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清单 (新版)沪科版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01知识梳理1.力(1)定义:一个物体对____________的相互作用叫做力.(2)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也可以使物体的________发生改变.(3)力的三要素:大小、________和作用点.(4)力的描述: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________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标出力的________,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________,箭头表示力的________,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_.2.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是因物体发生________而产生的力.我们通常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等,其实质就是弹力.(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________跟受到的________成正比.(3)3.(1)重力:地面的一切物体由于________的吸引而产生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________.(2)方向:________.(3)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到重力作用,从________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集中作用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叫做物体的________.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就在它的________上.4.滑动摩擦力(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________时所受到的________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2)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的大小和________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在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①增大________;②________接触面的粗糙程度.(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①减小________;②使________光滑;③以________代替滑动;④使两个接触面________.02知识对比1.质量与重力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物重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3)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它的质量成________,其比值是定值,约等于9.8 N/kg.(4)交流讨论:①不使用其他物体而选择使用钩码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表格中的实验数据,可知:比值G/m 不相等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实验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步骤: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它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比较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然后在木块上放一砝码,再重复试验,比较接触面相同压力不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3)实验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的大小和________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__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4)交流讨论: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的拉力大小_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或叫转换法.04 图片展示05 典例点拨【例1】 (贺州中考)如图所示,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实验时要把实验装置放在水平桌面上B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直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C .比较甲图和乙图的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D .比较乙图和丙图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受到的压力有关【解析】 在此实验中,为了方便比较压力的大小,所以实验装置应该放在水平桌面上,故A 正确;此时实验中,拉力是直接测量的,但摩擦力不是直接测量的,是通过匀速运动保证摩擦力和拉力相等,测量出拉力来,就知道了摩擦力,故B 错误;比较甲图和乙图的实验,此时压力不同,粗糙程度相同,所以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大小有关,故C 错误;比较乙图和丙图实验,此时压力相同,粗糙程度不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受到的粗糙程度有关,故D 错误;故选A.【例2】 (漳州中考)下暴雨前,婷婷将一个底面积为700 cm 2的圆柱形空桶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收集雨水.雨停后,测得桶内雨水的质量为3.5 kg ,这些雨水受到的重力为________N ,这场暴雨的降水量约为________mm.(ρ水=1.0×103kg/m 3,g =9.8 N/kg)【解析】 雨水受到的重力:G =mg =3.5 kg×9.8 N/kg=34.3 N ;由ρ=m V 得,雨水的体积:V =m ρ= 3.5 kg 1.0×103 kg/m 3 =3.5×10-3m 3, 降水量为:h =VS ==0.05 m =50 mm.知识清单知识梳理1.(1)另一个物体 (2)形状 运动状态 (3)方向 (4)方向 作用点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2.(1)弹性形变 压力 支持力 (2)伸长量 拉力 (3)力 刻度盘 量程 分度值 零刻度线 一条直线 3.(1)地球 G =mg (2)竖直向下 (3)效果 重心 几何中心 4.(1)滑动 阻碍 (2)压力 接触面 大 大 (3)压力 增大 (4)压力 接触面 滚动 彼此分离实验突破实验一:(3)正比 (4)可以直接读出质量 测量时误差 实验二:(3)压力 接触面 大 大 (4)相等 间接图片展示运动方向运动状态粗糙程度摩擦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竖直垂直典例点拨例1 A 例234.3 50。
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复习ppt课件

[答案] B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实战演习成高手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4:摩擦力探究——探究方法 例4 为了测定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两个实验小组分 别设计了甲、乙两种实验方案,实验装置如图6-4所示,实 验中不计弹簧测力计的重力。 甲方案:在水平实验桌面上将木板用线拉住,通过弹 簧测力计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在木板上面滑动。 乙方案:将木板放在水平实验桌面上,用线通过弹簧 测力计水平地拉住木块,沿木板方向水平拉木板,使木板在 木块下面滑动。
2.力的作用效果:我们用力推门,力的__大_小___不同、 推门的__方_向___以及推门的_作_用__点___不同,都能影响推门的效 果;拍皮球时,力可以使皮球由静止变为运动,改变物体的 __运__动__状__态__,也改变皮球的__形_状___。
3.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__作_用__效__果__的因素有三个,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典例3:重力的探究——表格信息 例3 如图6-3所示是某同学探究物体受到的重力与质 量关系的实验图示,每个钩码的质量是50 g。
图6-3
物理.沪科版(HK)
第6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典例精析把方向
钩码数 (只)
钩码质 量(kg)
钩码受到 重力(N)
钩码受到重力跟 质量的比(N/kg)
物理.沪科版(HK)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施力体同时也是受力体)。
手向后划水的同时水也向前推人3、相互作用力(A 对B ,B 对A )的特点: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且时存在同时消失。
4、力的作用效果: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2变或速度大小和方向同时改变。
运动状态不变的只有静止和5、力的单位是:N ,1N 大约是拿起 两只6、力的三要素是: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它们7、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并在箭头附近标出力的符号及大小。
若物体同时受几个力(作用点都移到重心处)。
8、实验室测力的工具: 弹簧测力计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测力计的用法(可用其测任一方向上的力):①了解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指针是否要拉动几下,防止弹簧被卡住④ 弹簧轴线方向要与被测力的方向一致注意:测力计测的是加在挂钩上的力的大小。
测力计刻度盘上刻度线分布是均匀的 10、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产生的力(例:书对桌面的压力是书形变产生的)。
产生条件: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压力、支持力、拉力等都是弹力,绳子拉力总沿着绳子缩短的方向 踢出去或抛出去的球若不考虑空气阻力,则只受重力作用。
11、重力(G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物体重力的大小简称物重。
重力的施力体是地球。
根据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鸟受到重力,小鸟也一定对地球有吸引力。
地面附近一切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1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探究物重和质量关系实验: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利用二力平衡知识,间接测量重力)、天平 ②实验结论: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见右图)。
③计算公式:G=mg (必考)m=G / g g =9.8N/kg (或10N/kg ,看试卷规定)同一物体质量不变,重力可变,g 随纬度、海拔高度的不同而不同,所以所受重力也不同。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全章

4.用绳子从井中提一桶水,提绳子时手受到一个向 下的力的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地球 B、水桶 C、绳子 D、手
5.关于力的知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孩推墙时他也受到墙的推力 B.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改变了,这表明力可以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C.人坐在沙发上,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只有在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能发生力的作用
6.坐在船上的人用浆向后划水时,船就会前进,使船前进的力
是( )
A.人手作用于船浆上的力 B.水作用于浆上的力
C.水作用于船体的力
D.浆作用于水上的力
不同大小的力、不同方向的力、 回顾:力的作用效果有哪些 ? 不同作用点的力对物体的作用
效果都不一样。
不同位置推门效果一样吗
结论:物理学中把力的大 小、方向和作用点叫做力 的三要素
4.图甲中的小球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小球所受重力的示 意图。
5.如图所示,是一只在空中飞行的足球(不计空气阻力), 画( ) A.用水提水桶时,只有手对水桶施加了力,而水桶对手没有力的作用 B.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只与力的作用点有关 C.用力捏橡皮泥,橡皮泥发生形变,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D.放在桌面上的水杯对桌面的压力不是弹力 2.我市中考体育测试项目中,小李同学抛出后的实心球在空中运动的轨迹如图所 示,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实心球由于( )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推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重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的重力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知识点

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知识点沪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熟悉而陌生的力》单元知识点一、力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
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5、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二、怎样描述力1、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2、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3、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4、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弹性。
塑性:物体受力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性质叫塑性。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四、来自地球的力(1)重力的大小:重力是一种力,因此,重力的单位是N,测量重力大小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2)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应注意的是,不能把竖直向下说成垂直向下。
这是因为两者的含义不同.如果两个方向相交成直角,我们就说这两个方向是相互垂直的。
可见,说垂直时必须交待跟谁垂直。
相对于不同方向(或表面)的垂直方向不同.就是说垂直方向不是惟一的五、摩擦力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决定摩擦力(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原理:二力平衡】1、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第四讲熟悉而陌生的力一、中考热点在近几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试题中,涉及本讲内容的试题大约占4~6分.考点一般有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题.本讲是力学的基础内容,是力学后续学习的知识储备.近几年来,实验区对本讲考查的侧重点是联系生活实际,加强对同学们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培养.探究实验、联系生活实际的题目较多.重点考查内容:力作用的相互性。
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联系生活实际);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影响摩擦力的因素(探究);重力(作图).热点:力的作用效果、增大和减小摩擦力、影响摩擦力的因素、重力.的作图.二、考点精讲1.对力的理解(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要想发生力的作用,必须具备两个物体,只有一个物体不会产生力的作用.(2)力的特点: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在施加力的作用时,一定会同时受到受力物体施加的反作用力.对于这个反作用力来说,原来的受力物体变成了施力物体,而原来的力物体变成了受力物体.物体之间不接触也会产生力的作用,比如地球和月球不接触,两者之间却有相互吸引的力;两块磁铁不接触,也会产生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3)力的单位: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符号N表示.(4)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效果有两方面: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这两方面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同时发生.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包括:①速度大小的变化;②运动方向的变化.这两方面可以同时发生,也可以单独发生.(5)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长的长度跟弹簧所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它的构造是:弹簧和挂钩、指针、刻度及外壳.使用弹簧测力计:①先要在测量前使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矫正.②明确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及分度值.③实际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④读数时,视线应垂直于刻度面.⑤未挂物体前,最好轻轻来回拉动挂钩几次,防止弹簧指针卡在外壳上.(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7)力的示意图:人们通常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到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有时候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旁标出力的大小,这样就可以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了.2.几种常见的力(1)重力①重力的产生: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无论是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受到的重力简称物重.②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的重力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探究实验表明:物体的质量增大几倍,重力也增大几倍,即物体所受重力跟质量成正比,重力和质量的比值为9.8 N/kg,是个定值.用G表示物体受到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g表示比值9.8 N/kg,重力和质量的关系可以写作:G/g或G=mg.利用公式G/m=g或G=mg 解题时,m的单位用kg,G的单位用N,g=9.8 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③重力的方向:由于重力的作用效果都是将物体拉向地面,这使我们认识到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利用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这一特性,可以制成重垂线检查墙壁是否竖直.④重心:物体受到的重力可以看成是集中在一个点上,这个点就是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物体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情况有关,对于质地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该物体的几何中心上.(2)弹力①弹力的产生: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弹力就是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②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和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形变越大,弹力就越大.还跟物体的材料特性有关.(3)摩擦力①摩擦力的产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接触面间就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做滚动摩擦.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叫做静摩擦力.②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④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a.增大压力;b.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⑤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a.减小压力;b.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c.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d.使相互接触的摩擦面彼此分开,如:利用气垫;利用磁极间的作用力.。
熟悉而陌生的力知识点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力作用的效果(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二、力的描述1、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它们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单位:牛顿,符号:N3、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物体在这个方向上所受的力,这种表示力的形式叫力的示意图。
三、弹力与弹簧测力计1、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1)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
(2)条件:①物体相互接触②必须发生形变2、弹簧测力计(1)用途:用来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2)构造:刻度盘、弹簧、指针等。
(3)原理: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越长。
(4)使用方法①了解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量程);②明确分度值;③校零;④测力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与所测力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⑤读数时,视线应与刻度面板垂直。
四、重力(G)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重力的三要素(1)大小①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②计算公式:G=mg(2)方向:竖直向下(3)作用点(重心)①质量分布均匀几何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
熟悉而陌生的力章节复习沪科八级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课标要求】【知识网络】】【知识精讲与疑难诠释】一.力的概念1.力的概念: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只要有力产生,至少有两个物体,即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②力的作用有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作用,即两个物体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力的作用,如推、拉、提、压等等作用,比如压力、弹力、摩擦力;另一种是间接作用,即两个物体不需要接触就能产生力的作用,如重力、磁力。
③两个物体只有发生力的作用才能产生力。
彼此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若没有推、拉、提、压等作用也不会产生力。
如:放在墙角的皮球,球与墙之间没有力产生。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必定也要受到另一个物体的反作用力。
如脚踢球,脚给球一个作用力,球从静止变为运动;同时球也给脚一个作用力,使人有疼痛感。
②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是相对而言的,也就是说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一般来说,哪个物体是施力物体,哪个物体是受力物体,是由研究对象决定的。
③相互作用的两个力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同时变化的,没有先后之分;并且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的两个物体上。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力可以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①力作用在物体上一定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吗?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形变都会有的。
只是由于物体本身组织结构不同,力的大小也不同,所以形变程度也不同。
如手捏海绵,海绵变化比较明显;课本放在桌面上,由于桌面较硬,形变程度小,我们不易觉察到。
②运动状态改变包括哪些方面?包括两方面:一是物体运动速度大小的改变,如静动改变、快慢改变;二是物体运动方向的改变,如踢出去的足球在空中滑行,速度大小和方向都在发生改变。
二.力的三要素①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若其中有一个因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也将发生变化。
如开门时手推门的部位(即作用点)不同时,推门时的难易程度也就不同;人拉车前进时,拉力的方向不同,效果也就不同;将钢尺压弯时,压力大小不同,钢尺压弯的程度也就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熟悉而陌生的力
1、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一、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力的作用。
磁力
1、力也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
有关力的概念的考察 2、产生力至少有两个物体,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可产生力。
例如:磁力
4 、彼此接触的物体之间,如没有力的作用,不产生力。
1、产生力的物体,即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①同时产生、同时变化
2、相互作用力又称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特点同时消失、成对出现
②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1、分清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力作用在受力物体上。
2、力的作用相互性可知,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力相互作用的考察 3、甲对乙施加力F1,甲是施力体,乙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上;同时
乙对甲施加力F2,乙是施力体,甲是受力体,作用点在受力体甲上;
F1与F2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形变;
三、力的作用效果 1、速度大小发生改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力的作用效果考察题型:(1)辨别力的作用效果:
(2)力的作用效果应用:
1、描述一个力时,必须标明力的三要素; 题型:(1)对力的三要素理解
2、力的三要素中一个要素变化,力的作用效果就变化。
3、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作用效果也相同。
题型(2)力的估测:两个鸡蛋或一个苹果大约重1N ;物理课本大约重3N ;一瓶矿泉水重5 N ;
题型(3) 探究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利用控制变量法
控制变量法: 研究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中某一因素的变化关系时,应假设另2个因素不变化。
1、确定受力物体;
2、确定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五、力的示意图 3、沿力的方向画力的作用线,末端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4、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
5、标上数值和单位。
题型(1)画简单的力的示意图:(要点同上)
1、确定受力体
2、分析受哪些力;复杂图形可用正方形或长方形代替,作用点画在重心上; 题型(2)画多个力的示意图:
3、定力的的作用点、方向、线段长度(力越大,线段画得越长)
4、标上数值和单位。
1、定义: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六、弹力 2、产生弹力的条件:(1)相互接触;(2)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的弹力:压力、拉力、支持力等;
4、物体受到外力发生形变的想象非常普遍,只不过有的物体形变很小,不容易观察到。
5、弹力大小与物体的材料、形状、形变大小有关。
题型:对弹力的认识:(同上)
1、原理:根据在一定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跟所受的拉力成正比的原理制成;
七、弹簧测力计 2、结构:弹簧、指针、刻度盘、外壳、秤钩等组成。
3、
1、力的大小
四、力的三要素 2、方向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3、作用点
F=10N
(1)看清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测量范围),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看量程)
(2)认清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以便读书快速准确。
(看分度值)
3、使用方法(3)测力前要观察指针是否与零刻线对齐,如果没有对齐,先要校零。
(看指针)
(4)测力时,要使测力计内的弹簧轴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弹簧不要靠在刻度盘上。
(方向一致)
(5)使用时,最好轻轻地拉挂钩几次,防止弹簧卡在外壳上。
(6)读书时,指针靠近哪条刻度线就取哪条刻度线的值。
题型1、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在竖直方向、水平方向、斜面上都可以使用;重点:只要拉弹簧的力沿弹簧
的轴线方向即可。
题型2、弹簧测力计读数:(见使用方法)
题型3、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研究弹力大小与某个因素有关时一定采用控制变量法。
题型4、制作弹簧测力计:
1、定义: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八、1、重力注意:(1)重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2)重力是非接触性力
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①重力的大小: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比值用g来表示,g=9.8N/kg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精度要求不高时g也可取g=10N/kg
2、重力的三要素:②重力的方向: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竖直向下是指和物体所在处的水平面垂直向下的方向)
③重力的作用点: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3、注意:(1)物体的重心和物体的形状、材料是否均匀有关,
质地均匀、规则形状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
物体的重心可能不在物体上,如一个金属环的重心在圆环所在圆的圆心上.
(2)重力的大小与在地球表面不同位置是不同的。
4、题型1、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利用重力的计算公式:G=mg
题型2、重力方向的确定:
题型3、对重心概念的理解:
十、摩擦力
1、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摩擦力用f来表示)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2、摩擦力的分类:(2)滚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3)静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将要运动而未运动时所产生的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还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力与物体间接触面的大小、物体间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4)弹簧测力计水平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的
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但方向相反。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
4、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2、两个物体互相挤压;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4、两个接触面不光滑;
(1)增大压力;
5、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1)减小压力
6、减小摩擦力的方法(2)增大接触面的光滑程度;
(3)变滑动为滚动;
(4)使接触面彼此离开。
例:加润滑油、形成气垫、磁悬浮
7、注意:(1)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不是阻碍运动的力,而是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3)摩擦力在许多时候不是阻碍运动,而是物体前进的动力。
1、两个物体互相接触并挤压
8、题型1、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摩擦力存在的条件 2、接触面粗糙(不光滑)
3、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题型2、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速度无关。
题型3、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见3)
题型4、摩擦力的分类(见2)
题型5、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见5、6)
题型6、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