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登岳阳楼名师推荐1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设计

登岳阳楼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学会运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喜爱,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文化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1. 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三、教学难点学会使用适当的语言描述景物和叙述故事。
四、教学准备1. 教案制作。
2. 电子设备:电视、电脑、投影仪。
3. 教学素材:有关岳阳楼的图片、文章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观看一段视频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
2. 同学们看完视频后,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对岳阳楼的了解和印象。
步骤二:学习(25分钟)1. 分组,每组一份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资料。
2. 学生阅读文章,了解岳阳楼的历史、文化和景点特色等。
3. 小组讨论,归纳总结出岳阳楼的重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步骤三:展示(15分钟)1. 小组展示分享归纳总结的内容。
2. 教师引导和补充相关知识,确保学生对岳阳楼有更深入的了解。
步骤四:活动设计(25分钟)1.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景点或故事,用适当的语言进行描述和叙述。
2. 学生可以通过简单的舞台表演、图片展示、朗读等形式呈现。
3. 各小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进行点评和评分。
步骤五: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小组展示和点评,总结岳阳楼的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展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六、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观岳阳楼,亲身感受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
2.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岳阳楼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2. 评价学生对岳阳楼的理解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程度。
八、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度有所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表达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登岳阳楼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大班

登岳阳楼教案大班目标:1. 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了解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教师:备课教案、PPT、素材图片、讲解稿、教学录音、学生评价表。
2. 学生:学习笔记、素描工具、彩色画笔、纸张。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描绘岳阳楼的画作和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对于登岳阳楼的好奇心。
Step 2 了解岳阳楼(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岳阳楼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包括岳阳楼的建造时期、建筑特点和与屈原的相关故事等。
Step 3 学习素描技巧(1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掌握素描的基本技巧,如线条的运用、阴影的处理等。
Step 4 观察岳阳楼(2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或者图书馆附近的高楼,观察并记录岳阳楼的外观、细节和周边环境。
Step 5 创作素描画(40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到的岳阳楼的形象,运用所学的素描技巧,进行创作。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角度和题材。
Step 6 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将自己的素描作品展示给同学们,并进行互相欣赏和评价。
同时,教师也进行评价,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
Step 7 总结和反思(10分钟)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和不足之处,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感受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绘画材料和技法来创作岳阳楼的画作。
2. 学生可以通过调研和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岳阳楼的历史和文化,并进行展示。
评价方式:1. 学生的素描作品。
2. 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学习笔记。
3. 学生的合作参与和团队意识。
4. 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创作,将抽象的历史文化概念转化为具体的画面,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然而,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在观察和创作中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和挫折。
为此,可以适当增加观察和创作的时间,并提供更加具体和详细的指导。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

2023年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优秀5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登岳阳楼说课稿一等奖篇一(一)教材所处的地位及作用《登岳阳楼》是高二语文选修第二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新的高考大纲明确规定:中学生应该初步具备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并且高考试题也由过去的客观题型变成主观题型。
这无疑增加了考生答题的难度,所以,平时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对古典诗歌的鉴赏,鉴赏的主要内容是诗词的表现手法和主要写作特色,也要兼及思想内容和名言警句的赏析。
因此在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教师给予诗歌鉴赏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的作品,诗人时年57岁,身患重病,离去世仅二年。
诗人历经沧桑,年老多病,独登此楼,感慨万千。
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渺渺,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写景气势恢宏,抒情深沉感人。
此诗是学习古诗艺术手法的典范,是培养古诗鉴赏能力的好教材。
(二)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立为:1、背诵本诗。
2、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3、学会通过反复诵读、想象去置身诗境,通过意象联缀、补充炼字炼句缘景明情。
教学重点:通过学习本诗了解鉴赏古典诗歌要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教学难点:“坼”“浮”字妙处的理解。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在教学目标、教学环节等程序的设定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1、知识经验:本班学生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对古典诗词的内容、鉴赏方法等有了一定的积累和掌握,因而在此基础上通过本诗的学习,学会如何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来达到鉴赏诗歌的目的,应该难度不大。
登岳阳楼公开课一等奖优质获奖课件

诸君试看: 洞庭湖南极潇湘, 扬子江北通巫峡, 巴陵山西来爽气, 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 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 问谁领略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2、颈联利用了什么艺术 手法?突出了岳阳楼旳什么 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1、颔联旳两句诗中,诗眼分 别是哪两个字?试结合全诗作简 要赏析。
“引”和“衔”。利用拟人旳手法, 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途中旳喜悦之情。
“引”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懂得人情, 把愁心带走旳情境;“衔”形象地写出 了山懂得人旳心意,把好月送来,与诗 人共享欢乐旳情境。
诗歌先写登楼所见,再写由此引起旳身世 之感,亲朋音讯全无,自己一身病痛,惟剩一 条孤舟,然后由个人推及到国家,近十年旳安 史之乱,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旳损失。今后, 外族侵扰,藩镇割据,民不聊生,怎不令诗人 牵肠挂肚?
因而这涕泪之中,有对亲戚朋友旳眷念, 有年老孤单旳悲哀,有对国家前途旳忧虑,也 有无以报国旳自悼。
身世之悲 家国之痛 忧国忧民
前四句写景 → 宽阔广大 五六句叙身世 → 凄凉落寞 七八句抒感叹 → 广阔胸襟
开阔 ↓
狭窄 ↓
开阔
引题 写景 个人景况 国事艰难
交代背景 宽阔广大 凄凉落寞 广阔胸襟
意境宽阔宏伟
景
洞庭湖旳广 阔无垠,烟 波浩淼与气 势磅礴。
情
孤单凄苦漂泊 忧国忧民
诗歌小结
本诗标题是《登岳阳楼》,但诗 歌并不局限于写“岳阳楼”和“洞庭 水水”。诗人摒弃眼前景物旳精微刻 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 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 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 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 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 博大深远旳意境。
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一等奖3篇

1、登岳阳楼初中杜甫经典语文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学习如何通过对古典诗歌中意象的把握来体会和品味诗歌的意境美。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2、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本诗〖教学重点〗理解和体会杜甫怀才不遇的忧愤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的《登高》一诗,大家还能背下来吗?(学生齐背)对,背得很好。
哪一位同学能不能说说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诗——《登岳阳楼》,看看这首诗又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
二、朗读背诵1、多媒体播放朗读录音,学生听读。
2、教师作诵读提示。
这首诗所包含的内容极为丰富,感慨也极深沉,要读得缓慢些。
首联从“昔闻”到“今上”长达数十年,已包含着人世沧桑的感慨,读得快了则意味不同,可能正如仇注所云“喜初登也”。
颔联写岳阳楼景色,读时须有纵目远眺之意,“日夜浮”三字尤应慢读——似乎说“多少个日日夜夜就这样过去了”。
这是为下文蓄势。
下面两联说感慨,要用深沉的语调读:颈联说个人,有无限辛酸,调子低些为好;尾联说国家,有满腔悲愤,调子稍稍上升——这是全诗高潮所在。
3、学生朗读背诵。
先教师范背,再学生个人朗读,集体齐读,试背。
三、了解背景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
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
《登岳阳楼》教案

《登岳阳楼》教案《登岳阳楼》教案15篇(热)作为一名教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登岳阳楼》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登岳阳楼》教案1 知识目标:1、通过了解作家生平及思想体味诗歌内容。
2、体会诗歌意境,把握诗歌主旨。
能力目标: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及“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方法赏析诗歌,培养学生把握诗歌内容,品味诗歌内涵的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杜甫怀才不遇,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及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
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自主、交流、展示、点拨、比较。
一、导入新课江南三大名楼除了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和湖北武汉的黄鹤楼,还有一个就是湖南岳阳的岳阳楼。
我们已经学过宋代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当中有一句“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前人之述备矣”,那么这个“前人”就包括诗圣杜甫以及诗仙李白。
面对洞庭湖水的奇丽风光,范仲淹表达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理想,在唐代现实主义作家杜甫的眼中,洞庭湖又会引发出怎样的情思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比较学习唐朝两大泰斗面对岳阳楼的感情抒怀。
欣赏诗歌,必须有一定的方法。
因为诗歌作为最古老的文学样式,它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
要想体味诗歌的魅力,就必须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今天,我们运用学过的“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置身诗境,缘景明情”之法来欣赏杜甫的这首《登岳阳楼》。
二、知识链接1、岳阳楼简介。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城西,建于唐朝开元四年至开元七年间,建筑高耸,气势雄伟。
自古以来,这座宏伟的楼宇与武昌的黄鹤楼、南昌的滕王阁,被誉为楚地三大名楼。
据记载,三国时东吴大将鲁肃曾率兵万人驻此,在洞庭湖畔建起训练水兵的阅兵楼。
公元7,唐朝诗人张说被贬谪到岳州(今岳阳),就在鲁肃的阅兵楼旧址修建岳阳楼。
从此以后,历代著名诗人墨客经过此地都有题咏。
李白、孟浩然都有诗留在这里。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登岳阳楼》

什么样的感情?
•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 的景象。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 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 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 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3分)
②上弦:上弦月,农历每月初七、初八的弓形月亮
③故故:常常;频频
(1)作者通过咏月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2)从“万里”、“时时”、“夜久”三个词中任选两 个,分别简析它们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4分)
• (1)主要抒发了杜甫遭逢战乱后漂泊流离、思 乡怀旧的感情。
• (2) ①“万里”,表示空间的距离,寓含作者 离家万里的漂泊感。
• 【答案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作者将 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 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 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4分)
小结
• 我们通过探究学习了鉴赏诗歌 的内容和情感的方法——一读 二联三悟,并将之运用到了练 习上。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 习中多加练习,并在学习的过程 中不断总结适合自己的方法!
如何鉴赏诗歌的内容和情感
——以《登岳阳楼》为例
明确目标
掌握鉴赏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方 法,并学以致用
赏析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一.抓意象,明内容 意象: 首联 洞庭水
颔联 吴楚
颈联 字
尾联 戎马关山
岳阳楼 乾坤日夜 孤舟 轩
二.合作探究:颈联的意境由宽阔突然转入 狭窄,联系尾联分析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思 想情感。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一等奖创新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登岳阳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在多次诵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内容。
2、在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深切感情。
3、当堂背诵诗歌。
4、培养学生喜欢读诗的习惯,提高生活情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与难点:品析诗歌的过程中读出诗人蕴涵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怀。
教学课时一课时导入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江西南昌滕王阁、湖北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山西运城鹳雀楼。
其中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盛誉的岳阳楼,以其宏伟的气魄和巍峨壮丽的风采,古往今来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登楼抒怀。
岳阳楼整体建筑没用一颗铁钉,没用一道横梁。
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
在初中的时候我们曾经学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有很多描写岳阳楼美景的句子,比如写洞庭湖气势的句子(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孟浩然望洞庭,描绘出“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的雄伟景观;而唐代著名诗人杜甫也登上了岳阳楼。
那么,他又抒发了什么情感呢?五、回顾旧知(一)如何读懂诗歌?写了什么?——内容怎么写——形象+手法+语言为什么写——情感(二)方法——五读法1.读题目2.读作者3.读注释4.读意象(梅兰竹菊松等)5.明典故6.读选项问题:范围、要求等①读题目登:点明题材(登临诗),如《登高》《登鹳雀楼》《登幽州台歌》等岳阳楼:交代地点登临诗词鉴赏登高则可望远,望远而致思深。
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登山、楼、台、阁……形式不同意义相似。
诗人在登高时所作的诗歌,内容一般为登高见闻,借登高来抒发某种情感、志向。
孔子曰:“君子登高必赋”。
自古及今,文人所赋之深情,从总体上看这些情怀可分为以下几类。
1.对如画风景、“江山如此多娇”的赞美、热爱或欣赏。
《望天门山》2、登高怀人、客中思乡,表达对亲人、朋友的思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3.抒怀励志,鼓舞人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因为风的缘故,乡村里许多平常得 不能再 平常的 事物, 便有了 某种诗 意。你 瞧,那 晚风中 的炊烟 ,怎么 看都像 是一幅 悬腕挥 就的狂 草,云 烟乱舞 ,该虚 的地方 虚,该 实的地 方实, 那是我 们在绢 和纸上 无法做 到的, 可谓真 正的“ 天书” 了。
•
7.一阵风吹过去,一阵风又吹过来, 满荡田 田的莲 叶便乱 了。然 而,乱 是乱了 ,但却 乱出了 味道。 究竟是 什么味 道呢?我 也说不 清。看 来这世 界上的 许多事 情,就 像这风 中的“ 乱荷” ,有一 种不触 动情欲 的美, 大美。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训练提升
1.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写景:
一“坼”一“浮”,把 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无 乾坤日月浮。 比壮阔而又生动。
写出了洞庭湖怎样 的自然风景?请你 置身诗境,说说自 己的感受。
气势磅礴 宏伟奇丽
表现了诗人济世的 博大胸襟。
品读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最传神的两个字是?写出了 洞庭湖怎样的景色特点?
“坼”:洞庭湖波涛万顷、巨浪千 层,方圆数千里的江南大地訇然裂为 两片,刹那间,乾坤摇动、天崩地 解——显示出洞庭湖的磅礴气势!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梁甫 一作:梁父) (1)首联在抒情上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这是一首干谒诗,作者赠诗张九龄,借洞庭湖壮丽景象和磅礴气势,寄托 自己想要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的期望,抒发自己想要出仕求官、在仕途 上施展个人抱负的政治热情。 2.(1)乐景衬哀情,直抒胸臆(2)心忧国事,感时伤乱,报国无门,无可 奈何。
君子登高必赋。——孔子(
)
《登鹳雀楼》《登高》《黄鹤楼》《望岳》
《与诸子登岘山》……有感而发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把吴钩 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八声甘 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不忍登高临 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明月楼高休独倚,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登高临远、怀远怀人、怀古,生发哲思(《登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写出了政治生活坎 坷,漂泊天涯,怀 才不遇的心情。
赏读尾联: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浮”:动态感,在诗人的笔下, 洞庭包容天地万物,并且主宰着它们 的沉浮,日月星辰都随着湖水的波动 而漂荡起落——一派壮阔的图景。
景色特点: 气势磅礴,宏伟奇丽
赏读颈联: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自己举目无亲,音 信不通,年老多病, 只能以孤舟为家。
这里,自己的孤寂与 上联的湖阔雄伟形成 鲜明的对比,愈益显 出自已的痛苦之情。
•
5.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 例如, 我们生 活世界 中的具 体的文 化要素 、文化 特质、 文化形 式即使 在文化 模式的 常规期 或稳定 期也会 或快或 慢地变 化,一 些习惯 、惯例 、文艺 形式、 仪式等 等甚至 在总体 文化模 式没有 发生根 本性变 化时, 也会自 己经历 生灭的 变化。
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 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
诗人凭轩老泪横流的,不仅有感于自 已凄苦的身世,更重要的是纵目远眺, 遥想北方边境,战乱未平,国家艰危, 这才是诗人悲痛的真正原因。
小结
全诗将眼前雄伟壮阔的景色与诗 人个人的身世悲凉之感及对国事的忧 心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写得意境阔大, 情景交融,这是与诗人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怀分不开的,充分表现了沉郁顿 挫的杜诗本色。
•
3.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 导性文 化观念 、文化 理念、 价值体 系、文 化习惯 的总体 性的、 根本性 的转变 ,才是 我们所 说的文 化转型 。
•
4.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 最深刻 的文化 转型就 是现代 化进程 中的文 化转型 ,即传 统农业 文明条 件下自 在自发 的经验 型的文 化模式 被工业 文明条 件下的 自由自 觉的理 性文化 模式所 取代。 这即是 人们通 常所说 的文化 的现代 化或人 自身的 现代化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 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 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 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 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 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 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登 岳杜 阳甫 楼
学习目标
走近洞庭湖和岳阳楼
1.诗人登岳阳楼时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2.尾联“无限悲”的具体内涵有哪些?
1.诗人登临岳阳楼看到了由帘旌、夕阳、老木、沧波
等意象共同构成的静寂苍茫的洞庭暮秋图。
2.诗人登临岳阳楼,思念故乡与沦陷的中原,感伤自
己飘零辗转,表达了山河破碎后忧国伤时的满腔苦闷 及对现实的无奈感叹之情。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甫从公安 (今湖北公安〕到达岳阳,到达之时正 是深冬。此诗为诗人晚年作品,是年(769) 诗人已五十七岁。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 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再加上北归 无望,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 湖向南漂泊。
初读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chè
•
1.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 起深刻 的文化 转型。 所谓文 化转型 ,是指 特定时 代、特 定民族 或群体 赖以生 存的主 导性文 化模式 为另一 种新的 主导性 文化模 式所取 代。
•
2.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 机一样 ,并不 是经常 发生的 社会历 史现象 ,无论 是个体 的文化 习惯的 改变、 价值信 念或信 仰的改 变,还 是特定 群体或 特定社 会某些 文化特 质或文 化理念 的一般 意义上 自觉的 或不自 觉的更 新,都 不能算 作文化 转型.
岳阳楼矗立于洞庭湖东岸,岳阳市西门城墙上, 西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湖、北望滚滚东去的万里 长江,主楼三层,高20余米,全楼未用一根铁 钉和一道横梁,构型庄重大方,与武汉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素有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盛誉,是我国 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 前后,距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其前身相传为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 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初唐时,称为“南 楼”,中唐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tì sì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赏析首联:
昔闻洞庭水,
“昔闻”写从前对洞庭 湖光山色的仰慕,
今上岳阳楼。 “今上”交代时间,
“岳阳楼”点明地点。
此联写人生暮年竟
能登上岳阳楼观赏 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
洞庭湖的美景风光。
赏析颔联: 吴楚东南坼,
巩固练习
登岳阳楼
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
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
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注释: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号简斋,洛阳(现在属河南) 人,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一路向南逃亡,南奔襄汉, 颠沛湖湘,流离失所。登临岳阳楼,作数诗述怀,本诗即其中之一。
飞来峰》)……
1.诗是最凝练的文学艺术,言简义丰且是古代 语言写就。 2.鉴赏诗歌需要专门的鉴赏素养,需要专业的 赏析办法、术语运用和语言组织。
古典诗歌鉴赏一般方法: 五看(题目、作者、正文、注释、问题设置内 容),综合判断,积累术语,加强鉴赏专业素养
[远程授课]《登岳阳楼》-山东省枣庄 市第八 中学统 编版( 2019) 高中语 文必修 下册课 件(共2 2张PPT )
•
8.你可以观,可以赏,但你却没有风 的能耐 ,把好 端端的 东西破 坏了, 还居然 翻出新 意。还 有秋风 中的那 些树木 ,原本 蓊蓊郁 郁的, 可是经 不住风 的手轻 轻地摇 晃,三 摇两摇 的,就 只剩下 一副骨 骼了。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内涵:忧国伤时,自伤身世, 欣赏美景 手法:触景生情(寓情于景), 直抒胸臆,
沉郁顿挫
:所谓“沉郁”,主要指
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 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沉郁 与作品的主要意境有关,顿挫则与作 品的表现技巧有关。 杜甫诗歌特点概括(现实主义,诗史; 沉郁顿挫,诗圣;忧国忧民,君子人 格典型)
洞庭湖以东洞庭湖最宽广,这一带港汊纵横, 丘陵起伏,景色旖旎,一览令人心旷神怡,宠辱 皆忘。古往今来,迁客骚人曾为洞庭湖的壮丽景 观写下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如李白的“水天 一色,风月无边”、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 日夜浮”、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 城”,更有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的 “予观 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 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潇湘八景”中的“平湖秋月” “原浦归帆” “平沙落雁” “渔村夕照”,尽在洞庭一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