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合集下载

第三章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第三章   17、18世纪欧洲大陆主要国家

彼得肖像画(17世纪 的油画) 这个一心要改 变俄国面貌的皇帝, 自己也身着荷兰造 船工的装束。他在 一次赴西欧的旅行 中,匿名当了一名 木匠,但一个星期 就被识破了。后来 他又在阿姆斯特丹 的一家造船厂工作 了四个月。
近卫军临刑的早晨 苏里科夫 油画 19世纪 这是1698年9月30日的清晨,临刑的近卫军和他们的亲人拥挤 着作最后的告别。在画面的右角,彼得大帝坐在马上冷静地注视着 这些即将被镇压的叛乱者,他的身旁,是前来旁观的贵族和外国使 节,背后,则是林立的绞刑架和克里姆林宫的围墙。这是一个历史 性的悲怆时刻,有200多位近卫军即将被吊上了绞刑架。到来年的2 月共有1100多名参与叛乱的皇室卫队人员被处死。
指导 思想
反对 对象
人文主义与个性解放 理性主义(民主平等自由) 宗教神学和教会专制 专制主义(宗教与政治)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表(三)
文艺复兴 影响 启蒙运动
解 放 思 想 , 推 动 政治上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近 代 科 学 的 产 生 世界范围的,冲击了封建 和发展。 制度,为资本主义在全世 界范围取得胜利做了思想 动员
1767年她召集了一个规模宏大的“立法委
员会”制定新法典。同时着手行政管理制 度的改革,把全国分为50个省,省以下设 县,省级所有机关和军队,直属女皇的亲 信总督领导,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的专制 制度。 在 对 外 政 策 方 面 , 通 过 1768—1774 年 , 1778—1791年两次对土耳其战争,夺取了 自由出入黑海的通航权。1772年、1793年、 1795年三次参与对波兰的瓜分,夺得62% 的波兰领土。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比较表(一)
文艺复兴 时间 14--16C 启蒙运动 17--18C 洛克等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 产阶级壮大并开始推翻 封建统治。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思想革命)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思想革命)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政治、思想革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开始确立从17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专制王权越来越成为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欧美大陆新生的资产阶级在政治和思想领域向封建专制统治发起了猛烈的冲击,先后爆发了英国革命、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它们以排山倒海之势给旧统治以致命打击,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有力的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一、单元解读概念:什么是革命?革命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

1、线索:(工业文明酝酿)(工场手工业时期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原始积累阶段)2、革命时间:17——18世纪3、革命原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专制王权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注:对专制王权全面评价:初期和后期)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第一单元经济(+对外关系)、政治、思想文化几个方面4、革命内容:(1)政治革命:英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英法美通过革命确立资本主义制度,为工业革命提供政治前提(2)思想革命:启蒙运动(思想革命为政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和政治构想,为工业革命奠定思想基础)(政治改革:1689年彼得一世改革,客观上推动俄国现代化进程,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5、革命结果:英、法、美率先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6、革命影响:打击旧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政权,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政治、思想条件)。

注:打击旧统治对英法来说是封建专制统治,对美来说是英国殖民统治。

建立资产阶级政权:英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美国:三权分立联邦体制三国政权不同因国情不同:英议会限制王权,法专制最强启蒙影响最深,美有地方自治传统三国建立政权方式一样:通过革命的方式即自下而上的方式7、英法美三国革命关系1)英国革命揭开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序幕,推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第二节 欧洲封建国家改革

第二节  欧洲封建国家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
意大利 塞 拉
彼得一世(1682-1725在位)改革
1.削弱贵族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2.引进西欧先进军事技术,建立第一支海 行政改革,提高工作效率; 军和新式陆军 颁布“职级表”,据军功或政 3. 鼓励发展工业,允许工场使用农奴劳动 彼得一世末期陆军有20万,海军 绩提升; 4. 推行学校教育,重视科学技术,提倡西 有48艘战舰和大批辅助舰 允许购买整个村庄的农奴 欧生活方式
在北美
在印度
到18世纪30年代,英国在 北美大西洋沿岸共建立了 13个殖民地,还在西印度 群岛夺取了许多岛屿如牙 买加等
马萨诸塞
英 属 北 美 殖 民 地
伦敦公司在17世纪初向 北美移民,1607年建立第 一块殖民地 弗吉尼亚 英国在北美的13个殖民地
1600年英国商人组成东印度公司 英 属 印 度 殖 民 地
从国外招聘大量技术专家
允许他们在俄国办厂
彼得一世(1682-1725年在位)
彼得一世改革的结果
巩固专制统治,
增强军事、经济实力, 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为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腓 特 烈 二 世
腓特烈大帝的名言
• 即使遇到狂风暴雨,随时有颠覆的危机,我仍想要 活得、死得像个国王的样子。头衔只是傻瓜的装饰 品。伟人不需要什么,名字就够了。 • 身为领袖必须有野心,但此野心必须是睿智、稳健, 而且以理性为基础的。 • 一个君主真正的信仰是他的兴趣和光荣。 • 没有懒人戴的桂冠。 • 对每一个国家而言,不管是大国还是小国,生存的 基本法则就是扩张。
加尔各答
孟买
2.法国
A.法国地北美进行殖民活动,也同英国一样开始于 17世纪初,主要建立了新法兰西和路易斯安那 B.在印度,法国在印度东海岸建立了本地治理等 殖民据点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政治、

第二单元,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政治、
斯图亚特(17世纪,詹姆斯一世,查理一世;复辟 时查二、詹二)
1、 革命的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阻碍英国资本主义发展,表 现为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1、17世纪的英国新国情:资本主义相当发展 1)经济上:17C上半期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有相当发展。 表现:以生产毛纺织品为主的手工工场规模不断扩大 原因:A:新航路的开辟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扩大英 国海外贸易,推动毛纺织业发展。B:15C末开始的圈地运动产生了使 用雇佣制经营农牧场或工商业的新贵族。 2)政治: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政治经济利益趋同,渴望废除君主专 制,发展自由资本主义。
英国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表达他们的政治要求有一个现成的平台 ——产生于中世纪的议会。英国议会掌握财政权,可以一定程度上限 制王权。英国的议会已经成为英国政治的传统。在16世纪君主专制最 鼎盛时期,议会也基本未停止过活动。英国议会的议员组成随着资产 阶级和新贵族的壮大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入议 会,通过议会主张政治权利。所以议会与国王的斗争实际上就是资产 阶级反对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斗争。
3、在政治斗争过程中,一些思想家他们论证了资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政 治思想,批驳了神学和封建思想体系,为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 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是18 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先驱。 在英国革命期间,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思想领域里也有反映,涌现出一 批杰出的思想家。如提出了人民主权论的约翰米尔顿(1608 一1674 年),提出了国家起源“契约说”的托马斯霍布斯(1588 一1679 年), 主张三权分立的约翰洛克(1632 一1704年)等,他们论证了资产阶级 的世界观和政治思想,批驳了神学和封建思想体系,为近代资本主义 政治制度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是18 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思想的先驱。

高中历史人教版:2.2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备课资料)

高中历史人教版:2.2 欧洲封建国家的改革(备课资料)

●备课资料一、关于专制王权的阶级属性在欧洲的君主专制大大加强的17、18世纪,专制君主对贵族常常采取将之排斥于国家重要机构之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打击和削弱王权最主要的威胁,维护自己的地位。

出于同样的目的,当资产阶级日益强大起来之后,王权也将予以限制。

在此意义上,王权是凌驾于社会诸势力中的力量,有自己的独立性和特殊利益.它的地位要求它同任何阶级都保持一定的距离。

而王权的这种独立性本身是以社会上存在着两大势均力敌的阶级(贵族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为前提的。

由于这两个阶级势均力敌,王权便成了一种大家都要依靠的仲裁和保护力量。

专制王权本质上是封建性的,它对资产阶级起过保护作用,但它们的共同利益是暂时的。

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必与专制王权发生根本性冲突。

另一方面,专制王权虽然打击过贵族,摧毁了他们的政治独立,但它维护了这个阶级的经济和社会特权,中世纪晚期,贵族阶级是一个日益没落的阶级.他们的财富在丧失,社会作用在减小,政治势力在衰落。

许多人身陷重债,甚至半数地产都已抵押给他人。

在这种压力重重,毫无出路的情况下,正是专制王权对他们起了保护作用。

它通过向贵族提供有利可图的官职,大笔年金和馈赠,允许其延期偿还债款,下令减少利息率等措施,给了他们新的经济保障。

在政治上,专制王权也为受到农民斗争威胁的贵族提供了一种新的保护。

实际上,专制国王本身就是封建阶级的一员。

而王权不过是整个封建阶级利益的集中体现。

——《世界历史》(中古部分),马克垚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年二、彼得一世的性质和影响1.性质:17~18世纪的俄国处于落后的农奴制下,彼得一世为了富国强兵和对外侵略扩张,进行了如下改革:(1)建立并扩大海军,只能强兵;(2)学习西方文化技术,并未涉及政治制度;(3)推行学校教育只是改变上层社会文化落后的现象;(4)生活习惯西欧化更不能表明已进入资本主义;(5)资本主义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彼得一世虽然鼓励兴办工场手工业,但俄国的手工工场则是通过购买整个农庄的农奴为工场主劳动,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依然是农奴。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第7课 启蒙运动(17-18世纪)

第7课启蒙运动(17-18世纪)一、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经济原因: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根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发展程度已较高,为启蒙运动的到来提供了经济基础)2、政治原因:新兴资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会压迫;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3、科学:自然科学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自信(自然科学的成就使教会的很多说教不攻自破,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4、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的推动三、启蒙运动为什么发源于英国?为什么高潮又出现在18世纪的法国?答:兴起于英国原因:①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②17世纪中期,英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代表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启蒙思想由此产生了。

高潮于法国原因:①18世纪的法国是欧洲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盛行着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度,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这就为启蒙运动的出现提供了社会基础;②法国是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经济最发达的国家,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物质基础;③教权势力的顽固和疯狂,迫使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抛开宗教外衣,投向公开的理性宣传,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从而使法国的启蒙运动成为欧洲之中心。

六、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贡献。

1、解放思想:他们高举理性的旗帜,批判宗教迷信、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把人们从长时期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

2、强调人权:他们强调人的尊严,宣布人权神圣不可侵犯。

他们主张一切人,无论其出身如何,都有独立的人格,都有追求生存和幸福的权利。

3、破除宗教迷信:他们大力传播科学知识,向宗教神学宣战。

4、构建政治蓝图:为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七、启蒙运动影响:积极性:①思想解放: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人的权利得到进一步尊重,自由和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原则:权力间的制约和平衡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政权 君主
平衡 与 制约 司法权 独立
《法意》书影 《论法的精神》中译本书影
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孟德斯鸠 的学说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1904—1909年,严复将 《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1、英国的启蒙思想(兴起)
(1)霍布斯
(二) 启
A、主要思想:

运 动 的 概 况
国家学说: 社会契约论 授权不悔 宗教观点:无神、利用宗教
B、代表作:《利维坦》
君权“民授”说 君主专制
霍布斯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提出最基 C、评价: 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政府论》
A、国家职能: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 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 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 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在启蒙 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 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 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2.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反对 1、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 促进
需要
舆论准备
阻碍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文艺复兴 发展
思想解放
直接推动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 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启蒙思想家否定一切外在 的权威 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自己的理 性,所以理性只能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 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 用人的思考代替神的启 示和国王的谕旨。 主要内容:用人权反王权;用民主反专制;用 科学反蒙昧。

06+第六章+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06+第六章+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亨利四世实行强硬的对外政策,他竭力联络英国、荷兰以 及瑞士、北欧等新教国家,来对抗天主教的支柱西班牙和 奥地利。这一政策为国内的天主教徒所不满,1610年他 被耶稣会派遣的凶手刺杀。
亨利四世被刺后,宗教战争再次爆发。1624年,路易十 三(1610-1643年)任命红衣主教黎塞留(1585-1642) 为首席大臣。黎塞留执行“国家利益至上”的政策,他的 两个基本国策是,①加强君主专制,②把法国建成欧洲最 强大的国家。在他的领导下,贵族叛乱和宗教冲突再次平 息,工商业有所发展,பைடு நூலகம்制王权得到巩固。
第二节 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一、三十年战争

三十年战争是德国宗教改革后教派斗争加剧的结果,也是 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各种政治矛盾和 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战争基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 和丹麦、瑞典、法国为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 支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 另一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



第四、承认荷兰的独立地位,承认瑞士脱离帝国而独立。
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⑴ 破坏了德国的经济,使农奴制复活。三十年战争是 在德国领土上进行的,这场战争使德国的工商业普遍衰 落,城市被毁坏,农业遭到毁灭性打击。当战争结束后, 被迫流浪的农民刚定居下来,贵族就乘机把他们束缚在 土地上,变成农奴,农奴制在德国复活,恩格斯称为 “再版农奴制”。
在德意志却出现“农奴制第二版”的原因

第一,16、17 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很大的发展,随 着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猛增,对粮食的需求也 猛增,世界市场上的粮食价格猛涨。在这个情况下,德意 志地主有经营粮食生产的强烈要求。同时,由于德意志经 济落后,地主不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何物,为了经营粮 食生产,他们只能在古老的农奴制中找到出路。 第二,德意志地主贵族在地方上拥有很大的权势,他们可 以任意摆布农民;同时德意志的市民阶级力量薄弱,他们 无力去支持农民反抗地主恢复农奴制的横霸行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西欧的启蒙运动
• • • • • 1、启蒙运动出现的背景: (1)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2)与自然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2、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启蒙运动的发源地是英国,最早的启蒙思想家是 霍布士和洛克。 • 法国卓越的启蒙思想家有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 梭等人。 • 启蒙运动也扩大到意大利、普鲁士、奥地利和俄 国,对于这些国家的开明专制产生了重要影响。 • 启蒙思想也越过大西洋,传到北美,本杰明.富兰 克林和托马斯.杰斐逊成为启蒙思想在 北美的杰出 代表。
• 1.促使欧洲落后国家的资本主义较快的速度发展 起来。 • 2.推动了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 3.使欧洲原先比较落后的国家迅速富强起来。 • 4.开明专制消极影响:封建残余比较浓厚,向资 本主义过渡比较缓慢,人民所经受的痛苦也比较 深重。到19世纪,这三个国家一直是欧洲保守和 反动势力的主要堡垒,最后发展成为军事封建帝 国主义国家。 • 总之,从主观看“开明专制”是封建地主阶级同 资产阶级的一种妥协,它虽然没有给资本主义的 发展开辟一条通道,但是在客观上为后来德俄等 国通过改革从封建主义过渡到资本主义奠定了基 础。
(二)开明专制的内容及作用
• 开明专制的农奴制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触 动了封建制度的基础; • 开明专制的行政改革削弱了贵族和教会的 特权,加强了君主权力和国家统一; • 开明专制的政治改革,废除了某些等级特 权,朝政治平等的目标前进了一步; • 开明专制的经济改革,实际的主要受惠者 是资产阶级。
(三) 如何评价开明专制
三、封建农奴制的俄国
• 一是农奴制的巩固和完善 :1649年《法律 大全》使农奴制从法律上确立,并在以后 不断予以加强,不久农奴劳动就成为国家 经济的基础。 • 二是彼得一世的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 1、内容: A、军事方面 B、行政机构 C、 官吏选用制度 D、工商业 E、宗教改革 F、 文化教育 G、改革了礼仪制度 • 2、对外扩张 • 3、改革影响:虽然沙皇实行的改革未改变 社会性质,但推动了社会进步,增强俄国 经济、军事实力,巩固专制统治,为对外 扩张准备条件。
(3)《威斯特伐里亚和约》的影响
• 使德国在国际上丧失了重要的政治作用,进一步 加速了德国的分裂,使统一德国的努力被扼杀。 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削弱了西班牙的国际地 位。 • 和约大体划定了欧洲大陆各国家的边界,奠定了 近代欧洲的国际局面; • 和约承认天主教与新教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 罗马教皇神权下的世界主权论,使以后解决国际 争端开始摆脱神权的束缚; • 开创了由国际会议解决国际问题的先例,为近代 外交体系形成奠定基础,揭开了世界近代国际关 系的新篇章。
二、分崩离析与经济落后的德意志
• 1、三十年战争(1618—1648):近代史上第一 次大规模的国际战争,以德意志为主要战场席卷 大半个欧洲。这场战争经历时间长,背景复杂。 • (1)原因 :德国宗教改革后教派斗争加剧的结 果,也是欧洲国家间争夺领土、王位、霸权以及 各种政治矛盾和宗教纠纷尖锐化的产物。战争基 本上是以德意志新教诸侯和丹麦、瑞典、法国为 一方,并得到荷兰、英国、俄国的支持;神圣罗 马帝国皇帝、德意志天主教诸侯和西班牙为另一 方,并得到教皇和波兰的支持。 • 三十战争实质是一场德国皇帝意欲加强权力,新 旧教诸侯要求割据称雄,几个大国乘机扩张的战 争。 • 1618年“掷出窗外事件”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
• (2)过程 分四阶段: • ⑴捷克阶段(1618—1624)捷克联合新教的领袖 巴拉丁选侯进攻皇帝和天主教联盟,结果捷克战 败,丧失了独立; • ⑵丹麦阶段(1625—1629)丹麦在法国支持下出 兵支援新教同盟,战争国际化,结果皇帝一方又 胜; • ⑶瑞典阶段(1630—1635)瑞典在法国支持下联 合新教诸侯进攻皇帝一方,瑞典先胜,但西班牙 出兵支援皇帝,打败瑞典军队; • ⑷:法国—瑞典阶段(1636—1648)法国出兵, 战争扩大到整个欧洲。皇帝及天主教联盟被迫求 和,1648年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121
17-18世纪欧洲大陆的封建专制制度
一、法国专制制度
• 1、建立及完善:17世纪初,亨利四世时专制制 度基本定型,路易十三时已得到巩固,路易十四 时加以完善。 • 2、特点: • “君权神授”将王权神化,国王不对人民负责, 只对上帝负责; • 国王与国家成为一体,“朕即国家”; • 对贵族实行怀柔政策,使之成为国王的驯服工具; • 国王亲任政府首脑,直接控制最高行政权;
3、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 (1)两大信条:第一,相信在物质的宇宙 中存在自然法则,万物都受到自然法则的 支配,人类社会也受其支配。 第二、相信 人类进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 (2)三点建议:经济领域内实行自由放任 主义,反对重商主义;在政治上实行“主 权在民”理论;宗教上实行宗教信仰自由, 反对政教合一。 • (3)一个核心理念:天赋人权。
•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发严密完整的集权制国 家体制,将全国所有权权力控制在国王一 人手中; • 建立欧洲最强大的军队作为专制统治的用 力支柱,并用警察密探维持统治; • 实行思想专制,力求“思想统一”,1685 年路易十四废除了1598年亨利四世颁布的 南特敕令,对不同信仰者实行镇压; • 实行重商主义,促进工商业发展,并为封 建专制提供财力支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 ⑴破坏了德国的经济,使农奴制复活。 • ⑵使德国的分裂局面彻底固定,严重妨碍 了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 • ⑶严重削弱了西欧天主教和封建势力; • ⑷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有利的国际 环境。
2、政治分裂经济落后的原因:
• 第一,选帝侯制的形成造成了以皇帝为首 的中央政府无实权。 • 第二,宗教战争和三十年战争加剧了德意 志的分裂和落后。 • 第三,农奴制再版严重阻碍了德国工业资 本主义的发展。
四、十八世纪东欧各国的“开明专 制”
• 开明专制是18世纪下半叶欧洲一些国家专制君主执行的一 种政策,最早由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提出的,其观点是, 君主不用“君权神授”来加强自己权力,而是通过改革改 善人民精神、物质生活来加强自己权力,君主仍坚持君权 至上。所以既“开明”又“专制”。 • (一)开明专制产生的原因 • 第一,资本主义关系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兴起是开明专制 的基本前提。 • 第二、启蒙学者为开明专制设计了蓝图。 • 第三、开明君主受了启蒙学者进步思想的感染,世界观发 生了某些重要变化,认为开明专制的方案是解决国内矛盾 和巩固加强他们的专制权力的良方。
4、历史意义
•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世界近代史上两大 思想解放运动,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 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文艺复兴反对的是天主教神学思想,所追 求的是现世的幸福,而启蒙运动所反对的 是封建专制主义,追求的是自由平等。
参考文献
• 李明:《彼得一世改革体制与俄国现代化 方向》,《求实学刊》1996年第6期。 • 部彦秀:《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的原 因》,《世界历史》1993年第11期。 • 徐晓明:《论近代史上法国经济落后于英 国的深层原因》,《海南师院学报》。 • 朱志忠:《十九世纪末德意志民族主义的 蜕变》,《史学集刊》1998年第1期。
• 3.路易十五时陷入全面危机 • (1)财政危机:1716年收入7000万里弗, 支出23 000万里弗,25亿里弗国债。 • (2)阶级矛盾:“封建反动” • (3)统治危机:统治集团本身的腐朽无能。 • (4)思想危机:新的思想产生和传播,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为专制制度的灭亡 敲响了丧钟。
思考题
• • • • • 1、17-18世纪法国封建专制的特点。 2、三十年战争的影响。 3、威斯特法里亚合约的影响。 4、述评“开明专制”。 5、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