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科学第五课
三年级下册科学专项练习-自制小乐器冀教版无答案

第五课自制小乐器一、填空题。
1.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紧,振动发出的声音()。
(高)2.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
(低)3.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物体的杯子时,会听到()的声音。
(不同)4.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强弱)5.乐器是一种可以发出(),供演奏音乐使用的器具。
如钢琴,胡琴等。
(乐音)6.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用赫兹HZ来表示。
(频率)7.声音的高低称为()。
(音调)8.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有关。
(快慢)9.乐器能以不同的方式发出声音,例如,击,(),拨,吹等。
(拉)10.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
(不一样)11.皮筋绷在纸盒上,绷得松,振动发出的声音()。
(低)12.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音调越()。
(高)二、判断题。
1.大鼓与小鼓发出的声音不一样,只是因为敲击鼓面的强度不一样,跟其他因素无关。
(×|√)2.同一根橡皮筋,松紧程度不一样,发出的声音也不一样。
(√|×)3.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上的弦长短不一,弦越短,发出的声音越高、越脆。
(√|×)4.杯子里装有水,敲击水越多的杯子发出的音越高,水越少的杯子,5.发出的音越浑厚。
(×|√)6.同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大小,高低相同。
(×|√)7.音调和管子的长短没有关系。
(×|√)8.牛的叫声和蚊子的叫声相比,蚊子的叫声音调高。
(√|×)9.材料不同,乐器的演奏效果就不同。
(√|×)10.声音的强弱,高低变化与发声物体的振动情况有关。
(√|×)11.金属片越长,声音越高,越脆。
(×|√)三、选择题。
1.敲击下列哪种物体时,发出的声音亮()。
(装多半瓶水的玻璃瓶|空玻璃瓶|装满水的玻璃瓶)2.敲击拉紧后的粗钢丝比敲击拉紧后的细钢丝发出的声音()。
(浑厚|脆|一样)3.敲击拉伸的弹簧发出的声音,要比敲击自然状态下的弹簧发出的声音()。
盐和糖的溶解的教案三年级科学教案第5课 盐和糖的溶解

5 水和糖的溶解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比实验活动,探索体会物质溶解能力不一样。
2.了解加快溶解的基本方法。
3.了解影响白糖溶解快慢的因素。
4.通过问题、假设、实验和验证等几个环节,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于溶解快慢的关系。
5.观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快速溶解的应用。
6.学会细致观察生活、互相合作。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白糖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通过实验探索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温度、搅拌、颗粒大小分别与溶解快慢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为学生准备:食盐20 g、白糖20 g;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杯2根、量筒、小勺、水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
四、相关资源【活动设计】糖溶解时间记录.jpg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展示】展示图片,聚焦问题。
【提问】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白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白糖会溶解在水中。
还有很多物质也能在水中溶解。
如果我们把它们一直不断地加入同样多的水中,它们还能继续溶解下去吗?【过渡】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新知讲解】知识点一:食盐的溶解【提问】你知道哪些物质能够溶解在水中?【点拨】食用碱、味精、墨水、醋、味精等。
【过渡】物质溶解在水中有没有限度呢?能一直溶解下去吗?现在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实验】(1)工具与材料:食盐、烧杯、量筒、玻璃杯、胶头滴管、小勺、水。
(2)实验操作:①向量筒中倒入一定量的水,接近50毫升时改用滴管滴加接近刻度线。
【提示】取用一定量的水时,当倒入的水接近刻度线时,要改用胶头滴管。
胶头滴管用于滴加或吸取少量液体。
用量筒量取水读数时,水面的弯圆面的最低点要与所量取的刻度线相平,观看时眼睛与刻度线相平。
②加入一勺食盐,待这勺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勺食盐。
如此一勺一勺滴加入食盐,会有什么发现?知识点二:白糖的溶解【过渡】通过刚才的实验,同学们已经记下了50毫升水中溶解食盐的份数;现在我们来探究50毫升水中溶解方糖的份数。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课本教科书目录[最新版]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课本教科书目录[最新版]](https://img.taocdn.com/s3/m/4af24a27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4f.png)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课本教科书目录[最新版]科学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生活和学校- 第一课我生活的地方- 第二课我的学校- 第三课我的体育场- 第四课我的教室- 第五课劳动锻炼身体第二单元:身边的水- 第一课用水的大小事- 第二课用水的方式有哪些- 第三课水的好处- 第四课水的危害- 第五课水资源的利用第三单元:天气与季节- 第一课天气的变化- 第二课阳光明媚的日子- 第三课云的形状- 第四课寒冷的季节- 第五课春望、花开第四单元:动物世界- 第一课动物的特征- 第二课动物的表演- 第三课动物的起居- 第四课动物的消失- 第五课动物的保护第五单元:植物的奇妙世界- 第一课植物的形态- 第二课植物的性格- 第三课植物的传播- 第四课植物的结构- 第五课植物的利用第六单元:太阳与月亮- 第一课太阳的作用- 第二课太阳的能量- 第三课太阳的运动- 第四课天文现象- 第五课宇宙奥秘第七单元:我们的地球- 第一课地球的特征- 第二课地球的气候- 第三课地球的水- 第四课地球的资源- 第五课地球的岩石第八单元:常见的力- 第一课动物的力- 第二课物体的重量- 第三课物体的形状- 第四课改变物体的位置- 第五课物体的运动第九单元:物体和性质- 第一课物体的性质- 第二课物体的颜色- 第三课物体的形状- 第四课物体的材质- 第五课物体的硬度第十单元:一个原子的世界- 第一课原子的世界- 第二课看得见的原子- 第三课元素与化合物- 第四课物质的变化- 第五课原子的应用备注:以上目录为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课本教科书的最新目录,供参考使用。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下册科学 1-5比较相同距离内运动的快慢 教学课件

小球 红球 黄球
实验记录表 到达终点先后
先 后
快慢 快 慢
比较不同小球运动快慢的方法: 相同距离,同时运动,先到终点 的运动快,后到终点的运动慢。
六、课堂练习
1.判断:
①在相同距离内,可以通过比较物体运动时间来确定其快慢。( )
②可以用秒表测量物体运动所花的时间。( )
③不同的小球,质量越大,在同一轨道运动得越快。( )比运动时间 ④斑马跑了5秒,兔子跑了6秒,斑马一定比兔子跑得快。( )应同一距离 ⑤跑完相同的距离,用时少的,运动得快。( ) ⑥在长度相同的不同轨道上,无法比较快慢。( )比运动时间
我们这样排序的依据是:运动相同的距离,所用的时间 越短 , 运动的越快;所用的时间 越长 ,运动的越慢。
二、探索
2.在两条一样长的轨道上,怎样比较不同小球运动的快慢?
注意:①轨道一端高一端低; ②改变条件:小球大小或者轻重 不同; ③相同条件:轨道、起点、终点 相同; ④小组合作,分工明确。
一位同学: ①蹲在轨道的起点; ②两只手各拿一球放在
不同小球运动的时间(秒)Biblioteka 实第一次验 手
红__色__小球
6
册 黄__色__小球
4
第二次 5 1
第三次 8 3
选择的数据 6 3
结论
发现 黄色 小球比 红色 小球运动得快
测量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误差,如果测量3次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可以 继续多测量几次。实验数据的选择有取众数(选出现频率最高的数,比如 连续测量10次,出现的数据分别是2,2.5,2.5,3,2.5,2,3,2,2.5, 2.5。这里2.5出现的次数较多,可以作为实验数据)、取中位数(选按大 小排位居中间的数,例如三次测量得到的数据分别是5、3、4,先把这组 数据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序,然后取正中间的那个数据4作为实验数 据)、取平均数(所有数据相加后除以次数,比如测量3次的数据分别是3, 2.5,2.5,取平均值(3+2.5+2.5)÷3=2.7。)等三种方法。
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及答案

冀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作业第一课:身边的材料1、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2、石油、木头、棉花、沙子都是天然材料;3、像玻璃这种由天然材料加工成的材料叫人造材料;4、日常生活中所用的材料可分为两种,一种为天然材料,另一种叫人造材料;5、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有材料制成的,你知道哪些材料答:我们身边常见的天然材料有:粘土、沙、石、木头、棉花;人造材料有: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纸等;6、玻璃使用什么加工的答:玻璃是由含石英的沙子、石灰石、纯碱等混合后,在高温炉内融化,经过工人师傅成型,冷却后制成的;第二课:塑料1、塑料是一种用途广泛的人造材料;塑料还可以代替钢铁做建筑材料;2、塑料杯遇到热水会变软;塑料的优点有:轻便、防水、透明、耐磨等;缺点:埋入土里不容易降解;3、用塑料代替木头有什么有点,又什么不足答:塑料具有防水、轻便、透明、耐磨等性质,用塑料代替木头可以节约木材,减少森林破坏,但塑料不易降解,容易造成污染;4、一只手带塑料手套,一只手带棉布手套,两只手的感觉一样吗答:不一样,因为塑料手套的透气性差,防水性好,而棉布手套的透气性好,防水性差;5、你都知道哪些新材料答:防弹玻璃、记忆金属、人工钻石、变色眼睛第三课:倾听声音1、在我们的生活中,风声、雨声、读书声,处处充满着各种各样的声音;2、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3、关于声音,你想知道些什么答: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为什么有高有低3怎样让发声物体停止发声4、物体发声时有什么现象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答:物体发声时会产生振动,共同之处是,物体发声时都会产生振动;5、物体停止发生时有什么共同的现象这说明了什么答:物体停止发生时的共同现象是震动停止;这进一步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第四课:物体传声1、声音能在液体、固体、气体中传播、声音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最快;2、我们在地球上能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通过空气传到我们耳朵里;3、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可以断定是否有火车要来,这说明火车的声音是通过铁轨传送过来的;4、用铅笔敲击进水管的一头,在另一头听到的金属管震动的声音是通过金属管传送过来的;5、上课了,同学们能在四面八方听到铃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6、为什么宇航员在月球上必须借助无线电话答: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宇航员在月球上无法听到对方发出的声音,所以要借助无线电通话;7、当你走到小河边或池塘时,水面的小鱼便会立即游开,这是怎么回事答: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脚步声通过大地传给小鱼,小鱼听到脚步声便游开了; 8、为什么我们在地球上可以听到声音声音可以通过什么传到我们的耳朵里答:因为地球上有各种物体,如空气气体、水液体、木头固体等,都能传播声音,声音可以通过这些物体传到我们耳朵里;第五课:自制小乐器1、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2、物体振动的越快发出的声调越高,物体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越低;3、用小棒敲击装有不同量水的杯子时,会听到高低不同的声音;4、声音的产生于哪些因素有关答:声音的大小与物体振动的强弱有关;声音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还与材料有关; 5、敲击不同材料的鼓面发出的声音一样吗哪种材料更适合做过面为什么答:不一样,牛皮纸更适合做鼓面,牛皮纸有韧性;第六课:声音与生活1、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他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2、有些声音使我们心情愉快,有些声音令我们烦躁;3、噪声是现代社会的一大公害,人们在减少噪声危害方面想了许多办法;4、声音有什么用处答:能给我们传来很多信息,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世界;5、噪声对人体有什么危害答:噪声使人烦躁不安,人长时间受到喧闹声的刺激,容易患上失眠症或不能集中精力思考,巨大的噪声可以损伤人的听力,致人耳聋;6、人们是怎样减少噪声危害的答:如人们设立禁止鸣喇叭的标志,在耳机里装上厚厚的垫子,在马路两旁大量植树造林,利用树木来降低噪声的强度,给汽车、摩托车装上消声器等办法来减少噪声的危害;7、耳机里为什么有厚厚的垫子答:厚厚的垫子可以降低声音对耳朵的危害,又可以防止外界噪音的干扰;8、为什么说树木可以降低噪声的强度答:因为浓密的树叶有很强的吸音能力;科学实验证明:10 米宽的树带能使噪声减弱 30%,20 米宽的树带可以使噪声减弱40%.第七课:光的传播1、我们的生活不能没有光;有了光,我们才能看到五彩缤纷的世界;2、太阳、闪电、萤火虫等为自然光源;电灯、手电筒、电视机等为人造光源;3、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源发出的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4、太阳光是沿着直线向四面八方传播的;5、门窗或密林的缝隙透出来的阳光是直的;6、用纸卷一个细直筒,通过这个直筒看灯光,然后,把这个直筒弄弯,再看灯光,两次都能看见灯光吗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答:第一次能看见灯光,第二次不能看见灯光,这个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第八课:透明与不透明1、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会形成影子;2、用光的透过成都来划分物体,可以分为:不透明物体、半透明物体、透明物体三种;3、台灯的灯罩通常是用不透明材料或半透明材料制成的;4、用手电筒照射一个圆形纸片时,会发现一个圆形的影子;5、用手电筒照射用泥制成的小兔时,会出现小兔的影子,前后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会变大变小,上下移动一下小兔会发现影子变长变短;6、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答:影子是光线照射到不透明的物体上时,在物体背面形成的,影子的大小与光源与物体的距离及物体与光屏的距离有关;7、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物体会怎么样答:遇到透明的物体能让绝大部分光通过,遇到半透明的物体能让部分光通过,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几乎不让光通过;8、毛玻璃片也能让光线通过,我们可以说毛玻璃是透明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这种说法不对,因为毛玻璃虽能让光线通过,但只是一部分光线通过,只能说毛玻璃是半透明的物体;第九课:镜子1、当光照射到物体上时,有一部分光线被物体的表面反射会去,这就是光的反射 ;镜子是反射光能力很强的物体;2、不要用镜子把光反射到同学的眼睛上去;3、镜子可以改变光的传播路线;4、用两面平面镜可以制作一家潜望镜;5、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镜子会发生什么现象答:光遇到镜子时会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发生反射现象;6、利用镜子反光的性质能做哪些事答:医生可以用目镜来给病人检测,制成潜望镜进行水下观察,科学家利用镜子反射光需要时间计算距离等;7、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什么有关答:物体反射光的能力与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制造物体的材料也有关系;第十课:七色光1、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七种色光的排列顺序赤、橙、黄、绿、蓝、靛、紫;2、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有白光出现;红与绿出现黄光,红与蓝出现红光,蓝与绿出现深蓝色光;3、瀑布前和喷水池上空有很多弥漫的小水滴,被阳光一照就会形成彩虹;4、彩虹是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而形成的;5、拿一个三棱镜,让阳光照在镜面上,慢慢转动它,会看到什么现象答:会看到七色光带,这是由于三棱镜分解了太阳光,太阳光是有七色光组成的;6、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答:在雨后天晴的天空和瀑布的上空可以看到彩虹;7、三色光的混合实验,需要哪些材料把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如果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现象答:需要的材料:3 支手电筒、橡皮筋、红、绿、蓝玻璃纸,白纸;把三种颜色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灰白色光,把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白光;8、在喷雾器的瓶子里装入水,背着阳光喷射,你能看到什么现象停止喷水后,还能看到同样的现象吗答:会看到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被阳光一照能出现彩虹,停止喷水,不能看到同样的现象; 第十一课:电在我家中1、电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家里的电器使用的电是由供电站供给的;2、生活中的电器,需要接通电源才能工作;3、电是怎样来到我们家中的答:电是发电厂发电后,经过高压输电、变电站改变电压、长途输送,最厚才会成为我们家中的电源;4、关于电,我们还想提出哪些问题答:1家里的电是从哪里来的2是谁发明了发电机3为什么发电机能发电4点有什么用处第十二课:让灯亮起来1、我们生活中游弋种各样的灯,灯可以照明,还可以使今晚变得绚丽多彩;开关是控制电路通断的部件;2、世界上第一个电池是二百多年前,意大利科学家亚历山德罗·伏打发明的;3、废旧电池会污染环境,不能随便丢弃;4、在组成简单电路中,各元件的作用分别是什么答:电池可以给电路持续供电,导线可以将电路接通,开关可以控制电路,灯泡可以发光,以消耗电池中的能量;5、既然用导线接通电源和用电器后,用电器就可以工作了,那么开关就没有必要再接了,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答:不对;因为不接开关,直接用导线接通用电器,虽然可以工作,但每次连接时都容易出危险;为了用电安全,开关接入是必不可少的;6、我们还知道哪些开关答:铡刀开关、空气开关、按钮开关等;第十三课:导体和绝缘体1、容易使电使电通过的物体叫导体;不容易使电通过的物体叫绝缘体;2、人体、大地和不纯净的水都是可以导电的;3、导电材料又称为导体,大多数金属是导体,大多数非金属是绝缘体;4、螺丝刀、插座、插头、导线和灯座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答:这些物品是由金属材料和塑料制成的;因为金属是导体,可以导电;塑料是绝缘体,防止导电;5、安全用电方法答:1、不要用东西接触交流电插孔,2、不要用力拉拽电线,防止拉断,发生漏电现象;3、在检查电器时仅仅关闭电器开关还不够,检查必须在断开电源的情况下进行;第十四课:磁铁的力量1、磁铁让我们知道了一种神奇的力——磁力;磁铁的两端磁力特别强,我们称为磁极;不论什么形状的磁铁,都有两个磁极;2、北在英文中是North,南是South;因此,我们把磁铁指向北的一端叫N 极,指向南的一端叫S 极;3、磁铁能吸铁,磁铁还有指南北的性质;4、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铁做的;5、曲别针为什么能在空中跳舞答:这是因为曲别针受到了磁铁的吸引,所以能在空中跳舞;6、磁铁能吸引那些物体答:磁铁能吸引钉子、大头针、曲别针等铁制品;7、通过吸铁钉的实验,我们发现了什么规律答:通过实验发现,磁铁离被吸物体越近,吸引力越强;8、磁铁指南北的实验;答:1悬吊条形磁铁,当它最终停下来时,会出现 N 极指向北,S 极指向南;2还可以用漂浮法看到同样的现象,把磁铁放到塑料板或木板上,然后把塑料板或木板放在水面上,静止后,磁铁就会出现 N 极指北,S 极指南的现象;第十五课:制作小磁针1、我们可以用缝衣针、曲别针以及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来自制小磁针;2、每个磁铁都有两极,同性磁极相互排斥,异性磁极相互吸引;3、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说明什么答:会看到两个磁铁互相排斥或吸引,实验说明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4、怎样自制小磁针需要哪些材料制作时应注意什么答:需要的材料有: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制作方法: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手按住,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滑向另一端,至少划20 次,小磁针就制成了;应注意:制作时小心别扎伤手;5、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 极和S 极答:可以用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来检验,如小磁针的一端与磁铁的S 极相吸便是N 极,相斥便是S 极;还可以用磁铁能指南北的性质来检验,把小磁针用线悬吊起来,静止后指向北的是N 极,指向南的是S 极;第十六课:磁的应用1、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2、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3、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4、磁的应用非常广泛,常用在地质考察、军事、登山、航空、航海等方面;5、磁悬浮列车利用磁力使列车悬浮起来,提高行驶速度,降低噪音;6、中国第一列磁悬浮列车于1995 年研制成功;2001 年8 月,中国研制的磁悬浮列车样车下线;时速500 千米;2004 年,命名为“奥运号”的样车下线,将出现在2008 年的北京;7、那些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答:生活中有许多家用电器用到了磁铁,如电铃、电冰箱、音箱、电视机、电话、电动机等; 8、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答是根据磁铁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有点:与一般列车相比,磁悬浮列车有无摩擦、速度更快、无噪声等优点;第十七课:传递信息1、不同文化、不同语言的人们经常用易于识别的标志符号来传递信息;2、人类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哪些答:有听广播、读书、看报、看电视、手势、语言、旗语、网络、电话、传真等等;3、信息传递的过程一般可分为几个步骤答:一般可分为编码、传递、接收、译码四个步骤;4、用旗语传递信息有哪些优点有哪些不足答:优点:远距离就可接收到信息内容,通俗易懂,让人一目了之,便于在同学之间传递相应信息;不足:不向直接说话那样直接清楚,容易使人产生误解,遇到障碍物时就不能使对方接收到信息; 第十八课通信的发展1、一段对话、一封信、一张报纸、一个微笑、一个电话、一页传真、都是通信的形式;声、光、电、磁的应用,使快捷、简便、准确的远距离通信成为可能;2、从传递信息的快慢来看,通信是怎样发展的答:从最初的人力、畜力、驿站、烽火、信鸽,到现代的电报、电话、传真、网络等;通信发展的趋势是速度越来越快;第十九课畅想通讯1、我们希望电话还有哪些特殊功能答:希望电话能具有面对面谈话的影声效果,希望电话能传递气味、冷热,希望电话能具有随时想看的电影,随时想要的资料等;4、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如何答:未来通信将向更快捷、更便利、更准却的方向发展;。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大家认识下面的动物吗?
它其实也是一种昆虫,叫做面包虫,为什么不 具有昆虫的特征呢?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面包虫又叫黄粉虫,在 昆虫分类学上隶属于鞘翅目, 拟步行虫科,粉甲虫属。面 包虫为完全变态昆虫,其一 生(指一个生长周期)可分为 卵、幼虫蛹、成虫四个阶段, 卵期一般为5-15天,幼虫期 一般为70-156天,蛹期一般 为5-11天,成虫期一般为51 天左右。嗜食黄豆粉、菜叶、 瓜皮、果皮等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同学们好! 保持课堂纪律!
认真听讲
2020-3-5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Hale Waihona Puke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鞘翅目
鞘翅目是昆虫纲中的第一大目,通称“甲 虫”。种类有33万种以上,占昆虫总数的 40%。在中国记载7000余种。它们的前翅 呈角质化,坚硬,无翅脉,称为“鞘翅”, 因此而得名。本类群属完全变态,幼虫因 生活环境和食性不同有各种形态;蛹绝大 多数是裸蛹,稀有的为被蛹。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昆虫的基本特征
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 三部分。成虫通常有3对足、 2对翅、1对触角。
三年级下册优秀科学课件-第五课昆虫 冀人教31
5.6《变化的物体》课件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不一样的物体

有些物体虽然被压扁、被切成小块、被拉伸、被撕成小片, 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活动】制作水果沙拉
准备好各种水果
清洗
苹
果
削
皮
,
橘
子
剥
切水果
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加沙拉酱
制作好的水果沙拉拼盘
切割让水果 的大小和形状发 生改变……
清洗和去皮 都是物体分离的 方法。
在制作水果沙 拉拼盘的过程中, 水果中的物质发生 变化了吗?
特点: 不产生新物质
特点: 产生新物质
燃放烟花
再见!
5. 6 变化的物体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不一样的物体
一、新课导入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总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 物质到底会发生哪
些变化呢?
二、新课讲解
这些物体中,物质有没有发生变化?
小组内交流,并完成记录表!
序号 变化前
1
木材
2
3
4
5
6
变化后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桌子
水果中的物质没有发 生变化。
木材燃烧后,木材发生了变化。
钢铁生锈后,钢铁发生了变化
用橡皮泥做各种物品
用纸折叠小鸟
三、课程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生活中的物品在加工过程中,有 些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了变化,但构成物体的物质没有发生改变。
水结冰
拓 展
物质的变化类型及特点
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序号 变化前 变化后 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1 木材
桌子 形状发生改变
2 饮料罐 压扁
形状发生改变
3 面团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试题

教科版三下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习题一、填空题1.蚕蛾的身体可分为头、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部分。
2.蚕结茧十多天后,____________从____________中钻了出来。
3.雌蛾体____________,腹部膨大;雄蛾体____________,腹部较瘦。
(选填“大”或“小”)。
4.蚕蛾身体分为____________、胸、____________三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
具有这种身体结构的动物是____________。
5.蚕蛾的身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腹三部分组成。
蚕蛾有____________对足,____________对触角。
6.蚕蛾的身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7.图中所示的小动物是____________,它的身体分为____________、胸、____________三部分。
头上有一对____________,胸部有三对____________,因此它属于昆虫。
8.蚕蛾用____________在地面上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
9.蚕茧是由____________根蚕丝缠绕而成,作用是保护____________。
10.如图所示,两只蚕蛾尾对尾是在____________。
随后,它们就要____________。
11.蚕蛹在蚕茧里待上10~15天,就变成____________破茧而出了。
12.蚕吐丝结成蚕茧,它的里面有____________,经过一段时间,____________从蚕茧里钻出来。
二、判断题13.蚕蛹被茧包裹,茧能起到保护蛹的作用。
()14.蝴蝶的形态结构与蚕蛾相似。
()15.蚕蛾的头上有两对触角。
()16.蚕蛾需要进食大量的桑叶。
()17.蚕蛾羽化不久就会交尾,雌蚕蛾刚产下的卵是褐色的。
()18.蚕结茧一个月后,蚕蛾才从茧中钻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教师总结:通过观察,我们发现磁铁在生活中正越来越到地被运用到各个方面。磁铁还有更多的运用,课下要多搜集资料,了解更到关于磁铁的应用
总结全课:
通过本课的探究学习,我们一定有很多收获,把你的感受及在评价表上。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究与磁铁有关的问题,同学们准备制作磁铁玩具的材料,比一比,谁的磁铁玩具制作的好!
课题
5、有趣的磁铁【实验课】
课时
1
教
学
目
标
1、能够通过游戏认识磁铁的磁性;发现生活中磁铁的应用;设计、制作磁铁玩具。
2、知道磁铁的性质。
重
点
知道磁铁的性质。
教具
各种磁铁、大头针、曲别针、水槽等;。
难
点
意识到科学、技术和社会是有机的结合,增强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法
实验法,研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2)学生交流。
(3)师生小结:同学们想到的玩法可真多!不过,在玩磁铁的时候要多观察,看有哪些新发现,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2、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1)启发、指导各组同学开展以下的磁铁游戏;
“给磁铁找朋友”游戏,观察磁铁不能吸那些物体,可以吸那些物体。
“悬调磁铁”游戏:把一个磁铁水平悬挂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的两端分别去靠近它的一端,知道不同磁铁的两端有时会相互吸引,有时又会相互排斥。
各组展示
玩磁铁游戏
学生交流
开展“磁铁游戏”活动
交流总结
交流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板
书
设
计
5、有趣的磁铁
磁铁指南的一端叫做南极,指北的一端叫做北极。
学生达标情况
班级
上课人数
达标人数
达标率
矫正后达标率3来自433991%
100%
教
后
记
优点:
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
缺点:
极个别学生的实验记录记得不够完整。
用磁铁靠近收音机,倾听收音机的发音效果有什么变化。
(2)交流总结
教师在参与个组活动、听取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对学生发现的磁铁性质进行总结。
活动二:说一说,生活中那里用到了磁铁。
1、利用资料卡或学生搜集的有关资料介绍司南。
2、教师小结:通过探究,了解了磁铁的很多性质,而且知道了
“司南”作用,其实,磁铁在生产生活中有更广泛的应用,(播放有关磁铁应用的录像)
“接链游戏”“两极对中间”游戏:用磁铁的两端与中间分别去吸引图钉或铁圈,发现两端吸引的数量多,中间少,从而知道磁铁的两端磁性强,中间磁性弱。
“看不见的磁力线”游戏:将条形磁铁或蹄形磁铁放在一张纸的下面,把纸放平,轻轻地将铁屑撒在纸上,把纸抖一抖。观察纸上的铁屑有什么变化,形成的图案是直线还是曲线,这些显示完全围绕磁铁的吗,从而感知到磁力、磁力线、磁场的存在。
1、谈话导入:
大家带来了不同形状的磁铁,这节课我们从认识磁铁的形状开始吧。谁先介绍自己的带来的磁铁?
2、各组展示、交流各种各种形状的磁铁。
3、教师适时补充相关资料和实物。
探究活动
活动一:玩磁铁游戏,感知磁铁的性质。
1、学生交流玩磁铁的方法。
(1)谈话;同学们带来了各种各样的磁铁,交流一些你们玩磁铁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