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春四年级数学下册3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教案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加法运算定律》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加法运算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和调整。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加法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2.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和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加法运算定律。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对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实际情境,如购物场景,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其中的数学问题。

引导学生发现,当我们把购物物品的价格加起来时,可以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如:a + b = b + a。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巩固对定律的理解。

教师可适时给予提示和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困难。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运算定律第1课时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 | 人教新课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

2.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3.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加法结合律:在加法算式中,先将前两个数相加,或先将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 能够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1. 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本质。

2. 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练习本、铅笔。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PPT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3. 讲解: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 重点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定义、应用实例3. 结构清晰,突出重点。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2. 提高题:灵活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实际问题。

3. 拓展题:研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生活中的应用。

课后反思1. 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2. 学生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理解程度如何?3.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调整?4. 作业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够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教学过程1. 导入生活实例:利用PPT展示购物结账时,不论先加哪个商品的价格,总价不变的情景,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第1课时主要讲解加法运算定律。

这一课时是学生对加法运算进行深入理解的关键,加法运算定律是数学中基本的运算规则,对于学生以后学习更高级的数学知识有着重要的铺垫作用。

本课时内容主要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加法运算,对于新的运算规则,他们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但是,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在理解和接受新知识时,可能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或图片来进行辅助。

此外,部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于运算规则的理解有所欠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确保他们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及应用。

2.难点: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推导过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详细的PPT,内容包括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例题和练习题。

2.学习材料:准备与课时内容相关的学习材料,如图片、实物等。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的规则。

例如:3 + 4 + 5 = ?,让学生尝试解答,并引导学生发现加法运算的规律。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呈现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定义,通过具体的例子解释这两个定律。

例如,加法结合律:3 + 4 + 5 = (3 + 4) + 5 = 7 + 5 = 12。

2020春四年级数学下册 3 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2020春四年级数学下册 3 运算定律 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教案 新人教版

3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教学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1。

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

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二、探索规律1。

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 (生:等于65+25)78+64=⑥完成教材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第1题。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这样计算:88+104+96=192+96=288学生小组讨论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展示: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3)揭示规律.教师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a+b)+c= +(+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与自信心)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数学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1.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学生对于定律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或教学图片,用于展示加法运算定律的具体例子。

2. 学生准备铅笔、橡皮、尺子等基本的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加法运算中的一些基本规律。

2. 探究: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自主探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3. 讲解:教师通过PPT或黑板,详细讲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概念和具体应用。

4. 练习:学生通过教师提供的练习题,进行个人或小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他们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6. 总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加法运算定律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简洁明了,突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定义和应用。

作业设计1. 设计一些基本的加法运算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

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进行课后反思,检查教学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以及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加法运算定律,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3.1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介绍加法运算定律,即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通过具体例子的引导,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的数学定律,并能将其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第1课时教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习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必要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随着学生的回答,多媒体从左往右展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加法交换律(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56+40=96(千米)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78+64=______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300+600= ++65=+35[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加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人教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1课时加法运算定律》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加法运算定律。

本节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理解和运用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能够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

2.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操作、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关于加法运算定律的例题和练习题。

3.学具:为学生准备一些小卡片、小棒等学具,便于学生操作和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故事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加法运算定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概念。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让学生初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的意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有关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 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运算定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能够熟练解决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2.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概念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两个数的加法运算。

四、教学内容及步骤1. 导入新知识通过对上节课知识的回顾和总结,引导学生认识“运算定律”的概念,并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学习新知识1.引导学生探究加法交换律的内容。

提问:你们可以发现什么规律?学生回答:“2 + 3”和“3 + 2”结果一样,都等于5。

2.让学生进行练习。

练习1:有一个小车,你打算用2次5分钟的时间来载人,你的目的地是A地点,然后开回来载人去B地点,请你分别写出这两个过程你应该怎样载人?练习2:“9 + 2 = ?”,请你用交换律算出它的答案。

3.引导学生总结加法交换律的规律。

师问:你们能总结出加法交换律的规律吗?学生回答:“两个数相加,把加数的顺序颠倒过来,和不变。

”3. 拓展练习1.综合练习练习1:13 + 7 = (20);10 + 22 = (32);26 + 5 = (31);9 + 27 = (36);练习2:请你设计一个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交换律的实践运用。

2.挑战练习练习:一共有10个小球,你可以用5 + 5的方式分别装进两个篮子里,请你设计出不重复的装法。

(提示:用列表列举出所有的组合)4. 归纳总结让学生自己总结当两个数相加,如果交换它们的顺序,和不变的规律,并巩固加法交换律的应用。

5. 课后作业1.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题和挑战题。

2.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化解问题,找出加法交换律的实践运用情境,并整理到数学小议文中。

五、板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加法交换律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 加法交换律六、教学反思加法交换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很容易掌握,但是想要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个知识点,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示:为什么要先算 104+96 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教师板书: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
1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板书: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这样计算:
88+104+96=192+96=288
学生小组讨论还能用别的方法来计算吗?
2.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2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产品 一 二 三 合 名称 月 月 月 计 彩电 385 415 537 /台 冰箱 248 309 291 /台 洗衣 机/ 347 418 353 台
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
+(
+
)
(a+b)+c=
+(
+
)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 a、b、c 可以表示哪些数?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主探讨总结规律,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成功感与自信心)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应用加法的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 来源网络,造福学生
———————欢迎下载,祝您学习进步,成绩提升———————
3 运算定律
第 1 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7—18 页例 1、例 2 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尝试解决实际问题,观察、比较,发现并概括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1.今天我们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 2.这个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是通过观察发现,掌握加法运算律的意义。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 感受发现知识的快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 用数学的意识。 用语言表达交换律比较麻烦,怎样表示才能既简单又清楚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 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等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学生用图形、字母或其他符号表示都可以,最后 得出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更简单、易记。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 1 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多媒体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
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43;64=
⑥完成教材第 18 页下面的“做一做”第 1 题。
2.加法结合律。
多媒体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3
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质疑引导。观察发现,举例论证,归纳概括。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多媒体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