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地理课堂的导入方法

I U
创课 新堂 2 ' 7
地 理课 堂 教 学 过 程 中 的 “ 入 ” 是 老 师 在 新 的 导 , 教学 内 容或 教学 活 动 开 始 之 前 , 进 入 新 课 而 讲 述 为 的一 段 简要 而有 吸 引 力 的 话 , 一 堂 课 的 开 场 白 和 是 学 生由非学 习状态转入本堂课学 习的准备 阶段 。作 为地 理 课 堂 教学 过 程 中 重 要 的 环 节 , 具 有 酝 酿 情 它 绪、 带人情境 、 中注意力和渗透主题的作用 。上好 集 节课 , 自然 少 不 了导 人 的设 计 , 妙 的 导 入 能 扣 住 巧 学 生 的心 弦 , 为 学 习 新 的地 理 知 识 做 好 铺 垫 , 助 并 有 于获 得 良好 的教 学 效 果 。 笔 者 在 这 里 介 绍 几 种 常 用 的地 理 课 导 入方 法 。 “ 故” 入 法 温 导 又 称 复 习导 入 , 指 教 师 通 过 引 导 学 生 复 习 已 是 经学过 的知识 , 温故知新 , 激发学 生对新知识的求知 欲 , 而将学生带入新 的学 习活 动 中的方法 。这是 从 目前地理课堂 中最 常用 的“ 开场 白” 方式。设计温故 导 人 时 , 可 以 是 完 全 由教 师 叙 述 式 的复 习 和 引 入 , 既 也可以通过提问 的方式 , 出问题 , 生 回答 , 师 提 学 教 从学生的答案 中 引 出本 节课 所 要学 习 的 内容。例 如 , 中地 理 “ 国 的河 流 ” 初 我 一课 的 复 习 导 入 — — 师 : 我 国的 气 候 有 哪 些 特 点 ? 生 : 回答 ) : ( 师 同学 们 回答 的 很 好 , 国 的气 候 具 有 “ 杂 多 样 , 风 气 候 显 著 我 复 季 以及大陆性气候分 布广 的特点 ” 。河 流是气 候 的产 物 , 国的这种气 候特征 对河 流有什 么影 响 呢?我 我 国的河 流有什么特征呢?这就是我们今 天要学 习和 讨论 的问题 。这 种方式 承上启 下 , 既可 以复 习 旧的 知识 , 又可 以为学 习新 的知识铺路搭 桥 , 巧妙 而富有 启 发 。 问题 一 提 出 , 能 唤 起 学 生 对 所 学 知 识 的 积 就 极 回忆 和思考 , 从而集 中注 意力 , 兴趣盎然 。
地理课导入十法

地理课导入十法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课堂导入直接影响着一堂课的成败。
我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根据地理课的特点,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通过吸收和借鉴“它山之石”,创造性的运用了十种导入方法。
(一)温故导入温故导入是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与复习,过渡到对新知识的讲授。
孔子云:“温故而知新”。
上课后用三、五分钟将上节内容简明扼要复习一遍,起到温故知新,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也是常用的方法。
如在教授“地球的公转”时,首先复习“地球的自转”,新旧知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复习的过程既是巩固旧知识,又是导入新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去。
(二)问题导入问题导入是指根据课堂讲授的内容,设计有关问题向学生提出,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源于疑,学贵在思。
结合教材,在导入中提出疑问,激发悬念,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
我常在课前给学生来一个“小甜点”,给他们一些地理的趣味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讨论和思考的兴趣,培养他们动脑的习惯,更为一堂课创造了探索的气氛。
如在导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课时,我向学生提问“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纬度相同,其气候特点是否也相同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自然就投入到探究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哪些中去。
(三)悬念导入悬念,一般是指对那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现象的关切心情。
在教学中,精心构思,巧布悬念,也是有效导入新课的方法。
俗语云:“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利用悬念激人好奇,催人思索,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制造悬念的目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激发兴趣,二是启动思维。
悬念一般是出乎人们预料,或展示矛盾,或让人迷惑不解,常能造成学生心理上的焦虑、渴望和兴奋,只想打破砂锅问到底,尽快知道究竟,而这种心态正是教学所需要的“愤”和“悱”的状态。
但须注意,悬念的设置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出发,恰当适度。
不悬,难以引发学生的兴趣,太悬,学生百思不得其解,都会降低学习的积极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地理是一门让学生感受广阔自然和丰富人文的学科,也是培养学生地域意识和人文关怀的重要课程。
地理课程在高中阶段对学生的地域意识和社会关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地理课的导入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在地理课的导入设计中,教师需要通过一系列的手段和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其对地理学科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本文将针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设计进行探讨,包括导入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评价等方面。
一、导入方式1. 图片展示法在地理课的导入设计中,可以采用图片展示的方式,通过展示大自然的壮丽景观、人文风情和地理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师可以找一些有代表性的地理图片或视频,在课堂上进行放映,通过这种形式可以让学生对地理学科产生初步的认识和兴趣。
2. 问题引导法在课堂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可以提出“什么是地理”、“地理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等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实地考察法地理学科是一个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实地考察是地理课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短视频或图片等形式,给学生展示一些有意思的实地考察过程,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导学生对地理现象进行思考和探索。
二、导入内容1.相关概念介绍在地理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对一些相关概念进行简要介绍,例如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气象、资源环境等,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快速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
2.案例分析在导入环节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通过讲述一些有趣的地理故事或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件,让学生更加直观地认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名人演说在课堂导入环节中,可以采用名人演说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些相关的名人演讲视频或语音,让学生从名人的口中了解地理学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浅谈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地理学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它能够让学生从全球的视角上认识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了解地球上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和相互关系。
因此,地理课是初中学生必修的一门科目。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策略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要想让学生主动参与地理课堂,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好一些图文并茂的介绍地理名胜的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到这些名胜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资源和发展状况等信息。
该环节可以用演播室大屏幕展示,或者交给学生们分组自主欣赏,以此来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地理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初中生活中的地理知识并非单纯的学术概念,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可以引领学生或者组织学生,从课本、家乡、旅游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在感受生活的同时,逐渐接受地理知识的注入。
比如,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周边的自然景点,阐述这些景点背后地理知识的内涵,让学生在实际体验中,从生活中感受到地理学的名实相符。
三、巧妙运用互联网资源现在社会资讯发达,互联网已经成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
教师可以巧妙地利用互联网资源,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增加多样性的引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比如,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小任务,让他们利用互联网工具搜索与当前学习内容相关的新闻、文章、视频等,从而获取更丰富的信息,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加学习的乐趣,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四、激活学生的思维地理科学是一门重视实践和思维的科学,因此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应该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小问题或者出乎意料的场景,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启发学生的思维。
比如,可以引入一个地图或一张图片或一条新闻或一个问题等,让学生快速联想,认真思考,大声反馈,从而打开思维的局限,增强对地理学科的感知和探索。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初探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初探一、图片导入法在地理课堂上,老师可以通过展示图片的方式引入话题,激起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讲解地球上的自然景观时,老师可以展示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自然景观图片,例如大峡谷、瀑布、火山等。
这些图片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地理学习之中。
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和实际景观联系起来,加深他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引言导入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引言的方式引入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与课题相关的问题。
在讲解气候变化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入一些相关的新闻事件或者数据,引发学生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和应对措施的思考。
通过引言导入法,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还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相关的问题,培养其地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场景导入法在地理课堂上,老师还可以通过创设场景的方式引入课题,让学生在虚拟的场景中进行地理知识的学习和探索。
在讲解城市规划时,老师可以设计一个虚拟的城市场景,让学生在其中进行城市规划的实践活动。
通过参与实际的规划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城市规划的原理和方法,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这种场景导入法不仅能够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问题导入法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们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方法。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方法,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地理课堂导入方法能够给广大地理教师们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让地理课堂成为学生乐于参与和探索的乐园。
浅谈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

浅谈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课堂的导入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能体现一个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与修养,体现出教师的地理教学观念,良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开联想、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教学作用。
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完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与授课教师一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技巧有如下方法供参考:一、故障设疑法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制造矛盾、设置故障,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以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知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如:让学生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时,思考: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市场上为什么海产品琳琅满目?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常拿冠军的为什么总是属于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漂亮的丝绸服装为什么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诸如此类的问题向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地理是身边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使其亲师亲知,进而在情的体验与理的思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二、演示实验法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在讲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伟线的认识时,教师若准备一个经伟网地球仪,亲自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不断总结经线和伟线的特点,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地理课堂导入10种方法

地理课堂导入10种方法一、故事导入法。
同学们呀,咱地理课可以从故事开始呢。
就像讲板块运动的时候,可以先讲个故事。
比如说呀,从前有个小村子,这个村子里的人发现啊,每天晚上都会听到一些奇怪的声响,就像大地在偷偷地挪动似的。
后来呢,有个聪明的探险家来到这儿,他发现原来是板块在悄悄地移动。
这样的故事一讲,大家是不是就特别好奇板块到底是咋移动的啦?故事就像一把小钥匙,能打开咱们对地理知识好奇的大门呢。
二、生活实例导入法。
咱生活里到处都是地理知识哦。
就拿咱们每天喝的水来说吧。
我就可以这样导入地理课:同学们,你们想过家里的水是从哪儿来的吗?有的同学可能说水龙头里来的,那水龙头的水又来自哪儿呢?其实呀,这就和地理有关啦。
可能是来自远处的河流、湖泊,或者是地下水呢。
这时候就可以引入水资源的分布和循环这些地理知识啦。
这样从生活小事说起,大家就会觉得地理离咱们可近了,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东西。
三、设疑导入法。
同学们!我先给你们出个小难题哈。
我问你们,为啥在咱们这儿冬天冷夏天热,可是有些地方好像一年四季都很暖和呢?你们是不是一下子就懵啦?这时候大家心里就充满了疑问,就特别想知道答案。
然后咱们就可以开始讲关于气候带的地理知识啦。
这种设疑的方法呀,就像在你们心里挠痒痒,挠得你们迫不及待地想在地理知识里找答案呢。
四、趣味图片导入法。
同学们,我给你们看一张特别有趣的图片哈。
(展示一张火山爆发的壮观图片)看这张图,是不是超级震撼?那你们知道这火山为啥会爆发吗?这背后可都是地理知识哦。
火山爆发和地球内部的构造、板块运动啥的都有关系呢。
这时候大家就会被这张图吸引,然后对火山相关的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啦。
五、视频导入法。
咱来看看这个小视频哈。
(播放一段关于热带雨林的视频)哇,看这茂密的树林,各种各样的小动物。
你们想不想知道这样独特的生态环境是怎么形成的呀?这就和地理中的地形、气候等因素有关啦。
视频里那些鲜活的画面可比我干巴巴地讲有意思多了,一下子就能把大家拉进地理的奇妙世界里。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初探

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初探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它研究地球的构造、地球上的土地、水、气候、植被等自然现象和人类在地球上的活动。
地理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地域意识、环境意识、全球意识以及相关的综合素养。
为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需要采用适当的导入方法,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本文将初探地理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法。
通过构建一个生动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地理学习的主题,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选择与学生生活和实际经验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在讲解气候变化时,可以先放映一段有关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和发表意见。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情境活动,如让学生分组讨论某个地区的气候变化问题,并通过数据和照片进行展示,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
教师还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情境导入。
如果学生对旅游感兴趣,教师可以以世界著名旅游景点为背景,讲解它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并引导学生了解其特点和魅力。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促进他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二、问题导入法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地理知识相关的问题,如“你认为为什么北半球的冬天比南半球的冬天寒冷?”“你觉得为什么地球上有七大洲?”等等。
这些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展开思考和探索,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解答和讲解。
问题导入法还可以通过展示一段有关全球问题的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地球上的热点问题的思考和讨论。
在讲解环境问题时,教师可以放映一段关于全球气候变化所引发的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它的原因和影响。
三、故事导入法教师可以选择一个与地理学习内容相关的故事,讲述给学生听。
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声音和表情等方式,将故事情节生动地展现出来,让学生沉浸在故事情境中,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地理课堂导入的技巧
课堂的导入是中学教学过程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课堂导入能体现一个授课教师的教学风格、智慧与修养,体现出教师的地理教学观念,良好的导入在课堂教学中能起到组织教学、吸引注意、激发兴趣、启迪思维、展开联想、明确学习任务,形成学习期待,促进课堂教学,实现最佳状态的教学作用。
恰当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发展智力,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从中获得情感体验和完美的享受,使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或趣味横生、或悬念于怀,或处于新旧知识的冲突之中,或徘徊在知与不知的矛盾圈内,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与授课教师一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地理课堂教学导入的基本技巧有如下方法供参考:
一、故障设疑法
这种方法是根据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喜欢追根求源的心理特点,在新的教学内容讲授开始时,教师给学生创设一些疑问、制造矛盾、设置故障,引起惊讶,使学生产生迫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
引入新课时可以故意设置疑障或陷阱,使学生处于欲得知而不能的情景,甚至诱导学生上当,若能恰当运用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学生的思维能较快地活跃起来。
如:让学生谈谈“生活与地理”这个新的话题时,思考: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为什么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日本人为什么爱吃鱼,市场上为什么海产品琳琅满目?在国际中长跑比赛中,常拿冠军的为什么总是属于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漂亮的丝绸服装为什么大多出自我国江浙一带?诸如此类的问题向学生作简单的解释,使学生明白生活中离不开地理,其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到地理即生活、地理是身边有的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使其亲师亲知,进而在情的体验与理的思考中产生学习地理的强烈愿望和兴趣。
二、演示实验法
演示实验是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在讲授地球仪上的经线和伟线的认识时,教师若准备一个经伟网地球仪,亲自演示,让学生进行观察分析,并不断总结经线和伟线的特点,整节课一定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之,教师通过直观教具演示,引导学生一起动手实验而巧妙地引入新课的一种导入方法,往往能将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学生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增强学生自己动手实验,必然会引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的主课题,而一改以往地理课堂上的呆板、枯燥、抽象理论性强的局面,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的兴趣,对新问题勇于探索、大胆实践,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一种导入方法。
三、提问启示法
这是一种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引出新课题的导入方法。
在讲授某些知识之前,提出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而暂时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再加以启发,引入新课,使学生对新知识产生浓厚兴趣的一种导入方法。
如:在讲授东西半球的划分时,可以用提问启示法导入。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伟度的标法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0°伟线,那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应该怎样划定?
生:0°经线和180°经线
师:没错,每两条相对的经线都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个半球,而0°经线和180°经线也是两条相对的经线,从这儿划开,能把地球平分成东西两半,但是从海洋和陆地的分布来看,如果从这儿划开,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会出现有些地方同一个大洲上的国家分在了两个半球上。
师:对,为了避免这个问题,我们不以0°经线和180°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而是以20w°经线和160E°这两条相对的经线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
问题由教师提出,让学生动脑、动手进行探讨,然后可以进行分组讨论,充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教师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大胆偿试,这样问题就迎刃而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通过不断的设“疑”,使学生一再出现新的疑问,教师再适当而巧妙地加以引导、启发,激发其思维,从而完成对新的教学内容的导入,这是许多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常用的方法之一。
四、类比分析法
教师在讲授新课时,找出新问题与旧知识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或相同的地方而经常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
如在学习《降水和降雨量的分布》一章时,本章大部分内容与《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规律存在着许多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如果授课教师应用得当,就会很容易突破各小节知识,而且学生学起来就会觉得轻松,不易遗忘。
采用的一种导入新课的方法,既让学生复习和巩固旧知识,又让学生用不同的知识结构寻找某种相似而解决问题的办法。
五、史实介绍法
在地理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与之相关的历史故事非常多,授课教师若能把握着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相关课题时适当介绍一些古今中外有趣的地理学史或地理学家的故事,必然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
同时还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增强学生的毅力和创新精神,寓德育于智育之中。
譬如:在讲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时,可以适当介绍一下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环球航行。
在讲授“人类要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时,可简单地讲述古巴比伦城消失的原因,在讲授地震与地震带的分布时,可简单地介绍天文学家张衡与地动议。
总之,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因人而异。
但新课程的导入方法如果运用得当,不但能够很巧妙地引入新课内容,而且在长期的地理教学过程中,会逐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浓厚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