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教案资料
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课时类型:新授课使用教科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山东教育出版社—化学(六三制九年级上学期)课时:共一课时授课时间:2013年12月11日授课年级:滨洲市实验学校九年级【课标要求】本节教学内容从属于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中的一级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二级主题(一)—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了解常见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知道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汽油等都是的石油加工的产品。
课程标准对教学提出的建议是:选择合适的素材,正面阐述化学对人类发展的贡献,引导学生认识化学物质使用中的两面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材分析】本节位于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一节“燃烧与灭火”之后,进一步学习化石类燃料的组成、变化和利用,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节教材内容分三部分,一是化石燃料的的组成,二是化石燃料的燃烧,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呈现的具体内容有:化石燃料的组成、化石燃料是一种应用广泛重要的传统能源,但过度、不合理的使用也带来环境污染问题,选择合适的燃料、石油和煤的综合利用。
基于课标要求和本节教材基本内容,设计者认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形成以下认识:第一,物质具有多样性、复杂性。
化石燃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主要体现在组成、性质、变化和用途等方面;第二,化石燃料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复杂混合物,是当今社会十分重要的自然资源,有着多重应用价值;第三,要科学合理应用化石燃料。
因为化石燃料在组成方面的复杂性,在大量利用化石燃料时会带来负面影响,如增加碳排放引起温室效应、大气污染等环境问题;第四,运用化学知识、思想、方法和技术能科学合理地改造和应用物质。
改造和利用像化石燃料这样复杂的混合物的思路与方法主要有:一是运用物理变化原理,将混合物分离后再利用,如石油的分馏。
二是运用化学变化的原理,将混合物转化为组成和性能优良的新物质再利用,如石油的裂化,煤的气化、液化、焦化;第五,要辨证地认识和应用物质,要科学决策。
《第二节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新部编本2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设计思想】《化石燃料的利用》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主题下的一节重要内容,也是体现化学学科及其价值的重要内容之一。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
本节课教学的主要思路如下:一是通过广泛联系生产、生活和社会实际,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通过动画模拟、视频播放、图片及图表展示等,丰富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三是通过社会调查、资料查阅、阅读课本、交流讨论等,丰富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强化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总之,本节课教学的宗旨是既保证学生有实实在在的学科收获,又力求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内容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有:一是化石燃料,包括化石燃料的形成以及化在石燃料我国的主要分布情况;二是化石燃料与环境污染,包括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燃料的选用和新能源的开发;三是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包括化石燃料作为能源的加工方式以及作为化工原料的重要应用等。
该教学内容的特点是:学科知识难度不大,但综合性较强,其中有关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我国使用化石燃料的悠久历史、化石燃料在我国的主要分布状况、不同化石燃料的热值大小分别涉及到生物、历史、地理、物理等多学科知识,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污染物的产生、煤的干馏、石油的分馏以及化石燃料的精加工等则涉及了化学学科中不同方面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科普化和教学形式简单化的倾向,要重视学科联系,加强不同学科间以及化学学科内知识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渗透,要引导学生从化学视角认识和研究化石燃料的利用,使学生在学习和应用化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和价值,另一方面,应防止教学内容的扩大化,既要避免脱离教学目标,补充、堆砌过多的学习材料,又要避免随意拔高学习要求,对学习内容作过深的拓展。
九年级化学上册《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教学设计

3.结合所学知识,讨论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
(五)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化石燃料的概念、分类、燃烧反应和能量转化等知识。
2.强调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
3.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积极实践节能减排,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维品质,பைடு நூலகம்布置以下作业:
1.书面作业:
-请学生书写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的燃烧化学方程式,并解释其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分析并比较化石燃料的优缺点,结合生活实际,提出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建议。
2.实践作业:
-调查家庭或学校周边的能源使用情况,了解化石燃料在生活中的应用,并思考如何进行节能减排。
-设计一个简单的节能减排方案,如节能小贴士、环保宣传活动等,并付诸实践。
3.研究性学习:
-分组进行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化石燃料利用相关的主题,如“化石燃料的开采与环境影响”、“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进行资料搜集、分析讨论,并撰写研究报告。
4.拓展阅读:
-推荐学生阅读有关化石燃料、能源危机、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书籍或文章,拓宽知识视野,增强环保意识。
5.思考题:
-请学生思考:“在未来的能源发展中,如何平衡化石燃料的利用与环境保护?”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个人观点,撰写一篇短文。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在完成作业时,要注重思考和分析,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师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化石燃料利用的兴趣。
化学德育教案

化学德育教案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课题: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师:龙**【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知道化石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②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少的燃料;③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及开发新能源的意义;④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查阅资料和社会调查,培养学生从多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及对信息的加工能力;②通过与其它学科或已有知识联系,小组合作并参与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③通过猜想和研讨,初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结合生产和生活实际,以化石燃料为载体来辨证地认识物质;②通过化石燃料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③使学生树立珍惜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坚定学好化学为保护环境和解决能源问题做出贡献的信念。
【重难点】学习重点: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学习难点:探讨减少化石燃料对环境污染的方法,树立环保意识【课前准备】学生:①查阅地理教材有关我国煤石油天然气分布及主要矿区;②查阅化石燃料的用途,以及新能源及调查当地的燃料结构和燃料价格。
教师:①准备预习提纲发放给学生;②课件制作;③煤和石油的部分产品的实物标本。
【课前预习】1.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可分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等,其中_____适用于冶金的重要原料。
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哪些?【教学过程】导入: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燃料的燃烧给我们带来的能量,常用的燃料有哪些?其中哪些是化石燃料?【德育评析】本章的课题是《燃烧燃料》,在前面学生们已经学习了燃烧,所以这样导课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从已有知识进入新的学习主题——化石燃料。
通过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概括化石燃料的形成简单、明了。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

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概念及其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燃料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化石燃料的定义和分类:煤炭、石油、天然气。
2. 化石燃料在人类历史中的角色和现状。
3. 化石燃料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燃料在现代社会中的使用。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化石燃料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二章:煤炭的利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煤炭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2. 分析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煤炭的开采和加工:煤矿开采技术、煤炭洗选。
2. 煤炭的利用:火力发电、钢铁工业。
3. 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水资源污染。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分析煤炭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三章:石油的利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石油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2. 分析石油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石油的开采和加工:油田开采技术、石油炼制。
2. 石油的利用:交通运输、化工产业。
3. 石油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空气污染、气候变化。
教学活动:1. 观看石油开采和加工的视频资料。
2. 小组讨论:分析石油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四章:天然气的利用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的开采、加工和利用过程。
2. 分析天然气利用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内容:1. 天然气的开采和加工:天然气田开采技术、天然气净化。
2. 天然气的利用:城市燃气、发电。
3. 天然气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空气污染。
教学活动:2. 小组讨论:分析天然气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分享讨论结果。
第五章:化石燃料替代能源的发展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化石燃料替代能源的概念和种类。
2. 分析替代能源的优势和挑战。
教学内容:1. 替代能源的概念和种类: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初中化学《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精品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化石燃料的概念及其在能源中的地位。
激发学生对化石燃料及其利用的兴趣。
1.2 教学内容化石燃料的定义化石燃料的种类:煤炭、石油、天然气化石燃料在能源中的作用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1.4 教学步骤引入话题:询问学生对能源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能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讲解化石燃料的定义,介绍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种类。
分析化石燃料在能源中的地位,强调其重要作用。
第二章:煤炭的利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煤炭的性质及其在工业和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煤炭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煤炭的性质:成分、热值、燃烧产物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钢铁、电力煤炭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介绍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实例。
2.4 教学步骤讲解煤炭的性质,介绍其成分、热值、燃烧产物等。
分析煤炭在工业中的应用,如钢铁、电力等行业。
讨论煤炭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第三章:石油的利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石油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石油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石油的性质:成分、分类、提炼过程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燃料、化工产品石油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3.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展示法,展示石油提炼过程和石油产品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4 教学步骤讲解石油的性质,介绍其成分、分类、提炼过程等。
分析石油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燃料、化工产品等。
讨论石油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第四章:天然气的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天然气的性质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分析天然气利用的利弊,引导学生思考替代能源的重要性。
4.2 教学内容天然气的性质:成分、热值、燃烧产物天然气在生活中的应用:燃料、供暖、烹饪天然气利用的利弊:环境污染、资源有限4.3 教学方法采用生活实例法,介绍天然气在家庭中的应用。
化学人教版(2024版)九年级上册7.2 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 教学教案 教学设计02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课题2化石能源的合理利用第2课时降低化石能源的利用对环境的影响1.核心素养(1)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梳理环境保护意识。
(3)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正确认识化学的作用。
2.教学重点(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3.教学难点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4.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预习背默手册。
(赠送)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语:人类原本生活在空气清新、风景如画的美好世界里。
可是工业革命以后,人们突然发现天不再那么湛蓝,水不再那么碧绿,空气不再那么清新。
请思考,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投影】多媒体课件展示下列图片,引出课题。
二、合作探究探究点①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问题】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都离不开燃料和燃烧,使用燃料会对环境产生哪些影响呢?【归纳总结】化石燃料燃烧造成空气污染,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①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等;②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等;③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炭粒、尘粒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
【投影展示】讲解酸雨的形成过程。
【归纳总结】酸雨的形成、危害及防治措施: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等,我们应该采取哪些措施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呢?【归纳总结1】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措施主要有:①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使汽油能充分燃烧;②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
【归纳总结2】大量化石能源燃烧释放的二氧化碳会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
探究点②怎样减少化石能源的危害?主要通过提高燃料质量和改进使用技术。
①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②使用天然气代替煤。
③汽车发动机使用催化净化装置。
④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探究点③ 目前的新能源有哪些?1.氢能源。
①实验室制取氢气的方法:Zn +H 2SO 4===ZnSO 4+H 2↑。
《化石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初三化学鲁科版全一册第六单元第二节化石燃料的燃烧
《化石燃料的燃烧》教学设计
展示资料三:按发电量计算,现在发一度电大约耗煤0.34公
斤,按煤中碳含量70%计算,产生二氧化碳0.87公斤,按2006
年全国火电发电量为230,087,958.32万千瓦小时计算,产生
二氧化碳20亿吨左右。
学校教室的电灯,每个教室有24根,每根灯管每小时消耗
的电量为0.045度,如果每天中午我们去吃饭或者白天忘记
关灯,每一个小时,浪费的电量是多少?发这些电需要消耗
多少煤炭?释放了多少千克的二氧化碳?
我们应该怎么办?
小结:化石燃料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重大的作用,但是大量
使用化石燃料同样也有危害,节约资源,同时也能保护环境。
迁移
知识结构或思维图示
课后作业或达标检测:
必做:完成本节伴你学部分
选做: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制作一份以“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为主题的手抄报,呼吁大家提高环保意识。
备课反思:
在本节课中集合数据引导学生认识到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危害,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节约能源,本节课与生活联系紧密。
在上课期间,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多说,提高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教案二教学目标:1.知道化工燃料是重要的自然资源2.了解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3.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利用教学难点: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注意识。
教学过程:问题情景你知道哪些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引入新课:化石燃料的利用一、化石燃料交流讨论:你对煤、石油、天然气了解多少?常见燃料的热值与价格:燃料热值J/kg 价格y/kg 原煤:2.1×107、0.4 原油:4.2×107、、1.5 天然气:3.9×107、2.8 煤气:1.56×107、1.5 液化气:4.7×107、4.0 柴草:1.7×107、0.3 。
交流讨论:从经济上看,选用哪一种燃料更合算?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用方便、经济核算等因素综合考虑,今后应优先推广哪一种燃料?问题情景:化石燃料是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国1998年化石燃料储量及年产量、探明储量、年产量石油32.7亿吨、 1.6亿吨天然气、13700亿立方米、217亿立方米煤、1145亿吨、12.4亿吨。
活动探究:按照现在的开采速度,你估算大约多少年后我国的石油、天然气、煤将被耗尽?交流讨论: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呢?①煤、石油、天然气分别属于哪一类物质?②根据提供的各物质的组成,请分析一下煤、石油燃烧的产物主要有哪些?谈谈用煤或石油直接作燃料有哪些有利与不利的因素?二、化石燃料的燃烧与环境污染1.全球气候变化2.热污染3.大气污染交流讨论:③如何提高煤、石油等燃料的利用率呢?阅读书本:P105-106 交流讨论:(1)煤的干馏(或炼焦)、石油的分馏分别属于什么变化?(2)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煤气是一氧化碳的俗称,通常情况下,它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为了防止煤气中毒,常在煤气里加一些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硫醚。
当煤气泄漏时,人们可闻“臭”味而察觉到煤气泄漏,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1L一氧化碳的质量约为1.25g,密度跟空气接近。
一氧化碳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还可跟赤铁矿中的三氧化二铁在高温时发生反应。
问:①请找出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②请找出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③你认为在实验室中应该用什么方法收集一氧化碳?为什么?总结:你认为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尽可能地解决能源紧缺的问题?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1、煤的炼焦过程及其产品的使用。
2、石油的分馏以及产品的使用总结: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在地球的蕴藏量是有限的。
另外,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仅仅用作燃料,是对资源的一种浪费。
因此,我们要提倡节约使用煤、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同时要加强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
教学反思:如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对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的利用。
课前布置学生对当地使用的燃料进行调查并写出调查报告,课的开始以问题引入:“化石就是石头吗?你见过化石吗?”学生讨论、交流,借多媒体解释化石燃料的意义。
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意义,加强对环境的保护。
本节课可以说基本达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目标:能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如图书、网络、报刊等,深入挖掘教材,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合理地使用教材,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实践中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课堂上学生积极发言,课堂气氛活而有序,体现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不足之处:学生写的调查报告不深入,有些没有价值,而且班里水平不太齐。
交流时有的同学不太条理。
重复多浪费了时间。
改进的方法:1.多组织一些收集交流的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练习资料的整理和语言组织的能力。
2.选取的活动应尽可能贴近生活、联系社会,有利于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从多方位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应聘初中化学的(0号考生,今天我抽到的说课题目是《化石燃料的利用》。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化石燃料的利用》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节的内容。
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三大化石燃料,知道化石然燃料的应用及危害。
化石燃料是生产和生活中常用的燃料,应当说,学生对煤、石油、天然气以及有关燃料方面的知识并不陌生,他们不仅在日常生活中能亲自观察煤、天然气等燃料的燃烧,而且在生物、物理和地理等学科的学习中已多次接触过与化石燃料有关的内容,另外,还能经常从电视、广播、报刊等媒体中获得化石燃料的有关信息和知识。
本节课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入手,是建立化学与生活桥梁的主要内容。
2、教学目标(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标准标准理念的指导下,确定了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煤、石油和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是宝贵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可开发利用的新能源。
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化石燃料的元素组成及其变化角度,分析化石燃料燃烧在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对燃料的选用和化石燃料综合利用的学习,培养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信息加工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化石燃料的利用为载体,体会化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体会化石燃料的宝贵性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树立节约能源和保护资源的意识。
(过渡语)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和设定的三维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化学燃料的组成。
教学难点:化石燃料的应用和危害。
二、说学情(过渡语)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所以分析学情是十分必要的。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对化学这门科学有了一定的了解,这一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思维能力,以及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有强烈的好奇心,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
如何记忆和应用,重新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高学习效率,这就要求发挥教师“导”的主体功能。
三、说教法(过渡语)教学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教师的教,也要考虑学生的学;即注重学生知识的获得,也注重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发展。
本节课主要采用以问题教学法为主线,结合使用讲授法、发现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让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实现“三维”教学目标。
四、说学法(过渡语)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进行学法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据本节课特点,结合教法与学生的实际,主要采用观察比较、分析归纳、阅读自学、交流讨论及练习法的组合应用。
五、说教学程序(过渡语)基于以上对于教材、学情和教法学法的分析,现在说一下说课的主要环节即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共分为以下五个环节。
1、问题导入,激发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开始新课之前,我播放了这样一段视频,是围绕石油价值上涨的有关国际、国内新闻集锦,并向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人类对于石油给予如此高的关注?”。
以国际、国内要闻创设情境,真实、生动,具有震憾力,通过问题设置,使学生在感受能源重要性的同时,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引发学生思考。
2、合作探究,学习新知通过多媒体形象展示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引到学生观看并结合生物课上所学的化石形成过程,总结出化石燃料的概念。
通过多媒体展示我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分布地图及“西气东输”工程线路图,了解我国化石燃料的分布情况。
引导学生回顾和应用所学知识,感受应用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利用动画模拟再现化石燃料的形成,突出化石燃料的的不可再生性,培养学生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的意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结成小组进行讨论,讨论燃料燃烧是否会对环境造成危害,会造成什么样的危害,这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化石燃料有哪些利用方式?学生经历探究学习,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从而归纳出燃烧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这样的设计可以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和化学学习的意义,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既可避免老师过多的讲解,又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还能让学生体会课本作为教学资源的重要性。
3、巩固新知在这个环节,我会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你家所用的燃料是什么?你还知道有哪些燃料可以在家庭使用?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种作为家庭燃料,你会考虑哪些因素?”学生经历探讨,既复习了本节课所学的新知,也体会到了进行化学学习的意义。
4、师生畅谈,总结归纳在小结环节,我会让学生畅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谈你对化石燃料及其能源问题有哪些新的认识。
”这样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将知识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能够时刻关注自己的疑问和收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作业布置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和本节课的内容,布置了两个作业。
作业一将课后练习题作为是书面作业。
作业二是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调查与研究本地区燃料结构。
这样的作业布置,书面作业与实践性作业相结合,既复习巩固知识,又倡导学以致用,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说板书设计本节课我将采用重点式的板书,这样的板书设计将教材内容中关键的知识加以概括、归纳,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梳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
第二节化石燃料的利用说课稿二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学生在学习了燃烧的基础上展开的,学生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都比较熟悉了,而燃烧需要可燃物,化石燃料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所以在此安排化石燃料的利用这一课题显得顺理成章,同时让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到燃料燃烧对环境的污染,以及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能源有是宝贵的化工燃料;知道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污染,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小的燃料;认识化石燃料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让没一个学生懂得燃料在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了解化石燃料的形成及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懂得综合利用和开发新能源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化石燃料耗尽的危险,应合理开采、节约使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保护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点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能源短缺问题。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意识,增强环保意识。
二、说教法创设情景、讨论、讲授、调查与研究三、说学法调查与研究、比较、交流与讨论四、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学生准备:课前调查你家燃料的使用情况五、说教学程序情景引入:还有300多天2008年奥运会就要在北京举行了,现在全国上下正举行奥运火炬的接力活动,大家知道火炬是用什么来提供能量吗?播放录象:神州6号飞船的发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