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治疗一般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

合理用药的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医疗过程中,药品的选择、剂量、用法、用时和疗程等均在科学依据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以保证治疗效果最大化,同时尽量避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
合理用药的原则是医学伦理学和临床药学的基本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遵循药品使用规范药品的使用必须遵循其使用规范,包括药品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疗程、注意事项、禁忌等。
使用药品需要注重有无明确的适应症,对于病人使用没有明确适应症的药品,容易引发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造成不必要的危害。
在临床应用药品时,必须按照药理学和临床实践知识给药,遵循药品指南,使用人体耐受性、严格掌握药物的途径、用量和频率、用药时刻等,同时严格遵守药品使用禁忌。
二、注意有选择性的用药应用药物最主要是考虑其治疗价值和安全性,对于有选择性的用药,要根据患者的病情、病史、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个性化治疗。
患者在使用药物之前需要了解药物的功效、安全性和治疗风险。
在开展临床实践时,应注意采取合适的方法和手段,类比或叠加治疗的药物应避免混用,可以使用较为经济的药物,同时注重药品的协同作用,以提高药品的治疗效果。
三、依据病情和适宜的药物剂量选用药品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药品剂量是合理用药的关键之一,应用药物时,应参考相关文献和指南,按病情的严重程度,结合患者体重、年龄、肝肾功能等因素综合考虑,采用适当的药品剂量进行治疗。
过高的药品剂量可以导致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和病情的恶化,过低的药品剂量则不能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要注意在不同的疾病状态下,药物的剂量也会发生变化。
四、合理运用药物合理使用药物包括合理的用药时间和疗程,以及避免药物的滥用和误用。
在药物选择时需考虑其半衰期、滞留时间等因素,根据患者体质状况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等因素,为患者定制药物作用性时间以达到更好地治疗效果。
不应为了达到快速治疗效果而过度提高药品的剂量,这有可能会导致严重的药物中毒。
对于长期使用的药物,应根据其治疗特点确定使用的时间和疗程,有必要时应定期评估和调整治疗方案。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

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精神药品是一种特殊药品,具有很强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本文将介绍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一般原则,包括合理使用、定期评估、预防依赖、规范管理、加强监护、遵守规定、培训教育、随访跟进等方面。
1.合理使用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必须遵循合理使用的原则。
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严格掌握药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以及正确的用药方法和剂量。
同时,应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2.定期评估在使用精神药品的过程中,医生需要定期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治疗效果,以及药品的不良反应和依从性。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3.预防依赖精神药品具有一定的依赖性,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
因此,医生在开具精神药品时,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尽量减少使用频率和剂量,避免药物依赖的发生。
4.规范管理精神药品的管理应遵循相关法规和规定,建立完善的药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包括药品的采购、储存、发放、使用等环节,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5.加强监护对于一些特殊的精神药品,如麻醉药品和精神类药品等,需要加强监护和管理。
医护人员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药品的领取、使用和销毁等操作,确保药品的安全和有效。
6.遵守规定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必须遵守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
医护人员应了解并遵守相关法规和规定,确保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7.培训教育医护人员应接受精神药品临床应用的培训和教育。
培训内容包括精神药品的种类、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方法、不良反应及处理等方面。
通过培训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技能。
8.随访跟进在使用精神药品的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病情变化和治疗效果。
同时,应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和并发症,保证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在随访过程中,医护人员还应向患者及家属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精神药品的临床应用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和原则。
医护人员应充分了解精神药品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第一、循证医学原则循证医学是一种基于临床数据的医学研究方法。
在临床实践中,循证医学原则意味着医生应该根据目前可用的最好证据来判断药物治疗的效果,以及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这种原则的目的是避免不必要的药物使用,减少药物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确保患者得到最佳治疗。
在遵循循证医学原则的基础上,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来选择药物治疗方案。
这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泛滥和滥用的风险,从而保障患者的健康。
第二、个体化治疗原则个体化治疗原则是基于患者个体差异,因材施治的一个治疗策略。
这种原则意味着医生需要针对每个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生活方式和其他相关因素来制定治疗方案。
这种个体化治疗方式可以最大化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时,医生应尽可能考虑患者的病情、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过敏史等因素。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健康问题,比如高血压或糖尿病,治疗方案也应相应考虑这些问题。
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并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第三、安全用药原则安全用药原则是指在使用药物时,要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这种原则包括对药物的副作用、不良反应和药物相互作用进行评价,以及需要在给患者用药之前进行详细的药物咨询和指导。
在遵循安全用药原则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在治疗中随时注意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健康状况。
如果患者出现任何不良反应或副作用,应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并最大程度地提高治疗效果。
第四、药物管理原则药物管理原则是指在用药过程中,需要对药物的使用、存储、记录和调配进行有效的管理。
这种原则包括对药物品种、使用方法、剂量、药物相互作用等进行监测和管理,以及对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进行及时纠正。
在遵循药物管理原则的基础上,医生需要对药物的使用和管理进行系统的记录和调配。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

临床药物治疗遵守的合理用药原则医师开具处方和药师调解处方时要做到合理用药,应当遵守“安然性.有用性.经济性.恰当性”四大用药原则.1.安然性用药的安然性是指请求应用的药品德量及格.毒性低.副感化小.风险小.用药起首强调的是安然性,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干促进合理的用药.安然用药的目标在于用最小的治疗风险使患者获得最佳的治疗后果.为包管用药安然性,可以根据国度食物药品监视治理局宣布的《药品不良反响信息传递》等陈述进行选择,慎用药品不良反响陈述较多.临床毒副感化较大的品种.在须要结合应用多种药物的情形下,还必须留意结合用药时的配伍禁忌,防止毒.副感化的叠加.2.有用性用药的有用性是指治疗疾病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药物,做到辨明病症.有的放矢.因病施治.药物的有用性是选择药物的症结.临床上,药物的有用性可分为:清除致病原,治愈疾病;延缓疾病的过程;缓解疾病的临床症状;预防疾病的产生;调节人体心理功效;防止不良反响的产生.临床断定药物有用性包含治愈.显效.好转.无效等.3.经济性在药品的安然性和有用性得以包管的前提下,还应当斟酌用药是否经济,患者可否推却得起.用药的经济性并不是单纯地指尽量罕用药或只用便宜药品,其准确寄义是指用药时获得雷同的治疗后果所投入的用药成本应尽可能下降,以达到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累赘的目标.4.恰当性用药的恰当性是指遵守医嘱或药品解释书上的用法.用量来应用药物,以包管用药的安然和有用,用药的恰当性包含6个方面:①恰当的用药对象.临床科室应当个别间的差别选择药物进行临床治疗,即使能用统一种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周全衡量.②恰当的时光.遵守药物在体内感化的纪律,设计给药时光和距离,以进步药效,削减副感化.③恰当的剂量.应严厉遵守医嘱或药品解释书划定的剂量给药.4.恰当的门路.一般情形下应首选口服给药,既便利又经济;对病情较急.危重的患者可先斟酌静脉给药,病情稳固后改为口服给药.④恰当的疗程.没有根据地延伸给药时光,轻易产生药物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附等不良反响,应严厉掌握用药时光.⑤恰当的治疗目标.临床科室应积极.客不雅.科学的立场来制订两边可接收并能达到的治疗目标.。
完整版)临床药物治疗学

完整版)临床药物治疗学对的药品使用指南。
第一章:合理用药的原则合理用药应该遵循四项原则:安全、有效、经济和规范。
这意味着我们应该选择能够针对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改变的药物,并且要考虑药物反应多态性和遗传多态性的关系。
我们还应该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使药物在病变部位达到有效治疗浓度并维持一定时间。
此外,我们应该选择副作用小的药物,即使有不良反应也容易控制或纠正。
最后,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患者用药的费用和风险,同时获得最大的治疗学效益。
个体化给药是合理用药的重要原则,因为每个患者的身体状况和药物反应都是不同的。
第二章:药物治疗的原则药物治疗应该遵循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和规范性的原则。
我们应该选择对因、对症的药物,以及生物利用度高、能维持有效血药浓度的剂型和给药途径。
同时,我们也要避免合用可能产生不良相互作用的药物。
过度治疗的原因包括患者求医心切、虚假广告泛滥、保护性过度用药和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依从性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建议的程度,包括遵守医疗约定和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忠告。
不依从的原因可能包括医患沟通不够、治疗方案繁琐难以执行、药物不良反应、错误执行、经济原因和患者自行停药。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包括为药物治疗创造条件、确定治疗目的、选择合适药物、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选择合适的剂型和给药方案、选择合理的联合用药以及确定合适的疗程药物与非药物疗法的结合。
第三章:药物治疗的基本过程治疗药物监测(TDM)是一种通过测定血药浓度和观察药物临床效果,根据药代动力学原理调整给药方案的方法。
TDM适用于治疗窗窄、毒副作用大且不易鉴别的药物、个体血药浓度变化较大的药物、具有非线性动力学特征的药物、肝肾功能不全患者适用经肝肾代谢、排泄的药物、长期使用可能蓄积的药物、合并使用产生相互作用且影响疗效的药物以及常规剂量下易产生毒性反应的药物。
治疗药物监测有两种方法:被动监测和主动监测。
治疗窗是治疗阈与治疗上限之间的范围。
临床合理用药应遵循四大原则

临床药物治疗按照的合理用药准则之阳早格格创做医师启具处圆战药师调度处圆时要搞到合理用药,应当按照“仄安性、灵验性、经济性、适合性”四大用药准则. 1、仄安性用药的仄安性是指央供使用的药品本量合格、毒性矮、副效率小、危害小.用药最先强调的是仄安性,惟有正在那个前提下,才搞促进合理的用药.仄安用药的手段正在于用最小的治疗危害使患者赢得最好的治疗效验.为包管用药仄安性,不妨依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造局颁布的《药品不良反应疑息通报》等报告举止采用,慎用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较多、临床毒副效率较大的品种.正在需要共同使用多种药物的情况下,还必须注意共同用药时的配伍禁忌,防止毒、副效率的叠加.2、灵验性用药的灵验性是指治疗徐病时,应有针对于性天采用药物,搞到辨明病症、对于症下药、果病施治.药物的灵验性是采用药物的闭键.临床上,药物的灵验性可分为:取消致病本,治愈徐病;延慢徐病的进程;慢解徐病的临床症状;防止徐病的爆收;安排人体死理功能;防止不良反应的爆收.临床推断药物灵验性包罗治愈、隐效、好转、无效等.3、经济性正在药品的仄安性战灵验性得以包管的前提下,还该当思量用药是可经济,患者是可启受得起.用药的经济性并不是简单天指尽管少用药或者只用廉价药品,其精确含意是指用药时赢得相共的治疗效验所加进的用药成本应尽大概落矮,以达到减少患者及社会经济包袱的手段.4、适合性用药的适合性是指遵照医嘱或者药品证明书籍上的用法、用量去使用药物,以包管用药的仄安战灵验,用药的适合性包罗6个圆里:①适合的用药对于象.临床科室该当个体间的好别采用药物举止临床治疗,纵然能用共一种药物治疗,也要举止周到权衡.②适合的时间.按照药物正在体内效率的顺序,安排给药时间战隔断,以普及药效,缩小副效率.③适合的剂量.应庄重遵照医嘱或者药品证明书籍确定的剂量给药. 4.适合的道路.普遍情况下应尾选心服给药,既便当又经济;对于病情较慢、危沉的患者可先思量静脉给药,病情宁静后改为心服给药.④适合的疗程.不依据天延少给药时间,简单爆收药物蓄积中毒、细菌耐药、药物依好等不良反应,应庄重统造用药时间.⑤适合的治疗目标.临床科室应主动、客瞅、科教的做风去造定单圆可交受并能达到的治疗目标.。
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在当今医学领域,抗菌药物的治疗应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抗菌药物作为一种控制和治疗感染的关键工具,帮助医生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来对抗病原体。
然而,由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不适当使用,导致了抗菌药物耐药性的问题不断加剧。
正确地应用抗菌药物成为确保其有效性的基本原则之一。
那么,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呢?以下是我认为的一些基本原则,希望能对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抗菌药物治疗有所帮助。
1.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应该在有充分证据支持的情况下使用,并且仅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准确的判断,确保抗菌药物的使用是必要且有效的。
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遵循相关的治疗指南和协议。
2. 调整剂量和疗程:正确的药物剂量和治疗疗程是确保抗菌药物治疗成功的关键。
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肾功能等因素来调整合适的剂量,并确定适当的治疗疗程。
这样可以避免抗菌药物过量使用或使用时间过短,从而减少耐药性的风险。
3. 多学科合作:抗菌药物治疗通常需要多个学科的合作,包括临床医生、临床微生物学家、药师等。
他们可以共同制定并监测抗菌药物治疗的方案,以确保病人得到最佳的抗菌治疗效果。
多学科合作还可以促进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监测和评估,及时纠正不当使用的行为。
4. 遵循感染控制措施:在使用抗菌药物的也要注意实施有效的感染控制措施。
这包括手卫生、消毒和隔离措施等,以减少细菌传播和感染的风险。
正确地实施感染控制措施,可以减少感染的发生率,从而降低对抗菌药物的需求。
5. 持续教育和培训:由于抗菌药物的治疗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医生和其他相关专业人员应该进行持续的教育和培训,以了解最新的治疗准则和研究成果。
这有助于提高抗菌药物的正确使用率,并减少不当使用的风险。
总结起来,抗菌药物治疗应用的基本原则是合理使用、调整剂量和疗程、多学科合作、遵循感染控制措施以及持续教育和培训。
这些原则旨在确保抗菌药物的有效性,并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展。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合理用药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在准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正确使用药物、合理用量、合理疗程等方面进行规范和科学的药物治疗。
合理用药不仅可以提高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可以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浪费,对患者和医疗系统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合理用药的原则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明智的决策,保护患者的健康。
以下是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1.确定准确的诊断合理用药的首要原则是确保准确的诊断。
只有在明确了患者的疾病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之后,才能选择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如果诊断不准确,可能导致药物选择错误,延误治疗或者产生药物不良反应。
因此,医生在开展治疗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和相关实验室检查,以便明确诊断。
如果诊断不准确,可能会导致用药不当,甚至加重疾病或引发其他并发症。
2.个体化用药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药物代谢能力都不相同,因此合理用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调整。
个体化用药包括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肝肾功能、药物过敏等因素,以及患者的用药史和基因型等因素。
只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其个体特点的药物和用药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例如,老年人和儿童的药物代谢能力通常较低,需要减少药物剂量或者延长给药间隔。
同时,患者的肝肾功能、其他合并症以及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也会对药物的选择和用量产生影响。
3.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合理用药的核心是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药物的选择应基于科学的证据和临床经验。
医生应根据药物的疗效、副作用、药物相互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等因素进行综合评估。
在选择药物时,应尽量选择药物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的药物。
对于一些新药物或非处方药物,医生应仔细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谨慎应用。
4.合理用量合理用量是指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确定药物的剂量和给药途径。
用药剂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因素进行调整。
过高的剂量可能导致药物中毒或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剂量过低则可能无法达到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不依从性的后果:
• 机体对药物缺乏应有的反应, 疾病进一步发展, 导 致急诊、住院机会增加、或延误治疗。
19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结语 • 药物产生什么效应由药物的本质决定,
16
3、药物治疗不足
➢ 表 现: ①剂量不够;②疗程太短
➢ 原 因: ①患者对疾病认识不足,依从性差; ②经济状况差或无医疗保障; ③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不完善,利润低但疗效
好的药物不生产。
17
第二节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影响药物治疗效果的因素:
(一)药物方面因素 • 药物的生物学特性、理化性质、剂型、剂量、
• 对感染性疾病滥用抗生素造成的“炎症过度治疗”。
13
过度治疗的后果:
➢ 如肝癌合并肝硬化腹水、黄疸仍然手术和过度 化疗,导致肝功能衰竭而致死;
➢ 肺癌淋巴转移,肺叶切除后再化疗,病人呼吸 衰竭更加严重;
➢ 白细胞过低仍然坚持高强度化疗,导致患者骨 髓衰竭合并感染高热而死亡。
14
➢药物过度治疗的原因:
1、患者方面:
①求患医者心方切面;②受虚假广告的医诱生惑方;面
2、医生方面:
①业务差,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处方
“大而全”;
求医②治追病求心经济切利; 益,处方“业大务而差贵;”。
受到虚假广告
出于自我保护;
的诱惑
经济利益
15
➢药物过度治疗的危害:
延误病情,损害健康; 加重患者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浪费; 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加剧医患矛盾。
给药途径、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二)机体方面因素 • 患者年龄、体重、性别、精神状态、遗传特征、
生物节律 (三)药物治疗的依从性---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18
什么是药物治疗的依从性?
• 药物治疗的依从性(compliance with medications) 是指患者遵从医嘱或治疗方案的程度,包括遵守 医疗约定、采纳健康促进行为的忠告,如进行全 面的体检、避免疾病发展的危险因素等。
7
二、药物治疗的利弊权衡
➢药物治疗的获益:
1、对症、对因对:症治治疗获疗益?明显 2、对自限性疾对病因的治治疗疗或?疾病的预防:获益不确定
3、安慰剂效应:单纯的安慰剂效应不值得推崇,不 仅浪费,还可能延误治疗或引起ADR
预防用药,获益 尚缺乏足够的证 据支持时?
药物治疗的安 慰剂效应
8
二、药物治疗的利弊权衡
22
药物史上最悲惨的 药源性灾害— 沙利度胺灾难 (thalidomide disaster)
1957-1962年,欧、日 等国使用沙度利胺(反 应停)治疗妊娠反应, 导致海豹样畸胎8000多 例,死亡5000多人
23
药物安全性问题
➢ 在我国: • 马路杀手(以公路交通事故为主)每年“杀害”10万人, • 瓦斯杀手(以煤矿矿难为主)每年“杀害”1万人左右,
• 什么情况下我们该用药? -可用可不用时,尽量不用 -需要应用时,应权衡利弊 -抢救危重时,必须应用
6
一、药物治疗的临床地位
• 药物治疗是最常用,最基本的治疗手段。 • 药物可通过调节机体功能、杀灭或抑制病原体或
肿瘤细胞、或通过补充替代治疗,达到缓解症状 或治愈疾病的目的; • 在感染性疾病及内科疾病中,药物治疗是不可替 代的治疗手段; • 外科术前术后的用药、辅助治疗,可提高疗效, 防治并发症。
第2章 药物治疗
教学内容
•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 药物治疗的有效性 • 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 药物治疗的经济性 • 药物治疗的规范性 • 药物治疗方案制定的一般原则
2
第一节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药补不如食补 食补不如动补
3
药物治疗
疾病治疗主 要手段之一
4
药物治疗的必要性
21位演员 中18人因 药致聋
听力残疾60-80%系药源性伤害
不合理用药导致耳聋的儿童每年增加3万人
25
产生药物安全性问题的原因及防范:
1、药物本身的生物学特性— ---研发阶段严格把关,对已上市
药物作用两重性
的药物加强ADR监测。why?
• 是药三分毒。药物在发挥疗效的 同时,还可产生不良反应甚至药 源性疾病。
• 在选择药物治疗时,要根据病情、 药效及不良反应进行综合分析, 选择一种或多种药物进行治疗。
• 面对众多的可供选择的药物, 如何使患者药物治疗的预期获益 大于可能的伤害?
9
二、药物治疗的利弊权衡
• 对于病情轻、预后好、通过休息或生活习惯的调 整等即可奏效者---尽量不用或选用ADR轻的药物;
• 医生的素质和医疗大环境决定了适度治疗 的发挥程度。
12
2、什么是药物过度治疗?
➢ 是指超过疾病治疗需要,使用大量的药物,而且 没有得到理想效果的治疗,表现为超适应证用药、 剂量过大、疗程过长、无病用药、轻病用重药等。
• 常见于病因不明或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手段,而又严 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如乙肝和肿瘤;
• 因药物不良反应住院的病人每年达250万, • 住院病人中,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 • 药源性疾病的死亡人数竟是主要传染病死亡人数的10倍。
• “我国每年有数以万计的聋儿出现,其中60%以上是药物所 致。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儿科王丽教授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8-04-24
24
药品安全性问题
• 对于危及生命的严重病症---应选择能产生足够疗 效、挽救患者生命的药物(风险可能较大),对于 可能的获益与风险必须征得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 如肿瘤化疗。
10
三、药物治疗的适度性原则
治疗不足
适度治疗
过度治疗
11
1、什么是药物适度治疗?
➢ 是指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从病情的 实际需要出发,以循证医学为依据,选择 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但效应的大小不仅仅由药物决定,还 决定于疾病的因素、病人的因素等。
21
第三节 药物治疗的安全性
➢ 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是药物治疗的前提,但安全性 是相对的:
• 对某些非致死性疾病或孕妇的药物治疗,安全性 要求很高,很轻微或发生率很低的ADR也是难以 接受的;
• 对一些可能导致严重后果或致死的疾病(如肿瘤) 的药物治疗,安全性要求可以适当降低,因挽救 生命比减少一些ADR可能更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