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

合集下载

月圆的简短诗句

月圆的简短诗句

月圆的诗句有: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白《关山月》释义:一轮明月从祁连山升起,穿行在苍茫云海之间。

2、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

——晏殊《中秋月》释义:中秋月圆,月光洒在庭院,院中梧桐树影婆娑,我一人羁旅异乡,节日里看这月亮下的树影,时间缓缓过去,影子不知不觉的移动着。

3、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释义:酒并非好酒,却为客少发愁,月亮虽明,却总被云遮住。

4、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释义:向着西北怎么才能看到故乡在哪里,向着东南方向看见月亮又圆了好几次。

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释义: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

6、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7、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于良史《春山夜月》释义:捧起清澄明澈的泉水,泉水照见月影,好像那一轮明月在自己的手里一般;摆弄山花,馥郁之气溢满衣衫。

8、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五夜》释义:我也吹灭油灯准备入睡,但灯灭后却发现房间更亮了,原来因为夜空正高悬明月,大地又撒满白雪,明亮的圆月与白雪交相映照在窗上,使房间显得比吹灯前还要明亮。

9、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释义: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10、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释义: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

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

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
《说说“天容海色本澄清”》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唠唠“天容海色本澄清”这句话到底是啥意思。

你想啊,天空那是多么广阔呀,大海又是那么浩瀚。

天空有它的湛蓝和纯净,大海有它的深邃和清澈。

“天容海色本澄清”,就是说它们本来就是清清爽爽、干干净净的呀。

这就好像我们的生活,有时候会有一些小混乱、小麻烦,但其实本质上,生活也可以是很简单很纯净的嘛。

就好比我有次出去旅游,到了海边。

那海天一色的景象啊,真的太美啦!蓝天白云倒映在海面上,那简直就是一幅天然的画卷。

我当时就想,这可不就是“天容海色本澄清”嘛!在那一刻,所有的烦恼都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心里特别平静。

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时候会被一些琐事困扰,会被一些人搞得心烦意乱。

但如果我们能像天空和大海一样,保持自己的那份澄清,不被外界所污染,那该多好呀!不要因为别人的一点不好就改变自己的善良和真诚,要像天空包容万物,像大海容纳百川。

当然啦,要做到“天容海色本澄清”可不容易呢!需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内心,不随波逐流,不被世俗所左右。

遇到困难不退缩,遇到诱惑不动摇。

就像那天空和大海,不管经历多少风雨,依然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哎呀,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都要努力让自己的内心像天空和大海一样澄清呀。

别被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给弄浑浊了。

让我们都能拥有那份纯净和美好,不管遇到什么,都能笑着面对,就像那永远澄清的天容海色一样。

嘿嘿,说了这么一大通,希望你们能明白我的意思哟!“天容海色本澄清”,这不仅仅是一句话,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呀!让我们一起向着那澄清的天空和大海前进吧!。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

苏轼诗词赏析:《定风波》【原文】定风波(苏轼)(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赏析】《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为苏轼于“乌台诗案”幸免于难后被贬黄州时所作。

词前有小序,“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

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已而遂晴,故作此。

”这里所云“沙湖”在黄州东南30里。

那一天苏轼在去沙湖路上遇雨,本来是带着雨具的,但途中以为不需要就让人带走了。

不料后来竟下起雨来,同行的人一下子就被雨给打乱了:我的衣服要湿了,我的鞋子要脏了!心里先紧张起来。

但苏轼觉得,不管紧张还是不紧张,雨始终都要打到身上来,又何必为这件事情而狼狈呢?所以他说:“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

”这就是苏东坡之所以为苏东坡了——他有一种达观的、超然的思想:狂风骤雨不会久长,紧张和狼狈也于事无补。

“已而遂晴”,果然没多久,就雨过天晴了。

苏轼联想到自己的遭遇,“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写得非常潇洒。

“穿”和“打”都是力量很强烈的字眼,雨点儿穿过树林、打在树叶上,使得我们以为它马上就要打到身上来了。

可是苏东坡说不要理会它,这体现了一个词人的哲思。

在这第一句里,“穿”和“打”两个字把打击的力量写得那么强,但是“莫听”两个字把它们全都否定了。

陶渊明说:“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这是儒家最起码的修养。

当然,陶渊明所说的“而无车马喧”还只是喧哗的声音。

而苏东坡所说的则是马上就要加到你身上来的强烈打击。

这里面有象征含义,象征他一生经过的那么多的迫害。

但你可以不在乎外界的打击,但是麻木迟钝地站在那里挨打就不对了。

所以苏东坡接着就说“何妨吟啸且徐行”。

“何妨”写得多么潇洒!我选择的路我仍然要走下去,而且我过去怎么走现在还怎么走。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海洋意境的唯美诗句
1.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苏轼
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2.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望海楼晚景·横风吹雨入楼斜》宋苏轼
释义:风雨过后潮水平静江海碧澄,时时闪过的电光形成紫金般的龙蛇。

3.白浪茫茫与海连,平沙浩浩四无边。

——《浪淘沙·白浪茫茫与海连》唐白居易
释义:白浪一望无边,与海相连,岸边的沙子也是一望无际。

4.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

——《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唐岑参
释义:置酒送君在那天山城郭,热海之畔夕阳正要西落。

5.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6.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早寒江上有怀》唐孟浩然
释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诗词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

【诗词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

【诗词赏析: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苏轼的诗词全集赏析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宋代:苏轼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译文参星横北斗转已经快到三更时分,雨绵绵风不停老天爷也应该放睛。

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长空净沧海色本来就是澄澈清明。

虽乘船渡大海空怀孔子救世之志,仿佛听到了黄帝成池优美的乐声。

被贬南荒虽然九死一生吾不悔恨,这次远游是我平生最奇绝的经历。

注释参(shēn)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鲁叟:指孔子。

乘桴(fú):乘船。

桴,小筏子。

据《论语·公冶长》载,孔子曾说:“道(王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奏乐声:这里形容涛声。

也隐指老庄玄理。

《庄子·天运》中说,黄帝在洞庭湖边演奏《咸池》乐曲,并借音乐说了一番玄理。

轩辕,即黄帝。

南荒:僻远荒凉的南方。

恨:悔恨。

兹游:这次海南游历,实指贬谪海南。

赏析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赞美海上日出经典诗句

赞美海上日出经典诗句

赞美海上日出经典诗句(最新版)目录1.赞美海上日出的诗句概述2.经典的海上日出诗句赏析3.结语正文【赞美海上日出的诗句概述】海上日出是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在诗歌中,许多诗人都以海上日出为题材,创作了许多赞美海上日出的优美诗句。

这些诗句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美,歌颂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本文将带领大家领略一些经典的赞美海上日出的诗句。

【经典的海上日出诗句赏析】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这句诗描绘了海上明月的美景,诗人通过“海上生明月”这一景象,表达了对远方亲朋好友的思念之情。

同时,这句诗也展现了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象,令人心旷神怡。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这句诗描绘了黄河流入大海的景象,通过“白日依山尽”表现出海上日出的辉煌和气势。

诗人在赞美自然景观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愿景。

3.“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这句诗表现了海上日出时的美丽景色。

诗人以“云散月明”为背景,展现出海上日出时刻的美丽和宁静。

同时,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敬仰之情。

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这句诗虽然没有直接描绘海上日出的景象,但通过“夜阑卧听风吹雨”的描绘,展现了海上日出前的宁静与美好。

而“铁马冰河入梦来”则表现出诗人在赞美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忧虑。

【结语】赞美海上日出的诗句展现了诗人们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敬仰,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国家、民族的关爱和期望。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
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出自宋代苏轼的《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赏析纪昀评此说:“前半纯是比体。


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
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
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

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

海边的古诗

海边的古诗

海边的古诗1.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释义:云忽散,月儿明,用不着谁人来点缀,晴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2.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苏轼《望海楼晚景五绝》释义:海上波涛初来时像一条白线,转眼在望海楼前就变成雪堆一样了。

3.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释义: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释义: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的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释义:月映江面,犹如飞天明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6.茫茫冬海波连天,天边大月光团圆。

——黄遵宪《八月十五日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释义:太平洋的冬天的茫茫海水的波澜好像与天边连到了一起,天边散落的月光都团聚到了一起。

7.海上无风时,波涛安悠悠。

——白居易《题海图屏风》释义:海面上没有风的时候,波涛都是安安静静的。

8.一雨纵横亘二洲,浪淘天地入东流。

——梁启超《天平洋遇雨》释义:一场雨横跨两个大洲,眼前大雨巨浪涤荡了天地之后向东流去。

9.大海龙宫无限地,诸天雁塔几多层。

——李商隐《题白石莲花寄楚公》释义:大海里面的龙宫应该有无限大,像天一样高的雁塔又有几层呢。

10.湖月映大海,天空何漫漫。

——常建《赠三侍御》释义:月亮照在大海里,天空看起来好像无边无际的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的意思“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作品《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释】
①参横斗转:参星横斜,北斗星转向,说明时值夜深。

参,斗,两星宿名,皆属二十八星宿。

横,转,指星座位置的移动。

②苦雨终风:久雨不停,终日刮大风。

③“天容”句:青天碧海本来就是澄清明净的。

比喻自己本来清白,政乱污陷如蔽月的浮云,终会消散。

【翻译】
发船渡海正是三更时分,参星横挂在天上,北斗七星的斗柄已转得很低。

连绵下个不止的阴雨,总有停的时候;成天刮个不停的风,也总有止住的时候。

天上的乌云散了,一弯明月挂在天空,不知这景致是什么人安排点缀的?其实天空的面貌,海水的颜色,本来就是澄澈清白的,不需要外力的洗刷。

我本想学“乘桴”退出官场,现在不用了,孔子的主意对我来说是用不着了。

如今政局转为平和,我也是大略领会到黄帝的《咸池》乐曲温润的乐声了。

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
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

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鉴赏】
纪昀评此诗说:“前半纯是比体。

如此措辞,自无痕迹。

”“比”,即“以彼物比此物”;而“以彼物比此物”,就很难不露痕迹。

但这四句诗,却是不露“比”的痕迹的。

“参横斗转”,是夜间渡海时所见;“欲三更”,则是据此所作的判断。

曹植《善哉行》:“月没参横,北斗阑干。

”这说明“参横斗转”,在中原是指天快黎明之时的景象。

而在海南,则与此不同,王文诰指出:“六月二十日海外之二、三鼓时,则参已早见矣。

”这句诗写了景,更写了人。

一是表明“欲三更”,黑夜已过去了一大半;二是表明天空是晴朗的,剩下的一小半夜路也不难走。

因此,这句诗调子明朗,可见当时诗人的心境。

而在此之前,还是“苦雨终风”,一片漆黑。

连绵不断的雨叫“苦雨”,大风叫“终风”。

这一句紧承上句而来。

诗人在“苦雨终风”的黑夜里不时仰首看天,终于看见了“参横斗转”,于是不胜惊喜地说:“苦雨终风也解晴。


三、四两句,就“晴”字作进一步抒写。

“云散月明”,“天容”是“澄清”的;风恬雨霁,星月交辉,“海色”也是“澄清”的。

这两句,以“天容海色”对“云散月明”,仰观俯察,形象生动,连贯而下,灵动流走。

而且还用了句内对:前句以“月明”对“云散”,后句以“海色”对“天容”。

这四句诗,在结构方面又有共同点:短句分两节,先以四个字写客观景物,后以三个字表主观抒情或评论。

唐人佳句,多浑然天成,情景交融。

宋人造句,则力求洗练与深折。

从这四句诗,既可看出苏轼诗的特点,也可看出宋代诗的特点。

三、四两句看似写景,而诗人意在抒情,抒情中又含议论。

就客观景物说,雨止风息,云散月明,写景如绘。

就主观情怀说,始而说“欲三更”,继而说“也解晴”;然后又发一问:“云散月明”,还有“谁点缀”呢?又意味深长地说:“天容海色”,本来是“澄清”的。

而这些抒情或评论,都紧扣客观景物,贴切而自然。

仅就这一点说,已经是很有艺术魅力的好诗了。

然而上乘之作,还应有言外之意。

三、四两句,写的是眼前景,语言明净,不会让oRG读者直接觉得得用了典故。

但仔细寻味,又“字字有来历”。

《晋书·谢重传》载:谢重陪会稽王司马道子夜坐,“于时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

重率尔曰:‘意谓乃不如微云点缀。

’道子戏曰:‘卿居心不净,乃复强欲滓秽太清耶?’”(参看《世说新语·言语》)“云散月明谁点缀”一句中的“点缀”一词,即来自谢重的议论和道子的戏语,而“天容海色本澄清”则与“月夜明净,道子叹以为佳”契合。

这两句诗,境界开阔,意蕴深远,已经能给读者以美的感受和哲理的启迪;再和这个故事联系起来,就更能让人多一层联想。

王文诰就说:上句,“问章惇也”;下句,“公自谓也”。

“问章惇”,意思是:你们那些“居心不净”的小人掌权,“滓秽太清”,弄得“苦雨终风”,天下怨愤。

如今“云散明月”,还有谁“点缀”呢?“公自谓”,意思是:章惇之流“点缀”太空的“微云”既已散尽,天下终于“澄清”,强加于他的诬蔑之词也一扫而空。

冤案一经昭雪,他这个被陷
害的好人就又恢复了“澄清”的本来面目。

从这里可以看出,如果用典贴切就可以丰富诗的内涵,提高语言的表现力。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