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葡糖浆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果葡糖浆作为一种新型的营养保健型食品,逐渐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而其完善的包装、高营养、清香可口,被广泛应用于果汁、冰淇淋、蛋糕等等食品中,用于佐料、糖料等用途。

随着消费者对营养保健类食品需求的增加,大量的果葡糖浆被用于食品加工中。

此,果葡糖浆的制备工艺已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尝试采用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探究其工艺参数。

本研究采用葡萄糖浆异构酶法,以酿酒酵母的非提取性酶体为发酵基质,在20℃~50℃,pH7.0~10.0范围内,进行替代酶缩合反应,果葡糖浆产物由糖蜜溶液沉淀出来。

在实验室实验条件下,经过不同参数设置,发现了葡萄糖浆异构酶法最佳的制备条件。

首先,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上,当去离子水、Tween-80各用量分别为0.05%、0.02%时,可有利于果葡糖浆的制备。

其次,在温度和PH上,当温度为45℃、PH为8.5时,果葡糖浆的产率最大。

另外,发现以酿酒酵母悬浊液体比例为0.25:1,可使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产率提高,较满意。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可以总结出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最佳工艺条件:1.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用量:去离子水、Tween-80各用量分别为0.05%、0.02%;2.度:45℃;3. PH:8.5;4.酒酵母悬浊液体比例:0.25:1。

本次实验中,采用了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对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技术有所贡献,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提供参考,为食品行业提供全新的糖浆产品。

总之,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是一种可行的工艺方法,可以有效提高果葡糖浆的产量,是一种非常有效且可持续的营养保健型食品制备工艺。

果葡糖浆的结晶性研究进展

果葡糖浆的结晶性研究进展

第蒹青荤:膂发酵科技通讯果葡糖浆的结晶性研究进展贾慧慧袁卫涛杨海军(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禹城251200)摘要:果葡糖浆在贮藏过程中出现的结晶现象,属于葡萄糖在过饱和溶液中的正常析出,本文综述了果葡糖浆结晶的特点并对延缓结晶的措施进行了简述。

关键词:果葡糖浆结晶过饱和果葡糖浆也称高果糖浆或异构糖浆,它是以酶法糖化淀粉所得的糖化液经葡萄糖异构酶的异构作用,将其中一部分葡萄糖异构成果糖,由葡萄糖和果糖而组成的一种混合糖浆,因其优良的风味、甜性、溶解性、代谢性等,在乳饮料、发酵酸奶、乳制品等产品中的应用尽显优势…。

果葡糖浆的甜度接近于同浓度的白砂糖,风味类似天然果汁,具有清香、爽口的感觉12],同时果葡糖浆在40℃以下时具有冷甜特性,甜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升高,F42果葡糖浆、F55果葡糖浆甜度分别相当于同等浓度白砂糖的90%和110%,可以完全替代白砂糖。

果葡糖浆中的果糖较蔗糖难于结晶,使果葡糖浆应用在某些产品上可表现出抗结晶性[31,果葡糖浆的最适贮存温度为28~32℃【4】,但是目前许多食品企业的仓储实际状况与该最佳贮藏温度相比,都存在阶段性不符(例如夏季最高温、冬季最低温阶段),当在低于最佳贮藏温度条件下贮藏一段时间后,果葡糖浆中葡萄糖晶体析出,出现白色浑浊或底部结晶,最终底部结块,这种现象属于葡萄糖在过饱和溶液的正常析出,理论上要完全消除这种结晶是不可能的,只能延缓结晶的产生。

1结晶的特点1.1结晶不影响产品品质果葡糖浆的结晶,其本质上是葡萄糖从糖浆中析出的现象,国家标准G B/T20882—2007果葡糖浆岬.3.3中指出,贮存过程中的晶体析出不影响产品质量,同时,韩利英等人对果葡糖浆的贮存实验表明[51,当F42果葡糖浆在一10℃条件下贮藏20d后,感官虽然表现为严重的白色结晶,但其他各项理化指标均在标准范围内,与贮藏初期相比无明显变化。

包志华嘲对F42果葡糖浆的贮藏研究也表明,在一10℃下贮一段时间后,葡萄糖晶体析出,感官指标不断变化,但当温度恢复到25-37℃之间后,结晶会消失,不影响使用。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

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研究近年来,由于果葡糖浆作为具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剂在食品加工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研究利用不同方法制备果葡糖浆具有重要的意义。

葡萄糖浆作为一种具有多种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可以用来改变食品口感、改善食物质量和延长食品保质期。

因此,开发作用强大的葡萄糖浆可以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多样性和营养价值的要求。

葡萄糖浆可以通过人工制备,也可以通过采用酶制剂,如α-淀粉酶等,利用发酵法从植物材料中制备果葡糖浆。

酶制剂可以分解植物粉末,产生不同类型的葡萄糖和糖苷,尤其是多糖类物质,以及果汁中的糖类,使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和更多的口感特性。

本研究采用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汁糖浆,以苹果汁为原料。

研究结果表明,苹果汁中的淀粉被100万单位0.5%的α-淀粉酶水解,从而获得果葡糖浆。

苹果汁糖浆中的总糖含量为50.67g/100ml,果糖含量为38.08g/100ml,葡萄糖含量为12.59g/100ml。

此外,研究还表明,果葡糖浆中各种糖分子的组成比例有所不同。

研究结果显示,葡萄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25.1%,果糖含量占总糖含量的75.2%,其中单糖占总糖的47.9%,二糖占总糖的29.4%,三糖占总糖的22.7%。

同时,研究还表明,果葡糖浆的口感和机械性能优于传统的果汁糖浆,其pH值范围为3.67-4.22,流变学性质表明,果葡糖浆具有较高的稠度和弹性。

在口感和物理性能方面,本研究在葡萄糖浆异构酶法制备果葡糖浆的工艺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生产果葡糖浆,果葡糖浆的定量和质量优于传统的果汁糖浆。

如果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使用,可以改善食品质量,提高食品的饱和度,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因此,本研究为进一步提高果葡糖浆性质,提高食品营养价值及有效利用植物原料提供了实践指导。

酶法生产果葡糖浆的发展

酶法生产果葡糖浆的发展

酶法生产果葡糖浆的发展
酶法生产果葡糖浆是一种利用果糖异构酶将蔗糖水解为葡萄糖和
果糖的生产方法。

该方法具有反应速度快、产率高、产品纯度高、操
作简单等优点,已经成为生产果葡糖浆的主流方法之一。

近年来,随着果葡糖浆的广泛应用和市场需求增长,酶法生产技
术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酶种类的改良:研究人员通过对果糖异构酶的筛选和改良,
使其催化效率更高、操作更容易,从而提高了果葡糖浆的产率和纯度。

2. 工艺参数的优化:生产果葡糖浆的过程中,温度、pH值、反
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优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产率和降低成本。

3. 副产物的利用:果葡糖浆生产中产生的蔗糖和葡萄糖等副产
物可以通过进一步提纯和加工利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经济效
益的提高。

综上所述,酶法生产果葡糖浆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在未
来的研究中将继续优化和改进该技术,以满足市场需求和环保要求的
需要。

果葡糖浆中果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2008

果葡糖浆中果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 2008

收稿日期:2007-01-08作者简介:徐丽霞(1981-),女,在读硕士。

果葡糖浆中果糖分离方法研究进展扶 雄1,徐丽霞1,罗建勇2,周彦斌2,黄 强1(1.华南理工大学轻化工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40;21广州双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280)摘 要: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色谱分离法、结晶分离法、硼酸盐法、参数泵分离法、复盐分离法等几种果葡糖浆中果糖分离纯化方法,并对各种分离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

经对比认为,离子交换树脂分离法与色谱分离法因其可以大规模生产而在工业生产中占主导地位;结晶分离法、硼酸盐分离法和复盐分离法等则因其工艺简单、耗能少而更适合于中、小企业生产;参数泵分离法则在节省能源方面独具优势。

关键词:果葡糖浆;离子交换树脂;色谱分离中图分类号:TS245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0551(2008)01-0029-041 引言果葡糖浆又叫高果糖浆、异构糖浆,它是一种以淀粉为主要原料、运用生物工程技术生产出来的健康型糖源。

因为糖分组成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故称为果葡糖浆[1]。

由于果葡糖浆具有甜度高,且越冷越甜,与蔗糖具有互补作用,两者混合使用效果更佳,风味好,发热量低,溶解度高,渗透压大,用于食品可以提高保质期;保湿性好,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具有良好的保水份能力和耐干燥能力;发酵性能好,可使面包和需要发酵的糕点生产中产气多,食品疏松;营养丰富,能直接供给人体热量,补充体液,代谢转化为肝糖的速度比葡萄糖快,能在无胰岛素的情况下代谢成糖元,不会引起血糖值增加,适宜于糖尿病、肝脏病、低血糖病人及婴儿、孕妇和老年人食用;化学反应的活性高,受热易分解,产生美味可口的焦糖风味[2,3]等优点,而且其功效可代替蔗糖,价格优于蔗糖,因此果葡糖浆在冷饮、糕点、糖果、水果罐头、蜜饯、果酱、药用糖浆、药酒、药用食品中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对果葡糖浆优越性的深入了解,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国内外市场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果葡糖浆实验报告(3篇)

果葡糖浆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果葡糖浆的制备原理和工艺流程。

2. 掌握果葡糖浆的制备方法。

3. 研究果葡糖浆的性质,为后续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果葡糖浆是一种由葡萄糖和果糖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量、易于溶解等特点。

其制备原理主要是通过酶解法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然后通过浓缩、脱色、过滤等工艺步骤制备而成。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淀粉- 果糖- 葡萄糖- 酶制剂- 碳酸钙- 活性炭- 蒸馏水- 盐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2. 实验仪器:- 恒温水浴锅- 高压反应釜- 真空浓缩器- 超滤膜- 脱色柱- 滤纸- 旋转蒸发仪-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精密电子天平- 容量瓶- 烧杯- 试管四、实验步骤1. 淀粉酶解- 称取一定量的淀粉,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

- 将淀粉溶液加热至60℃,加入适量的酶制剂,保温反应一定时间。

- 反应结束后,用盐酸调节pH值至4.5,终止反应。

2. 葡萄糖与果糖混合- 将反应后的淀粉酶解液过滤,得到滤液。

- 将滤液加入适量的果糖和葡萄糖,搅拌均匀。

- 将混合液加热至80℃,保温反应一定时间。

3. 浓缩与脱色- 将反应后的混合液进行浓缩,直至浓缩至一定浓度。

- 将浓缩液通过活性炭脱色,去除杂质。

4. 过滤与包装- 将脱色后的溶液通过滤纸过滤,去除固体杂质。

- 将滤液进行真空浓缩,得到果葡糖浆。

- 将果葡糖浆进行包装,储存备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果葡糖浆的制备- 通过实验,成功制备出果葡糖浆,其外观呈淡黄色,口感甜润。

2. 果葡糖浆的性质研究- 果葡糖浆的甜度较高,约为蔗糖的1.2倍。

- 果葡糖浆的热量较低,适合用于低热量食品的加工。

- 果葡糖浆的溶解性较好,易于与其他食品原料混合。

六、实验结论1. 成功制备出果葡糖浆,其外观、口感、甜度等性质符合要求。

2. 果葡糖浆具有较高的甜度、低热量、易于溶解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以薯类为原料生产果葡糖浆的研究进展

以薯类为原料生产果葡糖浆的研究进展
第8 期 ( 总第 2 3 5 期)
21 0 1年 8月
农 产 品 加 工 ・ 刊 学
Ac d mi ro i a fFa m r d c s P o e sn a e c Pe id c lo r P o u t r c s i g
No 8 . Au . g
文章编号 :17 — 6 6 (0 8 0 3 — 3 6 19 4 2 1)0 — 15 0 1
0 引 言
白砂糖是食 品行业最重要 的原 ( 辅)料 之一 , 也 是 影 响产 品成 本 的 主要 因素 。在 世 界 糖 价 不 断 攀 升 的情 况 下 ,寻 找 价格 较 低 但 功 能 基 本 相 同 的 白砂 糖替代 品具有重 要意义 。本文总结了 以薯类淀粉生 产果葡糖浆 的最新技术进展和工艺难点的解决方案 , 通过提供的信息 ,相关企业可以根据 自身条件很方 便地确定果 葡糖浆 的工艺及设备配置 ,这对 国内企 业 产品多元化 、回避市场风险 、拉动 内需 、提 高效 益 等都 有重 要 指导 意义 l 因此 ,对 薯 类 淀粉 特 性研 l 】 。 究是很有必要 的,对其工艺研究进行改进和整理也 是迫 在 眉睫 。
Ya g Yo ga g F h n c e g n n fn , u C e g h n ,Z e g Z a w i h n h n e
( olg fF o n ie r ga dNurin l ce c ,S a n iN r l iest C l eo o d E gn ei n tt a in e h a x oma vri e n io S Un y,Xi n,S an i 1 0 2,C ia ’ a h a x 7 0 6 hn )
p t t r d c co e C I y p,t e p o e sn e h i n r b e f sn oa ot r d c r c o e c r y u . oao t p o u e f ts OT s r o u r I u h r c s i gt c n c a d p o lmso i g p tt o p o u e f ts on s r p u u Ke r s p tt tr h;fu ts o n s r p;p o e s ywo d : oa o s c a r co ec r y u r c s

果葡糖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果葡糖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果葡糖浆行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果葡糖浆作为一种天然的代糖产品,在市场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未来的发展中,果葡糖浆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以下是对果葡糖浆行业发展趋势的分析。

首先,消费者对天然健康产品的需求增加,将推动果葡糖浆行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饮食的追求也越来越高。

相比于传统的糖浆产品,果葡糖浆以其天然、低卡的特点备受青睐。

果葡糖浆作为一种更好的代糖选择,其市场需求将会进一步增加。

其次,食品行业对果葡糖浆的应用领域持续扩大,将带动产业需求增长。

果葡糖浆作为一种多功能的食品添加剂,广泛应用于饮料、面包、糕点、调味汁等食品中。

随着食品工业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对果葡糖浆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这将为果葡糖浆行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

再次,科技进步将带动果葡糖浆行业的创新发展。

在生产技术方面,果葡糖浆行业将更加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并不断推陈出新。

高科技手段的应用将使得果葡糖浆的生产更具竞争力,同时提高产品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国际市场的拓展将为果葡糖浆行业带来更多机遇。

目前,果葡糖浆已经成为国际市场的热门代糖产品,逐渐取代传统的糖浆产品。

随着全球市场的一体化趋势加强,果葡糖浆行业将有机会进入更多国家和地区市场,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

然而,果葡糖浆行业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性可能影响到果葡糖浆的生产和供应。

果葡糖浆的生产需要大量的水果和葡萄糖,而这些原料的供应量和质量可能受到气候变化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其次,市场竞争的加剧将对果葡糖浆行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压力。

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果葡糖浆行业竞争将不断加剧,企业需要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成本,以保持竞争力。

综上所述,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和食品行业对天然食品的需求增加,果葡糖浆行业有望迎来更多的机遇。

但同时也要面对原料供应的不稳定性和市场竞争的挑战。

通过科技创新和开拓国际市场,果葡糖浆行业有望保持持续健康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果葡糖浆的制备
目前,国内外工业化生产果葡糖浆主要有两种途径:1) 以淀粉为原料经过 3 步酶催化多步生物化学反应,称为“多 步法途径”,其果糖的含量不高于 50%。如图 4 所示;2)以菊 芋[11]为原料,依靠菊粉酶一步催化反应生产高纯度的果葡糖 浆,称其为“一步法途径”,如 5 所示。现今西欧和北欧刚 开始产业化,正处于起步阶段。
果糖/% 葡萄糖/% 低聚糖/% 固形物/%
表 1 果葡糖浆的分类
第Ⅰ代(F-42)
第Ⅱ代(F-55)
42
55
50代(F-90) 90 7 3 80
2 果葡糖浆的生产技术
2.1 果葡糖浆的历史发展
1965 年日本首先研制出果葡糖浆,1969 年美国成功引进 该生产技术并实现工业化,美国是最早将 F-42(1967 年)和 F-55(1977 年)推向市场的国家[7-8]。在我国起步较早,基本 与美日同步,但是经历了一个由热到冷、再由冷导热的过程, 主要是因为果葡糖浆是一种液体,很容易析出晶体,运输过 程不方便且保存周期不长,因此成本较高。
果葡糖浆的社会地位主要取决于混合液中果糖含量,因 F-42 糖甜度与蔗糖相近。其表现出缺点是葡萄糖的含量较高, 且容易结晶,不易贮存,不足以满足医疗和保健行业的需要。 因而提纯出较高浓度的果葡糖浆成品的呼声越来越高,早在 1960 年,人们就开始对第二、三代果葡糖浆的一系列研究, 且 1980 年左右已经开始了果葡糖浆大型工业化生产[6]。工业 上生产第二、三代果葡糖浆,主要是对 F-42 混合液进行组分 分离,以提高混合液中果糖的含量。其中果糖含量为 55%称为 第二代,即 F-55;果糖含量提高至 90%称为第三代,即 F-90。 因此第二、三代果葡糖浆是同时发展起来。
固定化酶的研究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Kkatchlski [27] 将固定化酶技术推至迅速发展的阶段。1974 年,美国首先才 用固定化异构酶技术,使果葡糖浆的生产成本得到大幅度的 减少。目前,发达国家均采用三酶法制果葡糖浆。葡萄糖异 构酶固定化技术的应用,被称为果葡糖浆生产史上的第三次 飞跃。不仅实现了葡萄糖的连续异构化,提高生产效率及产 品的质量,在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果葡糖浆工业的发展。
【收稿日期】2013-11-15 【作者简介】王犇(1985-),女,辽宁沈阳人,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化工过程开发。
- 38 -
体内血糖浓度发生明显变化,对老年人和糖尿病患者来说, 果葡糖浆是一种较理想的甜味剂[5]。果葡糖浆还能抑制人体内 蛋白质的消耗,对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来说,是一种很好的 营养剂。随着对果葡糖浆的深入了解,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 广,市场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对它的质量也越来越高。
HOH2C
HO HO
O
OH HO
6-Hydroxymethyl-tetrahydro-pyran-2,3,4,5-tetraol 图 1 α-D-葡萄糖
O
HO
OH
C H 2O H
OH HO
2 - H y d ro x y m e th y l- te tra h y d r o -p y r a n -2 ,3 ,4 ,5 -te tra o l
总第 16 卷 173 期 2014 年 1 月
大众科技 Popular Science & Technology
Vol.16 No.1 January 2014
果葡糖浆生产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 犇 1 宁玉娟 2 李克贤 3 黄科林 3
(1.吉林化工学院化工与生物技术学院,吉林 132022 ; 2.广西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3.中国科技开发院广西分院,广西 南宁 530022)
- 39 -
1933 年在微生物或动物的糖化代谢中,发现葡萄糖- 6磷酸酯在异构酶的作用下,可转变为果糖- 6- 磷酸酯[24]。1957 年,Marshall 等[25]发现木糖异构酶可以将葡萄糖转化为果 糖,并在 1960 年申请到该项发明的专利。1965 年 Tsumura[26]、 Takasaki [27]发现了暗色链霉菌和白色链霉菌,分别在日本、 美国等申请了专利。1966 年日本参松公司首次工业制得酶法 异构糖浆。1967 年美国 Clinton CornProcessingCo 公司引进 日本该项技术专利,最终发展成日产 400t 糖浆的生产规模, 主要生产含果糖成分为 15%的果葡糖浆。后 1969 年该公司成 功研制出 42%的果葡糖浆。并逐渐推广到世界范围[26]。葡萄糖 异构法,是近代微生物工业的一项重大成就,更是果葡糖浆 工业生产史上的第二次大飞跃。
图 2 α-D-果糖
图 3 α-D- 葡萄糖转化为 α-D -果糖
果葡糖浆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淀粉糖产品,广泛应用在 食品工业,尤其是软饮料工业[2]。软饮料即不含酒精的饮料, 主要是指碳酸饮料、果酒、葡萄酒等。在常温时,果葡糖浆 是一种无色无味、流动性良好的液体,表现出良好的甜味性 和代谢特性。人们对它越了解,其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由 于其“协同增效,冷甜爽口”且有着与蔗糖相近或略高于蔗 糖的甜度,在 40℃以下具有冷甜特性,甜度随温度降低而增 加[3]。是由于果糖有两种分子结构:α-果糖和 β-果糖,而 α-果糖的甜度是 β-果糖的 3 倍,在低温时,是 β-果糖转 化为 α-果糖的一个过程,故甜度增加。近年来,在国际糖价 高居不下环境中,果葡糖浆深受软饮料厂家的青睐。其最佳 保存温度为 25~35℃。作为软冷饮料和食品加工行业的基料, 果葡糖浆可以代替蔗糖甚至能完全替代,果葡糖浆的使用不 仅没有破坏口感,且具有更为醇厚的风味,保证了果汁的原 汁原味。当甜度一定时,饮料中代替蔗糖的比例达到 30%~40% 时,其口感与单独使用的差别不明显,对产品的影响的也最 小[4]。果糖不易被小肠吸收,而肝脏内的代谢是一个却较快吸 收的过程,新陈代谢对胰岛素的依赖程度不高,故不会使人
1978 年 6 月 30 日,COCO 公司在金融界杂志上发表了关 于 F-55 型高果葡糖浆代替蔗糖的比例由原来的 25%增至 75% 的文章,从而掀起了饮料界的新革命,果葡糖浆开始变得供 不应求,极大程度上推动了果葡糖浆的发展[9-10]。
近年来,由于能源短缺、国际糖价上扬,寻找糖类的替 代品的想法应运而生,果葡糖浆由于其独特的性能,在世界 范围内日益受到人们普遍认可,我国利用地域优势,逐渐利 用并开发成甘蔗糖和甜菜糖之外的第三类糖源。
与传统酸法制果葡糖浆相比,酶法有自身的优势:来源 广泛,可以回收,循环使用。在常温、常压、弱酸条件下, 反应对设备要求不高,改善了工人的工作环境,使成本大大 降低;酶催化反应需要的活化能不高,且催化效率远高于无 机酸,在 α- 淀粉酶与糖化酶共同作用下,水解淀粉得到 DE 值达 98%以上的葡萄糖液,因为酶具有专一性,故能够制得高 纯度的产品,酶是一种蛋白质,无毒作用,但是酶对反应的 酸碱度极为敏感,反应的影响因素主要是:酸碱值,温度等。
【摘 要】文章主要论述了果葡糖浆的生产技术、分离技术、应用以及发展前景。
【关键词】果葡糖浆;生产技术;分离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S20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151(2014)01-0038-04
Fructose syrup produc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2.2.3 以菊粉为原料制备果葡糖浆 菊芋或菊苣源的菊粉系列产品高甜度、低热值、低脂肪,
是理想的功能性糖源, 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果葡糖浆在取 得进步与发展的同时,行业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和所面临的的 形势也不容乐观,我国面临着产品原料单一、供应紧张的局 势。
以淀粉源生产果葡糖浆出现了某些弊端,因而寻找新糖 源替代方案具有积极意义。菊芋作为首选的新糖料作物,主 要成分为 70%~80%的多聚果糖,其种植成本低,是较为理想 的新糖源。菊粉是菊芋的提取物,广泛应用在食品工业,已获 准进入美国市场,作为一种食品和营养品的增补剂,而不是 食品添加剂。对菊粉的研究掀起一股新的热潮,推动了果糖、 菊粉寡糖和多聚果糖的发展,其深度和广度都达到前所未有 的程度[28]。几乎年年都有关菊粉研发学术性会议,如:1995 年,荷兰的第 5 届国际菊粉研讨会;1995 年,比利时的第 2 届国际菊粉- 果寡糖营养与健康效应研讨会;1997 年,荷兰 的国际肠道健康食品- 消化寡糖(NDOS) 研讨会,值得注意的 是本届会议有 200 名代表分别来自 21 个国家。1999 年法国举 办的第 8 届欧洲菊粉研讨会;2002 年匈牙利的第 9 届欧州菊 粉研讨会;2000 年瑞士的第 4 届国际多聚果糖学术会议;04 年古巴召开第 5 届国际多聚果糖学术会议;以及 2012 年的全 国果葡糖浆市场与发展高峰论坛。
2.2.1 以淀粉为原料制备果葡糖浆 果葡糖浆的生产主要以淀粉为原料,经过液化、糖化转
化成葡萄糖,再由葡萄糖异构化酶异构为果糖的过程。产率 在很大程度上受异构化酶质量的影响,果葡糖浆的高速发展 的今天,追根到底是酶技术的完善。毫不夸张的说,无论是 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酶技术决定果葡糖浆的发展方向。
酶法制糖,最早开始在我国古代,已有 2000 多年的历史, 《说文》记载:“饴,米蘖煮也”,意在解释饴糖的制作方法。 尚未对“酶”作出具体定义,19 世纪才开始将“酶”单独使 用。1833 年 Payer 等[12]人提取出淀粉酶,最多可以分解 2000 倍的淀粉。1892 年 Calmette[13]分离出根酶糖化酶。1896 年, 日本高峰让吉[14]首先用米曲霉固体培养法生产“他卡”淀粉 酶。1917 年,Boidin 与 Effront 等[15]α- 淀粉酶[17],1926 年 开始在德国投入生产[18],直至 1949 年日本开始采用深层培养 法生产细菌 α- 淀粉酶后[19],微生物酶制剂的生产才进入大 规模工业化的阶段。随着酶工业技术的进步,1955 年德氏根 酶与黑曲霉糖化酶首先被做成结晶[20]。1959 年酶法生产葡萄 糖获得成功[21],这不仅是葡萄糖工业的重大革新,也是果葡 糖浆生产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