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实验目的】

制备不同细胞的临时制片,观察、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学会使用测微尺,通过测量

对红细胞的进化进行分析。

【实验用品】

一、材料和标本蟾蜍一只,人血液一滴。

二、器材和仪器配有目镜测微尺的显微镜一台、载片十张、盖片三张、吸水纸、手

术器材一套、解剖盘一个、镜台测微尺一个、小平皿一个、牙签。

三、试剂%甲苯胺兰、%甲基兰、氏液(两栖类用)。

【实验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

(一)原理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在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更为明显,

这种合理性是生物漫长进化过程所形成的。例如: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伸展为细长形;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机能的神经细胞有长短不一的树枝状突起;游离的血细胞为圆形、椭圆形或圆饼形。

不论细胞的形状如何,细胞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

也有例外。例如:哺乳类红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

(二)观察方法与结果

.制备蟾蜍脊髓压片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在口裂处剪去头部,除去延脑,剪开椎管,可见乳白色

脊髓,取下脊髓放在平皿内,用氏溶液洗去血液后放在载玻片上,剪碎。将另一载

玻片压在脊髓碎块上,用力挤压。将上面的载玻片取下即可得到压片。在压片上滴一滴甲苯胺兰染液,染色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较深的小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染成兰紫色的、大的、有多个突起的细胞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星形,中央有一个圆形细胞核,内有一个核仁(参照照片)。.蟾蜍骨骼肌细胞的剥离与观察

剪开蟾蜍腿部皮肤,剪下一小块肌肉,放在载片上,用镊子和解剖针剥离肌肉块成为

肌束,继续剥离,可得到很细的肌纤维(肌细胞)。尽可能拉直肌纤维。在显微镜下观察,肌细胞为细长形,可见折光不同的横纹,每个肌细胞有多个核,分布于细胞的周边(参照照片)。

.蟾蜍肝脏压片的制备与观察

剪开蟾蜍腹腔,取一小块(约~)肝放在平皿内,用氏液洗净,用镊子轻

压将肝中的血挤出。然后放在载片上,制片方法同脊髓压片。染色用甲基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核染成兰色,肝细胞紧密排列,挤成多角形(参照照片)。

.蟾蜍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取一滴蟾蜍血液,靠近一端滴在载片上.将另一载片的一端呈°角紧贴在血滴的前

缘,均匀用力向前推,使血液在载片上形成均匀的薄层。(图一 )。晾干。显微镜观察可见蟾蜍红细胞为椭球形,有核。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

图—血涂片的制备

.人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取人血一滴,制片方法同上。显微镜观察可见人红细胞为凹圆盘形,无核。自细胞数

目少,为圆形。

.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用牙签刮取口腔上皮细胞均匀地涂在载片上(不可反复涂沫),滴一滴甲苯胺兰染液,

染色分钟,盖上盖片,吸去多余染液。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复盖口腔表面的上皮细胞为扁平椭圆形,中央有椭圆形核,染成兰色。

二、测微尺的使用

(一)原理

测微尺分目镜测微尺和镜台测微尺,两尺配合使用。目镜测微尺是一个放在目镜像平

面上的玻璃圆片。圆片中央刻有一条直线,此线被分为若干格,每格代表的长度随不同物镜的放大倍数而异。因此,用前必须测定。镜台测微尺是在一个载片中央封固的尺,长毫M(μ),被分为格,每格长度是微M。

(二)方法

.将镜台测微尺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夹好,小心转动目镜测微尺和移动镜台测微尺

使两尺平行,记录镜台测微尺若干格所对应的目镜测微尺的格数(图—)。

.按下式求出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

目镜测微尺每格代表的长度(μ)

三、测量人口腔上皮细胞

从显微镜载物台上取下镜台测微尺,换上人口腔上皮细胞标本,测量细胞、细胞核的

长短径。

动物细胞基本结构

动物细胞 编辑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大体上相同,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就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膜外面,有一层厚而坚硬的细胞壁,而动物细胞是没有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中有扁球状的叶绿体.而动物细胞里没有这种结构,植物细胞中有囊状的液泡,而动物细胞里的液泡却不明显。 目录 1简介 2结构特征 3培养 4培养液的成分 5培养液的特点 6培养 7基本过程 8动植物组织培养区别 9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 10相关词条 1简介 动物细胞立体结构图组成动物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 2结构特征

中心粒 核糖体 滑面内质网 高尔基小泡 高尔基体 微绒毛 核仁 细胞核 核被 粗面内质网 溶酶体 线粒体 质膜 滑面内质网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没有细胞壁,液泡不明显,含有溶酶体,动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器、细胞核;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的进出、进行物质转换、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细胞内部有细胞器:细胞核,双层膜,包含有由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染色体。内质网分为粗面的与滑面的,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面内质网,表面没有核糖体,参与脂类合成。

3培养 细胞培养是指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的生长,动物细胞在培养的过程中不再形成组织。 概念: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4培养液的成分 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等。动物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培养液中是否含有动物血清,因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此外动物血清中也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激素和酶,可以促进细胞的发育。 5培养液的特点 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6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体外细胞培养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糖、氨基酸、无机盐、促生长因子、微量元素等。将细胞所需的上述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由于动物细胞生活的内环境还有一些成分尚未研究清楚,所以需要加入动物血清以提供一个类似生物体内的环境,因此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通常需加入血清、血浆等一些天然成分。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通常含动物血清。 3.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 ①无菌、无毒的环境: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的抗生素,以防被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以便清除代谢产物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累积对细胞自身产生危害。 ②营养物质:无机物(无机盐、微量元素等),有机物(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等)。 ③血清和血浆(提供细胞生长必须的营养成份) 。 ④温度和pH(36.5±0.5℃,7.2~7.4)。 ⑤气体环境(95%的空气+5%CO 2的混合气体)。 其中5%CO2气体是为保持培养液的pH稳定。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第三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 在动物分类的各个方法中,所用的最有用和最基本的特征是动物的结构体制(body plan),这是反映一个动物体的整个结构和功能体的体制,是在胚胎发育中建立的,并在系统进化中产生较大的变化,从而使动物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 一、对称(symmetry) 在动物多种多样的体制中,最基本的是对称问题,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动物的进化历程以及动物对不同环境的适应性。动物身体的对称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 1、无对称(asymmetry): 一些原生动物(如变形虫)和某些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如海绵动物)由于缺乏固定的结构型式而呈现不对称体形。 2、球形对称(spherical symmetry): 通过机体中心的任何平面都可把动物体分成相等 的两部分。主要见于一些原生动物(如太阳虫,放射虫)。 具有球形对称的动物最适应漂浮和滚动式的生活,因为它 们悬挂在水中,上下左右的环境都一样。 3、辐射对称(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 相等的两部分(如大多数腔肠动物)。这种对称的动物只适应水

中固着或漂浮生活。它们所处的环境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别。 4、两辐射对称(biradi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2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海葵)。这是介于辐射对称与两侧对称之间的体形。 5、两侧对称(bilateral symmetry): 通过身体的纵轴(中央轴)只有1个切面可以把身体 分成相等的两部分。从扁形动物开始出现两侧对称。 ——两侧对称的意义: 1、使动物有了前后、左右、背腹之分,从而引起动物 机能上的分化,腹司运动,背司保护,神经和感觉器官逐 渐集中在前端,为前端分化成脑创造了条件。 2、使动物的运动由不定向变为定向(向前)。 3、使动物对外界环境的反应更迅速、更准确,行动也较为敏捷。 4、扩大了动物在空间的移动范围——两侧对称的体型最有利于运动,既适合游泳,又适合在物体上爬行,是动物由水中漂浮或固着生活进入水底爬行的结果,水底爬行又可进化到陆上爬行,所以两侧对称是动物由水生进化到陆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6、次生辐射对称(secondary radial symmetry): 棘皮动物幼体时两侧对称,而成体则是辐射对称。这 种变化是棘皮动物适应从活动生活逐渐过渡到很少活动

初中生物 观察动物细胞教案

观察动物细胞教案 学习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 1 )进一步熟悉制作临时装片和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 2 )了解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2 过程与方法 ( 1 )通过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并规范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了解制片的过程,熟悉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 2 )通过分析模拟制作,进一步了解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进行观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 1

)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 ( 2 )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难点: 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并在显微镜下找到人口腔上皮细胞。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 生理盐水、稀碘液、消毒牙签、滴管、纱布 、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擦镜纸、镊子。提前准备几片做好的装片,摆放一台示范镜。制作做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 2.1.3 观察动物细胞 一、实验) Ⅰ 复习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有哪些啊?( 1 、取镜安放

2 、对光 3 、观察) 那使用完显微镜要记得把显微镜进行复位。 Ⅱ 引入 那 大家学会使用显微镜之后, 想不想看看自己的细胞长什么样子呢?它有什么基本结构呢? 由于人的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和结构是一样的。下面我们通过观察自己的口腔上皮细胞,来认识人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Ⅲ 讲授知识 一、实验 - 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 (一)目的要求 制作和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的临时装片,认识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二)材料用具 生理盐水( 0.9%

细胞生物学实验细胞凋亡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凋亡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加深对于细胞凋亡现象及本质的理解。 2.了解并掌握细胞凋亡检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 实验原理: 细胞凋亡时,出现一系列形态学变化,包括凋亡细胞的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染色质的DNA出现缺口甚至断裂,出现DNA碎片,并逐渐形成凋亡小体等,经相应的染色后可以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这些变化。从而把凋亡的细胞和正常的细胞区分开来。

细胞凋亡是指细胞对环境的生理、病理性刺激信号、环境条件的变化或缓和性损伤产生的应答有序变化的死亡过程。细胞凋亡是一个主动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的激活、表达以及调控等的作用,它并不是病理条件下的自体损伤,而是为更好地适应生存环境的一种死亡过程。 1.细胞凋亡与细胞程序性死亡: 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概念是指一个多细胞生物体中某些细胞的死亡是个体发育中一个预定的,并受到严格程序控制的正常组成部分。例如蝌蚪变成青蛙,其变态过程中尾部的消失伴随大量细胞死亡,高等哺乳类动物指间蹼的消失、颚融合、视网膜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都必须有细胞死亡的参与。这些形形色色的在机体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细胞死亡有一个共同特征:即散在的、逐个地从正常组织中死亡和消失,机体没有炎症反应,而且这种死亡对整个机体的发育是有利和必须的。因此认为动物发育过程中存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是一个发育学概念,而细胞凋亡则是一个形态学的概念,但是一般认为这两个概念可以交互使用,具有同等意义。2.细胞凋亡与坏死的区别: 虽然凋亡与坏死的最终结果极为相似,但它们的过程与表现却有很大差别。坏死是细胞受到强烈理化或生物因素作用引起细胞无序变化的死亡过程。表现为细胞胀大、胞膜破裂、细胞内容物外溢、核变化较慢、DNA降解不充分、有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坏死是一个被动的过程,其细胞及组织的变化与凋亡有明显的不同。

(七年级生物教案)《动物细胞》教学设计

《动物细胞》教学设计 七年级生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提高制作与观察的技能 2.通过对其他动物细胞结构的观察,概括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提高学生的观察、归纳、总结能力。 3.区分动植物细胞的异同点,提高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 4. 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强化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复习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与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的不同,明确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步骤。 2.使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初步了解动物细胞结构,进一步通过对其他动物细胞结构图的观察,概括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3.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图进行比较,强化对动、植物细胞结构异同点的认识并得出细胞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这一核心概念。 4.通过模型制作进一步强化对动物细胞结构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实验对生物学的重要性。 2.认同细胞的生物体结构基本单位。 教学重点: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正确使用显微镜。 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教学难点: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和观察。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及教师组织引导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发兴趣 通过多媒体展示两组植物图片和动物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配合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对新课程内容的学习。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确定本节课程内容——观察动物细胞。 复习旧知 新课学习一、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及观察 ●二、总结动物细胞基本结构 ●三、模型制作强化动物细胞结构认识 ●四、比较动植物细胞异同点 启发学生回顾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并尝试用一个字概括。 布置学生阅读制作口腔上皮细胞的实验步骤,同样用一个字概括。 引导学生找出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制作之间的差异。 思考讨论: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和显微测量 【实验目的】 制备不同细胞的临时制片,观察、了解细胞的基本形态,学会使用测微尺,通过测量 对红细胞的进化进行分析。 【实验用品】 一、材料和标本蟾蜍一只,人血液一滴。 二、器材和仪器配有目镜测微尺的显微镜一台、载片十张、盖片三张、吸水纸、手 术器材一套、解剖盘一个、镜台测微尺一个、小平皿一个、牙签。 三、试剂%甲苯胺兰、%甲基兰、氏液(两栖类用)。 【实验内容】 一、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 (一)原理 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关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在分化程度较高的细胞更为明显, 这种合理性是生物漫长进化过程所形成的。例如:具有收缩机能的肌细胞伸展为细长形;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机能的神经细胞有长短不一的树枝状突起;游离的血细胞为圆形、椭圆形或圆饼形。 不论细胞的形状如何,细胞的结构一般分为三大部分: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 也有例外。例如:哺乳类红细胞成熟时细胞核消失。 (二)观察方法与结果 .制备蟾蜍脊髓压片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在口裂处剪去头部,除去延脑,剪开椎管,可见乳白色 脊髓,取下脊髓放在平皿内,用氏溶液洗去血液后放在载玻片上,剪碎。将另一载 玻片压在脊髓碎块上,用力挤压。将上面的载玻片取下即可得到压片。在压片上滴一滴甲苯胺兰染液,染色分钟,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染液。在显微镜下观察,染色较深的小细胞是神经胶质细胞。染成兰紫色的、大的、有多个突起的细胞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胞体呈三角形或星形,中央有一个圆形细胞核,内有一个核仁(参照照片)。.蟾蜍骨骼肌细胞的剥离与观察 剪开蟾蜍腿部皮肤,剪下一小块肌肉,放在载片上,用镊子和解剖针剥离肌肉块成为 肌束,继续剥离,可得到很细的肌纤维(肌细胞)。尽可能拉直肌纤维。在显微镜下观察,肌细胞为细长形,可见折光不同的横纹,每个肌细胞有多个核,分布于细胞的周边(参照照片)。 .蟾蜍肝脏压片的制备与观察 剪开蟾蜍腹腔,取一小块(约~)肝放在平皿内,用氏液洗净,用镊子轻 压将肝中的血挤出。然后放在载片上,制片方法同脊髓压片。染色用甲基兰。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肝细胞核染成兰色,肝细胞紧密排列,挤成多角形(参照照片)。 .蟾蜍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取一滴蟾蜍血液,靠近一端滴在载片上.将另一载片的一端呈°角紧贴在血滴的前 缘,均匀用力向前推,使血液在载片上形成均匀的薄层。(图一 )。晾干。显微镜观察可见蟾蜍红细胞为椭球形,有核。白细胞数目少,为圆形。 图—血涂片的制备 .人血涂片的制备与观察 取人血一滴,制片方法同上。显微镜观察可见人红细胞为凹圆盘形,无核。自细胞数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细胞生物学实验报告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lymphocyte isolation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apoptosis induction 2012年6月2日

淋巴细胞分离和细胞凋亡诱导及形态学观察 lymphocyte isolation and morphological observation of apoptosis induction 摘要:目的了解细胞凋亡的原理,掌握离体诱导细胞凋亡的方法,及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荧光显微镜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并从观察结果初步推断和识别凋亡细胞具体阶段。方法实验所用Hoechst 33342/PI双染检测细胞凋亡、Giemsa染色。结果实验结束后得到了染色的结果以及照片。结论所提取的淋巴细胞发生凋亡。 Abstract:Objective Understand the principles of cell apoptosis, master the methods of cell apoptosis induced by in vitro, and by ordinary optical microscopy and fluorescence microscopy observation of morphological changes of apoptotic cells and preliminary inferred from observations and identifying apoptotic cells specific stages. Method Experimental method used in,Hoechst 33342/PI double dye test and the Giemsa stain. Results Be dyed after the end of the experiment results and photos. Conclusions The extraction of lymphocyte apoptosis. 关键词:细胞凋亡、Giemsa染色、Hoechst 33342/PI双染。 Keyword:cell apoptosis、Giemsa stain、Hoechst 33342/PI double staining 1.实验原理 1.1 关于淋巴细胞的分离 外周血中淋巴细胞比重约为1.070,而红细胞和粒细胞的比重较大,为1.902左右。因此,利用相对密度为1.077±0.002的淋巴细胞分离液(称为分层液)离心,可使一定比重的细胞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使比重中较大的红细胞和粒细胞沉于管底,淋巴细胞浮于分层液与血浆的界面上),从而将淋巴细胞分离出来。 1.2 关于细胞凋亡 细胞凋亡又称编程性死亡或程序性死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生物体在发育过程中或在某些环境因子的作用下发生的受基因调控的主动的死亡方式。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个体的正常发育、保持自稳平衡、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及多种病理过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细胞凋亡是多种生理、病理因子参与的由凋亡相关基因启动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过程,其中由氧应激造成大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的产生以及继发性细胞损伤过程在细胞凋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电离辐射或紫外线照射产生大量H2O2、OH-等。 细胞凋亡的诱导因子包括三大类: 1.物理因子:包括射线、较温和的温度刺激(如热激或冷激)等; 2.化学因子:包括活性氧基团和分子、重金属离子等; 3.生物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物毒素、抗肿瘤药物、DNA和蛋白质合成的抑制剂等。 细胞凋亡的主要特征包括: 1.染色质凝集、质膜出芽、核裂解及凋亡小体的形成。 2.DNA特异性降解成200bp或其整数倍片断,通过凝胶电泳形成梯状条带,称为DNA Ladder。 3.由于DNA特异性降解而产生大量3’-OH末端,可被末端脱氧核糖核苷酸移换酶介导的dUTP 缺口末端原位标记法(TUNEL)标记,从而产生亮绿色荧光等。

动物细胞

鸡西市第四中学2012—2013年度下学期初一生物导学案 第二单元第一章第二节植物细胞 编制人:姜秀英复核人:张宏使用日期:2012. 10 编号:07【授课模式】目标导航双主高效 【学习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认识并说出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说明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会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使用显微镜观察。认同细胞学说是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重点难点】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使用显微镜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学习导航】自主学习前,首先熟悉教材46本节课所要学习的知识要点;详读教材,了解掌握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的方法步骤,能熟练规范操作使用显微镜。 【自主学习】: ㈠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1.阅读教材了解口腔上皮细胞的制作过程和步骤。 2.讨论: 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什么要用生理盐水,用清水行吗?为什么要漱口? ②为什么要用稀碘液对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进行染色? ③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绘图加以说明。 3.请你归纳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动作”步骤:(每一步骤用一个字概括) 、、、、、、。 ㈡模拟制作动物细胞模型,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①塑料袋相当于______;果脯相当于______;琼脂相当于______. ②细胞的结构是立体的还是平面的? ③总结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㈢说出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基本结构的异同点;

【当堂检测】: 1.下列哪一项不是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 A、细胞膜和细胞质; B、细胞核和细胞膜; C、液泡和细胞壁; D、细胞质和细胞核。 2.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正确顺序是() ①滴一滴生理盐水;②染色;③盖盖玻片; ④用两开水漱口;⑤取口腔上皮细胞并涂抹。 A.①②③④⑤ B.⑤④③②① C.①④⑤③② D.④⑤①③② 3.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常用的染色剂是() A、浓的碘液; B、红墨水; C、龙胆紫; D、稀碘液。 4.为了使临时装片内不产生气泡或少产生气泡,盖盖玻片时应() A、把盖玻片平放在载玻片上; B、事先多滴几滴清水; C、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重重的压平; D、让盖玻片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轻轻放下。 5.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加一滴0.9%的生理盐水,其原因是() 6.动物细胞不具有,植物细胞具有的结构() A、细胞壁、细胞膜、液泡 B、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 C、细胞壁、线粒体、液泡 D、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7.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漱口的液体、载玻片上滴加的液体、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 A、自来水、生理盐水、碘液 B、生理盐水、自来水、碘液 C、凉开水、生理盐水、碘液 D、碘液、生理盐水、凉开水 8.如图是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装片”时看到的图像,若使图像中人口腔上皮细胞移至视野中央,应将玻片标本() A、向上移动 B、向下移动 C、向左移动 D、向右移动 【课后反思】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检测方法 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 1 光学显微镜和倒置显微镜 (1)未染色细胞:凋亡细胞的体积变小、变形,全面皱缩,细胞膜完整但出现发泡现象,细胞凋亡晚期可见凋亡小体,凋亡小体为数个圆形小体围绕在细胞周围。贴壁细胞出现皱缩、变圆、脱落。 (2)染色细胞: 姬姆萨(Giemsa)染色、瑞氏染色等:正常细胞核色泽均一;凋亡细胞染色质浓缩、边缘化,核膜裂解、染色质分割成块状和凋亡小体等典型的凋亡形态;坏死细胞染色浅或没染上颜色。 苏木素-伊红(HE)染色:细胞核固缩碎裂、呈蓝黑色、胞浆呈淡红色(凋亡细胞),正常细胞核呈均匀淡蓝色或蓝色,坏死细胞核呈很淡的蓝色或蓝色消失。 2 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一般以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为指标来评判细胞凋亡的进展情况。 常用的DNA特异性染料有:Hoechst 33342,Hoechst 33258,DAPI。三种染料与DNA 的结合是非嵌入式的,主要结合在DNA的A-T碱基区。紫外光激发时发射明亮的蓝色荧光。 Hoechst是与DNA特异结合的活性染料,能进入正常细胞膜而对细胞没有太大细胞毒作用。Hoechst 33342在凋亡细胞中的荧光强度要比正常细胞中要高。 DAPI为半通透性,用于常规固定细胞的染色。 PI和Hoechst33342双标:PI、Hoechst33342均可与细胞核DNA(或RNA)结合。但PI不能通过正常细胞膜,Hoechst则为膜通透性荧光染料,故细胞在处于坏死或晚期调

亡时细胞膜被破坏,这时可为PI着红色。正常细胞和中早期调亡细胞均可被Hoechst着色,但是正常细胞核的Hoechst着色的形态呈圆形,淡兰色,内有较深的兰色颗粒;而调亡细胞的核由于浓集而呈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碎片状,边集。故PI着色为坏死细胞;亮兰色,或核呈分叶状,边集的Hoechst着色的为调亡细胞。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细胞凋亡过程中细胞核染色质的形态学改变分为三期:Ⅰ期的细胞核呈波纹状(rippled)或呈折缝样(creased),部分染色质出现浓缩状态;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Ⅱb期的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图1)。 3 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凋亡细胞体积变小,细胞质浓缩。凋亡Ⅰ期(pro-apoptosis nuclei)的细胞核内染色质高度盘绕,出现许多称为气穴现象(cavitations)的空泡结构(图2);Ⅱa期细胞核的染色质高度凝聚、边缘化;细胞凋亡的晚期,细胞核裂解为碎块,产生凋亡小体。 二、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分析(Annexin V法) 磷脂酰丝氨酸(Phosphatidylserine, PS)正常位于细胞膜内侧,但在细胞凋亡早期,PS可从细胞膜内侧翻转到细胞膜表面,暴露在细胞外环境中。磷脂酰丝氨酸的转位发生在凋亡早期阶段,先于细胞核的改变、DNA断裂、细胞膜起泡。体内的吞噬细胞可通过识别

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第一章动物体的基本结构与机能 主要内容 1、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2、动物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 3、动物体的主要功能系统。 一、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功能单位。所有与生命的维持和繁殖相关的化学反应在此进行。 (2)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染色体 二、动物体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 1、组织的概念:组织是由形态相同或类似,机能相同的细胞群及细胞间质构成 2、动物体的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上皮组织: a.单层扁平上皮 : 分布:肺泡、肾小球、心内膜、血管、淋管 功能:使物质经扩散和滤过作用通过 b.单层立方上皮: 分布:肾小管、小腺体、卵巢表面

功能:分泌、吸收 c.单层柱状上皮 分布:消化道表面、胆囊表面、腺体.导管表面 功能:吸收、酶分泌 d.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分布:支气管内表面、输卵管 功能:推动异物和生殖细胞运动 e.复层扁平上皮 分布:食道、口腔、皮肤 功能:保护下方组织免受机械压力 2).结缔组织: 由多种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构成。细胞种类很多,散在细胞间质中。 a.脂肪组织 分布:皮下、肾脏周围、骨骼内、腹部 功能:储存能量、隔热、支持保护器官 b.疏松结缔组织

分布:广泛分布于表皮下层 功能:包裹和润滑器官 c.致密结缔组织 分布:皮肤的真皮、消化道黏膜下层 功能:提高韧性 d.透明软骨 分布:构成胚胎时期的骨骼、长骨的末端、鼻梁、气管、喉头功能:支撑 e.弹性软骨 分布:外耳道、会厌软骨 功能:维持具有弹性的形状结构 f.纤维软骨 分布:椎间盘功能:抗挤压 g.骨组织 分布:骨骼 功能:支撑、保护、形成血细胞

实验一 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实验一细胞的形态观察及其大小测量 【实验目的】 1、通过对原核和真核各种形态细胞的光学显微镜观察,了解细胞的形态及其显微结构; 2、学习显微测量的方法,对细胞的大小有一直观认识。 【实验用品】 普通光学显微镜;目镜测微尺;镜台测微尺;载玻片;盖玻片等。 【实验材料】 人肝细胞切片;鸡血红细胞;蚕豆叶片横切片;洋葱。 【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细胞形态观察 l、动物细胞的观察 (1)鼠肝细胞切片: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肝细胞的形态构造。注意肝细胞之间的界限、细胞的形状、细胞核的形状和数量、核仁的形状和数量、细胞质的形态构造以及细胞质和细胞核染色的区别。 (2)鸡血细胞涂片的观察:注意观察血细胞的组成;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特点。 2、植物细胞的观察 (1)取蚕豆叶片横切片的观察:注意表皮细胞和叶肉细胞的基本结构。 (2)洋葱表皮细胞的形态观察:用镊子撕取洋葱表皮,滴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的形态和结构。 (二)细胞的大小和测量 1、测微尺的使用 目镜测微尺是一块圆形玻片,中心刻有一尺,长5~10mm,分成50~1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因不同物镜的放大率和不同镜筒长度而异。镜台测微尺是在一块载玻片中央,用树胶封固一圆形的测微尺,长1mm或2mm,分成100格或200格,每格的实际长度0.01mm(10μm)。当用目镜测微尺来测量细胞的大小时,必须先用镜台测微尺核实目镜测微尺每一格的长度。方法如下: (1)卸下目镜的上透镜,将目镜测微尺刻度向下装在目镜的焦平面上,再旋上目镜的上透镜。 (2)将镜台测微尺刻度向上放在镜台上夹好,使测微尺分度位于视野中央。调焦至能看清镜台测微尺的分度。 (3)小心移动镜台测微尺和转动目镜测微尺(如目镜测微尺分度模糊,可转动目镜上透镜进行调焦),使两尺左边的一直线重合,然后由左向右找出两尺另一次重合的直线(如图所示)。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细胞凋亡的几种检测方法 1、形态学观察方法 (1)HE(苏木精—伊红染色法)染色、光镜观察:凋亡细胞呈圆形,胞核深染,胞质浓缩,染色质成团块状,细胞表面有“出芽”现象。 (2)丫啶橙(AO)染色,荧光显微镜观察:活细胞核呈黄绿色荧光,胞质呈红色荧光。凋亡细胞核染色质呈黄绿色浓聚在核膜内侧,可见细胞膜呈泡状膨出及凋亡小体。 (3)台盼蓝染色:如果细胞膜不完整、破裂,台盼蓝染料进入细胞,细胞变蓝,即为坏死。如果细胞膜完整,细胞不为台盼蓝染色,则为正常细胞或凋亡细胞。此方法对反映细胞膜的完整性,区别坏死细胞有一定的帮助。

(4)透射电镜观察:可见凋亡细胞表面微绒毛消失,核染色质固缩、边集,常呈新月形,核膜皱褶,胞质紧实,细胞器集中,胞膜起泡或出“芽”及凋亡小体和凋亡小体被临近巨噬细胞吞噬现象。 2、DNA凝胶电泳 细胞发生凋亡或坏死,其细胞DNA均发生断裂,细胞内小分子量DNA片断增加,高分子DNA减少,胞质内出现DNA片断。但凋亡细胞DNA断裂点均有规律的发生在核小体之间,出现180-200bpDNA片断,而坏死细胞的DNA断裂点为无特征的杂乱片断,利用此特征可以确定群体细胞的死亡,并可与坏死细胞区别。正常活细胞DNA 电泳出现阶梯状(LADDER)条带;坏死细胞DNA电泳类似血抹片时的连续性条带 3、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核小体测定

凋亡细胞的DNA断裂使细胞质内出现核小体。核小体由组蛋白及其伴随的DNA片断组成,可由ELISA法检测。 检测步骤 1、将凋亡细胞裂解后高速离心,其上清液中含有核小体; 2、在微定量板上吸附组蛋白体’ 3、加上清夜使抗组蛋白抗体与核小体上的组蛋白结合‘ 4、加辣过氧化物酶标记的抗DNA抗体使之与核小体上的DNA结合’ 4、加酶的底物,测光吸收制。 用途 该法敏感性高,可检测5*100/ml个凋亡细胞。可用于人、大鼠、小鼠的凋亡检测。该法不需要特殊仪器,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细胞知识点

新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动物细胞知识点 人体或动物体的各种细胞虽然形态不同,基本结构却是一样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因此精心准备了动物细胞知识点,以供大家参考。 知识点 ▲动物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图P48)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细胞的生活需要物质和能量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

废物排出。 课后习题 1.在生物的遗传中具有重要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质 D.细胞核 2.细胞结构中能进行能量转换的是 A.细胞膜 B.细胞核 C.内质网 D.线粒体 3.人体细胞最外面的结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叶绿体 D.细胞核 4.临时装片出现了气泡,这主要是哪个操作步骤不符合要求 A.净片 B.滴水 C.盖片 D.染色 5.下面关于细胞有关知识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B、只有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 C、烟草中的尼古丁存在于细胞液中 D、遗传信息的载体-------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 6.组织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之一。下列哪种组织是人和动物体不具有的? A.上皮组织 B.输导组织 C.肌肉组织

植物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最新资料推荐------------------------------------------------------ 植物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 实验二植物凋亡细胞的形态学观察一、实验目的 1、掌握细胞凋亡的概念、生物学意义。 2、掌握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区别。 3、掌握诱导和观察细胞凋亡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一)概念凋亡(apoptosis) 一词来自希腊语, apo 指分离, ptosis 指落下。 凋亡的原意是枯萎的树叶或花瓣自然凋落。 1972 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 kerr 等人在许多组织中发现了一种散在的自发的细胞死亡现象,认为这是一种不同于细胞坏死的细胞生理性死亡,并首次提出了细胞凋亡的新概念。 多细胞生物在发生、发展过程中,为了保持正常的生理机能,一部分的细胞发生自发性细胞死亡,这种细胞死亡是被细胞内一系列相关的分子所调控,并伴随有典型的形态学改变,这种现象被称为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是细胞受到化学因素(如强酸、强碱、有毒物质)、物理因素(如热、辐射)和生物因素(如病原体)等环境因素的伤害,引起细胞死亡的现象。 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区别区别细胞凋亡细胞坏死起因生理或病理性病理性变化或剧烈损伤范围少数散在细胞大片组织或成群细胞细胞膜保持完整破损染色质凝聚在核膜下呈半月 1 / 4

状呈絮状细胞器无明显变化肿胀、内质网崩解细胞体积固缩变小肿胀变大凋亡小体有无基因组 DNA 有控降解,电泳图谱呈梯状随机降解,电泳图谱呈涂抹状蛋白质合成有无调节过程受基因调控被动进行(二)生物学意义①清除无用的、多余的细胞。 无用的细胞大多在发育早期阶段即发生凋亡。 如果发育过程中某些细胞产生过多,也会发生凋亡。 例如,人胚胎肢芽发育过程中指(趾) 间组织,通过细胞凋亡机制被清除而形成指(趾) 间隙。 ②清除受损、突变或衰老的细胞。 受损不能修复的细胞通过凋亡而被清除。 受病毒感染的细胞通过凋亡使DNA发生降解,整合于其中的病毒 DNA也随之破坏,阻止了病毒复制。 (三)主要特征凋亡细胞的主要特征是: ①染色质聚集、分块、位于核膜上,胞质凝缩,最后核断裂,细胞通过出芽的方式形成许多凋亡小体;②凋亡小体内有结构完整的细胞器,还有凝缩的染色体,可被邻近细胞吞噬消化,因始终有膜封闭,没有内溶物释放,故不会引起炎症;③凋亡细胞中仍需要合成一些蛋白质,但是在坏死细胞中 ATP 和蛋白质合成受阻或终止;④核酸内切酶活化,导致染色质 DNA 在核小体连接部位断裂,形成约 200bp 整数倍的核酸片段,凝胶电泳图谱呈梯状; ⑤凋亡通常是生理性变化,而细胞坏死是病理性变化。

第三节 动物细胞教案

第三节动物细胞 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 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 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教学方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复习: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明确学习目标 实验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温故知新 提出问题: ①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吗? ②人的细胞与植物细胞有什么相同和 不同之处? 激起疑惑:口腔上皮细胞在哪儿?怎 样获得? 解决心中的疑惑 承前启后,知识导入。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提出问题, 创设学习情境。 出示题目,交流:“看到题目, 你有何疑问? 示范取材部位。 材料用具提出疑问:生理盐水有什么作用?评价 引导、分析 方法步骤 一、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①设计:根据已有的经验,设计实验 方案(注意取村、方法、染色剂的变化); ②制作:同组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 案制作临时装片,增加对比性。 参与 引导 帮助 调查 二、用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观察自己制作的临时装片,然后同学 间交换观察。 借鉴老师摆放的示范镜。 巡视 提示 参与观察

动物细胞教案

第三节动物细胞教学设计案例 张建平 教学目标 ①进一步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②提高制作以及观察临时装片的技能。 ③设计实验、改革实验,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以此来体会科学探索的思想和方法是不断发展的;继续形成“胆大心细”的心理素质;在“模拟制作”活动中,提高学习生物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 重点:说明人口腔上皮细胞的基本结构,比较动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提高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 难点:制作临时装片过程中的刮取(首次观察自己身体上的细胞,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取材关系到实验效果);细胞结构的观察(与植物细胞相比不易观察,略有难度);设计实验(应用以往的学习经验,是较高层次的学习)。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3H铅笔,绘图纸;各种各样的果冻,彩色糖粒,果脯,小塑料食品袋,线等物品;上课前漱口。 教师:生理盐水,稀碘液,高锰酸钾溶液(质量分数为1%~5%),消毒牙签,滴管,纱布,镊子,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显微镜,清水,琼脂。 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结构挂图,不同种类的人体、动物体细胞挂图或投影片、投影仪或多媒体设备(若条件许可),提前制作临时装片、摆放示范镜。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复习:1.制作临时装片的“七字步骤”;(擦、滴、取、展、盖、染、吸)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略)从而过度到本节。 师:上节课就有同学说:“老师,我真想看看自己身上的细胞呀,它和植物细胞一样吗?这节课就可以实现愿望了。 生:可是怎么看呢? 师:出示实验题目──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 生:口腔上皮细胞在什么部位?怎样取得? 师:看着老师准备的用具,想一想? 生:发现牙签,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师引导、示范)。 师:再来认识一下其他的材料用具,有什么疑问? 生:提问:关于生理盐水?(保持细胞的生理活性) 师:有了前两节课的经验,我们已经轻车熟路了,要想观察细胞,首先应做什么? 生:制作临时装片。 师:利用这些材料用具,借鉴前面所学的方法,同学们自己设计一下制片的过程吧。 生:分组讨论、交流。设计方案如下: 1.方法步骤不变:擦→滴→刮→涂→盖→染→吸; 2.直接染色:擦→滴→刮→涂→染→盖→吸; 3.变化染色剂:使用高锰酸钾与碘液有何不同? 4.变化取材部位:刮上颚与刮侧壁结果有何不同? 选择一种方案制片,相邻同学尽量选择不同的方案,以增加对比性。 师:提示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规范操作。 生:观察。注意根据染色的结果区分细胞的结构,注意细胞数量的多寡、分散状况如何?分析原因。

细胞凋亡的形态学检测1

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凋亡 作者:2010级生物技术许春燕 摘要: 细胞凋亡是生命科学目前的一个研究热点.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从早期细胞内某些基因转录表达的变化、代谢生理的变化,到晚期细胞形态的确诊、细胞内代谢物质的转变,从定性、定量到原位定性定量等,都发展了相对成熟的检测技术.相比于其他检测方法,荧光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具有经济、快速、敏感等特点。 关键词:细胞凋亡荧光显微镜观察法 正文: 下面是荧光显微镜下检测细胞凋亡的四种方法: 1、吖啶橙染色法 用吖啶橙溴化乙锭混合染色法。吖啶橙对DNA有特异的亲和力。结果判定。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到活细胞核染色质呈现均匀分布的黄绿色荧光,胞质呈橘黄色或者橘红色荧光,出现凋亡细胞时,核染色质的黄绿色荧光浓聚在核膜内侧,凋亡细胞核的特征性形态可被清晰地辨认。坏死细胞的细胞质内黄绿色或者橘黄色荧光减弱,有的甚至消失。具体方法如下: (1).制备活细胞悬液,浓度约为107/ml。 (2).取95μl的细胞悬液,加5μl的吖啶橙贮存液混匀。(3).吸一滴混合液点洁净玻片上,直接用盖玻片封片。

(4).荧光显微镜选用激发滤片BG 12或BV等,阻断滤片用515nm 或。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经荧光素处理后,可在荧光显微镜下直接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 结果;用吖啶橙染色后正常细胞核DNA呈黄色或黄绿色的均匀荧光,细胞质和核仁的RNA呈桔黄或桔红色荧光;凋亡细胞的细胞核或细胞质内有致密浓染的黄绿色荧光,甚至有黄绿色碎片;坏死细胞的细胞质内的荧光较弱或无。 2、Hoechst33258染色法 Hoechst33258能够穿过完整的细胞膜,所以可以用来染活细胞,在活细胞中DNA聚AT序列富集区域的小沟处与DNA结合。在荧光显微镜紫外光激发时,Hoechst-DNA发出亮蓝色荧光。具体方法如下: (1).原代细胞培养,细胞学涂片或细胞甩片机制备的单细胞片。 (2).细胞固定液4℃固定5min。 (3).蒸馏水稍洗后,点加Hoechst33258染色液,10min。 (4).蒸馏水洗片后,用滤纸沾去多余液体。 (5).封片剂封片后荧光显微镜观察。 结果:用Hoechst 33258染色后活细胞核呈弥散均匀的荧光,凋亡细胞内可见浓染致密的颗粒状荧光或块状荧光.该方法方便易行,应用较多,但定量和定性方面较差。故在实际应用中极少被单独使用。 3、Hoechst33342染色法

细胞凋亡的研究方法

一、定性和定量研究 只定性的研究方法:常规琼脂糖凝胶电泳、脉冲场倒转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透射电镜、荧光显微镜) 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研究方法:各种流式细胞仪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ELISA定量琼脂糖凝胶电泳。 二、区分凋亡和坏死 可将二者区分开的方法:琼脂糖凝胶电泳,形态学观察(透射电镜是是区分凋亡和坏死最可靠的方法),Hoechst33342/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 不能将二者区分开的方法:原位末端标记法、PI单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等。 三、样品来源不同选择 组织:主要用形态学方法(HE染色,透射电镜、石蜡包埋组织切片进行原位末端标记,ELISA 或将组织碾碎消化做琼脂糖凝胶电泳)。 四、细胞凋亡检测 1、早期检测: 1) PS(磷脂酰丝氨酸)在细胞外膜上的检测 2)细胞内氧化还原状态改变的检测 3)细胞色素C的定位检测 4) 线粒体膜电位变化的检测 2、晚期检测: 细胞凋亡晚期中,核酸内切酶在核小体之间剪切核DNA,产生大量长度在180-200 bp 的DNA 片段。 对于晚期检测通常有以下方法: 1) 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2) LM-PCR Ladder (连接介导的PCR检测) 3) Telemerase Detection (端粒酶检测) 3、生化检测: 1)典型的生化特征:DNA 片段化 2)检测方法主要有:琼脂糖凝胶电泳、原位末端标记(TUNEL)等 3)TUNEL(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4)通过DNA末端转移酶将带标记的 dNTP (多为dUTP)间接或直接接到DNA片段的3’-OH 端,再通过酶联显色或荧光检测定量分析结果。可做细胞悬液、福尔马林固定或石蜡处理的组织、细胞培养物等多种样本的检测。 4、LM-PCR Ladder (连接介导的PCR检测) 当凋亡细胞比例较小以及检测样品量很少(如活体组织切片)时,直接琼脂糖电泳可能观察不到核DNA的变化。通过LM-PCR,连上特异性接头,专一性地扩增梯度片段,从而灵敏地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