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导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命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背诵和默写《长恨歌》。

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感悟;3. 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的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认读和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重点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5. 背诵默写:(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400字。

五、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长恨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答案:A(2)《长恨歌》描写的是()的爱情故事。

A. 秦始皇与杨贵妃B. 唐太宗与武则天C. 唐玄宗与杨玉环D. 宋徽宗与李师师答案:C2. 填空题:(1)《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无限眷恋和深切思念。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

《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共3篇《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1《长恨歌》导学案 (人教版高二选修)《长恨歌》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诗中主要描绘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并追溯了唐玄宗治下的历史背景。

本篇文章将以人教版高二选修教材为基础,为读者提供一份详细的导学案。

一、教材中阅读指导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尤其是安史之乱的影响;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

二、课内导读1. 了解唐玄宗时期的历史背景《长恨歌》的时代背景是唐代中晚期,唐朝处于全盛时期。

然而,唐玄宗时期也发生了安史之乱,导致东都长安陷落,唐朝政治和经济受到严重的影响。

2. 了解杨贵妃的家世、美貌以及对唐玄宗的影响杨贵妃是唐玄宗宫廷中出现的一个知名人物,她来自于一个普通的官宦之家,但是却有着非常美丽的容貌。

杨贵妃的出现让唐玄宗对她青睐有加,为了和她在一起,不惜废黜宠爱已久的王后,并将她册立为后妃。

3. 了解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以及因爱情而引起的政治和文化变化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感情一度非常深厚,唐玄宗在她身边包容她的一切,并宠爱有加。

唐玄宗因为杨贵妃的美貌而变得专注于个人感情,而忽略了朝政和民生,这也造成了许多政治和文化上的变化。

4. 注意诗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白居易在诗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形象描写、比喻和对比等,来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

他用了寓言的方式来抒发自己对于这段感情的认识和感受,使得整篇诗文很具有艺术性。

5. 理解作者对唐玄宗和杨贵妃爱情故事的态度作者在写作《长恨歌》时,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同时也揭示了这段爱情对于整个唐朝的影响。

在作者心中,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是一种精神的饥渴,一种对于个人欲望的崇拜,也是唐朝政治和文化衰落的一种象征。

长恨歌参考答案

长恨歌参考答案

《长恨歌》学案参考答案a.“长恨”二字是本诗的情感的核心。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恨是沉重的遗憾,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恨的含义不仅仅是遗憾,唐玄宗重美色而误国,杨贵妃迷惑君王而致“安史之乱”,所以这里的恨,还有悔和痛的意思。

可以根据主题定位的不同而不同。

遗憾、悔恨、沉痛兼而有之。

首先是李、杨在恨,他们真心相爱,但是却不能生活在一起,落得人仙两茫茫。

还有诗人的恨、读者的恨,为李、杨的爱情悲剧和爱情悲剧引发的政治悲剧而遗憾、惋惜。

唐玄宗的荒淫误国,引出了政治上的悲剧,反过来又导致了他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

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诗中男女主人公之所以要“长恨”的原因。

b. 皇帝之长恨:“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眉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景色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秋风萧瑟,黄土弥漫,曲折婉转的栈道穿行山间,如行云间,如汉皇心中缠绵悱恻、揪心裂肺的“恨”。

寂静的山路暗淡的日色,使行程和内心更显凄凉与落寞。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断肠声。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景色愈丽,心情愈哀,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

行宫见月,想那曾一同望月的人,如今何在呢?月圆了,月缺了,似乎都不再是往昔的月,“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啊。

夜雨闻铃,定然有风,有风而铃声闻,可见夜之空寂,人之心情更加悲凉。

《长恨歌》导学案解析

《长恨歌》导学案解析

《长恨歌》导学案导学过程一、课前积累白居易,字,号。

唐德宗贞元年间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平易通俗,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著有《白氏长庆集》。

【诗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当时,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一日与友人到马嵬驿附近的仙游寺游览,偶然间谈及李隆基与杨玉环的这段悲剧故事,王质夫认为,像这样突出的事情,如无大手笔加工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他鼓励白居易:“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

于是白居易写下了此事。

虽然作者的立意是“欲惩尤物”,但在读者心中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二、自主学习(1)给加点字注音粉黛.骊.宫霓裳..临邛.鼙.鼓绰.约仙袂.衣钿千乘.钗擘..马嵬.阑.干(2)解释加点词语:a、御宇....多年求不得b、含情凝睇..谢君王c、姊妹弟兄皆列土d、宛转..登剑阁f、不见玉颜空死处..蛾眉马前死e、云栈萦纡g、东望都门信马..多仙子..归h、耿耿..星河欲曙天i、其中绰约j、珠箔银屏迤逦..-..开k、玉容寂寞泪阑干(3)古今异义:A.六宫粉黛无颜色..是.. d.雪肤花貌参差..光彩生门户 c.云鬓半偏新睡觉.. b.可怜⑷名句名段a.回眸一笑百媚生,。

B. ,芙蓉帐暖度春宵。

c.渔阳鼙鼓动地来,。

D.玉容寂寞泪阑干,。

e.夕殿萤飞思悄然,。

F. ,在地愿为连理枝。

三、合作探究1.这首诗按照情节的发展,可以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整齐的句式概括出来。

2、题为“长恨歌”,“恨”为何意?谁“恨”?为什么“恨”?《长恨歌》练习题一、注音题回眸粉黛云鬓鼙鼓霓裳城阙花钿玉搔头萦纡龙驭马嵬池苑悄然曙天临邛衾寒玉扃迤逦钗擘新睡觉二、释义题御宇:云栈:萦纡:耿耿:玉扃:参差:迤逦:绰约:经年:精诚:排空驭气:穷:碧落:金阙:珠箔:银屏:寂寞:阑干:凝睇:人寰:三、选择题1.下列称呼不是指称白居易的是()A.香山居士B.醉吟先生C.白乐天D.白微之2.李、杨爱情悲剧的时代背景是()A.贞观之治B.安史之乱C.宦官当权D.玄武门之变3.以下不是中唐“新乐府运动”代表作家的是()A.韩愈B.元稹C.张籍D.白居易4.《长恨歌》的诗歌体裁属()A.七言律诗B.七言近体C.七言歌行D.七言绝句四、填空题(1)在天愿为比翼鸟,(2)渔阳鼙鼓动地来,(3)夕殿萤飞思悄然,(4)行宫见月伤心色,(5)春风桃李花开夜,(6)玉容寂寞泪阑干,五、简答题《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六、延伸阅读读长恨辞李觏gòu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完整版】《长恨歌》导学案

【完整版】《长恨歌》导学案

《长恨歌》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会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诗歌主题。

2.掌握诗歌写人、抒情所采用表现手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探究法课前预习:1、给划线字注音深闺()回眸()粉黛()鼙鼓()骊宫()城阙()花钿()萦纡()逶迤()踌躇()临邛()钗擘()2、解释诗句中划线词语御宇多年求不得:六宫粉黛无颜色:可怜门户生光彩:宛转蛾眉马前死: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玉容寂寞泪阑干:临别殷勤重寄词:3 文学常识: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

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

4、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元和元年(806),当时诗人正在周至县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

课堂探究1、诵读诗歌,初步理解内容2、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诗眼是什么?3、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作用4 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法5 故事的真实情节到“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手法6 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7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有什么作用?《长恨歌》答案课堂探究2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诗眼,是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歌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地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去揣摩,去回味,去感受3 诗歌从”汉皇重色”写起,极力地铺陈渲染宫廷的爱情生活,辉煌而浪漫,在结构上,与后面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爱情的“喜“反衬出后面无尽的“恨”,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是“长恨”的原因4 A 用景物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B以乐景写哀情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 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情景交融5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构思了一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为宛转动人6 艺术特色有A叙事描写抒情融为一体B 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法C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D 刻画人物形象细致生动7 唐明皇:荒淫误国而忠于爱情的君主形象杨贵妃:妩媚恃宠、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命运悲惨的女子形象课堂练习与巩固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课后拓展划线语句采用正面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杨贵妃内心的彷徨、激动与急切的以及她的美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最生动形象诗人对贵妃的容貌产生无限的美的联想,采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表达。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经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 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 75 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 10 年,杜甫也去世 2 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 9 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赋予他很大的刺激和催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殊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辈子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干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非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磨万击,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经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经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托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长恨歌》,使学生了解诗歌的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理解诗中的意象和象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中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理解爱情的价值,培养正确的爱情观。

二、教学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及基本内容。

2. 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

3. 诗歌的韵律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层含义的理解。

2. 诗歌韵律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长恨歌》的文本和相关的背景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和修辞手法,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情感体验:学生分享对诗中爱情的理解和感悟,讨论爱情的价值。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附:试题及答案1. 《长恨歌》的作者是谁?答案:白居易2. 《长恨歌》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长恨歌》讲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和忠贞。

3. 诗歌中的“天长地久”象征了什么?答案:象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永恒。

4. 诗歌中的“海枯石烂”象征了什么?答案:象征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坚定不移。

5. 诗歌的韵律特点是什么?答案:诗歌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韵律优美,节奏感强。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长恨歌》与其他古代爱情诗歌的异同,如《孔雀东南飞》、《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2. 探讨《长恨歌》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影响,如何看待爱情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

七、课堂活动:1. 举办《长恨歌》诗歌朗诵会,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长恨歌导学案3

长恨歌导学案3

长恨歌第3课时导学案一、认读字音鼙.鼓( )城阙.( )花钿.( )龙驭.( )临邛.( ) 绰.约( ) 玉扃.( ) 迤逦..( )( )仙袂.( ) 凝睇.( ) 钗擘.( )二、重要实词1.九重城阙.烟尘生阙:2.千乘.万骑西南行乘:3.耿耿..是参差:..星河欲曙天耿耿:4.雪肤花貌参差5.玉容寂寞泪阑干..心似金钿坚但令:..阑干:6.但令7.此恨.绵绵无绝期恨:三、词类活用1.春宵苦.短日高起2.西.出都门百余里3.千乘万骑西南..行4.回头下.望人寰处四、古今异义1.六宫粉黛无颜色..古义:。

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

2.可怜..光彩生门户古义:今义:值得怜悯。

3.云鬓半偏新睡觉..古义:今义:进入睡眠状态。

4.临别殷勤..重寄词古义:今义:五、积累成语1.梨花带雨:像沾着雨点的梨花一样。

原形容杨贵妃哭泣时的姿态。

后用以形容女子的娇美。

2.天长地久:像天和地存在的时间那样长。

形容时间悠久,也形容永远不变(多指爱情)。

3.虚无缥缈:虚无,空虚;缥缈,隐隐约约、若有若无的样子。

形容空虚渺茫。

4.回眸一笑:眸,眼睛。

回过头看,嫣然一笑。

常用以形容女子妩媚的表情。

5.比翼连枝:比喻夫妇亲密不离。

六、1.读完《长恨歌》,你觉得“长恨”表达什么意思?[答案]2.简要梳理这首诗的层次结构。

[答案](1)自开头至“惊破《霓裳羽衣曲》”,(2)自“九重城阙”至“魂魄不曾来入梦”,(3) 从“临邛道士”到诗末,七.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夜闻觱篥杜甫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

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欻悲壮。

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

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点题,点明了时间和觱篥声传来的位置,暗示了诗人漂泊无着的处境。

B.诗人时值“衰年”,漂泊江湖,前路茫茫,听到悲壮的觱篥声,悲情油然而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别经年,魂魄不曾 来入梦”就结束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杨贵妃独 居蓬莱仙岛的故事?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诗歌表现 手法?
•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通过想象,构思了一 个妩媚动人的仙境,把悲剧故事的情节推向高潮, 使故事更加回环曲折,有起伏,有波澜这一转折, 既出人意料,又尽在情理之中由于主观愿望和客 观现实不断发生矛盾、碰撞,诗歌把人物千回百 转的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故事也因此而显得更 为宛转动人
• 5 讨论诗歌典型的艺术特色有哪些? • A叙事描写 抒情融为一体
• B运用想象的艺术手法 • C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
• D 刻画人物形象细致生动
• 6讨论诗歌中唐明皇、杨贵妃的形象 • 唐明皇:荒淫误国而忠于爱情的君主形象 • 杨贵妃:妩媚恃宠、对爱情执着忠贞的命 运悲惨的女子形象 •
• 2诗歌的主题是恨,但诗人为什么要从“汉皇 重色思倾国”写起?这样写在结构上有怎样的 作用? • • 3诗歌从”汉皇重色”写起,极力地铺陈渲染 宫廷的爱情生活,辉煌而浪漫,在结构上,与 后面的爱情悲剧形成对比,爱情的“喜“反衬 出后面无尽的“恨”,悲剧的制造者最后成为 悲剧的主人公,这是故事的特殊、曲折处,也 是“长恨”的原因
•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 采用了什么手法写杨贵妃?你认为哪一句写 得最生动形象 • 采用正面的细节描写、肖像描写来表现杨贵 妃内心的彷徨、激动与急切的以及她的美貌 •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最生 动形象诗人对贵妃的容貌产生无限的美的联 想,采用比喻的方式加以表达 •
• 3请举例分析,诗歌中都运用了那些典型的抒情手 法 • A用景物 来烘托人物的心境 • 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 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 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 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 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 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 B以乐景写哀情 •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 唐玄宗眼中,那山的“ 青”,水的“碧”,也都 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 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 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情景交融
• 1在白居易的诗歌里最为出名的就是《长恨 歌》,堪称中国古代诗歌的杰作古人诗歌 中,多有“诗眼”之说,那么,这诗歌的 诗眼是什么? •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 的诗眼,是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 诗歌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 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 叙地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 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去揣摩, 去回味,去感受
• 诗歌的结尾部分,诗人采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以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作为结束, 有什么作用? •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 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 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渲泄已超脱 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 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 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 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 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 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 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 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