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发现生活意义,建构一种充实的生活方
式。
4 、团体成员回答问题: “ 假如你的生命历程只剩下三天
时间, 你想做什么事?” 在这种紧迫感中促使团体成员发现生 命的意义。
第五个环节: 目 标: 经验统整
( 六) 团体活动方案
第一个环节 : 目 标:
1 、 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形成团队 2 、 活跃氛围, 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 、 探索 自 我, 促进对自我状态的了解
二学生。
目 标: 认识死亡
活动方法:
( 四) 团体活动时间、 地点
活动时间: 每周一次, 每次 2 — 3 个小时, 共五次。
活动地点: 安静的、 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 五) 团体整体 目 标 存在主义团体主要有以下四大主题:( 1 ) 不可避免的死 亡; ( 2 ) 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 ( 3 ) 我们需要的自由与责任; ( 4 ) 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与意义的需要。
值得继续奋斗, 甚至想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 经常想我奋 斗有什么价值, 我活着有什么意义。我的生活就像一片断了
线的风筝, 随风飘落 , 没有终点。 症状 : 无意义感 , 虚无感, 是现代生活中主要的存在神经
症。
辅导的重点对象,但是这类学生特别多 ( 大约占了 5 0 —
6 0 %) 。 他们的心理 测验 一般都是正常的, 却普遍存在一种无
1 、 表演《 死亡》 的心理剧。 2 、 从心理剧进行分析, 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 自己对死
亡的看法。
3 、 领导者揭示死亡事实: 死亡是人的最终存在状态, 它 促使人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反思, 是揭示生活意义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应用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在日常学生工作中的应用摘要: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中提供心理帮助和指导,是对高校大学生开展的两大类心理辅导形式之一,它是通过团体内人际交互作用,促使个体在交往过程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的生活适应过程,是从单一的矫治性辅导逐步过渡而成的集预防、优化、发展为一体的多元化辅导,倡导以人为本,以班级为核心,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学生工作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心理变化波动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个是大一刚来到学校的适应阶段,第二个是适应后,稳定的自我发展阶段,第三个是大四的就业准备阶段。
在这三个阶段中,处在同一阶段的同学们会出现类似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来进行集体疏导,以解决大多数同学的问题,其余个别同学,再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或咨询来引导,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做到防患未然,在班级内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氛围,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我的做法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措施:一、针对大一新生,解决他们的适应问题大学新生由于各种原因而形成的理想与现实的强烈反差,给他们带来了各种困扰,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比如,对校园环境的不适应,对新的生活方式不适应,对学习方法的不适应,对新的人际关系交往的不适应等等。
因此,采取有力措施,解决他们的困扰,使他们能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根据相关理论和以往工作经验,设计了一组针对大一新生的适应能力问题的训练:1.目标:(1)消除新生陌生感、孤独感(2)尽快适应新环境(3)增强人际沟通能力(4)感受集体温暖,增强集体凝聚力2.对象:大一学生,以班为单位3.效果评估方法:(1)调查问卷(2)参与者谈感受(3)辅导员对学生行为的观察4.实施方案:第一项学长带我游校园活动目的:使大学新生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并学会利用学校提供的一切条件,尽快消除陌生感、孤独感。
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以临沧师专为例

( 二)打破传统课堂形式和氛围,更易为 学生认同和接受 团体心理辅导活 动打破 了传 统课堂的局 限,一般在专门的团体心理活动室或者室外进 行。活动场地宽敞 ,设有可移动座椅 ,宜静宜
4 治 疗功 能 .
心理健康教育力求在促进大多数学生心理 健康发展的 同时 ,对 个别学 生进行咨询 和治 疗 。而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及时有效地发现 团体 中的问题个体 ,并 以团体的方式加以影响,从 而减轻学生的心理困扰 ,因而具有一定的治疗 作用 。比如 ,在临沧师专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 程中,随着时间的推进 ,团体信任感和归属感 也随之确立和稳固,很多团体成员逐渐 自我暴 露出一些个人的心理困扰。在团体的情境和氛 围当中,学生一般会发现 自己和别人有相同的 问题,从而减少孤独感,在互相倾诉和讨论的 过程中也找到一些解决方法 ,并有效缓解情绪
咨询; 张俊l 8 1 卜’ ) 。云南弥 勒人 , 9 ,男 硕士 ,临沧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助教 。 究方向 : 力资源开发 与管理 。 研 人
8 7
可以有效地预防或减少心理 问题的发生。
3 发展 功能 .
展 。由于它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善待学生的自
主性 、 理解学生的成长 、关照学生的整体性 , 因而教师的教学效果更好 。 同时,对学生来说 ,团体心理辅导课又是
动,便于进行各种游戏和情境体验环节,学生
感到新鲜有趣 ,活动氛围轻松活泼,既鼓励个 性表达。更提倡和谐合作。此外 。团体心理辅
导活动无硬性作业或标准化考试 .每次活动以 分享心得与感受作为常规作业 。学生可以根据 意愿选择性完成 :每一阶段活动结束时 ,主要
俊 临沧 670) 7 00
修 稳君 ’ 张
(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心理 咨询室 ,云南 临沧
团体心理辅导在改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方面的应用价值

基 金项目 : 2 0 1 3 年安徽省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 目( A H2 O 1 3 1 O 3 6 8 0 9 4)
作者简介 : 赵进法 ( 1 9 9 1 一 ) , 男( 汉族 ) , 安徽毫州人 , 学生 , 本科 , 主要研究方 向: 大学生心理健康 。
一
5 3—
2 0 1 5年 4月 第 1 6期
一
3 . 团体心理辅导 的作 用。 ( 1 ) 团体心理辅导可 以有 效 的缓解大学生 的学习 、 生活压 力和紧 张情 绪 。在 团 体辅导 的过程 中会 有许多有趣 的活动 , 活动的趣 味性 使人放 松 , 获 得愉悦 的感 觉 , 同时 活动也 使成 员 的注 意力集 中在任务 上 , 暂时忘记 了负面情 绪。在一次 次 的活动 中 , 每个 成员都要思考 和行 动 , 让生 理状态 、 心 理状态达 到 良好从 而完成活动任务 , 这是成员 的 自主 的身心调整 。众 多的团体成员更 是一种社会 支持 , 让 大学生感受到关心 、 关爱 。 例如互助拍拍背这个活动 , 成员要 站成一 圈 , 用手掌 帮前 面 的人 按摩 , 然后 转身 帮后面 的人按摩 。在这种简单 的运 动 中 , 每一 位成员 都会感受 到他人 的关 心 , 感受 到人 与人之 间的友谊和 互助 , 对每位成员来说都是一种心灵 的抚慰 。( 2 ) 团体 心理辅导能够改善人际关系 。团体心理辅导 的内部有 着较 多的成员 , 从 某种意 义上来 说 , 团体辅 导 中的 团 体就是一个小 型的社会圈 , 每一位 成员在辅导 活动 中 都要 与其他组 员交 流 , 成 员 间要彼此 了解 , 活 动的完 成需要成员 间协 同合作 , 这一切都 在锻炼着 每一个人 的交流能力 , 让 他们在实践 中学 会与人交 往 。在这个 过程 中, 他们学会 尊重他人 、 换位思 考 , 更重要 的是学 习人际交往 中的沟通技巧并在 实践 中运用 。( 3 ) 团体 心理辅导能够促进成员 的 自我成长 。 二、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 系 1 . 概念 。 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在宿舍 的空 间内, 朝夕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大学生发展危机的启示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对大学生发展危机的启示作者:李湘晖来源:《学理论·下》2015年第02期摘要:大学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
然而一些大学生没有珍惜和利用好大学的各种资源,不但没有取得全面飞速的发展,反而陷入了发展危机。
在分析大学生发展危机问题的基础上,结合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理论,阐述了存在主义疗法对解决大学生发展危机问题的启示。
关键词:存在主义心理治疗;大学生发展危机;网络成瘾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6-0185-03在人类思想史上,存在问题一直是令人困扰的谜团。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存在之为存在,这个永远令人迷惑的问题,自古以来就被追问,今日还在追问,将来还会永远追问下去。
”有时,我们也会产生如古人一样令人惊讶的困惑:自己居然活在这个世界上[1]。
我们也常常会不由自主地思考“我是谁,我来自于哪里?该去向何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但对这一系列困惑的思考,主要是来自于存在主义哲学家们,包括:克尔凯郭尔、海德格尔、萨特、海洛·庞蒂等人都对存在主义进行了阐发。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是起源于存在主义的心理治疗方法,它是一种动力心理治疗。
存在主义治疗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来访者重新确立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引导来访者重新认识自我,正确面对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感受到自己的真实存在,做自己命运的主人。
它正是一种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相契合的心理治疗方法,尤其是对陷入发展危机的大学生有很大的作用。
一、大学生发展危机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福德在“大学生发展”这个问题上认为:发展是一种积极的成长过程,在此过程中,个人可以融入群体,参与各种活动,获得各种经验。
罗杰斯将学生发展定义为“学生在高等教育机构中,不断地成长、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提高的方式”[2]。
在新世纪,学者们对大学生发展问题提出了新的看法。
有一种影响较大的大学生发展理论是A.Chickering在他的《教育与自我同一性》一书中提出的大学生发展的七个要素。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心理教育

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女大学生心理教育作者:李宁来源:《求知导刊》2018年第28期一、以存在主义指导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意义1.存在主义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具有启示意义将存在主义应用于大学生心理教育不仅是对存在主义的丰富,也是对心理学的拓展。
通过研究大学生存在的空虚、孤独、焦虑、自我陌生和自我疏离等心理问题,探索当代大学生对生命的认识,更好地充实大学生心理教育的理论范畴[1]。
2.有针对性地解决女大学生出现的心理危机心理健康具有性别差异性,虽然现代社会消除了女性实现成功的部分障碍,但是女性心理层面的障碍却是根深蒂固、无法消除的。
以存在主义理论指导女大学生心理教育,通过“对话”重视她们的价值和尊严,能够帮助她们克服性别角色刻板化的消极影响。
3.实现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结合存在主义强调人的存在价值,强调人要负责其自由行动所产生的后果,这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注重人的主体性相契合。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以存在主义的视角双向沟通,既能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又能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二、存在主义对女大学生心理教育的指导作用1.“被抛弃”的心理困境存在主义者认为:人是被无缘无故地抛掷在世,形成一种“被抛”的存在状态。
这不仅意味着形而上的人的被抛弃,还意味着外在客观世界中他人的抛弃,这包括具有主体性的、个人感知的“被抛弃”的心理情绪,其中女性的感觉尤为明显,主要涉及社会、家庭与恋爱方面,她们总是处于“麻烦”与“烦恼”中,形成自我与他人的疏离、互相注视、控制与反控制,抛弃与被抛弃的关系。
2.谎言下的心灵创伤“对于人类族群来说,由于自欺以及欺人有助于我们从无止境的生存竞争中胜出,因此天择让这些特质成为人类的天性。
”欺骗、说谎是心理学的重要议题。
“骗”与“被骗”构成了女性与他人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父母与子女、伙伴、爱人、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都存在谎言,没有比谎言更常见的伤害,而女性的地位及内心的脆弱也扩大了欺骗的不利影响。
3.捍卫尊严的抗争恢复人的尊严是人们探寻存在的目标。
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孤独感问题干预中的应用

、
大学 生孤独 感 问题 概述
预; 通过改变人际关系 , 克服孤独时的焦虑与悲哀心理
我国一些学者对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进行了调查
分析, 指出有相当比例的大学生时常感到孤独 , 并且他
以及适时地对他人进行 自我表露来正视孤独体验 , 进
行自 我调节 。这些方式对改善大学生的孤独心理起到
们的孤独感受和孤独行为表现复杂。由于大学生性心
加而增加, 消费水平太高和太低都易产生孤独感 ; 孤独 导形式。其具体内涵是 : 积极关注大学生 的心理问题 , 积极关注大学生 的自 我形象 , 感程度高的大学生往往具有神经质或精神质倾 向, 个 倡导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 倡导 自 我教育理念 , 营造和谐的大学生心理发展状态 ; 性 内向而不稳定 。
的比例由低年级 向高年级递增 , 而二、 年级相差不 三
问题干预中的应用起到 了良好的效果 。
二、 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领导者 的带领下 , 团体 成员 围绕某一共 同关 心的问题 , 通过一定 的活动形式
相互启发 , 相互诱导 , 以形成团体 的共识 大; 非独生子女经常产生孤独感的 比例 明显高 出独生 与人 际互动 , 进而改变成员 的观念、 态度行为的一种心理辅 子女 ; 学生经常产生孤独 感的 比例 随着月消费额 的增 与 目标 ,
的自我评价和统一的自我意识 ; 促进 自我接纳 , 协调 自 我意识 ; 团体心理辅导 中形成的团体 , 充满接纳和支持
高校开展团体心理辅导能够增强大学生的交往能
力, 改善和调节大学生孤独、 抑郁、 焦虑等一系列情绪 , 使大学生能够形成正确 的 自我意识 , 从而掌握应对各
种情绪问题 的有效 方式 。 团体心理辅导为大学生提
团体辅导提升大学生自我同一性的应用研究

应 用研 究Biblioteka ・ 社会心理科学 第2 9 卷 总第 1 5 7 期 2 0 1 4 年第 4 期 总第 4 1 4 页
团体辅导提 升大 学生 自我 同一性 的应用研 究
胡 月 何 亚 慧
( 大 连理 工大学 心理健 康教育与咨询 中心 , 辽宁大连 , 1 1 6 0 2 4 )
摘 要: 目的 : 本研 究 旨在研 究 团体辅 导 对提 高大学 生 自我 同一性 的 干预 效 果 。方 法 : 采 取 团体 辅 导 的
和 持续 性 ,能 够 比较 准确 的反应 出被试 所 处 的 自 成 长 的我 ,帮 助学 生 认 识 和 了解 自己 ,能够 有 条
有 深度 的认 识 自己 的兴趣 、 特点 , 从透视现在 、 我 同一 性 地位 ,能够 从 总体 上 反 映个 体 的 自我 同 理 、
干预 结束 后 ,使用 症 状 自评 量表 和 自尊 量 表
意义( P> 0 . 0 5 ) 。 将选取学生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 对 实验组 和对 照组 的被试 进 行 施测 。在实 验 干预 结束一个月后 , 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追踪评估 。 使用 对照组 , 其 中实验组 3 O 人, 对照组 3 0 人。 自编开放式 问卷对实验组被试的认知 、情绪和行
对实验组采用封 闭性 ( 全程参与 ) 、 结构性( 有
1 . 对 象与方法
1 . 1对 象
领导者 ) 的团体辅导形式 , 辅导方案共 4 个单元 ,
被试每周进行一单元用时 3 — 3 . 5 小时 ,持续一个
月。 对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的领导者相 同, 对照组 通过公开招募方式 , 遵循 自愿 、 保密原则 , 在 被试不进行任何干预。 1 . 3 - 3 后测 和成员 自我评估 大连理工大学选取大学生 6 0 人 ,均为本科生 , 使 他们在年龄 、 年级 、 性别 、 专业情况差异无统计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在大学生中的应用
作者:康积勤郭若虹
来源:《老区建设》2013年第06期
[提要]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治疗大学生的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效果显著。
经由团体辅导,大学生的空虚感和无意义感下降了很多,团体成员的自信心都有所增加,不再被动地接受,不再抱怨他人和环境,而是能够主动的选择,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
[关键词]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大学生
存在主义心理学是在存在主义哲学、现象学和精神分析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和理论。
存在主义取向的心理治疗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其强调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由于社会转型和多元文化的影响,传统的价值观受到巨大冲击。
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对于自己存在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在生存压力和物欲的大潮中,很容易遗忘存在的意义。
有很多的大学生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
他们一般很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作业会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中等。
他们对什么活动都不感兴趣,很少主动参加活动,但是要求必须参加的活动会参加。
这样一类学生的表现很中规中矩,在过去一直不是心理辅导的重点对象,但是这类学生特别多(大约占了50—60%)。
他们的心理测验一般都是正常的,却普遍存在一种无聊感和空虚感,无能感和孤独寂寞感,整日无所事事,也不愿意参加活动。
生活基本上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不会有什么大的波动,不会出现很大的问题,也没有什么成就。
下面举一个典型的案例。
一、典型案例(背景)
李某,男,19岁,大二学生,学习成绩中等,没有挂科,没有受过处分。
因为觉得生活没有意义,前途渺茫,不知道如何过下去,前来咨询。
主诉:我每天的生活就是起床、吃饭、上课、吃饭、睡觉,每天过得都一模一样。
我不想这样过日子,可是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去改变。
每天都觉得特别的郁闷,无所事事,无所适从。
有的时候想要做点成就来,可是我就是打不起精神,刚一开始就泄气了。
我的生活毫无意义,我经常在想大学是否还值得继续奋斗,甚至想是否还值得继续活下去,经常想我奋斗有什么价值,我活着有什么意义。
我的生活就像一片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落,没有终点。
症状:无意义感,虚无感,是现代生活中主要的存在神经症。
心理测验:SCL-90,抑郁量表,焦虑量表得分均在正常范围之内。
二、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这类学生特别多,考虑到现实的可能性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
团体工作中,成员之间的交流多,许多问题能够得到更高效率的解决,同时也能得到更多的反馈。
在面l临无意义这一共同问题时,团体成员发现并不是只有自己有这种无意义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烦恼和忧虑。
彼此之间的同病相怜可以消除无助和孤独的感觉,得到大家的支持和鼓励,同时会产生一种归属感。
在团体中每个团体成员可被别人接受与关心,共同面对问题而感到放心,同体的这种认同感能够促进团体成员产生摆脱困境或解决问题的信心,对未来产生希望。
(一)团体方案名称
生活的意义
(二)团体规模
由15人组成。
(三)参加对象
存在空虚感、意义丧失感,(弗兰克林存在神经症)的大二学生。
(四)团体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时间:每周一次,每次2-3个小时,共五次。
活动地点:安静的、有活动桌椅的宽敞教室。
(五)团体整体目标
存在主义团体主要有以下四大主题:(1)不可避免的死亡;(2)我们内心深处的孤独感;(3)我们需要的自由与责任;(4)也许生活并无一个显而易见的意义可言与意义的需要。
最终的目标是学习发现生活意义,建构一种充实的生活方式。
(六)团体活动方案
第一个环节:
目标:
1、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形成团队
2、活跃氛围,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探索自我,促进对自我状态的了解
活动方法:
1、我爱我家,相亲相爱
2、动物星球
3、交流分享
第二个环节:
目标:认识意义
活动方法:
1、领导者给成员讲述弗兰克林在纳粹集中营的苦难经历和创造意义疗法的故事,让团体成员了解什么叫做意义疗法和追寻意义在构建健康人格中的重要性。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熟悉的人从事的某项创造性工作的故事及其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谈谈自己的学习,参加的某项活动的经历及体验到的价值和意义。
第三个环节:
目标:学习发现意义
活动方法:
1、作品欣赏: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舍的《小病》。
2、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评价作品中的人面对死亡、疾病、失败和挫折时的故事和体验,学习发现意义的方法。
3、请团体成员谈一谈自己的愉悦体验,哪怕是一瞬间的体验。
第四个环节:
目标:认识死亡
活动方法:
1、表演《死亡》的心理剧。
2、从心理剧进行分析,让每一个团体成员谈谈自己对死亡的看法。
3、领导者揭示死亡事实:死亡是人的最终存在状态,它促使人对自己生存的意义和目的进行反思,是揭示生活意义和目的的工具。
让每一个团体成员意识到死亡的真正价值,从而接受死亡。
4、团体成员回答问题:“假如你的生命历程只剩下三天时间,你想做什么事?”在这种紧迫感中促使团体成员发现生命的意义。
第五个环节:
目标:经验统整
认识到虽然我们不能选择环境,但我们可以选择对待环境的态度,我们没办法改变过去,但是可以改变认识过去的方式和能力,我们生活的意义是自己赋予的,而不是外界给予的。
活动方法:
1、积极赋义:每人发一张白纸,请每位同学把自己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活动写下来,参加这个活动有什么样的积极意义。
鼓励团体成员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特殊意义。
2、心理剧《命不好》。
由团体成员表演,主角是一个经常抱怨自己“命不好”面对任何的机会都不采取行动。
在慨叹命不好时常说:“我天生就这样,我只能这样做”,“我天生就这样”。
经由心理剧,让团体成员分析主角展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经由这种分析让团体成员意识到我们对自己的生活负有很大的责任。
我们对自己的生活,对自己的行动,对自己不采取行动的决定,都负有责任。
指导者通过心理剧的分析帮助团体成员发现他们是怎么逃避责任,鼓励他们为自己的存在和选择负责。
3、创设一些生活情境(如:考试失败,接受一项新任务等),鼓励团体成员采取一种负责人的方式采取行动,在采取行动后有什么体验。
三、案例分析与启示
这类学生觉得生活没有意义,这种生活中的无意义又导致空虚和肤浅,也即弗兰克尔所说的存在真空。
他们一般没有目标,没有事先设计好的生活,也不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
时常感到生活的空虚,也不愿意努力去创造一个有目的的生活。
自己不愿意这么生活却也不愿意改变。
有些学生做过挣扎,想要改变,下了很多的决心,也想了很多的方案,但是都是三分钟热度,过两天就没有行动了。
觉得改变太累,即使改变了,做到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没什么意思,还不如就这样过算了。
主要原因都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的存在感,没有任何的价值,所
以做起事来都是无精打采的。
生活、学习都没有自己的价值要求,没有内在的动机。
他们觉得生活、学习都不是自己内在的需要,而是外在力量(如:父母,老师)促使的。
这是一种价值条件化的表现,他们把外在的价值内化为自己的价值判断,失去了自己的价值判断,内在的需要和价值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失去生活的动力。
只有真正地参与才是治疗空虚的主要方法,全身心投人到大量生命活动中的任何一件,都能增强人们的生存信心和生存能力。
针对他们的症状,采用存在主义团体心理辅导,效果非常好。
经由团体辅导后,团体成员的自信心都有所增加,不再被动的接受,不再抱怨他人和环境,而是能够主动选择。
他们在面对一些挫折,如考试失败、经济困难、同学关系紧张等,不再将自己的现状归咎于父母、同学、老师、学校和社会,主动面对挫折,解决问题。
生活上主动了很多,改变了过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生活方式,积极地去过自己的每一天。
经过回访,80%的学生都抛弃了过去的自我放弃式的生活方式,选择了一种更积极、更有意义的生活方式。
70%的团体成员能够积极地参与班级及学院组织的活动,并且体验到这些活动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团体成员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很大的提高,不是为了考试而学习,而是为了学习而学习。
同学、老师都反映他们发生了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