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夷扇贝的摄食生理及其在獐子岛海域的群体滤水能力

合集下载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

《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种群数量的变化》说课稿1一.教材背景分析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第四章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本课是在学生了解了种群数量特征的基础上, 进一步介入数学知识,用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描述,解释和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建立数学模型对于帮助学生理解自然事物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变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能力方面)。

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对较强的探究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生物科学素养。

从知识方面来说初步具备了与数学模型相关的数学知识储备, 学生的生活体验也足以理解种群数量变化。

所以,这堂课的学习,学生自己将种群数量变化的生物学问题归结成为数学问题, 进而尝试应用建模成果去解决身边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我对课标的理解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制定了教学目标, 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知识目标:尝试建立数学模型,解释种群的数量变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血球计数器对酵母计数;尝试利用数学模型解释当地的环境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人类活动对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尝试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并据此解释种群数量的变化难点:建构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三.教学过程分析(一)教法与学法:教法: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我采用了“三疑三探”的授课模式来完成所定的三维目标,同时采用多媒体教学为辅的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以自主学习为主,培养学生交流,合作能力,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法:自学、合作、探究(二)教学过程:设疑自探:首先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课前以预习题案为依据进行预习,总结自探提纲,教师归纳、总结自探提纲,并给有贡献的小组加分并鼓励,此节归纳自探提纲4点:1.说明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及其步骤?2.种群的数量是怎样变化的?3.什么是环境容纳量?4.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哪些?解疑合探:在完成设疑自探的基础上,各小组学生围绕自探提纲,进行解疑合探,在学科组长的安排下有序尽心,对难点进行探讨整理,达成共识并进行展示,展示结束后, 按分工逐题进行评价,教师强调补充,归纳, 教师利用评分榜计分,尤其对提出不同见解的其他学生要双倍加分。

石灰虫、苔藓虫和才女虫对不同群体虾夷扇贝的寄生选择研究

石灰虫、苔藓虫和才女虫对不同群体虾夷扇贝的寄生选择研究

2019.10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oensis )属软体动物门、双壳纲、翼形亚纲、珍珠目、扇贝科、虾夷扇贝属,主要分布在日本的北海道、本州北部水域。

虾夷扇贝主要摄食个体较小的浮游植物、细菌及有机碎屑等。

虾夷扇贝寿命较长,可活10年左右,20世纪80年代由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引进并繁殖。

虾夷扇贝为我国重要经济贝类,目前最主要的养殖方式为底播增殖。

此种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优点,为广大一线养殖户所喜爱。

石灰虫(Calcarina )是海洋中常见的一种软体寄生生物,主要分泌物为石灰质。

它们生活在沿海,不仅繁殖力较强,而且附着优势大,形成的石灰质遗管能够成块固着在附着基上。

由于虫体死亡后的遗管不容易自然脱落,从而对海水中的设施和航船船底有危害作用,故又称为污损生物。

虽然石灰虫对于海洋环境有一定的净化作用,但对扇贝等海产品的养殖却是致命的,不仅会对扇贝养殖造成很大损失,也会给海参育苗带来不利影响。

苔藓虫(Bryozoa )属于真体腔动物,外形酷似苔藓植物,是海洋底栖动物的重要组成之一,种类多、分布广,在全世界范围内有5000多种,中国海域范围内有700多种,常成块地附着在扇贝壳上,且附着面积较大,并形成群体,密布在岩壁、渔网、船底、浮标等物体上,在海洋污损生物中出现的频率很高。

苔藓虫是一类水生滤食性群体生物,能够分泌钙质和几丁质骨骼,形成各种形状的硬体,固着于各种物体表面。

且苔藓虫适应范围广,分布深度范围宽,对温度适应能力强,对附着底质要求较高。

有研究表明,苔藓虫是污损生物群落中主要的建群者之一。

苔藓虫在污损生物群落形成初期,往往为先拓者,当污损生物群落发展到顶级时,又往往会覆盖在其他生物之上,对船底、网箱及其他水下设施危害极大。

才女虫属复合体(Polydora-complex )是环节动物门、多毛纲、游走目、海稚虫科中具变形第5刚节种类的统称。

自1802年BOSC 发现首例才女虫属复合体种类至今,全世界共发现147种。

“獐子岛红”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獐子岛红”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獐子岛红”获批国家水产新品种
佚名
【期刊名称】《当代水产》
【年(卷),期】2016(0)4
【摘要】近日,农业部下发公告,由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中国海洋大学科研团队合作培育的虾夷扇贝“獐子岛红”通过国家水产新品种审定。

据悉,该品种是以大连獐子岛海域采捕的1万枚虾夷扇贝为基础群体,以壳色和壳高为选育指标,采用群体选育辅以家系选育技术,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

【总页数】1页(P26-26)
【关键词】新品种审定;獐子;水产;中国海洋大学;虾夷扇贝;选育指标;科研团队;基础群体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2.2
【相关文献】
1.青岛:红岛经济区获批建设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J], 刘颖婕;
2.虾夷扇贝新品种"獐子岛红" [J], 张媛;孙欣;赵学伟;张晓芳;文明;初冠囡
3.水产养殖企业审计风险识别及应对策略
——以獐子岛为例 [J], 刘俊萍;沈真恋
4.獐子岛水产养殖会计监管问题调研 [J], 蔡新语
5.恒兴、利洋、獐子岛、何氏、华大锐护等水产企业集体亮相亚太水产展 [J], 程纯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42扇贝的养殖

42扇贝的养殖
48
采苗后管理:加大投饵量,加大换水量(采苗后 不能再倒池);逐渐降低水温(降至自然水温), 增强光照(人工育苗时光线较暗,出池前应逐步 恢复正常光照) ,适度流水锻炼。
附苗后经过10-15d的生长,壳高达500-600 μm , 即可移入虾池或海区过渡,培育至壳高0.5-1cm 的商品苗。
49
出池 稚贝定量:选不同点、不同层取样,用福尔马 林杀死稚贝,将稚贝刷下,收集并计数,计算 采苗密度(个/cm),单位水体出苗量(万个/ 平方米)等。
56
(4)潮流:应选择潮流畅通且风浪不大的海区。一般选用大潮满潮时流 速在每秒0.1~0.5米,设置浮筏的数量要根据流速大小来计划。流缓 的海区,要多留航道,加大筏问和区间距,以保证潮流畅通、饵料丰 富。
(5)透明度:海水混浊,透明度太低的水域不适合扇贝养殖。应选择透 明度终年保持在3—4米以上的海区为宜。
2ppm氯霉素可防治)和真菌(受感染幼体很快死亡, 治疗方法尚未见报道,预防方法可采取紫外线消毒海 水)引起大量死亡。
37
扇贝的苗种生产
海湾扇贝室内加温人工育苗 栉孔扇贝海区筏式半人工采苗
38
海湾扇贝室内加温人工育苗
扇贝室内人工育苗基地工艺流程图
育苗室 饵料室 供水系统 供氧系统 供热系统 供电系统
采苗水层。扇贝幼虫多分布于2m以下,一般3-5m最多。
54
采苗后的管理
采苗器投放后,尽量避免将采苗器提离水面或搅动采 苗器。待苗生长到2mm左右,对浮泥多的网袋,可轻轻 摆去浮泥,但切忌提离水面操作。
在整个采苗期间,要做好采苗架防沉工作。 10月上、中旬,贝苗大部分长到1cm左右,全面收苗。
12
干贝
13பைடு நூலகம்

獐子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獐子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獐子岛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摘要:生物资产作为农业企业的主要存货,其受自然环境和国内外市场环境双重影响、具有自然增值性、生命周期长,不易盘点等特点,本文将以獐子岛公司为案例,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分析,探析企业内控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进而规范獐子岛公司的规章制度,为提高我国其他农业企业生物资产内部控制建设提供合理借鉴。

关键词:獐子岛,内部控制,生物资产一、獐子岛简介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58年,2006年9月28日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家重点农业类企业。

公司以水产增养殖为主,拥有国内良种场和育苗基地;地处世界公认的海珍品适宜生长地带,是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

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黄海明珠”、“海底银行”、“海上蓝筹”等美誉。

二、獐子岛事件回顾近几年,农业企业常利用生物资产的特殊性进行舞弊。

2014年10月獐子岛的扇贝“突然跑了”亏损的主要原因是北黄海异常冷水团等,公司第三季度亏损7.63亿。

在獐子岛停牌之前,有很多投资机构在二级市场上出逃,整个市场上并没有关于虾夷扇贝大量死亡的消息公开披露,个人投资者损失惨重。

并且有獐子岛内部员工联名举报冷水团事件并非是自然灾害,是由于提前采捕和播苗造假导致的。

在2016年至2017年之间,獐子岛利用成本结转方法,虚增利润使业绩由亏转赢,处于ST身份的獐子岛成功摘帽。

2018年2月獐子岛表示,降水减少影响了饵料生物的数量,扇贝养殖规模的扩大与饵料生物的数量成反比,食物变少,外加高温影响虾夷扇贝的食欲,造成扇贝瘦弱进一步加剧。

各种因素综合导致扇贝死亡。

2017年,獐子岛亏损7.23亿元。

2019年4月27日獐子岛发布一季报,公司亏损4314万元,理由依然是“底播虾夷扇贝受灾”,俗称“扇贝跑路”。

2020年5月近期獐子岛底播虾夷扇贝大量损失,是海水温度变化、海域贝类养殖规模及密度过大、饵料生物缺乏、扇贝苗种退化、海底生态环境破坏、病害滋生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1)

贝类复习题(1)贝类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足丝:从瓣鳃类足部足丝孔伸出的、以壳基质为主要成分的强韧性硬蛋白纤维束。

瓣鳃纲是利用足丝附着在其它物体上的。

2、不完全壳口:具有前沟或后沟的壳口称为“不完全壳口”完全壳口:草食性的种类壳口大多圆滑,无缺刻或沟,称为“完全壳口”3、嗅检器:嗅检器是外套腔或呼吸腔的感觉器,具有嗅觉的作用。

4、晶杆:晶杆是一个几丁质的棒状物,它的末端伸入到胃腔中,它能依靠幽门盲囊表面的纤毛,以一定的方向做旋转和挺进运动,对事物进行搅拌;另外,晶杆内含有糖原酶,在胃液作用下可以使晶杆溶解并将糖原酶释放出来,能够消化食物。

5、墨囊:乌贼等软体动物体内能分泌黑色汁液地囊状器官,遇到敌害时,即将墨囊内地黑色汁液喷出,使水浑浊借以逃脱。

6、文蛤的“跑流”:文蛤常因水温等环境条件的改变而有移动的习性(俗称“跑流”)7、栉孔扇贝的海上过渡与中间育成海上过渡:当幼苗个体达到2毫米时,可装袋向海上过渡,直至将其培养成商品苗(0.5-1厘米)为止。

中间育成:又称贝苗暂养,指将壳高0.5厘米的商品苗育成壳高2厘米左右的幼贝的过程。

8、珍珠:在珍珠层内形成。

是珍珠贝、河蚌等的外套膜分泌物包裹着进入外套膜和贝壳之间的异物而形成的。

9、贝类的滤水量是指?贝类的耗氧量:是指贝类呼吸和非生物氧化所消耗溶解氧的数量。

贝类的耗氧量比一般游泳动物低得多,这就造成贝类能高密度分布和养殖的有利条件。

贝类的呼吸系数:就是动物单位体重(一般以50公斤为单位)在1小时内排出的二氧化碳与消耗氧的比值。

10、缢蛏的“进埕附着”:在人工养殖过程中,螠蛏苗浮游期结束后即开始下沉附着在人工修筑的苗埕上,这一过程叫螠蛏的“进埕附着”。

11、出肉率:是指软体部湿重占鲜贝湿重的百分比。

肥满度:是表示贝类软体部肥瘦程度,它既可以作为衡量贝类性腺成熟度的一个指标,也可以作为衡量贝类生长的指标。

肥满度=软体部干重(g)/贝壳干重(g)12、扇贝的性腺指数:是指性腺的湿重占软体部湿重的百分比。

虾夷扇贝健康养殖须重视的几个关键因素

虾夷扇贝健康养殖须重视的几个关键因素

虾夷扇贝健康养殖须重视的几个关键因素自80年代以来,虾夷扇贝浮筏养殖在辽宁省长海县发展迅速,目前养殖面积已达10万余亩,并成为当地名特优海水养殖的重要品种,在海洋渔业经济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虽然虾夷扇贝养殖技术得到了快速推广,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某些技术环节的疏忽,养殖期间死亡率不断提高,商品贝的规格、品质、肥满度等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了该产业的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多年调查研究及实地考察,分析了当前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诸多问题,认为要使该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必须重视推广虾夷扇贝健康养殖模式。

一、虾夷扇贝养殖存在的主要问题1.养殖浮筏布局过密。

从海上浮筏布局状况来看,台筏间距基本在5m左右。

在利益驱使下,部分养殖户在现有台筏间增设浮筏,有些为了加大筏身长度,把各排次之间的通流水道及航道几乎全部堵死,海上浮筏呈现长短不一、极不规整的现象,短者70m左右,长者甚至达到200m左右,1台浮筏相当于过去2台浮筏的贝类吊挂数量,不仅影响了海水的正常流动,堵塞航道,而且埋下了安全隐患。

2.苗种放养密度过大。

长海县的虾夷扇贝养殖自1984年开始就出现大面积死亡现象,经专家多年调查研究,分析出包括养殖容量过大,养殖海域初级生产力已达到极限等多种原因,因此,应清醒认识到海域的承载力是有限度的。

现在,使用养殖网笼基本都在15层~20层盘,而虾夷扇贝从三级暂养开始每层盘装苗密度竟达300粒左右,越冬暂养密度也在近100粒,这种盲目加大放养密度的做法,不仅影响了虾夷扇贝个体的生长速度,影响产品质量,而且还容易造成贝苗之间相互咬合致死、畸形贝增多等现象,加大了贝苗死亡率,降低了商品贝的肥满度。

一旦造成海区污染,其损失将是更加惨重的。

3.养殖品种单一。

几年前,贝类养殖主要以栉孔扇贝或海湾扇贝为主,当上述2大品种出现死亡现象之后,现在又转向养殖虾夷扇贝单一品种,而一旦虾夷扇贝养殖出现问题,无其它替代品种来补充,这种单一品种的养殖方法对养殖户今后的发展是不利的。

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不同养殖群体虾夷扇贝数量性状的相关性与通径分析
t i n o p e c t e n y e s s o e n s i s 各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体质量的因素进行了
分析 ,随机选取 山东牟平 、山东莱州 、大连广鹿岛、大连獐子 岛 4个养殖群 体 的虾夷扇 贝共计 2 8 7枚 ,测 量其壳长 ( 。 ) 、壳 宽 ( : ) 、壳高 ( , ) 、活体质量 ( Y )和放射肋数 ( )等指标 ,比较分 析了 4个 虾夷 扇贝养殖群体数量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 响及不同群体 间的形态 差异 ;采用相关 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法分析 了 4个虾夷 扇贝群体 间各数量性状 与活体质量 的关 系 ,建立 了各群体 数量性状 的 回归方 程。相关性分析 结果 表 明,4个虾夷扇 贝群体 的壳长、壳宽 、壳高对活体质量 的相关 系数为 0 . 7 2 7~ 0 . 9 8 8 ,均 达到极显著 水平 ( P < 0 . 0 1 ) ;通径分析结果表 明,牟平 、莱州、广鹿 岛、獐子 岛 4个群体 的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 均最
很 重要 的作 用 ,是环 境友好 型 的优质 经济水 产养 殖
品种 。 目前 ,伴 随着 虾 夷 扇 贝 育 种 及 养 殖 业 的 发
同群体间的形态差异 ,采用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
法分 析 了 4个虾 夷扇 贝群 体各数 量性状 与活体 质量 之 间 的关 系 ,并 建 立 了各 群 体 数 量 性 状 的 回归 方
地 了解不同养殖区域虾夷扇贝的形态差异 ,为培育 优 良品种奠定 基础 ,笔者 通过测 定 山东牟平 、山东 莱 州 、大连广 鹿 岛、大连 獐子 岛 4个养 殖群体 虾夷 扇贝的壳长 ( ) 、壳宽 ( ) 、壳高 ( 。 ) 、放射 肋数 ( ) 和 活体 质 量 ( Y ) ,比较 分 析 了 4个 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扇贝的年产量约为 13 . 万吨, 占全国虾夷扇贝总产量的 1. %, 11 是獐子岛渔业集团的支柱产业 . 4 尤其是随
着獐 子 岛渔 业集 团 的上 市 , 夷扇 贝 的产量和 质量对 养 殖者 、 费者 和投 资 者 的影 响更 为 广 泛 . 分 利用 虾 消 充
这块有限的“ 蓝色的海底银行” 资源 , 保证养殖产业的健康 、 可持续发展是 目 前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 生态模 型被认 为是 评估养 殖容 量 的有 效方 法 , 立生态 模 型的第一 步就 是要建 立 贝类生长 的子 模型 , 建 必需 弄清 贝
贝总产量的 1%. 2 虾夷扇贝为冷水性种类 , 具有生长块 , 个体大 , 经济价值高等特点 . 0 自2 世纪 8 年代引 0 进 以来 , 苗种 繁育 、 在 底播增 殖技 术方 面取得 了显 著 的成 效 I3, 宁 、 1 j辽 I 山东 等 海区 的养 殖生 产 规模 逐渐 增
大. 大连獐 子 岛海域 由于得 天独厚 的地 理环境 , 为我 国最 大 的虾夷 扇 贝养 殖 基地 ,05年 底播 养殖 虾 夷 成 20
上, 尚有 很 大 的发 展 空 间 .
关键词 : 虾夷扇贝 ; 食生理 ; 摄 獐子 岛; 养殖容 量
中 图分 类 号 : 99 2 9 5 .1 文献 标 识 码 : B
自 19 97年我 国北方 沿 海 栉 孔扇 贝发 生 大规 模 死 亡 现 象 之 后 , 夷 扇 贝 (aaeesao aipc n 虾 Jpns clpP toee l n t ys es ) 殖在 我 国海水养 殖产业 中地 位 日益提 高 .05年 , eoni 养 s s 20 虾夷 扇 贝 的年 产 量为 1 .8 吨 , 19 万 占全 国扇
类 的能量需 求 . 到 目前为 止 , 国在虾夷 扇 贝摄食 生理 生态学 方面 的研究 尚无 报导 . 但是 我
国、 内外学者对多种贝类滤水率及摄食机制进行研究 . 生物沉积法是 目前较为常用的、 有效 的方法之
一 .
笔者采用模拟现场流水系统 , 利用生物沉积的方法, 测定 了不 同规格的虾夷扇贝在不 同季节的滤
作者简介 : 张继红 (99一)女 , 16 , 吉林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 院黄海水 产研究所 副研究 员 , 中科 院海洋研究所 博士生 ,
主要从事贝类吉首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第 2 卷 8
20 年 7 07 月
J12 O u .O 7
文章编 号 :07—28 (07 0 10 95 2 0 )4—08 —0 05 6
虾夷扇 贝 的摄食 生 理及 其在 獐 子 岛 海域 的群 体 滤 水 能 力
张继红 , 方建光 王 巍 蒋增杰 臧有才 王诗欢 张 , , , , ,
1 材 料 与 方法
1 1 料来 源 .材
20 年 1 月 , 0 年 4 5 1 月 , 04 1 2 5 0 月、 月、0 虾夷扇贝均取 自大连獐子岛海 区. 取贝壳完整的贝类 , 洗刷表
面 的泥沙 , 按照大 小分 成 1 组 , 8 包括 1 个 实验 组 和 2个 空 白对 照 组 . 6 对照 组 中收集 的沉积 物 视为 海 水 中
率与壳高呈典 型的幂 函数 关系. 根据滤水 率与 壳高的关系、 獐子 岛海域 养殖虾 夷扇 贝的壳 高频率 分布情况 以及 总生物量 , 推 算 出不同月份 的群体滤水能 力, 结合獐子 岛的潮差 、 面面积 等数据 , 水 计算 出其在该 海域的食 物限制性 指标—— 清滤效 率. 结果显示 : 目前獐子 岛养殖虾夷扇 贝的清滤效率平均为 0 04 , .5 <1虾夷扇 贝的养殖量低 于养殖容 量, 在养 殖密度和规模
(. 1 中科 院海 洋研究所 , 山东 青岛 260 ; 60 3 中国科学 院研究生院 , 北京 黄海水产研究所 , 山东 青 岛 267 ;. 60 13 大连獐子 岛渔业集 团股份有 限公司 , 大连 摘

104 ; . 009 2 中国水产科学 研究 院 160 ) 10 1
要 : 了獐子岛海域虾夷扇 贝养 殖容量评估模型的建立 , 用模拟现 场流 水系统和 生物沉积方法测 定 了不 同规格 为 采
收稿 日期 : 0 2 7—0 —2 0 6 8
基金项 目 : 国家 83 6 课题“ 筏式养殖工程设施及生态养殖技术 (o6 A 03 4”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 2oA 1oo ) ; 浅海典型生境高
效生态增养殖技术研究与示范” 课题 ; 企业资助课题“ 子岛海域养殖容量研究” 獐 联合资助
水率、 吸收效率, 量化了水温、 贝类规格与滤水率、 摄食率 的关系 , 测定了 4 断面虾夷扇贝的生物量及壳 个 长 的频率分布情况 , 根据獐子岛海域虾夷扇贝的生物量, 推算了虾夷扇贝群体的滤水能力及食物限制性指 标——清滤效率, 为大连獐子岛海区贝类养殖容量的评估和养殖生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
虾夷扇贝在 不同季节的滤 水率 ( R 、 C )摄食率和吸收效率 , 并探讨 了温度与滤水率 的关 系. 通过 断面生物量调查 , 获得该海域
虾夷扇贝的壳高频 率分布情况 . 结果显示, 5月份虾 夷扇 贝的滤水 率最大 . 它 3个 月份虾 夷扇 贝的滤水率 差异不显 著,0 其 1 月份的吸收效率最低 . 温度(T与滤水率( R 呈抛物线的 关系, 7 ) C) 在本 实验 的条件下 , 夷扇贝摄食 的最适 温度 为 1 滤水 虾 0q C.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4期
吉首大学学报 ( 自然科学版 )
Junl f i o nvri N t a Si c dtn ora o s uU i sy( a r c neE io ) Jh e t ul e i
vo . 8 No 4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