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羚羊飞渡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羚羊飞渡

一,作者简介:中国动物小说大王沈石溪:原名沈一鸣,祖籍浙江慈溪,当代儿童文学作家,所著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
现为成都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二级创作员中国作协会员、云南省作协理事、云南省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本文选自《和乌鸦做邻居》斑羚广泛地分布于中国和亚洲东部、南部等地,属于高山动物,常置身于孤峰悬崖之上。
善于跳跃和攀登,在悬崖绝壁和深山幽谷之间奔走如履平川,也能纵身跳下10m 余深的深涧而安然无恙。
但是,斑羚虽有肌肉发达的4 条长腿,极善跳跃,但也有极限。
在水平方向,一般健壮的雄兽最多能跳出5m多远,而雌兽、幼仔和老年个体只能跳出4m 左右。
给红色的字注音:戛洛山斑羚骚动蹿跳娴熟悲怆对峙斑斓解释下列词语:秩序井然:秩序非常整齐。
迥然不同:很明显不一样。
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稍好一些。
进退维谷:无论进还是退都处在困境之中,进退两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本文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谈谈读后你受到了哪些启发?故事;记叙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启发;要爱护野生动物、学习羚羊的自我奉献精神。
等等。
三,再读课文思考:文章内容分为几个部分?第一部分(1-2)开端被逼伤心崖“进退维谷的绝境第二部分(3—4)发展,无法摆脱困境(老斑羚生命提示,头羊巡崖无能为力)第三部分(5—15)高潮,斑羚飞渡赢得种族的生存第四部分(16—17)结局,镰刀头羊悲壮殒身四,探究质疑1.镰刀头羊在文中的三次叫声分别有什么特殊意义?第一次:无能为力第二次:召唤母斑羚,告诉斑羚群自己想出了自救的办法。
并指挥迅速实施。
第三次:悲怆的轻咩既是一声忧伤的叹息,也是召唤补充注定死亡队伍的命令。
2.”彩虹“在文中出现过多次,”彩虹“的意义是什么?”灿烂“只是指那一道弯弯的彩虹吗?彩虹是虚幻的、美丽的。
虚幻而美丽的东西,可以给人带来幻想、希望,让人陶醉其中,产生精神上的迷恋、依赖。
大自然的伟力: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飞渡中的自然描写

大自然的伟力: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飞渡中的自然描写七年级语文教案羚羊飞渡中的自然描写天空晴朗,阳光明媚,一只羚羊奋力向前,迈开了它优美的双腿,如飞一般向着远方奋斗着。
虽然它的身上负载着宝贵的生命,但只要它坚定地向前,就能跨越所有的险阻,达到心中所向的目标。
在七年级语文教案中,有一篇名为《羚羊飞渡》的课文,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描写,让我们深刻地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
这篇课文将我们带入了非洲大草原的深处,让我们感受到了那里狂风卷起的尘埃、野兽的嘶吼、鸟儿的鸣叫,更让我们看到了那里生命的脆弱与坚韧。
在这篇课文里,描写了大自然的力量与美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羚羊的奔跑了。
作者描绘了羚羊如何运用它的天赋,像飞一样游动草原,跨过了一个个长满荆棘的沟壑和峭壁,攀越着一座座巍峨的山峰。
它的速度轻盈而迅捷,牢牢地抓住时间的尾巴,勇往直前,一直向前,直至成功地穿越千山万水,终于实现了它的目标。
让我们从中得到的启示是:不论目标有多远,前路有多险,我们都应该坚定地向前,用自己的毅力和勇气去跨越种种困难,直至实现理想。
正如羚羊一样,我们也应该学会用我们的智慧和力量去战胜所有的困难,勇往直前,潜心前行,勇往直前,直至成功地实现自己的梦想。
同时,这篇课文也描绘了大自然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脆弱。
在草原上,每一次奔跑都充满了刺激和惊险,甚至还伴随着无数次的生死挣扎。
每一只羚羊都是它们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只胜利的羚羊都意味着着一个家庭的团结和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它们需要克服自己的惧怕和不安,才能够达到最终的目标。
这篇课文道出了大自然的伟力,也道出了每一只羚羊都有自己的价值。
它是一个诠释大自然、讴歌生命、激励人们的美好典型。
在接下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也要像羚羊一样,充满希望和勇气,迎接生命的挑战,坚毅不屈,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赢得生活成功和幸福。
第27课 斑羚飞渡

第27课斑羚飞渡
羚羊
一群羚羊,濒临绝境。
镰刀头羊,无能为力。
灭种危险,迫在眉睫。
美丽彩虹,虚幻飘渺。
老迈者与强壮者自动结队,
先后跃起,
蔚蓝的天空划出,
一道一道唯美的弧线。
小羚羊用下坠的身体当跳板,
跃身飞渡,
而老羚羊却坠入
深不见底的深渊……
彩虹,美丽得几乎透明。
血和泪蔓延,
黑色的死亡……桥墩
红色的生存……桥身
桥的一边是毅然决然的坚定,
桥的另一边是获得新生的喜悦。
彩虹越来越美丽,
像老羚羊面对小羚羊发出的会心微笑,
彩虹越来越透明,
像童话中美丽的精灵灰飞烟灭的一瞬间,
逐渐模糊,消失……
飞渡,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悲壮,
是生命接力棒的传递,
是那悬崖上演绎的爱与希望的赞歌!
【拓展心语】《羚羊飞渡》一文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这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动物和我们人类一样都有丰富的感情,甚至它们拥有世界上最纯真的感情。
在此我们呼吁人类珍惜动物,珍爱生命!。
语文:27《羚羊飞渡》课件(28张PPT)(人教版七年级下)..共30页文档

Hale Waihona Puke 语文:27《羚羊飞渡》课件(28张PPT)(人 教版七年级下)..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人教版《斑羚飞渡》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

人教版《斑羚飞渡》七年级下册语文原文及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斑羚飞渡的壮丽场景,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巧。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斑羚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斑羚这一动物。
(2)简要介绍斑羚的生活习性和生存环境。
2.课文阅读(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节奏和韵律。
3.生字词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学生组内交流,互相解释生字词的意思。
4.课文分析(1)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技巧,如场景描写、细节描写等。
5.课堂讨论(1)讨论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环保和关爱生命的看法。
6.作业布置(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环保或关爱生命的作文。
四、教案示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斑羚吗?谁知道斑羚是什么动物?生:斑羚是一种生活在高山峻岭的动物。
师:很好,那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斑羚的文章,这篇文章叫做《斑羚飞渡》。
2.课文阅读师:请同学们自主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自主阅读)3.生字词学习师:下面我们来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生字词)4.课文分析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
生:课文中有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师:很好,那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举例说明)5.课堂讨论师:同学们,课文中所表达的环保意识和关爱生命的情感,你们有什么感受?生:我觉得我们要保护环境,关爱生命,不能让动物失去生存的家园。
《羚羊飞渡》七年级语文教案:阅读与写作

《羚羊飞渡》七年级语文教案:阅读与写作阅读与写作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阅读和写作已成为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环节。
在此背景下,《羚羊飞渡》的阅读与写作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以《羚羊飞渡》为例,探讨如何进行阅读与写作教学。
一、阅读教学1.教学目标本课时的阅读目标:(1)正确理解《羚羊飞渡》的主旨意思;(2)掌握文中生词和词组的含义;(3)对阅读中体会到的情感进行表达和归纳。
2.教学过程(1)导入学生们还记得上次我们提到的文言文和白话文的区别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是白话文,不过它也有一些比较生僻的生词和词组,我们需要一起学习。
(2)阅读理解教师要求学生先通读全文,然后再根据文章大意填空,把握文章主旨。
同时,教师会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
(3)词汇学习教师会针对文中的生词和词组进行解释,并让学生进行记忆。
3.课堂实践教师会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就文章中的一些具体情境进行分析和归纳。
例如,学生可以对故事情节进行整理,把每一个场景的情节、台词和人物关系整理出来,以此梳理故事情节并深入理解。
二、写作教学1.教学目标本课时的写作目标:(1)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和外部表现;(2)掌握通过绘声绘色和金句的方式表现角色情感的方法;(3)能够自由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创作。
2.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请学生回忆羚羊的性格和经历,并与生活中的人物进行类比,让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角色的情感。
(2)写作技巧学习教师会讲解几种能够表现角色情感的方法,如绘声绘色、金句、象征等,并通过案例展示这些方法的应用方式。
(3)写作实践教师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创作,如写一封信或一篇故事,表达出自己对羚羊和其他角色的情感理解。
教师会针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和改进,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三、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对《羚羊飞渡》的阅读和写作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阅读和写作的一些基本技能和方法。
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知识体系,也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羊飞渡教学设计B:[教学目的]1.了解斑羚在危急关头的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2.体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叙述与具体生动的描写。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生动的故事情节。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真切细腻的描写中蕴含的强烈的情感。
[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1.以斑羚导入新课。
2.齐读“自读提示”,整体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
3.自由朗读课文,要求勾画出生字新词,并结合课文解词。
生字:斑羚对峙蹿跳斑斓骚动娴熟悲怆生词:对峙飘渺眼花缭乱心甘情愿进退维谷4.细读全文,生动地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时要突出重点,把握关键之处。
5.熟读全文,结合复述的内容划分课文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交待了一群斑羚被逼到伤心崖的绝境上。
(飞渡前)第二部分(3—16)写镰刀头羊带领种群用牺牲老的一半,换取小的一半生存的方法。
(飞渡时)第三部分(17)写镰刀头羊悲壮的走向死亡。
(飞渡后)6.品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文章从哪可以看出斑羚已陷入绝境?(2)陷入进退维谷的绝境的斑羚此刻会是怎样呢?镰刀头羊表现如何?文章重点抓住哪些进行描写?(3)七八十只斑羚,有三四十对,作者怎样描写这次飞渡的?(4)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5)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作者的思想感情怎样?(6)讨论本课的中心思想。
点拨:(1)文章开头设置了悬念,“逼”“伤心”等字可看出。
第二段中形象的比喻(对山的),斑羚的跳跃能力等可看出斑羚群已无路可逃。
(2)文章从外形、神态、动作、叫声等方面,重点刻画了镰刀头羊的形象。
(3)作者采用详写一对,略写其他的方法,清楚而重点突出地写出了这群斑羚飞渡的情景。
“老斑羚”和“半大斑羚”的试跳情景写得特别详细,从时间上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情,作者用大段文字细细叙述。
叙述中又加进作者的悬念,再写飞渡情景,更出人意料,产生惊心动魄的效果。
(4)文中写彩虹的地方主要有三处,它的作用是:①渲染一种神秘色彩,并推动情节发展,头羊之所以想出飞渡的办法,或许就是受了彩虹的神秘启示。
②烘托飞渡的气氛,渲染了飞渡的悲壮美。
③渲染头羊自我牺牲的崇高之美。
(5)议论抒情的语段,表达了作者浓郁的溢美敬重之情。
(6)本文通过对斑羚的细致描写,热情赞颂了斑羚为了种族的生存而甘于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歌颂了斑羚的身上所体现的可贵的整体精神。
7.作业布置。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试给狩猎队写封信,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练习]1.课后习题二2、复述课文七年级语文(下)《斑羚飞渡》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涵。
2、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学习细节描写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老斑羚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感受斑羚飞渡揭示的关于生与死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品读斑羚飞渡的细节描写,感悟老斑羚的牺牲精神。
三、学法指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像斑羚飞渡前的恐慌心理、组织飞渡时的崇高心理和实施飞渡时的悲壮心理,想像镰刀头羊的动作神态等。
之后运用评点的方法,抓取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写,品析精彩的语言,记下感悟和心得体验。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2)解释下列词语1娴熟:2恍惚:3进退维谷:4迥然不同:5一尘不染:6略胜一筹:(3)为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迥怆缭炯沧潦唯惟维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3、整体感悟朗读课文,准备复述第一对斑羚飞渡成功的全过程,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4、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并汇总上报。
(二)课堂学习·研讨1、导入2、预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3、研读赏析·自主、合作、探究(1)默读课文,划出斑羚陷入绝境的语句,陷入进退维谷绝境的斑羚此时的表现怎样?表现斑羚怎样的品质?(2)斑羚飞渡具有怎样的壮举?(3)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4)找出文章议论抒情的语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能力提升(1) 阅读课文关于斑羚飞渡的语段,思考:①将文中连续两次运用“目瞪口呆”换成“赞不绝口” 好不好?为什么?②文中惊心动魄的场面描写很是精彩,而14、15两段则运用了________描写,它通过作者的________ ,赞美了斑羚的 _______精神。
3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品味并积累。
三、拓展延伸·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文后的问题藏羚羊跪拜王宗仁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
他无名无姓,云游四方,朝别藏北雪,夜宿江河源,饿时大火煮黄羊肉,渴时喝碗冰雪水。
猎获的那些皮张自然会卖来一些钱,他除了自己消费一部分外,更多地用来救济路遇的朝圣者。
那些磕长头去拉萨朝觐的藏家人心甘情愿地走一条布满艰难和险情的漫漫长路。
每次老猎人在救济他们时总是含泪祝愿:上苍保佑,平安无事。
杀生和慈善在老猎人身上共存。
促使他放下手中的杈子枪是在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以后――应该说那天是他很有福气的日子。
大清早,他从帐篷里出来,伸伸懒腰,正准备要喝一铜碗酥油茶时,突然瞧见两步之遥对面的草坡上站立着一只肥肥壮壮的藏羚羊。
他眼睛一亮,送上门来的美事!沉睡了一夜的他浑身立即涌上来一股清爽的劲头,丝毫没有犹豫,就转身回到帐篷拿来了杈子枪。
他举枪瞄了起来,奇怪的是,那只肥壮的藏羚羊没有逃走,只是用乞求的眼神望着他,然后冲着他前行两步,两条前腿扑通一声跪了下来,与此同时只见两行长泪从它眼里流了出来。
老猎人的心头一软,扣扳机的手不由得松了一下。
藏区流传着一句老幼皆知的俗语:天上飞的鸟,地上跑的鼠,都是通人性的。
此时藏羚羊给他下跪自然是求他饶命了。
他是个猎手,不被藏羚羊的怜悯打动是情理之中的事。
他双眼一闭,扳机在手指下一动,枪声响起,那只藏羚羊便栽倒在地。
它倒地后仍是跪卧的姿势,眼里的两行泪迹也清晰地留着。
那天,老猎人没有像往日那样当即将获猎的藏羚羊开宰、扒皮。
他的眼前老是浮现着给他跪拜的那只藏羚羊。
他有些跷蹊,藏羚羊为什么要下跪?这是他几十年狩猎生涯中惟一见到的一次情景。
夜里躺在地铺上他久久难以入眠,双手一直颤抖着……次日,老猎人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对那只藏羚羊开膛扒皮,他的手仍在颤抖。
腹腔在刀刃下打开了,他吃惊得叫出了声,手中的屠刀咣当一声掉在地上……原来在藏羚羊的子宫里,静静卧着一只小羚羊,它已经成型,自然是死了。
这时候,老猎人才明白为什么藏羚羊的身体肥肥壮壮,也才明白为什么要弯下笨重的身子为自己下跪:它是求猎人留下自己孩子的一条命呀!天下所有慈母的跪拜,包括动物在内,都是神圣的。
老猎人的开膛破腹半途而停。
当天,他没有出猎,在山坡上挖了个坑,将那只藏羚羊连同它那没有出世饿孩子埋葬了。
同时埋掉的还有他的杈子枪……从此,这个老猎人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没人知道他的下落。
问题:藏羚羊跪拜这一举动包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老猎人为什么从此在藏北草原上消失了?想象一下,老猎人会去干什么呢?七年级语文(下)《斑羚飞渡》导学案东明中学鹿民涛一、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领会作品的精神内涵。
2、品读斑羚飞渡的动作、神态描写,学习动作、神态描写的方法。
3、理解作者对老斑羚牺牲精神的赞美之情,感受斑羚飞渡揭示的关于生与死的意义。
二、学习重点品读斑羚飞渡的动作神态描写,感悟老斑羚的牺牲精神。
三、学法指津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像斑羚飞渡前的恐慌心理、组织飞渡时的崇高心理和实施飞渡时的悲壮心理,想像镰刀头羊的动作神态等。
之后运用评点的方法,抓取文章中精彩的动作神态描写,品析精彩的语言,记下感悟和心得体验。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导学1、初读课文,正字音、字形,解释词义。
(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悲怆()娴熟()逞能()肌腱()恍惚()迥然不同()参差()眼花缭乱()(2)解释下列词语1娴熟:2恍惚:3进退维谷:4迥然不同:5一尘不染:6略胜一筹:(3)为下列形近字注音,组词迥怆缭炯沧潦唯惟维2、文学常识本文选自《》,作者,原名,祖籍,1952年生于上海,1980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创作,所著动物小说将故事性、趣味性和知识性融为一体,充满哲理内涵,风格独特,被冠以“中国动物小说之王”。
3、整体感悟一句话概括故事内容。
这是一个的故事。
4、默读课文,找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组内或班内探讨。
5、搜集有关斑羚的材料和感人的动物故事。
(二)课堂学习·研讨1、导入2、(1)、预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小组合作)(2)提出自己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或尚未解决的疑难,小组共同探讨。
3、精读点拨(1)从斑羚飞渡的事件中,从哪些句子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动物身上折射出的什么可贵品质?(2)找出对镰刀头羊的动作、神态描写,划出其中的动词形容词,并分析镰刀头羊的形象。
(3)画出文中有关彩虹描写的内容。
体会:课文中多次写到彩虹,有什么作用?(4)合作探究,归纳主旨。
本文通过斑羚的细致描写,赞颂了(表达了)。
4、巩固提升(1) 试给狩猎队写一封信,谈谈你对这件事的看法。
(2)选自己身边的一位朋友,描写其在课间时的动作神态(50字左右)。
(3)找出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品味并积累。
三、拓展延伸·巩固阅读下面的语段,思考文后的问题藏羚羊跪拜王宗仁这是听来的一个西藏故事。
发生故事的年代距今有好些年了。
可是,我每次乘车穿过藏北无人区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这个故事的主人公――那只将母爱浓缩于深深一跪的藏羚羊。
那时候,枪杀、乱逮野生动物是不受法律惩罚的。
就是在今天,可可西里的枪声仍然带着罪恶的余音低回在自然保护区巡视卫士们的脚印难以到达的角落。
当年举目可见的藏羚羊、野马、野驴、雪鸡、黄羊等,眼下已经成为凤毛麟角了。
当时,经常跑藏北的人总能看见一个肩披长发,留着浓密大胡子,脚蹬长统藏靴的老猎人在青藏公路附近活动。
那支磨得油光闪亮的杈子枪斜挂在他身上,身后的两头藏牦牛驮着沉甸甸的各种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