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复习
初中英语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

初中英语总复习(全册)知识点归纳一、词汇知识点1. 名词:表示人、事物、地点等的名称。
如:teacher, book, Beijing。
2. 动词:表示行为、状态、感觉等。
如:run, sleep, like。
3. 形容词:修饰名词或代词,描述人或事物的特征。
如:beautiful, tall, kind。
4. 副词: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等,表示时间、地点、程度等。
如:quickly, slowly, very。
5. 代词:替代名词的词语。
如:he, she, it, they。
6. 介词:表示位置、关系、方式等。
如:in, on, at。
7. 连词:连接两个词、短语、句子等。
如:and, but, or。
8. 数词:表示数量的词语。
如:one, two, first。
二、语法知识点1. 时态:英语中常用的时态有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
2. 句型:英语中常见的句型有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
3. 从句:包括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和状语从句等。
4. 否定形式:在英语中通过在句子中加入否定词来表示否定的意思。
5. 疑问形式:在英语中通过改变句子语序或加入疑问词来构成疑问句。
6. 介词短语:一种由介词和它的宾语构成的结构,用来修饰名词或动词。
三、阅读技巧1. 抓主题:阅读时要注意抓住文章的主题,从中找出关键信息。
2. 理解词义:通过上下文,猜测不认识的单词的意思。
3. 推理推断:通过已知信息进行推理,得出未知信息。
4. 划重点:将文章中所述的重要信息标记出来,有助于记忆和理解。
5. 阅读速度:提高阅读速度的技巧有先读标题、段落开头和结尾。
以上是初中英语总复的知识点归纳,希望对你的复有所帮助!。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帮助小学一年级学生回顾数学上学期所学知识,并进行系统的总复习,确保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与技能。
具体的教学目标如下:•掌握数的认识与数码的概念•掌握数的比较及其符号的意义•掌握简单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掌握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四舍五入的概念二、教学内容及安排本课程共包含四个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加减法计算和数字关系。
每个部分的教学安排如下:1. 数的认识本部分主要包括数的概念及数码的认识,可以采用抽认数字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
教学重点:•数字0~100的读法•数码的概念及认识教学重难点:•数字的读法和写法•数码的认识与辨认2. 数的比较本部分主要是让学生掌握数的比较方法和符号的意义。
教学重点:•数的大小比较•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表示方法教学重难点:•大于、小于、等于符号的意义•不同数字间符号的应用和阅读3. 加减法计算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掌握简单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加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减法的概念及计算方法教学重难点:•运算符号的理解与运用•运算顺序的掌握4. 数字关系本部分主要是帮助学生学习数字之间的关系和四舍五入的概念。
教学重点:•数字之间的关系及表达方法•四舍五入的方法和意义教学重难点:•数字之间的关系的运用•四舍五入的实际应用三、教案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小组合作、互动讨论、游戏、广场舞等形式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加深对数字的认识和理解。
具体教案设计如下:1. 热身活动(5分钟)通过手指做加减法的游戏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数学运算能力。
2. 数字认识游戏(10分钟)老师可利用数码卡片,让学生根据卡片上的数字进行接龙游戏或形状对应数字游戏。
3. 数字比较游戏(15分钟)老师可以播放一些数码声音,让学生根据声音猜出数字大小关系。
4. 简单加减法计算(20分钟)老师可以通过画图、小组合作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堂情境及分析1.1 教学目标通过对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的教学,达到以下目标:•了解重点复习内容;•加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增强数学运算能力;•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及分析《总复习》是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的练习册,汇集了全册的各种题型,主要包括下面这些内容:•朗读小数;•认识面积;•用完整的分数表示;•学习加减法的运算步骤。
这些内容都是小学二年级数学的基础,而且这些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老师要通过讲解、实例演示和练习等多种方法,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灵活应用这些数学知识。
1.3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采用多种方法,如板书、演讲、课件讲解、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既保证学生的主动性,也保证学生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及步骤2.1 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以《总复习》的内容为基础,包含以下主要内容:1.论小数:在小数的表示方法中,应讲解小数的定义、小数的读法和借位加法、借位减法等知识点;2.认识面积:在认识面积的概念中,应讲解面积的定义,常见物体的面积等;3.分数:分数是整数和分数两个数字组成的,需要讲解分数的定义,最简分数的概念,完全分数和假分数的转换等;4.加、减法: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的基础之一,所以我们需要重点讲解加减法的运算步骤,如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概念,掌握加减法的算法等。
2.2 课堂步骤通过上述内容分析,以下是本次课堂的教学步骤:2.2.1 引入1.让学生回顾上一学期学习的内容,对小数、面积、分数和加减法等基础知识进行简单测试;2.引入新的教学内容,介绍本次课堂将详细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其运算法则,包括+、-、×、÷四种运算规则。
2.2.2 讲解1.介绍小数运算法则,从小数点后一位开始,将位数对齐,然后进行运算;2.小数的加减乘除变式都是小学二年级学习的基本操作,需要通过实例演练来强化学生的记忆和理解。
初中数学总复习

初中数学总复习初中数学总复资料1.数与代数1.1 数与式有理数:有限或循环小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数轴:三要素相反数绝对值:│a│= a(a≥0)│a│=-a(a<0)倒数指数零指数:a=1(a≠0)负整指数:(a≠0,n是正整数)完全平方公式:(a±b)²=a²±2ab+b²平方差公式:(a+b)(a-b)=a²-b²幂的运算性质:am·an=am+nam÷an=am-nam)n=amnab)n=anbnan/n科学记数法:a×10n(1≤a<10,n是整数)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1.2 方程与不等式一元二次方程定义及一般形式:ax²+bx+c=0(a≠0)解法:1.直接开平方法.2.配方法3.公式法:x1,2= (-b±√(b²-4ac))/2a4.因式分解法.根的判别式:Δ=b²-4ac>0,有两个解。
Δ=b²-4ac<0,无解。
Δ=b²-4ac=0,有1个解。
维达定理:x1+x2=-b/a,x1×x2=c/a常用等式:x1+x2=-b/a,x1×x2=c/a1.3 应用题1.行程问题:相遇问题、追及问题、水中航行:v顺=船速+水速;v逆=船速-水速2.增长率问题:起始数(1+X)=终止数3.工程问题:工作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常把工作量看着单位“1”)。
4.几何问题1.4 分式方程(注意检验)由增根求参数的值:1.将原方程化为整式方程2.将增根带入化间后的整式方程,求出参数的值。
1.5 不等式的性质1.a>b→a+c>b+c2.a>b→ac>bc(c>0)3.a>b→ac<bc(c<0)4.a>b,b>c→a>c5.a>b,c>d→a+c>b+d.2.函数2.1 一次函数1.定义:y=kx+b(k≠0)2.图象:直线过点(0,b)—与y轴的交点和(-b/k,0)—与x轴的交点。
数学书上的复习题和总复习题在哪

数学书上的复习题和总复习题在哪数学是一门需要不断练习和巩固的学科。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复习题和总复习题。
那么,这些题目都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又有什么作用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复习题通常是在教材的每个章节后面或者每个知识点的末尾出现的。
它们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对概念和方法的理解。
复习题一般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涵盖了该章节或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通过做复习题,学生可以检验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强化。
复习题的编写是经过认真筛选和设计的,它们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又要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复习题的设计往往既注重知识点的延伸和拓展,又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在做复习题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还要学会将所学的知识灵活地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复习题是在学期或学年结束时出现的,它们的目的是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复习和总结。
总复习题通常包括各个章节或知识点的综合题目,涉及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综合运用。
通过做总复习题,学生可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巩固,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总复习题的编写要求更高,它们既要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又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总复习题的设计往往更加复杂和综合,需要学生将不同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和运用。
在做总复习题时,学生不仅要掌握各个知识点的解题方法,还要学会将不同的方法和思路进行灵活组合,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在复习题和总复习题中,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趣和有挑战性的问题。
这些问题既可以是经典的数学问题,也可以是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自己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这些问题也可以激发我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促进我们对数学的深入研究和探索。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总复习教案

总复习教案总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 复习教学内容,巩固知识点;2. 查漏补缺,消除学生的疑惑;3. 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4.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内容】1. 复习课文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场景;2. 复习问题句型,并进行练习;3. 复习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从句等;4. 复习词汇和短语,强化记忆;5. 小组活动,进行口语对话练习;6. 答案讲解和互评。
【教学准备】1. 课文和课本;2. 复习资料和练习题;3. 黑板、彩色粉笔和橡皮擦;4. 组内小组活动所需材料。
【教学过程】一、复习课文内容教师复习并概括课文中重要的人物、事件和场景,引导学生回忆课文中的细节,并提问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二、复习问题句型教师复习常见的问题句型,并设计相应的练习题。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句型的用法。
三、复习语法知识点教师复习语法知识点,如时态、语态、从句等。
针对不同的知识点,设计不同形式的练习题,检验学生的掌握程度。
四、复习词汇和短语教师复习并强化记忆词汇和短语。
通过匹配、填空和选择题等形式,让学生巩固词汇和短语的用法。
五、小组活动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设计对话练习题。
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进行对话练习,并互相评价对方的表现。
六、答案讲解和互评教师集中讲解练习题的答案,并与学生进行互动。
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进行评价,发表个人意见。
【教学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复习,学生对已学的知识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某些方面的不足。
教师要及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索和解决问题。
只有通过不断地复习和练习,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的知识,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3篇)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范文(通用4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五年级《总复习》教学反思1本学期是进行的五年级数学下册的知识,本册教材包括了八个单元的学习,期中有七个单元的新授课,其中因数和倍数、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表面积、分数的意义,既是本册书的教学重点又是难点,每一部分知识都能做到让大多数学生理解,学会,掌握,教学上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但是到新学期结束,感觉时间是那样的紧迫,上完新课,解决完练习题,时间已经结束了,自己还紧张的了不得。
反观这半年的教学,也没有在哪个环节浪费了时间,难道是课时不够,还是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按排好,有时想想,问题也不知道出现了哪里。
所以为了让知识重现。
为了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我采取了以下的复习方法。
1、认真学习教参,找出本册知识的知识点,重点难点。
2、根据平时的听讲、练习及单元测评等方面,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特别是学生难点、易错点。
发现学生在立体几何图形求表面积及体积的有关计算,分数意义、分数的简便运算等存在最大问题。
3、在进行简单的分析以后,让学生进行了针对性的复习,如:立体图形的计算,让学生先反思自己的难点在哪里,平时出现的错误在哪里,师生共同复习两个图形的特点;从实际操作中,回顾表面积、体积公式的由来,提高公式应用的熟悉度。
学生对于分数加减法简便运算,特别是带有一些小括号的题目,如何处理小括号中的运算,把平时同学们出现的问题一一列出,然后进行对比分析,让学生找出规律,明白这类题目的处理方式,从而提高简便运算能力。
现在我长吁了一口气,不管结果如何,现在重点难点和同学们再重现了一次,同学们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怎么样,成绩怎么样。
反思一学期的教学,没有好好的按排教学时间,也就是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把握不够,对学生和教学内容没有好好的进行平衡,平时对差生时间照顾的太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复习
第一章 飞行动力学
一、概念:
1、体轴系纵轴ox 在飞机对称平面内;速度轴系纵轴a ox 不一定在飞机对称平面内;稳定轴系纵轴ox 在飞机对称平面内,与体轴系纵轴ox 相差一个配平迎角0α。
2、俯仰角θ的测量轴为地轴系横轴g oy ;滚转角φ(倾斜角)的测量轴为体轴系纵轴ox ;偏航角ψ的测量轴为地轴系铅锤轴g oz 。
3、迎角α:空速向量在飞机对称平面内投影与机体纵轴ox 夹角。
以的投影在ox 轴之下为正。
4、β(侧滑角):空速向量v 与飞机对称平面的夹角。
以v 处于对称面右为正。
5、坐标系间的关系
机体轴系b S 与地轴系g S 之间的关系描述为飞机姿态角(ψφθ、、); 速度轴系a S 与机体轴系b S 之间的关系描述为气流角(βα、); 速度轴系a S 与地轴系g S 之间的关系描述为航迹角(χμγ、、)。
6、舵偏角符号
升降舵偏角e δ:平尾后缘下偏为正0>e δ,产生低头力矩。
0<M 副翼偏转角a δ:右翼后缘下偏(右下左上)为正0>a δ,产生左滚转力矩
0<N 。
方向舵偏角r δ:方向舵后缘左偏为正0>r δ,产生左偏航力矩0<L 。
7、稳定性、操纵性与机动性
动稳定性:扰动停止后,飞机能从扰动运动恢复到基准运动。
静稳定性:扰动停止的最初瞬间,运动参数变化的趋势。
操纵性:飞机以相应的运动,回答驾驶员操纵各操纵机构的能力。
机动性:指在一定时间内,飞机改变速度大小,方向和在空间位置的能力。
稳定性与操纵性及机动性矛盾。
过稳则不易操纵,机动性差。
8、在建立飞机方程时考虑牵连运动的原因是:牛顿定律是相对惯性坐标系的,机体坐标系为动坐标系。
9、ip jq kr θφψΩ=++=++ 表示:飞机三个姿态角变化率或绕机体轴的三个
角速度分量都能合成飞机总角速度分量
Ω。
p 、q 、r 一定正交,但φθψ
,,三者不一定正交。
10、纵向短周期运动对应大复根,周期短,频率高,衰减快的运动。
纵向长周期运动对应小复根,周期长,频率低,衰减慢的运动。
称为浮沉运动或起伏运动。
11、纵向运动中
在)(t α∆过程中以短周期运动为主; 而在)(t V ∆中则是以长周期运动为主;
在)(t θ∆中,长、短周期均占很多,两种运动差不多。
12、长短周期成因
V (切向速度变化率)—是以长周期为主的,而V 与∑xa F 有关,所以长周期是反映切向力的平衡过程;
q
(俯仰角加速度)—是以短周期为主的,而q 与∑a
M
有关的,所以可以
说短周期反映的是力矩平衡的过程。
13、油门杆前推0>∆T δ,发动机推力增大,稳态时速度、迎角不变,但飞机俯仰角θ发生变化,飞机爬升。
14、要提高速度,而飞机又不爬升,应在推油门杆时,同时前推驾驶杆操纵升降舵,使升降舵下偏以减小迎角,实现平飞加速。
典型飞行控制系统工作原理
一、概念
1、飞行控制系统由三个回路组成。
舵回路为内回路改善舵机性能; 稳定回路,稳定飞机的姿态;
稳定回路加上测量飞机重心位置信号的元件以及表征飞机空间位置几何关系的运动学环节,组成外回路—制导回路。
2、阻尼器
作用:以飞机角运动作为反馈信号,稳定飞机的角速率,增大飞机运动的阻尼ξ,
0M<00L<00<00e e T δδδδδδδδ→→⎧⎪→→⎪⎨→→⎪⎪→→⎩a a r r T 升降舵偏角:平尾后缘下偏为正〉
产生纵向低头力矩副翼偏转角:右翼后缘下偏(右下左上)为正〉
产生滚转力矩方向舵偏转角:方向舵后缘向左偏为正〉产生偏航力矩N 油门杆位置:向前推杆为正〉加大油门、加大推力
抑制振荡。
组成:阻尼器由角速率陀螺,放大器和舵回路组成。
反馈到助力器输入端。
3、飞机—增稳系统
作用:提高系统的固有频率ω;提高飞机静稳定性。
组成:
俯仰增稳系统:引用迎角α或过载()z n n n 反馈。
4、控制律 (1)比例式控制律
θθθδθθ L L g e +∆-∆=∆ )( 微分作用为加大阻尼。
(2)积分式控制律
()θθθδθθ L dt L g e +-=∆⎰ 5、协调转弯
a) 0=β的定常盘旋。
b) 协调转弯条件:
⎪⎪
⎭
⎪
⎪⎬⎫
∙∙∙∙∞∞∞∞00H =稳态侧滑角=稳态升降速度=常数航向稳态角速率=常数稳态滚转角βψφ c) 协调转弯公式
φψ
tg u g = 偏航 φθφθψsin cos cos cos u
g r b =⋅= 俯仰 φφθφθψ
tg u
g
q b sin cos sin cos == d) 协调转弯为保证不掉高度及保证提供协调转弯所需的俯仰角速率,必须操纵升降舵e δ提供舵面力矩。
无论飞机左转弯)0(<φ,还是右转弯(0>φ),都应操纵e δ∆向上偏,使飞机抬头。
7、自动配平
自动配平就是接通自动驾驶仪前,通过操纵调整片或安定面,使驾驶杆承
受力为零 即“卸荷”(卸去舵面铰链力矩给驾驶杆带来的力的影响),而在自动驾驶仪工作中,及时卸去铰链力矩,使驾驶杆承受的力不为零,这种作用就是自动配平。
第七章现代飞行控制技术
一、概念
1、控制增稳系统主要解决问题为:解决飞机稳定性与操纵性的矛盾;
所用方法为:在增稳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杆力前馈通路,以增加系统的放大系数。
2、电传的引入和优势
3直接力控制
直接力控制是飞机在某些自由度不产生运动的条件下,直接通过控制面造成升力或侧力来操纵飞机机动。
也称为“非常规机动”。
改善飞机机动性。
4、机动载荷控制
机动载荷控制是指:利用自动控制的方法,在机动飞行时,重新分布机翼上的载荷,使其具有理想的分布特性,从而达到减小机翼结构重量及提高机动性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