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味羌活汤治疗牛流行热

合集下载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中西兽医结合治疗牛流行性感冒作者:王迈陈龙等来源:《兽医导刊》 2019年第12期王迈陈龙李兴杰李桥吕艳鹏刘璟周晓峰/ 河北省石家庄市动物卫生监督所牛流行性感冒是牛养殖期间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是由流感性病毒引起的,具有较强的传染性,而且在春季和秋季比较容易发生,具有季节性特点。

这类疾病在发生时,如果不进行有效控制则会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损失,用中西兽医结合的方式治疗该病具有良好效果。

本文将分析牛流行性感冒的临床症状、特点和诊断方式,提出了中西兽医结合治疗方法,便于后续的治疗应用。

一、流行病学牛流行性感冒在任何品种、年龄的牛都会受到感染,但是4 岁左右的壮牛、黄牛和乳牛为易感牛群。

牛在感染这种疾病后,会通过呼吸道进行传播,自然中的传播渠道尚不明确。

在进行实验室试验时,对健康牛在注射病毒血清,可以让牛感染发病。

另外,蚊虫叮咬也可能进行疾病的传播。

牛流行性感冒在夏季和秋季容易发生,一旦感染,会在短时间内大面积传播,导致牛群全部发病。

二、临床症状健康牛在感染这类疾病之后,一般会有 3 ~ 7d 左右的潜伏期,潜伏期结束后,病牛会出现迅速发热的情况,牛的体温持续升高,温度在40℃以上,呼吸急促,眼角流泪,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尿液减少并呈现浑浊状态,粪便较为干燥,行动不便。

触摸患病牛,牛身体各部位的温度不一样,四肢末端和耳翼等部位存在冷感。

在患病后期,牛的病情较为严重,呼吸困难度加重,并伴有呻吟声,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牛在患病期间出现了肺气肿并发症,较为严重时,很可能导致牛窒息死亡。

病牛的四肢也会出现浮肿的情况,疼痛感较为强烈,无法长时间站立。

如果怀孕母牛感染牛流行性感冒,则会出现流产情况。

牛流行性感冒一般都呈良性状态,在没有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这类疾病的致死率比较低。

三、诊断方法从病牛的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来看,疾病诊断没有较大的困难,在诊断时要区分好传染性鼻气管炎和牛副流感等疾病。

要想对疾病进行明确诊断,可以采用病理学诊断方法,通过血液检测的方法,一般在患畜发热时进行鉴定。

中西药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中西药结合治疗牛流行热

中西药结合治疗牛流行热陈斌,王琪(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畜牧兽医事务服务中心,741300)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牛流行热又称三日热或暂时热,是由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突发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一般为良性经过,发病率高,病死率低。

如治疗不及时,引发并发症时,会引起死亡。

1病因中医认为“正气存,邪不可干也;邪气所凑,其气必虚。

”该病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营养失调,正气虚弱,以致湿热之邪侵犯三焦,导致肺气不宣,气血运行不畅,故显高热、流泪、有泡沫样流涎、鼻漏、呼吸促迫、后躯僵硬、跛行等症状。

H西医认为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临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床2流行病学金本病仅感染牛。

以3-5岁壮年牛、乳牛、黄牛$易感性最大。

本病多经呼吸道传染,此外,吸血昆虫的叮咬,以及与病畜接触的人和用具也能传播。

本病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

该病流行迅猛&短期内可使大批牛只发病,呈地方流行性或大流行性。

3症状突然发病,体温升高,可达40-42)。

与感冒极为相似,病牛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减少,咳嗽,呼吸加快,鼻镜干热,流涎流涕,眼结膜发炎。

患畜多数显示肌肉及关节疼痛。

部分患牛后肢可发现麻痹。

呼吸多闻“啃啃”声。

听诊肺泡音粗厉,后期有水泡音,咳嗽。

4诊断主要根据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诊断。

5预防作者简介:陈斌(1984-)学历:本科;职称: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执笔人:王琪(1973-),学历:大专;职称:高级兽医师;从事畜牧兽医工作$文章编号:1003-8655(2020)02-0016-01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夏季防暑降温除湿,保持牛舍清洁卫生,消灭蚊蝇等吸血昆虫等,每隔三天用5%的漂白粉或3%的火碱水消毒圈舍、食槽及用具等,防止疾病蔓延。

一旦发病,应及时做好隔离消毒,封锁疫区和积极治疗病牛等。

6治疗病牛在加强护理的同时,可采取综合和对症疗法。

中医验方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中医验方治疗牛流行性感冒

2019年第7期(总第212期)中医验方治疗牛流彳亍性感冒魏小兵(甘肃省渭源县秦祁乡畜牧兽医站,748212)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牛流行性感冒,中兽医称“撮脚瘟”。

是牛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

其病原是牛流行性感冒病毒,存在于病牛的血液、肺和呼吸道分泌物中。

这种病毒在56T环境中10分钟可被杀灭,此外紫外线照射、酸和碱对其都有灭活作用。

本病的主要特征是突然发热,消化道和呼吸道呈严重的卡他性炎症,常并发四肢关节炎,间有皮下气肿。

1病因该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可达40%~60%。

主要经呼吸道感染,吸血昆虫叮咬,同时用具、人以及其他动物,均可传播本病。

黄牛和奶牛发病较多,水牛较少,从年龄来看3~5岁的牛最易发病。

多发生于秋末春初潮湿多雨、气候骤变的季节。

此外,饲养管理不良,使役不当可诱发本病。

病程短暂,一般愈后良好。

就对比观察,本病每隔3~8年出现一次大流行。

2症状该病潜伏期2~4天,牛突然发病,流行很快。

病牛被毛逆立,皮温不整,局部以至全身肌肉颤抖,头颈部最明显。

后肢关节疼痛、跛行,后期以至麻痹、卧地不起。

体温升高达40~42七,稽留1~3天。

鼻镜干燥,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反刍停止、流涎。

眼结膜潮红、水肿、畏光,流泪。

常呈现呼吸急促,每分钟40次以上,个别达到100次以上。

肺呼吸音粗厉,当呼吸严重困难时头颈伸直,张口伸舌,大量流涎,似拉风箱声喘气。

且常引起肺泡及肺间质气肿,造成肺、纵隔破裂,使气体窜至肩、背、腰、臂部肌膜,发生皮下气肿。

心跳加快,每分钟70-120次。

第二心音增强,并混有杂音。

瘤胃蠕动减弱,个别牛发生腹胀。

初期粪便干燥,带有黏液,发生严重胃肠炎时表现腹痛、努责、拉稀,粪便中常有大量粘液甚至血液。

尿少而混浊。

奶牛尤其是怀孕后期奶牛常流产,有时病毒侵害到中枢神经而岀现兴奋、疗挛、昏迷、瘫痪等脑炎症状。

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在体温升高时迅速增加,呈显著的核左移现象。

及时治孕可迅速痊愈,一般愈后良好,病程3~5天。

一种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型牛流行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型牛流行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型牛流行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鲁俊廷
申请号:CN201610307021.7
申请日:20160511
公开号:CN105797020A
公开日:
20160727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型牛流行热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其中,包括以下原料药材:蒲公英、密蒙花、合萌、板蓝根、土茯苓、三叉苦、仙鹤草、葱白、益母草、地榆、鬼针草、葎草、重楼、三七、霹水草、胃友、大红菇、地贵草、狗骨节、佛肚花、庵闾、湿鼠曲草和漆大姑。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药物组合物,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型牛流行热,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舒经活络和祛风祛湿的功效,通过对基体的科学调理,效果好,疗效快,不易复发,并且无毒副作用,并且促进牛的生长。

申请人:烟台民望机电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264006 山东省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路58号利民大厦139号
国籍:CN
代理机构: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代理人:刘尔才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西医治疗牛流行热的体会

中西医治疗牛流行热的体会

性, 使其发表而不伤津 ; 再配甘草矫 味和中为使 。
5 随症加减 根据 临床症状可分为实热 、寒湿 、 气虚、 血虚型 , 按不 同症状进行辩证施 治 , 配合西
药对 症 治 疗 。
次静脉注射 。嘱畜 主加强饲养管 理 , 增加 营养
丰 富的饲料 , 注意环境消毒 , 灭蚊 杀蝇 , 圈舍 清洁 卫生 , 通风等。第 3天回访 , 两牛全部治愈。
流泪 ; 口腔湿润 , 嘴角 流长线状黏 液 , 便干燥 , 粪
( 气虚型 :呼吸困难 、 3 ) 咳嗽 、 烦躁不安 , 立 站 无神 , 眼睑浮肿 、 全身发抖者 以补气安 神 , 清凉 去
暑: 加党参 。 黄芪 、 半夏 、 杏仁 、 花 、 花 、 冬 菊 草决
尿液赤少 。 后期精神高度沉郁 , 鼻镜龟裂 , 口干舌 燥 , 欲废 绝 , 食 反刍停止 ; 四肢僵硬无力 , 步态不
( ) 湿 型 :脊 腰强直 、 2寒 口流涎 、 肢跛 、 地 拖
无力 、 粪稀 薄 、 口色淡 白, 小便 清长 , 温不 高 , 体 以 祛 风驱 寒 。 经 活络 ; 威灵 仙 、 膝 、 仲 、 通 加 牛 杜 桂 枝、 蒿本 、 续断 、 独活 、 桑寄生等 。
弱, 打喷嚏 , 流清鼻液 ; 眼睑浮肿 , 结膜潮 红 , 怕光
瘤 胃蠕 动 微 弱 , 牛 卧地 不 起 , 迫 起 立 、 病 强 四肢 僵
4 中药 方及 方解
用九味羌活汤 : 由羌活 、 防风 、
硬, 拘紧 、 跛行 、 头呆立 、 垂 食欲不振 。 诊断为 牛流 行热 ; 以活血通 筋 , 通便清热除湿为治则 ; 方用 九
苍术 、 生地 、 黄芩 、 川芎 、 白芷 、 细辛 、 甘草等组 成 。

牛患流行性感冒最好用中草药治疗等2则

牛患流行性感冒最好用中草药治疗等2则

牛患流行性感冒最好用中草药治疗等2则作者:暂无来源:《农家之友》 2013年第6期牛患流行性感冒最好用中草药治疗牛流行性感冒(也叫撮脚瘟)是一种季节性较强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

此病发生后,有的用消炎、解热镇疼和抗菌素一类的西药进行治疗,结果是疗效甚微。

这样做,一是延误了病情;二是增加了治疗支岀。

这是啥原因呢?因为牛流行性感冒不同于因天气寒冷而引起的感冒,它是由一种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西药对这种病毒是不起作用的。

兽医临床治疗的实践证明,牛流行性感冒只有用中草药进行治疗,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目前正是牛流行性感冒病易发生流行的季节。

为此,现将用中草药治疗此病的方剂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并试用。

一、麻黄50克,桂枝50克,杏仁40克,炙甘草50克,水煎汁候温后,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二、荊芥40克,防风40克,威灵仙40克,羌活40克,柴胡50克,川芎30克,茯苓50克,枳壳30克,桔梗30克,甘草25克,共为末,开水冲候温后,一次灌服,每天一次,连用三天。

三、金银花80克,连翘40克,甘草50克,桔梗40克,牛蒡子50克,荆芥穗50克,薄荷50克,竹叶50克,水煎汁候温后,一次灌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天。

四、柴胡50克,黄苓50克,苏叶80克,知母40克,麻黄35克,桂枝80克,葛根50克,炒枳实50克,川羌50克,生姜150克,甘草25克,水煎汁候温后,一次灌服,每天一剂,连用三天。

(王桂芳)家畜用中草药驱虫效果好一、槟榔: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果实,有杀虫消积、利水行气之功,可治食积腹痛、水肿胀满等;对蛔虫、姜片虫、牛羊结节虫等寄生虫有一定疗效,成年大牲畜30~100克,猪10~20克。

二、南瓜籽:为葫芦科植物南瓜的种子,能驱除人和动物的绦虫,用新鲜南瓜子碾末,成年大牲畜1000~2000克,羊400~500克,就可以驱除绦虫;猪的用量:15~5公斤小猪喂新鲜南瓜籽100~200克,连喂2次即可见效。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

中国动物保健2023.10疾病防治摘要:牛流行性热病是由牛流行性病毒引起的一种发热性传染病。

牛的特征是突然高烧、呼吸急促、流泪、组织器官严重的卡他性炎症以及运动障碍。

牛流行热病势很快,但多数是良性过程,大多数感染的病牛在3d 后可恢复正常,因此也被称为牛三日热病。

一旦奶牛生病,牛流行热会在整个牛群中迅速传播,并可能导致牛群大规模疾病,显著降低奶牛的产奶量。

由此可见,如果牛流行热的发生不能得到有效的预防和控制,将给养牛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管理人员必须正确掌握疾病的临床症状和防控措施,以减少牛流行热对牛群的危害。

关键词:牛流行热;牛三日热;防控;发病牛流行热的发病特点、临床症状与防控措施张明成1,平作军2(1.辽宁省北票市北四家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129;2.北票市东官营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127)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3.10.019收稿日期:2023-02-15作者简介:张明成(1971.12—),辽宁北票人,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及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牛流行热被称为牛流行性感冒,在世界各地广泛流行。

1867年,非洲首次报道牛流行性感冒并分离出病毒,后在非洲的大部分地区、东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等地广泛流行。

1971年,在日本发病牛群中分离出了牛流行热病毒。

1976年,中国首次在牛群中分离并鉴定出牛流行性病毒。

牛流行热会造成更严重的经济损失,当种牛被感染时,精子畸形率可能高达70%,严重影响生育能力,当母种牛被感染时会导致繁殖失败、流产死胎和畸形胎儿,当奶牛群被感染时可使奶牛体质下降、产奶量显著减少,牛奶质量达不到标准,并且可能长期无法恢复,影响奶牛厂的经济效益,当役用牛只被感染时,导致跛行的牛劳作能力下降,一些患病牛可能瘫痪,若护理和治疗不当,死亡率可能升高。

牛流行性热可引起身体严重炎症,具有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也容易引起其他病原体的二次感染,诱发身体严重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的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牛流行热的方法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

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发病奶牛586头,治愈579头。

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三个类型。

现将诊断与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一、呼吸型牛流行热的治疗1、症状体温39.5~42摄氏度,鼻镜干燥,眼角流出黏性脓性分泌物,食欲减少或废绝,反刍停止,心跳加快,鼻孔张开,头颈伸直,张口伸舌,流涎,呼吸急促;严重者继发间质性肺气肿,颈部、肩胛周围、背部皮下形成气肿,按压时有捻发音,可因间质性肺气肿、肺水肿窒息而死亡。

2、治疗清热解毒,宣肺平喘,渗湿利水。

方剂:炙麻黄45g,炙杏仁30g,黄芩45g,赤茯苓30g,薏苡仁30g,生石膏100g,知母45g,贝母30g,栀子30g,陈皮30g,前胡30g,当归30g,川芎30g,连翘50g,金银花50g,桔梗40g,紫苏40g,枳壳30g,玉片30g,炒三仙各60g,甘草25g,研末,鲜生姜60g,葱白60g为引,开水冲,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3剂。

呼吸困难者可同时肌注或皮下注射尼可刹米注射液10~20ml;发生肺水肿时可静注20%甘露醇200~500ml。

二、胃肠型牛流行热的治疗1、症状体温正常或升至40~41摄氏度,食欲减退或废绝,粪便干燥,混有黏液,有的下痢,粪中带血,瘤胃蠕动音减弱或停止,按压瘤胃很硬实,腹痛。

2、治疗清热解毒,健脾胃消积食,润肠泻火。

方剂:制大黄60g,芒硝150g,滑石150g,玉片30g,炒三仙各60g,陈皮45g,川厚朴45g,桔梗40g,荆芥40g,防风40g,柴胡40g,葛根45g,炒枳实45g,黄芩40g,连翘40g,金银花40g,板蓝根40g,薄荷叶40g,甘草25g,研末,鲜生姜60g,葱白60g为引,开水冲,候温灌服,1剂/天,连用3剂。

如为孕畜则将制大黄易为榆白皮50g,郁李仁50g。

三、神经型牛流行热的治疗1、症状体温39.5~42摄氏度,鼻镜干燥,食欲减少至废绝,反刍停止,肩胛肌和臀部肌肉震颤,后肢敏感性降低,步态不稳,后肢无力;严重者卧地不起,后肢关节有轻度肿胀与疼痛,并出现跛行,麻痹或站立困难而卧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第5期
(总第180期)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牛流热时有发生。

笔者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和中兽医辨证施治理论,以九味羌活丸立方,改丸剂为汤剂,随症加减,屡屡见效,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不妥之处,敬请同仁与读者指正。

1
病因病机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热性传染病,由于症状与感冒相似,当地群众称之为“牛流感”,高热期多为三天,故有人叫“三日热”。

秋末冬初,气候骤变,畜体受风、寒、暑、湿外邪刺激,抵抗力降低,疫疠之气(牛流行热病毒)乘虚而入,酿成此患。

2
临床症状
病初精神萎靡,弓腰缩腹,肌肉振颤,毛乍畏寒,皮温不振;食欲减少,喜饮冷水,反刍微弱;打喷嚏,流清鼻液;眼睑红肿,结膜潮红,怕光流泪;口腔湿润,齿龈肿胀,嘴角流长线状粘液;粪便干燥,尿液赤少。

后期精神高度沉郁,鼻镜龟裂,口干舌燥,饮食欲废绝,反刍停止;四肢僵硬无力,步态不稳,强行走动,发生跛行,甚至卧地不起,时有干咳或痛苦呻吟;大便干燥,个别牛发生腹泻,泻粪呈棕红色,表面混有血液,排少量酱油色尿液;听诊肺泡音高亢,呼吸紧迫,每分钟70次左右;脉搏洪数,每分钟100次以上,体温39 ̄42℃之间,稽留2 ̄3天徐徐降至常温。

3
方源方解
九味羌活丸来自《
病机气宜保命集》一书,由羌活、防风、苍术、生地、黄芩、川芎、白芷、细辛、甘草九味药组成,故名九味羌活丸。

该方具有解热除湿、解表镇疼之功效,是治疗外感风寒、恶寒发热、肌表无汗、头痛项强、
四肢酸痛的有效方剂。

方中羌活、防风既能祛风散寒,又能除湿止痛为主药,以治恶寒发热、头晕身痛等症;辅以细辛、川芎、白芷协助主药治头疼,苍术助祛湿以治肢体酸痛;佐生地、黄芩不仅可照顾到口渴舌燥的里热证,又能制约诸药的燥性,使其发表而不伤津;再用甘草矫味和中为使,共呈解表除湿法则。

4
随症加减
体温居高不下加大青叶、二花、连翘、葛根、柴胡等;背腰强直加藁本、蔓荆子、威灵仙、续断、牛膝、杜仲等;四肢拘紧加桑寄生、独活、桂枝等;咳嗽加半夏、杏仁、桑叶、冬花等;鼻塞打喷嚏加辛荑、重用白芷等;眼睑浮肿加菊花、青葙籽、车前籽、草决明、石决明等;大便出血加地榆、槐花、侧柏叶等;尿血加蒲黄、山栀、知母等;无食欲加山楂、麦芽、六曲等;口干舌燥加花粉、芦根等。

5
病例介绍
2013年10月13日,城关镇加坡村郭某家一头8岁红色犊牛和一头4岁黑色犊牛先后发病求诊。

症见红犊牛卧地磨牙呻吟,排带有血液的稀溏大便,强迫起立,四肢僵硬,步态蹒跚;黑犊牛垂头呆立,四肢拘紧,全身肌肉振颤;两牛均有程度不同的喷嚏、咳嗽、流泪、流涕、流涎,不食草料,不反刍,瘤胃蠕动微弱,支气管音粗厉,呼吸紧迫,每分钟60—70次之间,脉搏洪数,每分钟100次左右,体温分别为41.5℃和39℃,根据流行病和临床症状,诊断为牛流行热,以解表镇疼、清热除湿为治则,方用加味九味羌活汤治疗。

处方:羌活45g、防风40g、独活30g、黄芩30g、川芎30g、白芷30g、苍术30g、葛根30g、生地30g、菊花
九味羌活汤治疗牛流行热
杨进保
(甘肃省武山县动物检疫站,741300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14)05-0038-02

症资料
38
2014年第5期
(总第180期)25g、杏仁25g、桑寄生25g、杜仲25g、续断25g、牛膝25g、甘草20g,红犊牛续上方加侧柏
炭25g、焦地榆25g、炒槐花20g,上药混合,一剂早晚两煎,取汁候温灌服,每日一剂,连服二剂。

20%葡萄糖200ml、10%水杨酸钠200ml、30%安乃近20ml、四环素2g,混合红犊牛静脉注射,连续注射2日。

15日复查,两牛诸症皆消,病告痊愈,不再复发。

6治疗体会
6.1
本病是大群牛突然发病,以持续高热、四
肢僵硬、消化道及呼吸道卡他性炎症为特征,不难作出诊断。

6.2
该病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只要辨证精当,
遗药功专,加减九味羌活汤1 ̄2剂即愈,重症不超3剂,如配合西药治疗效果更佳。

6.3
该病暴发猛烈,传播迅速,一旦流行,应立即采取严格消毒、封锁疫点、隔离治疗等措施,严防疫情向周边村庄扩散,以便将疫情就地扑灭。

6.4
该病是牛流行热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是蚊蝇多的季节呈地方性流行,9—10月份为高发期,有明显的季节性,故在此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减少使役,提高家畜的抗病能力,可预防牛流行热的发生。


症资料
近期,随着牛羊饲养量的增加,我区牛羊布鲁氏菌病再次进入兽医同仁的视线,且有人感染病例。

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在家畜中,牛、羊最常发生,且可由患病牛、羊传染于人和其他家畜。

其临床特征为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引起流产、不育和各种组织的局部病灶。

现就布鲁氏菌病的病因及防治作一讨论:1
病原
布鲁氏菌属有六个种:即马其他种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种布鲁氏菌、林鼠种布鲁氏菌、绵羊种布鲁氏菌和犬种布鲁氏菌。

病畜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病原体随病畜的各种分泌物和排泄物(如阴道分泌物、乳汁、精液和粪尿等)、流产胎盘、胎水和胎衣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垫草、用具等。

主要经消化道传染,自然交配和人工授精也可传染本病。

病原菌还可通过损伤的皮肤和黏膜感染畜体。

2
症状
本病为隐性型,牛潜伏期一般2周至6个月,母牛和孕羊在妊娠期发生流产。

绵羊和山羊一般常不表现症状。

首先注意到的症状是流产。

流产前,病畜食欲减退,口渴、委顿、阴道流出黄色黏液等。

流产发生在妊娠后第三个月或第四个月。

有的山羊流产2-3次。

有资料记录山羊群中流产可达40%-90%。

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并引起跛行。

公羊睾丸炎、乳山羊的乳房炎常较早出现,乳汁有结块,乳量可能减少,乳腺组织有结节性变硬。

母牛阴唇、乳房肿大和生殖道发炎。

在病理变化上的情况是:牛羊胎衣呈黄色胶冻样浸润,有些部位覆有纤维蛋白絮片和脓液,有的增厚而杂有出血点。

绒毛叶贫血呈苍黄色,或覆有灰色或黄绿色纤维蛋白絮片,或覆有脂肪状渗出物。

胎儿胃特别是第四胃中有淡黄色或白色黏液絮状物,胃肠和膀胱的浆膜下可见有点状或线状出血。

淋巴结、脾脏和肝脏有程度不等的肿胀,有的散有炎症坏死灶。

牛羊布鲁氏菌病的防治
冯海洋1,王振东2
(1.河南省周口市太康县畜禽改良站,475400;2.太康县动物卫生监督所)
中图分类号:S858.23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8655(2014)05-0039-02
!!!!!!!!!!!!!!!!!!!!!!!!!!!!!!!!!!!!!
3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