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的美景

兰州中山桥的美景
兰州中山桥是中国甘肃省兰州市的一座著名的桥梁,也是黄河上的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
它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壮丽的美景而闻名。
兰州中山桥位于黄河之上,连接着兰州市区的两岸。
桥梁采用了典型的中国式石拱桥设计,拱身高耸,气势磅礴。
桥面上铺设着宽阔的行车道和人行道,供行人和车辆通行。
从兰州中山桥上眺望,可以欣赏到多个美景:
黄河风光:站在中山桥上,可以俯瞰黄河的壮丽景色。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的宽阔和浩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兰州城市景观:中山桥连接着兰州市区的两岸,从桥上可以欣赏到兰州市的城市景观。
高楼大厦、繁忙的街道和河岸边的建筑物构成了兰州独特的城市风貌。
桥梁建筑风格:中山桥的石拱桥设计具有典型的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
桥身上的雕刻和装饰也值得欣赏和品味。
日落和夜景:在黄昏时分,站在中山桥上可以欣赏到壮丽的日落景色。
夜晚,桥上的灯光璀璨,营造出浪漫而宜人的夜景。
兰州中山桥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前来欣赏和拍摄美景。
它不仅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兰州市的一张名片,展现了兰州的历史、文化和自然风光。
兰州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
兰州中山桥,又名兰州黄河铁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
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桥梁,建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由美国桥梁公司设计、德国泰来洋行承建、中国工匠施工的合作模式建造。
桥长233.5米,总宽8.36米,有四墩五孔,每孔跨径45.9米。
上部结构为梯形穿式钢桁架,每一跨都是超静定结构组成桁架体系。
桥的建筑风格独特,体现了中国近代历史上洋务运动时期建筑艺术发展史的风格、流派、特征。
此外,兰州中山桥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中山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
现在,兰州中山桥已成为兰州市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除了兰州中山桥,还有两座铁桥,一座是兰州黄河老桥,建于1909年,是甘肃省第一座公路桥;另一座是兰州元通黄河大桥,建于1914年,是兰州第一座近代化公路桥。
这三座铁桥见证了兰州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进步,也是兰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和旅游景点。
此外,在中国的其他城市也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铁桥。
例如,天津解放桥,建于1926年,是一座双叶立转式开启的钢桥,见证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和城市交通的进步;武
汉长江大桥,建于1957年,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桥,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施工的现代化桥梁,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铁桥是中国近代工业和城市交通发展的重要见证,也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铁桥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也成为了当地的文化和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参观。
最新兰州中山桥导游词3篇_兰州中山桥景点路线导游词

最新兰州中山桥导游词3篇_兰州中山桥景点路线导游词兰州中山桥导游词篇一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
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兰州中山桥景点旅游导游词

兰州中山桥景点旅游导游词兰州中山桥是世界著名的石拱桥,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黄河东岸,是黄河上游地区历史文化的重要遗存。
中山桥全长233.7米,宽7.3米,高成拱高26.7米,下承剖河道9米,建成于清代嘉庆年间。
作为兰州市的重要景点之一,中山桥被誉为“黄河文化的象征之一”。
一、历史文化遗存中山桥建于清代嘉庆年间,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作为兰州市的标志性建筑,见证了兰州的发展和历史。
中山桥不仅建造精美,而且建造的背景也十分特别,是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伟大的民族英雄,中山桥的建造也成为了纪念他丰功伟绩的一种方式。
中山桥也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其石拱桥的古典美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精髓和厚重。
二、风景美景中山桥一侧是黄河岸边的美丽景色,黄河波澜壮阔,俯视黄河,河水好像就在脚下,让人有种置身于壮阔的大自然中的感觉。
在黄河岸边的公园内,时时可见到游客们在此拍照留念,人山人海的景象,反映了人们对于中华文化并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保护文化、顺应自然发展的精神。
三、旅游景点中山桥是兰州市的重要景点之一,每年都有大量游客前来探访和游览。
在这里,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兰州市著名的黄河风光,了解兰州市的历史和文化,和家人、朋友一起走过石拱桥,感受兰州市的温馨和博大。
而且,中山桥附近还有许多旅游景点,如白塔山公园、大佛寺、兰州市博物馆等,都非常值得游客们前来一一参观。
四、旅游提示1、游客来到中山桥参观时,一定要遵守公共秩序,保持环境整洁,不要乱扔垃圾。
2、在游览中,如果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向旅游志愿者咨询。
3、中山桥附近有一些较为陡峭的地方,游客游览时要注意安全,走路时要稳步小心。
4、在游览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和素质,不要乱喊乱叫,太过嘈杂会影响其他游客的游览体验。
五、总结兰州中山桥是一座建造精美、历史悠久、人文遗存浓厚的石拱桥,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代表。
其所在黄河岸边的美丽风景和旅游景点也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
中山桥的介绍与简介

中山桥的介绍与简介
中山桥位于中国甘肃省兰州市,是-座横跨黄河的铁桥,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后改称"中山桥”。
这座桥连接兰州市区和龙海市,是当时中国第一-座横跨黄河的桥梁,也是中国首座以孙中命名的桥梁。
中山桥的建桥材料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从德国走海运到天津,再由甘肃洋务总局从天津转运至兰州。
建桥的工程师是美国人满宝本和德国人德罗,施工人员以德商聘来的69名洋I华匠为主,历时3年建成,造价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这座桥长234米,宽7.5米,被誉为“天下黄河第一桥”,也是仅次于上海外白渡桥的全国第二座城市钢桥。
中山桥在历史上曾经历过多次修缮。
在建成之前,这里有一-座浮桥称镇远浮桥",每年春季搭起,冬季结冰前拆除。
中山桥建成后,镇远浮桥旋即退出历史舞台。
中山桥经历了近百年的通车历史后,于2004年再次进行了维修和灯光亮化,并在桥的两头修建了南、北两个广场。
现在,中山桥已不再是通车的主要通道,而是成为了一个旅
游景点和城市地标。
总之,中山桥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桥梁之一,也是兰州历史文化的代表之-。
它见证了中国桥梁建设的发展历程,也见证了兰州历史的变迁和文化传承。
最新整理兰州中山桥导游词3篇_兰州中山桥景点路线导游词

兰州中山桥导游词3篇_兰州中山桥景点路线导游词中山桥位于兰州市金城关,横跨黄河,毗邻白塔。
对于这个景点的介绍,要说哪些导游词比较合适呢?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兰州中山桥导游词,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兰州中山桥导游词篇一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
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兰州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1907年(清光绪33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铁桥长234米,宽7。
5米,有6墩5孔的铁桥,桥上飞架5座弧形钢架拱梁。
清光绪33年(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建起了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
1942年改为中山桥,1954年,整修加固了铁桥,又增加了五座弧型架拱梁,使铁桥显得坚固耐用,气势雄浑。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关于兰州中山桥的资料

关于兰州中山桥的资料兰州的中山桥,嘿,那可是一座了不起的桥!你知道吗?它不仅是连接南北两岸的纽带,还承载着无数人的故事和回忆。
走在桥上,脚下的石板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仿佛在跟你诉说着它的历史。
哎,真是神奇,这座桥的建造历史可是可以追溯到上世纪初哦,百年风雨见证了无数的变迁。
每当夜幕降临,中山桥灯光闪烁,特别好看!河水倒映着那五光十色的灯光,简直就像是星星洒落在水面上,浪漫得不行。
站在桥上,迎面吹来的风,凉凉的,像妈妈的手轻轻抚摸,瞬间觉得心里美滋滋的。
很多情侣都会选择在这里约会,真是浪漫到不行,谁不想和心爱的人在这美丽的桥上漫步呢?桥的两边有很多小摊儿,卖着各种小吃,你绝对不能错过。
比如说,兰州拉面,那筋道的面条,配上热腾腾的牛肉汤,简直就是人间美味!吃一口,再看看眼前的中山桥,真是美滋美味啊!这时候,和朋友聊聊天,笑一笑,生活的压力仿佛都消散了。
说到中山桥,还得提提它的名字,嘿,这可是有故事的呢!它原本叫做“兰州桥”,后来为了纪念孙中山,才改名为“中山桥”。
这位伟人可是为中华民族做了不少贡献的,桥以他的名字命名,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每当经过这座桥,总觉得在向伟人致敬,心里总会有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桥上还会遇到一些街头艺人,他们的表演可精彩了!有的人唱歌,有的人跳舞,甚至还有人杂技。
看着他们在桥上挥洒汗水,观众们总是笑得前仰后合,真是热闹非凡。
每一个欢声笑语都让这座桥更加生动,也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活力。
中山桥旁边还有一片绿地,春天的时候,花开得特别好,五颜六色的花朵争相斗艳。
人们常常带着家人孩子,来这里野餐、玩耍,孩子们在草地上跑来跑去,笑声此起彼伏,像是音乐一般,回荡在桥上空,真是美好的一幕。
大人们则在一旁悠闲地聊天,享受阳光,生活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很多兰州人来说,中山桥不仅是一座桥,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在这里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
有人在桥上求婚,有人在这里庆祝生日,还有人带着孩子们来回忆自己年少的时光。
兰州中山桥简介

兰州中山桥简介【1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世界黄河第一桥”.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桥两头分离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安澜”.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弧形钢架拱梁,是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师长教师而更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是兰州境内汗青最为悠长的古桥.有“世界黄河第一桥”之称.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浮桥.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明洪武九年(1376年).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称为“镇远桥”.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兰州卫批示杨廉将浮桥移至如今的地位--白塔山下.至今兰州还存有建桥时所遗的重10吨.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人称“将军柱”.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谷旦,总兵讼事卫国公建斯柱于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船与船之间相距5米,以长木衔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裁撤,春季则又重搭浮桥.“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风景.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当局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资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巧指点,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呵护曾包管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止了11个日夜.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悠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忙碌的运输义务.1954年,人平易近当局对铁桥进行了周全的整修加固,增长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但变得牢固耐用,并且还威风凛冽,壮丽壮不雅.跟着时光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不雅,构造新鲜,工艺先辈,气概不凡的铁路公路桥.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是沟通黄河南北的独一通道了,尽管如斯,人们照样敬佩它,不雅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记着兰州从古到今汗青的变迁,展现了兰州人平易近残暴艺术的画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中山桥简介
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旧名镇远桥,位于滨河
路中段白塔山下,被称为“天下黄河第一桥”。
它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工程由德国商人承建,共花了白银三十万六千余两。
桥两端分别筑有两座大石坊,上刻“三边利济”和“九曲
安澜”。
桥有四墩,下用水泥铁柱,上用石块。
弧形钢架拱梁,是
后来进行加固工程时增建的。
191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
11个昼,后经补修而复通。
1942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改名为“中山桥”,桥名沿用至今。
中山桥位于兰州城北白塔山下的黄河铁桥。
是兰州境内历史最
为悠久的古桥。
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
中山桥的前身系黄河
浮桥。
黄河浮桥是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
宋国公冯胜在兰州城西7里处始建的。
明洪武九年(1376年)。
卫国公邓愈将此桥移至城西10里处。
称为“镇远桥”。
明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
兰州
卫指挥杨廉将浮桥移至现在的位置--白塔山下。
至今兰州还存有建
桥时所遗的重10吨。
长5.8米的铸铁浮桥柱3根。
人称“将军柱”。
柱上铸有“洪武九年,岁次丙辰,八月吉日,总兵官司卫国公建斯柱于
浮桥之南,系铁缆一百二十丈”的字样。
当年的黄河浮桥,用24只大船,横排于黄河之上。
船与船之间相
距5米,以长木连接,铺以板,围以栏,南北两岸竖铁柱4根,大木柱45根。
有两根各长50米的粗铁绳,将船固定在河面上,冬季黄河结冰则拆除,
春季则又重搭浮桥。
“伫看三月桃花冰,冰泮河桥柳色青”的诗句,就是当时浮桥的写照。
兰州古八景之一的“降龙锁蛟”也是指这种
景色。
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清政府在兰州道彭英甲建议和甘肃总督升允的赞助下,动用国库银30.669万两。
由德商泰来洋行喀佑斯承建,美国人满宝本,德国人德罗作技术指导,将浮桥改建为长233.3米,宽7.5米的黄河第一座铁桥。
初名“兰州黄河铁桥”,1942年改为“中山桥”。
铁桥承建时,喀佑劳动保护曾保证保固80年,但历时仅42年。
即1949年,铁桥受战火影响中断了11个昼夜。
后经抢修虽恢复了通行,但人行桥上桥面晃动不定,已难以担负日益繁忙的运输任务。
1954年,人民政府对铁桥进行了全面的整修加固,增加了弧形钢架拱梁,使这座古老的铁桥不仅变得坚固耐用,而且还威风凛凛,绚丽壮观。
随着时间的流逝,兰州市区已架起了10多座造型美观,结构新颖,工艺先进,气势不凡的铁路公路桥。
这座古老的黄河铁桥已不
是沟通黄河南北的唯一通道了,尽管如此,人们还是敬仰它,观赏它,因为它像一部史诗,铭刻着兰州古往今来历史的变迁,展示了兰州人民灿烂艺术的画卷。
1.
小动物们排成一队去游玩,一共有()只动物去游玩,从左边数起()在第7个。
2.
(1)共有()个小朋友。
(2)从小红数起,小阳排在第(),第3个是()。
3.
(1)把右边的7只蝴蝶圈起来。
(2)从右边数起,把第7只蝴蝶涂上颜色。
4.
男同学有()人,女同学有()人;一共有()人,从左数起,戴帽子的男同学排在第()个。
5.
上图是8个人正向前走,穿深色衣服的人排在第6个,当他们向后走时,穿深色衣服的人排在()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