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乐赏析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摘要】中国传统音乐自古以来就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而新民乐的兴起则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性,以及新民乐的兴起背景。
接着详细探讨了新民乐的定义与特点,演奏形式,对传统民族音乐的吸收与创新,传承方式,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意义。
最后结论部分分析了新民乐在中国民族音乐传承中的地位,对中国传统音乐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以及对中国民族音乐传承的启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所起的作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关键词】新民乐, 中国传统音乐, 传承, 兴起背景, 定义, 特点, 演奏形式, 吸收与创新, 传承方式, 发展意义, 地位, 现代化, 贡献, 启示1. 引言1.1 中国传统音乐的珍贵性中国传统音乐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种音乐形式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乐器等各个方面,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博大精深。
传统音乐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情感,是中国社会和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音乐,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传承,也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对自然、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独特体验与表达。
传统音乐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中国文化的精神象征,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保护传统音乐、传承传统音乐,是每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使命。
传统音乐的珍贵性在于它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只有通过我们的努力,才能使传统音乐继续发扬光大,传承下去。
1.2 新民乐的兴起背景在20世纪初,中国民族音乐面临着现代化的挑战,传统音乐形式逐渐式微。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一些年轻音乐家开始尝试将传统民族音乐与西方音乐元素相结合,创作出了一种新型音乐形式——新民乐。
新民乐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当时中国音乐界广泛涌现出了一批有着深厚音乐底蕴和西方音乐背景的音乐家。
论新民乐

比的非欧音乐的诞生, 为中国音乐进入 世界乐坛提供了空间。从国内看, 民乐
一向以它独特的艺术魅力 , 在广大听众 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 但今天的
年轻人往往觉得很难进人古老乐 曲的
宜的音乐类种。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民乐 舞台形式发生的变化,摇摆闪烁的彩 灯, 以抽象图案为主而变化多端的激光 背影, 干冰烟雾从脚上翻卷弥漫, 在电 子音乐背景中, 琵琶、 二胡、 古筝和扬琴 诉说的却不像“ 本地话” 瑶族舞曲》 :《 里 的古筝,用的是摇滚乐里的强烈节奏; 苍凉沉郁的内蒙古民歌《 嘎达梅林》加 , 人了爵士和南美的桑巴节奏; 琵琶、 二 胡和扬琴因即兴SOLO, 而细致轻快, 优 而不伤, 也给了乐手张扬个性的机会。
澳 参研究
“
. 文/ 王 秋 要
, ,
民乐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20世纪之前, 中国的民乐一直在一条平 缓的发展道路上前进, 20世纪80年代以 来, 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中西文化全面 接触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产生了社
会文化与个人文化价值观的剧烈变化。 普通大众当中已经很少有人肯静下心 来去仔细体味蕴涵在传统民乐、 高雅音 乐、 严肃音乐当中的意蕴了。 随着西方文化和意识形态的融人, 民乐的发展进程受到了重大的影响, 传 统的音乐形式受到了外来元素的冲击。 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现象:一方面是 中国传统民乐出现了委靡不振的颓势;
“ 新民乐”的出现对整个中国乐坛
来说, 也具有非凡的意义, 它再次把“ 创 新” 这一概念提到人们面前。 同时“ 新民
乐” 的发展不能一味的迎合暂时的市场
新民乐 中国音乐赏析

关于“新民乐乐团”的几点思考——基于“女子十二乐坊”争论的综述摘要:随着“女子十二乐坊”在国内外的走红,以及由其为代表掀起的一场“新民乐”运动,使得“女子十二乐坊”受到人们极大的关注。
其新的演奏形式、作品风格、与传统民乐的关系等,也都受到了各方的评论。
下面,我们对相关的评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女子十二乐坊”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
关键词:女子十二乐坊,新民乐乐团,综述一、前言近一个时期,民族乐团“通俗化”、“时尚化”现象所构成的独特文化景观,随着女子十二乐坊的成功以及红罂粟女子打击乐团、彝人制造、冯晓泉、曾格格等多个民乐组合的先后出现而达到“高潮”。
这种现象被人喻为是对中国传统民乐的“颠覆”举措。
在音乐界引起了极大震动,争议颇多:时尚包装、多元素混合和接近西方流行音乐风格等“颠覆”传统民乐的理念和行为是真正开辟了一条中国民乐乐团的“自救之路”还是“昙花一现”?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为此,笔者就“女子十二乐坊走红”的相关的评论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对“女子十二乐坊”有一个更深层面的了解。
二、对“女子十二乐坊”是否属于“新民乐”范畴的争议汪海元在《如何辩证看待“女子十二乐坊”》一文中写道:“在权威性音乐著作《音乐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的第893页中对‘民族器乐’的概念是这样界定的——‘传统民族器乐指用中国传统乐器以独奏、合奏形式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
在这个概念界定中有三个方面的要素:演奏中使用的乐器、演奏中采取的演奏形式、演奏中作品的属性。
根据此‘三项基本原则’的标准,‘乐坊’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民族器乐。
”[1]他根据“民族器乐”的概念界定,分别从乐器、演奏形式、作品属性三方面进行对比,得出“女子十二乐坊”不属于民乐范畴的结论,认为其不能被称为“新民乐”。
另外,还有一些二胡界的专家,对其被视为“新民乐”也表示不赞同。
如有的人说:“我也听过一些关于‘乐坊’的评论,经常有人说她们演奏的是‘新民乐’,对这点我不太赞同。
中国新民乐

思考
• 新民乐的出现,带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发展,也让中国传 统音乐重新回到了文化的主流。尤其是“女子十二乐坊” 的出现,为民族器乐音乐的市场带来了生机,她的成功也 让越来越多的人重视新民乐的发展。而且她在国际上取得 的成功也大大地提高了中国民族器乐音乐的自身魅力。现 在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学习中国民族乐器,这是对中 国民族器乐音乐发展的一个推动。 • 新民乐是一种政府也支持,老百姓也喜欢,音乐家也爱玩 的音乐,肯定是要大发展的。而新民乐运动势必将拉开我 国各族人民音乐进步的序幕,将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 基础,将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展开新的篇章。
六、《哈尼情歌》
• 《哈尼情歌》由作曲家张难创作,主 要采用了云南哈伲族的民间音乐素材。
七、《海滨音诗》
• 《海滨音诗》由作曲家秦咏诚(1933-)创作于1962年。
八、《苗岭的早晨》
• 小提琴独奏曲《苗岭的早晨》由作曲家陈钢于1975年根 据同名口笛乐曲改编。以苗族飞歌特有的旋律音调为主要 素材。
二、《牧歌》
• 小提琴曲《牧歌》是当时还是上海音乐学院学生的沙汉 昆于1953年创作的作品,采用内蒙民歌呼伦贝尔盟的长调 民歌《乌和日图和灰腾》的素材创作而成。
三、《春节序曲》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春节序曲》由作曲家李焕之( 1919-2000 )创作,这 是他的管弦乐组曲《春节组曲》的第一乐章,完成于1956 年。作品主要取材于陕北民间音乐,风格明快、粗犷而热 烈的乐曲,表现了陕北人民欢度春节的生动情景。据统计, 这首《春节序曲》是音乐舞台上演奏得最多的中国管弦乐 作品之一。
在这一点上,“女子十二乐坊”做的就非常的
好
理解
• 如今的新民乐,其发展是明朗的,也许它会成为一种新型的 民乐在中国乃至世界大放光彩,也许也会如同泡沫一般销声 匿迹于时代的新潮流之中。它在备受质疑的情况下,也同时 被很多人所看好。可以这么说,“新民乐”是在赞美和质疑 声中产生和成长的。 • 但是,不可否认的,“新民乐”比传统民乐更具有市场,尤 其是国外市场。 • 它是一项新生事物,缺乏必要的理论体系,还没有走向成熟, 形成系统。 • 与传统民乐相比,它有着明显的优势,但是传统民乐是我国 音乐的根本,是不可丢弃的。
新民乐和传统民乐[论“新民乐”的流行与民乐的发展]
![新民乐和传统民乐[论“新民乐”的流行与民乐的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97f0fdc72af90242a995e5ed.png)
新民乐和传统民乐[论“新民乐”的流行与民乐的发展]一、“奇迹”的出现:现在流行新民乐2008年是中国的奥运年,2008年的春晚节目的创新性尤为突出。
导演把具有中国代表性的传统乐器二胡搬上春晚的舞台,并由十一位青春靓丽的美少女站起来动感时尚的演奏,加上四位国内著名歌唱家的演唱组成了晚会中的一个亮点节目《拉二胡》。
经了解,演奏二胡的十一位美女则是来自风靡全球的古典时尚女子动感乐团,现在,这种动感的民乐演奏方式已经非常流行,“新民乐”这个话题也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
新民乐组合中具有代表性的组合就是女子十二乐坊。
女子十二乐坊诞生于2001年6月。
女孩子们都毕业于我国著名的高等艺术院校,师从中国著名的民乐大师,均有着极高的民族器乐演奏天赋与水准,演奏乐器主要有:古筝,扬琴,琵琶,二胡,竹笛,箫,葫芦丝,独弦琴等中国传统乐器。
她们将中国传统的民族器乐与时尚的现代音乐元素有机结合,使其作品既保留了浓郁的中国民族音乐色彩又兼具时尚与流行的世界音乐风格,更采用现代高科技的声、光、舞美等手段,使之达到全新的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效果,给人以双重享受。
女子十二乐坊以其具有感染力的音乐和充满震撼力的表演及富有创新精神的民乐组合形式,叩响了民乐通向国际市场的大门,并在日本、欧美等地多次获得音乐大奖,专辑也在世界多地被疯狂抢购,在国内民乐如此低靡的大环境下,女子十二乐坊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二、用包容心态辩证看待新民乐世界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我们的民乐也要发展,如何才能让我们的民乐发展的更好,是一直以来音乐人最为关注的。
发展就必须要创新。
新民乐这一新生的民乐形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新的思考和讨论,它的优点和缺点都是应该在民乐界引起重视。
我认为对新民乐的评价,我们不能笼统的说是好还是不好,应该辩证的全面的看待。
(一)虽然新民乐在国际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但在批判的声音也没有停止过1、新民乐的曲目风格雷同,缺乏多元化大多数的新民乐听众都有这种感觉,新民乐虽然给人耳目一新的视听享受,但不可多听,因为曲目的风格太类似,没有太多的变化,一般都以热烈劲爆为主,很少有沁人心脾的舒缓雅乐,听得多了难免有吵躁之感,让人产生听觉疲劳。
谈谈“新民乐”

总 比旧的好——新鲜 , 时代感 。 有 之二 : 它言简意赅 , 很清晰 明
了地道 出了它所包括 的内涵——是 对传统民乐 的再认识和再
的进入使人们一 向紧绷 的神经松弛下来 。卡拉 O 更是神奇 , K 音 响一 开 , 赛过 自备乐 队 , 轻松实现家庭 自娱 自乐 。流行音 乐 以其通俗 易懂 、朗朗上 口、轻松愉快而逐渐被人们在茶前 饭 后, 甚至在工作 中慢慢 品味。 宣传媒体 因有利可 图而夜 以继 日
各乐器 只能独领 风骚 , 配合起来 闹哄哄地居 多 , 队音响差强 乐 人意 。其次 , 在和声上 : 西方传统 和声的基础是建立在大小 调 式体 系上 、 用三度叠置 的处理方法来实现 的。它 以功 能安全 、 音 响丰满而在 全世 界范围 内得到 了广泛 的传播 。而我们 的音 乐是建立在五 声调式 基础 上的 ,无法完全按三度叠置 的方 法 来处理 , 导致和声功能不完全 , 和声进行力度较弱 。 再者 , 表 在
旋律 又可演奏丰富的和
声, 绛州 大鼓 的音 色变化堪称 中华一绝 。 它的戏曲剧种更是名 目繁多 : 大的剧种有 几十个 , 如京剧 、 昆剧 、 评剧 、 越剧 、 沪剧 、 黄梅戏 、 汉剧 、 淮剧等 , 的成 百上千 , 小 如文曲戏等 ; 表演 风格 迥异 , 光京 剧就 有梅派 、 派 、 程 苟派 等 ; 剧有徐 派 、 派 、 越 袁 王 派、 尹派等 ; 沪剧有丁派 、 派 、 杨 解派 等。
演方式上 : 传统民乐 比较单调 、 刻板 , 连服装 都有严格 规定 , 这
与现代 国人视觉 、 听觉习惯形成落差 , 实在是有落伍之嫌 。而 且 ,一个人 的欣赏 能力是 与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及环境 的熏 陶分不开 的, 尤其是在欣赏传统音乐方面 , 没有一定 的鉴赏 力 是很难领略 民乐 的独特魅 力的。而我们现行的 民乐教育很 不 完善 , 加上流行音乐 的无孔不入 。 使纯民乐与普通 民众 的欣 赏
新民乐欣赏

新民乐是New Age(新世纪音 乐)里的分支,是当代器乐 演奏的一个重要趋势。它的 特点是把具有民族特色的乐 器、乐风、节奏与西方音乐 风格予以融合,就是常说的 “中乐西奏”。
女子十二乐坊
女子十二乐坊(成员13人)是 中国一个以流行音乐形式来演 奏中国音乐的乐团,其表演形 式有别于传统民乐演奏方式, 给予观众新鲜感,极尽视听之 娱。
女子十二坊音乐欣赏
• 笑傲江湖主题曲 沧海一声笑 • 自由 • 奇迹 • 东京爱情故事主题曲 突然发生的爱情故事
欣赏古风音乐会 的袁嘉蓉同学和 宋歌学长带来的 美妙乐曲
古琴曲《广陵散》
乐欣 器赏 合民 奏族
民乐合奏 射雕英雄传 上海滩
谢谢 观赏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

新民乐对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在传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的民歌、戏曲、器乐等形式,都是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基石。
而在近现代,随着音乐的发展,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保护也成为了一个重要话题。
而新民乐作为对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转化和创新,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新民乐是指以中国传统音乐为基础,并融合现代音乐元素和西方音乐元素的一种音乐类型。
传统的民乐形式和演奏技巧在新民乐中仍保留,但是在其基础上加入了更多的现代音乐元素,使其更加丰富多彩、鲜活有趣。
新民乐的出现,一方面推动了中国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让更多的年轻人接触和喜爱中国传统音乐。
通过新民乐这一载体,传统音乐可以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更好地满足现代人的需求,从而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新民乐的发展中,许多著名的音乐家和演奏家也为其做出了许多重要贡献。
比如著名音乐家郑可弼便是新民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在他的带领下,中国传统乐器也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他创作的《梅花三弄》等作品不仅融合了现代音乐元素,还让传统乐器更好地发扬光大,为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而随着新民乐的不断发展,它也逐渐走向了更加国际化的方向。
许多新民乐作品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欣赏。
这不仅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的音乐文化,也促进了世界各地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总之,新民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一种重要发展形式,不仅推动了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也带动了整个中国音乐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它为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呈现了一个充满魅力的中国音乐世界,也为中国音乐在国际舞台上的发展打开了一扇更加宽广的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民乐作品赏析
能在国际舞台上让中国人挺起腰杆儿的,只有我们的民族音乐。
但传统的民乐缺乏通俗性,也就是说,传统的西方国家观众很难接受未经任何修饰的我国传统民乐。
其实只要我们按照西方的欣赏习惯稍加修改,从另一个独特的角度充分展现我国5000年的音乐精髓,那肯定还是能打动西方听众的。
比如,如果你让人去听越剧,恐怕大家还很难接受,但如果是听小提琴协奏《梁祝》,估计就有很多人能接受了。
可《梁祝》就是从越剧里变过来的啊。
毕竟这是属于严肃音乐范畴之内的音乐,比起流行音乐,这种东西还是很不吃香的。
怎么才能重新唤起大家对“民乐”这种流淌在我们血液里的音乐的注意呢?怎么才能把民乐普及,迅速占领国内外音乐市场呢?那我们需要的就是新民乐运动。
新民乐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起来的民族管弦乐表演形式,以及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民族管弦乐。
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并且积累下来很多为人民大众广泛欢迎的作品,新民乐是在90年代末期才广泛流行开的语汇。
它具有其本身较为确定的含义。
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等。
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
此类作品多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对美与和谐的认识,追求所谓的色彩、印象、解构、超现实。
以寻求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两者的效果,是追求
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
目前所提到的新民乐以前者为主。
新民乐绝对不应该丧失民乐本来的味道,因为我国民乐的精髓就在其深邃的意境里。
新民乐绝对不是民乐独奏,再简单的加上个流行的伴奏,因为这样做只会把民乐推向更糟糕的深渊。
新民乐更不是简单的用民族乐器来演奏西洋曲目,因为在音乐领域我们不能再跟在别人后面了,我们要发明创造一种新的音乐。
概括的说,这种新民乐的主要特点应该是“取民乐之所长,去民乐之糟粕,加西洋之精髓”。
民乐的长处是意境深远、底韵丰富、旋律优美、朗朗上口、民族乐器音色有个性、容易识别。
而民乐的缺点是和声不好,齐奏居多,结构不好,缺乏段落,节奏型不完美,机械、单一。
民乐的缺点正好是西洋音乐的长处,尤其是国外的流行爵士音乐,更是在这三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所以道理已经很明显了,以民乐为基础,集各家之所长,创造新的音乐吧。
在新民乐里,我们要像所有成功的商业音乐一样,具有“优美的旋律,有多情的和声,有华丽的音色,有精良的配器编曲,有热情的节奏,完美的录音制作,更有科学的包装宣传等等。
”
《绮罗香》就是以民族音乐元素为基础,用现代理念、手段进行创作和演绎的音乐新形式,听众从中可感受到现代音乐所带来的新鲜艺术感受。
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深情委婉、旋律优美。
常见的乐器以外还加入了唢呐、笙、等具有特色的乐器。
在现代音乐背景中,二胡、古筝和扬琴等乐器诉说的却不像本地话,其中很多曲目加入了爵士和南美的桑巴节奏;琵琶、二胡和扬琴因即兴而细致轻快,忧
而不伤,也给了乐手张扬个性的机会,民族乐器被乐手们演奏得激情十足,使得整套系列充满强烈的时代感和现代感。
“满庭芳”女子新民乐组合是当今新民乐的代表之一,她们凭借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年来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各大舞台上,受到各界一致好评。
她们用扬琴、二胡、琵琶、中阮、古筝等乐器融合了爵士、拉丁、摇滚等多种西方流行音乐元素,时尚、激情、奔放的演出代替了正襟危坐、含蓄内敛的传统民乐演奏,构建了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桥梁,拉近了传统审美与现代审美的距离。
还有《甜蜜蜜》、《再见杨柳》、《你怎么说》等经典曲子。
新民乐运动很可能带来新的一次民歌热潮,目前的乐坛,与流行歌曲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民歌日趋火爆,新民乐运动势必会带来民歌既80年代“西北风”之后的又一次革新,市场含金量之大,难以计量。
推红了新民乐这个概念,等于制造了一个巨大的商机,为相关新人推广创造巨大的方便,其带来的品牌效应更是无法估量。
总之,新民乐是一种政府支持,老百姓也喜欢,音乐家也爱玩的音乐,肯定是要大发展的。
而新民乐运动势必将拉开我国各族人民音乐进步的序幕,将为中国音乐走向世界奠定基础,将为世界音乐文化的交流展开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