等。

3、旅游业的发展只有立足于地方文化,协调好文化保护和资源开发的关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

第三节学习与探究一一设计一个旅游方案p48—p531、怎样确定旅游目的地?答:根据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喜好、不同的经济收入、不同的闲暇时间来确定。

2、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查找资料?答: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互联网、旅行社,甚至亲戚朋友,都是搜集旅游信息和资料的源地。

3、选择旅游路线的基本出发点:用最少的时间,花最少的费用,获取最多的旅游信息,获得最满意的旅游效果。

4、设计旅游线路时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①根据不同的经济收入,选择不同的交通方式和食宿条件。

②尽可能多地将不同性质的旅游点串联成环形线路(或多边形),尽量避免往返线路的重复。

③合理安排时间,考虑好各项旅游活动选择在什么时间,需要多长时间。

④旅游活动容要多样化,要注意劳逸结合。

⑤突出旅游线路设计的主题。

5、出发前需要准备哪些必需的东西?答:①必要的衣物。

②常用的必备药品。

③小小针线包。

④照相机、胶卷(摄像机、望远镜、指南针等)⑤足够的钱(信用卡)。

⑥旅途中必要的食物和水。

第六章认识区域特征第一节—、地理位置:1位于华北平原北部、东部距渤海150KM,东南临天津市、其余三面被省包围,市的面积1。

68万平方千米,现有人口1382万人。

的自然理理特征:①地形:西北部和东北部三面环山,地势较高,东南是华北平原的一部分;②气候: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年降水量609毫米;③河流:的河流属海河水系,三大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北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