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合集下载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以下是小编搜集整理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宋朝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这首词是一首送别之作。

题目中的鲍浩然是作者的朋友,浙东是友人要去的地方。

这首词分为两片,上片写友人回浙东去的山水行程,下片抒发作者对回归江南的友人的深情祝愿。

上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两句,暗含送别,以人的眼睛来比拟山水,把山水写的有情有义。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含赏析)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诗词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

诗词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

诗词赏析: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像姑娘的眼皮一样横流的,是江南的春水,像姑娘的眉峰一样耸起的,是江南的青山。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赏析]此词送别友人,构思新颖。

没有送别情境的刻画和别情依依的渲染,开头便着眼于山、水。

水是横着的眼波,山是皱着的眉头,将离人的形象放得无穷大,以眉眼盈盈喻山川之美,故乡山河之美。

将人之眉眼与自然山水两组意象重复叠加,在艺术表现上很有特色。

上阕将“送君归”与“送春归”叠合,忽生“到江南赶上春”的奇想,又叮嘱:“千万和春住”。

一扫千古惜春佳句,独具创新之佳妙。

此词构思新巧,笔调轻快,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是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时所见自然山水化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损的眉峰了。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修辞手法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修辞手法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宋代词人王观的《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其全诗内容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宋 ]
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其中“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意思是说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峰。

这里将水比喻成流动的眼波,将山比喻成蹙起的眉峰,使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更确切地说是比喻修辞手法中的暗喻这一类别。

句中比喻修辞手法的作用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美人的眼波比喻流动的水。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峰。

古人常把山峰比喻美人之眉,这里也是反用,将美人的眉毛比喻远山。

作用:作者通过比喻把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表达了对友人鲍浩然归途中深厚的怀念和祝福之情。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

【世纪金榜】初中语文文言文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原文与译文

原文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水是眼波横①,山是眉峰聚②。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③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作者简介】王观(生卒年不详),字通叟,北宋高邮(属江苏)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词作者: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刚把春天送走,又要送你归去。

如果你到江南能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注释: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欲:想,想要。

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才始:方才。

侍御:官职名。

作品赏析:上片含蓄地表达了词人与友人的惜别深情;下片则直抒胸臆,兼写离愁别绪和对友人的深情祝愿。

词人用出人意料的想象把送春和送人联系在一起,用两个“送”字递进,深刻描写词人的离愁幽情。

“才始送春归”写出才刚送别春天,心中还满怀着伤春之愁;“又送君归去”则再添了别恨,离愁更深。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词人将心中沉痛之情暂时搁置,对友人送出美好祝福,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住。

既饱含惜春之情,又寓之祝福之意。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两句,一反送别词中惯常的悲悲切切,写得情意绵绵而又富有灵性。

作者简介:王观(1035--1100),字通叟,生于如皋(今江苏如皋),北宋著名词人。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全诗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作者:王观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1鲍浩然]:诗人的朋友。

[2]眼波横:这里的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3]眉峰聚:这里的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4]眉眼盈盈处:这里指山与水交汇处。

[5]欲:想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据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cù)起的眉毛。

朋友要去哪里呢?是去那山水交汇处。

才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光留住。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令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的意思“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出自唐朝诗人王观的古诗作品《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第一二句,其全文如下: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注释】①卜算子:词牌名。

北宋时盛行此曲。

万树《词律》以为取义于“卖卜算命之人”。

双调,四十四字,上下片各两仄韵。

两结亦可酌增衬字,化五言句为六言句,于第三字豆。

宋教坊复演为慢曲,《乐章集》入“歇指调”。

八十九字,前片四仄韵,后片五仄韵。

②鲍浩然:生平不详,词人的朋友,家住浙江东路,简称浙东。

③水是眼波横: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

古人常以秋水喻美人之眼,这里反用。

眼波:比喻目光似流动的水波。

④山是眉峰聚: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西京杂记》载卓文君容貌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时人效画远山眉。

后人遂喻美人之眉为远山,这里反用。

⑤欲:想,想要。

⑥行人:指词人的朋友(鲍浩然)。

⑦眉眼盈盈处:一说比喻山水交汇的地方,另有说是指鲍浩然前去与心上人相会。

盈盈:美好的样子。

⑧才始:方才。

【翻译】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这首词虽是一首送别词,但并无消极想法。

主要表达了词人心中对鲍浩然的不舍与留恋,以及对他的生活送出祝福。

词的上片写回程的山水行程。

“水是”、“山是”两句,借景抒情,化无情为有情,启人遐想,而且运用反语,推陈出新、发想奇绝,将山水塑造成也会为离情别绪而动容的有情之物。

词人把水比作闪亮的眼睛,把山喻为青翠的蛾眉,对仗工整,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诗情画意的山水清景。

其中,眼波“横”而未流,表现出词人极力克制自己的感情,不愿让友人因为自己的低落而增添伤感,做到出以淡语,含而不露/c/2784htm。

同时,这一句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卜算子》
译文
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想问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汇的地方。

刚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

假如你到江南,还能赶上春天的话,千万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赏析
朽言化作神奇,始称作手。

词人丢开眼如秋水,眉如春山的俗套譬喻,直说水是眼波横转,山是眉峰聚,快人快语,便觉清新可喜。

藉此轻快的一笔,那友人所住的江南山水,也零点个成了美人儿的俏眉眼,活灵活现、盈盈动人了。

顺此笔势而下,那词客的两大愁事----送春、送友、也全没了往常的缠绵徘徊,变得做来轻轻巧巧,全不费力。

送春也没什么愁,江南还留得一段春;送人也用不上悲,友人还兴许赶得上春。

不如叮咛一声千万和春住吧。

你的幸运,也是我的欣慰。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开篇水是眼波横二句匠心独运:前人惯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类的譬喻来形容女子容颜之美,如托名于刘歆的《西京杂记》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远山;李白的《长相思》:昔时横波目,今作流泪泉;白居易《筝》: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

(案:亦
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贺《唐儿歌》:一双瞳人剪秋水。

)而作者此处则反用其意,说水是眼波横流、山上眉峰攒聚,其妙处不仅在于推陈出新、发想奇绝,而且在于运用移情手法,化无情为有情,使原本不预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别的场面,为友人的离去而动容。

欲问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发,亦见用笔灵动、造语新奇。

眉眼盈盈处,既是喻指友人故乡的秀丽山水,又令人想见友人妻妾倚栏盼归之际美目传恨、秀眉凝愁的情态。

妙语双关,熔铸非易。

过片后才始送春归二句抒写良情别绪: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怅恨;今又送君,更添怅恨十分。

旦夕之间,两谙别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却故意出以淡语,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发奇想,叮嘱友人如能赶上江南春光,务必与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对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此词以新巧的构思和轻快的笔调,在送别之作中别具一格。

鉴赏
作者:佚名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中以轻松活泼的笔调,巧妙别致的比喻,风趣俏皮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越州大都督府送别友人鲍浩然时的心绪。

词的上片着重写人。

起首两句,运用风趣的笔墨,把景语变成情语,把送别诗所见自然山水化成为有情之物。

当这位朋友归去的时
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对他都显出了特别的感情。

那些清澈明亮的江水,仿佛变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动的眼波;而一路上团簇纠结的山峦,也似乎是她们蹙攒的眉峰了。

正因为友人鲍浩然在归途中怀着深厚的怀人感情,山水都变成了有感情之物。

三、四两句点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处,是眉眼盈盈处。

眉眼盈盈四字有两层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丽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着盈盈眉眼的那个人。

因此眉眼盈盈处,既写了江南山水,也同时写了他要见到的人物。

此两句写送别时的一往情深却又含而不露。

春语意双关。

最后两句是词人对鲍浩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

这个春既是反映鲜花如锦的春天季节,也喻指他与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这是一首送别词。

起拍水是、山是两句,含意丰富,启人遐想。

词人把明澈的水流比喻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峦喻为美人的眉峰,极言浙东山水的漂亮可爱。

同时,也可以理解为词人对鲍浩然心事的设想:波光漾动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脉脉传情;青黛的山峦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满怀愁怨,眉头都蹙起来了。

词人通过这一设想来写出了鲍浩然之浙东的心切。

与此相应,上片结句眉眼盈盈处也可以有两层理解:一是鲍浩然是去山水透丽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与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