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痰湿体质的人千万不能进补
痰湿体质的特征及药膳食疗方法

痰湿体质的特征及药膳食疗方法中医提醒,痰湿体质特征的人在饮食上宜清淡,且勿过饱。
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具有痰湿体质特征的人应忌吃:饴糖、石榴、大枣、柚子、枇杷、砂糖,肥肉及甜、黏、油腻的食物,油腻、酸涩,肥甘厚味,戒酒,且最忌暴饮暴食和进食速度过快,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
还应少食或忌食田螺、螺蛳、鸭肉、蚌肉、牡蛎肉、梨子、山楂、甜菜、枸杞子,忌食海鲜、甜饮料、砂糖、饴糖等,应限制食盐的摄入。
中医认为,痰湿之生,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故重点在于调补肺脾肾三脏。
可选用以下药膳调理:1.黄芪山药薏苡仁粥功效:益气养阴、健脾化痰、清心安神。
材料:黄芪、山药、麦冬、薏苡仁、竹茹各20克,糖适量,粳米50克。
制作:先将山药切成小片,与黄芪、麦冬、白术一起泡透后,再加入所有材料,加水用火煮沸后,再用小火熬成粥。
2.菊花苡仁粥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止咳、除湿软坚。
材料:枇杷叶9克,菊花6克,薏苡仁30克,大米50克。
制作:将前2味药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薏苡仁、大米和适量水,煮粥服用。
3.菖蒲薏苡仁粥功效:清热化痰、祛湿解暑之功效。
材料:菖蒲15克,佛手10克,云苓30克,薏苡仁60克,大米100克,冰糖适量。
制作:把薏苡仁、大米洗净,将浸泡好的陈皮、菖蒲、云苓入净布包起,煮粥,待熟后加入冰糖,拌匀即可食用。
这也是一道平日可吃的保健粥。
4.化痰袪湿消暑汤功效:清热化痰、祛暑利湿。
材料:白扁豆、赤小豆、生熟薏米、佛手、菖蒲、莲子各等分适量。
制作:将上述材料加入锅内,加开水10碗慢火煲约2小时,加瘦肉类煲亦宜,用盐调味食用。
最后,中医提醒痰湿体质特征的人日常生活中应尽力合理安排休闲、休假,疏解不愉快的心情,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态。
居室应保持干燥,不宜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衣着要透湿散气,经常晒太阳、多做户外运动。
阿胶——女人的驻颜汤

阿胶——女人的驻颜汤作者:暂无来源:《家庭科学·新健康》 2013年第12期□文/罗大伦昔日皇家贡品据说慈禧当年怀孕的时候有流产的迹象,情况非常危险,很多御医都去开方子,但是却没有想出什么好办法。
这个时候有一位山东籍的官员就上了奏折,他说山东老家那儿盛产阿胶,尤其是东阿县产的阿胶最好,有安胎的作用。
结果真像这位官员所说的,慈禧在用了阿胶以后,她的胎还真就被安住了。
后来慈禧生了一个儿子,就是同治皇帝。
不管这个传说是不是真实发生过,在当时的清宫里边,阿胶确实是贡品。
为什么说山东东阿产的阿胶是最好的呢?根据古代各种文献记载,山东东阿的驴是吃狮耳山上的上百种草药,喝狼溪河的水长大的。
东阿阿胶效用最好,不仅是因为那里的驴皮比别处好,东阿阿胶的整个制作过程也是非常讲究的,连杀驴的时间都要选择固定的日期——冬至。
为什么要在冬至这一天杀驴呢?一方面是因为驴在这时候长得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冬天在中医的阴阳五行里对应的是肾,而阿胶最终是要补肾的。
血虚的人适合用阿胶补养阿胶的作用和功效究竟是什么呢?它主要的作用就是滋阴、补血、安胎。
阿胶在中药的补品里是非常著名的一味药,我们常说“中药有三宝,人参、鹿茸和阿胶”。
人参和鹿茸,男人用到的可能更多一些,因为它们的功效主要是补气壮阳、强筋健骨;女人是靠血来养的,所以用有补血作用的阿胶就更多一些。
气血充足、身体健康的女人,一般脸色就很好。
中医讲“有诸内,必形诸于外”,身体健康的人,精力充沛,活力四射,别人自然会觉得你容光焕发,美丽异常,所以说阿胶是女人最好的驻颜汤。
阿胶对于血虚的人来说,是很好的补血药。
血虚是指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
血流通于全身,是营养我们四肢百骸的重要物质,血液通过在经脉里边不断地运行,把营养供应到我们身体的各个部分。
那么血虚的人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血虚的人,脸色往往不是容光焕发的感觉,而是萎白、萎黄的,就是有一种枯萎、没光泽的感觉。
如果我们发现一个人的嘴唇特白,而且没有光泽,再看看他的下眼睑也很白,那么这个人八成是血虚。
罗大伦:寒痰、痰热到底该怎么调理?胖子必读

罗大伦:寒痰、痰热到底该怎么调理?胖子必读文章 | 罗大伦漫画 | 八岁编辑 | 云少前天我们聊了痰湿体质,很多朋友惊呼自己中枪了,对照症状全都有,看来,这是需要我们重视的了!现代社会,痰湿体质的人非常多,所以,我们有必要多讲讲。
首先,我们再复习一下,痰湿体质的症状是:这里面,需要区分的是:普通的痰湿,寒痰,痰热。
这三种情况,可能调理的思路会稍有区分的。
首先是普通的痰湿我们所说的普通的痰湿,就是痰湿已经形成,却没有明显地向寒,或者热这两个方向发展。
这个时候的舌苔是厚腻的,白色,舌苔上面唾液比较多。
至于症状,此时痰湿之人,具有前面写的痰湿的基本特征。
那么,到底该怎么调理呢?这个时候,可以用温胆汤泡脚,如果有医生指导,可以服用。
温胆汤这个方子,古人就争论过,此方到底是温胆,还是凉胆?从方子里面看,是化痰的祖方二陈汤加味,二陈汤本身是温的,但是,方子里面又加上了竹茹,这是凉的药,而枳实是微寒的。
从全方来看,是寒热搭配,因此,比较均衡,化痰的作用较好,在熬药的时候,还要加上生姜和大枣一枚。
一般情况,如果只是普通的痰湿,我会建议在使用的时候,加上生姜,古人讲:“痰非温不化”,但是如果是痰热,则不加生姜,这就是区别。
在去除普通的痰湿的时候,我往往会建议在方子里面,加上藿香和佩兰两味药,这是取的“芳香去秽”的意思。
一般痰湿,皆有污浊秽气蓄积,而芳香之药,可以去除污秽,有助于化痰祛湿,这是清代的温病学家们的心得。
这样的,方子就成了这样的:藿香六克、佩兰六克、茯苓三十克、陈皮九克、法半夏六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实六克、生姜三片。
使用的方法是熬水,然后把药汁倒入温水中,用这个水泡脚,每天两次,每次二十分钟,水不必太热,水量是淹没过脚踝即可。
一般泡几天,痰湿就会逐渐松动,舌苔变薄,就不必再泡了。
下面讲寒痰寒痰的患者,往往是自己正气不足,脾肾阳虚,结果再感受外来之寒,导致体内阴寒内盛,寒痰凝结。
这种寒痰之人,会有所有阳虚的表现,同时,还有肢体经络不畅的症状,会在某些部位有陈寒痼积,甚至凝结成痰核,阻塞经络的运行。
痰湿体质的生活禁忌及饮食调理

痰湿体质的生活禁忌及饮食调理痰湿和消化不良都说明脾虚了。
包括你所描述的舌苔厚重,容易拉肚子,这些症状提示你的脾胃虚寒。
你可以用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或参苓白术丸加以调理。
脾是生痰之源,脾胃强健痰湿则自消。
脾生气血,主运化,脾在体为肉,你身上肌肉松松垮垮,没有力气,也是脾虚的一种表现。
你也可以用上山药薏米芡实粥,健脾胃,生气血,平和持久,可以长期服用,而没有任何副作用。
注意平时少思虑,饮食有规律,少食生冷,油炸煎烤以及辛辣的食物,忌烟酒,保持心境平和,睡觉充足,不熬夜。
平时可多按揉公孙穴,足三里,太白穴等,健脾养胃,除痰去湿。
还要注意生活中尽量不淋雨,不冷水洗澡,不久居潮湿之地。
痰湿体质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体质类型,当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气血津液运化失调,易形成痰湿时,便可以认为这种体质状态为痰湿体质,多见于肥胖人,或素瘦今肥的人。
适宜痰湿体质者食用的食物有芥菜、韭菜、大头菜、香椿、辣椒、大蒜、葱、生姜、木瓜、白萝卜、荸荠、紫菜、洋葱、白果、大枣、扁豆、红小豆、蚕豆、包菜、山药、薏米、冬瓜仁、牛肉、羊肉、狗肉、鸡肉、鲢鱼、鳟鱼、带鱼、泥鳅、黄鳝、河虾、海参、鲍鱼、杏子、荔枝、柠檬、樱桃、杨梅、槟榔、佛手、栗子等。
应限制食盐的摄入,不宜多吃肥甘油腻、酸涩食品,如饴糖、石榴、柚子、枇杷、砂糖等。
此外,杏仁霜、莲藕粉、茯苓饼对该体质者是不错的食补选择。
消化不良(dyspepsia)是一种临床症候群,是由胃动力障碍所引起的疾病,也包括胃蠕动不好的胃轻瘫和食道反流病。
消化不良主要分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和器质性消化不良。
功能性消化不良属中医的“脘痞”、“胃痛”、“嘈杂”等范畴。
其病在胃,涉及肝脾,病机主要为脾胃虚弱、气机不利、胃失和降。
正常生理情况下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主升而胃主降,脾喜燥而恶湿,胃喜湿而恶燥,在五行属土。
肝主疏泄、性喜条达,在五行属木,长期情志失调,抑郁不舒,使肝气郁结,疏泄失司,肝木克土,脾胃失和;暴饮暴食,过食生冷,食谷不化,痰湿困阻,脾气不升,胃气不降;脾胃素虚或劳倦伤脾,脾胃气虚,中焦不运,水谷不化,聚成痰湿,进而使中焦气机升降失常;脾胃虚弱,健运失司,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湿滞久郁化热,寒热互结胃脘。
罗大伦博士《舌诊》泡脚祛湿一奇方温胆汤

罗大伦博士《舌诊》泡脚祛湿一奇方温胆汤大补气血,推荐食疗古方玉灵膏“痰湿”的人一般有以下特征1.舌像:舌体胖大,舌苔白腻或黄腻(湿热),舌边有齿痕印,舌体有红点(湿热);2.大便次数多,不成形,粘马桶;小便次数多且尿量多而色清如水(痰湿),容易起夜;或小便深黄(湿热)。
3.面色暗黄无光泽,容易长痘痘特别是脓包型的痘痘,眼泡微浮;4.腹部肥满而松软,或体型虚胖。
5.口中粘腻,痰多;6.口干、口苦、口臭。
7.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8.容易出汗,汗味大,汗出后皮肤多凉;9.身体特别是小腿容易沉重无力,容易困倦,怎么睡也睡不够。
10.手足冰凉,胸闷,关节容易酸痛、肌肤麻木;11.肠胃容易不适:容易胃胀,胃痛,腹泻,便秘等。
12.易出现耳鸣13.容易紧张、压抑、焦虑、发怒14.经常性睡眠不好(不是心里藏着事或精神受了刺激的睡不着)好吧,若若我表示中了好几条~~~~(>_这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们先来看一张图:黄老先生将人体气机运行画了个圈圈,心火在上,肾水在下,脾居中轴,肝随脾升,胆随胃降,这个圈就运转起来了。
正常运转就能水火既济,俩字“和谐”。
脾的两个作用,一个是运化水谷精微(就是我们吃的食物),另一个就是运化水湿。
如体内水液过多、脾气虚,水湿不化,时间一长即成脾湿,湿气淤积体内越来越多,便形成了“痰湿”。
好多人说吃中药不管用,其实是你的脾胃出了问题,脾胃虚弱或者寒湿太重,痰湿堵在里面,不能吸收。
所以从临床效果上看,反倒泡脚比吃药效果更好。
温胆汤泡脚方配方:茯苓30克,陈皮6克,法半夏6克,竹茹6克,枳实6克,炙甘草6克。
(此方来源罗大伦博士《舌诊》一书)用法:上述药材熬水,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滤出药汁,然后将药汁分成两份,早晚兑入温热水泡脚,水温不要太热,水淹过脚背即可,泡25分钟左右为宜。
罗博士说现在很多痰湿的都化热了(舌质红、有红点、舌苔黄),所以他去掉了温胆汤原方中的生姜,如您寒湿严重(舌体白,舌苔白腻,齿痕明显,容易腹泻),无湿热特征(无黄苔,无舌体红,无大便干燥,小便黄的特征),则可每付加生姜3-4片同煮。
罗大伦教你四季食疗:体质不同,春夏秋冬的补法也不同

夏季篇中,作者针对夏季高温、潮湿的特点,给出了调理心烦失眠的建议。 对于很多人在夏季出现的烦躁、失眠等问题,书中推荐了一些具有安神作用的食 疗方,如莲子粥、百合汤等。这些建议非常贴心,让我感受到作者对读者的关心 和用心。
到了秋季篇,针对皮肤干燥的问题,作者给出了很多实用的食疗建议。秋季 气候干燥,皮肤容易出现干燥、瘙痒等问题。书中推荐的食疗方如银耳羹、蜂蜜 水等,都具有很好的滋润作用。通过这些食疗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改善皮肤状 况,让皮肤保持水润健康。
精彩摘录
《罗大伦教大家四季食疗:体质不同,春夏秋冬的补法也不同》精彩摘录
“四季食疗,体质不同,春夏秋冬的补法也不同。在了解食物的温热寒凉、 酸苦甘辛后,依据体质有选择地进食,是食疗养生的关键。”
——摘自《罗大伦教你四季食疗:体质不同,春夏秋冬的补法也不同》
这本书是罗大伦博士的又一力作,他以生动的语言,结合丰富的实例和多年 的临床经验,讲述了四季食疗的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针对不同体质的人群,提 出了春夏秋冬各有侧重的进补原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冬季篇章则着重介绍了冬季养生的原则,如补肾、养阳等。针对不同体质, 作者提出了相应的饮食调理方案,如温阳散寒的食物适用于阳虚质人群。还针对 冬季常见疾病如流感、冻疮等提供了实用的食疗方案。
附录部分作为全书的补充,提供了实用的参考资料和索引,方便读者查阅和 参考。这部分内容不仅包括了一些常见食物的性味归经、功效等基本信息,还提 供了常见体质类型的自测方法和注意事项等内容。还收录了一些实用的食疗方子, 方便读者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和实践。
目录分析
《罗大伦教大家四季食疗:体质不同,春夏秋冬的补法也不同》是一本深入 浅出地探讨四季食疗与体质关系的书籍。作者罗大伦博士以其深厚的中医理论功 底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我们揭示了春夏秋冬四季食疗的奥秘,以及如何根据不 同体质来进行针对性的饮食调理。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分析这本书的目录结构, 以了解其核心内容和逻辑框架。
痰湿不去,最后不能用补药的,湿气重!七个问题分清你是寒湿?湿热?还是痰湿?

痰湿不去,最后不能用补药的,湿气重!七个问题分清你是寒湿?湿热?还是痰湿?痰湿不去,是不能用补药的,一般补药多味甘,多吃容易壅滞生湿生痰,加重痰湿。
脾虚痰湿不化,但痰湿不是脾虚。
意见建议:这种情况应先去痰湿,先去痰湿之实邪,再补身体之虚弱。
但如若身体虚弱大于痰湿,可以先补虚。
湿气重!七个问题分清你是寒湿?湿热?还是痰湿?2018-04-11 19:45 凤凰网寒湿:精神萎靡,喜暖怕冷,不喜说活,或说话声音低弱湿热:头痛身重,早上起床有湿布裹头的感觉,心情烦躁痰湿:懒动、嗜睡、身重如被湿被子裹住,夏天好过,冬天难过。
寒湿、湿热、痰湿的调理方法寒湿的调理:重在驱寒除湿,这种情况中医有方剂真武汤调治:组方:茯苓、白芍、白术、生姜、附子。
效用:温阳利水,治阳虚水泛证。
小便不利,肢体沉重,腹痛下利,或浮肿,苔白脉沉。
方解:附子—温肾暧脾,以助阳气(君),茯苓、白术—健脾渗湿燥湿,以除水湿(臣),生姜—温阳散寒,宣散水气(佐)白芍—利小便;缓急止痛;敛阴护阴,使温阳不伤阴(使)。
日常调养可用赤小豆薏米+茯苓、芡实,薏米茯苓健脾除湿,芡实补脾止泻。
湿热的调理:重在清热除湿,中医根据湿热侵犯的部位不同,分为脾胃湿热、肝胆湿热、大城市热、膀胱湿热等,方剂有八正散、白头翁汤、龙胆泻肝汤等,根据不同情况使用,篇幅所限不一一详述,有需要的朋友请评论留言。
是热的日常调理最好用赤小豆薏米+栀子,赤小豆解毒利尿,薏米健脾祛湿,栀子清热非常好。
痰湿的调理:重在祛湿化痰,成药有二陈丸,成分为: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此为治疗痰湿的主方。
日常调理可用赤小豆薏米+陈皮,陈皮性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对于痰湿调理非常好。
三种“虚”不宜大肆进补

初感外邪。
初感外邪最常见的是感冒,可出现发烧。
有了外邪后,机体的正气要和邪气进行交战,当务之急是把正气调到体表以驱逐邪气。
如果此时只顾补正气而不发布作战命令,很可能贻误战机,使病程延长。
因此感受外邪以后一般要用辛味药来发散,即驱逐外邪。
如体虚受了风寒,可以先喝一些生姜红糖水驱寒,然后再进行补益。
体内湿热。
1.上焦有湿热,如出现头部发热、咳嗽痰多、口中黏腻等症,此时进补会使补益药不能顺利下降,不仅下面得不到营养,还会助长上面的湿热,一补就上火。
这种情况需要先开上焦,宣肺气,可食用杏仁等宣肺止咳的药物。
2.中焦有湿热,如出现胃脘疼痛、灼热,口干却不想喝水,饥饿却不想吃饭,小便色黄,大便不畅等症。
此时若给予补益药,会加重脾胃负担,运化不开,出现腹部胀满、恶心等症状。
因此需要先化开中焦湿热,可食用干姜、茯苓等健脾祛湿之品。
3.下焦有湿热,如出现下肢浮肿、小便短赤、浑浊等症,进补同样会加重症状,可以先服用薏米等食物以利湿。
极度虚弱。
人吃入的补药必须通过气血这个传送带运送到全身,才能发挥效用。
当身体极度虚弱时,气血流通也变得缓慢,把一堆甘缓黏腻的补药放在一个疲惫的传送带上,一来会导致货物堆积,二来会使传送带运行得更慢,形成恶性循环。
但身体极虚必须要补,怎么解决这个矛盾呢?一是要减少药量,循序渐进;二是暂时不用太滋腻的药物,可以先服用些山药、薏米、麦冬、百合、莲子等甘淡药物,由浅入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湿体质的人千万不能进补! | 生活妙方
原创 2016-09-18 罗大伦罗大伦频道
文章| 罗大伦图片| 网络编辑| 云少
经常有朋友认为自己身体虚,一遇到我,就问:“罗博士,我们家里有别人送的补品,有人参、海参,虫草、燕窝,您说我该吃哪个进补呢?”(云少不禁吐槽:真土豪哇(*@ο@*) ~)
现在,秋天来了,很多人开始准备冬天进补的事情了,这在南方是风俗,是好事,对身体的保护很重要。
但是,这事儿,还真要看体质,首先是不要补反了!比如这人参,是养生佳品。
香港亿万富豪邵逸夫爵士活了一百多岁,在生前,他曾经长期服用野山参,每天服用一根价值两万港币的山参,后来学习了气功,才慢慢不服那么多了。
可是,人家服用越来越健康,度百岁而去。
而有的人,服用后就会流鼻血,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人参补气,气虚之人,服用了身体会越来越好,可是,如果阴虚,或者有实热之人,服用后就会越来越热,您看,流鼻血也是必然的结果啦!
所以,进补必须要考虑体质,不要把方向搞反了。
另外,还有的体质,是根本就不能进补的,而是要清,比如,今天我们讲的痰湿体质。
首先,我们来看看什么是“湿气”
湿气是我们摄入的水分,身体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全部运化,无法排出,结果潴留在体内,成为了影响气血运行的障碍,这叫内生的湿邪。
外面天气潮湿,那是外部的湿邪。
两者结合,那就更严重了。
那么,“痰湿”的“痰”,又是什么东西呢?
中医说的痰,有“有形之痰”,和“无形之痰”的区别。
所谓有形之痰,指的是我们咳嗽出来的痰。
而无形之痰,指的是那种体内黏稠的病理性的液体,比如水湿凝聚,逐渐凝练成的痰,或者整天肥甘厚味地吃,营养过盛,导致代谢产物潴留而形成的痰。
这湿气重了,会导致痰的增加,而痰的出现,又会导致湿气更重。
而痰湿结合,则雪上加霜。
那么,痰湿体质的舌象是什么样的呢?
大家来看看这个舌头照片吧!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都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我们来一一列举一下吧!
1.舌象:舌体胖大,苔滑腻,厚,舌苔颜色发白或者黄色,舌边常有齿痕。
2.体形面色:体形肥胖,尤其是腹部肥满而松软,四肢容易出现浮肿,面部皮肤油脂较多,面色淡黄而暗,眼泡微浮,容易困倦,睡觉时鼾声如雷。
3.口中与肢体的感觉:口中粘腻,口唇色淡,很少感觉口渴,不想喝水。
容易出汗,汗粘腻,汗出后皮肤多凉,头身重困,经常感觉头昏昏沉沉,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易出现耳鸣。
4.感觉及睡眠:身体酸乏无力,慵懒,容易困倦。
胸闷,痰多,容易出现肠胃不适,喜欢吃肥甘厚味。
5.大小便:大便次数多,不成形,容易粘马桶,小便浑浊。
6.脉象:脉濡而滑。
7.在西医体检中,痰湿体质者的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血糖显著高于非痰湿体质者。
我估计,讲到这里,很多朋友开始觉得自己有这个痰湿体质的倾向了,于是会问:“那到底该怎么办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种体质的人,不要轻易进补,如果进补,就跟火上浇油差不多,会越补越乱的。
我曾经见过,一个痰湿体质的企业家,被一位高人开了补药,那个方子里面几乎汇集了所有我见过的具有补的作用的中药,气血阴阳,一起来补,估计是按照中药学教材的目录开的方子吧?最终,这位企业家被补的头晕,当众昏倒过一次。
补到扑街……
那么,痰湿体质的人,该怎么调理呢?
非常简单,就是清谈饮食,加强锻炼。
这种体质的人,我建议多吃点萝卜白菜,少吃肥甘厚味,能忍住,能改变口味,则有希望改变体质。
另外就是运动,这种体质的人,如果能够坚持运动,则对身体的恢复大为有利。
记得我有位朋友,是我在长江商学院讲课时认识的,叫朱国凡,他创办了一个企业,叫良子健身,总部在北京,当时他在长江商学院学习。
他请我去他们企业参观,当时讲我他的故事,令我大呼吃惊。
这位朱总是河南人,身体魁梧,他对自己的健康,特别自信,从来没有做过体检,后来,偶然有一次,他从北京去上海出差,结果被朋友拉去体检,体检结果一出来,吓坏了,原来指标特别不好,什么“三高”,脂肪肝什么的,于是问医生吃什么药?医生说不用吃药,运动就可以了,他又问:“怎么运动?”医生说:走步!
这朱总一听,不就是走步吗?好!我就走步,看看到底能不能好!
于是,他从医院出来,回了宾馆,背起包,开始徒步,从上海往北京走!
这一路,好像是走了两个月吧,总之是身体第一,事业第二,我先放下工作,就专心走步了。
然后,一路走到北京,到了北京,没有回家,直接走去医院做体检。
那么,体检的结果是什么呢?估计大家都猜到了,身体一切正常了!所有指标,全部正常!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运动是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的,这种营养过盛的痰湿体质,非常适合运动。
现在我看这位朱国凡先生的微博,发现他不干别的了,就是带着大家走步,搞了一个“非凡足迹”的活动,每天到吃走,之前在美国的加州,后来去澳洲,然后是戈壁滩,最近好像是上海,总之,带着大队人马,全世界各地地走,这叫一个快乐。
那么,如果想用药方来化痰祛湿,该怎么办呢?
我建议可以用温胆汤的方子来泡泡脚。
这个方子是这样的:
温胆汤茯苓三十克、法半夏六克、陈皮九克、炙甘草六克、竹茹六克、枳实六克。
如果是寒痰,身体总是觉得很冷的,舌苔雪白,加入生姜五片,如果是痰热,比如舌质是红色的,舌苔粘腻,但是有点微微的黄色,则不必加生姜。
可以用这个方子,熬水,然后把药汁兑入温水中,用来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二十分钟,孕妇忌用。
一般用五副左右,就可以获得效果。
在获效以后,如果舌苔变薄,不再厚腻,可以服用一两盒的香砂六君子丸,用来善后。
但是,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体质与生活习惯的关系密切,所以,体育运动,和清淡饮食,才是真正的改善良方!
我觉得,如果您看到自己的舌象是痰湿体质的,您就该像兔子一样地生活了,每天啃大萝卜和白菜,然后,蹦蹦跳跳,您瞧,这不但身体健康,还会越来越可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