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2019最新幼儿园中班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1)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中的第二节“灵活的小手”。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手部的构造,认识手指的名称和功能,通过实践操作,探索手部的灵活性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知道手指的名称和功能。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手部的构造和手指的名称、功能。
难点: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部解剖图、手指卡片、示例操作物品。
2. 学具:彩泥、剪刀、胶棒、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手部解剖图,引导幼儿观察手的构造,讨论手指的名称和功能。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手指卡片,讲解每个手指的名称和功能,让幼儿跟随模仿。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用彩泥制作手部模型,尝试用剪刀、胶棒等工具进行操作。
4. 动手操作(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让幼儿用手指蘸颜料进行手印画,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手指名称: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
2. 手指功能:大拇指(对捏)、食指(指物)、中指(最长)、无名指(辅助)、小指(辅助)。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手指画一幅家庭场景画。
2. 答案:幼儿用手指蘸颜料,画出家庭成员的形象,发挥想象力,创作出一幅家庭场景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手部的构造和手指的名称、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但在动手操作环节,部分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仍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家庭作业:让家长协助幼儿完成手指家庭场景画,增强亲子互动。
(2)课堂延伸:在下一节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探索手部的其他功能,如触觉、温度感知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生动性和趣味性4. 动手操作环节的指导与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实用性和亲子互动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认识手部的构造和手指的名称、功能,这是基础知识的掌握。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为《幼儿园课程标准》第五章《科学》。
活动内容主要包括认识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通过实践活动锻炼手的灵活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提高对手的认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手的灵活性。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认识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了解手的灵活性。
难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
学具:彩泥、画笔、纸张、剪刀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个小朋友动手操作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展示手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如手指、手掌等。
接着讲解手的功能,如抓、握、拍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一些例题,如用彩泥制作手形状的作品,让学生动手操作,体会手的灵活性。
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学生互相帮助,培养合作意识。
4. 随堂练习(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用纸张剪出手形状的作品,用画笔在手形状的作品上作画等。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评价。
六、板书设计手的结构:手指、手掌手的功能:抓、握、拍等手的灵活性:动手操作,互相帮助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画一画自己的手,并剪下来,进行手形状的创作。
答案:学生可自由发挥,创作出各种手形状的作品。
2. 请学生讲述一下本课的收获和体会。
答案:学生可从认识手的基本结构、功能,以及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等方面进行回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学生对手的灵活性掌握不够,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同时,可以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和方式展示手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解析本活动针对中班学生,旨在通过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认识手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进而提高对手部灵活性的认识。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中班科学领域教材《小手真灵活》的第四章第二节,详细内容包括:认识手部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手指的灵活性,通过实践操作学会使用手部进行简单协调的动作。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部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手指的灵活性,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部结构的认知,手指灵活性的培养。
教学重点: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学会使用手部进行简单协调的动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部结构图、手指操挂图、手影游戏道具。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拼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手指操游戏,让幼儿感受手部的灵活性。
2. 讲解手部结构(10分钟):展示手部结构图,讲解手部的各个部分及其功能。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手影游戏为例,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手部动作与影子变化的联系。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进行手部创意画活动,培养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手部结构图:标注手部各个部分名称及其功能。
2. 手指操挂图:展示手指操动作,方便幼儿模仿学习。
3. 手影游戏道具:展示手影游戏的精彩瞬间,激发幼儿兴趣。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画纸、彩笔、剪刀等学具创作一幅手部创意画,展示手部的灵活性和功能。
2. 答案:无标准答案,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活动中,大部分幼儿能积极参与,对手部的认识和灵活性有了明显提高。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幼儿对手部结构的认知仍存在困难,需要进一步关注和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手部的应用,如开关门、拿筷子、画画等,让幼儿体会手部的重要性,激发探索欲望。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关注幼儿的手部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手部结构的认知,手指灵活性的培养。
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幼儿园中班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三章《动手动脑》,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灵活的小手》。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幼儿认识手的重要性,学会保护双手,同时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基本结构和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协调性。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掌握手的基本结构,理解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模型、PPT、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泥巴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泥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解一个关于小手的故事,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关注手的重要性。
2. 新课内容:(1)展示手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手的组成部分。
(2)讲解手的功能,让幼儿知道手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引导幼儿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如折纸、泥塑等,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例题讲解:(1)出示PPT,展示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讲解折纸方法。
(2)教师示范折纸过程,让幼儿跟随操作。
4. 随堂练习:(1)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折纸作品。
(2)鼓励幼儿发挥想象,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灵活的小手2. 板书内容:(1)手的基本结构:手掌、手指、指甲等。
(2)手的功能:拿、抓、捏、写、画等。
(3)动手操作活动:折纸、泥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笔、剪刀、胶水等材料,创作一幅以“我的小手”为主题的作品。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本次教学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给予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动手协调性。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一幅手工作品,增进亲子关系,同时巩固所学内容。
幼儿园中班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通用

幼儿园中班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通用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四章《我有一双灵巧的手》,详细内容为第一节《灵活的小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认识手指的名称,掌握简单的动手操作技能,培养幼儿动手能力,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知道手指的名称和功能。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手眼协调性。
3. 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激发幼儿对生活自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手部精细动作的掌握和运用。
重点:手指的名称、功能及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部构造图、手指玩偶、彩色笔、剪刀、胶水、纸张等。
学具:彩色笔、剪刀、胶水、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引导幼儿观察手部的构造,激发幼儿兴趣。
2. 讲解:(1)出示手部构造图,引导幼儿认识手指的名称。
(2)通过手指玩偶,让幼儿了解手指的功能。
(3)举例说明灵活的小手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践:(1)教师演示如何用手指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如拿、抓、捏等。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进行动手操作练习,提高手眼协调性。
4. 互动游戏:组织幼儿进行“手指接力”游戏,培养团结合作精神。
5. 随堂练习:发放彩色笔、剪刀、胶水等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简单的手工作品。
六、板书设计1. 《灵活的小手》2. 内容:(1)手部的构造(2)手指的名称和功能(3)动手操作技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手指画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形式,让幼儿充分参与其中,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观察家人的手部构造,了解不同年龄段手部特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同时,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做一些简单的动手操作活动,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精品教案《灵活的小手》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教材《快乐成长》第七章《小手动起来》,详细内容为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学习灵活运用自己的小手,提高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知道手的重要性。
2. 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难点:让幼儿理解手的重要性,并能灵活运用自己的小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实物展示、故事书、手偶等。
2. 学具:手工材料(彩纸、剪刀、胶水、画笔等)、玩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各种手部动作的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手的功能。
2. 讲解:结合故事书和手偶,讲述一个关于手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手的重要性。
3. 实践:分组进行手部游戏,如翻绳、抓握玩具等,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4. 互动:组织幼儿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传球、拔河等,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
5. 巩固:让幼儿用手工材料制作小作品,如折纸、粘贴画等,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灵活的小手》2. 内容:手的功能手眼协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彩纸剪出自己喜欢的手部形状,并粘贴在A4纸上。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手的功能,提高了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手部游戏,如洗手歌、拍手歌等,加强亲子互动,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多动手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2. 幼儿手眼协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3. 作业设计4.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1. 翻绳游戏:教师提前准备好不同颜色的绳子,引导幼儿用手指进行翻绳,锻炼手部灵活性。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1)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具体内容为第三节《灵活的小手》。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认识到手部的灵活性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掌握手部的功能,认识到保护手部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手部构造的理解,手部功能的掌握。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部解剖图、实物手模型、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扣子、笔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观察实物手模型,引导幼儿思考手部的构造。
讲解手部的构造,让幼儿了解手部的各个部位。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展示手部解剖图,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手部的构造。
举例说明手部的功能,如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进行“小手灵活”的游戏,让幼儿亲身体验手部的灵活性。
让幼儿用画笔、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手部创意画活动。
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灵活的小手2. 板书内容:手部构造:手腕、掌心、手指等。
手部功能:拿东西、画画、写字等。
保护手部:勤洗手、戴手套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的手,标注手部的各个部位和功能。
2. 答案:手部构造图及功能描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次活动中,幼儿对手部的构造和功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活动组织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提高活动的参与度。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3. 例题讲解的直观性和趣味性4. 随堂练习的参与度和操作安全性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操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家校合作与活动延伸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需围绕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兴趣点。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及反思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我们的身体》,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灵活的小手》。
通过本节课,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认识到手部的灵活性和重要性,学会保护自己的双手。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手部的构造,知道手的功能和作用。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手部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手部的构造和功能,手部灵活性的培养。
难点:让幼儿理解手部灵活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保护双手的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部模型、手影游戏材料、各种手部动作图片。
2. 学具:彩泥、画纸、画笔、剪刀、胶棒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生活中使用手部的趣事,引导幼儿关注手部的功能。
展示手部模型,让幼儿观察并说出手部的构造。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手影游戏,让幼儿感受手部的灵活性。
讲解手部动作图片,引导幼儿了解手在不同场景下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手部动作模仿,提高幼儿的手部灵活性。
让幼儿用彩泥、画纸等学具进行创作,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4. 互动环节(10分钟)邀请幼儿上台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分享创作过程中的感受。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保护自己的双手。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灵活的小手》2. 内容:手部的构造手部的功能手部灵活性培养保护双手的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一画:画出手部的构造,并标注各个部位的名字。
写一写:写一篇关于手部灵活性的小故事。
2. 答案:画一画:手部构造图及各个部位名字。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度,观察他们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家园共育:让家长参与幼儿的手部教育活动,共同培养幼儿的手部灵活性。
社会实践:组织幼儿参观手工制作现场,了解手部在不同行业中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教案及反思
中班科学活动灵活的小手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目标
1、掌握手的功能;
2、认识手指结构,了解五指名称及保护小手的方法;
3、理解、体会小手的灵活性及重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掌握手的功能。
活动难点理解、体会小手的灵活性及重要性。
活动准备
各种玩具,吃的若干种,轻音乐一首,指偶五个,白纸一沓,水彩笔
若干盒。
活动过程
一、出示各种玩具和吃的,告诉幼儿今天,看老师给你们带什么了?
(玩具,吃的)现在你们想玩就玩,想吃就尽情地吃吧!(同时配上轻音
乐)
二、引导幼儿说说小手的作用,体会小手的重要性
1、提问刚才你在做什么?用什么做的?除了刚才做的事以外,你的
小手还会做什么?(让幼儿都积极的说一说)
老师小结我们的小手能做这么多的事情,这么灵活,那么我们就一起
探讨一下我们灵活的小手吧!
2、出示冷热两个杯子,形状不同的物体让幼儿摸一摸,使幼儿了解
手还可以感知事物的属性。
3、告诉幼儿手还可以做手模。(在艺术界,长的漂亮的手还可以做手
模,当作艺术品供人们欣赏。)
4、手还可以变魔术,那就跟老师一起吧!(教准备好的手指游戏)
小手端起是小桥,小桥立起是小,小合起是佛手,佛手打开是蜜桃,
蜜桃打开是小花,小花合起是孔雀,我把小手摆一摆,摆摆,摆摆摆;我
把小手握一握,握握,握握握,我把小手捏一捏,捏捏,捏捏捏。
二、观察认识小手
1、我们的小手如此灵活,能做这么多事情,还能感知事物的属性,
做手模,变魔术。手上到底有什么呢?(让幼儿伸出小手,仔细观察)
2、你的手上有什么?(灵活手指)
3、介绍手指名称。(出示指偶,用儿童化的语言介绍五指名称。)
4、巩固认识手指名称。老师说手指名称,幼儿出手指。(出的快又好
的幼儿,老师将指偶戴在谁手上。)
认识手的其它部分。手指长在哪里(手掌)手还可以怎么分?(手心、
手背)老师伸出手心、手背提醒幼儿。
三、假想游戏 假如我没有手 。
1、小朋友,假如我们没有手,会怎么样呢?
2、小结人的生活、学习、劳动,游戏都离不开灵活的手,手非常重
要,我们要保护好我们的小手不受伤害。(五指协同工作,两手互相配合)
四、了解保护小手的方法
勤洗手,保护手的清洁(告诉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不玩刀和其它
尖锐、锋利的东西,以防伤到小手。冬天洗完手后要擦上防冻霜,外出要
戴上手套。
五、如何使小手更灵活?
自己的事自己做,如果什么事都要大人帮忙做,小手就不会越越灵活
了。(举一些实例)
六、总结今天我们知道也小手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认识了手的结构及
手指名称,也获取了一些保护小手的方法,要使我们的小手越越灵活,那
我们一定要多锻炼呀!
七、活动延伸。在纸上印着画一画自己的小手。
教学反思
对于这节我总体感觉收获是很大的。幼儿园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
的科学启蒙程。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而孩子虽然能关注生活中的一些
显著事物和现象,但对一些很常见的事物,如人身体的器官则关注不够,
在活动中,我通过各种游戏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这些 司空见惯 的物体
上,从平常的事物和现象去发现科学。我在活动中,创设了一个气氛和谐、
安全有效的情境,让孩子在玩中学,从而逐渐达到培养热爱科学的态度。
本次活动是一次科学探究活动,我在堂教学中注重让孩子的主动探
索,能遵循探索活动的一般过程,从玩到想,从探索到结果表述,幼儿在
其过程中养成了一种主动探索的良好习惯。在活动中,我的问题是开放的,
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促使孩子形成一定的探索技能。
在组织教育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玩一玩、动一动、比一比、看一看、
说一说等游戏方法让幼儿在同伴、与教师的互动过程中积累了感性经验。
从让幼儿体验手的本领到引导幼儿观察手的特征、了解保护手的方法,再
到引导幼儿探究手的灵活变化,达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和知识的巩固,
层次清楚、环环相扣。
整个活动过程幼儿都是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进行 玩中体
验,玩中交流,玩中探索 ,充分发挥了活动的教育价值。
存在的不足
思考本次活动的不足,在讨论小手的用处时应启发幼儿想一想 小朋
友的小手能做很多事,那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大手,除了会洗衣
服、做饭、写字,还会做什么呢?同时引导孩子对周围环境的探索和观察
的兴趣等,使幼儿有着更深入探索的欲望。
改进方向
1从本次活动存在的问题出发,我想如果在活动中,教师的设想能更
严密些,这样将更有助于幼儿的感知。
2在表述时教师应对幼儿突出说的要求,强调表述的完整性、连贯性。
3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突发的情况,我没有及时发现、
及时处理。今后,我应该多学会观察幼儿,提高自身的教育机智,加强堂
教学的监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