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错算不算是个伟大的军事家 司马迁是司马错的后代吗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灭蜀名将司马错 被纵横家张仪掩盖的军事天才

历史趣谈:灭蜀名将司马错 被纵横家张仪掩盖的军事天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灭蜀名将司马错被纵横家张仪掩盖的军事天才
导语: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秦国三大干将(司马错、白起、王翦)之一。

秦惠王时期,和著名纵横家张仪争论,主张先灭巴蜀、再攻楚国,提出“得蜀即得楚”的战略主张。

巴蜀内斗,韩国攻秦
司马错的一生只打了两场大战,一次是灭蜀之战,一次是攻楚之战,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

司马错灭蜀在历史上非常有名,但在当时并不被时人重视,它的价值是在后来才显现出来受人重视的。

在当时的秦国南方偏远腹地,生活着两个蛮夷国家,一个是蜀国,就是在现在的四川地区,一个是巴国,就是现在的重庆地区。

秦惠文王时期,这两个国家发生了交战,互相攻打,两个国家都向秦国派出使者求援。

其实秦惠文王早有吞并蜀国之意,但苦于蜀道艰难,难以攻打。

而恰在此时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国,所以秦惠文王一直犹豫不决,举棋不定,不知道是该先灭蜀还是先攻韩。

丞相张仪主张先攻韩,大将司马错主张先灭蜀。

灭蜀攻韩,激辩张仪
张仪的论断是占领三川郡,打通宜阳道,挟持周天子,以完成霸业,而至于蜀国只是一个西方边远小国,根本不值得劳民伤财去攻打,对秦国的霸业毫无帮助。

而司马错的论断是秦国要想称霸,首先必须国
生活常识分享。

司马错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孔明智退司马懿

司马错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  孔明智退司马懿

司马错和司马懿是什么关系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错和司马懿司马错,夏阳(今陕西韩城)人,战国时期著名的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学属纵横家,曾经与张仪有过争论。

司马错是被商鞅发现并在临死之前推荐给秦惠王的。

司马错以其卓越的军事能力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

司马错一生战功赫赫,是秦国有名的大将。

在如今热播剧《芈月传》中就可以看到司马错的身影。

在秦王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

司马错19岁时就已经加入了军队,从默默无闻的小士兵做到了千夫长。

在商鞅收复河西的大战中,司马错又立下了汗马功劳,夺回了重要关口。

也因这场大战商鞅对他刮目相看。

非但如此,在商鞅临死之前还讲司马错推荐给了赢驷。

在后来的一次次战争中,司马错的确为秦国领地的不断扩大做出来了贡献。

司马错还与同属纵横派的张仪进行过一场历史上有名的辩论并且取得了胜利。

司马错和司马懿同书司马一族,于是很多人猜测司马懿和司马错之间的关系。

司马错是司马迁的八世祖,那么司马错与同姓司马的司马懿有没有亲缘关系呢?自战国之后,司马家族便各奔东西,各自投靠其他国家,有的连司马这个姓都在历史的变迁中改变了,像司马错的祖先则已经是齐国人,而后又来到了秦国,所以二人中间间隔年代久远,亲族也几经变迁,历史上也没有考证出二者之间是否具有亲缘关系,即使是有,司马懿和司马错之间的亲缘关系也已经是很远了。

孔明智退司马懿司马懿和诸葛亮之间的对战历来备受瞩目,诸葛亮是公认的智多星,足智多谋,决断果敢。

而司马懿也不差,屡次立下赫赫战功。

所以,他们之间的对战便是智慧和决断的对决。

而历史上有名的“空城计”便是发生在两人之间的一次经典的对决。

有文言文《孔明智退司马懿》记载了这场精彩的对决。

孔明和司马懿对战是兵力不如司马懿,所以这场战役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案例。

足以显示出孔明的足智多谋和对人心的揣测之准确。

对战之时,孔明一方兵力只剩二千左右,而司马懿的兵力却有十五万。

如此悬殊的兵力对比使得其他人都开始慌乱,唯有诸葛亮不慌不忙地安排应对作战。

历史趣谈:功臣司马错真的是被赐死的吗

历史趣谈:功臣司马错真的是被赐死的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功臣司马错真的是被赐死的吗
导语:司马错司马迁很多人不知道,说难道司马错和司马迁有关系吗?有,关系还不一般。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
司马错司马迁
很多人不知道,说难道司马错和司马迁有关系吗?有,关系还不一般。

司马迁在《史记》中明确指出,他的祖先是世袭的史官,从周朝开始就是宫廷史官,司马错更是他的直系祖先。

司马错剧照
司马错是战国中期秦国的名将领,在秦国的历史上,司马错和白起两个人作出了突出贡献,司马错的主要功绩是为秦国三征巴蜀,因为他的坚持,巴蜀成为秦大后方郡县,为秦国疆域的扩展,百姓的富足提供了帮助。

司马错是整个司马家族在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尤其对司马迁产生了重大影响,为了突出祖先的丰功伟绩,司马迁在《张仪列传》的表述中,将司马错的功业生动具体的记录下来,对于司马错和张仪的“伐蜀论”双方争执的焦点更是,毫不保留的记录。

当时的秦惠王在是否要先灭蜀国的问题上拿不定主意,秦惠王在经历商鞅变法后,国力逐渐强大,想要一统当时的动荡局面,张仪主张直取中央,可以挟天子令诸侯。

司马错则认为时机还不成熟,秦国还只是小国,领土也不够大,只有先打下蜀国,才有可能让国家富强拥有与六国抗衡的能力。

其实司马错的计划在当时几乎天衣无缝,一来蜀国本来就国力不强加上内部动乱,很可能不攻自破,这样也不会受到世人的谴责,名利双收却又不费半点兵力,这正是冉冉升起的秦国最需要的。

秦惠王采。

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徽、司马懿、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徽、司马懿、司马光是什么关系?

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徽、司马懿、司马光是什么关系?程伯休父“司马”一姓来源于官职。

这个官职西周始置,司马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

“司马”何意?司为主持掌管之意,司马即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即执掌国家军队,是非常重要的军职。

司马一姓,最先源于程姓。

周宣王时期,程国国君(程伯)休父入朝为司马,助王室克平许方,立下大功,被周宣王赐姓司马氏。

后来,休父大儿子仲庚的子孙称司马氏,二儿子仲辛的族人仍称程氏。

于是休父就成为司马氏和程氏的共同始祖。

司马一姓还源于陈姓、田姓,出自春秋时期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本来姓田,名穰苴。

田氏家族的老祖宗叫陈完,是陈厉公的儿子。

齐桓公时,陈国发生内乱,陈完为避祸跑到了齐国,改姓田氏,后来田氏后人在齐国做大,最终灭了姜姓齐国,建立了田姓齐国。

田穰苴是一位大军事家,在齐景公时期,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因功被封为大司马,子孙后世也称司马氏。

司马一姓还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大司马子反。

子反,名熊侧,是春秋时期的楚国上卿,官为大司马,执掌楚国军队。

在司马子反的后裔子孙中,多称司马氏。

司马一姓还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司马韩厥。

韩厥,姬姓,是春秋时期晋国韩氏家族的第五代领袖。

韩厥早年丧父,由晋国上卿赵盾抚养长大,后被赵盾推荐为晋军的大司马,到晋悼公时,升任晋国执政,从而成为战国时期韩国的先祖。

后来,韩厥后人中有不少人称司马氏。

司马一姓还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大司马孔父嘉。

孔父嘉是宋国的贵族,是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弟弟微仲的八世孙,是孔子的六世祖,官为大司马。

宋殇公时期,孔父嘉任大司马,执掌宋国兵马。

宋国太宰华督见孔父嘉的妻子“美而艳”,便施计将他杀死,进而杀了宋殇公,孔父嘉一族便四散于各诸侯国。

其中有一支逃至鲁国,诞生了孔子。

而在孔父嘉的后裔子孙中,有不少人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司马氏。

司马一姓还有源于因故改姓者,此处不予多谈。

因为程伯休父名气最大,所以后世司马氏大多数以他为始祖。

历史趣谈八世祖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迁《史记》是怎么记载的

历史趣谈八世祖司马错论伐蜀 司马迁《史记》是怎么记载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八世祖司马错论伐蜀司马迁《史记》是怎么记载

导语:《史记》是一部通史,其地域范围不仅包括中国,还囊括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

因此,在有限的篇幅中,司马迁对于成都历史文化的记述不可能
《史记》是一部通史,其地域范围不仅包括中国,还囊括了中国周边的国家和民族。

因此,在有限的篇幅中,司马迁对于成都历史文化的记述不可能是面面俱到,而只能是重点突出,写下了成都历史上的若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今陕西韩城)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马错学属纵横家。

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得蜀即得楚。

秦惠文王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率军灭亡蜀国。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公元前280年),司马错率领陇西军南下东攻楚国,迫使楚国献出汉水以北和上庸(今湖北西北部)之地。

其后事迹不详。

司马迁老祖辩赢张仪
“蜀国”由此变为“蜀郡”
成都作为古蜀国的都城,其历史原本属于古蜀文明的范畴。

在成都平原上,经过蚕丛氏、柏濩氏的酋邦时代后,至鱼凫王始建立了古蜀王国。

鱼凫王朝之后,成都平原上又依次经历了杜宇王朝和开明王朝。

开明五世时,古蜀王国的都城由郫邑迁入成都。

从酋邦而国家的数千年间,古蜀文明自成一脉。

但是发生在秦惠王二十二年(前316年)的秦蜀之战却彻底改变了古蜀历史,也改写了成都的历史。

话说末代蜀王开明十二世有一个弟弟苴侯被分封在葭萌(今四川广元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 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

历史趣谈: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 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春秋战国风云中的铁血悍将太史公的先祖司马错导语: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国将领司马错。

史记太史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在战国这么多将才中名气不大,可他的战略眼光却具有划时代的非凡意义,此人就是太史公的先祖,秦国将领司马错。

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在秦者名错,与张仪争论,於是惠王使错将伐蜀,遂拔,因而守之。

错孙靳,事武安君白起…靳与武安君阬赵长平军,还而与之俱赐死杜邮,葬於华池。

靳孙昌…昌生无泽,…无泽生喜,喜生谈,谈为太史公。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司马氏从春秋战国一直到汉初的流徙情况。

司马错的最大功绩便是伐蜀与定蜀,其孙司马靳作为战国杀神白起的副手,参与了长平之战,后来与白起一同被昭襄王赐死。

而司马迁的父亲,老太史公司马谈,算起来是司马错的八世孙。

也许太史公司马迁太过谦虚,并没有给祖宗司马错单独立传,可是司马错伐蜀定蜀,对于秦国的发展壮大,乃至整个战国局面的扭转和终结,其意义并不亚于商鞅变法。

司马错历秦惠文王、武王、昭襄王三朝。

惠文王时秦国朝野几乎是张仪一个人在唱独角戏;武王又是个偏执的举重爱好者,只爱和大力士比举鼎;昭襄王时又遇战神白起横空出世,司马错仕途的运气真是不怎么好。

但是,珠玉蒙尘只是暂时现象,让我们拨开历史的尘雾,一探究竟。

根据东晋常璩撰写的巴蜀地方志《华阳国志》记载,早期的蜀王封他弟弟葭萌为苴侯,赐给他汉中这块地,几代之后吃里扒外的苴侯居然和蜀国的仇敌巴王要好,结果苴蜀相攻,苴侯奔巴,巴求救于秦。

带头大哥秦国,是否真这么好心,会替巴蜀苴主持公道呢?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司马错简介 秦惠王时期将领纵横家司马错生平

历史趣谈:司马错简介 秦惠王时期将领纵横家司马错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司马错简介秦惠王时期将领纵横家司马错生平导语: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

学属纵横家。

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

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

秦昭司马错,秦惠王时期将领,司马迁的八世祖。

学属纵横家。

曾跟张仪有过争论,主张先伐蜀再伐韩。

前316年从石牛道上纵横千里,灭掉蜀国。

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年)秋,司马错率陇西兵二十万人南下东攻楚国,迫楚献出汉北及上庸地(今湖北西北部)。

司马错之孙司马靳,为白起部将.司马错,生卒年不详,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战国中后期秦国名将。

仕秦惠文王、悼武王、昭襄王三世。

司马错伐蜀是秦统一中国之前的一个重大的军事举措,在秦史上是不可或缺的。

商鞅变法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社会、经济、政治基础,司马错伐蜀则为秦统一中国打下战略基础,二者在某种意义上具有同等之功的。

秦惠文王九年(前316年)巴蜀相攻,秦惠文王欲趁机灭蜀,却因韩侵秦而举棋不定。

张仪主张先攻韩,司马错力排张仪之议,认为伐韩将导致诸侯合纵对秦,伐蜀则既可得其人力物力以充实军备,又可占据有利地势顺水而下攻楚。

这议为秦王采纳。

同年秋,即与张仪、都尉墨等率军从石牛道伐蜀(参见秦灭巴蜀之战),与蜀王之师战于葭萌(今四川广元昭化镇),蜀王败逃至武阴(今彭山东),冬,灭蜀。

继而又灭巴、苴。

秦惠文王十四年陈庄杀蜀侯,后归降。

秦武王元年(前310年),因蜀相陈庄叛秦,司马错受命协助平定蜀乱,甘茂诛陈庄。

秦昭王六年(前301年),蜀侯辉反,司马错平叛,并诛郎中令等27人,平定蜀中。

昭王十六年,司马错担任客卿,受命攻魏,取轵(今河南济原南),攻韩,取邓(今孟县西)。

十八年,司马错与白起等又攻取魏国六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司马懿的父亲是谁 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

历史趣谈:司马懿的父亲是谁 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司马懿的父亲是谁司马迁和司马懿的关系
导语:司马懿的父亲司马懿父亲名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司马懿为次子。

司马懿给孩子起名,因为名字中都有达,所以就是历史著名的“司马八达”
司马懿的父亲
司马懿父亲名叫司马防,生有八个儿子,司马懿为次子。

司马懿给孩子起名,因为名字中都有达,所以就是历史著名的“司马八达”。

而司马懿就是其中最为出色的一个。

司马防画像
司马懿的父亲司马防在历史上并不是很有名。

在世期间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也没有建立过大的功绩。

曾经担任过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养志闾巷,阖门自守。

作为父亲,其名气远远不如儿子司马懿。

因此,在历史上对于司马防的资料记载很少。

司马防的性格比较耿直,即使是在比较休闲娱乐的场所也常常是保持和平常一样的端庄,严肃的姿态。

因为性格的原因对待儿子们也很严格,必须是按他的命令行事,他让说话才能说话,他让坐才能坐。

体现了其家教礼法之严苛。

司马防虽然没有担任过特别重要的官职,但是他却与曹操关系很好,甚至是曹操的伯乐。

也正是由于这层关系才使得后来曹操数次让司马懿任职,才有了司马懿后来的故事。

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司马懿父亲司马防为他打下的良好的基础,留下了契机。

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在历史上并不确定。

因为根据考证,1952年出土的《司马芳残碑》中记载的司马芳,与史书中记载的司马防应是同一人。

所以司马懿父亲的名字到底是写作司马芳还是司马防是有歧义的,在历史上并不确定。

不管怎样,司马懿的成功除了自身的的聪明之外
生活常识分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马错算不算是个伟大的军事家司马迁是司马错的
后代吗
司马错是个神人,他拥有着纵横家的头脑,能够在朝堂上舌战张仪,让张仪这个擅长争辩的人才都哑口无言。

而他又是一个能够带兵打战的神勇将军,不管在政治领域还是在军事领域,司马错都是一个难得的人才。

只不过,可能司马错出生得不是时候,春秋时期是个喜欢纵横的年代,大家都把目光聚焦在纵横家的身上,对司马错这样不擅长纵横的人才并不是很重视,毕竟张仪这样的人才曾经靠着自己的一张嘴,贯穿了整个秦国的历史。

司马错,生卒年不详,夏阳人,史学家司马迁八世祖,战国时期秦国著名将领,历仕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三朝。

司马错,他是秦国的三大干将之一。

司马错在史书上的记载并不多,他是个被历史掩盖的人物,他与张仪、白起共处于一个时代,对于一个看重纵横的时代来说,他是个容易被忽略的人,白起号称人屠,长平之战坑杀降卒四十万,号称秦国的千古第一战神,一生未有败绩;而张仪是舌战群儒,将孟子说得当场吐血身亡的纵横大家,司马错在这两个人的面前稍微显得有点逊色,纵观他的一生就是最主要的就是灭蜀之战和攻楚之战,而这两次战争在当时都不被人所重视,司马错的伟大在许多年后才体现出来。

司马错算不算是一个伟大的军事家,答案是肯定的。

当初,在秦国南方偏远腹地,有两个小国家,就是巴国和蜀国,这两个国家有一次便相互攻打起来了,司马错认为时机到了,这是秦国攻取蜀国的好机会,恰好东边的韩国也派兵入侵秦国,秦国一时间难以应付,群臣都在讨论到底是先去攻取蜀国还是先解除韩国的问题,秦国在很久之前就想要攻伐蜀国,但是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因为蜀国的地势险要,十分不易于攻取。

就当大家为这件事焦头烂额的时候,张仪站出来说要先解决秦国被韩国攻打的事情,即先攻取韩国,但是司马错却在这个时候也站出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应该是先攻打蜀国,蜀国作为秦国的大后方,拥有丰富的资源,得到了蜀国自然就得到了楚国,张仪和司马错就针对先哪个国家僵持不下,最后秦王还是采纳了司马错的意见,事实证明,司马错的确是个很有
战略眼光的人。

司马错带领秦军攻伐蜀国、攻伐楚国的这两次战争在历史上并不出名,应该是当时白起、张仪的名声太大了,而且这两场战争在当时都很稀松平常,毫无名气。

灭蜀,为秦国带来了很多利处,可以说司马错的想法是相当正确的,但是这一好处并不是在当时就得以体现,直到很多年以后,攻伐蜀国的好处才得以体现。

司马错果然很有先见之明,一举灭掉了蜀国,而后又把巴国给解决了,此举扩大了秦国的版图,也使得秦国的人口立刻增加,巴蜀之地作为秦国的粮仓,为秦国提供了丰富的物资。

秦昭襄王二十七年,司马错率军伐楚,夺取楚国黔中郡。

司马错攻楚之战也是难得一见的漂亮的一战,避实击虚,是整个历史上比较早的迂回战术,最后楚国成功收入秦国的版图。

因此,可以说司马错是个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