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25张PPT)

合集下载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共2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件 (共24张PPT)

2.社会原因
大 变 革 时 代
经济:井田制崩溃 政治:周王室衰微。 阶级关系:“士”阶层的崛起。 思想文化:学术下移,“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பைடு நூலகம்间”。 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
3.派别代表: 4.历史影响:
主要学派的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 主要思想
“尚贤” 节俭 墨家 墨子 “兼爱” “非攻”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孔庙、孔府、孔林
据统计,海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现有孔庙1300多座,每 年孔子诞辰日都有祭孔活动,在世界上有广泛影响。自 1984年以来,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已经连续举办了二十一 届“国际孔子文化节”,被誉为中国最能代表汉民族历史文 化内涵的节庆活动。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 艺文志》 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 家、名家、纵横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
所谓“争鸣”: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 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 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 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儒学出现(源头)
秦朝:受到沉重打击 汉代: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 魏晋隋唐:受到挑战 宋明: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程朱理学与心学)
明清:批判继承,具有时代特色,焕发新的活力。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 争芳斗艳的局面。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 ,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秀课件(共55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优秀课件(共55张PPT)

学派 代表


孔子 “仁”与“礼”、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孟子 等 “仁政”、“民贵君轻” 儒家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的目标是把握“礼” 道家 老子 “道”是世界的根本、朴素的辨证法思想 庄子 宣传天道与自然无为,提出“齐物论” 法家 韩非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墨家 墨子
“兼相爱、交相利” 、非攻、尚贤
四大家代表的阶级属性
• 法家:新兴的地主阶级 • 墨家:小手工业者 • 道家:广大的贫苦百姓 • 儒家:孔子:没落的奴隶贵族 • 孟子、荀子:士大夫
• • • • • •
孔子说:我仁; 孟子说:我义; 老子说:我以柔克刚; 庄子说:我顺其自然; 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 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 孔林
孔子及家族专用 墓地。 相传孔子死后, 他的学生从四方带 奇木异树来此种植 2000多年来不断增 植,已达3万余株, 为我国最大的人工 园林,园林内栖息 着多种禽鸟,为旅 游观赏胜境。
以柔克刚
小国寡民
道家
1.老子的思想: 2.庄子的思想: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放弃一切差别观念,就 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庄周梦蝶
你能讲讲“庄 周梦蝶”的故 事吗?这则故 事反映了庄子 的 Nhomakorabea么思想?
你知道有关庄子的成语有哪些
• • • • • • • • • • • 朝三暮四 薪火相传 成者英雄败者贼 东施效颦 鹏程万里/扶摇直上 盗亦有道 无中生有 枯鱼之肆 越俎代庖 望洋兴叹 运斤成风 标新立异 呆若木鸡 题意解说 无用之用 明镜止水 寿长辱多 螳臂挡车 蜗角之争 每况愈下 以貌取人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30张PPT)

孔子 :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 期鲁国人,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被后人尊称为 “至圣”。
孔子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其身世 对他的思想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贵 族的身份决定了他希望恢复周朝的 “礼”;家族的“没落”,地位的下 降,则促使他希望以“仁”作为处理 社会人际关系的原则。
1、孟子的思想
① “仁政” “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② “民贵君轻”(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③ 人性论: “性本善”
“亚圣”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
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仁义礼智非 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孟子的简介
•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 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 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 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 。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 理成《孟子》一书。冯友兰认为 孟子是儒家的理想主义代表。
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4、整理编订“六经” 编订整理出《诗》、《书》、《礼》、《易》、《乐》、 《春秋》等“六经”。 (四)孔子的地位
1、“万世师表”——教育家 2、“至圣”—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
3、世界文化名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孔子在汉城
孔子在柏林
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发展: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曲阜是春秋时期鲁国的都城,是我国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其 中最著名是曲阜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孔 庙 杏 坛
——
孔庙
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全庙南北 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三殿、一 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门坊,前 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8张PPT)

近年来,随着“儒学热”的掀起,各大学纷纷开设国学院, 部分中小学将国学引进课堂,民间创办的国学私塾也日益增多。
1988年1月,全球诺贝尔奖学金获得者在法国 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说道:
“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
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孔子பைடு நூலகம்国”
2004年11月21日, 中国第一所海外孔子学 院在韩国首尔成立。
曲阜
孔子的主要思想:
核心: “仁”的学说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
保守部分:维护周礼,主张“克己复礼”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
孔 庙 杏 坛
孔庙: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孔庙是祭祀孔子的地方。
全庙南北长1公里多,占地327亩,共有厅堂殿庑400多间,包括 三殿、一阁、一坛、三祠、两庑、两堂、两斋、十七亭、五十四 门坊,前后共9进庭院,布局严谨,气势雄伟。
一、“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1、经济上:
井田制逐渐瓦解,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3、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4、思想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二、“百家争鸣”的代表
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一)、儒家学派
1、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仁政 仁义
民贵君 轻
性善论
君舟民 水
性恶论
《西游记》中太上老君形象
老子
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 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确切出生地不详, 但史记记载老子是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 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 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到了唐朝 武宗时期老子被定为是三清尊神之一太上 老君的第十八个化身,但是早期的道士认 为老子是太清神的手下。老子与后世的庄 子并称老庄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 第一单元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6张PPT)

材料三:制天命而用之!
──荀况《荀子·大略》
朴素的唯物主义
孟子、荀子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孔子
孟子
荀子
时 期 春秋
仁的
同 思想
爱人
民本 以德治民
思想
异 人性论 性相近
奠定
基础
战国 仁政
战国 仁义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性善论 性恶论
蔚然大宗。
史书载,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时,曾在陈蔡两国交界 处困饿七日,动荡的年代,他的“仁”的思想也处处 碰壁,不被采纳。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 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 什么不被统治者采纳呢?
•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 教育、职业教育等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 爱和平、反对战争
• 庄子的天与人“不相胜”——人与自 然要和谐相处
1.战国时期的庄子,“尝为蒙漆园吏,后弃官隐居,编 织草鞋、濮垂钓。楚威王厚礼延请,许其为相,庄嘲而 不纳,终身不仕”。庄子“终身不仕”的做法与下列思 想相关的是( ) A.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D.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 则举之
•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指春秋战国时期的 儒、道、墨、法等思想流派。
• “争鸣”,是指战国时期诸子百家针对当时社会、 学术等方面的各种问题,展开争论。
2、“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
土地制度 --井田制崩溃、封建土地私有制建立
晋卻至与周争田。王命刘康公、单襄公讼诸晋。
社会 大变革
政治制度 --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崩溃
2. 春秋战国时期,有思想流派希望人类同归朴素和安 宁,与宇宙及他人都保持和谐,维持人类生存的永恒。 强调以内心体验为中心,引导思想超越具体的有形的 世界,直探神秘的终极世界。该思想流派应是( ) A.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4张PPT)

2016-2017学年人教版必修3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课件(共24张PPT)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 变。 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韩非子》
请思考:以上材料反映 了韩非的治国主张是什 么?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 放运动; ⒉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 基础; ⒊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 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成发展,日 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 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 焉!”
——《论语·颜渊》
请思考:什么是“礼”?
鲁哀公请孔子吃桃子,边上还有一盘黍子。 孔子却恭敬地吃掉了黍子。 哀公笑道:“夫子,侍人送上来的黍子,是 用来擦桃子上的毛的,不是吃的。” 孔子正色对哀公说:“主公啊,我不是不知 道。但是,黍米是五谷中的尊者,是帝。但桃子地位是比较低贱的,祭祀时也是用不 上的。用尊贵的东西去擦拭低贱的东西,是君子 所不为的。今天用五谷之长的黍米去擦拭低贱的 桃子,臣以为这是违背周礼的。故我不敢那样 做。”鲁哀公听了,大加赞赏地说:“夫子所言, 真是妙极了。”
请思考:春秋战国时期,为什么会 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呢?
你每天干什么? 放羊! 放羊为了什么? 挣钱! 挣了钱呢? 娶媳妇儿! 娶了媳妇后呢? 生娃娃! 生了娃娃,让他干什么? 当然是放羊!!!
经是一 济一定 发定时 展时期 的期的 反社思 映会想 政文 治化 、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在美国出版的《名人年鉴手 册》所列出的世界十大思想家中, 孔子被排在第一位。他与穆罕默 德、耶稣和释迦牟尼一起,被称 为缔造世界文化的“四圣哲”。 孔子在汉城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孔子列 为影响世界进程的十大文化名人 之首。 世界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评价孔子:“人类要在21世纪生 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 从孔子那里寻找智慧。” 孔子在柏林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4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4张PPT)

2.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
①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迅速发展 ②政治: 诸侯崛起,分封制瓦解
③阶级关系: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④思想文化: 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 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3.“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
①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②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材料4: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 下,仁者不为也。” “天之生民,非为君也; 天之立君,以为民也。” “从道不从君。” 材料:5: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的一种政治思想,他把统治者与人民的关系 比作舟与水的关系。这一理论观点对后代的政治思 想有很大的影响,成为有作为的帝王(如唐太宗李 世民)的座右铭。
材料6: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战国时期儒家代表
⑴孟子的思想——“亚圣” ①“仁政”思想 *** ②民本思想:民贵君轻 ③性善论:性本善 *** ⑵荀子的思想 ----集大成者 ①“仁义”和“王道” ②“君舟民水” ③性本恶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含义 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期, 以传播文化, 发展学术 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总称。“百家”,是泛指, 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
“百家争鸣”:诸子百家针对社会上和学术上的各种问 题发表不同看法,互相诘难批驳。
主要派别
道家:老子和庄子; 儒家:孔子、孟子和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子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标
▲知道诸子百家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 要意义 ▲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的主要观点 ▲理解儒家思想的形成。

(人教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5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共25张PPT)

思考3: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仁的思想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荀子
仁义 君舟民水
爱人 为政以德

民本思想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粮食充足),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 (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 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 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论语-颜渊》 材料二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 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侯,得乎诸侯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 ——《荀子-王制》
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孔 子的贡献
①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垄断 教育的局面; B、教育上: ②主张“有教无类”,人人 探究:孔子的思想体系包括哪些 都有受教育的资格。
主要内容?有何历史地位? 《诗》、《书》、《礼》 C、编订“六经”: 思想体系:儒家思想和教育思想
《易》、《乐》、《春秋》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创立儒学: (二)孟子、荀子发展儒学: 1.孟子的主张(战国中期人) ①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仁政”,提出“宽刑薄 税”; ②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了“民贵君轻”的思想; ③伦理观上:“性本善”。
A、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一) 孔子的 贡献
B、教育上: C、编订“六经”:
二、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孔子的贡献: A、儒家学派创始人: (1)主张: ①思想核心:“仁”,就是“爱人”, “已所 不欲,勿施于人”; ②民本思想:“以德治民”,“节用而爱人”, 取得“民信” ③ “克己复礼”: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2)评价: 包含了对百姓的关心和爱护,包含了民本思想, 也是孔子所倡导的道德观和伦理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一)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孔子
1以、待核心自思己想:的“态仁度”。对“待仁者人,,爱和人”谐
,“己所 不欲,勿施于人”。
2、政治上,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
3、 “克己复礼”。局限性
4、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
儒家学派
孟子
1、政治上:“仁政”。
2、民贵君轻
民本思想

B
A.是当时社会大变革的产物
B.各派相互洁难批驳,彼此水火不容 C.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D.对社会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
6.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 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A.兼相爱,交相利
D
B.仁者爱人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D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4.孔子主张社会和谐,墨子主张“兼 爱”“非攻”,孟子主张“政在得民”。 这些主张产生的共同社会背景是
A.社会长期动荡不安
B.百家争鸣趋于合流
A
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
D.封建经济逐步兴起
5.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
经济 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为学术文化 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政治 春秋战国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力量在争 斗激烈。
阶级 “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文化 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春秋五霸 战国七雄
官学
私学
二、“百家争鸣”产生的内容 研究小组
儒道法墨 家家家家 思思思思 想想想想 小小小小 组组组组
孔子追求的“礼”是什么? 西周时的等级名分制度
他主张如何实现“礼”? “克己复礼” “正名
“克己复礼”,即做人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 礼”的要求, “正名”即按照周礼的制度把当时已混淆 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名正言顺、贵贱有“序”
正名 克已复礼
为政以德 忠恕 爱人

“仁”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庄子
1.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追求自由精神。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三)
派别
法家学派
代表人物
韩非子
主要思想
1、主张以法治国。 2、主张改革 3、主张加强中央集权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四)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墨家学派 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提倡节俭
三、百家争鸣的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 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 的基础。
第1课“百家争鸣”和儒 家思想的形成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 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 的形成。
思考:什么叫百家争鸣?
泛指数量多
各国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 而提出不同的看法和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 分子中不同学派的 涌现及各流派争芳 斗艳的局面。
,从凡人变成圣人?
(1)他的主张顺应统治者巩固统治
的需要,“仁”“德”“礼”都有利 于稳定封建秩序。
(2)后代的儒家学者发扬儒学中提 出适应君主专制制度发展的主张,提 高了儒学的地位,自然儒家创始人孔 子的地位也提高了。
“百家争鸣”思想研究小组成果展示(二)
派别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道家学派
老子
1、世界万物的本源是“道” 2、政治主张:“无为而治” 3、理想社会:小国寡民。 4、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一个民族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有 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 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 族,我们应该学会做人,学的人。”
1.“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
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D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子
“颠簸流离,
游说列国,
惶惶如丧家之犬
孔子周游列国
不可终日。”
(1)春秋末年,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生产遭到严 重破坏。社会秩序混乱不堪,社会的价值观遭破坏。
(2)孔子“仁”、“德”等主张不太符合诸侯国迫 切的军事、经济需要; “恢复周礼”主张也不适应 当时新兴封建制形成发展的需要。
想一想: 孔子为什么在他死后会被神化
2.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A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3. “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
。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
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
当时的教育
7.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 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 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 主打算,这一家是 B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伦理观上:“性本善”。
荀子
1、政治上;施政用“仁义”和“王道” 2、君民关系:舟与水的关系。 3、伦理观上:“性本恶”。
礼 读《论语》之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 事不成
“仁者爱人” 道德、修养
内在自觉 自律
“礼”
“克己复礼” 规范、准则
外在约束 他律
孔子的教育成就整理
一、创办私学,有教无类,扩大教育范围; 二、总结出一套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 三、整理六经,继承传播文化。 (《诗》《书》《礼》《易》《乐》《春秋》 )
讨论探究 孔子的思想可谓博大精深,但为什么在
春秋战国时期不被各国统治者所采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