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竞争优势

合集下载

国家竞争优势(全二册)

国家竞争优势(全二册)
国家竞争优势(全二册)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读书笔记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精彩摘录 06 作者介绍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优势
竞争
企业
地区
理论
国家
补充
竞争
产业
竞争 产业
类型
国家
优势
贸易
附录

竞争力
数据
内容摘要
《国家竞争优势》基于10个主要发达国家的研究,根据企业凭以竞争的生产率,迈克尔·波特对此给出了全 面的理论解释,也就是他在《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钻石理论”,一种理解国家或地区全 球竞争地位的全新方法,现在已经成为国际商业思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波特的“集群”观点或相互联系的企 业、供应商、相关产业和特定地区的组织机构组成的群体,已经成为企业和政府思考经济、评估地区的竞争优势 和制定公共政策的一种新方式。全球印刷机产业、高级轿车、化工产业为什么集中在德国?世界重要的药厂、巧 克力食品与贸易业的基地,为什么在瑞士、瑞典等小国?在个人电脑、软件、信用卡、电影等领域独占鳌头的企 业,为什么大多在美国?在瓷砖、雪靴、包装机械以及工厂自动化设备产业中,为什么是意大利的企业强势?主 导了家用电器、照相机、传真机以及工业机器人等的产业,为什么在日本?这一连串的“为什么”,应该如何解 释呢?从《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你能找到答案。
读书笔记
作者从世界的高度分析了国家的竞争优势!大处看国,小处看企业也是一样的逻辑吧!国家和企业息息相关, 企业的发展也是为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条件!很深刻的理解了有竞争才会有发展这句话!企业要想打破年限魔咒, 真的要时刻有创业者的梦想,动力,创新,不断的发展才是竞争的关键!谁能打破周期性,谁就是王者!。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二、全球竞争
7、起步越早,优势越久
8、非敌即友,结盟并进 本书结盟包含投资、授权、长期合作、或与其他企业之间建立 关系等方式。 9、跨国合作,步步为营 联盟虽然有强化、延伸本身竞争优势的功能,但是未必能创造 出竞争优势。
三、国家环境推波助澜
企业战略是离不开环境的,当国家环境有助于某些产业 发展适当的战略时,国家便会随企业而兴盛。企业竞争 优势更与国家环境息息相关,像企业能否自由运作、特 定技术人力供应、本地市场需求、本地投资者的目标等 因素,都与国家脱不了关系。大环境的各种行为必然会 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难易。
六、为什么他们能,我们不能 为何有些企业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决定于企业所处国 家能否在特定领域创造并且保持比较优势—也就是一个 国家的竞争优势。 最后要检验一个理论成功与否—是否同时适用于政策决 策者、经济学者及企业经理人。因为按照经理人观点, 大多数理论过于理论而不实用,因此新理论必须能为企 业提供如何规划战略的前瞻观点,以期成为更有效率的 国际竞争者,这也是本书的期望所在。
一、从竞争战略谈起
5、提早利用结构变化—先进入者占有更大优势
6、感知创新的同时更要追求创新—不能安于现状 7、竞争优势可长久—特殊资源优势、竞争优势种类与数 量、竞争优势的持续力是一种持续的改善和自我提高
二、全球竞争
1、规划全球战略、确立竞争优势—抉择要领
形势—价值链每项活动应在哪一国家或多少国家同时进行? 协调—如何协调各国的不同活动? 2、沙盘推演,善用地利 集中式战略 分散式战略 地点选择战略—首选本国,根据需要可以不同国家 3、各地协调,合纵连横 如何协调不同国家的经济活动,设计出有竞争优势的全球战略 —协调包括信息流通、责任分配和联合作战。
七、跨国探索竞争优势 选择了丹麦、德、意大利、日韩、新加坡、瑞典、瑞士、英 美10国进行调查研究产业在竞争中展现的优势,以及竞争优 势对企业战略和国家经济的启示。 1. 描绘优势版图 2. 剖析成功产业的发展史

国家竞争优势

国家竞争优势
基本要素:一国先天拥有或不需太大代价便能得到的要 素,如自然资源、地理位臵、气候、非熟练或半熟练劳 动力等。 高级要素:经过长期投资和培育才能创造出的要素,如 现代化的基础设施,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或高新技术等。
举例——荷兰的花卉业
荷兰的花卉业饮誉全球,成为荷兰重要的收入来 源之一。每年鲜切花、花卉球茎、观赏树木和植 物出口总值达60亿美元,其中鲜切花为35亿美元。
意大利具有领导世界的金银首饰业,主要原因就 是因为意大利的机械业已经占领了全球珠宝生产 机械60%的市场,而且意大利回收有价金属的 机械也领先全球。
2009年9月21日至25日,16家意大利珠宝机械科技生产商 在香港珠宝首饰展上组成工具及设备馆,在亚洲国际博览馆 中展出最新的珠宝机器与科技,充分展示了意大利珠宝机械 在意大利工业及世界珠宝机械市场上的领先地位。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内 涵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创新机制
微观竞争机制
强化管理 研究开发 提高质量 降低成本
中观竞争机制
相关企业的辅 助与支持 构建最优区域 组合
宏观竞争机制
四个基本因素 两个辅助因素
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及竞争 优势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 接的因素有四项:
要素条件、需求条件、相关与支持产 业及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除此之 外,机遇和政府两个重要变量也可能 对国家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 国家竞争优势模型
该模型又被称之为“波特机制”或 “钻石体系”、“钻石模型”。
二、宏观竞争机制的决定因素
(1)要素条件
生产要素是指生产某种产品所需要的各种投入, 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知识资源 和基础设施。 基本要素与高级要素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背景
二战后的20年里,美国经济实力强盛,遥遥领先于世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后感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一.绪论(一)核心理论介绍:1.钻石理论:用由四类要素组成的钻石形象地描绘竞争环境的组成统称为钻石理论,其揭示在某一区域的某一特定领域,影响生产率和生产率增长的各因素,诸如信息、激励、竞争压力、到达支持性公司的途径、制度与协会、基础设施和人力与技能库等。

2.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区别:比较优势理论长期以来在国际竞争分析中处于主流和控制地位,比较优势理论一般认为,一国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劳动力、自然资源、金融资本等物质禀赋的投入,但是作者则认为竞争优势应该是一国财富的源泉以及比较优势理论所认为的那些投入要素在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其作用日益减少。

3.集群与竞争力:集群指的是在某一特定区域下的一个特别领域,存在一群相互关联的公司、供应商,关联产业和专门化的制度和协会。

在现代全球经济下,投入要素可以从许多不同的地区获取,运输成本的降低也使许多公司再没有必要把公司设立在原料来源地或者大的市场所在地。

《国家竞争优势》力图去缩短人们对公司集群现象的认知差距。

本书分析显示,集群不仅仅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效率,而且改进激励方式,创造出信息、专业化制度、名声等集体财富。

更重要的是,集群能够改善创新的条件,加速生产率的成长,也更有利于新企业的形成。

地点在复杂竞争情况下所扮演的强有力的角色与全球化趋势是不一致的,因为全球化由于移去人为地贸易和投资壁垒,使传统投入要素的产地变得不再重要,公司因此也没必要设立在原料或者市场附近,而更应该选择有利于公司生产率增长的地域。

4.政府与公司的新角色定位:《国家竞争优势》提倡政府和企业在追求竞争力提升和繁荣时应该扮演新的、具有建设性的和行动性的角色。

政府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尽力去创造一个支撑生产率提升的良好环境,这意味着政府在有些方面应该是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

政府可以用许多方式来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但切不可限制竞争或者人为地降低安全和环境标准。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PPT

迈克尔波特国家竞争优势-钻石体系PPT

特殊要素:指不常见但在生产中起重要作用的要
B.特殊要素与通用要素 素。 通用要素:指普通的要素。
如外语人才中学英语的人才为普通要素,学西班
牙语P的PT学人习才交流可认为是特殊要素。
14
2020/3/25
C.高级要素与特殊要素的数量和 质量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竞争力
随着世界贸易结构越来越 转向以制成品为主,以及 基本要素的普遍可供性, 一个国家基本要素的重要 性正在日渐下降,高级要 素的重要性与日俱增,高级 要素的优势是企业国际竞 争力的一个持续而可靠的 来源。
在这种情况下,怎样才能保持昔日的竞争
优势,必然成为美国朝野都关注的问题,波 特的理论正是适应这一客观要求应运而生的。
2020/3/25
PPT学习交流
7
1990年,哈佛大学商学院战 略管理研究室的迈克尔·波特 (michael porter)出版了他的 《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书中 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也称波特菱形理论),便是 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理论中的最 新成果。
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一
书及其中的理论是他与同事对 遍布10个国家的100个行业进 行研究后的成果。
2020/3/25
PPT学习交流
8
迈克尔·波特(Michael rter)
是当今全球第一战略权威,被誉为“竞
争战略之父”,是现代最伟大的商业思
想家之一。 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
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2020/3/25
PPT学习交流
2015年12月7日 1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产生 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 三、国家经济发展的四个阶段 四、案例:日本的崛起 五、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简评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1《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1.背景介绍:《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写的一部经济学领域的著名书籍,于1990年首次出版。

这部书籍旨在通过分析一个国家的特定经济特征,包括商业环境、劳动力市场、投资环境、政策等,来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发展其竞争优势。

这本书在学术界和企业界都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2.对比与参照:在《国家竞争优势》中,波特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四个基本要素:要素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机遇。

这些要素的组合决定了国家的竞争优势。

例如,如果一个国家的劳动力素质高,且市场需求大,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发展出制造业的竞争优势。

3.创作风格:《国家竞争优势》的创作风格非常清晰明了,波特用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

他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经济特征,来展示如何通过优化经济环境来提高国家的竞争优势。

4.深入分析:波特认为,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并不仅仅取决于其经济要素,还与其政策环境、企业行为等因素密切相关。

例如,一个国家如果能够提供良好的商业环境,包括低税收、低地价等政策,那么这个国家的企业就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利润,进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5.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书籍。

它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经济特征,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个国家的政策环境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此外,波特提出的四个基本要素也为我们在分析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时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分析框架。

6.总结:总的来说,《国家竞争优势》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书籍,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一个国家竞争优势的框架,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思考和分析经济问题的思路。

《国家竞争优势》读书笔记篇2《国家竞争优势》读书报告一、简介《国家竞争优势》是由迈克尔·波特所撰写的一本商业书籍,其旨在探讨一个国家如何在全球经济中获得成功。

通过深入研究和调查,波特提出了一个用于评估国家经济竞争力的模型,该模型基于四个关键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与结构以及机遇。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引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指研究国家之间在全球经济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的理论。

这一理论源于经济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 Porter)的经典著作《国家竞争优势》(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第一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定义和重要性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

国家竞争优势理论通过深入分析国家经济体系的各个要素,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有些国家能够在全球市场中取得成功,而其他国家则相对较弱。

这一理论对国家的经济政策制定和战略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要素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认为,国家经济发展的竞争优势取决于多个要素的相互作用。

这些要素包括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和支持性产业以及企业战略和结构。

在这些要素中,生产要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基础,需求条件则是国家市场规模和需求结构的体现,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则构成了国家产业体系的核心,而企业战略和结构则决定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国家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主要包括竞争力的源头、产业集聚和创新能力。

竞争力的源头是指相对于其他国家的供给、生产和销售等方面的优势。

产业集聚是指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在某一地域内集中发展,形成竞争优势。

创新能力则是指国家在科技创新和创新体系建设方面的能力。

第四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因素包括政府政策、人力资源、社会文化以及国际环境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政策在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而人力资源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

社会文化则塑造了国家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影响着国家经济发展的方向。

国际环境则是国家竞争优势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外部条件。

第五部分:国家竞争优势的实践案例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已经在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得到了应用。

例如,日本通过发展先进制造业和创新能力,取得了全球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波特国家竞争优势

2 需求条件
• 指对某个行业产品或服务的国内需求性质
• 波特认为,如果一国国内的消费者是成熟 复杂和苛刻挑剔的话,会有助于该国企业 赢得国际竞争优势,因为成熟复杂和苛刻 的消费者会迫使本国企业努力达到产品高 质量标准和产品创新。
3 相关与支持性产业
指国内是否存在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 商和关联辅助行业。 关联行业和辅助行业在高级生产要素方 面投资的好处将逐步扩溢到本行业中来, 从而有助于该行业取得国际竞争的有利地 位。
重商主义学说
• ㈠ 产生背景 • ㈡ 主要内容
贸易保护理论
• 李斯特的贸易保护理论主要内容
超保护贸易理论与政策
• .超保护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 • 对外贸易乘数理论内容 • 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贸易保护政策相比,超保 护贸易政策有以下特点: • 第一,保护的对象扩大了。 • 第二,保护的目的变化了。 • 第三,保护转入进攻性。 • 第四,保护的阶级利益发生变化。 • 第五,保护的措施多样化。 • 第六,组成货币集团,瓜分世界市场。
案例——以日本为例
• 其在高级要素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 需求状况 :对国内的产品的需求量很大 ; 日本消费者对产品要求很高 • 在关联的和支持性的产业方面 • 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 • 机遇方面 • 政府方面
• 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 国的应用
战略性贸易理论
• (一)战略性贸易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基本 含义
何去捕捉稍纵即逝的机遇。在各国具有优势地位 的产业成功史中,机遇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
B 政府角色干预与放任的平衡
家竞争优势上扮演重要角色,
微妙的观念性的政策影响竞争优势。
国家发展阶段
生产要素导向factor driven 阶段、投资导向investment driven 阶段、创新导向innovation-driven 阶段、富裕导向 wealth-driven 阶段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三、理论体系(一)钻石理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1、生产要素2、需求因素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5、其他因素——机遇和政府(二)产业群理论(三)经济发展四阶段划分阶段一:生产要素导向阶段阶段二:投资导向阶段阶段三:创新导向阶段阶段四:富裕导向阶段四、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贡献(一)区分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分析工具(三)强调动态的竞争优势(四)强调国内需求的重要性(五)强调国家在决定竞争优势方面的能动作用(六)划分了国际竞争的发展阶段划分五、案例——以日本为例(一)日本的崛起(二)思考:日本的没落六、思考: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目前中国的应用(一)在要素条件方面(二)在需求条件方面(三)在支持性产业和相关产业方面(四)在公司竞争方面(五)政府方面《国家竞争优势》迈克尔.波特一、本书的理论背景和地位在管理学界,迈克尔·波特被誉为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

在波特的众多著作中,竞争三部曲(1980年的《竞争策略》、1985年的《竞争优势》和1990年的《国家竞争优势》)奠定了他在策略领域的大师地位,尤其是《国家竞争优势》堪称划时代的巨著。

他早期的研究,如1980年的《竞争战略》和1985年的《竞争优势》在分析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竞争优势的概念。

到了1986年的《全球产业竞争》,波特开始将其理论架构延伸到国际竞争的背景当中。

而成为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成员的经历,使波特意识到国家环境对于企业竞争的成功所扮演的关键角色,因此他开始探寻一个国家创造并保持其产业竞争优势的因素。

波特教授在历时3年、有200多人参与、分析数百个产业发展案例、比较数十个国家(美、德、瑞典、瑞士、丹麦、意大利、英、日、韩国、新加坡等)后, 终于在1990年出版了《国家竞争优势》。

可见,产业竞争力始终是波特研究的核心。

当研究重心提升到国家层面和国际竞争后,波特将衡量一国某产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最佳指标确定为该产业是否具有向众多国家持续、大量出口的能力。

二、本书写作的时代背景战后,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商品遍布世界每一角落,贸易年年盈余,美国垄断着世界市场。

但是,随着西欧(特别是西德)和日本的经济恢复,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在国际市场上同美国展开了激烈争夺,动摇了美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尤其是从70年代到80年代初,美国经济陷于滞胀状态,劳动生产率特别是制造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低于多数西方国家。

进入80年代后,世界经济贸易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美国在国际市场上享有优势的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几乎在大多数领域内失去了与日本的竞争能力,即使是高科技产业,日本也正在赶上或超过美国。

结果美国国际市场份额不断遭受日本和西欧的蚕食,并且国内市场也自身难保。

例如,到1992年,日本出口到美国的小汽车已占美国汽车市场的1/4左右,而且有扩大的势头,压得美国兰大汽车公司喘不过气来,不断裁员减产。

美国产品竟争力下降使得美国的外贸状况日益恶化,逆差高居不下。

对此,美国朝野上下压力沉沉,焦虑万分,政府、企业和经济学家们纷纷在反思和寻求对策:决定一国的国际竟争力的基本因素究竟是什么?美国的国际竟争力为何会下降?怎样使衰退的美国再现活力,保持和提高美国的国际竞争优势于波特的理论就是在上述背景下产生的。

三、理论体系(一)钻石理论———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因素国家是支撑每个企业和特定产业进行国际竞争的基础。

其“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的核心思想体现在:“国家竞争优势四因素”模型即钻石模型中。

这些因素分别是:生产要素、需求因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以及企业战略、组织与竞争状态因素。

一个国家的特定产业要取得国际竞争优势,关键在于以上四个基本要素以及机遇和政府两个辅助要素的整合作用。

1、生产要素它包括:①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的质量、数量、熟练程度、人力成本;②自然资源。

土地的肥沃程度、数量、可耕地、气候、区位和地理规模大小;③知识资源。

科技的硬件和软件、政府和私人研究机构、图书馆、统计机构、各种科学协会;④资本资源。

资本供应量和成本、资本收益、资本市场的全球化、各国资本之间的流量;⑤基础设施。

邮电通讯系统、支付手段、健康保健、社会福利、文化机构。

生产因素又分为初级要素和高级要素两类。

初级要素是指一个国家先天拥有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等。

高级要素则是指社会和个人通过投资和发展而创造的因素。

一个国家若要取得竞争优势,高级要素远比初级要素重要。

2、需求因素国内需求条件是特定产业是否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另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普通企业的生产、营销以及投资安排总是先本国需求的角度来加以考虑的。

有利于国际竞争的国内需求特征有助于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地位。

企业必须面对本国市场最初的健康度和竞争力状况。

如果能在高度竞争的环境下生存,并通过满足本国市场需求得到发展,那么企业可以获得竞争优势。

波特注意到市场的特征是有需求的消费者的数量,而不是市场的大小。

本国市场的需求状况对一个国家的竞争优势具有很大作用。

国内需求对竞争优势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三个方面进行的:一是本国市场上有关产业的产品需求若大于海外市场,则拥有规模经济,有利于该国建立该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二是若本国市场消费者需求层次高,则对相关产业取得国际竞争优势有利。

因为老练、挑剔的消费者会对本国公司产生一种促进改进产品质量、性能和服务等方面的压力。

三是如果本国需求具有超前性,那么为它服务的本国厂商也就相应地走在了世界其他厂商的前面。

在这种情况3、相关和支持产业因素即与企业有关联的产业和供应商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经营要通过合作、适时生产和信息交流与众多的相关企业和行业保持联系,并从中获得和保持竞争力,如果这种接触是各方的主观愿望,那么产生的交互作用就是成功的。

一个国家要想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在国内获得在国际上有竞争力的供应商和相关产业的支持。

日本机械工具业的优势离不开世界级的数控机床、电动机和其他零件供应商。

瑞典在钢装配制品(如滚珠轴承、切削工具)行业中的竞争力源于它的特殊钢行业。

除了供货商的竞争力,其他相关行业的竞争力也很重要,它们往往带来新的资源、新的技术、新的竞争方法,从而能促进产业的创新和升级。

因此,各支持性和相关产业之间具有经常的紧密的协调与合作关系,就会构成一国的国际竞争优势。

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状态因素公司战略、结构和竞争包括公司建立、组织和管理的环境以及国内竞争的性质。

不同国家的公司在目标、战略和组织方式上都大不相同。

国家优势来自于对它们的选择和搭配。

(1)各个国家由于环境不同,需要采用的管理体系也就不同。

适合国家环境,适合产业的竞争优势源泉的管理方式能提高国家竞争优势。

比如意大利,它在舞厅照明、家具、鞋、羊毛织品和打包机这些方面具有竞争优势。

这些行业的规模经济不十分明显,或者可以通过松散的附属公司之间的合作克服,因此意大利成功的公司的组织形式是以中、小企业为主,采取的战略是集中突破战略:避开标准化产品,集中力量生产有独特风格或按顾客要求定做的小批量产品。

这种组织形式和战略使意大利企业在开发新产品、适应市场变化等方面特别具有灵活性。

而在德国,许多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都具有技术背景,因此他们喜欢以有条不紊的方式来改进产品和生产工序,对于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不感兴趣。

这些特征使德国公司在工程和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如光学、化工等)十分成功,尤其是在要求高精度生产、细致的开发过程和严明的管理结构的高精尖产品方面。

(2)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也都有不同的目标,对经理和雇员有不同的激励机制。

在许多产业,获得竞争优势并保持这种优势的方法之一是持续的投资,或换言之,一个国家只有在存在不同寻常的投入和努力的产业才能成功。

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公司有正确和恰当的目标,对经理、雇员有正确的激励机制。

公司的目标深受所有权结构、债权债务人的目标、公司管理的性质和对高级管理人员的激励机制的影响。

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在股东的构成、税收体系、收益率标准等方面都大不相同,股东和债权人对公司管理的影响也不同。

比如德国和瑞士,大多数股票都是机构持有,很少交易,长期资本收益免税,股东持股时间长,管理阶层对股价的变动并不十分在意,一般都报告较低的利润率。

而在另一个极端的美国,虽然大部分股东也是机构投资者,但这些机构的业绩按季度或年度的股价涨幅来评价,投资者强调的是季度收益增长,机构为使资本增值经常买卖股份。

(3)国内竞争。

国家竞争优势的获得还取决于国内的竞争程度。

激烈的国内竞争是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最有力的刺激因素。

其作用机制在于:(a)减少外国竞争者的渗透。

一群国内竞争者使用不同的竞争战略竞争,从而覆盖许多细分部门的产品和服务。

很宽的产品线和服务系列使外国竞争者的渗透困难,从而使国家的产业竞争优势更能持久。

(b)模仿效应和人员交流效应。

有许多竞争者存在,为相互模仿和人员互相交流创造了条件。

在竞争状态下的互相模仿和人员交流能使整个国家产业的知识和技术存量增加,从而提高整个产业的创新速度。

(c)促使竞争升级。

国内的竞争是在各公司都处于同等条件下进行的,比如相同的要素成本、消费者的偏好、当地供应商的条件、进口成本等。

因此同在一国的公司竞争就不能只靠大家都能得到的优势,而必须寻找更高级、更能持久的竞争优势源泉,如专有技术、规模经济、国际销售网络等,这使产业的竞争优势向高层次发展。

(d)强化竞争程度。

同本国竞争对手的竞争不象同外国竞争对手的竞争那么遥远,那么难以捉摸。

地理的接近和文化的一致使竞争对手彼此十分了解,从而使竞争更加直接,更加具体。

国内竞争有时超出了纯经济的范围,常常带上感情色彩和个人因素。

自尊心使经理和工人对国内其他公司的发展十分敏感。

国内的报纸和投资分析也常把一家公司同另一家公司比较。

因此,国内竞争对手不仅要争夺市场份额、争夺人才和技术突破,还要争夺炫耀的权力。

(e)迫使企业走向海外。

在存在规模经济的情况下,激烈的国内竞争往往迫使国内公司向海外发展来获取更高的效率和更高的利润。

而经过国内激烈竞争锻炼的公司往往更成熟,更有竞争力,从而更容易在国际市场上取胜。

5、其他因素——机遇和政府上述四种因素是国家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它们的情况如何直接导致着国家竞争地位的变化。

但除了上述四种因素以外,还有两个重要变量对国家的竞争优势产生重要影响,这就是机遇和政府。

在国际上成功的产业大多从机遇中得到过好处。

比如微电子时代的到来使美国和德国失去了在众多的以机电为基础的产业的支配地位,为日本公司的崛起提供了机会;西方国家对来自香港和日本的服装进口施加限制,使新加坡的服装业发展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