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戏剧名著选读》内容评析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等待戈多》评课稿

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等待戈多》评课稿1. 引言《等待戈多》是苏教版中外戏剧名著选读中的一本优秀作品。
本文对该教材进行全面评课,主要从教材的目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评价,旨在为教师提供参考,提高教学质量。
2. 教材目标2.1 教学目标《等待戈多》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对经典戏剧作品的兴趣和理解能力;•提升学生的阅读、分析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2.2 学习目标《等待戈多》的学习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理解戏剧文本中的主要情节、人物与冲突;•分析并解读戏剧中的象征意义与深层次内涵;•掌握戏剧的基本表演技巧与技巧;•能够进行戏剧剧本的创作与改编;•培养对戏剧的批判性思维与审美能力。
3. 教材内容《等待戈多》的教材内容基本按照戏剧的演绎结构和情节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内容:3.1 情节梳理3.1.1 第一幕:两个无聊的人物•介绍主人公弗拉德迪米尔和埃斯特拉冷清、无聊的生活状态;•引出戈多,并谈论等待戈多的目的和原因。
3.1.2 第二幕:戈多的不来•弗拉德迪米尔和埃斯特拉等待戈多,中间出现了休谟和波茨;•得到消息戈多不会来,引发弗拉德迪米尔和埃斯特拉的苦闷情绪。
3.1.3 第三幕:重复循环的等待•弗拉德迪米尔和埃斯特拉继续等待戈多,期间遇到了小男孩、波茨和男人;•重复循环的等待与希望。
3.1.4 结尾•弗拉德迪米尔和埃斯特拉最终没有等到戈多,决定离开。
3.2 人物形象塑造教材通过对弗拉德迪米尔、埃斯特拉等主要人物的描写和对话,呈现出他们的性格特点、内心挣扎和情感冲突。
4. 教学方法4.1 阅读分析方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多种阅读分析方法进行学习:•文字阅读:学生通过仔细阅读戏剧文本,理解情节、对话和人物形象;•情景模拟:学生可以选择一段对话或情节进行表演,理解戏剧的舞台呈现方式;•角色扮演:学生可以扮演剧中不同角色,深入理解角色个性与情感。
语文:新人教选修素材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九单元 贝克特与等待戈多解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新人教版选修]《等待戈多》解读贝克特影响最大的剧作无疑当推《等待戈多》,有人将之视为整个“50年代的杰作”。
不过,最初剧本完稿之后,却是命运多蹇,几度遭到拒绝,直到查拉将之推荐给布兰之后,才出现转机。
可布兰为了募集资金与寻找场地整整花费了三年时间,直到1953年1月5日才终于首演。
演出之后,大多数评论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称之为“现代戏剧的一件大事”;奥蒂贝尔蒂称剧本为“一部完美的作品”,萨拉库誉其为“我们时代的戏剧”,阿努依则将之与皮兰德娄剧作在1923年首演于巴黎一事相提并论,并认为它是“当代戏剧三四部关键剧本之一”。
如今,几乎没有人不把它视为20世纪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戏剧力作。
《等》剧之所以受人推崇备至,一方面在于它表达了作者对西方社会的深刻认识,另一方面在于它以极其新颖独特的风格打破了传统模式。
全剧“什么也没发生,没有人来,也没有人去,真是可怕”该剧所有台词均引自《荒诞派戏剧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
②以下分别简称弗和爱。
,然而正是这种“什么都没有”的形式最生动地表达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灾难给西方人所带来的莫大精神空虚与痛苦。
通过人物的无望等待,剧本直喻了整个人类的不幸与痛苦。
继尼采之后,贝克特用直观的戏剧形象再一次归咎于“上帝”。
不管“戈多”是否就是上帝抑或其使者,他在弗拉季米尔与爱斯特拉冈②两人心目中至少代表了某种希望,然而戈多迟迟不见,“希望总是不来,苦死了等待的人”。
于是,人类只能从死亡中去寻求慰藉与解脱。
如此,生命与生活的意义也就从根本上受到了质疑,生与死的界限进一步模糊。
弗拉季米尔的话发人深省:“双脚跨在坟墓上难产。
掘墓人慢腾腾地把钳子放进洞穴。
”这种虚无悲观主义思想迷漫全剧,并从一开始就引起观众的关注与共鸣。
正如布瓦德弗尔在首演之后所写评论中所说的那样:“观众们第一次面对死亡;他们见到了人类的焦虑和荒诞体现在那些难以忘怀的人物身上。
谈一谈对中外戏剧史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想

谈一谈对中外戏剧史这门课的认识和感想《中外戏剧史》为“艺术教室”丛书中的一本,全书计25万字、150幅图,生动简明地讲解了从古希腊罗马以来的中外戏剧发展历程,以年代为主序,照顾国(洲)别,注重名家名作,兼及整体概貌。
该书体例清晰,语言规范,注释详备,内容精到。
对中国、日本、印度等东方传统戏剧分别专章讲述,对各国各时代剧场制式详加考察,对欧美各戏剧流派有序梳理。
《中外戏剧史》既适合为高等院校学生选修戏剧之用,也有助于广大读者步入戏剧艺术殿堂。
《中外戏剧史》以一种大视角的格局纵览世界。
中世纪欧洲的戏剧已经拓展到一定的区域,古希腊和古罗马戏剧的伟大传统虽然已经断绝,但教堂里宗教戏剧的活跃延续了欧洲的人文传统。
待到文艺复兴的曙光升起,欧洲各国从教堂戏剧中蜕变出来的轻歌剧、滑稽戏、哑剧等蜂拥而起,宫廷和乡间到处载歌载舞。
其次是英国的莎士比亚戏剧旋射出万丈光芒,引出了欧洲戏剧继古希腊之后的又一个丰厚传统。
高中语文选修_中外戏剧名作欣赏1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1]
![高中语文选修_中外戏剧名作欣赏1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1]](https://img.taocdn.com/s3/m/1b2f3503a5e9856a56126031.png)
高中语文选修中外戏剧名作欣赏第一单元索福克勒斯与《俄狄浦斯王》【教学目标】1.通过研读俄狄浦斯的悲剧,感受剧中主人公的性格和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
2.以《俄狄浦斯王》为例,了解西方戏剧的起源和主要特征。
3.初步把握戏剧艺术的结构特点与“突转”的设置。
教学设想一、通过“导言”的教学,学生从宏观上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戏剧以及戏剧发展的概貌。
这一单元,学生面对的是西方戏剧发展源头上的一座里程碑。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我们要做的第一步就是通过对这“第一只麻雀”的“解剖”,让学生领略“西方的经典戏剧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介绍应该简明,重点是戏剧的结构。
二、教学的重点应该是教材中选入的第三场和第四场。
第三场的学习重点是关于戏剧的“突转”。
把握“突转”的实质,不仅对戏剧欣赏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而且人们在进行日常生活的叙事时,也应该注意这方面的技巧。
通过对第三场的朗读和讲解,让学生懂得,“突转”遵循的原则是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教师可以旁征博引,说明“突转”的技巧普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之中。
最好还能够让学生试编一些故事,尝试使用突转的技巧,在课堂上交流、切磋。
三、第四场的重点是“蝎子式的追问”,教材中有关章节对此阐述得较为详细。
在引导学生讨论时,不妨把话题扯开一些,例如:“什么是命运?”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或家人、亲戚、朋友的“命运”来认识:在古希腊戏剧中加以神秘化的所谓“命运”,本质上是人在处理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中,经常出现的客观的异己力量;在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时,这种异己力量的出现以及它们对于人的支配是很自然的、不可避免的;随着人们对于客观世界的认识与把握,对于自身命运的支配权也愈益增加。
对于命运,既不要采取不承认的态度,也不应该盲目悲观。
再如“蝎子式的追问”如何深入?建议将“俄狄浦斯的态度”同“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加以比较。
事实上,这两种态度的分野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看到,特别是当一桩灾祸发生了,其中可能涉及自己的责任时,“伊俄卡斯忒的态度”屡见不鲜,见惯不惊。
中外戏剧鉴赏

《牡丹亭》选段【作品分析】此选段为《牡丹亭》第十出《惊梦》。
从结构上看,这出戏它可分为“游园”和“惊梦”两部分;就内容而言,主要写女主人公杜丽娘的青春觉醒,梦里钟情,是她反抗和追求的叛逆之路的开始,文采飞扬,历来为人们所传诵。
《惊梦》是牡丹亭最精采的一出。
丽娘对生活的热爱之心,丽娘对爱的渴望之情,都借助那“姹紫嫣红开遍”的满园春色而荡漾在字里行间。
同时,丽娘的被压抑的情怀,被埋没的青春也让那“成对的莺燕”唱了出来。
那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随着春风中的“晴丝”,袅袅娜娜,飘飘拂拂,在花园中缠绕,,在读者心中萦纡,及其富有艺术感染力。
以下是对几个著名的唱段的分析。
【绕池游】,抒发自己清晨醒来百无聊赖的情绪。
“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里小庭深院”,春天的早晨,莺啼婉转唤醒梦中人,梦中醒来感受到春光撩人的烦乱。
“遍”,到处都是。
“人立小庭深院”用欧阳修“庭院深深深几许”的意味,刻画了一个被帘幕阻隔在闺房深处中孤独寂寞的女性形象。
春香不谙情事,春天的生机让她由衷的感到欢欣。
看到杜丽娘郁郁寡欢,就怂恿她趁着大好春光梳着应景的发型去赏春。
“宜春髻子”,相传立春那天,妇女剪彩作燕子状,戴在头上,上贴“宜春”而字。
杜丽娘心里却没有一丝快慰,感叹自己的心情“翦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杜丽娘在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心情的情绪下游园,奠定了整折戏的忧怨感伤的基调,正因有了如此微妙复杂的心理基础,才引出了下文“伤春”。
【步步娇】写杜丽娘怀着难以名状的烦闷和自我欣赏的心情开始梳妆打扮。
袅晴丝,一般有两种解释,一则说太阳穿过灰尘照进院子,一条若有若无的光线照进来,人的情思也如同这晃晃荡荡的光线无法平静。
一则直接把“晴”同“情”,写人的情思起伏不定。
在思绪万千的心情下,杜丽娘戴上亮晶晶的花钿,穿上华丽的锦裙,并从镜中欣赏自己的美丽。
如花美丽的少女从镜子里面审视自己的容貌、身段、神态,不禁沉醉。
【醉扶归】是杜丽娘自怜的集中表现,当春香从外在的衣物饰品上赞美她“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时,杜丽娘却表白道“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抛开外在装饰的陪衬,直接指向对自己不加任何雕饰的天生丽质美的欣赏,她认为自己的天然之美可使鱼沉雁落鸟惊喧,花羞月闭花愁颤,极写杜丽娘自己内心深处对自己美丽的欣赏爱怜。
外国戏剧名著选读

外国戏剧名著选读篇一:标题:外国戏剧名著选读正文:外国戏剧名著选读是文学爱好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这些作品代表着外国戏剧的最高水平,是人类文明宝库中的一份宝贵财富。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三部外国戏剧名著,分别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和《麦克白》。
《哈姆雷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讲述了哈姆雷特的故事,他是一个富有的贵族,同时也是一名出色的武士。
哈姆雷特的父亲被他的叔叔克劳狄斯 (Claudius) 谋杀,叔叔随后成为了国王。
哈姆雷特为了为父报仇,杀死了叔叔,但最终他被叔叔的追随者们谋杀。
该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的黑暗面。
哈姆雷特的台词“我是哈姆雷特,世界的亚军”成为了最著名的戏剧台词之一,表达了他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复仇的决心。
该剧也揭示了社会不公和权力斗争的问题,引起了观众深刻的思考。
《李尔王》是另一位英国著名剧作家约翰·莎士比亚的代表作之一。
该剧讲述了李尔王的故事,他是一个富有的国王,但他的行为却引起了儿子的愤怒和悲伤。
李尔王的儿子们,布里奇 (Briseis) 和加斯通 (Gaston),为了争夺他的王位而展开了一场争斗。
最终,李尔王的理智和宽容使他放弃了王位,并让他的大儿子拉奥提斯 (Laertes) 继承王位。
该剧深刻地揭示了人性的贪婪和权力的诱惑。
李尔王的行为使他失去了儿子、王位和尊严,但他最终明白了权力不是一切,而是仁爱和正义更重要。
该剧也反映了社会的黑暗面,引起了观众对权力和人性深刻的思考。
《麦克白》是英国著名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的另一部代表作。
该剧讲述了麦克白的故事,他是一个勇敢的武士,但也是一个残忍的统治者。
麦克白的妻子麦克白夫人 (Macbeth) 帮助他成为了国王,但随后,麦克白夫人的欲望逐渐膨胀,最终导致了麦克白的死亡。
篇二:标题:外国戏剧名著选读正文:外国戏剧名著选读是文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
在这些作品中,读者可以欣赏到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戏剧作品,其中一些更是被誉为经典。
中外戏剧名著鉴赏

我眼中的相声剧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电视上看了赖声川导演的相声剧《那一夜,我们说相声》,该剧是由李立群和冯翊纲主演。
故事发生在一个歌舞厅内,两个主持人,介绍说有一位很久没上台的相声大师将重返舞台,但二人却找不到大师,结果只好自己冒充。
那是我第一次接触相声剧,该部剧笑点多,在带来娱乐的同时,又让人不得不深思其中蕴含的含义。
说起相声,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在中国,地不分东南西北,人无分男女老幼,没有不知道相声,不喜欢相声的。
然而说起相声剧,了解的人也许就不多了。
那么什么是相声剧呢?所谓的相声剧的普遍定义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表演形式,它是在相声和戏剧的基础上产生的,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现方式和表演方法,以戏剧的形式把相声的精华展示出来。
相声剧是一种有故事情节,人物性格,甚至舞台道具背景的相声表演。
我眼中的相声剧与中国传统的相声有很大的不同。
我们平日都说去“听”相声,那么对于相声剧,我觉得更加侧重于“看”。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就以《东厂仅一位》为例来谈谈我对相声剧的认识。
在《中外戏剧名著鉴赏》课上我看了一部由冯翊纲、宋少卿、黄士伟演出的相声剧《东厂仅一位》。
冯翊纲声音浑厚,中气十足,宋少卿的妆化得像个老儒生,肢体语言却十分丰富,搞怪而又舒展自然。
黄士伟表演鲜活跳跃,收放自如,三人的语言功底和历史知识甚为了得,英文很棒,说学逗唱等传统相声技巧也不逊色。
《东厂仅一位》整部剧很耐人寻味,我觉得这已经不是单纯的传统相声,倒更像是一部舞台剧。
相声剧打破了传统相声的表演形式,除了说之外,更多的是表演。
这样的相声,我们更加乐意去看。
《东厂仅一位》整出剧目分为上下两场,以“反清复明”为引线,台词句句经典,内涵丰富。
由黄士伟扮演厂公,冯翊纲和宋少卿扮演厂公身旁的锦衣卫,上下两场紧密结合。
首先这部剧的舞台和服装与传统相声在某些地方存在着不同。
我们通常见的相声演出服多为大褂、中山装和唐装,现在也会看到西装。
在这部相声剧中演出者的服装是宽袍大袖的明清服装,舞台暗红色的基调悬挂着漂亮的书法大条幅,一切组合起来都是非常舒服,不会显得那么一板一眼。
高三语文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二知识点分析人教版

中外戏剧名作欣赏二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可能忽视爱情这个题材,尤其在戏剧舞台上,激烈的冲突,复杂的纠葛,动人心魄的美好,往往伴随着美丽的爱情,这也是人类永恒的理想和力量源泉之一。
在璀璨的戏剧夜空里,我们先选取几个耀眼的星座来欣赏品味。
学习目标1、了解从文艺复兴时期到现代社会的爱情、家庭伦理观念的发展2、了解在与“仇”和“理”的冲突中,爱情所显现出来的美好高贵,以及超越生死的顽强与坚韧3、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美学特征4、了解戏剧情境与与冲突的关系,了解“戏剧事件”对推动人物性格的冲突和发展的意义知识汇总莎士比亚与《罗密欧与朱丽叶》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
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是莎士比亚(1564—1616)早期创作的著名悲剧。
它诗意盎然,热情充沛,洋溢着浓郁的浪漫气息和喜剧氛围。
其艺术风格与作家早期创作的大多数喜剧相一致,被人们称为抒情悲喜剧。
一、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和复杂性我们先看对莎士比亚创作的经典论述:“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的基本思想是人文主义或人道主义,用他的语言说,就是‘爱’。
他的作品就是‘爱’的观念多方面的表现。
人文主义是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武器。
莎氏作品反映了新兴资产阶级的理想。
”(《中国大百科全书·外国文学》)这些言论可以为我们理解《罗密欧与朱丽叶》这部作品的意义提供参照。
罗密欧和朱丽叶是代表莎士比亚时代的人文主义理想的贵族青年,他们与贵族家庭的斗争映现着人文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斗争。
斗争是尖锐、残酷而悲壮的。
年轻的一代带着“爱”的理念和精神走上历史舞台,尽管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萌芽生长的必然性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但他们毕竟稚嫩,无力抗拒封建势力的遏制和扼杀,他们的“爱”也是缺乏现实基础的“海市蜃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兴趣 , 获得审美体验 , 陶冶性情 , 涵养 心灵 ; 另一方 面也要 了解 戏剧 的一些基 本知识 , 习鉴赏戏剧 的 学 基 本方 法 , 写戏剧 评论 , 学 尝试表 演剧本 的精彩 片
段 , 试 研 究 甚 至 创 作 剧 本 。 为 了 更 好 地 达 成 这 样 尝 的 学 习 目标 , 文 将 重 点 对 教 材 的 内容 进 行 评 析 , 本 以 具 体 的选 文 为 载 体 , 论 结 合 实 际 , 讨 专 题 的 没 计 理 探
绝望和憧 憬的两难境地里 , 呜凤痛苦地彷徨着 , 无奈
边 缘 化 甚 至 异 化 了 。 人们 不 再 为 戏 剧 而 痴 迷 疯 狂 , 人 们 宁 愿 看 那 无 休 止 的肥 皂 剧 、 侠 剧 、 像 剧 , 武 偶 看
的这个 独特的文学个性 , 本选 修教材特地在第 一专
题节选 了曹禺先生 的著名话 剧《 , 目的就是要 家》 其 通过它 与巴金小说《 的 比较 , 家》 来揭示话剧 和小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初衷 , 梳理各专题的知识结构 和重点难点 。
戏剧是一种通过 舞台演 而诉诸观众感官的艺 术 形式 , 以演员 的表演 为 中心 , 它 常常 又被称作 为 “ 剧场艺 术”舞 台艺术” 演员艺术” “ 或“ 。也正 因为它
在世 界文学舞 台上有 着 自己的一席之地 , 为后 世留
下 了许 多 不 朽 的 艺术 瑰 宝 :在 西 方 , 严谨 庄 重 、 有 大
有 冲突就没有戏剧 , 剧就好像一场扣 人心弦 的斗 戏
牛 、 击 或足球赛 , 只有全场 都充满惊心动 魄 , 拳 它 才
线, 选择 中外戏剧 的经典作 品, 构成七 个学 习单元 , 铺设不断 深入和拓展 的学习序列 ” 。通过对它 的学
习 , 生 一 方 面要 养 成 阅读 卉 今 中外 各 类 戏 剧 作 品 学
。
,
_ ¨
#≯,
0
:
剧 名著选读》 内容评析
宗 华
戏剧是 一种综合舞 台艺术 , 以表演 艺术为 中 它 心并集合 了文学 、 音乐 、 舞蹈等其他艺 术门类 , 通过
演 员 表 演 故 事 来 反 映社 会 生 活 中 的各 种 冲 突 , 成 完 预 想 的叙 事 目标 。作 为 一 种 独 立 的文 学 体 裁 , 剧 戏 专题 一 、戏 剧 : 场 的艺 术 剧
气磅礴的古希腊悲剧 , 有幽默风趣 、 寓庄于谐的古希 腊喜剧 , 有机 智深刻 、 妙语连珠 的莎 士比亚戏剧 , 有 茫然若 失 、 勇于突破的现代派戏 剧 , 等。在我 国, 等 近 代之 前虽 然 没有 西方 意 义上 的戏 剧 ( 主要 指 话 剧 )但宋代的南 戏 、 , 元代的杂剧 、 明代的昆曲以及清 代的“ 花派” 地方戏等, 亦能够大放异彩 、 名噪一时。 可 以毫不夸饰 地说 , 戏剧文学 的殿堂是斑斓 多 彩的 , 徜徉其 中, 我们 尽可 以获得最快乐的体验和最 丰盈的人生。然而 , 当代的 中国 , 在 ‘ 戏剧却被无情地
几个剧团也因为庞 大的演 出经费而时刻想着另谋
路 。也正是在这样 的现实背景下 , 中外戏剧名著选 《
读 》 新 课 程 改 革 的 要 求 , 时 编 辑 并 m版 。 可 以 应 及 说 , 门 课 的 开设 不 仅 能 拓 展 和 提 高 学 生 的知 识 能 这
友 的进 步 活动 等 , 也 不失 为 一部 成功 的改编 作 却
等 其 他 文 学 样式 的 区别 , 学 生更 准 确 、 晰 地 认 识 让 清
和定位戏剧 。具 体来讲 , 应从以下 三个方面来把握 : 第 一 ,-J  ̄l 说等艺术形式 不同 , , 突出的舞台性 要 求戏剧 的时问 、 景和人物具有 高度的集 中性 。曹 场 禺先生在 漫谈《 的改 编时也说 , 家》 剧本在体裁 上与 小说不同 , 剧本有较多的限制 , 不可能把小说 中所有 的人物 、 事件 、 场面 完全写到剧本 中来 , 只能 写下 自 己感受 最深的东西 。因此 , 曹禺先生在剧本 里只精
选 了 四 个 时 间 段 来 展 开 剧 情 , 景 每 幕 也 仅 选 择 了 场
那大投 资 、 制作 、 大 大阵容的好莱坞 电影 , 也不 愿花 钱买票去看场朴实无华 、 本色纯真 的戏剧 。于是 , 戏 剧 的剧本少 了 , 台演 少 了, 舞 仅存 的 、 为数不 多的
为数不 多的几个 , 觉慧 的朋 友张惠等人也没 能如数 场 。这样 , 虽然没写兵变和学潮 , 没写觉慧与他朋
场, 主人公鸣风 的内心冲突是异常尖锐的 , 者既 作
要将她送给冯老太爷 , 又给她机会 向觉慧倾诉衷肠 ,
更 让 觉 慧 此 时 无 心聆 听 她 的 诉 说 , 来 二 去 , 在这 一 就
。
0_l 、 _ __ l ¨
£ r _ ∞ 。 Ll
新 教 村
品 。因为这样做 , 虽然少了原著小说的大气 与磅礴 , 却也多了几分新的曹 禺式的深沉 与凄婉。 第二 , 与小说等艺术形式不同 , 强烈 的戏剧性要
求 戏 剧 中 要 充 满 紧 张 刺 激 的 矛 盾 冲 突 。俗 话 说 , 没
力, 更有着裨补 阙漏的重 大历史意义。
《 中外 戏 剧 名著 选 读 》 2 0 年 经 全 国 中小 学 教 于 05 材 审 定 委 员 会 初 审通 过 , “ 它 以戏 剧 的基 本 元 素 为 主
能在 漫长的数个小 时里 吸引住观众 的眼球 , 才不至
于冷场 。所 以话剧《 所写的往往都是小说 中矛盾 家》
最 激烈 的内容 。比如说 第一幕 , 曹先生 开始就描写 觉新和瑞珏结婚的那 一天 , 这时梅小姐走 了, 觉新却 要 与自己毫不相识 的瑞珏结婚 , 中所 蕴含 的情感 其
纠 葛 可 想 而 知 。再 比如 说 教 材 所 节 选 的 “ 凤 之 死 ” 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