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下俄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位于华南地区,地理条件相对较好,资源丰富,矿产资源潜力巨大。
该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铀矿化特征与找矿前景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铀矿化特征:南雄官田地区主要是由岩体中的长石石英脉石铀矿化所形成。
其主要特
征是矿体与主岩体的接触带上,存在有铀矿床的特征反射出的放射性对比度明显。
研究表明,官田地区铀矿化主要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要过程,具有一定的矿床埋藏条件。
找矿前景:南雄官田地区铀矿资源潜力巨大,具有很好的找矿前景。
在研究过程中发现,官田地区具有相对较高的含铀岩体,该岩体大部分未经研究,存在很大的开发利用潜力。
官田地区地质结构复杂,存在多个岩体矿化特征,其找矿前景更为广阔。
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独特,找矿前景广阔。
未来在铀资源勘查开发方面,可以加
强官田地区的资源评价工作,深入开展岩体的铀矿化特征研究,并提高矿床勘查技术水平。
还可以利用新型找矿技术,如地球化学勘查、遥感勘查等手段,提高勘查效率,为南雄官
田地区铀矿资源的发掘和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南雄官田地区具有丰富的铀矿化资源,通过加强研究和技术创新,可以为该地区的资
源开发提供有力的支持,为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浅谈下庄矿田控矿因素与铀成矿规律

岩 内带矿床有交点型、 硅化带大脉型、 硅化带群脉型及碎裂岩型。其铀矿化与构造、 围岩、 补体、 蚀变、 成矿热液及 中基性岩等关系密切 , 是一个值得探索的工作靶区。 关键 词 : 下庄矿 田 ; 控矿 因素 ; 成矿规 律 中图分类 号 : 6 8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O 4 7 6 2 1 ) 6 0 3 ~ O P1 A 1 O —5 1 (0 0 0 — 1 2 4
12 3
西 部探矿 工程
21 00年第 6 期
浅 谈 下 庄 矿 田控 矿 因素 与 铀 成 矿 规 律
黄 宏蚺
( 广东 省核工 业地 质局二 九三大 队 , 东 广 州 50 0) 广 1 80 摘 要: 下庄矿 田是 南岭铀 一 多金属 成矿 带 中的铀 成 矿 区之 一 , 备 有 四位 一体 的 定位 条件 , 区 已 具 该 查明或基 本查 明的 1 8个矿床 , 除新桥 东、 田为外 带型热 液铀 矿 外 , 坪 其余 均 为花 岗岩 内带矿床 , 岗 花
2 2 硅 化带型 矿床 .
硅化 带型 是下庄 矿 田分 布最 广 、 量最 多 、 于 岩 数 位
体 内接触 带 的一个 矿化 类 型 。在燕 山第 三 阶段 第 二补 充侵 入体 细粒 白云母 花 岗 岩 、 西 向复 杂构 造带 、 北 东 北
2 1 变质 砂岩 型矿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东向硅化断裂带三者复合部位形成矿床。第二补体位 于矿 田东 部 , 南北走 向 , 呈 西侧 向北 西西 突出 , 东侧 向南 东 突出与 主体过 渡相呈 波浪式 接触 界面 , 受后期 构造作 用形 成多个 凹凸拐弯地 段 , 地段 与东 西 向复 杂构造 这些 带和 北北东 ( 北东 东 ) 向硅化 断裂 带 复 合部 位 可 能形 成 大脉型或群脉型矿床, 如大脉型矿床有希望 、 大帽峰、 新 桥西和竹山下矿床的大部分 , 群脉型矿床有石土岭 、 张 光营 、 竹筒尖 、 杨贡 坑等 。 该 类矿 床产 于硅化蚀 变花 岗岩 中 , 常形 成硅化 大脉 带或呈微细脉沿裂隙密集带分布, 含矿脉体主要由微晶 石 英组 成 , 赤铁矿 的硅 质脉呈 红色 、 红色 , 含 棕 含分散 状 黄铁矿 、 沥青 铀矿 的硅 质 脉 则呈 灰 黑 色 、 色 。中基 性 黑 脉岩和碱交代岩是硅化带型铀矿成矿的有利围岩, 若在 复合 部位 出现 辉绿岩 脉 与 主成 矿 带 重 接 、 接 时 , 斜 矿体
浅谈全安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该 矿 床 严 格 受 南 雄 断 裂 带 控 制 ,属 花 岗 岩 类 型 中低 温
热 液 铀 矿 床 。矿 化 岩 石 主 要 有 硅 化 砾 岩 、硅 化 构 造 角 砾 岩 、
成 矿 作 用 创 造 了极 为有 利 的 条件 。
1 1 地 层 .
早期 以前压 性 为 主 ,以后 转 为 扭 性 ,晚 白垩 系拉 张 形 成
“ 陷 带 ” 和 盆 地 ,对 铀 矿 化 分 布起 了重 要 作用 。 断
2 围岩 蚀 变
围岩 蚀 变 主要 有 硅 化 、褪 色 化 、绢 云 母 化 、绿 泥 石 化 、
古 生 界 沉 积 变 质 岩 ; 中 、新 生 界 红 层 。 前 寒 武 系及 古 生 界 沉 积变 质 岩 ,零 星分 布 在 南 雄 盆 地 和
3 矿 化 主 要 特 征
铀 矿 化 分 布 广 泛 ,矿 化 明 显 ,好 点 带 多 。矿 化 类 型 有 花 岗岩 碎 裂 蚀 变 岩 型 和 硅 质 脉 型 ( 村 东 、西 矿 床 ) 及 同 中
质 岩含 铀 量 一 般 大 于 1 ×1 一 ,是 区 内富铀 地 层 。 O O 中 、新 生 界 红 层 , 中 、上 白 垩 系 及 下 第 三 系 地 层 主 要 分 布 在 南 雄 、丹 霞 、界 址 盆 地 。 岩 性 主 要 为 含 燧 石 结 核 灰 岩 、长 石 粉 砂 岩 、页 岩 、 红 色 砾 岩 、砂 砾 岩 、泥 岩 、炭 质 页岩夹煤及少量凝灰岩等 。 12 岩 浆岩 .
1 矿 区地 质
全 安 地 区地 处 粤北 东 西 向 构 造 带 与 新 华 夏 系 联 合 弧 的 交 接 处 ,赣 南 隆 起 南 缘 、南 雄 盆 地 的 北 缘 、 南 雄 断 裂 中 段 构 造 拐 弯 部 位 。 区 内 构 造 发 育 , 岩浆 热 液 活 动 频 繁 , 为 铀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广东南雄官田地区是中国目前已探明铀矿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之一。
该地区的铀矿化特征主要包括成矿作用类型、矿石类型、矿化控制因素、矿体分布及形态、矿化带走向等方面。
针对这些特征,可以对该地区的找矿前景进行分析。
成矿作用类型方面,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主要形成于不同类型的成矿作用,包括燕山期构造活动、岩浆活动和热液活动等。
燕山期构造活动对铀矿形成具有控制作用,构造变动导致了区域断裂的发育,形成了多个走向不同的矿化带和矿床。
矿石类型上,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主要以铀铀矿为主,同时伴生有一些稀有金属元素和稀散有组织硫化物。
铀铀矿主要包括铀矾、铀铅矾和铀蓝等。
铀矾是一种常见的铀矿石,它具有鲜黄色或黄绿色的外观,形成于氧化环境,赋存于砂岩、泥岩和泥板岩等沉积岩中。
矿化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构造控制和地层控制。
构造控制因素是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区域断裂的发育是矿化作用的通道和介质。
地层控制因素主要包括沉积层、岩性和成岩作用等,这些因素对矿化带的形成和矿床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
矿体分布及形态上,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主要分布于断裂带和构造强化带,主要呈层状、脉状和胶质状分布。
层状铀矿多分布于叠层岩中,形成了大面积的铀矿化带;脉状铀矿则呈短小肢状,分布较局限;胶质状铀矿则呈胶状、块状或网状,分布于断裂带或构造强化带。
矿化带走向方面,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化带多呈NE-NNE向展布,沿着区域主要断裂带分布。
鸣泉断裂带是南雄官田地区最重要的铀矿化控制构造,它将区域划分为东西两个铀矿化带,分别为南区和北区。
综合以上特征,可以得出南雄官田地区存在较好的铀矿找矿前景。
该地区的构造活动较为活跃,构造变动为铀矿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铀矿主要以层状和脉状分布为主,这种矿体形态有利于找矿勘查;铀矿化带走向明确,沿着区域主要断裂带展布,有助于指导找矿工作。
南雄官田地区具有较大的铀矿找矿潜力。
需要注意的是,铀矿找矿工作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粤西北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

粤西北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成矿规律浅析作者:王磊来源:《西部资源》2018年第05期摘要:粤西北地区处于国家重点攻关的南岭东西向成矿带与郴怀北北东向成矿带的交汇部位。
通过对粤西北地区铀成矿地质条件的分析,分析总结了区域铀成矿规律。
分析表明该区具有对铀成矿十分有利的地质条件,在花岗岩体内、岩体外接触带、灰岩砂岩层间破碎带等均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关键词:粤西北;铀矿;成矿规律;找矿潜力1.地质背景1.1大地构造位置本区大地构造位于华夏古陆与扬子古陆的结合部位(钦杭结合带),成矿带划分属南岭成矿带(Ⅲ级),郴怀成矿带(Ⅳ级)从本区穿过,处于极有利的铀成矿大地构造环境。
1.2地层及岩浆岩粤西北地区出露的地层较齐全,从下古生界震旦系至中、新生界,除缺失奥陶系、志留系以外,其余地层均有出露。
其中最老的下古生界震旦系、寒武系,分布于西部云开大山后加里东隆起,以浅海相碎屑沉积为主,为类复理石、硅质岩夹火山碎屑岩建造。
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二叠系及中生界三叠系遍布全区,主要沿东陂-连州复向斜和连阳复向斜分布,以浅海相碳酸盐岩为主,海相陆源碎屑岩类和海陆交替相的砂页岩、灰岩互层及煤系地层次之。
其中下石炭统的梓门桥组铀矿化较发育,见有工业矿体,上二叠统龙潭组次之。
此外,下石炭统的石磴子组和上泥盆统也具有零星铀矿化。
三叠系下、中统浅海相碳酸盐及碎屑沉积较发育,但三叠系上统及侏罗系仅零星分布,沉积类型主要为海陆交互相含煤碎屑沉积及火山碎屑沉积;白垩系及新生界古近系为陆相红色碎屑沉积,呈盆地状露布,第四系分布广、厚度薄。
区域岩浆活动频繁而强烈,多期多阶段或同期多阶段岩浆活动形成的不同规模的岩体十分发育。
出露的岩体有北部的九嶷山岩体、东部的大东山岩体、南部的连阳岩体和西部的禾洞、永和等岩体,出露面积为2380平方公里,占本区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
这些岩体以中深成侵入岩为主。
岩体产状多样,有中深成相的岩基、浅成相的岩株、岩墙和浅成一喷发相的次火山岩。
《铀矿地质》2013年第29卷总目次

第 3期
产铀盆地分析概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 继 叶 , 陈祖伊 , 秦 明宽 ( 1 2 9 )
沉 积 盆 地 不 整 合 类 型 及 其 与 砂 岩 型 铀矿 成 矿 的关 系 … … … … … … … … …… … … … … … … … … … … 何 中波 ( 1 3 3 ) 东 胜 地 区直 罗 组 铀 储 层 非 均 质 性 特 征 及 其 与 铀成 矿 的关 系 … … … … … … … …… 易 超 ,郑 云 龙 ,王 明太 ( 1 3 9 ) 华 南 铀 成 矿 省 花 岗 岩 型 铀 矿 矿 质 卸 载 机 制 研究 … … … … … … … … … … … … 邵 广 西 向 阳坪 铀 矿 床 微 量 元 素 和 稀 土 元 素 地球 化学 特征 … … … … … … … … … 陈 盛 源 铀 矿 田坝 口地 区 成 矿 条 件 分 析 … … … …… …… … … … … … … … … … … 邓 飞 ,许 健 俊 ,毛 玉 峰 ,等 ( 1 4 6 ) 琪 , 肖建 军 ,范 立 亭 ,等 ( 1 5 2 ) 军 ,吕 川 ,韦 金 文 ,等 ( 1 6 2 ) 王 冰 ( 1 6 7 ) 谋 ( 1 7 2 )
北 方 某 铀 矿 采 冶 工 程 环 境 影 响 预 测 与 评 价 … … … … … … … … … … … … … … …… 杨
莹 ,杜 喜 臣 ,蔡 敏琦 ( 1 1 9 )
敏 ,等 ( 1 2 3 )
北 山花 岗岩 三 轴 压 缩 条 件 下 声 发 射 特性 研究 … … … … … … … … … … … 宗 自华 ,马 利 科 ,高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东南雄官田地区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广东南雄官田地区位于广东省北部,地处岭南中段,地处韦洛古、弯圃莲山脉与陆丰-南岭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处不夯地区。
自20世纪末以来,该地区陆续发现了一系列铀矿化地质找矿迹象,引起了地质工作者和矿业投资者的广泛关注。
本文将从地质背景、铀矿化特征及找矿前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地质背景广东南雄官田地区属于华南造山带中的岭南古陆区,地处板块构造地质背景,是一个大陆构造钆扩张隆起的重要组分。
在古老的地质区域内,受构造变动的影响,形成了天然独立的构造区系和独特的地质构造条件,对矿产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处广东省地质部的规划范围,目前已探明的矿藏种类有30多种,主题矿种为钾盐、硅矿、铀矿、金属矿、石灰石、白云石等。
二、铀矿化特征1. 地质构造特征南雄官田地区主要以韦洛古岭脉和弯圃莲岭脉为主,这两个构造带是广东省富钒基本金属矿带和南岭断陷盆地的一部分。
在这两条脉的交汇点地带,形成了特殊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利于铀矿化的形成。
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床主要分布在构造倒转带和地质构造变动带内,其成矿规律受构造与地质因素的控制。
铀矿床呈放射状分布,矿体大小和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矿体类型有点状、块状和脉状等。
南雄官田地区的铀矿石多为砂岩型和花岗斑岩型,矿石中包含的铀矿物有铀矿石、铀黄铁矿、铀泥石、褐铀矿和磷灰石等。
铀矿石中含铀量较高,可达到10%以上,是较为丰富的铀矿石。
三、找矿前景1. 有利的地质条件南雄官田地区的地质构造条件十分有利于铀矿化的形成和富集,构造带的交汇点地带是矿化作用的发生和集聚区,有着较好的找矿前景。
2. 潜在的矿产资源南雄官田地区已探明的矿产资源包括铀矿、钼矿、钨矿、稀土矿等,其中铀矿是该地区最为重要的矿产资源之一。
根据初步勘查结果显示,该地区的铀矿产资源较为丰富,尚有较大的潜在发现空间。
3. 技术设备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矿产勘查技术设备水平的提高,对于地质隐蔽的铀矿矿床的勘查能力将大大提高,这将有助于加速南雄官田地区铀矿资源的发现和开发。
广东省下庄矿田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探讨

广东省下庄矿田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环境治理措施探讨[摘要]描述了下庄矿田铀矿勘探工程分布、数量,存在地质环境问题,环境治理措施,治理后的效果,提出今后环境治理工作建议。
[关键字]铀矿探矿工程地质环境治理1工程概况下庄矿田位于广东省翁源县、始兴县、连平县与江西省全南县相毗邻的地区,属中高山区,区内属季风型的中型亚热带和南亚热带潮湿气候,具有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降雨量为1573.3mm,雨季多发生在3~7月份。
矿田是珠江和长江两大水系水源地之一。
矿区内水系发育,属于珠江水系在广东省始兴县有青化河、在连平县内是贵东水、在翁源县境内是滃江。
滃江横贯矿田,两侧支流密布,弯多落差大。
滃江、青化河、贵东水均是北江支流。
江西全南县境内主要河流是桃江及其支流,桃江流入龙南与赣江汇合,然后贯穿江西全境经鄱阳湖注入长江。
矿田区总面积576km2,矿田内总人口为5.27万人。
矿田区场地地震的基本烈度为六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场地特征周期为0.35s[1]。
50多年来,我队对该区的100多个矿化点进行揭露评价,施工钻孔4171个,使用钻硐探工作量950000m,坑道112000m,槽探(剥土)约620000m3(见图1)。
在下庄矿田提交铀矿床多个。
在铀矿勘探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坑道封闭和坑渣覆土绿化治理措施。
其中坑道为主要治理对象。
2矿田区主要地质环境问题2.1放射性坑渣露天堆放(1)坑渣堆裸露地表:坑道的废(矿)石分散零乱地堆放山沟边和旱地边,裸露地表,单个坑道产生的废矿渣堆放面积约100~250m2,废矿渣长期暴露地表。
这些堆积或排放地表的废(矿)石、废水污染了地面、农田、水体,部分坑渣被雨水冲走,被冲到下游的废矿石被居民用作建筑材料,这些危害因素危及公众的安全。
(3)水质受核辐射污染:矿田区处于潮湿多雨地区,降水长期浸润废矿渣,使水流携带核物质,在水动力作用下向矿区外排泄、扩散,一部分流人各级水系,污染水质,利用河水灌溉农田,农作物也同样受到核污染,灌区几万人民因食用核污染农产品,身心健康受到严重危害;另一部分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受到污染,附近居民饮用受到污染的地下水,使河水水质遭受核辐射而不能饮用,直接影响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下俄井地区铀矿地质特征及控矿因素
下俄井地区是产铀的有利地区,该区受层位、岩相古地理控制明显,具有延伸长、层数多,规模大及找矿前景较好等特点,经初步研究认为其成矿类型为沉积成岩成因型。
通过对勘查区的进一步工作,有望扩大该区成矿规模,对相似地区的找矿也具有一定a的借鉴意义。
标签:下俄井铀矿控矿因素
下俄井地区位于广东省始兴县,距县城6km,交通位置便利。
该区属低山丘陵地形,海拔标高一般110~155m,气候温湿,属亚热带气候。
下俄井地区处于呈北东—南西向展布的南雄盆地,盆地北面有油山、诸广山岩体,南面有青嶂山、坪田岩体,出露的主要是印支期第二阶段粗中粒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铀含量高,是铀的重要来源之一[1-2]。
盆地周围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前寒武系及古生界沉积变质岩系,盆地内从中白垩系至古新统地层发育齐全,晚白垩纪南雄组广泛分布于整个盆地,为一套山麓洪积相、河流相、河湖过渡相、湖相紫红色花岗质砂砾岩、含砾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
盆地内发育的断裂主要有北东向(如马头栋、坳头、大坪、和平村等断裂)、北西向(如F1、F2号断裂)、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较为发育的为北东向和北西向(图1)。
1勘查区铀矿地质特征
1.1地质特征
下俄井地区出露的地层为白垩系南雄组孔村段(K3nx2)和乌迳段(K3nx1)(见图1)。
铀矿化产于南雄组乌迳段上部中下层(K3nx1(3)-2)一套河流相浅色岩体中,含矿主岩为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砾岩、砂砾岩,花岗质成份高,富含碳化植物碎屑,含矿砂岩体沿矿化层走向断续延伸大于11km,沿倾向方向延伸较窄[3]。
矿化多与红化、碳质物、黄铁矿有关。
1.2矿体产出、形态规模及矿化特征
勘查区深部异常和矿化的分布广泛,共圈定四个矿段,矿化主要控制在K3nx1(3)-2层山麓洪积相前缘的河流相中,产状与岩层产状基本一致,形态多为不连续的透镜体或串珠状,赋存标高为65.97~-434.82m,距地表90~563m。
矿化层数多、品位中等。
矿化规模:视厚度为0.08~2.39m,平均0.61m;品位为0.05%~0.813%,一般在0.1~0.3%之间,矿体平面上呈现等轴状或近等
轴状(少数呈长条状),剖面上呈透镜状。
1.3矿物组合
勘查区矿物组合较简单,目前所见的铀矿物,除较为常见的次生矿物钙铀云母、硅钙铀矿以外,仅在个别标本中见到少量铀黑,此铀黑的分布与碳质碎片近于同向,呈断续的微脉或似脉体,其中常包含有微量星点状黄铁矿。
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局部出现褐铁矿、闪锌矿。
非金属矿物主要有绿泥石、方解石、水云母、微晶石英及有机质。
1.4铀的存在形式
大部分铀以吸附状态形式存在,且主要和碳质,其次是泥质、铁质等吸附剂有关。
2控矿因素
2.1矿化受一定层位和浅色层控制
K3nx1(3)-2层河流相复式大韵律层是本区的主要矿化层位,而其依据是:①浅色层十分发育,总厚度一般30~105m,约占K3nx1(3)-2层厚度的11~54%。
②矿化岩石主要为长石砂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其次是砾岩、砂砾岩,花岗质成份高,富含碳化植物碎屑。
③平均铀含量为2.76ppm,比下伏K3nx1(3)-1层高1.46ppm,比上覆的K3nx1(3)-3层高0.44ppm。
④分布有全区76.8%的地表异常,全部好点和绝大部分的深部工业矿化。
铀矿化之所以赋存在浅色层中,是因为浅色层具有如下岩化特征:1、铀含量:浅色层(5.91ppm)比红层(1.94ppm)高出3倍;2、有机碳含量:浅色层为0.097~0.21%,平均0.18%,而红层一般为0;3、氧化还原系数(F):浅色层0.51~1.86,平均1.23,属中性偏弱还原相:红层为1.65~4.14,平均3.11,属氧化相;4、氧化还原差减电位(△Eh):浅色层为59.89~69MV,平均65.49 MV,红层为44.33~53.97MV,平均50.59MV。
表明浅色层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
2.2矿化受岩相古地理控制
2.2.1矿化受K3nx1(3)-2层的河流相控制
深部揭露情况表明,K3nx1(3)-2层北部由粗屑的花岗质砾岩、砂砾岩组成,为山麓洪积相,往南过渡为河流相。
铀矿化严格控制于该层山麓洪积相前缘的河流相内(图2)。
K3nx1(3)-2复式大韵律层的单韵律层,通常可分为三个部分:底部常由粗屑物质(砾岩、砂砾岩或含砾粗砂岩)组成,底有明显的冲刷面,为河床停积物;中下部一般由粗—细粒砂岩组成,有的含砾,有的间夹薄层砂砾岩,矿体多
呈近板状的透镜体,可见各种流水层理,为边滩沉积物;上部有粉砂岩、粉细砂岩组成,水平层理、斜层理及冲刷构造发育,与上覆河床相呈突变接触,反映河漫滩的沉积特征。
这三部分并非在所有单韵层中都发育齐全,有的缺失上部。
根据勘查区钻孔地质编录及伽玛测井资料看,铀矿化常出现在单韵律层的中下部或中部,其次是上部,反映铀矿化受河流边滩相控制为主,河漫滩相控制为次。
2.2.2矿化受古河道拐弯部位的控制
根据该区深部揭露资料大致圈定的古河道北界的弯曲形态(见图2)和砾石扁平面测量结果初步确定的古水流向,推测该区的老黄塘和田心附近为K3nx1(3)-2层沉积期的主古河道的拐弯地段。
这两个地段,工业矿化的视厚度比其他地段大(视厚度2m以上),品位较高,矿化所占的比例也较其他地段高。
2.2.3有机碳、黄铁矿对矿化的控制有机碳是铀重要的沉淀—吸附剂,系本区控制的主要因素之一。
一般有矿即有碳,矿化碳含量高,但有碳却不总是有矿。
碳化植物碎屑有碎片状、团块状、条带状和细分散状等几种,但与铀矿化关系最密切的常呈碎片状、细小分散状。
黄铁矿和铀在成因上有相同的环境要求,因而两者常共生,但与铀矿化密切有关的黄铁矿,绝大部分是在成岩阶段形成的,常呈偏胶状、微晶星点状和细浸染状,个别近球粒状,粒径一般为0.008~0.016mm,个别充填在碳化植物碎屑的木质细胞腔内,并与铀黑共生。
3结论
勘查区铀的平均含量高,距铀含量高且浸出率较大的诸广岩体较近,此外K3nx1(3)-2层山麓洪积前缘河流沉积环境,有利于从花岗岩区运来的碎屑、有机质和含铀溶液的聚集和保存。
综上所述,该地区具有岩层和岩相古地理条件的双重控制因素,进一步勘查有望扩大成果。
Uranium gelol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ore-controlling factors of Xiaejing area in Guangdong
HU Zhi-ying
(291 Team of Guangdong Geology Bureau of Nuclear Industry,Foshan Guangdong,528133)
Abstract:Xiaejing are favorable for uranium production areas.Controlled by the horizon,the lithofacies palaeogeography in the area. Has extended length,layer number,large scale and the prospecting prospect is good wait for a characteristic. A preliminary study that the mineralization types of sedimentary rock formation. Based on the further work of exploration area,is expected to expand the scale of mineralization in the area.The prospecting in similar areas also has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Key words:Xiaejing;uranium deposit;ore—controlling factors
参考文献
[1]铀矿地质志编纂委员会.华南铀矿地质志(下卷)(M).北京:中国核工业地质局,2005
[2]杨尚海.南雄断裂带构造演化及铀成矿作用[J].铀矿地质,2010,26(5):210~263
[3]王焕敏,何洪儒、刘润秋等.广东南雄盆地铀矿成因及分布规律初步研究[R]. 广东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一大队,内部资料,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