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1)(课时测试)-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解析版)
5.1质量守恒定律-九年级化学人教版(2024)上册

氮、氢、氧、碳
。
2.CHx+ 2O2 = CO2 + 2H2O,请判断CHx中,x的值应为 4 。
3.O2+2SO2=2X,X的化学式为__S_O__3____ 。 4.在化学反应2X2 +3Y2 = 2R 中,若用X、Y表示R的化学式,
其中正确的是 B
A.X3Y2 B.X2Y3 C.X3Y4 D.XY2 5.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钠做氧源,其化学方程式为:
A.9.6克 B.12.6克 C.6.6克 D.14.9克
△
2KMnO4 = 2K2MnO4+MnO2+O2↑
27.5g = 17.9g +氧气的质量
别漏 了我
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判断反应物是否全部参与反应
1.已知20克A物质与32克B物质充分反应生成44克C物
质。B恰好完全反应,则实际参与反应的A物质的质
一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
方案一:铜与氧气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1.将铜粉平铺于锥形瓶的底部,把上端系有小气球的玻璃导管插 入单孔橡胶塞,用橡胶塞塞紧锥形瓶口。
2.将装置放在天平上称量,记录所称质量m1。 3.再将锥形瓶置于陶土网上,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实验现象。 4.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再次称量,记录所称
量是
12克
。
2.现将10gA 和20gB混合加热,A 与B发生化学反应,10gA
完全反应后生成8gC和4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
是D
A. 1∶1 B. 2∶1
C. 4∶1
D. 5∶1
五 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3.推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元素)
1.把某化合物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完全分解,可得NH3、H2O 、CO2三种物质,则这化合物是由什么元素组成?
最新北京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习题1及答案

《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不同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B.中子数不同C.电子数不同D.质子数不同2.元素在自然界里分布并不均匀,如智利富藏铜矿、澳大利亚多铁矿、山东的黄金储量居我国首位,但从整个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Fe B.Si C.O D.Al3.某全麦饼干部分营养成分的含量如下表所示,表中的“铁、镁、锌、钙”是指()营养成分铁镁锌钙含量(mg/100g)4.5 ~ 590 ~1003 ~ 4280 ~300A.分子B.原子C.元素D.非金属4.一瓶气体经过化验和其中只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是()A.一种单质B.一种化合物C.单质、化合物的混合物D.既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的混合物5.下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质子数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物质能呈三态(固、液、气)是由于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B.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D.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叫氧化反应7.加热装有少量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试管待完全反应后,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中共有()A.两种化合物B.两种化合物,两种单质C.两种单质D.三种化合物8.蒸馏水中不宜养鱼,是因为蒸馏水中几乎不含..()A.氧原子B.氧元素C.氧气分子D .矿物质9.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操纵单个原子和分子成为可能,从而可以直接用原子来制造分子。
若能用这种方法制造葡萄糖(C 6H 12O 6),下列原子中不需要...的是( )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氮原子D .氧原子10.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右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从该图中,我们获取的相关信息中错误..的是( ) A .该元素的名称是镁 B .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2C .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4.31D .该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为24.31%二.填空题11.填表:元素名称氧 铝 氮 氯 镁 铜 铁 硫 元素符号 C P Z n Na C a H12.请把下列物质的序号写在其所属类别的后面:a .氧气b .空气c .水d .氯酸钾 12 Mg 镁24.31(1)化合物_______;(2)混合物_______;(3)单质_________;(4)纯净物_______;13.物质的分类标准有多种,请你自拟两个分类标准,将水、氢气、氧气和二氧化碳四种物质中的三种物质包括在标准内,而另外一种物质不在标准内。
5.1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1)(课时测试)-2017届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卷版)

5-1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第1课时)课时测试(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姓名:班级:得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2.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A.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和中子数D.核电荷数3.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A12O3B.HgO C.HNO3D.H2O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A.碳、氢、氧、硫B.氮、氧、铝、铁C.氧、硅、铝、铁D.铁、铜、锌、铝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该反应中的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D.该反应可用于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A.氢气大理石B.生铁稀盐酸C.氮气蒸馏水D.二氧化碳空气9.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A.原子的大小不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质量不同10.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11.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混合物是表示单质的是.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Ⅱ.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3)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全册5.1---5.3知识测试题含答案

5.1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纸张燃烧后变为灰烬质量减轻,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由此可推知,该物质中一定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C.催化剂可以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有催化剂参加的反应也遵守质量守恒定律D.因为在化学反应中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分子的种类、数目也不变2.a g木炭在b g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A.大于(a+b)g B.小于(a+b)g C.等于(a+b)g D.小于或等于(a+b)g3.工业制漂白粉的反应可表示为:2Ca(OH)2+2Cl2===X+CaCl2+2H2O,则X为() A.CaClO B.Ca(ClO)2 C.Ca(ClO)3 D.Ca(ClO)44.10 g A和足量B混合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8 g C和4 g D,则参加反应的A和B的质量比为() A.1∶1 B.2∶1 C.4∶1 D.5∶15.在密闭容器中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使之充分反应,反应前后测得的有关数据如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反应后物质甲的质量为13 g B.乙是反应物C.反应中乙、丁的质量变化之比为5∶4D.物质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6.某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图K-19-7。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物与生成物共有3种物质B.反应后原子个数增多C.该图可示意CO与O2的反应D.反应物中元素的化合价都为07.4.6 g某化合物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8.8 g二氧化碳和5.4 g水。
下列对该化合物组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B.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C.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D.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8.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C.该反应中乙、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3∶17D.该反应中甲、丙的质量变化之比为7∶109.自来水消毒过程中常发生下列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转化过程中有两种氧化物B.转化①是化合反应C.转化②中丙和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D.转化①②中氯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变化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化学反应一定遵循质量守恒定律B.反应物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物的质量C.质量守恒定律产生的原因是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D.水凝结成冰体积增大但质量不变,满足质量守恒定律11.下列各项:①原子的数目;②分子的数目;③元素的种类;④物质的种类;⑤物质的分子个数;⑥各种原子的总数。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5.1 质量守恒定律》精品教学课件

NaCl+CO2+H2O
天平平衡情况: 天平指针向右倾斜(变轻)
探究新知
探究新知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1.“参加”,意味着没有参加反应(剩余)的物质的质量不能 算在内。
2.只有化学变化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物理变化不用质量守恒 定律解释!
探究新知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 的质量总和。
课后作业
01 完成课后练习题 02 课时练习题(选取)
导入新课
生日宴会中我们发现生日蜡烛会越烧越_____。(长或短) 金属铁生锈后,质量会变_____。(大或小)
探究新知
大于 生成物的质量总和 等于 反应物的质量总和
小于
探究新知
化学反应前后物质总 质量究竟是否相等?
两位化学家的“争论”
★ 1673年,在密 闭容器中 燃 烧金属时得到了金属灰,然后 立即打开容器称量其质量,发 现质量增加了。因此他认为化 学反应前后物质的
3.守恒的是“总质量”,即“参加反应的各反应物的总质量” 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如沉淀、气体等都应考虑进去
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反应物总质量和生成物总质量相等呢?
H
O
H
H
H
O
HH
O
H
O
H
水分子
H
H
HH
O
氢分子
H2O 通电 H2 + O2
O
氧分子
探究新知
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
质量守恒定律
二、从微观的角度来解释质量守恒定律
宏观
微观
元素种类 元素总质量
不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人教版】2017年秋九年级上册化学全套精品教案、练习(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标要求 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日常生活现象和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初步概念。
在关于物质性质的描述中,能初步区分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些属于化学性质。
(2)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有关成分实验操作的探究,初步养成观察实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并通过学会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学会全面观察化学实验现象,准确客观地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3)能识别常用化学仪器,了解其主要用途。
掌握一些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理解仪器的选择和操作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利用化学实验对物质及其变化进行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最重要的方法。
采用探究的方法,通过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2)通过提出课题,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
(3)通过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化学并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启发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3)在进行分组实验时,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4)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如实事求是)的培养,并进行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意识的教育。
教材分析本单元由“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走进化学实验室”三个课题组成。
其中安排了多种形式的活动,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身体验、广泛交流,从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事实、现象和问题出发,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建立有关物质变化的基本概念,结合具体实验,学习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并初步学会一些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科学探究的方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等都是历年各省市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题型主要以选择题、探究实验题为主,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属于保分题。
最新北京课标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节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习题2及答案

《第一节初步认识化学元素》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各组物质中,前一种是单质,后一种是混合物的是()A.铝、二氧化硫B.冰、水蒸气C.水银,食盐水D.氮气、空气2.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水B.食盐水C.氮气D.红磷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A.高锰酸钾(KMnO4)B.五氧化二磷(P2O5)C.水(H2O)D.氧化镁(MgO)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氧元素B.铁元素C.硅元素D.铝元素5.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A.铁、锌、钠B.钙、铝、铜C.铝、银、镁D.碳、钙、氯6.下列关于元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同种原子的统称叫元素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C.元素的种类取决于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D.不同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7.地壳中各元素所占质量分数从小到大的顺序是()A.O,Si,Al,Fe B.Al,Fe,Si,O C.Fe,Al,Si,O D.Si,O,Fe,Al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单质B.空气是一种化合物C.空气是几种元素的混合物D.空气是几种单质和几种化合物的混合物9.化合物()A.至少含有两种元素B.指所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的物质C.一定是纯净物D.可以是混合物10.水是由()A.1个氢分子和1个氧原子组成的B.1个氧原子和2个氢原子构成的C.2个氢元素和1个氧元素组成的D.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二.填空题11.写出下列符号表示的意义:“H”表示;“2H”表示。
12.水是由和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的。
13.书写元素符号时,第一个字母应(填“大”或“小”)写,第二个字母应(填“大”或“小”)写。
例如:镁和锰的元素符号分别为和,其元素符号的共同点是,不同点是。
14.写出下列元素符号:氢氧氮氯碳硫磷钾钙钠镁铝锌铜参考答案:1.C、D 2.A 3.A 4.D5.答案:D 点拨:本题考查对常见元素符号的识记能力。
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分层练习)-九年级化学上册(沪教版2024)(解析版)

3.2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第二课时)1.市面上很多高钙奶,补铁剂,加碘食盐等等,其中的钙、铁、碘指的是()A.元素B.物质C.原子D.离子【答案】A【解析】市面上很多高钙奶,补铁剂,加碘食盐等等,其中的钙、铁、碘指的是元素,故选:A。
2.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A.硅元素B.氧元素C.铝元素D.铁元素【答案】B【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多到少:氧元素→硅元素→铝元素→铁元素。
故选B。
3.乐平桃酥主要成分是面粉、鸡蛋,含有钙、钾、磷、硒元素,被誉为“中国桃酥王”。
下列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A.钙B.钾C.磷D.硒【答案】D【解析】微量元素是指含量在人体内占体重的0.01%以下的元素,硒元素为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常量元素是指含量在人体内占体重的0.01%以上的元素,钙、钾、磷属于常量元素。
故选D。
4.(2024·山东枣庄·中考真题)均衡膳食有利于维持人体中各元素的平衡。
因摄入量不足易导致骨质疏松的元素是()A.铁B.硒C.锌D.钙【答案】D【解析】A、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缺乏会患贫血,故A错误;B、硒有防止癌、抗癌作用,缺乏会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故B错误;C、锌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故C错误;D、钙是组成骨骼的主要成分,幼儿和青少年缺乏会患佝偻病,老年人缺乏会患骨质疏松,故D正确;故选D。
5.加铁酱油可以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人体缺铁会引起的疾病是()A.贫血B.甲状腺肿大C.骨质疏松D.食欲不振【答案】A【解析】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故选:A。
6.从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元素服务于健康生活。
贫血患者可能缺乏的元素是()A.钙B.铁C.锌D.硒【答案】B【解析】钙元素是构成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它使骨骼和牙齿有坚硬的结构支架,缺乏时幼儿和青少年患佝偻病,老年人患骨质疏松;铁元素是合成血红蛋白的主要元素,缺乏时会患贫血;锌元素影响人的生长和发育,缺乏会食欲,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硒元素有防癌、抗癌作用,缺乏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过量会使人中毒,故选B。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1 初步认识化学元素(第1课时)课时测试
(测试时间:30分钟满分100分)
姓名:班级: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1.科学实验测定,正常情况下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为:45%的碳、28%的氧、15%的氮、7%的氢和5%的硫等.这里的碳、氧、氮、氢、硫泛指()
A.元素B.单质C.原子D.分子
【答案】A
【解析】由题意知,人类头发的化学组成中的碳、氧、氮、氢、硫泛指元素,它们可能存在于化合物中,是指某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
故选A。
2.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A.电子数B.中子数C.质子数和中子数D.核电荷数
【答案】D
【解析】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故选D。
3.一瓶气体经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下列叙述中正确的()
A.可能是一种化合物B.一定是一种单质
C.一定是一种混合物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一种混合物
【答案】D
【解析】A、化合物至少两种元素,但该气体只有一种元素,因此不可能是单质和化合物的混合物,故A 错误;B、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B错误;C、一瓶气体经化验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气体可能是纯净物,例如氧气;也可能是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故C错误;D、气体只含有一种元素,可能是一种单质,例如氧气;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混合物,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气体,故D正确。
故选D。
4.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氧化物的是()
A.A12O3B.HgO C.HNO3D.H2O
【答案】C
【解析】A、A12O3是由A1、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HgO是由Hg、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B错误;C、HNO3是由H、N、O三种元素
组成的,则不属于氧化物,故C正确;D、H2O是由H、O两种元素组成的,含有氧元素,则属于氧化物,故D错误;故选C。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四种元素依次是()
A.碳、氢、氧、硫B.氮、氧、铝、铁
C.氧、硅、铝、铁D.铁、铜、锌、铝
【答案】C
【解析】地壳中元素含量由多到少为;氧、硅、铝、铁;观察选择项C正确。
故选C。
6.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答案】B
【解析】A、混合物是指由多种物质组成的物质,纯净物是指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二者是包含关系,所以正确;C、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二者是并列关系,所以错误;D、氧化反应是指物质与氧的反应;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二者属于交叉关系,所以错误。
故选B。
7.已知某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元素的原子)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的生成物都是氧化物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的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D.该反应可用于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
【答案】C
【解析】A、由生成物的微观可知,一种生成物由三种原子构成,不可能属于氧化物.故A错误;B、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故B错误;C、由反应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中的原子的种类、个数均没有改变.故C正确;D、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电解水的反应物质一种,该反应不可用于表示电解水的微观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8.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氧化物的是()
A.氢气大理石B.生铁稀盐酸
C.氮气蒸馏水D.二氧化碳空气
【答案】C
【解析】A、氢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属于混合物.故A 错误;B、生铁中含有铁、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稀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B错误;
C、氮气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蒸馏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
物.故C正确;D、二氧化碳由碳、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属于氧化物;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故D错误。
故选C。
9.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原子的大小不同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原子的质子数不同D.原子的质量不同
【答案】C
【解析】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所以氧元素和碳元素的本质区别是原子的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不同。
故选C。
10.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
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B.元素周期表,元素的原子序数与该元素原子核电荷数在数值上相同
C.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
【答案】C
【解析】A、元素的概念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所以选项正确。
B、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起来的,原子序数即原子核电荷数,故B正确;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一定相等,中子数不一定相等,错误;D、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原子的种类不变,元素也不会改变,故正确;故选C。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40分)
11.如图是表示气体分子的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表示混合物是表示单质的是.
【答案】D;BC;A
【解析】图D中的分子构成相同且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可判断此图中的物质为化合物;图B、图C中都含有两种不同构成的分子,可判断两个图中的物质都是由两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属于混合物;图A 中只含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所构成,可判断其中物质为单质。
12.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
Ⅰ.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不同.(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填离子符号)
(3)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Ⅱ.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
(3)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
【答案】
Ⅰ.(1)4,核内质子数.(2)S2﹣;(3)7,得到;
Ⅱ.(1)①是分子间隔改变,②是分子种类改变;(2)原子,个数.(3)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
【解析】
Ⅰ.(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4种元素,它们之间的本质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故填:4,核内质子数.
(2)A属于原子,B属于阳离子,C属于原子,E属于阴离子,是硫离子,故填:S2﹣;
(3)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若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17﹣2﹣8=7,该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得到电子,故填:7,得到;
Ⅱ.(1)根据图示可以看出,①是物理变化,只是分子间隔发生了改变,而②是化学变化,分子种类发生了改变,故填:①是分子间隔改变,②是分子种类改变;
(2)由图②、图③可以看出,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原子,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个数,故填:原子,个数;
(3)由图③还能看出,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故填:化学反应中分子种类一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