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合集下载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中长跑是一项要求耐力和持久力的运动项目,需要均衡的训练和正确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中长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技巧。

1.耐力训练:中长跑是一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所以耐力训练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来提高心肺功能。

定期进行长距离的训练,逐渐增加距离和时间的长度,可以提高耐力。

2.间歇训练:中长跑不仅需要优秀的耐力,还需要灵活的速度控制能力。

间歇训练是一种反复进行高强度和低强度的训练方法。

可以选择跑200米、400米或800米的间歇训练,每次高强度的跑步应该在个人最大心率的85%以上,然后在低强度的跑步中恢复。

3.核心肌肉训练:中长跑需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能力。

核心肌肉的训练可以通过做平板支撑、桥式动作、坐姿交替举腿等来加强。

强健的核心肌肉可以提供稳定的身体姿势和正确的运动动作,帮助减少受伤的风险。

4.正确的跑姿:中长跑的正确姿势是非常重要的。

要保持身体直立,肩膀放松、手臂自然摆动,眼睛注视前方。

脚步可以稍微撑直、落在脚掌前部,避免重击脚跟。

5.饮食和补充水分:适当的饮食和补充水分对于中长跑训练也至关重要。

要确保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来提供能量和促进肌肉的修复和生长。

此外,在训练前后适当的补充水分,保持身体的水分平衡。

6.适当的休息和恢复:中长跑对身体的负荷较大,适当的休息和恢复非常重要。

每周安排一到两天的休息日,让身体有时间恢复和修复。

可以选择进行轻量级的活动,如散步或瑜伽来促进血液循环和肌肉的放松。

7.心理训练:中长跑需要坚持和毅力,心理训练可以帮助你更好地应对压力和疲劳。

可以使用正向的自我暗示来增强信心,设定目标并追求。

参加比赛和与其他跑友一起训练也可以提供社交支持和竞争动力。

总之,以上是一些中长跑训练方法,可以帮助提高技巧。

坚持正确的训练方法和适当的休息,配合良好的饮食和心理训练,你将能够提高中长跑的水平。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

中长跑运动方法学中长跑是田径运动项目之一,是体能训练的重要方法之一、训练不仅要求体能的提升,还要有科学有效的方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主要包括基础训练、间歇训练和专项训练。

一、基础训练:基础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

基础训练的核心是有氧运动,如慢跑、长跑等,通过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来逐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1.逐渐增加训练量:训练量的增加要循序渐进,运动员可以每周增加跑步的时间和距离,但要控制在适宜的范围内,避免过度训练引起的损伤和疲劳。

2.控制训练强度:训练强度应根据运动员的身体状况和训练目标来确定,一般可通过心率来控制。

可以将心率控制在65%~85%的范围内进行训练,以保证达到有氧运动的效果。

3.增加变速跑训练:在基础训练中适当增加变速跑的训练,既可以提高耐力水平,又可以锻炼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

变速跑训练包括渐进式加速跑、长跑换线、轮流领跑等。

二、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中长跑训练中的一种训练方法,通过有计划的高强度训练和恢复训练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1.长短间歇训练:长短间歇训练是指在高强度运动(如快跑)后进行一段恢复训练(如慢跑),然后再进行高强度运动。

长短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增加肌肉的燃烧能力。

2.重复间歇训练:重复间歇训练是指在一段距离上进行高强度运动,然后进行一段完全休息,再重复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速度和爆发力,增加肌肉的力量和腿部肌肉的协调性。

3.阶段间歇训练:阶段间歇训练是指将整个训练过程划分为不同的训练阶段,并在每个训练阶段之间安排适当的休息时间。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耐力能力,增强肌肉的耐力和爆发力。

三、专项训练:专项训练是根据中长跑项目的特点和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1.技术训练:中长跑的技术训练主要包括跑步姿势、呼吸控制和节奏控制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技术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跑步效率和节奏感,减少能量的浪费。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

中长跑训练方法有哪些提高技巧1.适应性跑步:适应性跑步是中长跑训练中的基础,通过逐渐增加跑步的里程和时间来培养跑步的耐力和稳定性。

初学者可以从每周2-3次的30分钟缓慢跑开始,然后逐渐增加跑步的次数和时间。

2.长距离练习:长距离练习是中长跑训练中提高耐力的重要一环。

可以选择一些固定距离比赛,如5公里、10公里或半程马拉松,并制定训练计划,逐渐增加每周的长跑里程,以提高耐力和减少疲劳。

3.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一种通过交替高强度和低强度训练来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的方法。

可以选择一段固定的距离,如400米或800米,以尽可能快的速度跑完,并在之后慢跑或走路恢复。

通过多次重复这一训练循环,可以逐渐提高跑步速度和耐力。

4.爬坡训练:爬坡训练是一种通过在上坡道路进行跑步来提高肌肉强度和爆发力的方法。

选择一个适度陡峭的上坡道路,以较慢的速度爬上去,然后在之后以较快的速度下坡。

通过多次重复这一训练循环,可以提高肌肉的力量和爆发力,帮助在比赛中更好地应对上坡的挑战。

5.操场训练:操场训练是一种在运动场上进行多样化跑步训练的方法。

可以设置不同的跑步动作,如冲刺、循环跑、绕圈跑等,通过不同的距离和速度变化来提高跑步技巧和速度。

6.持续的有氧运动:持续的有氧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或慢跑,可以帮助提高心肺功能和耐力,同时减少跑步训练对关节和肌肉的压力。

可以选择每周1-2次进行这些有氧运动,以增强身体的整体素质。

7.核心肌肉训练:核心肌肉训练可以增强腹部、背部和臀部等核心肌群的力量,提高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性。

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核心训练动作,如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和深蹲等,进行每周2-3次的核心肌肉训练。

总结起来,中长跑训练方法涵盖了适应性跑步、长距离练习、间歇训练、爬坡训练、操场训练、持续的有氧运动和核心肌肉训练等。

通过综合运用这些训练方法,可以提高中长跑的技巧和水平。

但需要注意的是,跑步训练应根据个体的身体状况和目标进行合理的计划,并且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距离,以避免过度训练和受伤。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中长跑是一项需耐力、速度、力量等多种素质综合发挥的运动,需要经过科学合理的训练才能提高成绩。

下面就介绍一些中长跑的常见训练方法,帮助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

1.基础有氧训练这是中长跑训练的基础,旨在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

训练包括长距离慢跑、持续时间较长的有氧持续负荷训练、间隔训练等。

运动员每周需要进行3至4次的基础有氧训练,逐渐增加跑步的里程和持续时间。

2.阶段性训练中长跑的训练需要根据比赛季节的不同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

一般来说,准备期的训练重点是提高有氧耐力和基本体能,强化期的训练重点是提高速度和力量,比赛期的训练则要进行针对性的赛前训练和恢复训练。

通过分阶段的训练,可以使运动员在比赛季节达到状态的最高峰。

3.间隔训练间隔训练是中长跑训练中常用的一种高强度训练方法。

它通过重复进行高强度运动和恢复运动的交替,提高运动员的耐力和速度。

常见的间隔训练包括梯度跑、400米和800米重复间隔训练等。

训练时可以通过控制速度和休息时间的方式来调整训练强度。

4.长间歇训练长间歇训练是一种强度较高的训练方法,通过在高强度运动后有较长时间的休息,使身体可以更好地恢复。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运动员的有氧耐力和节奏感。

常见的长间歇训练包括200米和400米跑,每一组的距离之间有较长的休息时间。

5.节奏训练节奏训练旨在提高运动员的竞速能力和技术水平。

训练中需要控制跑步的节奏和速度,并模拟比赛的实际情况进行训练。

常见的节奏训练有渐进跑、负荷跑和鼓励跑等。

6.技术训练中长跑的技术也是提高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训练中需要注重提高跑步姿势、呼吸技巧、节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

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使运动员能够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和技术,提高跑步效率和速度。

除了上述的训练方法外,中长跑训练还需要注意补充适量的营养和合理的休息。

运动员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听从教练指导,逐渐适应训练强度的增加,确保身体的健康和训练效果的达到。

此外,科学调整训练计划和内容也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训练需求都有所不同,需要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训练方案。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青少年学生中长跑训练的十种有效方法
一、慢跑训练
1.每周安排2-3次慢跑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每次跑步
的距离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2.慢跑训练时,要控制心率,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3.慢跑训练期间,要注意正确的呼吸技巧,避免窒息。

二、间歇训练
1.安排2-3次间歇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间歇训练时,每次短跑距离为100-200米,中等距离为200-400米,长距离为400-800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3.每次间歇训练时,要控制心率,保持在80%-9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三、极限训练
1.安排1-2次极限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极限训练时,每次短跑距离为400-800米,中等距离为800-1000米,长距离为1000-1200米,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

3.极限训练期间,要控制心率,保持在90%-95%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训练有效。

四、跳绳训练
1.安排2-3次跳绳训练,每次持续20-30分钟。

2.跳绳训练时,要注意正确的跳绳姿势,保持腰部挺直,肩膀放松,跳绳时尽量轻柔,避免累赘。

3.跳绳训练期间,要控制心率,保持在60%-70%的最大心率区间,以保证心率的稳定。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与技巧一、训练方法:1.基础训练:中长跑的基础训练是培养运动员的耐力和基本肌力,以提高心肺功能。

基础训练包括长时间的慢跑,每天保持一定的跑步量和频率。

通过长时间的持续跑步,可以增加心肺功能,提高肌肉适应能力。

2.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高强度的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例如,进行数组300米或400米的间歇训练,每组之间休息时间较短,以刺激心率的快速上升和恢复,以加强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3.速度训练:速度训练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有效方法。

速度训练包括短距离的快速跑步,如100米、200米的全力冲刺。

通过速度训练,可以提高运动员的爆发力和快速反应能力,提高比赛中的加速度。

4.阶段训练:根据比赛季节的不同进行相应的阶段训练。

一般分为基础期、力量期、提高期和竞赛期。

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和内容都不同,例如基础期注重长跑的持续性和心肺功能的提升,力量期注重肌肉力量的训练,提高期注重比赛前的速度和无氧能力的提高,竞赛期注重比赛状态的调整和技术的提高。

二、技巧:1.正确的姿势:中长跑的正确姿势包括身体的直立、腹部收紧、胸部自然挺起、肩胛骨放松、头颈保持放松和自然前倾等。

正确的姿势有助于节约体力和提高跑步效果。

2.掌握呼吸节奏:呼吸是中长跑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重呼吸的节奏和深度。

一般而言,每跑1-2步吸气,每跑2-3步呼气。

3.控制节奏:在比赛中和训练中,运动员需要学会合理控制自己的跑步速度,根据比赛或训练的需要,控制好跑步节奏。

跑步节奏太快容易造成体力过早消耗,跑步节奏过慢则容易被对手超过。

4.技术训练:中长跑也需要注重跑步技术的训练。

例如,弯道的转弯技巧、地形起伏时的踩踏艺术、比赛中超越对手的技巧等。

技术训练有助于提高比赛的成绩和避免受伤。

5.科学的营养补给:在中长跑训练中,合理的营养补给对于运动员的身体恢复和持久力的提高至关重要。

合理摄取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确保身体的能量供给和肌肉的恢复。

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中长跑是一项较为耐力性的运动项目,训练方法的选择对于提高中长跑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

1.基础有氧耐力训练基础有氧耐力训练是中长跑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适量的长时间低强度跑步,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和肌肉耐力。

训练方法包括慢跑、轻松跑、持续跑等,一般主要以低于自己最大心率的60%-70%的心率来进行,时间可以根据个人的情况逐渐延长。

2.渐进训练渐进训练是指根据个人的适应能力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距离。

可以通过逐步增加每周的训练量、逐步提高速度和距离等方式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适合中长期的训练计划,可以帮助身体逐渐适应高强度的训练,并提高中长跑的耐力和速度。

3.间歇训练间歇训练是通过中高强度的间歇性运动来提高耐力和速度。

常见的间歇训练包括跑步冲刺、坡度训练、梯度跑等。

训练强度要求较高,一般在85%-95%最大心率范围内进行。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训练心肺功能和提高肌肉力量,从而增强中长跑的速度和耐力。

4.阻力训练阻力训练是通过增加外部的阻力来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常见的阻力训练包括山地跑、蹲跳、爬楼梯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加肌肉力量,提高中长跑的爆发力和耐力。

5.节奏训练节奏训练是通过控制跑步速度来提高中长跑的速度和节奏感。

常见的节奏训练包括负重训练、变速跑等。

训练方法一般是根据目标距离和时间设定一定的配速,通过反复的训练来提高中长跑的速度和持久力。

6.核心肌群训练核心肌群训练是通过锻炼核心肌群的力量和稳定性来提高中长跑的稳定性和姿势控制能力。

常见的核心肌群训练包括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腿部提升等。

这种训练方法可以增强核心肌肉的力量,提高姿势稳定性,减少损伤的发生。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中长跑训练方法,每种方法都有不同的训练强度和时间要求,可以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训练方法进行训练。

同时,为了保证训练的效果和安全,建议在进行中长跑训练前进行适当的热身运动和拉伸放松,并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训练计划和休息时间。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训练方法

1、时间耐力训练法:其基本特点是跑的距离长,匀速的公路跑,初学者为达到训练效果,一次课至少要跑15分钟,优秀运动员一周最少要跑160km以上,一次课要达到12-20km,强度为1km/3分20秒至4分20秒,通过此方式提高耐力水平及有氧训练水平。

2、重复训练法(反复跑):跑的段落中间休息时间较长,重复跑的距离范围较宽,可从最短的50米至1000米、2000米、3000米、4000米以上,在训练中可使用变化距离或相同距离的重复训练。

如:5×200米27分休息5分总距离1000米或者:2×150米21” 休息3分3×200米27” 休息5分总距离1200米2×150米20” 休息3分距离虽可以改变,但要根据总的强度要接近,同时距离的变化不宜过大。

3、间歇训练法(变速跑):此方法的特点是:①有节奏的交替,有相对的间歇,身体得不到完全恢复。

②训练强度不同:有与比赛速度相同的,也有大于或小于比赛速度的。

③运动量大,可以一次课完成20-40×400米。

间歇训练与重复训练的区别在于休息的时间。

间歇训练的休息时间短,体力不能完全恢复,而且间歇时间相同,不完全恢复。

如:6×200快200慢。

当脉搏恢复到130-120次/分,就开始进行下一个段落。

间歇训练内容包括:①距离②强度③重复次数④间歇时间与内容。

⑴距离:要短于比赛距离。

如:800米运动员可进行200米、300米、400米的间歇训练,传统的方法在100-400米之间。

⑵强度:强度可根据任务(如发展一般的耐力或专项耐力)而定。

如:800米成绩为2分的运动员可选择安排:A.4×200快30”+200慢跑60”B.4×200快25”+200慢跑60”C.4×200快跑35”+200慢跑60”在传统的间歇训练法中,强度要逐步提高。

⑶重复次数:通常一次课中,间歇跑的总量不宜过多的超过专项距离的长度,各项目的系数不同,如下表:⑷间歇的时间与内容:间歇时间取决于运动员的水平,高水平的运动员的间歇时间要准确,间歇时间可以用时间或脉搏来控制,各个不同专项的不同段落间歇跑的时间如下表:注:间歇休息的重点不在时间而在于休息的方式,不能坐、停、卧,应慢跑或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经典训练方法
中长跑的日常训练都有哪些方法呢?我们不妨来看看。

以下仅供参考!
一、耐力训练
这种训练方法比较简单,出现在20世纪初,基本上依赖运动员自己的天赋,运动员以自我练习为主,量和强度都很小,其特点是训练的距离和时间远远超过比赛的距离和时间,且用速为匀速,地点一般在野外。

1、方法的改进:上世纪20年代后,人们对这种训练方法作了改进,主要做法是把度训练和耐力训练结合起来,跑的量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并且对全年的训练时期作了一定的划分。

各训练阶段的训练手段有明显区别。

准备阶段的训练具有一定的量和强度;比赛时期的速度训练内容有较大增加。

“接近或达到比赛距离的强度跑
”这一训练手段就是从这时开始的。

这种训练方法主要以芬兰人为代表。

30年代后,以美国教统员米.黑非为代表的美国、英国、芬兰的中长跑界在使用郊外长时间匀速训练的基础上,采用田径场地圳练,主要是一些速度训练。

2、理论依据:训练时间长于30分钟的不间断跑的心率保持在140――160次/分钟,对于发展运动员心脏功能和提高有氧能力,效果明显。

3、取得的成绩:芬兰运动员帕.努尔米于1924年第8届奥运会中长跑比赛中获得4枚金牌,其后10年间13次打破5个项目的世界纪录。

受益于这种训练方法的还有美国运动员比采恩伦,他在1934年以3分48秒8的成绩创造了1500米的世界纪录。

二、“法特莱克”训练法
这种训练方法是瑞典中长跑被教练员古斯塔.赫迈尔创造发明的,“法特莱克”瑞典语的意思是“速度游戏”,其训练方法主要是利
用自然环境如田野、树林、沙地等进行走、慢跑、快跑的练习、运
动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感觉决定加速、放松的时间和距离。

这种训练
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环境的条件及游戏使运动员的心理比较放松,很好。

训练的距离一般为10――20公里。

加速的距离一般为
600――2000米。

1、理论依据:“法特莱克”训练法通过野外变化速度跑的方式.将运动员的心率控制在130――180次/分钟之间,既发展了运
动员的有氧能力,又发展了运动员的无氧能力。

同时,对运动员的
心理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

2、取得的成绩:在“法特莱克”法的训练下,瑞典运动员黑格
和安德森创造了20年不败的神话。

三、间歇训练法。

此方法是德国中长跑教练员波.格施勒和生
理学家莱因德尔,于20世纪40年代共同创造的。

间歇训练法是对
多次练习的间歇时间作出严格的规定,使机体处于不完全恢复状态下,反复进行练习的训练方法。

训练中将间歇训练分为三种类型:
高强性间歇训练、强化性间歇训练(A、B型)、发展性间歇训练。

高强性间歇训练时间小于40秒,心率190次/分钟恢复为
120――140次/分钟,强度大,间歇很不充分。

强化性间歇训练A
型训练时间小于40――90秒,心率18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
次/分钟,强度大,间歇不充分;B型训练时间小于90――180秒,
心率170次/分钟恢复为120――140次/分钟,强度较大,间歇不充分。

发展性间歇训练时间大于5分钟,心率160次/分钟恢复为120
次/分钟,强度中等,间歇不充分。

间歇方式均为走和轻跑。

1、理论依据:通过严格的间歇过程,可使运动员的心脏功能得
到明显的增强;通过调节运动负荷的强度,可使机体各机能产生与
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间歇训练,可
使糖酵解代谢功能能力或磷酸盐与糖酵解混合代谢的功能能力或糖
酵解与有氧代谢混合功能能力或有氧代谢功能能力得到有效地发展
和提高;通过严格控制间歇时间,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
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巩固技术动作;通过较高负荷心率的刺激,可使肌体抗乳酸能力得到提高,以确保运动员在保持较高强度的情
况下具有持续运动的能力。

2、取得的成绩:通过间歇训练的应用,使德国运动员在20世纪40――50年代先后3次打破世界纪录。

四。

重复训练法
训练中多次重复几个固定的段落,段落可以短、等于或者稍长于比赛段落,休息间歇时间较长,心率恢复到110――100次/分时继
续训练。

重复训练法的核心是五大结构(段落长度、跑的速度、重
复次数、间歇时间、休息方式)和三种类型,即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小于30秒,强度最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中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30秒――2分钟,强度次大,间歇
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长时间重复训练法(时间
2――5分钟,强度较大,间歇时间相对充分,间歇方式走或坐)。

1、理论依据:通过重复训练,可使运动员的有氧能力得到明显的增强,产生与有关运动项目相匹配的适应性变化;通过不同类型的重
复训练,有利于运动员在激烈对抗和复杂困难的比赛环境中稳定发
挥技术动作,提高运动成绩。

2、取得的成绩:重复训练成功的典型代表是比利时运动员
罗.莫恩斯,在1955年打破了保持16年之久的800米1分45秒7
的世界纪录。

五、马拉松训练法
60年代新西兰的里迪亚德推崇“公里数创造冠军”的理论,创
造了马拉松训练法。

运用这种方法培养了两个奥运会冠军并创造了
5项世界纪录。

从而使世界中长跑分为在自然环境中的匀速和任意
变速的训练方法与跑道上间歇训练方法两大训练体系。

六、高原训练法
受到1968年墨西哥奥运会的启示,中长跑又创造了强化训练手段――高原训练法,这种训练方法促进了世界中长跑水平的进一步发展。

要求
1、准备期:训练重点放在发展运动员的全面身体素质和一般专项能力,方法主要以不间断长跑训练法和“法特莱克”训练法,结合速度和一般力量练习,发展运动员的有氧水平,提高运动员跑的能力。

2、竞赛期:以发展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重点,方法可以选择间歇训练法和重复训练法,对运动员的跑量和强度通过心率加以控制,逐步形成竞技状态,并将最佳竞技状态保持到比赛。

3、恢复期:以慢跑、带有游戏特点的“法特莱克”跑、球类活动以及医学和心理学措施进行身体恢复和心理疲劳的消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