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案
6.2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化石资源分布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2.了解石油的分馏和煤的干馏等,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工生产常识。
相关知识
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
2.化石燃料的使用历史;
3.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重点
化石燃料的类型;化石燃料的燃烧及其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原因
化石燃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光能和热能,为人类服务。但是其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产生SO2和氮的氧化物污染大气。
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释放热量、产品价格、造成污染、使用安全等。
石油被称为“黑色黄金”的原因。
石油分馏的产物:石油气、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重油、沥青等。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教学过程
知识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化石燃空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合理选择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1. 1.石油及其分馏
2.煤的综合利用(气化、液化和焦化)
*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化石燃料是远古时代的动植物和其他生物的遗体堆积起来埋入地下,经过几亿年的作用形成的不可再生资源。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难点
化石燃料产生的主要空气污染物;如何选择合适的化石燃料
方法、技巧
与规律小结
常见的空气污染物:CO、SO2、氮的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
板书设计
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一、化石燃料的燃烧
1.化石燃料的类型
2.化石燃料与空气污染
3.化石燃料的合理选择
二、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鲁教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设计一、课标解读本课题的课程内容位于一级主题----- 化学与社会发展下的二级主题-- 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及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本主题的主要内容有: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2 、知道化石燃料都是混合物,了解煤和石油通过“石油的分馏”、“石油的裂化”和“煤的综合利用”可以得到多种产品。
3、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辩证的认识燃烧的利与弊,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
4、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二、教材分析1、本课题的核心内容(1)化石燃料燃烧的利与弊。
(2)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主要方法。
(3)认识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资源意识和环境意识及获取物质和应用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三、学习目标1、通过了解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漫长的形成过程,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不可再生的重要自然资源,形成节约能源、合理开采资源的意识。
2、通过了解化石燃料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对人类有利的方面和对环境不利的一面,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并学会分析选择燃料的依据。
3、通过了解石油的分馏原理以及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原理,形成应用物质的基本思路,一是直接利用或者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后再利用、二是通过化学变化将物质进行转化后再利用,同时学会获取物质的基本方法。
4、通过学习改造化石燃料的方法,认识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环境污染、促进社会科学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发展化学的价值观。
四、学情分析:学生熟悉的燃料不少,但是对化石燃料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能够燃烧”这个层面上,没有从化学的视角来认识;部分同学知道一些化石燃料的成分,但对于煤和石油的综合利用知道的很少。
然而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已经能够佐证物质的应用价值是由它的属性决定的,而物质的多样性又决定了其应用价值的的多重性,化石燃料也不例外。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化石燃料的概念、分类、燃烧反应和能量转化等知识。
2.强调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节能减排,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பைடு நூலகம்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请学生书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分析并比较化石燃料的优缺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建议。
2.实践作业:
-调查家庭或学校周边的能源使用情况,了解化石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进行节能减排。
-设计一个简单的节能减排方案,如节能小贴士、环保宣传活动等,并付诸实践。
3.研究性学习:
-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化石燃料利用相关的主题,如“化石燃料的开采与环境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化石燃料、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环保意识。
5.思考题:
-请学生思考:“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如何平衡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撰写一篇短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化石燃料利用的兴趣。
【新版】鲁教版八年级化学《化石燃料的利用》【创新教案】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3)了解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
(2)运用实验的方法来得出结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不可再生性。
2.认识化石燃料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
3.知道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
2.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过程[以新旧知识的联系,创设情境][学习情景]展示柴草、煤、塑料片、布料等实物。
[设问]看到这些实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回答]如:1.它们都是与人类关系十分密切的可燃物。
2.它们在外界条件,如氧气、温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都可以燃烧。
3.想告诉大家,平时生活中注意安全。
4.想知道煤、塑料等物质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引入]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物质都能发生燃烧反应,从最早使用的柴草,到煤、石油和天然气,发展至今天,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新型燃料。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化石燃料的利用。
[板书]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设问]燃料的燃烧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你能举出一些例子吗?[学生回答、交流][讲解]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在使用燃料,正是因为燃料的燃烧,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火,是原始人类征服自然的武器。
起初,当他们面对熊熊大火时,祖先们不知所措,惊恐万状。
但原始人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战胜了恐惧和胆怯,慢慢地他们学会了用火来烧烤食物。
熟食增强了人的体质,为身体发育提供了更多的营养,熟食使咀嚼机能减退,于是牙齿变小,颌部短缩,面貌变得愈来愈像现代人。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全一册:第六单元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设计

二、化石燃料的燃烧
提供信息:碳氢化合物燃烧的微观实质
布置任务:书写煤和天然气以及丙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自主阅读,并完成任务
用化学方程式表达化学方应的技能的培养,同时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基于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基本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形成以下认识:第一,物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化石燃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第二,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复杂混合物,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有着多重应用价值;第三,要科学合理应用化石燃料。因为化石燃料在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在大量利用化石燃料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碳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第四,运用化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术能科学合理地改造和应用物质。改造和利用像化石燃料这样复杂的混合物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一是运用物理变化原理,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利用,如石油的分馏。二是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将混合物转化为组成和性能优良的新物质再利用,如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液化、焦化;第五,要辨证地认识和应用物质,要科学决策。物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但应用物质时有合理不合理之别,我们在应用物质时,既要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还要考虑社会方面的因素,如有利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要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因此本节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学科知识、形成和完善化学基本观念和思想方法、形成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提高科学素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发挥主体作用,在交流中认识到化石燃料的燃烧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能够污染环境,应该辩证的看待,并合理的利用。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表达交流的能力,回答问题要紧扣问题主旨,避免答非所问。
《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3篇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3篇《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设计思路在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导下,切实提高课堂的实效性,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提高课堂的实效性,就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设计中也应以学生所求、所需为基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研读、质疑、思悟为主体,以教师启发、辨析、点拨为主导,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二、教材分析“燃料及其利用”是人教版九年级第七单元的教学内容。
本单元共3个课题: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其中1、3课题是重点,也是难点,并且配有大量的实验来解决重点和难点。
本单元从常见的燃烧现象入手,介绍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以及一些安全知识。
利用燃烧反应的实例很多,而生活中利用最多的是燃料的燃烧,所以,在介绍燃烧等知识之后,又介绍了燃料及其用途,以及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等。
并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联系实践的科学理念。
三、学情分析本单元在内容的安排上注意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和现象,并配合图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与探究、调查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材中还适当的编入与社会发展、新科技等相关的资料,以开阔学生的眼界。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鲁教版 九年级全册 化学 第六单元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教案

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内容
新授内容
一.化石燃料种类和形成
二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总结回顾知识
作业
提问:
1.什么是燃烧?
2.燃烧的条件有哪些?
3列举生活中一些常见燃料?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100思考问题
1常见的化石燃料有哪些?
2化石燃料如何形成?
3从形成过程和条件看,你有何启示?
要求学生完成课本P103在线测试
思考回答:略
阅读课本回答:
1煤石油天然气
2远古时代的生物遗体被埋藏在地下经几亿年时间,在地球内部的热量和压力作用下形成的
3不可再生,应节约。
阅读课本回答:
1碳氢化合物
2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
3 S.N等
4主要是CO2和H2O还有CO SO2和NO2。.NO等氮的氧化物
(学生写)
5.CO SO2,NO2.NO等氮的氧化物释放到空气中,会造成花镜污染。
应开发新能源以节约化石燃料和保护环境
6见P102活动天地。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并回答问题
1.煤的气化.焦化.液化。
是化学变化
{学生讨论并列表比较}
2.石油分馏,形成多种油料产品,是物理变化。
3甲烷{CH4}
学生思考总结相关知识。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课题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
1课时Leabharlann 课型新授课本节总课时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的常见种类及其形成条件和不可再生性
2.了解化石燃料的主要成分及其燃烧产物和对环境的危害。
3.通过对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化学工业原理,认识化学知识在解决人类资源问题中的作用
最新鲁教版初中化学6第2节化石燃料的利用优质教案

第二节化石燃料地利用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资源;2.对化石燃料地类型作常识性地了解;3.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地影响,学会合理选择化石燃料;4.了解化石燃料地综合利用,培养学生地观察和思考能力。
过程与方法1.了解各类化石燃料地来源和目前地主要应用,培养学生地资源意识;2.培养学生地全球观,可持续发展观,树立环保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我国化石资源分布情况,培养学生地爱国主义思想;2.了解石油地分馏和煤地干馏等,让学生知道一些化工生产常识。
相关知 1.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识 2.化石燃料地使用历史;3.新能源地开发和利用。
化石燃料地类型;化石燃料地燃烧及其对空重点气造成地污染地原因难点化石燃料产生地主要空气污染物;如何选择合适地化石燃料方法、技巧常见地空气污染物:CO、SO2、氮地氧化物和与规律小结可吸入颗粒物;板书设计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一、化石燃料地燃烧1.化石燃料地类型2.化石燃料与空气污染3.化石燃料地合理选择二、化石燃料地综合利用1.石油及其分馏2.煤地综合利用(气化、液化和焦化)*三、新能源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过程知识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化石燃料地燃烧1.化石燃料地类型2.化石燃料与空气污第二节化石燃料及其利用化石燃料是远古时代地动植物和其他生物地遗体堆积起来埋入地下,经过几亿年地作用形成地不可再生资源。
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等。
列举生活中常用地燃料;自学化石燃料地定义,知道化石燃料地来源。
知道不可再生资源是一次性地,不加节制地乱开滥采,会对人类地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后果。
染3. 化石燃料地合理选择二、化石燃料地综合化石燃料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燃烧产生CO2和H2O,同时释放光能和热能,为人类服务。
但是其中还含有硫、氮等元素,燃烧产生SO2和氮地氧化物污染大气。
选择燃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释放分析课本图片,联系生活,列举化石燃料地重要用途,同时带来地严重污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难点: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你知道哪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引入新课:化石燃料的利用一、化石燃料交流讨论:你对煤、石油、天然气了解多少?常见燃料的热值与价格:燃料热值J/kg 价格y/kg 原煤:2.1×107、0.4 原油:4.2×107、、1.5 天然气:3.9×107、2.8 煤气:1.56×107、1.5 液化气:4.7×107、4.0 柴草:1.7×107、0.3 。
交流讨论:从经济上看,选用哪一种燃料更合算?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经济核算等因素综合考虑,今后应优先推广哪一种燃料?问题情景: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探明储量、年产量石油32.7亿吨、 1.6亿吨天然气、13700亿立方米、217亿立方米煤、1145亿吨、12.4亿吨。
活动探究: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你估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将被耗尽?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①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②根据提供的各物质的组成,请分析一下煤、石油燃烧的产物主要有哪些?谈谈用煤或石油直接作燃料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因素?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化2.热污染3.大气污染交流讨论:③如何提高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率呢?阅读书本:P105-106 交流讨论:(1)煤的干馏(或炼焦)、石油的分馏分别属于什么变化?(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闻“臭”味而察觉到煤气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L一氧化碳的质量约为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
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可跟赤铁矿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问:①请找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②请找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你认为在实验室中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一氧化碳?为什么?总结: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炼焦过程及其产品的使用。
2、石油的分馏以及产品的使用总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地球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另外,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仅仅用作燃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因此,我们要提倡节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要加强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反思:如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前布置学生对当地使用的燃料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课的开始以问题引入:“化石就是石头吗?你见过化石吗?”学生讨论、交流,借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图书、网络、报刊等,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教材,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而有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不足之处:学生写的调查报告不深入,有些没有价值,而且班里水平不太齐。
交流时有的同学不太条理。
重复多浪费了时间。
改进的方法:1.多组织一些收集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资料的整理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2.选取的活动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0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化石燃料的利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石燃料的利用》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是建立化学与生活桥梁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燃料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应用和危害。
二、说学情(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三、说教法(过渡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结合使用讲授法、发现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阅读自学、交流讨论及练习法的组合应用。
五、说教学程序(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是围绕石油价值上涨的有关国际、国内新闻集锦,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人类对于石油给予如此高的关注?”。
以国际、国内要闻创设情境,真实、生动,具有震憾力,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在感受能源重要性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思考。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引到学生观看并结合生物课上所学的化石形成过程,总结出化石燃料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地图及“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了解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回顾和应用所学知识,感受应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利用动画模拟再现化石燃料的形成,突出化石燃料的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燃料燃烧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化石燃料有哪些利用方式?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从而归纳出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和化学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既可避免老师过多的讲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课本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3、巩固新知在这个环节,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所用的燃料是什么?你还知道有哪些燃料可以在家庭使用?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家庭燃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经历探讨,既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也体会到了进行化学学习的意义。
4、师生畅谈,总结归纳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畅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化石燃料及其能源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作业布置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两个作业。
作业一将课后练习题作为是书面作业。
作业二是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调查与研究本地区燃料结构。
这样的作业布置,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既复习巩固知识,又倡导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稿二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燃烧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都比较熟悉了,而燃烧需要可燃物,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在此安排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课题显得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有是宝贵的化工燃料;知道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让没一个学生懂得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懂得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石燃料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创设情景、讨论、讲授、调查与研究三、说学法调查与研究、比较、交流与讨论四、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你家燃料的使用情况五、说教学程序情景引入:还有300多天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现在全国上下正举行奥运火炬的接力活动,大家知道火炬是用什么来提供能量吗?播放录象:神州6号飞船的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