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分析与研究
综合训练法对女子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的研究

1 、前 言 自产 生 中长 跑 比赛 项 目后 ,即产 生 了相 应的训练 法 , 而 随着 历史 的发展 ,训练法 也在 不断地 演变和 增 多。从过 去 持续 跑训练 法到如 今多 学科交 叉 的科 学训练 法 ,从过去 单 一 的、一元 的训练 法 ,到如今 综合 的、多 元的训 练法 ,
教
2 01 3 年O 3
综合训练法对女 子中长跑运动 成绩提 高的研 究
耿 艺珍
( 平顶 山市体 育运 动学校 ,河南 平顶 山 4 6 7 0 0 0 )
对 问卷 中专家们对 女子 中长跑运 动训练 方法有关 问题 的观 点与看法 ,用体育统计S P S S 1 1 . 0 f o r W i n d o w s 软件进 行 统计 处理 。 3 、综合训练法的应用 3 . 1 女子训练特点 从人体解 剖和 生理学分 析 ,女 性和 男性 之 间有 一定 的 差异 ,这是客 观存 在 的,只有 让人们认 识它 、掌握 它 ,才 能充分挖掘机体 的潜力 ,使训练 、比赛达到满 意结果 。8 0 年代 ,在 中长跑训 练与 女子生 理特征 的结合 上取得 了较 大 的突破 。8 0 年代末 至9 0 年代初 女子 中长跑 训练 负荷 量普 遍 增加 一倍 ,训练 强度 、密度 ,尤其 是在训练 时 间上 、训 练 次数 有 了显著 的增 加 ,运动水 平提 高幅度很 大 ,其 提高 的 速度 显著 大于 男子 。女子 中长 跑训练 “ 男子化 ”的训练 方 法和 手段 的采用 是对 女子 田径 运动 训练理 论与实 践进一 步 深化 的具体 反映 。女子特殊 的机 能、形态 、心理、生理和 运 动能力特 点 ,必须针 对这些 特 点进行训 练 ,才 能达 到较
训 练 法适 宜女 子 中长 跑运 动 训 练 、训 练计 划 的制 定 突 出综合 训
对中长跑训练内容与方法的理性思考

2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对 国内外 优秀中长跑运动 员的成绩 、训练 内 容、 训练方法等进行分 析、 归纳、 总结 。
3 研 究 结 果 与 分 析
31根据运动生理 、 . 生化理论确 认中长跑专项素质 由运动生 理、 生化 知识可知 , 3 s 10 的大强度运 动中人体 在 0一 5 8 供能主要由糖 酵解供 能 , 10 以后主要 由有氧氧化系统供能。 在 58 其 中较典型的 80米 、5 0 0 10 米跑主要是糖酵解供 能 , 30 而 00米 、00 50 米 、0 0 10 0米跑 主要是有 氧氧化系统供能 。因此 , 运动生理学和运动 生物化学对 中长跑专项 素质的确认实际是对 中长跑专项供 能能力 的确定。总结起来 ,中长 跑运 动的专项素质是 速度耐力和一般 耐 力 ,其本质是机体 内糖酵解 系统的供能能力 和有氧氧化系统 的供 能能力。 3 结合现代中长跑运动特 点确认 中长跑专项素质 . 2 现代中长跑的显著特点是速 度成分不断增 加。我 国著 名中长 跑教练员马俊仁指 出 : 中长跑项 目是高速度 的耐力 项 目,中长跑 “ 运动员既要有耐力 , 有很高 的速度水平 。 德 国、 又要 ” 罗马尼亚等国 的中长跑教练也指 出: 现代 中长跑的 比赛 , 动员之间不再 是一般 运 耐力 的比赛 , 而是速度 耐力 乃至速度 的较量 。 运动员坚持较 长时 是 间“ 高速跑” 能力 的较量 。 因此 , 现代 中长跑运动 的专项 素质是速度 和速度耐力 , 其中对 中跑而言速 度耐力 是基础 , 速度是 核心 ; 于长跑而 言 , 对 耐力 是基 础, 而速度耐力是核心 , 其生物化学本质是机体糖酵解供 能能力 。
1 前 言 从 王军到刑慧娜 ,中长跑 项 目一直是我 国田径运动 的高水
对中长跑训练发展趋势

对中长跑训练发展趋势的探究摘要当前随着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科学化, 中长跑运动水平有了飞跃猛进的发展。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并分析了有关专家对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研究成果, 回顾、分析了中长跑运动训练的进展,对中长跑训练的演变、现状进行了综合归类、分析和比较研究,论述训练方法在运动训练史上的方法学价值和对中长跑运动的历史贡献,并为中长跑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进一步推动中长跑运动训练水平的发展。
关键词中长跑训练,现状,发展趋势,中长跑技术一、前言(一)背景。
中长跑是一项很好的体育运动,它不受性别、年龄和场地条件的限制,可以因人而异。
通过此项运动,不但能提高专项成绩,更重要的是能达到健身的目的。
如果经常坚持,会有助于增强体质、锻炼意志、陶冶情操、预防疾病、延年益寿。
既然如此,为什么有些人和中长跑运动无缘呢?为什么又进而远之、闻而生畏呢?甚至一些人有反感!产生以上偏见的原因究竟在哪里呢?笔者认为其原因有二:一是练习者没有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运动成绩量力而行,常是无计划地蛮跑,结果跑后身体很不舒服,从而产生惧怕心理;二是在教学或训练中,没有根据对象的性别、年龄、体质、运动成绩等条件坚持循序渐进和个别对待等原则,而是做不切实际的超负荷、大运动量的练习,结果跑后身体疲惫不堪难以忍受。
例如:学生或受训者用了最大的努力,还是被评为不够尽力,而身体负担却已达到满负荷的程度,常此下去,受训者就对中长跑项目有反感,心理上产生不良的影响,甚至厌恶中长跑运动。
人言啧啧,产生共鸣,从而吓跑了想参加而又不敢参加的一些人。
(二)目的、意义和价值。
综上所述,造成练习者或受训者后怕的原因,不在中长跑运动本身,而在于方法方式不得当,没按科学办事。
为使众多的人解除疑虑,大胆地走入中长跑运动行列,并学会科学的练习和训练方法,特此对中长跑技术进行研究,愿它能把你引向中长跑运动的正确轨道。
并且为中长跑的教学、训练提供参考依据和素材。
二、中长跑训练现状(一)中长跑训练的发展经过六个阶段,按实践出现顺序分别是:不间断的长跑训练法、“法特莱克”训练法、间歇训练法、重复训练法、利迪亚德的“马拉松”训练法、综合训练法。
对中长跑训练方法发展的研究

对中长跑训练方法发展的研究一、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历史中长跑项目的训练方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那时的中长跑运动员主要靠大量的跑步训练来提高自己的体能。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长跑训练方法逐渐得到了改进。
20世纪的中长跑训练方法主要以持续跑、间歇跑和长距离跑为主,同时结合体能训练、柔韧性训练、力量训练等多种方法,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和科学的训练方法。
目前,中长跑训练方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系统。
训练内容主要包括有氧和无氧训练,以及各种功能性训练。
中长跑训练方法的科学性得到了更多的认可,各种理论和实践也为我们提供了很多借鉴。
心率控制训练、速度控制训练、间歇性训练等方法在中长跑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得中长跑训练方法更加科学和有效。
在未来,中长跑训练方法的发展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个性化训练方法的发展随着运动科学的进步,对于中长跑运动员的个性化训练将得到更多的重视。
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心理素质、训练目标等因素都将被纳入考虑范围,以实现更加精准的训练计划。
2. 科技手段在训练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运动科学和生物医学领域的技术突破,各种高科技手段将被广泛应用于中长跑训练中。
心率监测、步态分析、运动康复等技术将为中长跑运动员的训练提供更多的帮助。
3. 营养与康复的结合中长跑项目对身体素质有较高的要求,因此在训练中的营养和康复也变得尤为重要。
未来,中长跑训练方法将更加注重对运动员的营养调整和康复训练,以保证运动员在竞技中的最佳状态。
4. 训练内容的多样化未来,中长跑训练内容将更加多元化。
传统的有氧、无氧训练将会与其他形式的训练相结合,如核心稳定性训练、滑步训练、柔韧性训练等,从而形成更加全面的训练体系。
目前,中长跑训练方法仍面临着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训练单一、缺乏科学性、容易陷入训练误区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对策:1. 强化科学性训练中长跑训练方法需要更加科学化,应结合运动科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制定更加科学的训练计划,保证训练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分析与研究

对我 国现 阶 段 女 子 中 长 跑训 练 法 的 分 析 与研 究
刘 占锋
( 汉 科 技 大学 体 育课 部 ,湖 北 武 汉 武 408 ) 3 0 1
摘 要 : 过 文献资 料 法、 通 问卷调 查 法、 家访谈 法与数理 统计 法 , 专 对我 国现 阶段 女 子 中长跑训 练 法进 行
生 。中长 跑训练法 也 由过 去 单 一 的 、 一元 化 的 训 练 模 式 , 渐 向综合 的 、 元 化 的 模 式 发 展 。迄 今 为 止 , 逐 多 已 经 为人们 采用 的训 练法 有 : 续 训练 法 、 法特 莱 克” 持 “ 训
笔 者将 具体 通过 3轮 问卷 调查 完成 上述任 务 。具 体操 作 路线 分 为 3步 : 一 步 : 第 通过 开放 式 的问 d ln i a c u n n tan n t o wo n; r i i g mo e y wo d : d l n o g d s n e r n i g;r i ig me h d; ma ta n n d t
1 前 言
体 的研 究工作 。 自上 而 下 的 分 析 路线 以阿 ・ 恩马 卡 马 卡 洛夫 著《 中长 距 离 跑》 苏 A・ 基 莫 夫 ( 9 0年 ) 、 亚 18 对 中长跑 训练 方法 划 分 、 田麦 久著 《 周期 性耐力 项 目训 练 科学 论 文选》 胡 亦 海 ( 0 0年 ) 方 法 论 角 度对 运 动 、 20 从
目前 我 国 中长跑 运 动开 展 较 好 的 2 2个 省 市 专业 女 子
练法 、 间歇训 练法 、 复跑训 练 法 、 反 马拉 松训练 法 、 高原 训练 法 、 合 训 练 法 、 学 化 阶 段 训 练 法… 。我 国女 综 科 子 中长跑 曾 经 在 田径 运 动 史 上 获 得 过 骄 人 的运 动成
我国女子中长跑运动水平现状分析

1 、从2 0 0 9~2 0 ] 0 年度 比赛成绩看 目 到较高的水平,为运动成绩达到高水平奠 前我 国女子中长跑的国际地位
但 在 近 几 年 里 ,我 国女 子 中 长跑 项 目逐 渐 失去 了整 体 优 势 , 已影 响 到 我 国 田径 运 动 的持 续 发 展 。后 备 人 才 相 当 匮 乏 ,这 与 其
牙 等 国 实力 较 强 ,不 过 从 1 9 9 3 年 王 军 霞 以 2 9 :3 1 . 7 8 的成绩 打破 世 界纪 录仍 然保 持至 今。
1 . 1 、2 0 0 9  ̄2 0 1 0 年 度世 界与 国 内中长
的突破,应该说这 也是我国女子中长跑项 目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
2 . 3 、与 国际接 轨程度 不够
定 了基础;俄 、摩等 国在多年保持女子高
水 平 的过 程 中 ,逐 渐 形 成 了适 合 自己 国家
跑优 秀女 子运动 员 的成绩差 距
我 国 田径运 动 的发 展 做 出 了 突 出 的贡 献 。
平 。0 8 年 奥 运会 5 0 0 0 米冠 军 的 成绩 是 1 5 :
4 1 . 4 O ,薛 飞0 8 年 最 好 成 绩是 1 5 :2 8 . 3 7 , 说 明我 们 和 世 界 趋势 一 样 都 在 同步 下 降 。
运动 训练 学 l T H E ORI E S OF S P OR T T R AI NI N G
我 国女子 中长跑运动水平现状分析
◆文 / 姚 卫 李鹏飞 冉宁培 ( 上海体育学院 上海 2 0 0 4 3 8 )
对中长跑的分析与训练

1 发展 中长跑 运动员的有氧代谢能力 , 提 高呼吸系统 , 心血官系统 的功 能
从 不 同距 离 跑 有 氧 与 无 氧 代 谢 的 百 分 比 看 , 0 米 , 0 米 , 0 米 跑 属 于 典 型 的 无 10 2 0 4 0 氧代谢 项 目,0 0 , 0 0 米 , 5 0 米 10 0 马拉 松跑 属于 典 型的 有氧 代 谢项 目, 0 米 , 5 0 跑 是处 8 0 10 米 于 两 种 代 谢 项 目之 间 的 过 渡 性 项 目。 此 , 因 在 提 高 中长 跑运 动 员短 距 离 速 度 的 同 时 , 还 要提高他们 的有氧 代谢能 力, 即呼 吸 系 统 和 心 血 管 系统 的 功 能 , 能 提 高 中 长 跑 才 项 目的 运 动 成 绩 。 从 运 动 生 理 学 分 析 可 知 , 氧 代 谢 取 有 决 于 肌 肉 中 氧 的 供 应 是 否 充 足 。 人 体 内 而 需 要 的 氧 首 先 是 通 过 呼 吸 系 统 进 入 血 液 的 , 后再 由血 液 输 送 到 全 身 。 液 把 氧 供 然 血 给 肌 肉 和 各 组 织 器 官 后 这 种 训 练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 次 练 习 后 每 不 让 机 体 得 到 充 分 恢 复 就 进 行 下 一 次 练 习 , 便 在 休 息 时 使 每 搏 输 出 量 达 到 最 佳 以 值 , 证 再 次 练 习 时 心 脏 内 有 足 够 的 血 液 保 输 出 。 对 增 强 心 脏 机 能 和 摄 氧 能 力 是 十 这 分 有 效 的 。 据 跑 的运 动 强 度 , 可 分 为 小 根 又 强 度 间 歇 跑 和 大 强 度 间 歇 跑 ; 据 间 歇 时 根 间 的 长 短 , 可分 为 长 间歇 跑 和 短 间歇 跑 。 又 这 种 训 练 方 法 , 发展 速 度 , 氧 耐 力和 有 对 无 氧 耐 力 均 有 一 定 效 果 , 宜 于 中长 跑 准 备 适 后期 的训练 。 1 3重 复跑 训练 法 . 这 种 跑 就 是 多 次 重 复 规 定 的 强 度 和 距 离。 一般 情 况 下 , 这 种 方 法 来 提 高 跑 的 强 用 度 , 加 深 对 机 体 的 刺 激 , 进 无 氧 强 度 和 以 促
对现代中长跑训练中速度训练的研究论文(共5篇)

对现代中长跑训练中速度训练的研究论文(共5篇)第一篇:对现代中长跑训练中速度训练的研究论文摘要:通过分析世界中长跑训练的一些新变化,发现速度素质是影响中长跑运动成绩提高的主要因素。
在训练中掺入大量的高强度、短距离跑的内容已成为世界中长跑训练发展的趋势,也是中长跑运动成绩不断提高的重要保障。
笔者试通过研究分析对中长跑训练中的速度训练作一些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中长跑训练;速度训练;速度分配研究对象和方法1.1 研究对象:中长跑运动员1.2 研究方法1.1.1 文献资料法:查阅大量有关中长训练及其速度训练的资料。
1.1.2 对比分析法:对比中长跑运动员和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训练进行研究。
讨论分析2.1 现代中长跑训练的发展趋势趋势一:强调无氧能力和加强速度的提高我国著名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提出中长跑项目是高速度的耐力项目,中长跑运动员既要有耐力又要有很高的速度水平。
他把速度和速度耐力这两个反差很大的素质紧紧的结合在一起,突破了中长破案项目原特征的界定,重新认识了中长跑项目的特征。
趋势二:强调以短促长的训练方法目前困扰中长跑教练的是怎样提高运动员的专项速度,随着人们对人体结构认识的不断加深,打破了过去的条条框框以充分发展中长跑运动员的糖酵解系统的供能能力。
趋势三:强调以长补短的训练方式中长跑运动员主要靠糖酵解为主,在训练和比赛中,体内有大量乳酸堆积若体内乳酸得不到及时的缓冲和转化,体内的酸性物质增加,从而降低磷酸果糖酶活性,减少能量生成导致疲劳产生,运动员通过训练能提高体内血红蛋白的含量,血红蛋白对某些酸是良好的缓冲剂,因此运动员在大强度训练后进行5~8公里的越野跑,基本上使体内堆积的乳酸得以消除,它比静止性消除乳酸的速度快2倍。
趋势四:重视高原训练与平原交叉训练的统一高原与平原交叉训练主要是利用生物学适应原理,给机体以有效的刺激,提高运动强度,增加运动负荷,从而达到提高运动成绩的目的。
趋势五:以全面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增加负荷量及强度为重点现代运动时间证明中长跑运动员要达到世界水平,单依靠某一能力特别强是不够的,运动员必须有扎实的专项身体素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包括完整训练法、 分解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 间歇训练 法、 重复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和比赛训练
[ ] # 所编的 《运 法。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协作组 ( ’ + + + 年)
动训练学》 将运动训练基本方法分为持续训练法、 间歇 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变换训练法、 循环训练法、 比赛训
[ ] [ ] % & 年) 《运动训练学》 、 曲宗湖 ( ( ! %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中专家们对女子中长跑运动训练方法有关 问题的观点与看法, 用. -’ ’ ! $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 处理。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 ’ 运动训练法的定义 [ ] ’ 过家兴 (’ ) 所编的 《运动训练学》 中将运动 + * ) 训练法定义为: 教练员和运动员为完成训练任务, 达到 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目的而采用的途径和办法。通常 理解为, 教练员对运动员进行身体、 技术、 战术、 心理训 练, 完成预定的任务, 达到预定的目的而采用的具体途
子中长跑曾经在田径运动史上获得过骄人的运动成 绩, 现阶段出现滑坡现象, 笔者拟从训练法上进行分 析, 以期得出有益的启示。 9 研究对象与方法 & " % 研究对象 本研究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线开展具
收稿日期: ; 修回日期: & # # ( $ # " $ # & & # # ( $ # ’ $ & $ 论文说明: 该文为武汉体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
: , , 6 . = 4 7 9 , , + 7 A . ( = 7 , 4 * .> . 4 * 9 ? =9 @ 7 4 . A + 4 6 A .= 4 6 ? . D . A 4 7 , 4 . A 8 7 . E+ , ?> + 4 * . > + 4 7 ; + @ = 4 + 4 7 = $ ! 6 & + # 4 C / B 3
[ ] % 训练法、 综合训练法、 科学化阶段训练法 。我国女
体的研究工作。自上而下的分析路线以阿・恩马卡马 卡洛夫著 《中长距离跑》 、 苏# ・亚基莫夫 (% 对 ) $ # 年) 中长跑训练方法划分、 田麦久著 《周期性耐力项目训练 从方法论角度对运动 科学论文选》 、 胡亦海 (& # # # 年) 训练方法作多元比较研究的理论设想为基础, 就我国 女子中长跑综合训练法进行研究。 笔者将具体通过"轮问卷调查完成上述任务。具 体操作路线分为"步: 第一步: 通过开放式的问卷调查 目前我国中长跑运动开展较好的 & & 个省市专业女子 中长跑运动队采用的训练法; 第二步, 根据教练员和专 家所陈述的训练法 (自下而上的训练方法来源) 和已有 的训练法 (自上而下的训练方法来源) 初选训练法, 进 行第二轮问卷调查; 第三步, 在第二轮调查的基础上, 对于常用的训练法作进一步研究, 遴选在实际训练中 频繁采用的主要方法。 & " & 研究方法 & " & " % 文献资料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 就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 有关问题阅读了运动训练学教材小组 & # # # 年编写的 《运动训练学》 、 体育院校成人教育小组% ) ) )年编写的 《运动训练学》 、 徐绪友等人 % 《身体素质 ) $ ( 年编写的
完成训练任务, 提高专项运动成绩所采用的途径和办
[ ] & 法。曲宗湖 ( 主编的 《学生运动员的发现和 ( $ $ (年)
培养》 中将运动训练法定义为: 教练员和学生运动员为 完成训练任务, 达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目的而采用的 途径和方法。 从文献综述可知, 国内众多学者对于运动训练法 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几乎没有多大的出入, 这说明对 运动训练法的见解是明确的。 # ! ( 运动训练法的分类 [ ] ’ 据过家兴 ( 、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 ’ + * ) 年) + + $
年龄结构 # $岁以下 % # $ ! % $岁 ’ ( % $ ! & $岁 & ( & $岁以上 # (
本研究经过( 轮问卷调查, 就女子中长跑运动训 练方法的有关问题向各体育院系的专家学者及国家 队、 省队部分教练员发出调查问卷, 为女子中长跑运动 训练方法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在问卷调查表的设计 过程中, 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并修改, 经专家一致认为问 卷设计 “比较完善” 后, 发放问卷。 本文所调查和发放问卷的对象是国家、 省市田径 教学与训练专家, 其职称和年龄结构如表!所示。
第! #卷第)期 & # # (年 )月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F 9 6 A , + @ 9 -5 6 * + , ’ , = 4 7 4 6 4 . 9 -0 * = 7 ; + @ 1 ? 6 ; + 4 7 9 , B
G 9 @ " ! #H 9 " ) I . " & # #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被调查专家情况表
职称结构 教授 % $ 副教授 # ( 讲师 %
( ")
高级教练 ( %
每轮问卷发放及回收情况如表(所示。 表" 女子中长跑训练有关问题问卷 调查表发放与回收情况
问卷 发放 (份) 回收 (份)回收率 (")有效 (份)有效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将其分为整体控制方法和具体操作方法 ( $ $ $年) 两大类。前者包括模式训练法和程序训练法。后者则
中将运动训练法定义为: 在运动训练活动中, 提高竞技 运动水平, 完成训练任务的途径和办法。运动训练方 法在教练员的 “训” 和运动员的 “练” 的过程中被应用, 是教练员和运动员在双边活动中共同完成训练任务的
(0 , , , ) " 1 " 2 . 4 " 5 6 * + ,( , 7 8 " 9 -: . ; * " 5 6 * + ,! " # # * # < * 7 , + 3
& ’ () * + , $ . , /
, + ,+ , + @ = 7 =E + => + ? . 9 4 * .3 A . = . , 4 4 A + 7 , 7 , . 4 * 9 ?9 -< * 7 , . = .E 9 > . ,> 7 ? ? @ . + , ? @ 9 , 7 = 4 + , ; . A 6 , $ 4 7 ; = B /> /? , , 7 , " # = 4 * . A . = 6 @ 4 9 6 A 4 A + 7 , 7 , . 4 * 9 ? = + @ 7 . ?> 9 = 4 A . 6 . , 4 @ 7 ,3 A . = . , 4 4 A + 7 , 7 , 9 4 * .< * 7 , . = .E 9 > . , / /> 3 3 C B / , , ; 9 , 4 7 , 6 9 6 = 4 A + 7 , 7 , A . . 4 7 4 7 9 , 4 A + 7 , 7 , + , ? 7 , 4 . A $ > 7 ? ? @ . + , ? @ 9 , 7 = 4 + , ; . A 6 , , 7 , . A . 7 , 4 . A + 4 . ? 4 A + 7 , 7 , / 3 / /? /E / / 8 + @ 4 A + 7 , 7 , " / : ; ; ; > 7 ? ? @ . + , ? @ 9 , 7 = 4 + , ; . A 6 , , 7 , 4 A + 7 , 7 , . 4 * 9 ? E 9 > + , 4 A + 7 , 7 , 9 ? . 7 , ( + 1 & /? / /> /> %3 8 前言 回顾中长跑训练法的发展史, 不难看出, 每种训练 法的诞生, 都将导致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 也就是说 每次中长跑运动成绩的提高, 必定有新的训练法的产 生。中长跑训练法也由过去单一的、 一元化的训练模 式, 逐渐向综合的、 多元化的模式发展。迄今为止, 已 经为人们采用的训练法有: 持续训练法、 “法特莱克” 训 练法、 间歇训练法、 反复跑训练法、 马拉松训练法、 高原
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的分析与研究
刘占锋
(武汉科技大学 体育课部,湖北 武汉 ! ) " # # $ %
摘
要: 通过文献资料法、 问卷调查法、 专家访谈法与数理统计法, 对我国现阶段女子中长跑训练法进行
了分析与研究。研究结果显示: 综合训练法、 持续训练法、 重复训练法、 间歇训练法是我国现阶段女子中 长跑运动训练采用频率最高的!种训练法。 关键词: 中长跑; 训练法; 女子; 训练模式
[ ] ( 径和办法。胡亦海 ( 所编的 《运动训练学》 ( $ $ $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