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实甫和西厢记

合集下载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一、王实甫的生平
王实甫
名德信,字实甫,大都人。 ——钟嗣成《录鬼簿》
创作杂剧14种,留存3种: 《西厢记》《丽春堂》《破窑记》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 戟,翠红乡雄赳赳施谋智。
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低。 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二、《西厢记》的故事演变
1、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最早 来源于中唐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 (《会真记》)。
“始乱终弃”
2、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故事在宋代广 为流传。
(北宋)赵令畤把这个故事写成鼓子词《元微 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与《莺莺传》基本一致。
提出了“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主张。
元代文学
《 西
第 三 节
第 一 章
厢 记 》
王 实 甫
元 杂
与剧
三、《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一)突破一本四折的基本结构和一人主 唱到底的演唱模式。
(二)情节波澜起伏,矛盾冲突环环相扣。
(三)人物个性鲜明,而且彼此衬托,相 映成辉。
(四)语言优美,意趣盎然。
红娘:
能说会道 性格爽朗 机智泼辣 立场坚定
通晓大义
张生:
“志诚种” “傻角儿”
爱情至上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明)王世贞盛赞其唱词的文辞之美,并 以此断言: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
“花间美人”
——朱权《太和正音谱》
课堂活动: “长亭送别”一折即兴改编。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西厢记诸宫调
一、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元杂剧作 家,约生活于1260-1336年间元杂剧的鼎 盛时期。剧作有《西厢记》《破窑记》、 与《丽春堂》等传世,大都以青年女性反 抗封建礼教为题材,塑造了崔莺莺、红 娘、刘月娥等不同妇女的典型形象。
《西厢记》是元杂剧的“压卷”之作, 是 中国古典戏曲的典范作品,也是以爱情为 题材的元代杂剧的高峰。
戏 故事之美 曲 人物之美 之 曲词之美 美 意境之美
赏析
【端正好】
碧云天, 黄花地, 西风紧,
艺 (前幅蓝紧结心情现限术 学空五天,尾目感了感选间句白北两中动崔伤效 生广,云雁句,而莺的取果 小阔一,南莺经变莺心了、句黄飞莺霜红因境如组色一花,自的的张。哪彩景 满 霜问树,生一何讨自林用即个斑, 地 林些?论答是夸将“斓点 , 染意。为张远染的染 西 红)在她手离”图了 风 。象莺的法而字画一 凄 以?莺离表无,:
一沟组通具了有景深与秋情时的节联系特,征使的得景大物自, 衬然托的出景莺物莺融为入离凝别重的所离烦愁恼,的蒙痛上
北雁南飞。 苦一压层抑沉心郁情忧。伤的感情色彩,萧瑟
晓来谁染霜林醉的意?秋境景悲与凉悲,凄委的婉心深境沉化、而令为人一感,伤。
总是离人泪。
一曲【端正好】,诗意浓郁, 哀愁绵长,通晓流畅和秀丽华美相 互统一,堪称“情景交融”的元曲 绝唱:
拓展探究: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 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 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 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 肠,化作相思泪。
绪重“现而构碧则情了略 成云隐。此际秋带一天寓二天色寒幅“句 山,其句斜极与意 色将 、黄中,阳地秋的 彩青 水叶。由”的波秋 斑山 融地埋眼点苍相烟 斓摄 为”怨中出莽连。的入一二“实所秋于这画画体句芳景状景天里面面,,草转乃。边,。,交一”为薄,碧并相高无意暮而云使辉一情中之依,天映低,虚秋偎黄、。,正景景着叶地一见,,秋,、俯出而此波绿一作离的波仰者情则,,多别是翠展情空烟、翠,

第三章_王实甫及《西厢记》

第三章_王实甫及《西厢记》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
❖ 全剧通过描写崔、张爱情故事,展现了崔、 张、红娘等追求婚姻自主的叛逆者同以老夫 人为代表的封建礼教的维护者之间尖锐的冲 突,深刻地揭示出封建势力的残酷性与虚伪 性,热情地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 由的合理性与正当性,尤其是明确地提出了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进步理想, 更是对传统婚姻制度的大胆挑战,具有鲜明 的反封建倾向。
❖ 第一折“惊艳”:行路之间,早到黄河这边。 你看好形势也呵![油葫芦]九曲风涛何处险? 正是此地偏。带齐梁,分秦晋,隘幽燕。雪 浪拍长空,天际秋云卷。竹索揽浮桥,水上 苍龙偃。东西贯九州,南北串百川。back
❖ 一来辱没相国家谱,二来张生施恩于人,反受 其辱,三来告到官司,夫人先有治家不严之罪。 依红娘愚见,莫若恕其小过,完其大事,实为 长便!常言女大不中留。
❖ [麻郎儿]又是一个文章魁首,一个仕女班头; 一个通彻三教九流,一个晓尽描鸾刺绣。…… (夫人云)这小贱人,倒也说得是。我不合养 了这个不肖之女!经官呵,其实辱没家门。罢, 罢!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便与了这禽 兽罢!back
第四本第二折拷艳
❖ (莺莺见夫人科。夫人云)我的孩儿!(夫 人哭科。莺莺哭科。红娘哭科。)(夫人云) 我的孩儿,你今日被人欺负,做下这等之事, 都是我的业障。待怨谁来!我待经官呵,辱 没了你父亲。这等事,不是俺相国人家做出 来的。(莺莺大哭科。夫人云)红娘,你扶 住小姐,罢,罢!都是俺养女儿不长进!
天 下 夺 魁 西 厢 记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西厢记》艺术赏析
第三章 天下夺魁《西厢记》
❖ 一,王实甫生平与作品 ❖ 二,莺莺故事演变与王西厢的创新 ❖ 三,《西厢记》剧情介绍与折子欣赏 ❖ 四,《西厢记》思想内容 ❖ 五,《西厢记》的艺术成就 ❖ 六,《西厢》开拓的才子佳人故事模式

第三章 王实甫《西厢记》1

第三章  王实甫《西厢记》1

佳 期
饯 行
四、《西厢记》中的戏剧冲突 • 《西厢记》中主要包括哪些矛盾冲突?
两对矛盾构成的戏剧冲突
1、张生、莺莺、红娘 崔夫人
冲突点:门阀观念、封建礼教和婚姻
2、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间的矛盾
冲突点:崔张爱情进程中三人表现出的顾忌、 猜疑、矜持
五、《西厢记》中的人物塑造 • 张生、红娘、莺莺三个人物形象分 别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C.成人之美
• 六、《西厢记》的语言艺术
• 1、文采与本色相生 • 七、《西厢记》的影响
经典语句
• [仙吕· 八声甘州] 恹恹瘦损,早是伤神,那值残春。 罗衣宽褪,能消几度黄昏?风袅篆烟不卷帘,雨 打梨花深闭门。无语凭阑干,目断行云。 • [圣药王] (果若)你有心,他有心,(昨日)秋 千院宇夜深沉;花有阴,月有阴,春宵一刻抵千 金,(何须)诗对会家吟? • [正宫· 端正好]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 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耍孩儿] 淋漓襟袖啼红泪,比司马青衫更湿。伯 劳东去燕西飞,未登程先问归期。虽然眼底人千 里,且尽生前酒一杯。未饮心先醉,眼中流血, 心内成灰。 • 有心争似无心好,多情却被无情恼。
第三章
王实甫的《西厢记》
一、《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
• 1、王实甫,时代与关汉卿接近。生平不详。 一生创作杂剧14部,多为爱情题材。除《西厢 记》外,还有《破窑记》等。 • 2、《西厢记》的体制:吸收南戏表演方式, 将几个杂剧连在一起成一个台本。
二、莺莺故事的流变过程
1、中唐元稹《莺莺传》(《会真记》):张生始乱终 弃却自诩为“善补过者”。 2、北宋赵德麟《会真记》:批判张生但仍沿用结尾。 3、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宋代许多说话、唱本中 都涉及到莺莺题材,董本是集大成式的作品,对西厢 故事有重大的突破,结局由“始乱终弃”变为共同私 奔;主要矛盾由崔张间的矛盾变为二人与崔夫人之间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王实甫及西厢记概述
窗前览镜试新妆。” • 张:“似这等女子,张珙死也死得着了。”赏其书法“有柳骨颇筋,
张旭张芝,羲之献之……佳人才思,俺莺莺世间无二”
• 2、知音 • 张生月下弹琴
• 3、才思敏捷
如何理解大团圆结局
《西厢记》的艺术魅力
• 一、一人主唱,数人轮唱
• 二、剧情波澜起伏,单纯而不贫乏

感染力强
• 三、语言晓畅通俗、秀丽华美
《西厢记》的永恒价值
• 《西厢记》在爱情文学史上第一次提出婚恋的唯一基础 是男女双方的“有情”(即相互爱慕),此外没任何外在 条件。这一价值取向从时间上是符合人类未来历史的必 然要求,空间上也符合任何国家、民族、阶级、阶层中 的个人的普遍理想追求目标。....因此,这一主题具 有水恒的时空超前
爱情应包括哪些方面?
• 儂家鸚鵡洲邊住,是箇不識字漁父,浪花中一葉扁舟。 睡煞江南煙雨,覺來時滿眼青山。抖擻緑蓑歸去,算從 前錯怨天公,甚也有安排我處。
• 《丽堂春》:想天公也有安排我處 • 驾一叶扁舟睡足,抖擻着緑蓑歸去

• 《莺莺传》:始乱终弃、负情背义 • 报恩难从礼
• 《莺莺传》是唐代文学家元稹创作的一篇传奇。这篇传奇讲述贫寒书生张生对没落贵族女 子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爱情悲剧故事。起始张生旅居的蒲州普救寺发生兵乱,他出力救护了 同寓寺中的远房姨母郑氏一家。在郑氏的答谢宴上,张生对表妹莺莺一见倾心,婢女红娘 传书,几经反复,两人终于花好月圆。后来张生赴京应试未中,滞留京师,与莺莺情书来 往,互赠信物以表深情。但张生终于变心,认为莺莺是天下之“尤物”,还搬出商纣周幽 亡国的例子,证明自己“德不足以胜妖孽”,只好割爱。一年多后,莺莺另嫁,张生另娶。 一次张生路过莺莺家门,要求以“外兄”相见,遭莺莺拒绝。数日后张生离去,莺莺回诗 决绝。全文于叙事中注意刻画人物性格和心理,较好地塑造了崔莺莺的形象,语言充满了 诗意美,是唐传奇中带有诗化倾向的佳作。

3.王实甫与西厢记

3.王实甫与西厢记

★《西厢记》的故事创作源流 1.元稹《莺莺传》(《会真记》) 2.杨巨源《崔娘诗》 、李绅《莺莺歌》 3.晏殊词、苏轼诗 4.秦观、毛滂“调笑转踏”歌舞曲 5.赵令畤《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 6.《绿窗新话》卷上《张公子遇崔莺莺》 7.周密《武林旧事》卷十《莺莺六么》 8.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五《红娘子》、 《拷梅香》 9.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
赵令畤· 商调《蝶恋花》
夫传奇者,唐元徽之所述也。以不载于本集而 出于小说,或疑其非是。今观其词,自非大手笔, 孰能与于此?至今士大夫极谈幽元,访奇述异,莫 不举此以为美谈。至于倡优女子,皆能调说大略。 惜乎,不比之以音律,故不能播之声乐,形于管弦。 好事君子,极宴肆欢之余,愿一听其说,或举其末 而忘其本,或及其略而不及终其篇,此吾曹之所共 恨者也!今因暇日,详观其文,略其繁亵,分之为 十章。每章之下,属之以词。或摭其全文,或止取 其意;又别为一曲,载之传前,先叙全篇之意。调 曰商调,曲名[蝶恋花],句句传情,篇篇见 意。……
第三章
王实甫与西厢记
第三周
一、王实甫生平与创作:
名德信,大都人,《录鬼簿》列为“前辈已 死名公才人”而位于关汉卿之后,据此推断他大 约与关汉卿同时或稍后。
1、明贾仲明增补《录鬼簿》[凌波仙]词: 风月营密匝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 翠红乡雄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 辈伏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李圭
御园射柳之时,右丞相完颜乐善连射三箭皆中,赢了右副统军使李圭,得到皇帝所赐锦袍玉带。 李圭不服,次日在香山与乐善打双陆,又输。李圭提出再输者被抹黑脸,乐善认为有失体面,怒打李 圭。李圭向皇帝告状,乐善被贬济南,幸有府尹常携歌女和酒为他作消遣,他自己钓鱼饮酒自得其乐。 后因草寇作乱,他被皇帝召回,众官员在他家中迎接。皇帝让他在家中丽春堂设庆喜筵席,李圭负荆 请罪,二人终于和好。《丽春堂》全名《四丞相歌舞丽春堂》或《四大王高宴丽春堂》,现传版本有: 明脉望馆校《古名家杂剧》本、《元曲选》已集本、《酹江集》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王实甫和《西厢记》

王实甫和《西厢记》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 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 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 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 叛逆者的矛盾;
• 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 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
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 的表现。
初遇
•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 灵儿飞在半天.(唱)
• 和尚,恰怎么观音现 来?(云)
• 世间有这等女子,岂 非天姿国色乎?(云)
• 旦回顾觑末一下.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 一转.
借厢












张生解诗谜
• 小姐骂我是假,书中之意,著我今夜花园里 来.
• 你读书我听.(红云) • 待月西厢下,著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
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著我 跳墙来. • 端的有此说么?(红云) • 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长亭送别
王实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 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 浦。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
家。名德信,是位不得志的落拓 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 传世,《 贩茶船 》、《 芙蓉 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 清秋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

王实甫与《西厢记》

王实甫与《西厢记》

八、关于第五本优劣评价问题
徐评本于《草桥惊梦》一出批道:“天下事
原是梦,《西厢会真》,叙事固奇,实甫既 传其奇,而以梦结之甚当。汉卿纽于俗套, 必欲以荣归为美,续成一套,其才华虽不及 实甫,犹有可顾;关后复被后人拾郑恒求配 处插人五曲,如乞儿疮疽,臭不可言。惜乎 汉卿,欲附骥尾,反坐续貂。冤哉!”
七、《西厢记》艺术特色
《西厢记》问世以来,一直被视作中国古典
戏剧的巅峰之作,无论在内容开掘还是形式 构建上,都堪称典范。
延阁刊本卷首还有鲁浚的“叙”一篇,其开头就说 道:“天地间自有绝调神遇、断不容人再脱者,文 如子长之《史记》,经如《楞严》,小说家如罗贯 中之《水浒传》,曲则王实甫之《西厢记》。” 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今无来者,后掩 来哲,虽擅千古绝调。”
王实甫一生有十三个杂剧,现有全(足)本 流传的是《西厢记》、《四丞相高宴丽春 堂》、《吕蒙正风雪破窑记》。此外还存有 《芙蓉亭》、《贩茶船》各一折曲文。《其 中《西厢记》是其代表作,王世贞《曲藻》: “北曲故当以《西厢》压卷。”自明朝成化、 弘治之后,有学人提出本剧是实甫与关汉卿 合作完成,略备一说。 “元曲四大家”相关讨论。

六、《长亭送别》简析
峰回路转的情节设置和逆转中的心态张力。
情理挣扎的抒情背景 层层渲染铺叙的爱情心态 崔莺莺形象的层次感 诗性语言对紧张情感的虚化功能 互文性中情感的诗意化和程式化
明人何俊良曾有过一番感叹:“王实甫才情
富丽,真词家之雄;但西厢首位五卷,曲二 十一套,终始不出一‘情’字,亦何怪其意 之重复,语之芜类耶?”
五、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莺莺 :“可人儿”、“假意儿”(美丽善良、 矜持多疑、爱情至上) 情感历程:试探、渴慕、沉溺、呵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实甫的戏曲语言以富于文 采为特色,曲词之美,与剧作 的故事之美、人物之美、意境 之美和谐统一。这在《长亭送 别》一折中尤为突出。
“西厢”故事的演变(1)
? 唐·元稹《莺莺传》
? 莺莺被弃后对张生说:“始乱之,终弃之, 固其宜矣,愚不敢恨。必也君乱之,君终之, 君之惠也。”
? 张生说:“大凡天之所命尤物也,不妖其身, 必妖于人。使崔氏子遇合富贵,成宠娇,不 为云为雨,则为蛟为螭,吾不知其所变化矣。 昔殷之辛,周之幽,据百万之国,其势甚厚; 然而一女子败之,溃其众,屠其身,至今为 天下谬笑。予之德不足以胜妖孽,是用忍 情。”
“西厢”故事的演变( 2 )
? 金代董解元把它改编成<<西厢记诸宫调
世称《董西厢》。约五万言,用了一百九十 多个套数,实际上是规模宏伟的长篇叙事 诗或诗体小说。它虽然取材于《莺莺传》, 但在主题思想、情节安排、人物性格等方 面都作了脱胎换骨的“改造”,是一部具 有独创性的新作。
“西厢”故事的演变(3)
调。楔子只能用一二支小令,不能用套曲。
一、戏剧结构
? 西厢记第一本:张君瑞闹道场 ? 西厢记第二本:崔莺莺夜听琴 ? 西厢记第三本:张君瑞害相思 ? 西厢记第四本:草桥店梦莺莺 ? 西厢记第五本:张君瑞庆团圆
《西厢记》主题及故事梗概
? 第一本 《惊艳》《借厢》《酬韵》《闹斋》 ? 第二本 《寺警》《请宴》《赖婚》《琴心》 ? 第三本 《前侯》《闹简》《赖简》《后候》 ? 第四本 《酬简》《拷红》《哭宴》《惊梦》 ? 第五本 《捷报》《猜寄》《争艳》《团圆》
王实甫和《西厢记》
全名《崔莺莺待 月西厢记》,是 王实甫的代表作 也是我国戏曲史 上艺术成就很高 的名作。
? 王实甫的生平与创作
? 关于王实甫的评论资料:
? 1、明?贾仲明《凌波仙》吊词:风月营密匝 匝列旌旗,莺花寨明飚飚排剑戟。翠红乡雄 纠纠施谋智。作词章风韵美,士林中等辈伏 低。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 (官伎聚集的教坊,上演杂剧的勾栏)
王实甫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 清秋节。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 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 外山。
? 而王实甫则鲜明地提出: “永志无别离,万古常完 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强调“情”的
自主,是进步潮流对封建伦理、封建礼教猛烈冲击 的表现。
初遇
? 眼花缭乱口难言 ,魂 灵儿飞在半天 .(唱)
? 和尚,恰怎么观音现 来?( 云)
? 世间有这等女子 ,岂 非天姿国色乎 ?(云)
? 旦回顾觑末一下 .
? 2、明?朱权《太和正音谱》:王实甫之词, 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极 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 浦。
王实甫,中国元代杂剧作
家。名德信,是位不得志的落拓 文人 。编撰杂剧 13 种 ,只有 代表作《西厢记》与《丽春堂》 传世,《 贩茶船 》、《 芙蓉 亭 》各传曲文一折,余则散佚。
? 元代王实甫在《董西厢》的基础 上又将其改编成杂剧 《西厢记》。
? 《西厢记》对传统杂剧的突破: 突破四折的通例,扩展为五本二 十一折;几个角色都可以唱;使 用多种宫调,用韵广泛多变。
元杂剧是用北曲演唱的一种戏曲形式。它有其自
身的特点和严格的体制,形成了 歌唱、说白、舞
蹈等有机结合的戏曲艺术形式,并且产生了 韵文 和散文结合的、结构完整的文学剧本。
在为崔相国做超生道场时,张生、莺莺再次相遇。这时,守桥叛将孙飞 虎带兵围住寺院,要抢莺莺为妻,崔夫人四处求救无援,许愿说:“谁有退 兵计策,就把莺莺嫁给谁。”张生挺身而出,写信给白马将军杜确。杜确救 兵赶到,孙飞虎兵败被擒。
不料崔夫人言而无信,不肯把莺莺嫁与张生。张生因此生病。红娘为张 生出谋,张生托红娘传书,表达想与莺莺月下相会之意。当晚,张生跳墙赴 约,由于红娘在场,莺莺假装生气,训斥张生莽撞,张生从此一病不起。莺 莺放心不下,托红娘问汤药,传情诗。是夜,莺莺来到张生书斋,与张生订 了终身。这件事被崔夫人觉察,她怒气冲天,拷问红娘,红娘巧妙说服了崔 夫人,使她只好答应将莺莺许配给张生,但她又逼迫张生立即上京考试,如 考不中,仍不把女儿嫁给他。
? (二)、张生、莺莺、红娘三人之 间的性格冲突。
? 一主一辅两条线索,相互制约,起伏交错,推动剧情的发展。
三、《西厢记》的思想意义和人物形 象
反封建战斗性:
? (一)反对封建礼教和伦理道德,要求自由幸福的 爱情生活。
? (二)反对封建的门第观念,坚持理想的爱情标 准。
? 董解元强调“自古至今,自是佳人合配才子。”
《西厢记》故事梗概
唐朝崔相国病逝,夫人郑氏带女儿莺莺、侍女红娘和小童欢郎一行30余 人回河北博陵安葬,中途道路有阻,在普救寺暂住。洛阳书生张(名珙,字君 瑞)赴长安赶考,顺便游览普救寺时与莺莺相遇,产生了爱慕之情。张生为追 求莺莺,在寺中借厢住下。
张生的住所与莺莺所住的西厢只一墙之隔。一天晚上,莺莺同红娘在园 烧香祷告,张生隔墙高声吟诗一首,莺莺立即和诗一首,莺莺的才情进一步 打动张生。
? 怎当他临去秋波那 一转.
借厢
?

?

?

?

?

?

张生解诗谜
? 小姐骂我是假,书中之意,著我今夜花园里 来.
? 你读书我听.(红云) ? 待月西厢下,著我月上来;迎风户半开,他
开门待我;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著我 跳墙来. ? 端的有此说么?(红云) ? 俺是个猜诗谜的社家.
长亭送别
张生与莺莺惜别,上京应试,中了头名状元。然而崔夫人侄儿郑恒造摇 说,张生已作了卫尚书女婿,逼崔夫人把莺莺嫁给他。就在这时,张生回到 普救寺,在白马将军的帮助下,揭穿了郑恒的阴谋,与莺莺结为连理。
二、《西厢记》的戏剧冲突
? (一)、以老妇人为代表的封建家 长和以张生、莺莺、红娘为代表的 叛逆者的矛盾;

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外加“楔子”。

常 角色:旦、末、净、(外)、杂(丑)。女角称旦行,
男角称末行。正末和正旦是两种主唱角色。
识 元杂剧的剧本一般由曲词、宾白、科范三部分组
成。
音乐上,杂剧的每一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成套曲,宫调和曲牌的先后顺序都有一定的惯例,
剧本中的每一套曲子的第一支曲子前面都标明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