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高考语文是一门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综合考核科目。

在高考中,除了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外,还需要学生对于汉语语言运用的得体性有良好的把握。

掌握语言得体的知识点对于高考语文成绩的提升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探讨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的知识点。

一、词语运用的得体性词语是语言的基本组成单位,对于语言的得体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高考语文中,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词语运用:1. 正确使用词义。

词义的正确运用是语文学习中的基本要求。

在高考中,学生需要对于常见词汇的含义有清晰准确的理解,避免使用词语的双关、夸张或贬损意义,以确保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2. 合理使用修饰词。

修饰词的作用是对于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进行修饰和补充,以丰富语言表达。

但在运用修饰词时,学生需要注意避免冗长、繁琐的修饰,保持语言简洁、清晰,以避免语言表达的啰唆和重复。

3. 注意词性的匹配。

在句子构成中,各个词性的词语需要在词性上匹配,以确保语言的连贯性和准确性。

例如,形容词修饰名词,副词修饰动词等。

二、句子结构的得体性句子是语言表达的基本单位,句子结构的得体性直接影响着语言的流畅和表达的准确性。

1. 避免过长的句子。

在高考语文作文中,学生需要注意避免构建过长复杂的句子。

过长的句子容易导致句意模糊、结构混乱,影响读者的理解和阅读体验。

2. 使用多样的句式。

高考语文中,学生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句式,如并列句、主次复合句、比喻句等,以使文章表达更加生动多样,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3. 注意句子成分的搭配。

句子成分的搭配需要符合语法规则和语义逻辑,以确保句子结构的得体性。

学生需要注意主谓、宾语、定状补等成分的准确搭配,避免句子结构的混乱和错误。

三、语篇连接的得体性语篇连接是指文章中各个句子、段落之间的衔接和联系。

语篇连接的得体性对于文章的整体结构和逻辑性至关重要。

1. 使用恰当的过渡词。

过渡词在文章中起到衔接句子、段落之间的作用。

高三语文得体知识点

高三语文得体知识点

高三语文得体知识点高三语文阶段是学生为了高考而努力备考的阶段,语文成绩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备考高考语文,本文将从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文学常识三个方面介绍高三语文得体知识点。

一、阅读理解1. 题型分析高三语文中,阅读理解是占据大部分篇幅的考试内容。

掌握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对提高得分至关重要。

常见题型有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主旨大意题等。

在阅读理解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并理解每道题目,并运用正确的解题方法进行答题。

2. 阅读方法在高三语文阅读理解中,阅读方法对提高答题效率至关重要。

可以采用快速阅读法,先阅读文章开头和结尾,获得大致意思;然后再仔细阅读每个段落,理解文章的具体细节;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选择、判断或推断。

同时,注意标记关键信息,方便后续查找答案。

二、写作技巧1. 论述文写作高三语文写作考查学生对问题进行客观论述的能力。

在写作时,要本着客观、准确、简明的原则,合理运用丰富的语言表达方式。

可以通过列举事例、引用专家观点、对比分析等方式来充实论述,达到说服读者的目的。

2. 议论文写作写议论文时,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并对问题进行充分分析和思考。

论述时要有理有据、举例说明,结构清晰,逻辑严密。

抓住关键词汇,准确表达观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三、文学常识1. 文学常识概述文学常识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名著、现当代文学作品以及相关文学史知识的了解。

在高三语文考试中,常见的文学常识题目包括作品作者、创作背景、流派特点等。

学生可以通过积极阅读文学作品,加深对文学常识的了解。

2. 名著导读高三语文考试中,常常会出现对名著的导读题目。

在回答这类题目时,学生要对名著的主要内容、重要人物、主题思想等有清晰的了解。

可以通过读书笔记、导读材料等方式来加深对名著的理解。

在高三语文备考过程中,掌握得体的知识点可以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写作技巧和文学常识有很大帮助。

通过理解题型、运用阅读方法、掌握写作技巧和学习文学常识,相信高三学生能够在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高考语文得体常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得体常考知识点

高考语文得体常考知识点一、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语文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高考考察的重点。

修辞手法可以使作文语言更加生动丰富,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表达能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

比喻是将两个事物进行类比,以便更好地描述其中一个事物。

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具象化,使其具有人的行为特点。

夸张是夸大事物的真实程度,以加强语言的表达力。

排比是将同类事物排列在一起,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加强烈。

二、写作技巧写作技巧是高考语文中的重要考点。

良好的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有条理,让读者容易理解。

比如,使用过渡词语可以增强段落之间的衔接,使得整篇文章更加流畅。

另外,使用修辞手法也是一种写作技巧,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同时,句式的多样化也是写作技巧的一部分,合理运用简单句、复合句和并列句等,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方式更加丰富。

三、常见的作家和名篇高考语文中经常会涉及到一些著名的作家和他们的名篇。

这些作家的作品通常具有深度和思想性,给人以启迪和思考。

比如,清代作家纳兰性德的词作,以其深刻的人生感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

现代作家鲁迅的小说、散文和杂文,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深刻观察和批判,引起了读者共鸣。

高考语文常考的还包括鲁迅的《阿Q正传》、茅盾的《子夜》等作品,这些名篇都是人们心目中的经典之作。

四、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的联系古代文学与现代生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古代文学作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反映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方式。

而现代生活则是在经济、科技的发展背景下产生的,与古代相比具有诸多的差异。

然而,古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人性、爱情、亲情等主题在今天依然具有共性,可以给现代人以启示和思考。

因此,通过学习和理解古代文学,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现代生活。

五、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个人综合语文能力的体现。

在高考中,要想取得好成绩,除了掌握基础知识外,还需要培养良好的语文素养。

语文素养培养要从平时的学习与阅读中着手,多读好书,积累词汇量,训练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高考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言得体知识点总结在高考语言考试中,除了词汇、语法等基础知识外,掌握得体的表达方式也是取得高分的关键。

得体的表达方式不仅体现在词汇的选择上,还包括了语法结构、句式变化以及修辞手法等方面。

本文将结合实例,总结一些高考语言考试中常见的得体表达知识点。

一、掌握恰当的词汇选择在写作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词汇是表达思想意义的基础。

要注意根据不同的语境和需求,选择适当的词汇。

下面是几个常用的词汇选择技巧:1. 同义替换:掌握一些同义词可以使得文章更加丰富多样,避免过多使用某一个词汇。

例如,可以使用"昂贵的"来替代"贵的",使用"重要的"来替代"有意义的"等。

2. 单词的具体与抽象:在表达过程中,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具体的词汇还是抽象的词汇。

例如,在描述一个景物的时候,可以使用具体的词汇来让读者感受到场景的细致与生动。

3. 避免空洞的形容词:在文章中,应尽量避免使用空洞的形容词,如"好"、"坏"、"美"等。

可以通过使用更具体的形容词或者通过修辞手法来丰富词汇。

二、把握正确的语法结构与句式变化语法结构和句式变化是表达能力和语言水平的重要体现。

在写作中,要合理运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语法结构和句式变化:1. 并列句:使用并列句可以使得语言更加简洁明了,也能够使得文章的表达更有层次感。

例如:"我喜欢音乐,他喜欢画画。

"2. 倒装句:通过使用倒装句,可以使得一些句子结构更加紧凑,表达更有力。

例如:"Not only did he win the game, but he also broke the record."3. 强调句:利用强调句可以突出句子中的重要信息,使得读者对主题更加关注。

例如:"It was she who won the singing competition."三、巧用修辞手法增强表达力修辞手法是语言表达的一种技巧,通过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且具有感染力。

高考语文得体知识点

高考语文得体知识点

高考语文得体知识点高考语文作为一门综合性考试科目,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

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点和解题技巧。

本文将就高考语文中的得体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供相应的学习方法和备考建议。

一、词语辨析高考语文中,词语辨析是一个常见的考点。

考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并能在具体的语境中选择正确的词语进行表达。

以下列举了一些经典的词语辨析题型:1. 同义词辨析:如“堕落”和“颓废”的区别;2. 近义词辨析:如“损害”和“侵害”的区别;3. 反义词辨析:如“智慧”和“愚蠢”的区别;4. 词语用法辨析:如“意识”和“觉悟”的用法差异。

解决词语辨析题的关键在于积累大量的词汇,并能够在阅读中实际运用。

二、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在高考语文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学生需要了解并能够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以增加文章的语言魅力和艺术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比较的手法,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一个事物,以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形象性;2. 拟人:将非生物的东西赋予人的特征,以便更好地表达观点;3.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描述,以突出某种感觉或情绪;4.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相反的事物,以突出差异或强调某种特征。

学生需要通过大量的阅读和积累,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用法,并在写作中灵活运用。

三、阅读理解高考语文中的阅读理解题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和细节,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并能进行分析和推理。

解答阅读理解题的关键在于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

学生可以通过多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的速度和理解的准确性。

同时,可以多进行一些阅读理解的训练,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

四、写作技巧高考语文中的写作题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学生需要能够准确理解题目要求,并能够合理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写作技巧:1. 明确中心思想:写作时要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围绕这个中心思想进行表达,不要跑题;2. 合理组织结构:文章要有良好的结构,包括引子、承接句、主体段落和结尾等部分;3.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在写作中适当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增加文章的表达力和吸引力;4. 注意语言表达:语言要准确、简练,避免生僻词和繁复的句式。

高考语言得体谦敬知识点

高考语言得体谦敬知识点

高考语言得体谦敬知识点一、引言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工具,也是个人形象的体现。

在高考中,得体的语言运用和谦虚的态度是取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介绍一些高考中语言得体和谦虚的知识点。

二、得体的语言运用1. 尊敬用语在与老师、考官等尊贵身份的人交流时,应使用尊敬用语,如“老师”、“阁下”等。

尊敬用语的使用能够表达对他人的敬意和礼貌,给人留下良好印象,并且可以增加自己在考试中的分数。

2. 礼貌用语在与他人交流时,应尽量使用礼貌用语,如“请”、“谢谢”、“不好意思”等。

这些用语能够展示你的教养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3. 避免粗俗用语高考作文中,应避免使用粗俗的词语和表达方式。

这样的语言会让人觉得失礼,影响个人形象,甚至可能导致分数的扣减。

4. 正确用词遣词造句要准确得当,尽量避免使用模糊、不恰当的词语。

用词要简洁明了,避免罗嗦和啰嗦。

三、谦虚的态度1. 谦虚地接受表扬当他人赞扬你的时候,应该谦虚地接受,并表示感谢。

不要过分夸大,也不要过分谦让,要客观真实地看待自己的成绩或成就。

2. 虚心接受批评在高考备考和考试中,无法避免会有一些失误和错误。

当别人指出你的错误或不足的时候,要虚心接受,认真对待,努力改正。

3. 谦虚的态度高考是众多学生的竞争舞台,得体的谦虚态度能够显示出你的成熟和真诚。

不要过于自大和自负,要虚心学习,尊重他人。

四、语言得体谦虚的重要性1. 影响个人形象得体的语言运用和谦虚的态度可以显著提升个人形象。

一个得体谦虚的学生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获得他人的认可和支持。

2. 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高考考试是一个团队合作的过程,得体的语言运用和谦虚的态度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团结的学习氛围,促使同学们相互学习、帮助,并共同进步。

3. 增加分数高考语文作文是评卷老师对学生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的考察。

得体的语言运用和谦虚的态度会让评卷老师留下好的印象,增加作文的分数。

五、结语在高考中,得体的语言运用和谦虚的态度是提升自己形象和获得好成绩的重要因素。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得体(详细解析+答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语言得体(详细解析+答案)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语言的得体二. 考纲要求考试大纲对语言表达运用的考查内容之一是语言的得体。

能力层级为E。

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考查重点:按考试大纲规定,考查书面表达中用词得体、转述得体的能力。

四. 考查类型1. 选择2. 修改3. 转述4. 简述五. 基础知识得体(一)概念语言得体就是根据语境条件使用语言,即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

(二)范围文体色彩得体语体色彩得体感情色彩得体敬说谦说得体转述语言得体满足目的需要得体(目的不同、表达语言亦不同)满足场合变化得体(场合变化、语言表达亦应变化)适应对象变化得体(对象不同、语言表达也随之不同)(三)注意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

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

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

1. 根据语体使用语言不同的语体,对语言的要求是不一样的,记叙性质的文体要求语言形象生动有文采,介绍说明性质的文体多要求平实、准确,议论性质的文章则要求周密严谨,描写性质的文体要求语言形象逼真。

作为应用文,不同的类型有自身的特点和行文要求,比如广播稿、请柬、请示、通知、计划、电报、总结、启事、简报、对联、合同、申请书、说明书、演讲稿、祝贺信、解说词、祝酒辞等,这些应用文的写法和要求一定要掌握,这是语言表达题最易考的类型。

另外还要注意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了解口语的通俗易懂、亲切活泼和书面语庄重严肃的特点。

下面是一则招领启事,有多处错误,请指出并改正。

①招领启示②昨天下午本人在学校操场捡到钱包一个,③里面有五张崭新的十元面值的人民币,④还有学校食堂的饭卡一张。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总结一、谦词谦词是一种文化传统,用于表示自己的谦虚和尊重对方。

主要的谦词可以用一副对联概括:“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贫贱过后”。

1、“敝”敝”可以用来谦称自己、自己的姓、自己的学校、家乡、住处或办公场所,以及自己国家的谦称。

2、“鄙”鄙”可以用来谦称自己、自己的见解、意见,以及老人自称的谦词。

3、“卑”卑”可以用来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谓位卑家贫、低矮简陋、地位低下的人、对上级的自称。

4、“小”小”可以用来地位低的人自称、谦称自己的商店、自称谦词、谦称自己的儿子、女儿、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5、“不”不”可以用来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没有才智的,没有出息的,以及平常交往中,对别人的招待、夸奖承当不起时,可说“不敢当”。

6、“愚”愚”可以用来自我谦称,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老人自谦之词,相对于长者的自我谦称,谦指己见,自己的见解,对自己意见的谦称。

7、“拙”拙”可以用来谦称自己的见解、文字或书画,以及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8、“敢”敢”可以用来表示冒昧地向对方询问问题、请求对方做某事、麻烦对方做某事,其实是“不敢”的意思。

9、“见”见”可以用来表示客套话,指教(我)、请人谅解。

10、“家”家”可以用来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母亲、兄长、姐姐、叔叔。

11、“老”老”可以用来老人自我谦称,没有文化、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和尚自称、老官员自称、相对于老领导老上级时的自称。

12、“晚”晚”可以用来文人对前辈的自谦、后辈学生的自谦、相对于长者的自称。

13、“舍”舍”可以用来谦称自己的住处。

舍侄指自己的侄子,舍弟指自己的弟弟,舍亲指自己的亲人,舍间或舍下则是谦称自己的家。

寒舍是谦辞,指自己的家,寒门则是指自己贫寒的家庭。

贫僧是和尚的自谦之称,贫尼则是尼姑的自谦之称,贫道则是道士的自谦之称。

贱内是谦称自己的妻子,贱恙则是谦称自己生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语言得体知识点分析与汇总一、谦词主要谦词可用一副对联概括: “敝鄙卑小不愚拙,敢见家老晚舍寒”;横批是: “贫贱过后”。

1、“敝”敝人:谦称自己;敝姓:谦称自己的姓;敝校:谦称自己的学校;敝处: 谦称自己的家乡、住处或办公场所; 敝国: 对自己国家的谦称。

2、“鄙”鄙人;谦称自己;鄙见:自己的见解;鄙意:自己的意见;鄙老: 犹老朽。

老人自称的谦词。

3、“卑”卑弁:下级武职对上级的自称; 卑寒:谓位卑家贫; 卑陋:低矮简陋;卑人:地位低下的人; 卑职:对上级的自称。

4、“小”小人:地位低的人自称(注意:小人又指人格卑鄙的人,但不当谦词用);小店:谦称自己的商店;小可: 自称谦词,宋元时民间口语。

(也作平常;轻微讲。

如非同小可);小弟: 兄弟或男性与朋友相互之间的自称谦词。

小儿:谦称自己的儿子;小女:谦称自己的女儿;小子:子弟晚辈对父兄尊长的自称。

5、“不”不才: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或才能平庸。

不佞:没有才智的。

不肖:没有出息的。

不敢当:平常交往中,对别人的招待、夸奖承当不起时,可说“不敢当”6、“愚”愚:自我谦称愚兄:对同辈而年轻于己者的自我谦称,或向比自己年轻的人称自己;愚老: 老人自谦之词; 愚晚: 相对于长者的自我谦称; 愚怀: 谦指己见;愚见: 自己的见解;愚意: 对自己意见的谦称。

7、“拙”拙见:谦称自己的见解;拙笔:谦称自己的文字或书画;拙著、拙作:谦称自己的文章;拙荆: 旧时谦称自己的妻子。

8、“敢”敢问:表示冒昧地向对方询问问题;敢请:表示冒昧地请求对方做某事;敢烦:表示冒昧地麻烦对方做某事;(这里的“敢”其实是“不敢”的意思。

)9、“见”见教:客套话,指教(我); 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

10、“家”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又称家尊、家严、家君;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又称家慈;家兄:称兄长;家姐:称姐姐;家叔:称叔叔。

11、“老”老朽、老夫、老汉、老拙等,都用于老人自我谦称;老粗:谦称自己没有文化;老脸:年老人指自己的面子;老身:老年妇女谦称自己;老衲: 老和尚自称;老臣: 老官员自称; 老部下:相对于老领导老上级时的自称。

12、“晚”晚生: 文人对前辈的自谦; 晚学: 后辈学生的自谦; 晚辈: 相对于长者的自称。

13、“舍”舍侄:称自己的侄子;舍弟:称自己的弟弟;舍亲:称自己的亲人;舍间(舍下)谦称自己的家;14、“寒”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寒门:称自己贫寒的家庭;15、“贫”贫僧: 和尚的自谦之称; 贫尼: 尼姑的自谦之称; 贫道: 道士的自谦之称。

16、“贱”贱内: 谦称自己的妻子; 贱恙: 谦称自己生病。

17、“过”过奖: 被别人表扬、夸奖时的谦词; 过誉: 对别人给予的称赞表示客气的话,意思是过分的称赞,过格的赞赏。

18、“后”后学: 谦称自己为后进(后来)的学者或读书人;后生: 后辈学生的谦称。

(更多场合指青年男子)除了上述18个字的组词外,还有若干特定的谦词(字),如:朕:皇帝自称。

原指我,我的,从秦始皇开始专属皇帝自称。

孤:小国之君。

寡:少德之人。

下官、末官、小吏: 古代官吏的自谦词。

在下: 晚辈或地位低的人谦称。

妾、妾身:古时女子谦称。

(与纳妾含义不同)犬子、犬女:称自己的儿女。

窃:有私下、私自之意,使用它常有冒失、唐突的含义在内。

臣:古人谦称自己不如对方的身份地位高。

仆:谦称自己是对方的仆人,使用它含有为对方效劳之意。

内人:称自己的妻子。

二、敬词1、用“拜”字:用于自己的动作。

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如:拜读(阅读结方的文章)、拜访(访问对方)、拜见(求见对方)、拜识(结识对方)、拜托(托对方办事)、拜会(会见对方)、拜谢(感谢对方)、拜望(探望对方)、拜辞(告辞对方)、拜贺(祝贺对方)、拜服(佩服对方)。

2、用“垂”字:用于别人(多是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行动,表示对对方的敬重。

如:垂爱(在书信中说对方对自己的爱护)、垂青(说别人对自己的重视)、垂问(说别人对自己的询问,又说“垂询”)、垂念(说别人对自己的思念)。

3、用“大”字:称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大伯(敬称年长的男人)、大哥(敬称年纪与自己相仿的男人)、大姐(敬称女姓朋友或熟人)、大妈(尊称年长的妇女)、大爷(尊称年长的男子)、大人(在书信中称长辈)、大驾(敬称对方)、大名(称对方的名字)、大庆(称老年人的寿辰)、大作(称对方的作品)、大札(称对方的的书信)。

4、用“芳”字:用于对方或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芳龄(称对方的年龄,对方应是年轻女子)、芳邻(称对方的邻居)、芳名(称对方的名字,对方应是年轻的女子)。

5、用“奉”字:用于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

如:奉达(告诉、表达)、奉复(回复)、奉告(告诉)奉还(归还)、奉陪(陪伴)、奉劝(劝告)、奉送、奉赠(赠送)、奉迎(迎接)奉托(托对方办事)6、用“俯”字:在公文书信中用来称对方对自己的行动。

如:俯察(称对方或上级对自己的理解)、俯就(用于请对方同意担任某职务)、俯念(称对方或上级的体念)、俯允(称对方或上级的允许)。

7、用“高”字:称对方相关的事物。

如:高见(称对方的见解)、高就(称对方离开原来的职位就任较高的职位)|高龄(称老人的年龄)、高寿(多用于问老人的年龄)、高足(称别人的学生)、高论(称别人的议论)。

8、用“光”字:用于说对方的来临。

如:光顾(多是商家说顾客的来到)、光临(称客人的到来)。

9、用“贵”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贵干(问对方要做什么)、贵庚(问对方的年龄)、贵姓(问对方的姓氏)、贵恙(称对方的病)、贵子(称对方的儿子)、贵国(称对方的国家)、贵校(称对方的学校)。

10、用“恭”字:表示恭敬地对待对方。

如:恭贺(祝贺)、恭候(等候)、恭请(邀请)、恭迎(迎接)、恭喜(祝贺对方的喜事)。

11、用“华”字:称对方有关的事物。

如:华诞(称对方的生日)、华堂(称对方的房屋)、华翰(称对方的书信)。

12、用“敬”字:用于自己的行动涉及别人。

如:敬告(告诉)、敬贺(祝贺)、敬候(等候)敬请(请)、敬佩(佩服)、敬谢不敏(表示推辞做某件事)。

13、用“惠”字: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

如:惠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的上款,意思是请保存)、惠临(说对方到自己这里来)、惠顾(多用于商店对顾客,说顾客的到来)、惠允(指对方允许自己人做某事)、惠赠(指对方赠誉财物)。

14、用“贤”字: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弟(称自己的弟弟或比自己年龄小的男子)、贤侄(称侄子)。

15、用“屈”字:用于说对方的行动。

如:屈驾(用于邀请人,意思是委屈大驾)、屈就(用于请人担任职务,意思是委屈迁就)、屈居(委屈地处于)、屈尊(降低身份俯就)。

16、用“雅”字:用于说对方的情意或行动。

如:雅意(称对方的情意或意见)、雅正(指出批评,把自己人的诗文书画等送给对方时,请对方指教)。

17、用“玉”字:用于说对方的身体或行动。

如:玉体(说对方的身体)、玉音(在书信中,称对方的书信或言辞)、玉照(说对方的照片)、玉成(感谢对方的成全)。

此外,还有一些带谦敬色彩的词语,如:久仰、赐教、指正、止步、留步、笑纳、包涵、斧正、璧还、鼎力等。

三、其它敬词、谦词:台甫——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大号台端——旧时称对方钧谕——书信中称尊长所说的话。

还有钧裁、钧安等贵庚——问人年龄贵恙——问对方的病况斧正——请人修改诗文玉成——成全。

例:深望玉成此事玉体、玉音——指对方身体或言行违教——指离开某人后未见面(多用于书信)雅教——称对方对自己的指教拜教——恭敬地接受教诲昆玉——对别人弟兄的敬称潭府——尊称他人的宅第。

如潭第多福惠鉴、钧鉴、雅鉴、台鉴、台览——请您审阅、审查、指教谨悉——恭敬地知道谨启——恭敬地陈述兹有——现在有顷按、顷奉——刚刚接到奉箴——接到来信鉴于——考虑到本拟——本来打算业示——已经在迳与——直接地同赓即——接着立即不日——不久,不多天不时——随时歉难——因不能满足对方的要求而表示歉意鼎力——大力孔殷——十分急切售罄——卖完鉴宥——请原谅不克——不能瑕疵——微小的弱点迭函——屡次发信为荷、是荷——接受你的恩惠(如复函为荷)稽迟——拖延、不及时惠纳、笑纳——接受卓夺——高明的决断时祉、近祉——现在幸福、近来蛮不错台安、台祺、台馁——您安好、吉祥、平安商安、教祺——经商、教书安好卫冕:指竞赛中保住上次获得的冠军称号惠赠: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惠允:敬辞,指对方允许自己做某事家父: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家母: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母亲驾临:敬辞,称对方到来见教:客套话,指教(我),如“有何见教”见谅:客套话,表示请人谅解借光:客套话,用于请别人给自己方便或向人询问借重:指借用其他人的力量,多用做敬辞金婚:欧洲风俗称结婚五十周年金兰:可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如“义结金兰”进见:前去会见,(多指见首长)进言:向人提意见(尊敬或客气的口气),如“向您进一言”、“大胆进言”晋见:即进见觐见:(书)朝见(君主)垂问:敬辞,表示别人(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询问垂爱:(书)敬辞,称对方(多指长辈或上级)对自己的爱护(多用于书信)久违:客套话,好久没见久仰:客套话,仰慕已久(初次见面时说)问鼎:指谋图夺取政权(中性词)伉丽:(书)夫妻,如伉丽之情劳步:敬辞,用于谢别人来访劳驾:客套话,用于请别人做事或让路令爱(媛):敬辞,称对方的女儿令郎:敬辞,称对方的儿儿子令亲:敬辞,称对方的亲戚令堂:敬辞,称对方的母亲令尊:敬辞,称对方的父亲留步:客套话,用于主人送客时,客人请主人不要送出去蒙尘:(书)蒙受灰尘,(指君主因战乱逃亡大外)名讳:旧时指尊长或所尊敬的人的名字内眷:指女眷内人:对别人称自己的妻子赏脸:客套话,用于请对方接受自己的要求或赠品舍间:谦称自己的家,也称“舍下”舍亲:自己的亲戚台端:敬辞,旧时称对方,(多用于机关、团体等给个人的函件)台甫:敬辞,旧时用于问人的表字台驾:敬辞,旧称对方台鉴:旧时书信套语,用在开头的称呼之后,表示请对方看信泰山、泰水:岳父、岳母托福:客套话,依赖别人的富气使自己幸运外舅:(书)岳父代字:女子尚示定亲,如“代字闺中”当轴:旧时指政府领导者挡驾:婉辞,谢绝来客访问丁忧:遭到父母的丧事鼎力:敬辞,大力(表示请托或感谢时用)斗胆:形容大胆(多用作谦词)独夫:残暴无道为人民所憎恨的统治者方家:“大方之家”的简称,多指精通某种学问、艺术的人父执:父亲的朋友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高堂:(书)指父母割爱:放弃心爱的东西(婉辞)割席:指与朋友绝交(典出管宁、华歆)阁下:敬辞,称对方,多用于外交场合更衣:婉辞,上厕所股肱:比喻左右辅助得力的人(书)光顾:敬辞,商家多用以欢迎顾客光临:敬辞,称宾客来到归天、归西:婉辞,人死之称归省:(书)回家省亲桂冠:光荣的称号贵庚:敬辞,问人年龄贵恙:敬辞,称对方的病过誉:谦辞,过分称赞海涵:敬辞,大度包容(多用于请人特别原谅时)寒舍:谦辞,称自己的家合卺(jǐn):成婚红案:厨工的分工上指做菜的工作白案:厨工的分工上指蒸饭之类的工作候光:敬辞,等候光临候教:敬辞,等候指教后学:后进的学者或读书人,多用作谦辞后裔:已经死去的人的子孙麾下:将帅的部下,也作敬辞,称将帅惠存:敬辞,请保存,多用于送人相片、书籍等纪念品时所题写的上款惠顾:惠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临:敬辞,指对方到自己这里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