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合集下载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

躯体化障碍是躯体形式障碍中较常见的一类亚型。

它是一种可以影响到多系统的具有多种症状的精神障碍。

躯体化障碍有过许多名称,其研究历史也非常复杂。

4000年前古埃及人首次描述了此综合征,并将其称为“癔症”。

他们认为该障碍源子宫的自然移位,并尝试通过将“游走的子宫”拖回原位来治疗这种疾病。

1859年,Briquet在巴黎的一所医院里观察了430以多种躯体症状为主的患者,将其称为“癔症”,在1951-953年间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文,确立了癔症涉及多个系统的念。

在其专著中进一步将癔症定义为在缺乏器质性病变的前下出现的多种戏剧性的和过分的躯体不适。

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心理学家认为,自我防御机制在癔症转换症状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这种机制“心理能量”被转换成躯体症状。

随后Steke1首次提出了躯体化的概念,认为这一概念等同于Freud的转换概念[1]。

病因和发病机制躯体化障碍的病因学机制尚不确定,不同研究从生物、心理、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探索。

遗传学因素躯体化障碍具有家族聚集性特点。

研究显示,患者女性一亲属中约20070达到躯体化障碍诊断标准。

躯体化障碍的家聚集性可以受到遗传、环境因素或两者共同的影响。

寄养子究发现,若是女性在3岁前被寄养,并且其养父母有酗酒或反社会的问题,她们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增加5倍。

随着寄养父母社会地位的不同,寄养子罹患躯体化障碍的风险也会相应改变[2]。

生物学因素早期的“癔症性”信息处理理论认为,患者大脑对信息的加工缺陷导致了许多临床症状,这种缺陷可能是躯体化障碍患者及其生物学亲属躯体不适、症状无明确定位的精神状态和病理性赘述及一些社会、人际关系、职业功能受损等的基础。

神经心理实验结果提示躯体化障碍患者注意和记忆功能缺陷。

功能性神经影像学研究进一步发现躯体化障碍患者的一些特点,如双侧额叶对称性功能缺陷,优势大脑半球的功能障碍抑郁障碍患者更严重(亦见诸于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患者),非优势半球前部的功能障碍比后部的严重等。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

躯体化障碍诊断详述*导读:躯体化障碍症状的临床表现和初步诊断?如何缓解和预防?躯体症状可涉及全身各个系统,可有多种症状同时存在,表现为各种不适或疼痛。

病人可能已长时间四处求医,均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甚至手术探察也一无所获。

但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常伴有明显的焦虑和抑郁,可导致社会功能缺损。

主要临床类型如下: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somatization disorder)又称Briquet综合征。

躯体化障碍的特征是存在一种或多种,经常反复变化的,可涉及身体任何系统和器官的躯体症状,其中许多无法用医学来解释,经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常导致患者长期反复就医和显著的社会功能障碍。

常起病于30岁以前,病程持续至少2年以上,大多数临床常见症状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和疼痛,如头痛、腹部不适、其他部位疼痛、头晕、心悸、其他焦虑症状、便秘或腹泻(肠激惹综合征)、抑郁或焦虑等。

这些患者的处理比特定的、孤立的躯体症状困难得多。

另外,也可因对自己健康有特定的、反复的担心而出现生理(躯体的)主诉。

躯体形式障碍见表1。

躯体化障碍患者有多种、反复和频繁变化的躯体症状许多年。

有些情况下患者完全沉浸在躯体症状的体验中,他们不愿意将疾患和心理因素相联系。

因此,精神科的诊断是没有帮助的。

患者的经治医师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将起关键作用。

经治医生可以限制患者进一步做检查和药物治疗,提供限时的、有规律的约诊,对出现的新体征和症状合理处理。

躯体化障碍的病程和预后未知。

然而,对躯体症状和心理痛苦之间的联系无法认识和处理不当,会使患者反复去许多医师和专家处就诊,接受过多种药物治疗,甚至损伤性医疗检查及手术。

因此,对此问题缺乏认识,并继续进一步转诊给专家,对个人和医疗保健系统都造成很大的浪费。

躯体化障碍最常见的症状可归纳为以下4类:(1)疼痛:这是一组经常存在的症状。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研究方法为两步筛查诊断法,一般健康 问卷(GHQ-12)作为筛查工具,复合 式国际诊断检查普通医疗版(CIDI-PHC) 为病例诊断工具。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2
共随机筛查1673例病人,其中576例完成诊 断性检查。
符合ICD-10心理障碍的加权总患病率为 9.7%,其中重症抑郁患病率最高(4.0%)。
目前国际疾病诊断分类(ICD-10)已将躯 体化障碍、持续性疼痛障碍、躯体形式 的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类形式命名为躯 体形式障碍(somatoform disorder) 。
躯体形式障碍分类(ICD-10)
F45.0躯体化障碍 F45.1未分化的躯体形式障碍 F45.2疑病性障碍 F45.3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紊乱 F45.4持续性躯体形式疼痛障碍 F45.8其他躯体形式障碍
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识别率为15.9%。
1673例连续门诊病人中性别患病率及总患病率 (%)估计患病率
诊断
男性
女性
合计
酒精依赖
9(3.0)
0(0.0) 9(1.1)
伤害性饮酒
11(4.3)
0(0.0) 11(1.6)
重症抑郁
16(3.3) 37(4.4) 53(4.0)
抑郁性神经症
3(0.9)
4(0.4) 7(0.6)
3.4 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4)
3.5 其它躯体形式障碍(F45.8)含“癔症 球”、感觉异常等。
基层综合医院门诊病人中躯体形式障碍流行病学调查 -1
用标准化的方法和工具研究了两所基层 综合性医院内科门诊病人中符合诊断标 准的心理障碍的患病率,以及心理障碍 对病人的影响及内科医生的识别和处理 能力。
10列为分离性障碍 CCMD-II-R列入癔症,和ICD-10基本一致 DSM-IV则将转换性障碍列入躯体形式障碍 (300.11)。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有哪些?

躯体形式障碍的症状有哪些?(1)躯体化障碍:临床表现为多种、反复出现、经常变化的躯体不适症状为主的神经症。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部分或器官,各种医学检查不能证实有任何器质性病变足以解释其躯体症状,故导致患者反复就医和明显的社会功能障碍,常伴有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

以女性多在30岁以前起病多见,病程至少2年以上。

常见症状有:①疼痛,为常见症状。

部位涉及广泛,可以是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不固定,疼痛性质一般不很强烈,与情绪状况有关,情绪好时可能不痛或减轻。

可发生于月经期、性交或排尿时。

②胃肠道症状,为常见症状。

可表现嗳气、返酸、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多种症状。

有的患者可对某些食物感到特别不适。

③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有尿频、排尿困难;生殖器或其周围不适感;性冷淡、勃起或射精障碍;月经紊乱、经血过多;阴道分泌物异常等。

④呼吸、循环系统,如气短、胸闷、心悸等。

⑤假性神经系统症状,常见的有共济失调、肢体瘫痪或无力、吞咽困难或咽部梗阻感、失明、失聪、皮肤感觉缺失、抽搐等。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常诉述一种或多种躯体症状,症状具有多变性,其临床表现类似躯体化障碍,但构成躯体化障碍的典型性不够,其症状涉及的部位不如躯体化障碍广泛,也不那么丰富。

病程在半年以上,但短于2年。

(3)疑病障碍:即疑病症,主要临床表现是患者担心或相信自己患有某种严重的躯体疾病,其关注程度与实际健康状况很不相称。

患者因这种症状可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的结论和医生的解释不能消除患者的顾虑。

有的患者确实存在某些躯体疾病,但不能解释患者所述症状的性质、程度或患者的痛苦与优势观念。

多数患者伴有焦虑与抑郁情绪。

不同患者的症状表现不尽一致,有的主要表现为疑病性不适感,常伴有明显焦虑、抑郁情绪;有的疑病观念突出,而躯体不适或心境变化不显著;有的怀疑的疾病较模糊或较广泛,有的则较单一或具体。

但不管何种情况,患者的疑病观念从未达到荒谬、妄想的程度。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导读:躯体形式障碍是男女均有,病因尚不明。

心理学家认为其病因与内在心理有关,发病者多为情绪抑郁者。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躯体形式障碍是男女均有,病因尚不明。

心理学家认为其病因与内在心理有关,发病者多为情绪抑郁者。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

*1.躯体化障碍躯体化障碍常见临床症状有胃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酸痛、刺痛、有斑点等。

月经来潮时,症状会明显加重。

月经过后,症状会减轻。

症状不缓解时,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焦虑、抑郁症状。

检查没有阳性发现,手术探查也没有查出任何病因。

疾病缓慢发展,久治不愈。

女性发病者多于男性,多在20岁-30岁期间发病。

治疗常使用止痛药。

长期用药后会对药物形成依赖。

*2.未分化躯体形式障碍临床表现与躯体化障碍相似,病程为2年。

临床表现明显者,抑郁情绪反复出现;临床表现不明显者,抑郁情绪调整后,疾病就痊愈。

*3.疑病症疑病症指病症未消除,患者相信疾病持久性存在,反复到医院就诊。

就诊时,患者经常敏感多疑,不完全相信医生,不按照医生的指导服用药物。

服用药物时,又怕药物副作用大,对自身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不服用药物,又担心疾病无法痊愈,长期困扰自己。

服用药物后,对药物疗效要求过高。

若没有获得明显疗效,就想立即停用药物,换用别的药物。

患者怀疑任何事情都缺乏依据,只是凭空想象,不切实际。

当医生纠正其错误思想时,又执迷不顾,认为医生想法错误。

反复就医,反复检查,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大。

躯体形式障碍有哪些临床表现,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

如果大家还有相关疑问,欢迎咨询专业医院的医生,医生会根据多年临床经验告知答案。

祝患者早日恢复健康,治愈疾病。

躯体化形式障碍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躯体化形式障碍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 某男 70岁 发作性四肢颤抖数月,服用哈伯 因3片 可是缓解 • 某女,40岁 离婚后头晕 影响工作生活 • 某女,放屁不捡时间和地点,严重影响生 活 • 某男 ,发作性胸闷 ,每天21:00出现反复 打120就诊 ,后,每天21:00左右在省人民 医院急诊科等半小时后回家
病例分享
• 某男 40岁 律师 头晕数年加重一天 • 某女 60岁 退休 咳嗽两年 按咽炎治疗, 每次服药前两天明显减轻,连天后无效 • 某女 40岁 每天担心孩子可能受到伤害 失眠,易受惊,
躯体化障碍
• 患者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与症状 • 这些躯体不适与症状不能用躯体疾病的病理发现 来解释 • 患者将躯体疾病归咎于躯体患病 • 患者据此向医学各科求助 • 一般认为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独特反应 • 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或器官,常为慢性波 动病程 • 多伴有社会人际或家庭行为方面的严重障碍起病 于成年早期,女性多于男性
• 睡眠障碍 • 过度担忧 • 食欲改变 • • 神经系统症状 心血管系统/ 消化系统症 (如头晕、震颤) 状 • 大汗 • 注意力障碍 • 易激惹 • 口干 • 精力减退 • 坐立不安 • 呼吸急促
焦虑症
抑郁症
• 抑郁心境 • 无价值感/罪恶感 • 自杀观念
1. Management of anxiety disorders: the added challenge of comorbidity, 2001;13:57-71
鉴别诊断
• 躯体疾病:当患者躯体主诉的重点和稳定性发生 转化,这提示可能有躯体疾病 随着疾病病程的延长,要要警惕潜在的躯体疾病 的患病风险 • 抑郁症 躯体化障碍通常伴以不同程度的抑郁与焦 虑。40岁以后发病的多种躯体疾病可能是原发抑 郁障碍的早期表现 • 疑病症

躯体化障碍(45页PPT

躯体化障碍(45页PPT
6,常为慢性波动性病程,病程至少2 年。 7,治疗效果普遍较差,82%的患者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不甚满
意。
8,美国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女性躯体化障碍的终生患病率约为 0.2%~2%。男性小于0. 2% 。10-20%的女性一级亲属也有躯 体化障碍 。
9,综合性医院大约有9%的患者符合其诊断标准,有99%的躯体 化障碍患者首先到综合性医院就诊。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生对这一 疾病的认识不足,因此误诊误治率较高。经过多家综合医院治疗 没有得到理想的疗效后,才到了精神科治疗,到了精神科多采用 抗抑郁,抗焦虑药物合并心理治疗,但疗效也不理想。
3,第三个理论认为,躯体化障碍是由自己的消极的想法引起的。 他们把轻微的疾病,非常小的不愉快,看成是灾难性的,并且把 这些微不足道的的小问题给以过分的扩大化,比喻呼吸急促就看 成是哮喘,如果病人自己解析不了的感觉就认为自己患了一种罕 见的疾病。并且把微不足道的,平常心理不认为是问题的感觉, 把它扩大化后,以系统和器官的不适症状表达出来。
5,头颅MRI研究,结果发现患者双侧尾状核体积扩大,认为 尾状核体积不同可能也与躯体化障碍的发病有关。
6,神经生理, 研究发现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障碍 ,这一理论 认为个体通常不能够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内脏器官的 正常活动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以保证 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干扰。一旦 脑干网状结构滤过功能失调,患者内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 不断被感受,最终被患者体会为躯体化症状。
3,有的研究发现患者的5--羟色胺转运蛋白加工过程异常,或 可能基因编码的五羟色胺转运蛋白交替拼接异常.
4,Hakala M等用脑氟脱氧葡萄糖.发现患者大脑糖代谢率减 低,主要表现为双侧尾状核、左侧壳核、右侧中央前回,推断 脑的糖代谢减退可能与躯体化障碍的病理生理机制有关。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

躯体形式障碍躯体形式障碍,该病是一种以持久地担心或相信各种躯体症状的优势观念为特征的神经症。

患者因这些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即使有时存在某种躯体障碍,也不能解释所诉症状的性质、程度,或其痛苦与优势观念。

经常伴有焦虑或抑郁情绪。

尽管症状的发生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有关,但患者常否认心理因素的存在。

他们也拒绝探讨心理病因的可能,甚至有明显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时也同样如此。

无论是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了解症状的起因,都很困难。

患者常有一定程度寻求注意(表演性)的行为,并相信其疾病是躯体性的,需要进一步的检查,若患者不能说服医生接受这一点,便会愤愤不平,此时更易伴有寻求注意的行为。

本障碍男女均有,为慢性波动性病程。

病因1、遗传由有一些研究认为躯体形式障碍与遗传易患素质有关,另外一些研究则认为和遗传关系不大,目前尚不能做出遗传因素对此类疾病影响力度的结论。

2、个性特征不少研究表现,这类患者多具有敏感多疑、固执、对健康过渡关心的神经质个性特征。

他们更多地把注意力集中于自身的躯体不适及其相关事件上,导致感觉阈值降低,增加了对躯体感觉的敏感性,易于产生各种躯体不适和疼痛。

3、神经生理有人认为,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存在脑干网状况结构滤过功能障碍。

个体一般不能感受人体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因为它们在网状结构或边缘系统等整合机构中被滤掉了。

以保证个体将注意力指向外界,而不为体内各种生理活动所纷扰。

一旦滤过功能失调,患者的内激感增强,各种生理变化信息不断被感受,久而久之这些生理变化就可能被患者体会为躯体症状。

4、心理社会因素认知作用:由于病人具有敏感、多疑,过于关注自身的人格特点,很多病人会产生这样一种观点:认为自己患有某种尚未诊断出来的疾病。

接着是焦虑的增加和频繁地看医生,这种增加的焦虑导致患者对躯体状况的感知选择性增强,患者能感受到他们心跳、胃肠蠕动。

这可能导致一种恶性循环,即选择性感知增强导致患者反复求医、自我监测血压、脉搏、大小便等,一有异常又引发更多的焦虑,而焦虑又可能导致更多的躯体不适临床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躯体化与躯体形式障碍
迟雅
在综合医院就诊的病人中,常见一些病人申诉各种身体症状,如胸闷、心悸、呼吸不畅、头痛、倦怠等,经过各种检查,却未能发现相应的身体疾病的证据。

这类病人常在各种综合医院反复就诊,在门诊人次、实验室检查、药物处方和外科手术等方面都占有高得不成比例的数量,他们是医疗服务的高消费者,导致对医疗资源的过度消耗,助长了日益增加的医疗费用。

这类病人过去归属于“神经症”。

精神分析学家们则假设这些躯体症状是深层心理冲突被阻抑转变而成的“躯体化反应”。

躯体化可见于许多精神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形式障碍、精神分裂症等。

躯体化不是临床诊断名称,而躯体化障碍是一种临床诊断名称,这种障碍并不多见,不应和“躯体化”混为一谈。

精神科诊断中有躯体形式障碍这个诊断大类,其中包括躯体化障碍和其他疾病如疑病症、疼痛障碍等。

一、躯体化的概念
1.躯体化的描述性定义
躯体化是指一种体验和表述躯体不适与躯体症状的倾向,这类躯体不适和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但患者将它们归咎于躯体疾病,并据此而寻求医学帮助。

一般认为,这种倾向的出现是针对心理社会应激的反应,这些应激反应是由对个人具有个别意义的刺激性生活事件或境遇所造成的。

从上述定义可以归纳出躯体化的5个特征:
①患者体验和表达躯体不适与症状;
②这些躯体不适与症状不能用病理发现来解释;
③患者将躯体不适症状归咎为躯体患病;
④患者据此向医学各科求助;
⑤一般认为,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独特的反应,即患者主要是用躯体方式而非心理方式作出反应。

应当特别指出的是,躯体化是一个临床现象,但不是诊断名称。

2.躯体化的原因
研究表明,抑郁症与焦虑症(尤其是惊恐障碍)是躯体化最常见的两类原因。

基层医生所见的抑郁症中,正确诊断与处理者不足半数。

同样,惊恐障碍病人常有胸闷、胸痛、窒息感、心动过速、头晕、面手发麻等多种身体症状,这些病人通常求助于心脏科、呼吸科、内分泌科、神经科,往往被误诊和误治。

这些发现表明了躯体化的问题在实用方面的重要性。

除了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关系密切之外,躯体形式障碍也是比较常见的。

精神分裂症或其他重性精神病也可出现躯体妄想或疑病妄想,或申诉一些不能用器质性情况解释的躯体症状,如疼痛、内脏撕裂等,同躯体形式障碍有时不易区别。

各类躯体化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对精神刺激及相应的情绪激活主要采取了躯体性反应方式而不是认知性反应。

这是对心理社会应激的“高躯体反应者”。

抑郁障碍躯体化的机制可能与其人格及早年习得经验、抑郁心境伴随的植物神经症状被着重报告、与病人用躯体隐喻方式来表达情绪苦恼有关,也可能是并存躯体疾病症状的加重。

社会因素如怕被诊断抑郁症后遭歧视,也是一些抑郁障碍的病人主要报告躯体症状的原因。

焦虑障碍,尤其是惊恐障碍的躯体化可能是情绪激活的生理伴随后果作为其组成部分而发生。

同样也与其人格、早年经验、个体与家庭、医生、社会系统之间复杂相互作用有关。

医源性因素如过度医学检查、模棱两可的诊断说明,甚至不适当的科普解释,都可能使躯体化倾向加强。

二、躯体形式障碍的概念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以大量躯体不适感觉为主要表现,其实没有相应的躯体疾病,或者即使有这些疾病其严重程度也没有达到病人所说的那么严重,而且也不是病人装病(对于病人来说他确实感觉到这些不舒服)的一类疾病。

1.躯体形式障碍的特征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类障碍的总称,主要特征是病人反复陈述躯体症状,不断要求给予医学检查,无视反复检查的阴性结果,不管医生关于其症状并无躯体基础的再三保证。

即使患者有时存在某种躯体疾病,但其所患躯体疾病并不能解释其症状的性质和程度或病人的痛苦与先占观念。

即使其症状的出现和持续与不愉快的生活事件、困难或冲突密切相关,患者通常拒绝探讨心理原因,甚至存在明显抑郁和焦虑时同样如此。

患者认为其“疾病”在本质上是躯体性的,一再要求医学检查,常有一定程度的寻求注意(戏剧性)的行为。

由于医学检查结果常使患者失望,医患双方对症状的理解不一和治疗无效,易引起医患关系问题。

2.躯体形式障碍的分类概念与范围
ICD-10采纳了DSM-Ш“躯体形式障碍”的命名,但将过去称为癔症的分离与转换型障碍仍归在一起,另外列开,因此,在ICD-10中躯体形式障碍主要包括了5个亚型:躯体化障碍(F45.0)、疑病障碍(F45.2)、躯体形式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F 45.3)、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F45.4)和其他躯体形式障碍(F45.8)。

这说明,对躯体形式障碍的分型和范围学者们的意见尚不一致,因此,在研究和临床工作中对此应予注意。

三、躯体形式障碍各亚型的临床特征
CCMD-3和ICD-10在“躯体形式障碍”之下列出了4个主要亚型,这里简要概述其临床特征,以利于临床鉴别。

1.躯体化障碍
主要特征为多种多样、反复出现、时常变化的躯体症状,有时有模拟的神经系统症状,患者反复申诉变化不定的躯体症状,可涉及身体的任何系统和任一部位,往往有所夸大,他们强调众多的躯体症状,常常到综合性医院寻求治疗,很少主动提出心理问题。

最常见的症状是:胃肠道感觉(疼痛、打嗝、反酸、呕吐、恶心等),异常的皮肤感觉(痒、烧灼感、刺痛、麻木感、酸痛等),性与月经方面的申诉也很常见。

可伴有明显的焦虑与抑郁情绪。

由于病程呈慢性波动,有多年就医检查或手术、用药的经历,患者可有药物依赖或滥用,常有社会、人际及家庭方面的长期功能损害。

2.疑病症
主要特征是担心或相信患严重躯体疾病的持久的优势观念。

病人因为这种症状反复就医,各种医学检查阴性和医生的解释,均不能打消其疑虑。

常伴有焦虑或抑郁。

患者害怕药物及其副作用,常频繁更换医生寻求保证。

身体变形障碍(BDD)和疾病恐怖归入疑病症范畴。

身体变形障碍患者大多数是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或年轻的成年人,他们坚信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是畸形或丑陋的,并且很明显地令人尴尬,最常见的部位是鼻子、眼睑、面部的其他部位及女性的胸部,但客观上并没有或只有微不足道的异常。

病人常固执地追求整形手术矫治。

由于患者对身体变形观念的固执以及自我厌恶,回避见人,有可能和精神分裂症混淆。

3.躯体形式自主神经紊乱
主要特征为具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兴奋症状(如心悸、出汗、脸红、震颤),又有非特异的症状附加了主观的主诉,如部位不定的疼痛,烧灼感、沉重感、紧束感、肿胀感,病人坚持把这些症状归于某一特定的器官或系统,但检查并不能证明有关器官或系统发生了身体疾病。

最常见、最突出的情况是累及心血管系统(“心脏神经症”),呼吸系统(心因性咳嗽与过度换气)和胃肠系统(“胃神经症”、“神经性腹泻”和“肠易激综合症”)。

患者有相信上述器官或系统可能患严重疾病的优势观念而求助于综合医院各科,医生的反复保证和解释无济于事。

4.持续的躯体形式的疼痛障碍
主要特征是突出申诉持续、严重、令人痛苦的疼痛,不能用生理
过程或躯体障碍完全加以解释。

情绪冲突或心理社会问题常是其主要致病原因。

四躯体形式障碍的鉴别诊断步骤
首先要检查有无躯体疾病某种躯体疾病可与躯体化并存,或被躯休化所掩盖。

因此,对有躯体化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周密的身体检查,以防疏漏了严重躯体疾病。

其次要考虑抑郁症和焦虑症(特别是惊恐障碍)躯体化的可能性,抑郁症和焦虑症是躯体化最常见的两类原因,且发生率远高于躯体形式障碍,故对躯体化患者要注意抑郁症和焦虑症躯体化的可能性。

及时识别抑郁症和焦虑症,不但避免了误诊误治,获得有效的治疗,而且有助于防止抑郁症患者的自杀,有助于避免躯体化成为慢性。

第三是在躯体形式障碍范围内进行鉴别诊断。

如果躯体化问题的患者没有妄想、幻觉的证据,也不是抑郁症与焦虑症,则应考虑为躯体形式障碍的可能。

进一步作亚型诊断分类时主要依据其临床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