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九年级8、9、10课周周清
关于堂堂清、周周清的检测反馈实施方案(试行)

关于堂堂清、周周清的检测反馈实施方案(试行)为进一步打造优质的高效闪光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认真落实董事会、督评室提出的周质量监测制度,加强教学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方案。
一、堂堂清:1、测试内容:所有文化科本节课所学知识,原则上考查导学案上所设计的现有内容、选用课本现有的文本内容和习题。
2、分值:统一为10分。
3、时间:统一为每一节课最后五分钟;(如遇本节课不能及时测试的,请各任课老师自行利用午自习、八自习、晚自习进行测试。
)4、具体操作及评价:任课教师抽取各班闪光共同体中任意一名学生代号上黑板检测或抽取学生进行检查(当堂课上课不专注的学生可优先考虑),该同学的成绩即为小组成绩,得分计入当天小组总分。
台下同学所抽测的题目由各小组组长检查打分,计入该同学当天个人总分。
5、结果的利用:堂堂清的各项得分单独列项计入当天小组总得分中,每天晚教育时间各班主任老师针对当天堂堂清情况针对性地进行总结。
二、周周清:(一)备课组长负责:1、测试科目:七年级:语、数、外三科;八年级:语、数、外、物四科;2、命题安排:由各备课组长统一好进度,各备课组长依各周教学进度组织根据当周周测安排专人命题,请各备课组长于每周日晚一前将测试试卷以电子稿的形式交教务处存档。
3、命题内容:内容为近一周所学知识,原则上考查课本内容,选用课本现在的文本内容和习题。
题目难度以基础题、中等题为主,不出现偏、难、怪题。
测试题量根据不同学科设置,每科原则上控制在5—7个题,16K的一个版面;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满分100分。
4、测试时间及组考:由各备课组长安排备课组老师利用各班午自习、八自习或晚自习自行测试。
5、阅卷:由各班任课老师负责,也可由各任课老师安排各小组组长负责。
分数由各任课老师或安排课代表统一填写到登分册上,并对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对个别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
请班主任老师将每周的周测分数及时张贴于教室。
6、评价:小组平均分单独列项计入小组周得分。
初三语文周周清9

初三语文周周清(9)【语言基础练习】1、请你在括号里给加点的字注音,然后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⑴汲.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根深蒂.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锲.而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孜孜..不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你选择最合适的词语填写在句中的横线上。
⑴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________(汲引、汲取、吸收)知识,使自己________(学识、学业、学问)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无所成。
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________(创造、创新、创意)。
⑵知识就是形成创意的________(材料、素材、题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拥有________(创造性、创造力、创新力)。
3、如果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去掉,句子也是通顺的。
你认为可以去掉吗?为什么?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面论据不同类的一项是()A.约翰·古登贝尔克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B.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
C.鲁迅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D.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5、请你认真品读下面的文字,然后说说创造性思维有哪些必需的要素。
【周周清四清导航】2015(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周周清清:周周清3检测内容:2.1~2.3课件

15.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进行了六次人口普查,下 表是第三、四、五、六次人口普查的部分数据,请仔细
分析并回答问题:
次数 第三次 第四次 时间 1982.7.1 1990.7.1 全国人口 总数/亿 10.319 11.600 占总人口百分比 男性/% 51.50 51.60 女性/% 48.50 48.40 性别比 /% 106.30 106.60 年增长 率/% 2.10 1.48
枫
8.一个群落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C ) ①一定的自然区域内 ②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A.③④ B.②④ C.①③ D.①② ③有直接
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④不同的自然区域内
9.下列关于生物群落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在垂直方向上,群落具有分层现象
B.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依赖于植物 C.在水平方向上,生物种类分布也有差异
枫
12.如图是某水域中三种单细胞藻类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图(分别用Ⅰ、Ⅱ、Ⅲ)。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三种藻类合计数量最多的月份是_________ 4月份 。 温度 (2)图中说明种群数量的变化与_________ 因素有关。
枫
13.实验室里用一定的容器培养某种酵母菌,每隔4小
时统计容器中酵母菌的个体数如下:
A.实验法 B.观察法
C.调查法 D.测量法 (2)1982年,我国将计划生育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从表中
数据可以看出,自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以来,年增长率呈现
逐渐_______ 减少 趋势。 多于 (3)在我国总人口中,男女性别呈现出的特点是男性______(
填“多于”“等于”或“少于”)女性。 枫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初三语文周周清9,10答案

参考答案第四单元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⑴汲取(jí)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⑵根深蒂固(dì)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⑶锲而不舍(qiè)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⑷孜孜不倦(zī)勤勉的样子。
2、⑴汲取学识创意⑵素材创造性3、不能去掉,因为“大部分”说明也可能有例外,注意表述的严密性。
4、A(事实论据,其余都是道理论据)5、一是有渊博的知识;二是会对知识进行组合,形成创意;三是坚信坚持下去,必会有成果。
6、示例:⑴、2(月)+1(月)=1(季度);⑵、3(天)+4(天)=1(周);7、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放弃探求,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8、因为事物是丰富复杂的,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
9、条件:①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②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
③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论证方法:举例论证。
作用:具体而又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或:所举的例子确凿、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
)10、略。
11.我们不应满足于敝“匠人”,要有较高目标、有追求、有不断创新的精神。
(意思对即可。
)12.甲:比喻论证,把匠人凭经验做事比作一个一个摘瓜,把大师按规律做事比作提瓜藤,生动形象地论证了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对比论证,用匠人和大师不同的摘瓜方式作对比,突出大师已上升到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答出一种即可)乙:举例论证,以鲁班由匠人到大师的经历为例,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只有追求更高的目标才会断进步的道理。
13.画家的事例不恰当。
第④段阐述的观点是“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而这个论据的重点在目标和信念上,不能很好地证明观点。
(意思对即可。
)14.先从三个方面分析匠人和大师的区别,然后揭示研究这种区别的目的,提出中心论点,最后总结全文。
(意思对即可。
)15、示例:生1:我认为做一个富有创造力性的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运用知识。
西南专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周周清1词语运用课件新人教版

(4)《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十三条规定:“本法所说的子女,包括婚生子
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________关系的继子女。”
A.制订
醒悟
治服
扶养
B.制定
醒悟
制服
扶养
C.制订
省悟
治服
抚养
D.制定Biblioteka 省悟制服抚养
第四页,共17页。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6分)B
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不再囿于一己的狭隘;倾听使人________,你将
一幅6平方米左右的《蒙娜丽莎》,________的画像引得路人纷纷驻足观
看,惊叹不已。
(3)毕淑敏说,参加“成语大会”的节目录制是一次极好(jí hǎo)的学习机会,
在我最近的写作中,成语的使用________地比以前多了,就像和老朋友见
了面,对成语更有感情了。
A.截止
栩栩如生
不由自主
B.截止
惟妙惟肖
第六页,共17页。
6.下列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C )(6分) 长期以来我们在吃四大发明的________,在一种________的怀旧安
慰中构筑自己的民族自尊心。这种自尊心是必要的,但这种思想方法却 制造着一种后顾的文化________。因为后顾,我们对世界的许多新变化 有一种阿Q式的“我祖先比你阔多了”的________。这正造就了我们的长 期封闭,亦造成了我们裹足不前。 A.本钱 虚妄 模范 情结 B.老本 虚幻 模范 情绪(qíng xù) C.老本 虚妄 模式 情结 D.本钱 虚幻 模式 情绪(qíng xù)
警醒
丰富
谦虚
第五页,共17页。
5.依次填入下面(xià mian)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D是( )(6分) 小巷越是久远,越幽深,越蜿蜒,越斑驳,历史的________就越深,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周清10课件新人教版_2412

周周清10kǎixuán pūzīqīchájǐxǐngcuīzhémòsújídìqièzhòng huàn bào wàngchuàngdùn2.认清字形。
(21分)诓蔑kuāng()骗ꢀ诬miè()ꢀ不足为jù()据麻zuì()miǎo()茫腐草为yíng()醉渺萤虚wàng()huàn()养山qióng(穷)水尽妄豢视chá()停zhì()持之以héng()察滞恒凶xiǎn()压zhà()不言而yù()险榨喻灌gài(溉)tàn(探)求画龙点jīng()睛懦钝投鲁dùn()nuò()夫走tóu()无路3.成语积累。
(12分)怀古伤今(1):追念古代的事情,感伤现在的事情。
(2)为民请命:替老百姓向上请求减轻负担或解除困苦,保全生命。
前仆后继(3):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奋斗,不怕牺牲。
不攻自破(4):不用攻击,自己就溃败了,多形容观点、情节等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责问。
根深蒂固(5)(6):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不倦不言而喻锲而不舍(7)(8):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画龙点睛(9):比喻作文或说话时在关键地方加上精辟的语句,使内容更加生动传神。
走投无路(10):无路可走,无处投奔,比喻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形容处境极端困难。
众叛亲离:众人反对,亲信背离,形容被孤立。
(11)(12)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容易做,不费力气。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8分)(1)《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作者是____,选自《______________》。
初三政治周周清15周(学生稿)

初三政治周周清(第15周)(学生稿)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读书】在老师的帮助下,相信你能够主动地弄懂这些问题!1.通过阅读知道我国初级阶段的共同理想,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增强建设社会主义祖国的使命感;2.辩证地理解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为构建和谐社会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做出自己的贡献。
3.体会任何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奉献社会努力学习。
4.读书内容:第九课内容;重点P118\P123第一段和P124-125二、【重点知识过关】(在细心看书的基础上,认真填写,尽量不看书。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我们的最高理想是。
3、党的指导思想。
4、我国已总体达到小康,但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的小康。
5、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的社会。
6、艰苦奋斗①为了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了实现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我们还需要进行长期的,它是中华民族的,也是我们的重要内容。
②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精神,创业实践需要创业精神的支持和鼓舞。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人类的创业史。
③艰苦创业,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容。
在新时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精神,尤其是精神。
三、【选择】1.“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A.最高理想 B.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C.共同理想 D.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目标2.下列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和谐社会,人人共享;促进和谐,人人有责B.它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C.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D.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3.农村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解决农民因病致残和返贫等问题,这表明A.我国正采取措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B.我国正采取措施,努力使全体人民达到同步富裕C.现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城市和乡村之间的矛盾D.现阶段,我国的中心工人是健全养老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4.艰苦奋斗集中表现为A、艰苦朴素B、勤俭节约C、创业精神D、科学精神四、【主观题】26.(17分)学校开展“迎青奥、提升素质、争做合格东道主”的主题系列活动,根据班级讨论决定,初三(1)班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展开了对“中国式过马路”这一问题的调查研究,他们克服了很多困难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得出了以下一些结论:①部分行人缺乏交通安全意识;②成为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③部分行人盲目从众的心理;④设置合适的红灯等待时间;⑤对横穿马路的前三位行人进行处罚;⑥凑够一撮人就走,和红绿灯无关;⑦部分行人缺乏遵守规则的意识;⑧影响了中国人的整体形象。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周周清8课件新人教版

周周清8jiàng huānbǐbówǎng èxùnmángtàcháshéxíng chángzhàn niànchuòxùnanggōngkōuxīmìchuīkuàng2.认清字形。
(27分)隐huì晦()ꢀꢀxiāo(萧)索ꢀꢀ祭sì(祀)酬伶lì()应chóu()隔mó()俐膜bǐ(鄙)夷chī(嗤)笑sè(瑟)索狼bèi(狈)duō()嗦zì()睢哆恣蛎别shù()褴lǚ()牡lì()墅褛shà(煞)白空kuàng(旷)liáo(撩)逗倒méi(霉)恐bù(怖)纯cuì(粹)诧胆qiè()chuō()破chà()异怯戳文yǎ( 雅)手pà(帕)qū(驱)除3.词语积累。
(11分)聚族而居(1)(2)(3)(4)(5)(6):同族各家聚在一处居住。
与日俱增莫名其妙一落千丈置之不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快。
:放在一边不理不睬。
仓皇逃窜:慌慌张张地四处逃跑躲藏。
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
(7)十拿九稳(8):比喻很有把握,也说十拿九准。
郑重其事(9):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
狼狈不堪浩浩荡荡(10)(11):指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疲惫、窘迫的样子。
: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
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
4.文学文化常识填空。
(13分)呐喊鲁迅(1)《故乡》选自《____》,作者是____,原名_周__树__人__,字豫才,文学革命浙江绍兴人,伟大的_____家、____家和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历史周周清测试
班级:姓名:
一、选择题。
(2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题目
答案
1.下列关于佛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佛教是在印度社会矛盾非常尖锐的情况下产生的
B.佛教教义对当时渴望解除苦难的人们有很大的吸引力
C.佛教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同时也否认众生平等
D.很多国王利用佛教“忍耐服从”的说教并大力扶植
2.基督教产生于()
A.两河流域 B.印度C.巴勒斯坦 D.小亚细亚3.世界三大宗教创立的先后顺序是()
A.伊斯兰教、佛教、基督教 B.基督教、佛教、伊斯兰教C.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D.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4.我们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的第一年从哪一年开始()
A、“耶稣出生”之年
B、“释迦牟尼出生”之年
C、伊斯兰教元年
D、“耶稣遇难”之年
5.阿富汗战争时期,驻阿富汗美军焚烧《古兰经》等宗教书籍,引起阿富汗民众
的强烈不满。
《古兰经》是下列哪个宗教的经典?()
A、基督教
B、佛教
C、犹太教
D、伊斯兰教
6.下列关于文艺复兴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发源地是意大利②实质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③兴起于16世纪④主张以人为中心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2015年4月22日是第45个世界地球日。
是什么事件把地球连成一体的()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D英国工业革命
8.恩格斯说:“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
物为标志的······他是旧时代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的一位诗人。
”
这位诗人是()
A、彼特拉克
B、莎士比亚
C、但丁
D、达·芬奇
9.《大国崛起》中说道:“公元1500年左右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
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地理大发现”是通过下列什么活动实现的()A、马可·波罗东游 B、新航路开辟
C、郑和下西洋
D、张骞出使西域
10.史学家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的西欧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其中“人的发现,以人为中心”始于()
A、马可·波罗来华
B、文艺复兴
C、新航路开辟
D、马克思主义诞生
11.小明同学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了“发现新大陆”、“环球航行”等关键词后,可以查到的历史事件是()
A、罗马帝国扩张
B、马可·波罗来华
C、文艺复兴
D、新航路开辟
12.他是意大利的著名的艺术大师,代表作品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请问他是()
A、莎士比亚
B、达·芬奇
C、莎士比亚
D、托尔斯泰
13.从全球观点看,新航路开辟最重要的意义是()
A、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强了世界的联系,世界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
D、使大西洋沿岸经济发展起来
14.15至18世纪是欧美主要国家出现的社会巨变的时代。
这里的“社会巨变”主要是指()
A、人文主义取代专制主义
B、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
C、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
二、材料题。
(22分)
15、14至16世纪,被称为“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1)“人的发现”指的是什么?它的核心是什么?(6分)
(2)“地理大发现”指的是什么?中国古代文明的哪一项技术为“地理大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6分)
(3)“人的发现”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