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公开课课件直接可用

合集下载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 课件(共14张PPT)

重点解读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
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 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
重点解读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 谈。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而不得归 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令人的思绪在现实 与想象中徘徊。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重点解读
1.君:对对方的尊称,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2.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3.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 里泛指巴蜀一带。 4.秋池:秋天的池塘。 5.何当:什么时候。
重点解读
6.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 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 7.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 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 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 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重点解读
您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 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里,面对不停夜雨,只见秋 天的池水往上涨。什么时候才能够与您在家中西 窗下面一起剪烛长谈,又说起我独居巴山的旅馆 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重点解读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 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 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新课标 人
语文
7年级/上
夜雨寄北
七年级语文上人教版 教学课件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号 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 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 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 值也很高,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温李”。

《夜雨寄北》PPT-完美版22页PPT

《夜雨寄北》PPT-完美版22页PPT

《夜雨寄北》PPT-完美版
16、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 完。 17、一般情况下)不想三年以后的事, 只想现 在的事 。现在 有成就 ,以后 才能更 辉煌。
18、敢于向黑暗宣战的人,心里必须 充满光 明。 19、学习的关键--重复。
20、懦弱的人只会裹足不前,莽撞的 人只能 引为烧 身,只 有真正 勇敢的 人才能 所向披 靡。
谢谢!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夜雨寄北课件ppt

夜雨寄北课件ppt
何当共剪西窗烛,
什么时候我们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
回首页
• 1、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 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
• 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的思想感情。
•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 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 口,余味无穷。
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景是否相同,为什么?
• 3.本诗构思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 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什• 么时答候我:们一跨起在西越窗下时剪烛空夜谈,,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 聚反衬出今天的愁苦。虚实相生,情景交融。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 “夜雨寄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 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回首页
夜雨寄北(七言绝句)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却还没有回家的日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在这秋夜的巴山,大雨骤至,池中涨满了水。
• 4.用简洁的话想像出“今夜”诗人在做什么。
• 独剪残烛,夜深不眠,在巴山秋雨中展读妻子询问 归期的信。心中充满了归期无准的郁闷孤寂。(或读 妻子的信;想象和妻子团聚。)
• 3.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
奈。 诗• 的开B头.两句“以问巴答的山形式夜和对雨眼前涨环境秋的抒池写,”阐发是了作说者 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ppt课件

《夜雨寄北》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原文呈现及注释
01
原文呈现
《夜雨寄北》- 李商隐
02
注释
此诗为唐代李商隐所作,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 佳作。
逐句解读与意境描绘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尚未确定归期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之情,同时暗示了诗人身在他乡,归
期未定的无奈。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时能与你一起剪烛西窗,共话今宵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与亲人团聚的渴
舒婷《致橡树》
舒婷在诗中运用现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对《夜雨寄北》进行了再创 作,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
06
课堂互动与小结
学生朗诵、背诵环节
学生朗诵
选取几名学生分别朗诵《夜雨寄北》 ,要求读音准确,有感情地表达诗歌 内容。
背诵比赛
组织学生进行背诵比赛,看谁能在最 短时间内准确背诵全诗,激发学生的 竞争意识和学习兴趣。
03 时代背景
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诗歌表达了对 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
诗歌主题与情感基调
主题
诗歌以夜雨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思念之情 。
情感基调
诗中透露出诗人的孤独、寂寞和无奈,以及对远方亲友 的深深思念。同时,通过描绘巴山夜雨的景象,营造出 一种凄凉、冷清的氛围,进一步加深了诗人的情感表达 。
白居易《问刘十九》
两首诗都以邀请友人饮酒为主题,但 白居易的诗更加朴实自然,语言浅显 易懂。
当代诗人对《夜雨寄北》的解读和再创作
余光中《夜读李商隐》
余光中在诗中表达了对李商隐诗歌的热爱和敬意,同时也对《夜 雨寄北》进行了深入的解读和再创作。
北岛《无题》
北岛的诗歌风格与李商隐截然不同,但他在《无题》一诗中借用了 李商隐的诗歌元素,表达了对传统诗歌的继承和发扬。

《夜雨寄北》课件完美版

《夜雨寄北》课件完美版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期:期限,时间。 巴山: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却:还,再。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去,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亲爱的同学们,再见!Βιβλιοθήκη 答案: 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6.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 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 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答案: 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1. 通过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一个像 雷锋一 样乐于 助人、 关心他 人的好 孩子。 2.通过欣赏图片、诵读,想象等方法 走入文 本的情 境,体 会汉蒙 情深、 民族团 结的思 想感情 ,激发 学生热 爱草原 、热爱 草原人 民的感 情。 3.再 向 远 一 点 的地 方望去 ,湖水 在春风 的吹拂 下,泛 起鱼鳞 般的波 纹。 4.首 先 映 入 我 眼帘 的是一 排绿色 的小松 树。 5.紧 接 着 就 是 树下 那些五 颜六色 的小花 让我看 得眼花 缭乱。 6.更 远 处 , 湖 面有 很多船 ,来来 往往。 渔民在 湖面上 撒网捕 鱼,一 派繁忙 的景象 。 7.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 向,就 是把大 部分时 间花费 在看电 视和看 漫画书 上,而 不喜欢 阅读文 字比较 多的书 籍。
(二)阅读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的题。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诗是 由当前 离别愁苦 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 相聚的欢乐 的 憧憬。

七年级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1张PPT)

七年级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课件(21张PPT)
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 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 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
细读,感悟诗情:
问题6:“何当”一词体现出主人公一 种怎样的心情?
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 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 和内心的相思之苦。
问题7: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 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细读,感悟诗情:
问题9:近体诗一般是要避免字面重 复的,这首诗却有意打破常规,“期” 的两次出现,特别是“巴山夜雨”的重 复使用,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期字”的两次出现,特别是 “巴山夜雨”的重复使用,正好构 成了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恰切地表现了时间与空间回环往 复的意境之美,达到了内容与形 式的完美结合。
导入:
在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夜晚, 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 问他何时能回到长安。妻子的情意殷殷的 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 诗人倚窗观雨景,吟唱出了一首传唱千古 的诗篇,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作家名片:
表达思念亲友8:这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抒发感情的?
诗的前两句写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后两句表达了对于未来与亲人团聚的欢 乐的憧憬。就空间而言,诗中巴山、西 窗、巴山往复对照;就时间而言,诗中 又有今宵、他日、今宵的对比,诗人跨 越了时空的限制,用未来的乐,反衬今 夜的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剪烛夜 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问题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涨”字的运用有什么好处?
“涨”字与“夜雨秋池”相照应,表面上即景点题,实 则说明了淅淅沥沥的秋雨使池水都涨满了。巧妙暗 示了诗人因思念而夜不能寐的时间之长。这一精细 而又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调动了读者的想象,似乎 秋池里涨的不是秋水,而是诗人难以解脱的痛苦。

《夜雨寄北》课件PPT

《夜雨寄北》课件PPT
2.赵括初学兵法之时,便认为自己非 常聪慧 ,性格 自大狂 妄,认 为天下 没有敌 手,兵 家之事 是需要 慎重考 虑而代 价惨重 的,但 赵括并 不在意 ,随口 就谈兵 。 3.态度不端正,赵括只会纸上谈兵, 不知道 在战场 上如何 应用, 如何变 通。赵 括不尊 重士兵 ,军中 士兵一 不信服 他,赵 括心中 只有赏 赐的金 钱,只 懂得独 享,而 不懂得 与士兵 分享, 贪图一 己私利 ,没有 大将风 范。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山: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 何当:什么时候能够。 却:还,再。
译文: 你经常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去, 巴蜀地区秋夜里下着雨,池塘里涨满了水。 何时你我能重新相聚,共剪西窗烛花, 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答案: 渲染气氛,融情于景。
6.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思念亲友的思想感情,但侧重 点有所不同,【甲】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表达了的 情感;【乙】诗中“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的志向。 答案: 急切与妻子(亲人)见面坚守高洁、清白的品格(节操)
1.根据近十年的高考全国卷真题,总 结出文 言文阅 读中文 本概括 分析题 这一题 型的特 点,每 一个选 项都由 论点和 论据的 形式组 成陈述 的。 1、涉及的问题一般都是现实政治的反 映。一 个王朝 成功的 经验和 失败的 教训往 往成为 后来的 政治家 和思想 家的素 材。他 们思考 和论证 往事的 得失, 以史为 鉴,为 当朝和 后代的 统治者 提供新 的治国 方针。
诗人难以排解的痛苦。 这首诗的第三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宕开一笔,从眼 前跳脱到将来,从巴山跳脱到北方,写出诗人的遐想, 第四句显得更为精彩。 “却话巴山夜雨时”,是承“共剪西窗烛”而来,为顺 流之舟。这是一首抒情诗。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 眼前环境的抒写,抒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 怀念。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 寂。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 课件 (11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词赏析:夜雨寄北  课件  (11张PPT)

品读、停顿、会意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视频 会意
品读欣赏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之来自两个“期”字,先停顿 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 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品读欣赏
巴山夜雨涨秋池。
写眼前景象,使已跃然纸上的 愁苦交织于巴山的夜雨,融入涨满 的秋池。
“涨”字,既写出巴山水注秋 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 绵绵深重。
品读欣赏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此句设想日后重逢的时候。
却话巴山夜雨时。
向“君”追话今夜“我”思“君” 而不得归的情景。“巴山夜雨”重出, 令人的思绪在现实与想象中徘徊。
品读归评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 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巴山夜雨涨秋池。
巴山:泛指诗人居住的巴蜀山地。此句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 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的愁思之绵绵深重。
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什么时候。剪烛:形容深夜秉烛长谈。此句设想日后 重逢的时候。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 内(现河南省沁 阳县)人,唐代 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北”。
品读
夜雨寄北 (七言绝句)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
李商隐
李商隐 (813~858),字 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怀州河 内(现河南省沁 阳县)人,唐代 诗人。与杜牧合 称为 “小李杜”。 有《李义山诗集》 传世。 作品与作者
题 解
夜雨寄北
李商隐
诗人在巴蜀,亲友在长安,因此诗题为“寄
题解
《夜雨寄北》,诗题也作“夜雨寄内”, “内”即其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 北”,“北”即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 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 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 切。
合作探究
1.本诗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写给远 在北方的妻子的。那么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 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 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场 景是否相同?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 ,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5、“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两句作者用何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

设想来日重逢,夫妻西窗剪烛夜话的欢乐 情景,以此来反衬今夜的孤寂。语浅情深 ,余味无穷。
小结:
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 抒发诗人(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归
期无期的无奈、苦雨深秋的落寞和相见 共语的期盼之情。
品读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七言绝句)
品读、停顿、会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君问归期未有期, 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没定归期日。 巴山夜雨涨秋池 。 今晚巴山下雨,雨水涨满了池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 , 何时能够与你在家中西窗下面一起剪烛长 谈, 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叙我独居巴山旅馆中面对夜雨的情景。
精彩展示
1、妻子来信问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怎么知道的?
回家的日期,从“君问归期未有期”句得到。
2.诗人是怎么回答的?当时的天气如何? 未有期,大雨聚至池中涨满了水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 什么作用?诗中两处“巴山夜雨”所描写的 场景是否相同?
还起着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 不相同。前一 处是实写眼前的场景,后一处是虚写想象中的 和妻子团聚后烛光下共话当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 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 什么? 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夜雨寄北
背诵默写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
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 却话/ 巴山/ 夜雨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