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干预对痰湿体质改善效果

合集下载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湿气和痰湿问题在中医理论中被视为健康问题的一种表现形式。

湿气和痰湿的形成与体内的阴阳平衡失调、脾胃功能弱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通过中医养生的方式,可以有效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恢复身体的健康平衡。

一、养生饮食中医养生强调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密切关系。

对于湿气和痰湿问题的调理,合理的饮食选择和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非常重要。

1.1 温热食物选择温热的食物有益于消散湿气和痰湿。

如生姜、蒜、胡椒、山楂等,这些食物具有辛温的性质,能够促进湿气的排出。

1.2 祛湿食物选择一些祛湿的食物可以帮助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

如薏米、红小豆、赤小豆等,这些食物具有利水利湿的功效。

1.3 少食生冷中医认为,生冷食物容易产生湿气,加重湿气和痰湿的问题。

因此,避免或减少食用生冷食物,有助于保持身体的健康平衡。

二、调节作息合理的作息时间和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注重身体的阴阳平衡,通过调节作息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降低湿气和痰湿问题的发生率。

2.1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尤其是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调理,提高身体的代谢功能。

2.2 适度运动适量的运动对于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十分重要。

通过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代谢功能,有助于消散湿气和痰湿。

三、中医按摩和药物调理中医养生中,按摩和药物调理被广泛应用于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按摩和药物调理方法:3.1 拍打法利用掌心轻拍脾胃区域,有助于刺激脾胃功能,促进湿气和痰湿的排出。

3.2 水煮姜汤将适量的生姜捣碎煮沸,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后加入适量的红糖,每天饮用1-2次。

这个方法有助于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

3.3 中药调理中医药物在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方面具有独特的疗效。

常用的中药有陈皮、白术、茯苓等,可以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中药配方。

四、心态调整良好的心态对于身体的健康至关重要。

中医养生中,健康的心态被视为调理湿气和痰湿问题的重要因素。

中医如何调理痰湿

中医如何调理痰湿

中医如何调理痰湿痰湿是中医理论中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多由脾胃失调、阳气不足、湿邪侵袭等因素导致。

痰湿症状表现为口苦、口粘、舌苔厚腻、胸闷、倦怠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探讨中医如何调理痰湿问题。

一、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是调理痰湿最重要的方面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医调理方法:1. 清淡饮食:在饮食上避免食用过于油腻、辛辣或刺激性的食物,可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粥类等,有助于消除体内湿气。

2. 合理膳食结构:中医强调荤素搭配,合理安排三餐。

可以适量增加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薏米、红豆等,有助于健脾化湿,清除体内湿气。

3. 忌烟酒刺激:烟酒刺激对于痰湿患者会加重病情,应尽量戒烟戒酒,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二、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调理痰湿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调理方法:1. 祛湿化痰汤剂:如平胃散、豉豆附子散等,可以促进湿气的排除,减轻痰湿症状。

2. 健脾化湿汤剂:如六君子汤、半夏泻心汤等,有助于调理脾胃,减轻湿气的产生。

3. 消痰化湿药物:如苏子降气丸、陈皮、苍朮等,可以促进痰湿的排出,改善气机。

三、生活习惯调理1. 适当运动:中医认为运动可以促进阳气的运行,有助于湿气的排出。

但要注意选择适宜的运动强度和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2. 调节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不良的作息会使气机紊乱,导致湿气滞留,加重痰湿症状。

3. 避免受湿:避免长时间待在潮湿环境中,不宜穿着过多、过厚的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干燥。

四、情志调理情志失调也是导致痰湿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中医强调情志的舒畅和调适。

1. 积极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减轻精神压力,有助于调理气机,减轻湿气的生成。

2. 充足休息: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3. 避免情绪激动:激动的情绪会导致气机紊乱,加重湿气病理产生。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痰湿需要从饮食、中药、生活习惯和情志调理等多方面入手。

中医调理痰湿血瘀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调理痰湿血瘀体质促进血液循环

中医调理痰湿血瘀体质促进血液循环中医学认为,痰湿和血瘀是导致人体内部失衡的两个常见因素。

痰湿体质是由于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和遗传等因素引起的,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口苦、口干、便秘、舌苔黏腻等,容易产生痰液堆积。

血瘀体质则常伴随着疼痛、湿气重、经脉不通畅等症状。

针对这两种体质,中医有丰富的经验和疗法,可以通过调理痰湿、活血化瘀来促进血液循环。

痰湿体质调理痰湿体质的形成多与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有关。

所以要改善这个体质,首先要对生活习惯进行调整。

保持充足的睡眠、作息规律、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除痰湿。

此外,饮食方面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寒冷等食物,建议多食用温性和健脾化湿的食物,如薏米、山药、茯苓等。

同时,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可以帮助身体排出多余的湿气。

对于痰湿体质,传统中医疗法比较常用的是中药汤剂。

常用的化湿药物如茯苓、泽泻、猪苓等能够起到利湿排痰的作用。

痰湿体质者还可以尝试常用的针灸疗法。

针灸可以通过调理经络、激活身体的自愈能力,改善体质。

与传统的中药疗法相结合,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

血瘀体质调理血瘀体质常常出现在容易疲劳、长期工作、生活压力大的人群中。

针对血瘀体质,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有活血化瘀、通络舒筋。

常见的药物有当归、川芎、红花等具有调理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此外,适量的运动也能帮助改善血液循环,如散步、太极拳等。

除了中药,针灸疗法对血瘀体质也有一定的疗效。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理经络、疏通气血,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瘀血等症状。

血瘀体质的人还可以尝试中药熏蒸疗法,将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的中药材熏蒸,以促进血液循环。

总结痰湿和血瘀是中医认为导致人体失衡的两个常见因素。

针对这两种体质,中医有丰富的调理方法。

对于痰湿体质,调整不良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是关键,辅以中药汤剂和针灸疗法可以改善体质。

对于血瘀体质,活血化瘀和通络舒筋是关键,中药和针灸都可应用。

无论是痰湿还是血瘀体质,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都能够帮助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健康。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痰湿体质是中医划分的一种体质类型,也是许多人常见的体质问题之一。

痰湿体质一般表现为肥胖、皮肤油腻、容易出汗、口苦口干、便秘等症状。

中医提供了一些调理方法,帮助改善痰湿体质。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调理痰湿体质首先从饮食方面入手是很重要的。

在中医的观念里,湿气主要来自不良的饮食习惯和消化系统的不畅,所以饮食调理对于改善痰湿体质非常有效。

1. 清淡饮食:痰湿体质的人应该以清淡饮食为主,避免油腻、辛辣、腥味过重的食物。

可以多食用蔬菜、水果、粗粮等清淡食物,避免过多摄入油脂和糖分。

2. 合理搭配食物:在饮食中要注意合理搭配食物。

例如,可以多吃些薏苡仁、山楂、芡实等具有健脾化湿作用的食物。

此外,可以适量摄入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柠檬、柚子等。

3. 注意饮食习惯:要养成规律、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不吃太饱或过饥,避免进食过多的冷饮和刺激性食物,以防脾胃受伤。

二、穴位按摩中医认为,通过按摩身体的特定穴位可以调理和改善痰湿体质。

以下是一些适合痰湿体质的常用穴位:1. 足三里穴:位于膝盖外侧,窝骨下缘,按揉足三里穴可以促进脾胃功能,帮助身体排除湿气。

2. 大横穴:位于足背部,第一、第二跖骨骨间凹陷处。

按摩大横穴可以改善湿气滞留的情况。

3. 中脘穴:位于胃部正中,两侧乳头连线最低点的正中线上。

按揉中脘穴可以调理脾胃功能,缓解湿气的困扰。

三、草药调理中草药在中医治疗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对于痰湿体质,中医常常会使用一些具有化湿功效的中草药来调理身体。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草药:1. 茯苓:具有利水利湿、健脾益胃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湿气。

2. 泽泻:能够利水渗湿、健脾利湿,对于痰湿体质的改善有一定效果。

3. 陈皮:可以理气健胃、燥湿化痰,有益于痰湿体质的调理。

四、注意生活习惯除了饮食和草药调理外,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对于改善痰湿体质也是至关重要的。

1.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或过度疲劳。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

中医对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痰湿体质是中医学中常见的体质类型之一,其特点是体内湿气较重,容易出现痰多、口苦、腹胀等症状。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介绍一些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

一、饮食调理饮食是痰湿体质调理的重要方面。

中医认为湿气多来自于饮食,因此应该选择清淡、健康的饮食方式。

1. 避免食用寒凉生冷的食物,如冰淇淋、生冷水果等。

这些食物容易使体内湿气更加重,加重痰湿症状。

适量食用温热食物,如姜、葱、大蒜等,可以有助于湿气的排解。

2. 少食油腻食物和甜食。

中医认为油腻食物和甜食容易产生痰湿,因此应该尽量少食或者避免。

3. 适量食用一些具有湿气影响的食物,如山药、薏米、红小豆等,可以起到调理湿气的作用。

二、草药调理中医草药对于痰湿体质的调理也有很好的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草药:1. 祛湿草药:苍术、茯苓、陈皮、白术等有助于排除湿气,使体内痰湿得以消散。

2. 祛痰草药:半夏、桔梗、葶苈子等可以帮助排除体内的痰涎。

3. 健脾草药:党参、山药、白扁豆等有助于健脾化湿,改善痰湿体质。

三、运动调理适当的运动对于改善痰湿体质也是十分重要的。

以下是一些适合的运动方式:1. 散步:每天散步30分钟,有助于大腿内侧、下腹部的脂肪燃烧,改善湿气困扰。

2. 慢跑: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慢跑速度和时间,每周2-3次,有助于加速新陈代谢,改善体内湿气。

3. 瑜伽:通过瑜伽的呼吸和伸展动作,可以加强脾胃功能,排除体内湿气。

四、穴位按摩中医通过按摩穴位可以调理痰湿体质。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穴位:1. 手三里穴:位于手臂内侧,肘横纹外侧,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有助于消化湿气。

2.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膝盖髌骨下方三寸,用拇指按压该穴位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3. 关元穴:位于脐中央,用手指顺时针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减少湿气困扰。

综上所述,痰湿体质的调理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草药调理、运动调理和穴位按摩等。

中医的疗法强调整体调理,因此应该结合个体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调理方法。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痰湿体质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痰湿体质

中医养生如何调理痰湿体质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中医养生注重通过调理身体内部的阴阳平衡,达到保持健康与预防疾病的目的。

其中痰湿体质是一种常见的体质类型,容易导致身体不适和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从原因分析、养生方法、饮食调理等方面介绍中医养生如何调理痰湿体质。

痰湿体质是什么?痰湿体质指的是体内湿气较重,容易导致痰湿症状的一种体质类型。

中医认为,湿气是一种寒,多则易聚而成痰湿。

痰湿体质的人常常面部肥胖、皮肤暗黄,容易出现困倦、头晕等症状,还容易发生食欲不振、胸闷、咳嗽、消化不良等一系列病症。

因此,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调理湿气是非常重要的。

痰湿体质的形成原因中医认为,痰湿体质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先天禀赋,即体质遗传与先天禀赋不良有关;二是后天饮食、生活习惯等不当导致的。

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普遍缺乏规律,饮食偏好油腻和寒凉食物,长期积食不化,加上久坐少动,不易排出湿气,容易导致湿气内生。

中医养生调理痰湿体质的方法1.合理饮食合理饮食是调理痰湿体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痰湿体质的人要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甜食等食物,尽量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杂粮等。

此外,在饮食调理中,还可以适量添加一些中草药,如山楂、薏米、茯苓等,有助于祛湿和健脾。

2.适度运动适度运动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体质抵抗力。

对于痰湿体质的人来说,适当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此外,注意保持室内外的空气流通,避免潮湿环境的滋生,对改善痰湿有一定的帮助。

3.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调理痰湿体质也非常重要。

首先要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和熬夜等不良习惯。

此外,还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尽量放松心情,保持身心的平衡。

4.中医调理除了养生方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中医调理来改善痰湿体质。

中医中有很多经络调理方法,如拔罐、刮痧、艾灸等,可以帮助体内湿气的排出。

中医调理化痰缓解痰多问题

中医调理化痰缓解痰多问题

中医调理化痰缓解痰多问题化痰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它指的是身体内部湿热之气积聚在肺中形成痰液。

痰多的问题常常伴随着咳嗽、咯痰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困扰。

为了缓解痰多问题,中医提供了许多有效的调理方法。

本文将介绍一些中医调理化痰的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痰多问题。

1. 饮食调理饮食是中医调理的重要方面,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平衡体内的湿气。

对于痰多问题,中医建议患者少食寒凉、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如生冷食物、油炸食品、辛辣调料等。

相反,患者可以多食用温热食物,如荸荠、芡实、山药、百合等,这些食物有助于祛湿和化痰。

此外,适量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尤其是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对于调理化痰也有一定的帮助。

2. 草药调理中医草药是调理化痰的常见方法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中医师会开具适合的中药方剂。

一些常用的中药有半夏、杏仁、贝母、白芥子等。

这些草药有清热降火、止咳化痰等功效,可以帮助调理身体,减少痰液的形成。

患者在使用中药时应遵循医师的建议,并严格控制药量。

3. 西医结合中医调理可以与西医治疗结合使用,加强治疗效果。

当痰多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时,西医药物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患者可以在中医师的指导下,在西医医生的监督下使用合适的药物。

同时,患者也可以结合中医的饮食调理和其他方法,全面调理身体,缓解痰多问题。

4. 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缓解化痰问题也起到积极的作用。

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长时间的疲劳。

此外,保持适当的运动也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

中医推荐患者进行适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等。

这些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有助于湿气的排泄。

总结起来,中医调理化痰缓解痰多问题的方法是多方面的。

通过饮食调理、草药调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帮助患者平衡体内的湿气,减少痰液的生成,从而缓解痰多问题。

同时,中医与西医的结合治疗也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患者在调理过程中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并根据医师的建议进行治疗。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痰湿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痰湿

中医草药调理人体痰湿痰湿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理状态,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的过多积聚。

痰湿不仅使人感到不适,还会导致一系列疾病的发生。

中医草药在调理人体痰湿方面有着独特的疗效,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草药如何调理人体痰湿。

一、痰湿的病理表现痰湿主要表现为体内湿气过多积聚所导致的一系列症状。

常见的病理表现包括:身体重、肢体倦怠、食欲不振、口干、头昏、腹胀、大便稀烂等。

在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出现胸闷、咳嗽、浓痰等症状。

二、中医草药调理痰湿的原则中医草药调理痰湿需遵循以下原则:祛痰、健脾、燥湿、化痰、理气。

这些原则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调理人体痰湿,改善相关症状。

三、常用中医草药调理痰湿1. 半夏泻心汤半夏、黄芩、生姜、大枣为主要成药,能够清热、祛湿,达到降低痰湿的目的。

用法:将半夏、黄芩、生姜、大枣一同煮煎,服用后可有效改善痰湿症状。

2. 木香正气散木香、陈皮、白术为主要成药,能够健脾化湿、燥湿化痰,达到调理痰湿的作用。

用法:将木香、陈皮、白术一同研磨成粉末,加入适量热水冲服,可缓解痰湿症状。

3. 藿香正气水藿香、苍术、厚朴等为主要成药,能够理气化湿,改善体内湿气过多的情况。

用法:将藿香、苍术、厚朴等材料一同煎煮,成为藿香正气水,每天饭后服用,可以有效改善痰湿症状。

4. 橘红化痰汤橘红、半夏、栝蒌、茯苓等为主要成药,能够化痰、祛湿,改善痰湿症状。

用法:将橘红、半夏、栝蒌、茯苓等材料一同煎煮,每天饭后服用,可以缓解痰湿。

四、中医草药调理痰湿的注意事项1. 合理搭配草药:中医草药调理痰湿需要根据病情搭配不同的草药,选择合适的方剂,并在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使用。

2. 注意调节饮食:痰湿体质的人应尽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用有助于消化、去湿的食物,如薏仁、红小豆等。

3. 适当运动:适当运动可以促进体内湿气的排出,有助于改善痰湿症状。

但要注意运动强度,避免过度劳累,产生更多的湿气。

4. 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痰湿常与其他疾病有关,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医干预对痰湿体质改善效果
发表时间:2015-08-27T11:23:25.537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6月第11期供稿作者:周万友
[导读] 贵州荔波县中医院在调查中,主要包括形体特征、心理特征、常见表现、环境适应能力、发病倾向五方面结合中医体质复查等。

周万友(贵州荔波县中医院 558400)
【摘要】目的:探讨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对痰湿体质的影响。

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 年1 月到2013 年12 月期间经过我科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体质的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取门诊就诊、健康体检等方式从中随机抽取36 例,采用单双数抽签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生活保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的干预治疗与中医养生指导,对比两组人员的体质变化以及常见症状改善情况,结合临床实施现场调查,综合评价生活方式对痰湿体质的影响。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中医传统健康保健方法和健康生活方式能够减少偏颇体质、增加平和体质、促进人体体质的改善,值得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痰湿体质;生活方式;中医健康保健【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1-0498-01 体质的概念:中医体质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等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社会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

它具有遗传性、个体差异性、群类趋同性、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等特点。

中医体质的概念,一方面体现了体质形成的基础是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两个基本要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人体对外界环境、社会以及自然的适应能力以及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痰湿体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为此,在这里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科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体质的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现报告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研究资料均源于我院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我科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体质的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36例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的人群,年龄26-62岁,平均年龄42岁,男21例,女15例,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与指标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期间经过我科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体质的亚健康人群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采取门诊就诊、健康体检等方式从中随机抽取36例通过中医体质辨识为痰湿的人群,采用单双数抽签法将本组患者分为两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生活保养,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中医的干预治疗与中医养生指导,对比两患者的体质改善情况,结合临床实施现场调查,综合评价生活方式对痰湿体质的影响。

1.3 调查内容在调查中,主要包括形体特征、心理特征、常见表现、环境适应能力、发病倾向五方面结合中医体质复查等。

1.4 体质类型标准参照王琦教授九种体质分类及调养1.5 生活方式干预1.5.1 饮食干预脾胃为后天,承担着养育生命的作用,痰湿体质的人,一定要好好保护脾。

饮食以清淡为原则,适宜食用具有健脾、化痰、除湿功效的食物,少吃肥肉及甜、粘、油腻的食物。

少食肥甘厚味,酒类也不宜多饮,且勿过饱。

多吃些蔬菜、水果,尤其是一些具有健脾利湿、化痰祛痰的食物,更应多食之,如白萝卜、荸荠、紫菜、海蜇、洋葱、批杷、白果、大枣、扁豆、薏苡仁、红小豆、蚕豆、包菜等。

1.5.2 生活起居多进行户外活动,坚持体育锻炼,多晒太阳利于除湿;不要过于安逸、贪恋床榻;节制大喜大悲,培养业余爱好,转移注意力。

经常洗热水澡,夏天尽量少用空调,以提高自己耐热的能力;穿衣服尽量要宽松一些,这也利于湿气的散发;少吃冰冻食品。

1.5.3 保健操少林八段锦建议早、中、晚练“双手托天理三焦、调理脾胃须单举”这两个动作,每次15分钟。

1.5.4 部分人员常见症状较重者,进行中医灸法、刮痧等中医干预治疗。

1.5.5 推荐药膳:山药冬瓜汤:山药50克,冬瓜150克放至锅中慢火煲30分钟,调味后即可饮用。

可健脾,益气,利湿。

该药膳简单易做,耐受易于坚持。

1.6 统计学分析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X2检验,计量资料用x(_)±s 来表示,方法为t 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即P<0.05。

2 结果体质改善:观察组患者的体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表1 两组患者改善情况对比分析
与对照组相比,P<0.05 ,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痰湿体质是酝酿现在所有生活方式病的最大温床和土壤,体质是由获得性因素和遗传性所决定的,决定着人体对外界环境、社会以及自然的适应能力以及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而经过大量的临床研究,发现人们的生活方式对痰湿体质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中医所说有的痰,主要是指体内水液代谢不畅而产生的废物,不是呼吸道排出的痰,即被称之为痰湿,会伴随着气血的运行流至全身,其位置不定,易引起患者诸多疾病,现在中医将其称为“百病皆由痰作祟”,经过观察发现,痰湿体质患者经常表现为头重、胸闷、嗜睡、胃功能下降等,且痰湿体质患者均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脂肪肝等症状。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升,以及一些新设备、新技术的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人员职业性体力活动强度降低,生活方式趋于静态的变化,造成人们体力活动严重不足。

据有关数据统计,全球每年由于体力不足导致死亡的人数达到将近200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趋势不容乐观。

而通过合理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引导,结合传统中医保健养生方式、方法能够减少偏颇体质、增加平和体质、促进人体体质的改善,如本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人员的体质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这充分说明生活方式结合传统中医保健养生方式、方法对人们体质的改善的积极影响,值得推广与应用,为此,提出以下建议:要合理控制饮食方式,要加强起居养生,注意健脾去湿,选用中医干预措施,降低及改善痰湿体质的发生,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1] 陈爱玲,赵兰才,阮金玉等.生活方式对中医体质影响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山西中医,2009,25(3):22-24[2] 辛宝.中医食疗对痰湿体质高血压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河北中医,2012,34(10):25-28[3] 陈爱玲,赵兰才,阮金玉等.1895 例北京市社区居民生活方式
对体质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医药导报,2010,16(2):35-36[4] 刘艳骄,王琦.肥胖人痰湿体质与糖尿病相关性研究.山东中医学院学
报,2010,17(2):34-39.[5] 王琦,王睿林,李英帅.中医体质学学科发展述评.中华中医药杂志(原中国医药学报),2009,9(22):627-62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