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 第四章 传播效果

盛行原因:
首先,大众传媒发展的迅速势头所产生的社会冲击是 巨大的。
其次,对传播媒介的利用达到空前的程度。 第三,本能心理学和大众社会论。
评价:
唯意志论 ①过分夸大了传媒的力量和影响 ②否定了受众的能动性 ③对传播过程的描述过于简单
二、有限效果论
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 核心观点:大众传播媒介的力量相当有限,往往小于 人际传播的影响力;而且传播媒介通常只能加强或削弱 受众的原有立场,很难改变他们顽固的态度和行为。
指出了大众传播产生效果必须通过一系列中介因 素发生作用,这些影响传播效果的中介因素有:
1、传播主体。 2、受众心理生理因素。 3、媒介自身条件。 4、意见领袖。 5、媒介环境。
主要研究领域: “传播流”研究 “态度改变”与说服效果的研究 “使用与满足”研究
“传播流”研究 “传播流”指的是由大众传媒发出的信息,经过各 种环节, “流”向传播对象的社会过程。
4、“诉诸理性”与“诉诸感情” 两种方法的有效性因人、因事、因时而异。 5、警钟效果(恐惧效果) “警钟效果”必须掌握分寸,切合实际。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传播对象的属性对传播效果有重要影响。 1、意见领袖的作用 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 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 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大众传播要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必须重视意见 领袖的存在及他们发挥的作用。
“使用与满足”论
受众的需求是促使其接触媒介的动因之一对“有 限效果论”的有益矫正;
“适度效果论”
“有限效果论”的缺陷:
①在认知、态度、行为层面上,只探讨了后两者, 而忽略了更早的认知阶段;
②只考察了具体传播活动的微观、短期的效果,忽 略了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综合的信息活动所产生的 宏观的、长期的和潜移默化的效果。
第六章 传播效果研究

《火星人入侵地球》的广播剧研究
背景:1938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空中水银剧场 1937年9月,普林斯顿大学广播研究所 “广播对于所
有类型的听众的基本价值” 拉扎斯菲尔德
研究目的:
主要研究者:坎特里尔、高德特、赫佐格
主要观点:讯息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对某一 类特定受众有很强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可以使 某一效果极为突出和明显。
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化背
景中产生和运行。
3、效果研究的转折(60年代)
这一时期的效果研究的转折性发展表现在: 研究的注意力转向对长期效果的研究,而不只是 对认知、态度、感情的研究;转向对环境、倾向 和动机之间互动关系的研究;转向对集体现象的
研究,如意见的趋势、信念的结构、意识形态、
组织的方式对选择的对象进行说服或宣传。 4、发展中的创新扩散效果:为了长期发展 (通常在第三世界国家)的创新有计划地扩散, 使用一系列的运动和其他有影响的方式,特别是
社区、社会和个人之间的网络和权威的结构
5、社会控制效果: 指的是促进遵守已经建 立的秩序或行为模式的 效果,一般通过意识形 态和宣传的方式支持现 存权威的合法性。 6、文化变化效果: 导致价值观、行为和象 征形式的变化,如社会 的一个部分或一套社会 的总模式的转换。
认为大众媒介并非作为传播效果的一个必要条件或充分
条件而存在,相反,其主要效果是调节各因素之间的联系 。媒介效果只能在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结构以及社会文
化背景中产生和运行。
4、代表性研究 伊利县调查(Erie Country Survey) “二战”期间的说服研究(霍夫兰的陆军研究) 迪凯特研究(Decatur Study)
研究结论
在竞选活动期间,较迟作决定或中途改变主意的选
社会媒体传播效果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

社会媒体传播效果分析与影响因素研究社会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对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的研究也变得越发重要和迫切。
本文旨在分析社会媒体传播的效果,并探讨影响社会媒体传播效果的因素。
一、社会媒体传播效果分析社会媒体的传播效果可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下面将从信息传递、受众参与和影响程度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1. 信息传递效果社会媒体作为近年来兴起的传播工具,能够迅速传递信息并与全球各地用户进行互动和分享。
社会媒体平台如Facebook、Twitter、微博等,为用户提供了快速获取和分享信息的方式。
通过社会媒体传播,信息传递的速度得到极大提升,用户对事件、产品、服务的认知和了解也更加迅速。
2. 受众参与效果社会媒体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用户参与度高,可以促进用户对话和互动。
社会媒体平台上的用户可以发布内容、评论、分享等。
通过用户参与,广告主、品牌和组织能够更好地与用户进行沟通,增加用户对品牌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此外,社会媒体上的用户参与行为也可以为品牌的营销活动带来更多曝光和口碑传播。
3. 影响程度社会媒体的传播效果还可以从影响程度方面分析。
社会媒体平台的用户规模庞大,用户多样化,覆盖范围广泛。
对于个体用户来说,社会媒体成为了获取信息、表达观点和参与公共话题的重要渠道,对其观点、态度和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品牌和组织来说,社会媒体提供了一个推广产品和传播品牌形象的有力平台。
社会媒体的传播效果对于个体用户和品牌组织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社会媒体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社会媒体传播的效果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下面将分别进行说明。
1. 内容质量社会媒体的内容质量是影响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
高质量的内容能够吸引用户的兴趣,并促使用户主动参与,从而提高传播效果。
内容质量包括信息的准确性、有用性和独特性等方面。
当内容质量得到保证时,传播效果往往会更加显著。
2. 用户特征用户特征也是影响社会媒体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传播学教程整理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

第十一章传播效果研究传播效果概念的双重含义:1.指带有说服动机的传播行为在受传者身上引起的心理、态度和行为的变化。
2.指大众传播媒介的活动对受传者和社会所产生的一切影响和结果的总体。
构成了两方面:一是对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二是对它的综合、宏观过程的考察。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1.引起人们知识量的增加和知识构成的变化,属于认知层面上的效果。
2.作用于观念或价值体系而引起情绪或感情的变化,属于心理和态度层面上的效果;3.这些变化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成为行动层面上的效果。
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的三个层面:1.环境认知效果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向社会提示具体的行为范例或行为模式来影响人们的行动。
“地位赋予”功能。
传播效果类型:短期的预期效果。
包括“个人的反应”和“对媒介集中宣传报道活动的反应”。
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个人的自发反应”和“集合的自发反应”。
长期的预期效果。
长期信息传播所产生的与传播者意图相符的累积效果。
推广与普及,知识的传播等。
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整个传播事业日常的、持久的传播活动所产生的综合效果或客观结果。
每一个具体传播过程的每一要素或环节都会对传播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考察具体过程的传播效果,必须研究几个方面的课题: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
传播内容与传播效果。
文本分析是基本方法。
讯息载体与传播效果。
传播技巧与传播效果。
内容提示法、说理法、诉求法。
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英国,麦奎尔,关于大众传播的效果和影响问题,主要有三种理论:常识理论。
公众通过日常接触和使用传播媒介的直接体验而形成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以舆论的形式对传媒的活动产生重要影响。
现场理论:传媒内部工作人员所持的观点。
直接支配着大众传媒的运营和日常的信息传播活动。
传播学概论第十章传播效果研究(上)

体验营销
体验营销是使用互动营销技术 来让客户真正体验产品和服务 的营销策略。这可以帮助提高 客户与品牌之间的粘度。
装有记忆卡的情感传递
很多品牌使用卡片或情感传递 体验来与客户建立联系。如果 可以真正触动客户的感情,就 可能会让客户一生都无法忘记 你的品牌。
实现转化
企业可以使用亲身经历以加快 客户的认知和对品牌的信任度。 如果客户有机会亲身体验然后 购买产品,则他们可以更快地 转化。
在本节,我们将探讨影响消费者购买决策的不同媒体类型以及它们的广告效果。
电视媒介
电视广告还是最大的广告媒 介之一。广告可以定位到特 定的受众,并因视觉和声音 效果而产生更高的情感效应。
互联网媒介
如今,营销人员正在积极利 用社交媒体、博客、微信号 和网站来吸引客户,并传播 品牌的信息。
移动媒介
移动广告可以使用地理定位 来精确定位受众。此外,随 着越来越多的人使用移动设 备访问网站,移动广告也变 得更加重要。
综合案例分析:《生死时速》的传播效果
在本节中,我们将介绍一部电视节目《生死时速》的传播效果及其如何产生影响的详细情况。
节目介绍
《生死时速》是一部真人秀节目,以中国军人作为 主人公,讲述了他们在保家卫国的特殊岗位上的故 事。
传播效果
观看者可以从节目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家国情怀等 方面会产生情感共鸣。此外,观众可能会提高对中 国军队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情感定位
品牌情感定位的目标是客户与品牌之间建立亲 密关系,让客户有归属感。
差异化品牌
差异化品牌是指品牌区别于其它品牌,建立起 品牌知名度,创造品牌忠诚度,增加品牌影响 力。
媒介影响的理论框架
本节将介绍在认知和情感方面广泛使用的媒介理论。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

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及其相互关系一、本文概述传播效果研究是传播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致力于探索和分析信息传播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并剖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通过对比分析这两种方法的特点、适用场景和局限性,本文旨在为传播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更全面、深入的理解,以更有效地评估和优化传播策略。
本文将介绍实验法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
实验法通过控制变量、设立实验组和对照组等手段,能够较为精确地揭示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
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操作难度大、伦理问题等挑战。
本文将阐述调查法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作用。
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手段收集大量受众数据,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受众对信息的接受程度和态度。
这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相对简便,但也存在样本代表性、数据准确性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实验法和调查法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然这两种方法在操作原理、数据收集和分析等方面存在差异,但它们在实际应用中可以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通过综合运用这两种方法,我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信息传播的效果,为传播实践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本文旨在通过深入分析实验法和调查法在传播效果研究中的应用及其相互关系,为传播学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传播效果研究的两种基本方法传播效果研究是探究信息传播过程对受众产生的影响和结果的重要领域。
在传播学研究中,主要存在两种基本的研究方法:实验法和调查法。
这两种方法各有其特点,并在不同的研究场景下发挥着重要作用。
实验法是一种在严格控制条件下,通过操作某些变量来观察其他变量变化的研究方法。
在传播效果研究中,实验法主要用于探究特定传播内容、媒介或策略对受众产生的影响。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实验法来研究不同广告策略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实验法的优点在于其能够准确控制变量,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能够较为精确地揭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然而,实验法也存在局限性,如样本规模相对较小,实验结果可能无法推广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第九讲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学教程
一、传播效果
效果是指人的行为所产生的有效结果。 1.传播效果的定义:通过传播活动所实现的传播者的意图或目的达标程度。
2.说明:
传播效果研究包括两个方面: (1)传播效果产生的微观过程分析 (2)传播效果产生的综合宏观过程分析
3.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1)环境认知效果 媒介 传播何事、何物、何信息你就认识如此信息,不报道的你就不 知道。即也称“视野制约效果”。 (2)价值形成与维持效果 不同社会推算的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进步与落后的内容与价值 不同,导致价值观的不同,故对认识的不同,如„„ (3)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模范、先进人物等
(三)传播对象与传播效果
1.意见领袖的作用 2.群体归属和群体规范的影响 3.受传者的个性与传播效果
Page 5
Page 2
传播学教程
二、传播效果的类型及研究课题
(一)传播效果的类型
意图 预期的 个人的反应 推广与普及
媒介集中宣传
时 报道活动 知识的传播
短期的
间 个人的自发反应 社会化 社会控制
长期的
Hale Waihona Puke 集合的自发反应 非预期的媒介与社会变革
图11-1 传播效果的类型
Page 3
传播学教程
(二)传播效果的预期分析
1.短期的预期效果。 2.短期的非预期效果。 3.长期的预期效果。 4.长期的非预期效果。
(三)传播效果的研究课题
1.传播主体 2.传播内容(信息) 3.讯息媒体 4.传播技巧 5.传播对象 6.其他
(四)我们 媒体专业主要研究课题
传播媒体(设计、开发、制作、应用等)
(五)传播效果研究纲要
2020年新传440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3.简述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述传播效果研究
的发展阶段。
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阶段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子弹论阶段:这是传播效果研究的早期阶段,大约在20世纪初至30年代末。
这个阶段的研究者主要认为,大众媒介的信息传递就像子弹击中身体一样,可以直接引起受传者的反应。
他们忽视了许多影响传播效果的社会因素,过分夸大了大众传播的力量。
2. 有限效果论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者开始认识到子弹论的局限性,提出了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他们开始关注受众的能动性,以及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3. 宏观效果论阶段:这一阶段的研究者进一步发展了有限效果论的观点,他们不仅关注受众的能动性,还开始研究大众传播对社会、文化、政治等宏观层面的影响。
这个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实证研究,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来验证传播效果。
4. 当代阶段:这个阶段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数字媒体、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对传播效果的影响。
他们不仅研究传统的传播理论,还开始探讨网络传播、跨文化传播等新的传
播现象。
这个阶段的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及跨学科的研究。
总的来说,传播效果研究的发展经历了从子弹论到有限效果论,再到宏观效果论,最后到当代阶段的转变。
这个过程中,研究者们逐渐认识到大众传播的影响并不是绝对的,而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同时,他们也逐渐将研究的范围扩大到新媒体、跨文化传播等新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