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量与资源量
储量和储量基础

我用数学公式描述帮助理解:
公式一:基础储量(reserve base)+资源量=查明资源量(identified resources)
公式二:储量+损失(设计、采矿)=基础储量
公式三:可采储量+预可采储量=储量
储量:是指基础储量中的经济可采部分。
在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或编制年度采掘计划当时,经过了对经济、开采、选冶、环境、法律、市场、社会和政府等诸因素的研究及相应修改,结果表明在当时是经济可采或已经开采的部分。
用扣除了设计、采矿损失的可实际开采数量表述,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评价阶段不同,又可分为可采储量和预可采储量。
基础储量:是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
它能满足现行采矿和生产所需的指标要求(包括品位、质量、厚度、开采技术条件等),是经详查、勘探所获控制的、探明的并通过可行性研究、预可行性研究认为属于经济的、边际经济的部分,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资源量:是指查明矿产资源的一部分和潜在矿产资源。
包括经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证实为次边际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勘
查而末进行可行性研究或预可行性研究的内蕴经济的矿产资源;以及经过预查后预测的矿产资源。
国外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沿革体系趋势

★ 1973~1986 提出McCelvy箱,美国地调局首次建立完 善的西方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 1981 加拿大建立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 1978~1979 联合国提出第一次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
案,1981年Fettweis分类方案 ★ 1996 UNFC(联合国第二次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方案) ★ 1999~2004 JORC ★ 2001 UN统一协调固体矿产、油气和铀矿的分类 ★ 2005 CRISCO 完成了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国际模版
同其他产业需要标准一样,商业性勘 查也需要用标准来规范矿产资源和储 量的类型,而这些类型实际上就是勘 查的产品。如果没有标准对这些类型 进行规范,作为勘查产品的“资源量” 和“储量 ”都将变得十分含糊,随
心所欲,难以满足矿山设计和生产的 需要,也难以取得市场的承认。
因此,没有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就 没有政府意义的、市场意义的和科学意 义的矿产资源量和矿产储量。在这种情 况下,谈论资源量和储量没有任何实际 意义。
谁使用 矿产资源/储量分类系统?
☻地质单位:对普查、勘探和矿山开发
阶段的矿产资源/储量按分类标准进行 计算和初步归类
☻设计院、矿山:对矿山项目的可行
性研究、矿山设计和矿山生产计划按分 类标准进行近一步的计算和归类
☻市场:独立的咨询公司按分类标准计算和提
供资源量、储量报告;独立的评估机构按资 源/储量报告对矿业权价值进行评估,提供矿 业权价值评估报告。这些报告是矿业公司上 市和从银行贷款的资产依据。矿业公司内部 的资源量、储量计算也须按分类标准进行, 用于内部使用或编写年报使用。
储量基础区(查明 资源量的一部分)
未查明资源量区
其他查明 资源量区
历史采 出矿石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为哪16种类型?其代码及概念是什么?依据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程度和经济意义可进一步将储量、基础储量和资源量分为16种类,其中:储量有3种类型。
基础储量有6种类型,资源量有7种类型。
它们分别是:(1)可采储量(11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已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包括对开采、选冶、经济、市场、法律、环境、社会和政府因素的研究及相应的修改,证实其在计算的当时开采是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及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高。
(2)预可采储量(121):指探明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勘探阶段加密工程的地段,在三维空间上详细圈定了矿体,肯定了矿体的连续性,详细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和开采技术条件,并有相应的矿石加工选冶试验成果,但只进行了预可行性研究,表明当时开采足经济的。
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3)预可采储量(122):指控制的经济基础储量的可采部分。
它是指在已达到详查阶段工作程度要求的地段,基本上圈定了矿体三维形态,能够较有把握地确定矿产连续性的地段,基本查明了矿床地质特征、矿石质量、开采技术条件,提供了矿石加工选冶性能条件试验的成果。
对于工艺流程成熟的易选矿石,也可利用同类型矿产的试验成果。
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开采是经济的,计算的可采储量可信度较高,可行性评价结果的可信度一般。
(4)探明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1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11)所述。
与其惟一的区别在于本类型是用末扣除设计、采矿损失的数量表述。
(5)探明的(预可研)经济基础储量(121b):它所达到的勘查阶段、地质可靠程度、可行性评价阶段及经济意义的分类同(121)所述。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

资源/储量估算、统计、管理细则一、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意义㈠、矿产资源/储量是反映矿床中有用矿产的数量和级别,它是矿山生产的重要依据,矿产资源/储量估算的目的是对勘查阶段、矿量增减变化提出计算资料,提供计划、开采部门,合理的开采利用矿产资源。
㈡、储量估算方法的选择是依据矿体产状、形态变化的特点,以及勘查程度而定。
倾角大于45°的陡倾矿体采用垂直纵投影法,小于45°的缓倾矿体采用水平投影法进行估算。
二、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及分级的规定㈠、根据DZ/T0205—2002《岩金矿地质勘查规范》,划分矿产资源/储量类别和级别。
㈡、矿产资源/储量分级的条件及工业用途由于本矿床多数矿体规模小、脉岩切割破坏严重,因此将矿床勘查类型确定为Ⅲ—Ⅳ类(原Ⅳ—Ⅴ类型)。
1、111b、121b级——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⑴、对矿体进行了全面勘查,按规定的勘查程度用坑探工程进行了四面控制圈定的。
⑵、对矿体的厚度、形态、品位、体重进行了全面分析、测定。
⑶、对构造特点基本了解清楚。
⑷、对夹石、破坏矿体的岩体(穿插矿体的后期岩脉)、岩性、产状、分布情况已基本确定。
2、122b级——作为进一步生产探矿计划的依据,配合一定比例的111b、121b级储量可做为矿山总体设计的依据,若矿脉规模小,可做为开拓和矿块回采设计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虽四面圈定尚有原因仍不能达111b、121b级储量的,降为122b级。
⑵、用坑道结合钻探按40~50×40~5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对矿块进行三边或两边圈定。
⑶、对破坏和影响矿体的较大断层、褶皱、破碎带的性质和产状已基本控制。
对夹石和后期岩脉的岩性、产状、分布已大致了解。
3、333级——可为探矿设计、计划及矿山生产远景计划的依据。
其条件是:⑴、矿块用80~100×80~100m(走向×斜深)勘查网度进行控制,或111b、121b、122b级储量的外推部分。
储量分类标准2020

储量分类标准20202020年4月23日,自然资源部提出的《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和《油气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经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后予以公布,两项国家标准于2020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其中: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将矿产勘查分为普查、详查、勘探三个阶段;将矿产资源储量分为资源量和储量两类:资源量按地质可靠程度由低到高分为推断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探明资源量三级;储量按地质可靠程度和可行性研究的结果,分为可信储量和证实储量两级。
新分类标准调整了现行分类标准三轴分类体系,简化了储量经济意义划分。
修订后的分类标准由1999版的16个资源储量类型简化为5个。
新《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还明确:公开发布资源量数据时,探明资源量、控制资源量和推断资源量应单列。
潜在矿产资源、尚难利用矿产资源等不应作为资源量公开发布。
公开发布资源量、储量数据时,不应将资源量和储量相加。
1. 矿产资源勘查(mineral exploration)发现矿产资源,查明其空间分布、形态、产状、数量、质量、开采利用条件,评价其工业利用价值的活动。
矿产资源勘查通常依靠地球科学知识,运用地质填图、遥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法,采用槽探、钻孔、坑探等取样工程,结合采样测试、试验研究和技术经济评价等予以实现。
按照工作程度由低到高,矿产资源勘探划分为普查、详查和勘探三个阶段。
普查(general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初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和稀疏取样工程,发现并初步查明矿体或矿床地质特征以及矿石加工选冶性能,初步了解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提出可供详查的范围;对项目进行初步评价,做出是否具有经济开发远景的评价。
详查(detailed exploration)矿产资源勘查的中级阶段,通过有效勘查手段、系统取样工程和试验研究,基本查明矿床地质特征、矿石加工选冶性能以及开采技术条件;开展概略研究,估算推断资源量和控制资源量,提出可供勘探的范围;也可开展预可行性研究或可行性研究,估算储量,做出是否具有经济价值的评价。
JORC规则矿产资源量与可采储量相互关系说明

JORC规则矿产资源量与可采储量
相互关系说明
矿产资源(资源量)定义:
在JORC规则中,矿产资源定义为已查明的、位于原地的、并可从中回收有价值或有用矿物的矿化体。
依据估算的可信程度,矿产资源分为探明的(measured)、控制的(indicated)和推断的(inferred)三级:
♦探明资源由密度相当高的钻孔或其它取样工程控制,其矿化连续性和地质数据已完全可靠地获知。
♦控制资源由密度较低的钻孔或其它取样工程控制,其矿化连续性和地质数据虽未完全可靠地获得,但足以由已
知的数据合理地推定。
♦推断资源指的是矿化连续性尚未由钻孔或其它取样工程适当地证实,地质数据尚未可靠地获得的矿产资源。
可采储量定义:
在JORC规则中,可采储量定义为计划开采并运往选厂加工的那一部分探明的和控制的矿产资源量,可采储量数字包括了采矿贫化,剔除了采矿损失,并已经完成了适当的矿山开采规
划和设计。
可采储量的估算是以经济的、已制定生产规划的、原地的、探明和控制级别的矿产资源量为基础的。
证实(proved)储量和概略(probable)储量分别基于探明资源和控制资源。
根据JORC规则,推断资源因可信度太低而不能转化为储量,因此无“可能(possible)储量”这一对等类型。
矿产资源与可采储量的关系
通常可采储量包含在总资源量之内,而不是将资源量当成可采储量的补充。
在本贝里多贝尔报告中,所有可采储量均包含在矿产资源量之中。
其相互关系如下图:
JORC规则中勘探结果、矿产资源与可采储量之间的一般关系图:。
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储量规模划分标准
储量规模划分标准通常根据能源资源的不同类型和勘探开发的阶段进行归纳,常见的划分标准如下:
1.煤炭:根据不同的储层裂隙特征和煤种渗透率,可以划分成可采储量、可探明储量、有远景储量和资源量等级。
2.石油和天然气:根据勘探开发进度,可将储量划分为探明储量、可开发储量、开发储量和剩余储量。
3.钨、锡、铅、锌等金属矿物石:可将储量划分为已探明储量、可探明储量和远景储量。
4.稀土矿:可按照和稀土矿储量的各种相关元素丰度,将储量分为甲、乙、丙等级。
5.水资源:可按照地下水和地表水等水资源的总量、有效量、供需状况等指标进行划分。
6.核能燃料矿:可按照矿体勘探和化学性质等因素划分不同等级的储量。
矿产资源量储量划分表及介绍111-334

资源量和储量的类别划分图4-7-1 固体矿产资源/储量分类框架图新《总则》中,根据各勘查阶段获得的矿产资源储量开发的经济意义、可行性研究程度与地质可靠程度,将其分为资源量、基础储量和储量三个大类,细分为16个类型,并分别给以不同的编号代码(见表4-7-2)。
同时,采用了三维立体框架图(图4-7-1)表示,图形的三个轴分别代表地质轴(G)、可行性轴(F)、经济轴(E)。
表4-7-2 矿产资源储量类别与勘查各阶段对比表1资源量(resource)指所有查明与潜在(预测)的矿产资源中,具有一定可行性研究程度,但经济意义仍不确定或属次边际经济的原地矿产资源量。
可分为三部分:(1)内蕴经济资源量矿产资源勘查工作自普查至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了推断的至探明的,但可行性评价工作只进行了概略研究,由于技术经济参数取值于经验数据,未与市场挂钩,区分不出其真实的经济意义,统归为内蕴经济资源量。
可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1)、控制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2)、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
(2)次边际经济资源量据详查、勘探成果进行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后,其内部收益率呈负值,在当时开采是不经济的,只有在技术上有了很大进步,能大幅度降低成本时,才能使其变为经济的那部分资源量。
细分为3个类型:探明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11)、探明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1)、控制的(预可研)次边际经济资源量(2S22)。
(3)行预测资源量经预查,依据各方面资料分析、研究、类比、估算的预测资源量(334)?各项参数都是假设的,经济意义不确定,属潜在矿产资源。
可作为区域远景宏观决策的依据。
2基础储量(basic reserve)经过详查或勘探,地质可靠程度达到控制的和探明的矿产资源,在进行了预可行性或可行性研究后,经济意义属于经济的或边际经济的,也就是在生产期内,每年的平均内部收益率在0以上的那部分矿产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
A
•流体界面或油气层底界应是钻井、
测井、测试或可靠压力资料证实的;
2
• •
5
3
1 •
4
•
A’
•应有合理的井控程度,
或开发方案设计的一次开发井网;
•各项参数均具有较高的可靠程度。
2 3
•
1 4 A’
目的
•编制油气田开发方案 •进行油气田开发建设及生产分析
A
探明储量的分类: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已发现原地资源量
或原地储量, 特称地质储量。
(二) 可采量
指从油气的原地量中,预计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在未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资源量; •在已发现的情况下,称为可采储量。
可采储量: 指从油气地质储量中的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 可以采出的石油储量
探明已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探明未开发经济可采储量
•技术可采/不可采 •经济/次经济 •开发/未开发
产量
探明已开发剩余经济可采储量
381 0
G25 GS45
10 37
GS18-16 GS20-18
38 60
GS39
3960 GS24-22
39 60
371
0
GS63-2
3
3760
38
60
GS18-18 GS18-20
3910
3810
GS39K
GS23
GS58-1 GS24-26
406 0
(二) 可采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546000 547000 548000 549000 550000
GX57
3900
551000
552000
(或控制储量)区并 预测有油气层存在
50
3800
GS14-15 GS16-14 GS16-16 GS94
3800
38
38
4050
286000 285000
286000
400
200
0
200
400
(1998年规范,以前的术语)
表内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有开采价值 并能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
表外储量:在现有经济技术条件下,开采不能获 得社会经济效益的地质储量;但当原 油价格提高或工艺技术改进后,某些 表外储量可以转变为表内储量。
(1) 预测地质储量
在圈闭预探阶段预探井获得了油气流或综合解 释有油气层存在时,对可能存在的油气田,估算 求得的、确定性很低的地质储量。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情况, 马东地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3-1单层原始流体属性分布图 •预探井已获得油气流或钻遇了油气层 1 4 • • A’ A 或紧邻在探明储量
剩余可采储量:油气田投入开 发后,可采储量与累积采出量 之差。
35% 平均采收率 25-35% 未采出的 可动油
30-45% 残余油
必须用昂贵的 化学剂才能采 出的石油储量
被储层各种非均质性 隔挡在地下,当前 正在挖潜的对象
技术可采储量 指在给定的技术条件下,经理论计算或类比 估算的最终可采出的油气数量。
m
G339
GS8-16
G25 GS45
GXS14-14
GS10-16 GS10-18 MG1-3 MG1-2 GS12-16 38 GS12-18 GS12-20 00
GS67
GS14-16
MG1 GS14-20 GS14-22 GS14-18 MG1-1 GS14-24 GS14-17 GS16-18 0
( 三 ) 工业油、气流标准
概念:在现代技术经济条件下,一口油气井具有 实际开发价值的最低产油(气)量标准。 ----油气井的储量起算标准。 工业油流井 工业油气流井 工业气流井
计量:1口井,而不是一个油层
二、油气储量及资源量分级和分类 (一) 原地量分类
总原地资源量
原地量分类 可采量分类
地质储量
油气储量
一、基本术语
原地量 可采量 工业油、气流标准
基本术语 储量及资源量 的分级与分类 储量综合评价
鲁 西
隆
起 区
(一) 原地量 (原地资源量)
泛指地壳中由地质作用形成的油气自然聚集量
--即在原始地层条件下,油气储集层中储藏的石油和天然气及伴生有 用物质,换算到地面标准条件(20℃,0.101MPa)下的数量。
0 38
285000
GS63-2
3850
GS19
400 0
3900
GS11
395 0
GS18-16GS18-18 50 GS18-20
•油气层变化、油水
关系尚未查明;
GS20-18
284000
284000
GS39K
39
39 50
GS23
4000
GS58-1 GS24-22 GS24-26
GS39
00
探明地质储量
控制地质储量
预测地质储量 潜在原地资源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探 明 技 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控 制 技 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预 测 技 术可采储量 不可采量 潜在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探 明 经 济可采储量
探 明 次 经济可采储量
控 制 经 济可采储量
控 制 次 经济可采储量
推测可采资源量
不可采量
未开发探明储量(II类): 已完成评价钻探,并已取得可 靠的储量参数后所计算的储量。
546000
286000 285000 284000 28300
6
•
2 3
• •
5
1 •
•
548000
376
3760
马东地区沙一下段板Ⅲ油组B3-1-1单层原始流体属
547000
0
549000
5500
已开发探明储量 (I类): 通过开发方案的实施,已 完成开发井钻井和开发设施 建设,并已投入开采的储量。
400
200
0
200
400
m
G339
GS8-16
GS19
GS10-16 GS10-18 MG1-3 MG1-2 GX57 GS12-16 GS12-18 GS12-20 GXS14-14 MG1 GS14-16 GS14-20 GS14-22 GS14-18 GS14-15 MG1-1 GS14-24 GS14-17GS16-18 GS16-14 GS16-16 GS94 GS11
•已有评价井,但未完成评价
•初步查明了构造形态、储层变化、
油气层分布、油气藏类型、 流体性质及产能等,
2
A
•
•
1
4
•
A’
•含油面积、有效厚度等
储量参数尚未钻探证实
2 1 4 A’ A
目的
进一步评价钻探、 编制中、长期开发规划的依据。
(3) 探明地质储量
在油气藏评价阶段,经评价钻探证实油气藏(田) 可提供开采并能获得经济效益后,估算求得的、确定 性很大的地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20%。 •应查明油气藏类型、储集层类型、
(2)潜在原地资源量
指在圈闭预探阶段前期,对已发现的、有利 含油气的圈闭或油气田的邻近区块(层系), 根据石油地质条件分析和类比,采用圈闭法 估算的原地油气总量。
2. 地质储量
指在钻探发现油气后,根据已发现油气藏(田) 的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等资料估算求得的已发 现油气藏(田)中原始储藏的油气总量。
40 00
•储量参数由类比法
确定。
40
50
1
4 A’
图 例
283000
4050
410
415 0
0
A
制定评价钻探的依据
282
283000
GS8-16
井名
2500
等深线2Βιβλιοθήκη 2(2)控制地质储量在预探井获得工业油(气)流,并经过初步钻探 认为可提供开采后,估算求得的、确定性较大的地 质储量,其相对误差不超过±50%。
经济可采储量 指在当前已实施的或肯定要实施的技术条件下, 按当前的经济条件(如价格、成本等)估算的 可经济开采的油气数量。
经济上的合理性
市场条件、 油气产品价格和开发成本、 环境等其它条件 经济的储量: 当时有经济效益 次经济的储量: 当时不经济,预计有经济效益 内蕴经济的储量: 只进行了概略研究评价, 不确定因素多, 无法区分是属于经济的还是次经济的。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探明 地质储量
控制 地质储量
预测 地质储量
潜在 原地资源量
推测 原地资源量
(三级储量)
1. 未发现原地资源量
(1)推测原地资源量 主要在区域普查阶段,对有含油气远景的盆地、 坳陷、凹陷或区带等推测的油气储集体,根据地 质、物化探及区域探井等资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气 总量。
推测原地资源量 = 总原地资源量 (地质储量 + 潜在原地资源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