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电大武威分校开放教育2012级秋行政管理本科石金梅 1062001257146

【摘要】民勤,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西北小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近20年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被锁定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绿洲面临消失,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千里河西走廊,古为“丝绸之路”要道,今为“亚欧大陆桥”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南面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北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民勤绿洲,像一把楔子镶嵌在两大沙漠之间,堪称我国北方千里风沙线上的“桥头堡”。“一方水土已不能养活一方人。”如果再不下定决心扼住沙漠化的疯狂势头,民勤绿洲很有可能就在缺水的呼唤声中最终消失!

【关键词】民勤沙漠化现状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且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指出,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走廊,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

一、民勤县沙漠化现状

(一)沙漠化的原因

曾经碧波荡漾的青土湖,来源于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石羊河,它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由黄羊河、古浪河等八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张掖、武威、金昌、白银等4市9区县,最后注入民勤大地,成为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石羊河流域上游调蓄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和用水量的增加,流入民勤境内的地表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中游耗水量由解放初的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约10亿立方米;而流入民勤的

地表水已由上世纪50年代年均5.42亿立方米,减少到90年代年均1.52亿立方米,年均减少1000万立方米;自2000年以来,年均来水量已不足1亿立方米。

1952年开始,民勤群众开始挖土井,利用辘轳等提水。1956年,专业抗旱打井队成立,几年后打成第一眼冲击井,深达51米,开机械打井之先河。1965年打成第一眼锅锥井,深30米。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打井取水,井深由几米、十几米、几十米演变到上百米和几百米。2004年6月28日,始建于1958年的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红崖山水库首次出现彻底干涸。

上游来水量急剧减少,地下水位急剧下降,这对于“有水即为田、无水便成沙”的民勤绿洲来说,关乎存亡。2001年7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温家宝在一份关于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的调查上,首次作出了“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的批示,此后的数年间,温总理共14次批示或亲自过问这个沙漠夹击下的贫困小县的沙化治理问题。地处西北内陆腹地的民勤,年降水量仅11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646毫米,是我国乃至全世界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目前,流沙正在以每年8到10米的速度吞噬绿洲腹地。荒漠化面积已经占据全县国土面积的94.5%。

沙漠化的最根本原因是水少了

(二)沙漠化的现状

近三十年来,随着湖水源头—石羊河中上游用水量的不断增加,石羊河最终流入民勤的水逐年减少,石羊河是青土湖的唯一水源补给,也是民勤县唯一的河流。失去了水源补给的民勤,只能无奈的面对着荒漠化的命运。

由于甘肃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毗邻武威、金昌和内蒙古左右旗。县境内地势平坦,总面积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7万。该县近几十年风蚀极为严重,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最大处每年超过120m,大片绿洲沦为不毛之地,沙漠区内的乔、灌木及大片草甸萎缩、枯死,固沙能力减弱,覆盖率降低,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为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植被大面积枯死,天然草场退化上世纪50年代,地下水位埋深较浅,大量的林木植被分布于丘间低地、湖畔及沟渠两旁,覆盖率在80%以上,半固定的白茨沙丘覆盖率也在30%左右。近年来,随着可供水资

源量的减少,气候旱化,原有的林木植被因严重缺水而出现大面积枯萎、残败和死亡。据统计,全县已有0.9万公顷的人工沙枣林枯萎和死亡,2.3万公顷的白茨、红柳等天然植被处于死亡和半死亡状态,3.3万公顷林地沙化。全县共有天然草场40万公顷。长期以来,由于重利用轻管理,加之鼠虫害严重、干旱缺水、过度放牧等因素,导致26.7万公顷的天然草场退化为荒漠草场。盐碱化面积不断扩大,人畜饮水发生极大困难随着地表水的锐减,地下水大量超产,致使土壤表面和地下水处于不同状态的浓缩积盐状态。

二、民勤沙漠化治理情况

(一)建立治沙站

民勤治沙站成立于1959年,经过近50年的发展,现已拥有自动气象站、近地面50米沙尘观测塔等多项先进设备设施。经过多年民勤人们治沙经验,已经研究出沙丘梭梭造林、柴草沙障固沙、设置沙障与营造灌木林相结合等治沙技术。

(二)植树造林

近年来,民勤县委、县政府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重点,全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开展防沙治沙、植树造林和义务植树活动,整体推进城乡绿化和国土绿化水平,全县已建成“甘肃宋和综合治沙示范区”、三角城林场、龙王庙、勤锋滩、老虎口、青土湖等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治沙样板点,涌现出了以“治沙英雄”石述柱为代表的一批治沙先进典型。全县林业用地面积35.2344万公顷,有林地面积5536公顷,县城绿化覆盖率25.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7.35平方米,绿地率17%,造林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高新适用技术引进

针对民勤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生态治理现状,重点普及推广了流动沙地“双眉式”麦草网格状沙障整地,改进了过去粘土沙障、插风墙等费工费物、效果差的方法,同时乔灌草结合、带片网结合、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结合,大大推进了全县治沙造林的进程。试验摸索出了假砾石戈壁地段头年开沟积沙、翌年落水栽植的“三角城造林模式”,为类似地区的治沙造林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加大红枣、葡萄栽植抚育管理等技术的改革与创新,在红枣、葡萄栽植上,重点采取修根、修剪侧枝、ABT生根粉浸根、开沟覆膜等技术,大大提高了造林成活保存率。积极与科研单位、院所及企业进行技术交流与合作,对尼龙网沙障、生态垫沙

障、土工编制袋沙障、新型化学固沙剂固沙等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进行试验示范,对粘土沙障、砾石沙障、作物秸杆沙障等传统治沙材料、技术进行集中展示,通过分析监测,筛选符合民勤实际、固沙效果显著、适宜同类地区大面积推广运用的防沙治沙新材料、新技术、新模式、新方法。目前已在老虎口、青土湖、重兴东沙窝分别建立防沙治沙技术示范区3个,完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20多项,完成防沙治沙技术示范面积4000多亩。造管并重切实加强林木资源管理

(四)压沙

民勤人民几十年在与艰苦的自然条件斗争的过程中,探索和积累了一整套治理沙漠的方法和经验。从民勤几十年的压沙历程中回望,刚开始用农民种地的老犁桦开沟,两个人拉犁,一个人扶犁,由于老犁桦太重,每开三四十米长的沟,让人腰酸背痛。后来改用三地犁,轻巧了一点,但这个工具是生铁铸造的,起码也有四五十斤。现在这个工具也是铁做的,但相当轻巧,一个手指就可把它挑起。而且还设置了一个固定宽度的铁杆,只要第一行沟开直,所有的沟都直。你仔细观看农民纵横开的沟,就像小学生写字的田格本。从航拍图上看到的压沙图片,俨然是一件件艺术品。这不禁让人赞叹:劳动光荣,创造伟大!从龙王庙到老虎口,再到青土湖,民勤人民压沙的数量与质量,恐怕是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民勤人民不仅在美化着自己的家园,而且在为祖国构筑着生态屏障。

(五)关井压田

2007年《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开始实施,实行关井压田政策,民勤首当其冲;朱案村所在的黄案滩成为重点压减区域。民勤县迎难而上,制定最严格的关井压田政策,组成强有力的工作队,县乡两级从“啃硬骨头”开始,将黄案滩新开的18个农场机井逐年进行关闭,等待观望的群众看到了党委、政府的决心,也积极配合进行关井压田工作。黄案滩是民勤县乡镇集中关井压田最大的区域。到2011年,夹河乡共关闭机井275眼,压减耕地38055亩,年削减地下水位开采1447万多立方米。民勤累计关闭机井3018眼,压减配水面积44.18万亩,全县总用水量由“十五”末的7.44亿方减少到了去年的3.51亿方,地下水位年平均降幅由“十五”末的0.637米减缓到了去年的0.289米,局部地方有所回升。

三、民勤县治沙的新思路

(一)合理分配水资源,禁止超采地下水

水资源是民勤生态问题的本质,因此,解决民勤生态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开源、节流,合理利用水资源。应该明确水权,制定落实流域分水方案,尽快减少地下水超采量,抑制地下水位下降,并逐步使生态环境得到恢复和改善。

(二)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高效农业和圈养型畜牧业

在水资源紧缺地区,土壤盐渍化、水质恶化会使灌溉农业的简单大规模发展以失败告终。民勤的最终出路和前途是建立节水型高效农业,改善灌溉技术,发挥规模效益,通过深度加工提高农产品的技术和经济含量,如种植一亩春小麦一般要400立方米水,如果采用滴灌,只需90立方米水。受沙漠化威胁严重的土地则应封闭起来种草,等草恢复起来后,发展圈养型畜牧业。还要适度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变以农为主的经济结构。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促使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三)开发利用新能源

要坚持退耕还草,开发风能、太阳能,恢复草地、灌木丛带。通过退耕还草,农民有了国家给的粮食和钱,就减少了为生计所迫而开垦土地的现象。大规模利用风能、太阳能,使农民有了可用的能源,就减少了砍伐烧草的可能性,保护了生态环境。退耕还草至少要坚持10年不变才能走上良性循环。

(四)科学性治理

要采用科学的手段防治风沙,加速防护林体系建设,改造盐渍化土壤,改善地下水质。要加速民勤盆地防护林体系建设,阻止流沙侵入盆地。可以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结合,乔、灌、草结合,带、网结合的方法。要利用盐生植物改造盐渍化土壤,使土壤盐分得到转化和转移。要改善地下水质,使地下水中的盐分转移,降低地下水的矿化度,与盐碱地改造相结合,进行综合治理。

(五)选择适用民勤县情的灌溉技术

既然以色列利用滴灌技术,在沙漠地区建成了举世闻名的农业奇迹,我们为什么不把他们的经验搬到民勤来,解决我们民勤的问题呢?其实,最近几年,我县不同部门,就多次重复派出专家去以色列学习取经,花大量的外汇将他们的滴灌技术和设备生产线引进民勤。

内陆河流域极度干旱,在现有的天然绿洲之外,没有灌溉就没有绿色,发展灌溉是开发内陆河流域丰富土地资源和宝贵的光热资源的关键环节。科学合理地用好用活灌溉这个重要

手段,就可以激活荒漠化地区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宝贵的光热资源,将广大的荒漠化地区建成高效农牧区、特色农牧区和永不衰败的生物能源种植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国外的滴灌系统全部设备固定安装在田间,并实行自动化或电脑控制,灌溉季节滴灌设备的利用率很低,通常只有2~3%,其余时间全部处于闲置状态。科发半固定式滴灌系统和全移动式滴灌系统,由于采用了可用人工移动的滴水毛管,并首创了毛管间距等于毛管在合理轮灌期内移动的距离,这一全新的设计方法,使毛管用量减少了97%,使灌溉季节内滴灌设备的利用率由国外的2~3%,提高到100%,使滴灌工程造价降低了80~90%。一举改变了滴灌技术因为工程造价高,只适用于产值高的经济作物的传统形象,开创了将最省水的滴灌技术用于种植面积最大,产值相对较低的大田粮食作物的先河。干旱是困扰生态环境建设的最主要的难题,经济实用的科发半固定式和全移动式滴灌系统也为大面积种树种草,进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成为内陆河流域科学合理的利用有限的地下水资源,开辟那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光热资源的一条行之有效的技术途径。科发半固定式滴灌,容节资、节水、节材、节能、改土、增效、就业于一身,虽然投入一定劳力移动毛管,但劳力效率较高,是结合民勤县情,充分发挥我县人力资源丰富的特点,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的一次成功尝试。

(六)发展特色产业

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是实现节水增收的必然要求,也是造林绿化防沙治沙的一项重要任务。民勤县应将发展特色林果产业作为繁荣农村经济,加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全县经济走上良性循环和持续快速发展轨道的重要举措。

(七)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治理模式

民勤防沙治沙是一项浩大的长期性工程,在长期的治沙造林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治沙造林民办公助、重点扶持的政策机制,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治沙模式,生态经济复合型沙产业发展模式,创新、引进、培植相结合的科技支撑模式。就像武威市委书记火荣贵说,在治沙过程中要建立一种新的机制,参照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把沙丘承包给农民种植沙生药材等作物,既治理了沙漠,又增加了农民的收益,这也是民勤一条现实的路子。

四、总结

生态治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就需要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要按照温家宝总理“打好三套组合拳”的要求,加快推进,特别要加大

北部的防沙治沙工作。现在国家、省上有投入,又有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成熟的科学技术,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会把荒漠化土地治理好,实现生态安全战略的目标。民勤自流井的出现,充分证明重点治理的各项措施是科学有效的,标志着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取得重大成果。更加坚定了全市人民加快治理石羊河流域的决心和信心,充分说明民勤绿洲通过治理可以实现生态持续好转。只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有效的措施,大力实施生态安全战略,生态恢复不是梦,民勤绿洲绝不会成为第二个罗布泊。

参考文献:

①李晋昌,魏振海,张彩霞. 民勤荒漠化过程中气候综合指标的年际变化[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杂志编辑部2010,(04):1-5.

②佚名. 如何科学治理民勤沙漠化[N].甘肃日报,2005-04-23,(04).

③侯扶江,常生华,南志标. 建立草地农业系统,治理民勤荒漠化[J].草业科学,2009,19(12):2-6.

④郭承录,李宗礼,陈年来,刘蕾. 关于草场制度改革的思路[J].草业学报,2010,19(6):5-9.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word版本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 治对策

全球荒漠化现状及防治对策 作者:张永民 来源:《西部大开发》2016年第05期 荒漠化是指“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干燥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而土地退化是指旱区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目前,荒漠化在世界各地的旱区均有发生,具有局地和全球效应。而且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的增长以及人类福祉的改善趋势发生逆转。荒漠化已成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重要障碍,预防荒漠化对提高人类福祉水平和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荒漠化的现状 荒漠化是当今世界具有局地与全球效应的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除南极洲以外的其它各洲均存在荒漠化土地,但是全球尺度上的荒漠化研究工作却十分欠缺,迄今为止仅开展过3次全球范围的土地退化评估。 荒漠化的区域与全球效应。荒漠化具有区域与全球尺度的环境效应,有时会对远离荒漠化区域数千公里的其它地区产生不利影响。荒漠化的有关过程,比如植被减少,会促进气溶胶和尘埃的形成。反过来,这些变化又会对云的形成、降水格局、全球碳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例如,北京春季的大气能见度常常受到来自戈壁荒漠的沙尘暴的不利影响,而且起自中国境内的大规模的沙尘暴有时会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甚至北美的空气质量造成影响。 荒漠化产生的社会和政治效应也会扩展到旱区之外。如旱灾频发以及土地生产力的丧失,已经成为人口由旱区向其它地区迁移的主要原因。外来移民的大量涌入,将会削弱当地人口对生态系统服务的持续利用能力。同时,这种移民方式还会加剧城市的扩张,而且由于对稀缺自然资源的争夺,还会引发内部和跨界的社会、种族及政治冲突。因此,荒漠化引起的移民,会对局地、区域乃至全球政治与经济的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进而可能招致外来干预。 荒漠化的未来情景 未来的变化情景。荒漠化是由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既包括土地利用模式、习惯行为和气候变化等直接驱动力,同时还包括人口压力、社会经济和政策因素以及国际贸易等间接驱动力,而且间接驱动力与直接驱动力都随时间和空间发生变化。在间接驱动力的作用下,如果当地的土地使用者对稀缺的自然资源进行不可持续地利用,就会造成荒漠化的发生,再加上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荒漠化过程可能进一步加剧。相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如果旱区居民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方式改善其农耕习惯和提高放牧的迁移率,则会避免土地退化的发生。总体来讲,气候因素与人为响应之间的互动可以产生一系列不同结果,最终出现何种结果,关键在于土地使用者采取的生态系统管理方式。 在全球化背景下,由于制度改革和技术进步,世界各地将会在生态系统管理方面开展更好的合作和更加有效的资源转移。例如,在技术家园情景中,通过强化产权等政策改革以及对各种环境问题进行更好的通盘考虑,使得旱区的压力相对减小。相反,在区域化的世界里,由于国家或区域之间的资源转移不断减少,全球协议的作用则会受到很大限制。

《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色

《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色 《白鹿原》的地域文化特色 文学有地域性。它不仅关注和折射地域的山川、气候、物产等自然因素,而且与地域构成人文环境的诸般因素紧密相通。 中国幅员辽阔,地域文化空间极其广阔。在历史的长期发展过程中,不同的地区形成了具有不同文化特质的文化群体,这些群体除了具有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特质以外,还分别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特质并分布于不同的地域空间。在社会文化学领域,这种以各自不同文化特质分类的区域,被称为“文化区”。在同一个文化区内,文化群体的生存方式、文化特质是相同或相似的,带有这个文化区域文化的独有特征。由于不同地域的文化群体创造了适于他们生活的文化特质,即使生活在同样以农耕文化为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因为地域的耕作条件、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传统习惯的差异,其文化特质也有差别。所以,山地耕民的文化与盆地耕民的文化有区别;平原耕民的文化与半牧半耕或半渔半耕民的文化也有区别。与不同的农耕文化相对应,而形成了不同地域特征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模式。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生态系统中形成的风土人情、心理性格,更成为不同地域文化的显著

标志。 传统意义上论及的中国几大文化区文化,如中原文化、关东文化、巴蜀文化等都是指在这几个地理空间形成的具有独特的生态文化系统特征的区域乡土文化。在这些文化区域中,分布着不同的依土地耕作而生存的文化群落。他们在各自的地域空间养成了适应当地环境的生存方式,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一致的性格、行为、观念、意识。同时,不同地域的乡土文化为该地的作家提供了写作的素材。 陈忠实的《白鹿原》创作时间是在一九八七年到一九九二年。在这一历史时段当中,中国的思想文化界发生了一系列巨大变化。伴随经济改革大潮而来的是文化大潮的涌起。西方文化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大量引入,致使中国学人纷纷调整研究视点和研究思路,比较文化研究、地域文化研究、历史文化研究,以及新儒学的探索,在八十年代中期直至九十年代,一潮高过一潮。拉美文学的劲风吹来了马尔克斯、福克纳、哈蒙契尔,这使中国作家们在文学的情景中开始了艰难的深层的探索。于是,在这文化和文学的背景之中,陈忠实开始了对自己文学创作道路的反思,对人生目标的重构,他不满足于以往的成绩,他要写一部压轴之作,用关中农村的话说,就是要给自己死后造一个“枕头”。枕头工程从启动到竣工,都是在文学和文化的潮涌之中。文学的潮涌,给予他的是创作的新视角、新方法,文化的潮涌给予他的是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民勤县治沙新思路的研究 电大武威分校开放教育2012级秋行政管理本科石金梅 1062001257146 【摘要】民勤,这个在中国地图上很难找到的西北小县城,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像一把楔子镶嵌在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之间。近20年间,气候趋于干旱,民勤已由阻沙天堑变为沙源,被锁定为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四大策源地之一,绿洲面临消失,引起世人广泛关注。千里河西走廊,古为“丝绸之路”要道,今为“亚欧大陆桥”咽喉,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其南面是绵延千里的祁连山,北面为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民勤绿洲,像一把楔子镶嵌在两大沙漠之间,堪称我国北方千里风沙线上的“桥头堡”。“一方水土已不能养活一方人。”如果再不下定决心扼住沙漠化的疯狂势头,民勤绿洲很有可能就在缺水的呼唤声中最终消失! 【关键词】民勤沙漠化现状对策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曾强调:“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这不仅是个决心,而且是一定要实现的目标。这也不仅是一个地区的问题,而且是关系国家发展和民族生存的长远大计。 国内外许多著名专家学者也指出,在地理和环境梯度上,民勤处于全国荒漠化监控和防治的前沿地带,阻隔巴丹吉林和腾格里两大沙漠合拢,是西北部风沙线上的一座“桥头堡”。民勤绿洲的存亡关系河西走廊的安危,如果民勤绿洲不保,必将危及河西走廊,河西不保,必将危及全国。 一、民勤县沙漠化现状 (一)沙漠化的原因 曾经碧波荡漾的青土湖,来源于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流———石羊河,它是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冷龙岭,由黄羊河、古浪河等八条支流汇合而成,流经张掖、武威、金昌、白银等4市9区县,最后注入民勤大地,成为这片绿洲的生命之源。 然而随着石羊河流域上游调蓄水工程的不断完善和用水量的增加,流入民勤境内的地表水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呈逐年减少的趋势。石羊河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14.54亿立方米,中游耗水量由解放初的5.67亿立方米增加到2003年的约10亿立方米;而流入民勤的

2020下半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题四个选项中选择符合题意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 1、一般来说,通货膨胀的基本标志是()。 A、货币供应量下降 B、物价上涨 C、人均货币存量下降 D、人均所得货币下降 【答案】B 【解析】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市场上流通的货币量大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而造成的商品和劳务价格普遍上涨的现象。故选B。 2、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及其生存环境共同组成的()。 A、静态平衡系统 B、动态平衡系统 C、平衡态平衡系统 D、固态平衡系统 【答案】B 【解析】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即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动态平衡系统。故选B。 3、“要”字句是公文常用的一种特定格式,用以表示“应该”“必须”之意。下列对“要”字句理解正确的是()。 A、表示商量 B、语气委婉 C、常用于上行文中 D、使行文具有坚定性、原则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公文知识。“要”字句,可以表达项受文者提出要求,表示应当怎样去做,语势坚定有力,论断性强,令人不容置疑,故本题选择D。 4、多种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其原因是()。 A、长期进化形成的保护色 B、背部比腹部接受光线多,导致色素沉淀 C、背部比腹部黏膜厚,吸收光线多

D、背部鱼鳞多,吸收光线多 【答案】A 【解析】多数鱼类背部发黑、腹部发白,此为一种长期进化而形成的保护色,因为有了这种保护色,无论从上面或下面观察,鱼类保护色使其易与自然环境混成一体,可以轻而易举地躲避水鸟或肉食性鱼类的捕食。 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 A、绝对真理通过相对真理表现出来 B、相对真理中包含着绝对真理的成分 C、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没有固定不变的界限 D、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察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任何真理都是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 6、“防微杜渐”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对立统一规律的原理 B、质量互变规律的原理 C、否定之否定规律的原理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关系规律的原理 【答案】B 【解析】“防微杜渐”比喻要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质量互变规律揭示的是事物、现象由于内部矛盾所引起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和质变的互相转化而实现的。质量互变规律对于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意义体现在,它要求人们要重视量的积累,注意事物细小的变化,不可揠苗助长、急于求成;对于消极因素,要防微杜渐,不要让坏的思想由小变大,最终酿成大错。故本题选B 7、公文的作者是指()。 A、撰稿人 B、审核人 C、签发人 D、发文机关 【答案】D 【解析】发文机关就是制发公文的机关,一般将公文的发文机关作为公文的作者。故选D。 8、以下诗句与描写的雨的种类对应不正确的是()。 A、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夏雨 C、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秋雨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DOC)

全球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一)全球荒漠化现状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1992):全球约有10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全球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危害,全球陆地面积的1/4(全球干旱区、半干旱地区的70%)即35.92亿公顷土地受到荒漠化的威胁。 (二)全球荒漠化变化趋势 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全世界荒漠化作出的评估,全球荒漠化土地还在扩大,从1984年的34.75亿公顷增加到1991年35.92亿公顷,增加了3.4%。全世界每年有5万-7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沦为荒漠化土地,由于荒漠化每年将损失耕地6百万公顷。 二、中国荒漠化现状 中国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区面积331.7万平方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4.6%。我国荒漠化主要分为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冻融荒漠化及土壤盐渍化四种类型。据1999年第二次全国荒漠化监测结果,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7.4万平方千米,占可能发生荒漠化面积的80.6%,占国土面积的27.9%。 三、中国荒漠化的成因 (一)土地利用粗放,导致土地荒漠化 在我国荒漠化地区,以旱作农业为主,水浇地面积仅占域耕地总面积的36.4%。而内蒙古沙区水浇地只占总耕地面积的18.9%,山西北部只占12.4%,陕西北部仅占6.2%。 (二)草场经营管理不善,重用经养 建国以来,我国牧区家畜由2900万头(只)增加到9000多万头(只),草场却因垦殖、沙化等原因面积不断萎缩,生产力下降。 (三)乱砍滥樵,破坏植被 薪炭林每年能提供的薪材,仅占实际消耗薪材总量的14%左右,缺口巨大,农牧民为了生存只得通过砍伐其他林种的森林和收割草地植被来解决烧柴短缺的 问题。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民勤县沙漠化土地治理调查 电信0902班王晟玮 一、实践背景: 甘肃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域下游。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沙化面积和荒漠草原枯死面积逐年扩大,北部沿沙漠地区灌草植被逐年退化,沙漠以每年8~10m的速度向绿洲推进,绿洲已由过去的阻沙天堑变成沙源,水干风起,沙逼人退。这里已成为全国最干旱、荒漠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沙尘暴的四大发源地之一。面对着逐渐加重的沙漠化危机,政府也采取了多种措施进行防治。政府的防沙治沙实际上只是对沙漠化土地进行治理。初期目标是从总体上扼制住沙漠化的继续扩展,长期目标是根据需要和可能,对沙漠化土地逐步加以治理和开发利用。 二、实践目的: 在采访与调研过程中,以民勤为实践基础点,了解西部沙漠化状况,沙漠化引起的环境与生态问题以及当地政府和人民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实践内容: 一、民勤县现状 沙产业示范生态园区建设进展顺利。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术、高效益”的沙产业发展原则,在勤锋滩建成以新品种引繁、沙生苗木繁育栽培、畜禽养殖、高效节水农业为主的沙产业试验示范园区2600亩,建成高标准日光温室4座,无公害鲜食葡萄200亩、红枣460亩、特色果品50亩、中宁枸杞示范区50亩,绿色植物引种繁育380亩,梭梭接种肉苁蓉试验示范区150亩,沙漠植物多样保护园建设100亩;建设完成高效生态节水农业示范园700亩;整修道路7.3公里,绿化8公里。园区的试验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初步发挥,逐渐成为全县沙产业发展的窗口和样板。 沙漠化防治成效显著。民勤县人工造林保存面积180万亩,封育天然沙生植被290万亩,封育成林面积76万亩,在绿洲边缘风沙线上建成长达342公里的防护林带,有效治理风沙口191个,森林覆盖率由70年代的4.3%提高到现在的10.68%。绿洲外围及沿线防风固沙绿色屏障逐步形成,绿洲内部农田林网配套完善,乔灌草、带片网相结合的立体防护体系初具规模。 二、民勤县发展有利条件 1、区位优势明显。 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部北侧的石羊河流域下游,地理坐标在东经103°2′—104°2′,北纬38°5′—39°6′之间,东、北、西三面环沙,国土面积的94.5%为荒漠区,是一块典型的沙漠绿洲,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不多见的,发展沙产业具有无可替代的典型性。 2、光热资源丰富。 民勤县深居内陆沙漠地带,属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具有明显的沙漠气候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达3028小时,作物生长期(4—9月)每天光照达8.9小时。光辐射强,年太阳辐射总量137.22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气温7.8℃,盛夏大于或等于30℃的日最高气温天数平均为49天/年。平均气温日较差15.2℃,最大日较差32.3℃,大于或等于10℃有效积温3256℃,全年无霜期157天。丰富的光热资源和显著的日温差,十分有利于太阳能高效转化为叶绿素。 三、发展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前提,以水资源的承载能力为基础,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2017中考英语冲刺练习试题(八)(无答案)

2017中考英语冲刺卷(八) 一.词汇(10分) A) 读句子,根据所给汉语或首字母提示写出单词。 1. The soldiers coming to help people in Yushu county are also _______(英雄)in my mind. 2. Madame Curie _________the x-ray machine.(发明) 3. This is one of the most expensive___________on the market. (字典) 4. The students in Class One all felt ___________(兴奋的,激动的)about the trip to Mount Lu. 5. Mark got a new bike from his uncle on his ___________(第八)birthday. B)用所给词的适当形式填空 6. We want to take a trip this summer somewhere in ____________(east) China. 7. The beach is famous, ____________(especial) in summer. 8. The MP3 costs only 100 yuan. It’s ____________(expensive). But I can afford it. 9. I would like ____________(travel) to an ____________(excite) place. 10. It’s easy for the young girl ____________(work) out the problem. 二.语法与情景交际。(20分) ( )11. —Morning, boys and girls! Please try your best in today’s exam! Good luck to all of you! — ________ A. Sorry, I won’t. B. Never mind . C. Thanks! D. Congratulations! ( )22.Do you know a spaceship flies at about nineteen kilometers _____ second? A. the B. a C. / D. an ( )13. Mom, I’m old enough to wash ____ own clothes and _____. You can have a rest after work. A. my; your B. my; yours C. your; my D. yours; mine ( )14. The firemen soon ________ the big fire. A. put off B. put up C. put out D. put on ( )15.— ________ bowl of mutton soup would you like? — A big bowl, please. A. What size B. What bi g C. How much D. How size ( )16.The mountain I visited last Sunday isn’t very __. Few __ go sightseeing

漳州地域文化特色

漳州地域文化特色 一.点击文化名人 漳州名人荟萃,文化昌盛。历史上除了开辟漳州的将领陈政,陈元光,丁儒外,还出现了黄道周,张燮等一大批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等。清初出现了一谢琯樵,沈古松,汪志周,为代表的“诏安画派”。现代诏安画家较著名的有“三沈”:沈福文,沈柔坚,沈耀初。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则有林语堂,杨骚,许地山。他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有很高地位。 1.林语堂:(现代著名的学者,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生活的艺术》等,因《京华烟云》一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具有国际影响力。)林语堂曾写过一幅融合了自矜与自勉的对联:“两脚踏中西文化,一心评宇宙文章”。林语堂的文章很有自己的风格,其散文,随笔半雅半俗,亦庄亦谐,深入浅出,入情入理,可谓独具一格。林语堂曾先后将其散文.随笔整理成集,即《剪拂集》等。 2.杨骚:著名诗人.作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员。杨骚一生著述丰富,共出版21笨书。其中有抒情诗集《春的伤感》《半年》等;剧本集《米雏》《他的天使》;诗句集《记忆之都》;译作有《铁流》《十月》等。 3.许地山:以笔名落花生闻名于现代文坛的许地山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涌现的著名作家,是一位在新文学史上具有一定地位和影响力,颇受好评的作家。他的散文集《空山灵雨》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定地位。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情节曲折,感情真挚,充满浪漫气息。20年代末以后所写的小说,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群众切实的描写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具有写实主义倾向。如小说《春桃》就是表现了下层人民的正直爽朗以及作者对下层人民的同情。春桃泼辣而善良的性格特点给读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4.沈耀初先生(1907---1990),福建省诏安县人,世居诏安城南士渡乡,故自号士渡人 (七十后改士渡叟)。幼喜绘事,精勤敏悟,习诸大家,乐之不倦,遂至画艺有成,名震中外,1974年获得台湾画学会最高荣誉“金爵奖”,70年代末与张大千等被台湾当局“文建会”评选为“台湾当代十大名画家”。出版有《沈耀初书画集》等。 附中考考题:漳州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名称,文化积淀十分丰厚,目前,漳州市政府正在努力打造“文化漳州”的品牌。现在请你协助完成一份宣传“文化漳州“的小册子,相信你一定能够完成下面任务。 (1)这份小册子已拟有两个栏目,请你仿照他们再拟两个栏目,可以从历史.艺术.名胜.名俗等角度来拟写。要求结构相同,字数相等。 栏目一:点击文化名人 栏目二:变数名优特产 栏目三:欣赏地方艺术栏目四:探访名胜古迹栏目五:品尝风味小吃 栏目六:品味民俗风情栏目七:追寻历史深渊 (2)在“栏目一”中,简要介绍漳州籍的文化名人。请从下面备选的漳州籍文化名人中选择一位,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可以从文学地位.代表作.影响等角度介绍。 备选文化名人:林语堂.杨骚.许地山.沈耀初 示例:林语堂,现代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主要作品有《京华烟云》《苏东坡传》等,因《京华烟云》一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具有国际影响力。 二.欣赏地方艺术 (1)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著名的手工艺品。以樟木为原料,经艺人精雕细琢而成,百多种造型,既有传统戏剧中知名角色,及生.旦.未.丑多种行当,又有仙道佛释.天神魔怪等怪等形象,个个面目不同,性格各异,生动传神。它不仅是木偶戏的演出道具,更是民间艺术中的“工笔画精品”,深受中外游客的喜爱。“媒婆”和“白阔”是极其成功的代表作。(2)漳州木版年画:是一种在木质平板上镌刻画稿(分色版和墨线版)后,以短版法套印于纸上的民间版画艺术。 1:木板年画题材广泛,主要有:门神,福神,童子遗迹民间传说,戏曲故事等。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研究 【摘要】土地荒漠化是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我国已经成为受土地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又以民勤县土地荒漠化问题最为严重,“绝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已成为全体中国人的心声。通过对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的研究,探索土地荒漠化发生的原因,探讨土地荒漠化的解决办法,提升国民对土地荒漠化的重视,为当地群众的生存和发展做点尝试。 【关键词】民勤;土地荒漠化;成因;防治 一、研究地概况 民勤县地处甘肃河西走廊东北部干旱荒漠区,位于甘肃河西三大内陆河之一的石羊河流域的下游,其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包围,沙漠、戈壁和盐碱滩地占据全县总面积的94%,只有沿石羊河一条绿色通道与武威绿洲相连;民勤县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植被稀少,水源匮乏,常年忍受干旱和沙尘暴的影响;石羊河可供民勤的用水量逐年下降,从上世纪五十年代的5.9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不足1亿立方米;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10毫米,而蒸发量高达了2640毫米;目前全县有机井12000眼,年开采地下水5.6亿立方米,而允许的地下水开采量仅为1.5亿立方米;民勤县人口达到32万,而可供居住的绿洲面积仅为878公顷。由此可见,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现象严重,人与环境之间矛盾突出,荒漠化问题的解决非常迫切。 二、土地荒漠化现状 民勤县土地荒漠化类型有三种,分别是风蚀荒漠化、盐渍荒漠化和水蚀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是最严重的一类,除了大面积戈壁,流动沙丘外,固定、半固定沙地普遍存在;盐渍荒漠化的土地地表有白色或灰白色盐结皮,植被以耐盐的盐爪爪、碱蓬、芦苇为主,距地表0~30厘米的土壤盐分在0.5%~1%之间,部分土壤盐分在1%以上;水蚀荒漠化所占比例最小,主要分布在干河床、河滩漫地、山前沟谷冲击洪积扇等,其地表层分布有少量的破碎砾石及其他冲积物。在红崖山水库建成后,石羊河下游河床断水,植被覆盖率不高,仅有沙枣、怪柳、芦苇和其他禾本科植物。 三、原因分析

民勤生态变化

甘肃民勤生态好转沙漠水库生机勃勃(图) 民勤红崖山水库南缘飞翔的野鸭 生机勃勃的红崖山水库湿地芦苇丛

水草丰美的红崖山水库鸭鸣湖湿地 市民在红崖山水库景区游览 在国务院批复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五年后,甘肃省武威市认真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统筹推进石羊河流域后期治理,民勤盆地地下水位趋于动态平衡,湖区等区域地下水位大面积回升,重点治理成果不断巩固,生态恶化趋势已经得到有效遏制,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

本站通讯员姜爱平摄于5月19日来源:中国水利网站 2013年5月21日 作者: 姜爱平 责任编辑:郑秀云

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甘肃民勤环境好转 2014年01月03日08:27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兰州1月3日电(记者冯志军)作为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的甘肃民勤县,2013年云淡风轻,仅出现一次短时沙尘暴。 民勤县气象局副局长胡兴才近日告诉中新社记者,去年民勤只出现了一次持续几分钟的沙尘暴天气,且未造成灾害。与过去30年年均沙尘暴日数达27天左右相比,这座中国西北部风沙线上“桥头堡”的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连续4年来偏少或未出现。 “生态治理、植被恢复较好,地下水位上升,人工影响天气致降水增多。”胡兴才在分析沙尘暴次数明显减少的原因时表示,除了官方一系列生态治理政策和当地民众环保意识日益提高外,亦与周边“大环境”的优化有关。 地处石羊河流域尾闾的民勤县,东西北三面被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包围。近几十年来,由于石羊河上游用水激增,进入民勤的地表水锐减,加之当地超采地下水灌溉,荒漠不断向绿洲逼近。 长期以来,这里因“常年遮天蔽日的黄沙和人去村空的荒芜”而被外界所关注。在当地一些农民记忆里,几年前的民勤每年沙尘暴次数很多,几乎是“家常便饭”,有时“黑风”来临时四五米以内基本看不见人,“有时沙尘暴一来就是半个月,就像一堵‘黑墙’堵在心上”。 “决不能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中央高层曾多次对民勤生态方面作出指示。2007年以来,中国官方斥巨资加大了对内陆河石羊河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位于民勤县境内的石羊河尾闾青土湖在干涸半个世纪之后,如今形成了15平方公里的常年水域面积。 气象资料显示,自1953年有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民勤县年均发生沙尘暴26.7次。进入21世纪后,民勤沙尘暴出现日数虽然明显减少,但区域性沙尘暴次数依然“保持”在年均13次左右。

武威市基本情况介绍

武威市基本情况介绍 武威,位于甘肃省中部,河西走廊的东端,是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1986年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对外开放城市,2005年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被命名为省级文明城市。现辖凉州区、民勤县、古浪县和天祝藏族自治县,总面积3.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81.5万。 武威地处亚欧大陆桥的咽喉,是河西走廊的东大门,东接兰州,南靠西宁,北临银川、呼和浩特四大省会城市,西连新疆,南通西藏,处于西部地区的中心位置。兰新铁路、干武铁路、G30国家高速、312国道贯通全境,宁夏至武威高速(营双高速)、S211、S308省道和金武高速等地方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是河西走廊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辐射西北及中亚地区的最佳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强力推进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引项目、找矿藏、建园区、上规模、增效益,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全市已引进建设了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泥、电石、新型建材、碳基材料、化工、食品加工和物流等方面的一批骨干项目,新型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工业经济进入了加速发展阶段。2011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7.5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3亿元,增长60%,工业增加值达到81亿元,增长20.4%,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20亿元,增长54.3%。“十二五”期间,全市将全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培育壮大支柱产业,推进工业化

发展。到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600亿元,年递增14%;工业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年递增25%。 一、全市资源情况 武威市内地势平坦,可利用土地广阔,土地资源较为丰富,是承接产业转移的理想之地。区域内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现已发现矿产9大类、30多种,各类矿产点100多处,初步探明储量的矿种15种,其中石墨667万吨、煤炭20亿吨、石灰石18亿吨;此外,为承接新疆煤炭资源而新建的武南国家煤炭集疏运中心也已开工建设,未来将形成年交易煤炭资源4亿吨的吞吐能力,各类矿产资源开发前景广阔。 武威区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为农产品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是全省瓜果蔬菜基地、放心肉繁育基地、绿色食品最佳产区,也是甘肃及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主要农林牧资源有小麦、玉米、油料、瓜果、蔬菜、棉花、畜产品等。其中小麦总产量95万吨,啤酒大麦总产量13万吨,玉米总产量43万吨,马铃薯产量50.6万吨,葡萄种植面积约10万亩,产量5万吨,棉花种植面积15万亩,产量1.54万吨,油料种植面积28万亩,产量9万吨,蔬菜种植面积53万亩,产量176万吨,瓜类种植面积4.6万亩,产量17万吨,红枣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近1.4万吨,肉类总产量24万吨。以此资源为依托,初步形成以淀粉业、酒业、面业、醋业、肉类加工业为主的食品工业体系,产品品种达到150多类1400多种;重点产品小麦粉产量86.75万吨,混配合饲料31万吨,食用植物油23410吨,白酒5336吨,啤酒83476吨,葡萄酒10000吨。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荒漠化的现状与治理方法 土地沙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措施 摘要:治理措施土地沙漠化不仅是一个重大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非常严峻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我国的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约为160.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6.7%。当前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正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而且还有加速扩大的趋势。沙漠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樊胜岳对此颇为关注。他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久治效不显,措施要反思,应拓展沙漠化治理的新思路,努力形成沙漠化防治的生态经济模式。 关键词:土地沙漠化;危害;引言: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一个人地系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程度上。由于人口增加和科技进步, 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之需求的增加成为必须和可能, 因而逐渐在人地关系中提升了人类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调控力。在许多情况下, 这是人类在有效利用资源方面的进步。但也因不合理利用的方式, 不同程度地作用于资源环境的变化过程, 引起乃至控制着资源环境的不良渐变或突变, 如温室效应气体增加、大河断流、火灾、库区地震、水土流失等, 而土地沙漠化则是更为明显的一例。

1 土地沙漠化现状及危害 1.1现状。我国现有沙漠化土地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7.6%,其中沙漠面积为48.32万平方公里,戈壁面积为71.07万平方公里,风蚀残丘面积为3.2万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西北12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西藏自治区。 1.2危害。土地沙漠化是我国当前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它恶化生态环境,破坏生存条件,加剧自然灾害发生,制约经济发展,加深了贫困程度,严重影响社会稳定,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的危害。据测算,我国每年因土地沙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相当于西北五省(区)年财政收入的3倍,沙区每年因风蚀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2.7亿吨化肥,受风沙危害,全国每年少养5000多万只,每年粮食减产30多亿吨,全国有2.4万多个村庄和城镇经常受风沙危害,有些甚至成为诱发民族矛盾、影响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沙漠化还威胁大中城市、交通运输、水利设施和工矿企业 。 2 土地沙漠化产生原因 2.1自然因素。在自然状态下,主要有水蚀和风蚀两个方面。由 于一些省份气候干旱、大风频繁,这是沙化产生的一个主要原因。

三秦地域文化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地域文化(本) 分校(工作站) 宝鸡分校陇县教学点 专业行政管理 学号1361001256880 学生姓名胡洋 2014年7 月 摘要:在人文地理学中,按其要素分出人种、民族、人口、社会、政治、文化、聚落、军事等地理学。文化地理学是研究人类各文化在其起源、扩散的演变中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及其所形成的文化景观。从总的来说,地理环境是文化发展的舞台,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一些文化的发展。 关键字:文化三秦地域结构自然条件思想 三秦地域文化 一、概述 三秦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 三秦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同样, 三秦文化作为一个整体, 它的内部并非完全一致, 其内容呈现出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对立统一。而三秦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既是文化规律的体现, 又是秦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的结果。自然条件的作用, 使三秦文化表现为更小的相对独立的区域性, 体现为三大文化地域。 三秦文化之名始于三秦大地, 它是指在三秦大地生长、发展起来的历史区域文化或传统区域文化。不仅包括楚汉相争以后的文化, 还应包括周秦时期甚至先周时期的文化。总之, 凡在三秦大地自古以来发生、发展起来的文化都属三秦文化的范畴。三秦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不仅包括三秦大地上丰富的历史文物、文化遗存, 而且包括民俗、制度、艺术、宗教、思想、学术、哲学、伦理, 以及深层次的自然观、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等。 二、三秦文化的地域构成 三秦大地地处祖国中部偏东靠北, 位于东经105。29’~111。15’、北纬31。42’~ 39。35’。南北长863公里, 东西宽400公里, 面积约20. 6万平方公里。与蒙、晋、豫、鄂、川、甘、宁等省毗邻。整个地貌以高原为多, 山地次之, 川地平原较少。 在认识地域文化时, 既要重视整体把握, 也要注意微观分析。三秦文化是在秦地地理环境作用下形成的三秦地域文化, 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广义地又可把它相对分为陕北黄土高原文化、关中平原文化和陕南山地文化( 或称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 。秦地自然环境可分为北部的黄土高原、中部的关中平原和南部的秦巴山地三块不同的区域。在这三块相对隔离的自然区域里发育的文化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它们是陕北文化、关中文化和陕南文化。陕北文化属于黄土高原文化, 是在黄土高原环境中形成并受其影响的。它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北方的草原文化的影响, 具有粗犷、豪放和较为开放的特性。关中文化是平原地带的文化, 是典型的农耕文化。关中三面环山, 一面向水, 地形较为封闭; 又土壤肥沃, 气候适宜, 灌溉便利, 农业发达, 因而有周秦汉唐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受其影响, 关中文化早期具有积极开拓进取精神; 然国都迁出关中后, 关中文化受封闭的自然环境的影响和植根于渭河平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理(理) 试题(解析版)

民勤一中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地理(理) 一、单项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2分) 1. 20世纪以前,世界人口增长的基本规律是( ) A. 慢-快-慢 B. 快-慢-快 C. 慢-快-更快 D. 快-慢-更慢 【答案】C 【解析】 【详解】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加快,特别是二战以后,世界人口迅速增长,所以本题选C 。 2.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主要原因有 ( ) ①人口的自然增减 ②人口的出生率 ③人口的死亡率 ④人口迁移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数量的变化。 【详解】一地的人口数量由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引起。即①④正确,故选D 项。 3. 人口增长模式中,传统型和现代型的共同特点是 ( ) A. 两者的出生率都高 B.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高 C. 两者的死亡率都低 D. 两者的自然增长率都低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特点 【详解】传统型人口增长特征“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现代型人口增长特征“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两者的共同特点是死亡率都低,故选C 。

读“不同国家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与目前我国人口增长状况相似的类型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5. 图中国家类型④所反映的人口问题主要是: A. 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 B. 少年儿童比重大,就业压力过重 C. 城市人口比重大,劳动力过剩 D. 人口总数太少,劳动力严重缺少 【答案】4. C 5. A 【解析】 【4题详解】 目前我国属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与图③相似;而图①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图②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都高;图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故选C。 【5题详解】 图④的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所以老年人所占比重太大,人口老龄化严重,社会负担过重;而少年儿童比重较小;图示不能反映城市人口所占比重和人口总数。故选A。 6. 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新高考地理热点专练0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新高考地理热点06 传统文化与地域特色 〖热点解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并传承下来的,促进人类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中华传统文化体现各地地域特色和中华人民的智慧,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中华的传统民居、山水画、茶文化、古诗词、传统服饰、饮食文化等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华。近几年的高考题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于试题之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使中华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弘扬。 〖典例探究〗 (2018·全国卷II) [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 我国某地的“佛手山药”有三百多年的种植历史,2009年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佛手山药”形如手掌,品质优良,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过去,因深藏于大山之中,加之外形不规则,皮薄、贮存期短,长距离运输容易损坏或变质,“佛手山药”鲜为人知。近年来,当地政府依托“佛手山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带领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1)简述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 (2)设计两项依托“佛手山药”开展的旅游项目。 【答案】(1)效益:提高“佛手山药”种植效益,增加农民的收入;延长产业链,(引领“佛手山药”由传统种植向农产品加工、旅游观光体验升级,)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和就业岗位;提高“佛手山药”的品牌价值,扩大其知名度。 (2)旅游项目:观光项目,如设立“佛手山药”展室(陈列馆)等;体验项目,如“佛手山药采挖”等;购物项目,如建设“佛手山药”农副产品一条街等。 【解析】本题组以“佛手山药”为载体,考查“佛手山药”带来的效益和旅游项目的设计,主要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 (1)依托“佛手山药”发展乡村旅游带来的效益,主要从社会、经济两个角度作答。社会包括提高经济收入、增加就业等;经济包括延长产业链、带动产业发展、提高知名度、树立品牌效益等。 (2)依托“佛手山药”可以开展的旅游项目可以从观光、体验、购物等角度着手,该问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以“佛手山药”为中心设计项目即可,如设立“佛手山药”展览室、采挖“佛手山药”、建立“佛手山药”农副产品购买区等。 【点睛】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意义:旅游业发展的地理意义主要从社会、生态和经济三个分析。社会方面如提高人口素质、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等。生态方面,如带动生态环境的保护;经济方面,如带动产业发展、提高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水平、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等。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及解决对策 土地荒漠化简单地说土地荒漠化就是指土地退化,也叫“沙漠化”。狭义的沙漠化是指在脆弱的生态系统下,由于人为过度的经济活动,破坏其平衡,使原非沙漠的地区出现了类似沙漠景观的环境变化过程。土地沙化是环境退化的标志,是环境不稳定的正反馈过程。 一、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1、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乱挖中药材、毁林等更是直接形成土地荒漠化的人为活动。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地区深居大陆腹地,是全球同纬度地区降水量最少、蒸发量最大、最为干旱脆弱的环境地带。当气候变干时,荒漠化就发展,气候变湿润时,荒漠化就逆转。近年来频繁发生于我国西北、华北(北部)地区的沙尘暴,更加剧了这些地区的荒漠化过程。 二、我国土地荒漠化现状 中国荒漠化形势十分严峻根据1998年国家林业局防治荒漠化办公室等政府部门发表的材料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中国沙漠、戈壁和沙化土地普查及荒漠化调研结果表明,中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4%,近4亿人口受到荒漠化的影响。据中、美、加国际合作项目研究,中国因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约为541亿人民币。 三、土地荒漠化对我国造成的危害 1、可利用土地资源减少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已有67万公顷耕地、235万公顷草地和639万公顷林地变成了沙地。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后山地区、阿拉善地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河下游、青海省柴达木盆地、河北省坝上地区和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等地,沙化地区平均增加4%以上。由于风沙紧逼,成千上万的牧民被迫迁往他乡,成为“生态难民”。 中国国家林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20世纪末,沙化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展,每5年就有一个相当于北京市行政区划大小的国土面积因沙化而失去利用价值,全国受沙漠化影响的人口达1.7亿。 2、土地生产力严重衰退 土壤风蚀不仅是沙漠化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首要环节。风蚀会造成土壤中有机质和细粒物质的流失,导致土壤粗化,肥力下降。据采样分析,在毛乌素沙地,每年土壤被吹失5?7厘米,每公顷土地损失有机质7700公斤,氮素387公斤,磷素549公斤,小于0.01毫米的物理粘粒3.9万公斤。中国科学院测算,沙漠化致使全国每年损失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等达5590万吨,折合化肥2.7亿吨,相当于1996年全国农用化肥产量的9.5倍。 3、自然灾害加剧

地域文化综合测试题(二)

综合测试题(二)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新石器时代,江苏南部有环太湖地区的马家浜文化和南京地区的北阴阳营文化,以及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 2、隋文帝统一中国后,江苏北部大致属徐州,淮河以南地区大致属于扬州。 3、明清以来,南通一带生产的“通花”质量上乘,冠绝亚洲。 4、清康熙至嘉靖年间,南京丝织业全国首屈一指,被称为“云锦之乡”。 5、隋唐时期,随着大运河的开凿,扬州成为全国的水运和造船中心。 6、南通张謇兄弟集资创建了私立通州师范学校。 7、公元939年,李昪在南京建立南唐政权,改称江宁府。 8、谢灵运和谢朓合称“大小谢”,是中国山水诗创作的重要推动者。 9、镇江丹徒马建忠著有我国第一部汉语语法《马氏文通》。 10、苏州刺绣,素以精细、雅洁著称,与粤绣、湘绣、蜀绣合称中国“四大名绣”。 11、在吴文化的大背景下,孕育了无锡由刚及柔、刚柔并济和吸纳、包容、开放、适时顺变的文化特征。 12、溧阳天目湖的砂锅鱼头,为江苏省天目湖宾馆首创,成为中国美食天地的一枝奇葩。 13、历史上的淮安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 14、唐初,涟水即成为全国四大盐场之一。 15、盐城市区有98条大小河流,有“百河之城”的称号。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南京云锦 用料考究,织工精细,图案典雅,色彩富丽堂皇,宛如天上瑰丽、璀璨的云霞,故名云锦。 2、扬剧 是在扬州花鼓戏和苏北香火戏的基础上,吸收扬州清曲、民歌小调发展而成的地方剧种。 3、彭祖 传说为黄帝的后裔,活了800岁,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寿星,也是我国的烹饪鼻祖。 4、下草湾文化遗址 双沟“下草湾文化遗址”是江苏目前发现最早的人类活动所在地。发掘更新世和中新世古脊椎哺乳动物化石近百种以及古猿化石,距今1800多万年,同北京人的“山顶洞人”时代相当。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扬州经济文化的特征。 答:1、运河经济是扬州经济发展的基础。无论是隋唐时期还是明清时期,扬州都是作为南北方运河航运的中转站,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运输方式的古代社会,扬州的位置优势是其他任何城市所无法取代的,所以历史上扬州的兴衰无不与运河的兴废密切相关。 2、自然资源优势是扬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从汉代开始,吴王刘濞即利用广陵的盐铁资源,发展冶铸业和盐业,“即山铸钱”,“煮海水为盐”,最后“国用富饶”。此后扬州的发展一直都与盐业兴旺联系在一起。此外,扬州地区发达的农业经济也为扬州城市发展提供了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