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中山铁桥百年赋

合集下载

兰州中山桥的古风建筑

兰州中山桥的古风建筑

兰州中山桥的古风建筑兰州,这座位于中国西北的城市,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而闻名。

在这座城市的中心地带,有一座独特而迷人的古老建筑,那就是兰州中山桥。

这座桥横跨黄河,连接着城市内外,承载了无数历史与人文的记忆。

在这1500字的文章中,我将带您一起探索兰州中山桥的古风建筑之美。

兰州中山桥,建于1911年,初名为“黄河大桥”。

它是兰州市最早的铸铁桥梁,也是中国黄河上最长的桥之一。

这座古老的桥梁见证了兰州城市的历史变迁,昭示着人们对黄河的敬畏和对交通发展的追求。

兰州中山桥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而备受瞩目。

桥身主要由铸铁组成,采用了洋派建筑风格,结合中式建筑元素。

桥面采用石板铺设,两侧设置了石狮,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桥面两侧的石栏杆则雕刻着各种生动的动物和植物纹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华丽之美。

桥的主体部分由18个互相连接的拱形桥孔组成,其中最大的一座拱桥跨度达到了20米。

这些拱形桥孔巧妙地结合了西方建筑技术与中国工艺美术的精髓,呈现出一种独特的视觉效果。

桥身顶部的圆形天窗,充分利用了自然光线,使整个桥梁通透明亮,给人一种轻盈的感觉。

除了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兰州中山桥还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桥上的石碑刻有“兰州桥”三个大字,笔画流畅,体现了中国传统书法的艺术魅力。

桥上还有许多铸铁浮雕,绘制了历史事件和民间故事,让人们了解到这座城市的过去和传统。

同时,中山桥也成为了艺术家们的创作对象,不时有画家在此驻足描绘,使这座古老的桥梁与艺术相互辉映。

兰州中山桥不仅仅是一座交通设施,更是一座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象征。

它承载了兰州人民的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发展。

每天,无数人们往来于这座桥上,穿行其中,感受着浓厚的历史氛围。

无论是傍晚的日落时分,还是夜晚的明灯照耀下,兰州中山桥都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正如一位著名画家所说:“兰州中山桥就像一幅活着的画,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欣赏,都会被它的美所震撼。

”兰州中山桥的古风建筑是兰州这座城市的一张名片,也是中华民族丰富多样文化的体现。

黄河铁桥的历史故事

黄河铁桥的历史故事

黄河铁桥的历史故事兰州黄河铁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白塔山下,全长233.5米,总宽8.36米,为五孔下承式平行弦钢桁架桥,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清宣统元年(1909年)建成通行。

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为“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素有“天下黄河第一桥”的美誉,历经百年沧桑,畅通黄河两岸。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市地标性景观。

黄河源头——青海省玛多县发源于青藏高原巴彦碦拉山北麓约古宗列盆地的黄河,从青海省玛多县缓缓流出,一路融汇多曲、洮河、湟水等数十条大小河流溪水向东蜿蜒流去,在甘肃境内一路“裂岸穿石”、铿锵雄浑地奔腾到兰州,从兰州谷地中间东西横穿而过,浩浩荡荡咆哮而下。

黄河兰州段黄河,哺育着两岸人民,早在数千年前的石器时代,兰州黄河两岸即已孕育出了灿烂的彩陶文明。

黄河,也阻挡着两岸人民,在漫长岁月里成为两岸之间的一道天堑。

在黄河上修一座桥,让天堑变通途,是萦绕在两岸人民和过往商旅心中的千年之梦,兰州先民也为之进行了千年奋斗。

天然之桥——黄河冰桥黄河九曲十八弯,水流湍急,深沟、险滩、暗礁隐藏其间,“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想要乘木船渡过黄河,极其危险。

人类在挑战大自然的漫长过程中,最简单最经常的方法就是借助大自然的力量。

在天寒地冻的冬天,随着气温逐渐降低,黄河上漂浮着的一块块巨大冰块逐渐相连成冰桥。

两岸人民借助冰桥越河迁徙,或是贸易往来,也有争抢掠夺,数千年慢慢交融。

直到20世纪初,河面上的天然冰桥,仍是兰州先民冬季日常过河的首选。

冰桥,有季节性,时间短,在冬冰开结之时或解冻消融之际又极其不安全,特别是在温暖气候的历史时期,更是无法生成。

冰桥,无法满足两岸人民正常交往的需要。

永固之桥——黄河铁桥1872年,晚清名臣左宗棠奉命为钦差大臣督办陕甘军务,在兰期间他尝试将建造跨黄桥梁付诸实施,与洋人进行协商,但终因洋商要价过高而作罢。

三十余年后,在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彭英甲的推动下,跨河桥梁终于开始了艰难的实施。

世界文遗

世界文遗

一.塔山黄河带1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

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

可见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

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

光绪三十二年春天一个春寒料峭的下午,一个英国人从河西走廊出来后,沿黄河河谷进入兰州,大约在公历3月10日到达兰州。

这个叫布鲁斯的英国人先是站在黄河北岸,很抒情地对当时兰州的北城墙进行了“风景如画,给人印象很深”的赞美后,接下来便对如何过黄河进入“风景如画”的城里感到头疼了,他这样写道:根据季节的变化,你可以做出不同的选择,经过西北部的船桥或乘渡船来到兰州。

城市对面的河宽将近有300码,我们途经时,河水尚未解冻。

冬天人们就在(河水)冰面上直接经过,听说每年解冻的时候都会淹死很多人。

在河面早就不再安全的时候,这些人还坚持走这条冰面上的路,疏忽了潜在的危险。

对此,兰州诗人王光晟倒是很抒情地用诗歌的形式记录了黄河冰桥的情形:一夜河凝骇神异,碎玉零琼谁委积?错落元冰大壑填,经过漫步如平地……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5只大船搭成,每船相距一丈五尺(约4.5米),下下碇石固定在河面上,一字排开,用大木连接起来,再铺上木板,围上围栏,两岸各立2根将军柱(大铁柱)、6根大木柱,又用两条各长120丈的铁索将船固定在河面上。

但这种浮桥属于季节性的桥,因为黄河凌汛,每年十一月份黄河结冰前必须拆除。

英国人布鲁斯紧接着又这样描写了每年春天浮桥落成时的宏大场面:每年组建船桥的开幕仪式都热闹非凡,主要的官员和社会各界都来参加这次盛会。

在某种程度上,它可以与古老的威尼斯一年一度的风俗相媲美,那是国王杜格娶亚得里亚的仪式。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黄河铁桥,又名中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

清光绪三十四年,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

清宣统元年,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

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民国十七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始称“中山桥”。

兰州黄河铁桥为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

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有竖向钢架划分成五个长方形。

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

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一个交通结构工程,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

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同时,桥梁所需物资的运输过程也创造了近代运输史上的奇迹。

2006年5月25日,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9年4月12日,入选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调宣部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创新战略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共同承办的“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第二批)”。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1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世界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头分离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师长教师而更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汗青最为悠长的古桥.有“世界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批示杨廉将浮桥移至如今的地位--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谷旦,总兵讼事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衔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裁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风景.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当局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资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巧指点,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呵护曾包管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日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悠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忙碌的运输义务.1954年,人平易近当局对铁桥进行了周全的整修加固,增长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但变得牢固耐用,并且还威风凛冽,壮丽壮不雅.跟着时光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不雅,构造新鲜,工艺先辈,气概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独一通道了,尽管如斯,人们照样敬佩它,不雅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记着兰州从古到今汗青的变迁,展现了兰州人平易近残暴艺术的画卷.。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兰州中山桥的介绍
中山桥(HunanBridge)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黄河
铁桥之上,是中国最早的大桥,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钢铁桥梁。


山桥是兰州历史悠久的一座古桥,建于明朝宣德四年(公元
1429年)。

中山桥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北起东岗东路,南至兰州大学西
校区与城关区相连,是横跨黄河的一座桥梁。

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明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重修。

桥身总
长约1786米,宽11米,全长513米。

全桥用大块青石垒砌而成。

桥面铺以木板,两侧有石阶;桥身两侧设有石栏,栏内有石凳;
中间由汉白玉砌成一巨大的拱形门洞。

中山桥是由英国人李奥尔在1877年设计施工的,1889年4
月26日正式通车。

它是由英国人李奥尔设计和施工的。

1904年
3月10日在黄河上建成一座铁路桥。

1905年5月10日正式通车。

由于黄河河水暴涨而淹没了铁路桥墩,后来将桥墩移到铁路两侧
以使之不受洪水威胁。

—— 1 —1 —。

天下黄河第一桥

天下黄河第一桥

黄河铁桥(中山桥)天下黄河第一桥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的兰州黄河铁桥人们都熟悉,却很少有人能说得清她近百年前那段堪称创举的兴建历史。

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发生在20世纪初叶中国积贫积弱的时代;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是僻居西北、地瘠民穷的甘肃与西方人在自主、自愿前提下的第一次成功合作;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材料,包括一个铆钉一根铁条乃至建成后刷铁桥用的油漆,都是在当时国内极其落后的运输条件下从德国辗转万里运至兰州的;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设是德、美两国工程师、华洋工匠与甘肃各界通力合作的结晶;说它是创举,是因为她的建成一举结束了黄河上游千百年来没有永久性桥梁通行的历史……20世纪初叶,走过了500年的镇远浮桥终于要和金城兰州人告别了,僻居甘肃兰州的一批官员壮志满怀,欲建前人未竟之功——修建铁桥,一时间议论纷起。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十二月十九,时任陕甘总督的升允上书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报告说已经与德商泰来洋行在1906年9月11日签订了修建黄河铁桥的合同。

而此时,不但合同已签,建桥所需要的料件也已在转送兰州的途中,升允的奏章显然有些先斩后奏的意味。

按照晚清的文书运转制度,官员欲办某事,须先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理到一定程度,如果证明不可行,则停止办理;如确实可行,则上报上级机关或朝廷。

如此看来,自认为“赋性迂谨,凡事未经办妥,不敢遽以上读宸聪”的升允,并非是要冒天下之大不韪,而是他对建造黄河铁桥一事已有了十足的把握。

兰州历来是东西交通要冲,中原与西域往来的必经之途,穿城而过的黄河则是横亘在兰州这一交通枢纽之上的难以逾越的障碍,民间曾有“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的歌谣。

从明洪武五年(1372年)起,宋国公冯胜、卫国公邓愈都曾因军事需要在兰州黄河段修建过浮桥,但都很快被拆或被毁了。

直到洪武十八年,兰州卫指挥佥事杨廉才在现在中山桥的位置上兴建了著名的镇远浮桥。

据明人徐兰的《河桥记》记载,杨廉在黄河之上造大船28艘,以3艘备用,将25艘用绳锁连接,船下以石鳖固定,船上加盖木板、栏杆,并在桥南北两岸各树一根大铁柱和六根木柱,以铁链将浮桥固定。

兰州赋(西北民族大学黔东学子思故寄于之兰州)

兰州赋(西北民族大学黔东学子思故寄于之兰州)

兰州赋金城汤池,隋开皇初。

砺山带河,雄峻险要。

东瞰陇原,西控阳关,南临巴蜀,北扼朔方。

华夏黄河之恩泽,丝路始驿之明珠。

甘肃二州之府,祁连河西之洲。

西陲重镇,是谓金城。

祁连山下,黄河之滨。

天上之水止于河口,奔腾浩荡始自桑园。

动静交融,刚柔相济,穿城而过,蔚然大观。

乙丑五月,兰园初开。

揽民族大学以添文气,托西北季风而沐仙香。

兰园依山俯水,处出入世之隙,既拥山野之美,又携园林之秀。

五泉山,小蓬莱。

人作天开,涉门成趣。

翠云水际接榭廊,飞瀑半壁驻亭台。

梧桐随风点飞檐,树色泉声皆榻间。

铸泰和金钟,清声散五泉。

历沧桑铜佛,悲悯引众生。

南北中山望来堂,东西兰山古风扬。

将军五泉龙井起,仙阁三台皋兰峰。

天梯石台,盘恒玉带。

拾级而上,卷轴渐张。

丝绦杨柳为斗篷,顺手清风作颊扇。

随处清静可留,恬悦梵音;仰看苍鹰盘旋,云卷云舒。

龙尾山脊,七里波粼。

苍松缀绿,参杨成荫,红柳沙枣,亦点其中。

每及傍晚,花灯放光,山势起伏,彩龙蜿蜒。

日煦月明,皆悦养神!横跨黄河中山桥,蟠结城郊白塔山。

神定九洲将军柱,天下黄河第一桥。

洪武至今多飞鸿,硬叫天堑变通途。

黄河岸滨景旖旎,中山桥栏启幽思。

羊皮筏子,鼓浪声中传艄声。

黄河母亲,慢哺龙儿显慈微。

水车咕噜悠悠,润泽千顷桑田,星罗棋布,一时胜景。

看今朝仪仗,绝代风华,难驻尘中。

雕栏玉砌滨河路,百里临江碧水舒。

游艇代筏,蛟龙搏浪。

楼台近水,人景相亲。

殿宇庄严壮丽,楼台画栋雕梁。

山深处飞阁栈桥,高檐前花卉鸟兽。

凤林香袅。

黄河如带,妩媚夕阳;秀暎三台。

寻山外景,觅景外山。

草圣黄河第一阁,翰墨流芳说碑林。

东风亭铁铃,塔影中河声。

水无山不秀,山无水不灵。

依山伴水,浑然天成。

太平鼓声王保破,社火旌旗五谷登。

古刹法雨寺,禅意静秋钟。

不化象皮鼓,随佛天竺来。

青钟三百载,醇厚余音扬。

文冠无水随圆寂,苍松翠柏代紫荆。

三宝遗一不足鼎,二宝于心成太极。

金汤沟,白马浪,汉唐城关走清康,垂钓金汤。

绝胜处,万景楼,万千佳境任凭栏,四季风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桥百年赋
白塔耸峙,黄河东逝;古关静穆,楼映半空。

一桥彩虹临波,百年流云飞渡。

今逢盛世,毋忘尘忆,唯吾兰州,矢志创新,兹镌铭为念。

昔陇府金城重镇,绾丝路而通三秦,唯一河而成南北之堑。

年及洪武,浮桥颤渡,然夏汛漫卷,冬凌凝寒。

迨至清末之岁,始行建桥议案。

遂集中西合璧以成,倾全省之力赴艰。

柱砥中流,铁梁横空;终成勋业,蔚然景观。

三边利济,商旅荣繁;通衢信步,九曲安澜,诚以“天下黄河第一桥”之隆誉,易名中山之佳话,谱写兰州解放之新篇,见证中华民族复兴之沧桑巨变。

噫唏哉,百年古桥,风流永瞻;大河雄奔,虹影如幻。

人文标志,独秀新天。

带风情百里,襟绿涛两山;历史名胜,风光无限。

夫若无祥风以润,金瓯之磐;铁石纵固,斯桥何延?是以国之发展,和谐为先;市之富强,稳定乃安。

炎黄族裔,永承天眷;祺我兰州,康乐尽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