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
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32例分析

94主垦塞旦匡王!』垫!垒.生三旦筮!!鲞笠堡拐垦堕堕!墼』竺坠望!坐堕!!!箜!坐坠鲤塑堕竖!:垫!Q,!!!:!!:型!:堡较弱,只有加大剂量时可产生降低TG,升高H D L—c作用,但不良反应与其剂量呈正相关。
贝特类药物通过激活过氧化酶体增殖体受体,增强脂蛋白酶作用,使血液中T G加速降解,降低T G升高H D L—C,但降低T C、LD L—c作用较弱。
根据药物作用分析,他汀类主要降低T C、L D L~C,而贝特类主要降低T G,升高H D L—C,两药合用,起到药物相加作用,对于混合型高脂血症,为了达到更为理想的降脂效果,联合用药非常重要,以低剂量的他汀类和贝特类联用也是比较安全的‘4o。
本文资料显示,治疗组降脂效果高于对照组(93.69%> 78.33%,P<0.05)各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0.01)。
血脂达标率TC、L D L—C、TG分别是48。
33%、51.67%、55.O%,三项全部达标率为48.34%,且不良反应轻微。
由于他汀类主要不良反应是肝脏损伤和肌肉毒性,并与剂量相关,所以,联合应用对肝脏细胞色素P。
,。
途径产生抑制的药物(环孢菌素、红霉素、抗真菌药等)会因抑制他汀类药物代谢,而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用量方面应该慎重。
目前冠心病二级预防首要为LD L—C达到靶目标,达标后可短期维持或长期减量服用,无条件者可在监测增高时重新服用,由于调脂治疗是长期的。
因此,选择药物力求做到以最小的剂量、最低的不良反应达到最大的治疗效应。
总之,小剂量洛伐他汀与非诺贝特联用,是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1]任景怡,陈红,罗宇.联合应用辛伐他汀和非诺贝特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2):122—126.[2]柯元南.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9(3):132-135.[3]徐成斌.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新进展[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8,29(3):189-192.[4]邹阳春,杨新春.急性冠脉综合征基础与临床[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321-322.(收稿日期:2009—12—06)(本文编辑:方华玲)去大骨瓣减压术后硬膜下积液32例分析陶建坤王伟王晓宏去大骨瓣减压术是抢救重度颅脑损伤脑疝患者常用的手术方法。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的主导词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的主导词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手术,用于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
这种手术是通过在头皮上钻孔,将引流管插入到硬脑膜下,以排除血液或积液,并减轻颅内压力。
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是一种严重的神经外科疾病,常常由头部外伤或脑血管破裂引起。
当血液或积液在硬脑膜下积聚时,会导致颅内压力增高,进而对脑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手术方法。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微创手术,相对于传统的开颅手术来说,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
手术前,医生会进行详细的术前评估,包括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以确定血肿或积液的位置和范围。
手术时,患者会被麻醉,医生会在头部标记钻孔点位,并进行头皮消毒。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使用专用的钻孔器具,在标记的点位上进行小孔钻孔,通常直径为1-2厘米。
然后,医生会将引流管插入到钻孔孔洞中,直达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位置。
引流管通过负压吸引,将血液或积液排出体外,以达到减轻颅内压力的目的。
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项技术要求较高的手术,需要医生具备良好的解剖学知识和操作技巧。
手术过程中,医生需要避开重要的脑血管和脑组织,以防止进一步损伤。
因此,选择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进行手术非常重要。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以确保手术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通常情况下,患者会留在医院观察一段时间,以便及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术后恢复期间,患者需要遵守医生的嘱咐,进行合理的休息和饮食,避免剧烈运动和劳累。
总的来说,硬脑膜下钻孔引流术是一种有效治疗硬脑膜下血肿或积液的手术方法。
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以显著减轻颅内压力,保护脑组织免受进一步损伤。
然而,由于手术操作的复杂性和风险性,患者在选择手术时应慎重考虑,并选择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康复计划,以促进恢复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

反 流 百 分率 和 最长 反 流 时 间明显 低 于传 统 手术 组 ,可 能 与管
反 流的作用 『 J ] .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 2 0 1 0 ,1 7 ( 5 ) : 4 1 8 — 4 1 9 . [ 2 2郭 】 明发 ,田界勇,魏大中 . 管状 胃 成 形术在胸 段食 管癌手术 中的应用
选择 2 0 0 9年 1 月一 2 0 1 2 年 1 O月 笔者所 在 医院 收治 的外伤 2 结果 2 . 1 两组获得颅 内减压时间 以及总住 院时 间比较 观察 组获 得颅 内减 压 时间 、总住 院时 间显 著短 于对 照组 ,
尸 < 0 . 0 5 ) ,见表 1 。 f 4 1 . 2 ± 2 . 9 ) 岁 。单侧 瞳 孔散 大者 2 3 例 ,双侧 瞳 孔散 大者 4 例; 差 异有 统计学意义 ( 表1 两组获得颅 内减压时间以及 总住院时间 意识 昏迷行 气管 插管 者 2 0 例。对 照组 :男 2 0 例 ,女 7 例 ,年
压血肿清除术 ,对 照组则人 手术 室行标 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 ,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 内减压 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 ,并在患者出 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
结果 : 观察组获得颅 内减压 时间、总住院时 间显著短 于对照组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 O . 0 5 )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 ,预后 良好的 比率高于对照组 , 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 < O . 0 5 ) 。结论 :外伤 性硬膜下血肿 伴脑疝形成 ,实施 床头钻孔引 流后实施开放去骨瓣 减压血肿清 除术能在最短 时间内解除颅 内
状 胃手 术组 降 低 胃分 泌 胃酸 面 积和 食 物滞 留时 间 ,从 而促 进
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体会

稳、尿失禁等症状均明显改善。
分流管堵塞1例,皮下 隧道感染1例,继发性癫痫1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 或缓解。
出院后39例患者均获随访6 ~ 18个月,末次 随访依据格拉斯哥(GOS)预后评分标准:良好29例,轻度残疾9例,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或植物生存病例。
3讨论外伤性脑水肿多由于颅内血肿压迫脑室及脑脊液 循环通路引起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从而导致脑室、脑 脊液循环通路受阻造成脑积水[2]。
依据颅脑外伤史并 伴有步态不稳、震颤性麻痹、小便失禁、痴呆等神经系统 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及颅脑C 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 结果,不难做出诊断。
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脑 室-腹腔分流术、蛛网膜下腔-腹腔分流术、内镜下第 三脑室造瘘术等。
其中脑室-腹腔分流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通过有效降低颅内压,缩小扩张的脑室,治疗效 果肯定。
且随着导管材料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该手术 方法的不断完善,脑室-腹腔分流手术已成为目前治疗 脑积水的首选方法。
我们对40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实 施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神经系统功能改善率高,并发症少,安全性高,效果可靠。
实施中注意:(1)应根据患者具体条件,合理选择 枕后侧脑室颞角或侧脑室三角区等入路。
(2)选择合 适的手术时机及适当的分流装置亦是手术成功的重要 前提。
作好围手术期准备,脑脊液常规生化检查,行腰 椎穿刺术放出脑脊液,明确有无症状的改善。
根据术前 腰穿测压情况选择不同压力分流管,避免造成分流过度 或分流不足等。
(3)术中要提高穿刺的准确性,并严格 无菌操作。
围手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并加强营养支持 治疗,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和提高手术效果[4]。
4参考文献[1]熊性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脑积水68例临床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 21(6) :57 -58.[2]陈红政.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46例临床观察[J]临床医学,2015, 35(2) :40 -42.[3]方黎晓,胡少玄,徐洪飞,等.侧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脑积水术后并发症临床观察[J].中华神经创伤外科电子杂志,2016, 2(1) :23 -25.[4]杨兵,陈登,黄前樟,等.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外伤性慢性脑积水64例分析[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06,11(3) :169-171.(收稿 2016-10-11)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体会郭锐钢河南延建县人民医院外科延津453200【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效果。
比较早期微创钻孔引流术与开颅去骨瓣血肿清除术治疗硬膜外血肿的效果

Q! 生 箍 24鲞箍 期 HENAN JOURNAL OF SURGERY Nay2018.Vo1.24.Nn 3 .
女 性 患者 所青 睐 J。但腹 腔 镜 甲状 腺 手 术需 特 殊设 备及器械 ,对术者的要求较高 ,学习曲线较长 ,故 目前难 以在临床普及开展 。而经颈前低领小弧形切 口行腺瘤 剥 除被 广 泛用 于单 发 甲状 腺腺 瘤 的治疗 中 ,且 取得 一 定 效果 。王伟 报道 ,采用该切 口治疗 良性 甲状腺结 节 ,可显著降低术中出血量 ,提高切 口美观度 ,缩短住院 时间 。其 主要 优势 有 :(1)一般 只需 作 2~4 em 的低 领 弧 形小 切 口 ,而且无 需 在 颈 部 皮 肤 戳 孔 放 置 引 流 ,术 后 切 口瘢痕小 ,且隐蔽 在颈部 的皮横纹 内,符合患者对美 观的要求。 (2)术 中皮瓣 游离 范 围小 、未 切断 颈前肌 群 、不需 处 理 甲状腺 血 管 ,仅 沿 腺 瘤 包 膜 钝 性 将 腺 瘤 完 整剥除,故创伤小 、用时短、出血少 ,不易损伤喉返神经 和 甲状旁腺 。有助于提高手术 的安全性 ,加速患者术后 恢复。(3)手术操 作简单 易掌握 ,无 需特 殊设备 及器 械 ,医疗 费 用较 低 ,便 于在基 层 医 院普及 开 展 。
河 南 西平 县人 目的 比较早期微创钻孔 引流术与开颅去骨瓣 血肿 清 除术治疗 硬膜 外血 肿 的效 果 。方 法 随机将 60例硬膜 外 血肿 患者分为 2组 ,每组 3O例 。观察组早 期实 施微 创钻 孔 引流 术 ,对 照组 给予 开 颅去 骨瓣 血 肿 清 除术 。回顾 性分 析 患者 的 临床 资料 。 结果 2组患者血肿一 次性 清除率 比较 ,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 (P>0.05);观察组手术 时间 、住 院 时间短于 对照组 ,术 后再 出血率低 于对 照组 ,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采取早期微 创钻孔引流术 治疗 出血量 少且无并 发脑 疝的硬 膜外血 肿患者 具有 手术创 伤 小 、术后恢 复快和再 出血率低 ,安全性 高。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慢性硬膜下血肿钻孔引流术操作规范
【适应症】
凡经CT、MRI或脑血管造影检查证实诊断,伴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症状者。
血肿属液体状态,包膜不甚肥厚,无钙化者。
【禁忌症】
肿量较小,未有颅内压增高或脑受压者。
【术前准备】
完善影像学检查,明确出血位置、范围及血肿密度。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体位:在局麻或全麻下,采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肩下垫枕,减少颈部的扭曲。
2. 钻孔:根据血肿位置,通常选择顶部钻孔引流,硬脑膜往往呈青紫色,质地较厚,十字切开硬脑膜及血肿壁层,将其切开即可见陈旧性血溢出。
3. 置管冲洗:用吸引器将流出的血肿慢慢吸除,然后将硅胶管置于血肿腔内,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直至流出的液体清亮为止。
4. 留管引流:以病人术后体位为准,将高位的导管退至距钻孔处3-4cm处、外接已排除空气的灭菌软塑料密封袋,缝合钻孔切口,将引流管缝扎固定在头皮上,引流管一般于术后3-5天拔除,先拔低位置管,后解开高位导管,以空针边吸边拔出,以排出囊腔内空气。
【注意事项】
1. 插入导管时要有一定的角度,冲洗时动作要轻柔,注意避免损伤脑实质。
年轻者脑复位较快,故不宜反复插管。
2. 病人拔管前平卧48小时。
3. 术后必须严密观察病人,必要时复查头颅CT,及时发现气颅和新的出血。
【手术后并发症】
1. 血肿复发或形成积液。
2. 引流管损伤脑组织或皮质血管。
3. 气颅。
4. 术后感染。
5. 癫痫发作。
标准外伤性骨瓣治疗急性硬膜下血肿23例分析

讨
论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一 般 发 病 急 骤 , 情 进 展 快 , 内 压 升 高 病 颅 急 速 。伤 情 严 重 者 预 后 差 , 原 因 不 仅 仅 由于 出 血 , 发 性 脑 其 继
水肿和脑梗死也是 造成 病情 进一步 恶化 的主要 因素 。临床救
治 时 , 间 紧 迫 , 采 取 合 理 的手 术 方 式 对 挽 救 病 人 生 命 和 预 时 而 后 起 着 决 定 性 的作 用 。 针 对 急 性 硬 膜 下 血 肿 , 统 的 手 术 方 式 较 多 , 人 路 主 要 传 其 是 采 取 血 肿 对 应 部 位 的 马 蹄 形 切 口 , : 颞 人 路 、 顶 人 路 如 额 颞
m , 口始 于 颧 弓上 耳 前 1e , 耳 郭 上 方 向 后 上 方 延 伸 , l切 m 于 至 顶结节 , 然后 转 至 距 正 中 线 1e 向前 至 额 部 发 际 缘 。 翻 转 肌 m
皮 瓣 向前 下 。钻 骨 孑 6个 , 一 孑 在 额 骨 颧 突 后 ( 键 孑 ) L 5— 第 L 关 L
等, 其人路存在一定 的不足之处 , : 如 视野 范嗣小 , 操作不便 , 不
能 彻 底 清 除 血 肿 及 失 活 脑 组 织 , 压 不 彻 底 , 些 都 在 一 定 程 减 这 度 上 影 响 了手 术 的 治 疗 效 果 。本 组 病 例 中我 们 均 采 用 了 最 早
于 1 m。手 术采取仰 卧位 ,切开 头皮 时静滴 2 %甘露醇 20 0m 0 5
4例 , 重残 2例 。
采用 标准 外伤性 大骨瓣 开颅术式 , 疗效 满意 , 总结如下 。
资料 与 方 法
一
、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64例临床应用体会

标准去骨瓣减压术64例临床应用体会摘要:重型颅脑损伤后发生恶性颅内高压,在药物不能控制时,去骨瓣减压术仍被作为减压治疗的重要手段,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较大范围内去头盖骨,减压窗面积更大,为处于高颅压的脑组织提供更大的缓解空间,本文对64例标准去骨瓣减压术患者总结。
关键词:颅脑损伤;标准去骨瓣减压术;临床应用随着交通事故、建筑意外等造成外伤增多,颅脑损伤患者也,同时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占颅脑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致死、致残率很高。
去骨瓣减压术仍被后作为常规强有力脱水治疗仍不能缓解的颅脑损伤造成的颅内高压时减压治疗的重要手术,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在较大范围内去头盖骨,减压窗面积更大,为处于高颅压的脑组织提供更大的缓解空间,日益受到重视。
我院2006 年 3 月-2014 年 02 月对 64 例重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现将救治及预后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64例,男45例,女19例,年龄4-71岁,平均年龄36.4岁。
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坠落伤16例,钝器伤12例,锐器伤1例。
1.2 临床表现:①术前昏迷者例,患者术前 GCS 评分 3-5分 16 例,6-8 分33 例,9-12 分 14 例,13 分以上 1 例;②瞳孔变化:无变化15例,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36例,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13例;③合并伤:颜面部损伤38例,四肢骨折 26 例,脊柱骨 2 折例,肺挫伤 10 例,④有颅底骨折 46例。
1.3头颅CT检查结果:患者术前头颅CT检查,显示硬膜外血肿 26 例,硬膜下血肿 18 例,混合型血肿 11 例,以上颅内血肿均>30ml,中线移位>5mm 并有脑室受压;单纯广泛脑挫裂伤、弥漫性脑肿胀9例。
1.4治疗:本组64例均行标准去骨瓣减压术,具体方法:①切口:起于伤侧颧弓上对耳屏前1cm处,向上平或向后超过冠状缝,到中线或中线旁2cm,顶部骨瓣成形旁开2-3cm,②骨瓣一般成游离骨瓣,颅骨钻孔3-5个,依次为颧弓耳屏前1cm,同侧旁开正中线 2-3cm 1-3 个,额骨颧突一个,顶部骨瓣必须旁开2-3cm,前达颞窝及额骨颧突后界,下界平颧弓,咬除蝶骨嵴深部和颞骨鳞部的下缘,使前、中颅窝底显露,后达乳突,成 10-12cm×12-16cm 大小的骨瓣,③去除骨瓣,弧形或星形剪开硬脑膜,清除颅内血肿及坏死的脑组织,彻底止血,40例作脑膜减张缝合,④留置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管,1-3天拔出,术后预防感染、止血、脱水、神经营养处理,以及对症支持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价值探讨目的:探讨钻孔引流并标准去骨瓣减压在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中的临床
价值。
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行床头钻孔血肿引流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结果:观察组获得颅内减压时间、总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预后良好的比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外伤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形成,实施床头钻孔引流后实施开放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能在最短时间内解除颅内压迫,提高患者预后。
标签:钻孔引流;标准去骨瓣减压;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
脑疝形成是神经外科常见的一种急症,对脑疝治疗方法主要是开颅清除血肿或挫裂脑组织加去骨瓣减压术[1],但是对于病情十分危重,进展较快的脑疝形成患者,快速解除颅内高压对生命中枢的压迫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措施,本研究主要针对脑疝形成患者实施紧急钻孔减压,之后联合开颅血肿清除术抢救外伤性颅内血肿并脑疝形成患者,并探讨其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1月-2012年10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外伤性硬膜下血肿脑疝形成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其中观察组男21例,女6例,年龄36~68岁,平均(41.2±2.9)岁。
单侧瞳孔散大者23例,双侧瞳孔散大者4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0例。
对照组:男20例,女7例,年龄35~68岁,平均(41.3±2.8)岁。
单侧瞳孔散大者22例,双侧瞳孔散大者5例;意识昏迷行气管插管者21例。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瞳孔状态以及意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气管插管下完成手术,术中行自体血回收技术,其中观察组在患者进入急诊科后即请脑外科医师行床头的钻孔血肿引流,并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对照组则仅在完善术前准备后送入手术室行标准去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并在患者出院时统计患者预后。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进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获得颅内减压时间以及总住院时间比较
2.2 两组患者GOS预后评分比较
3 讨论
脑外伤后急性硬膜下血肿并脑疝形成者,大多合并有大脑皮质小动脉出血以及严重的脑挫裂伤,患者病情进展极快,且来势凶猛,往往于受伤后数小时内均处于昏迷并且意识状态出现逐渐加重的趋势,颅内压的迅速上升,其在较短的时间内出现脑疝,往往预后不佳,而手术清除颅内的血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的目的,是救治成功、提高患者预后的关键[2]。
为短时间内减轻脑受压及脑疝症状,笔者所在医院实施的床头快速钻孔血肿引流术,在最短的时间内引流血肿,达到降低颅内压目的,为下一步开放手术彻底清除颅内血肿赢得宝贵时间,通过快速钻孔引流,一部分患者原本散大的瞳孔有一定程度的缩小且患者的意识状态有所好转,同时床头钻孔引流术操作相对简单,并且能迅速起效,有效缓解甚至解除了脑疝危象[3-4],为临床上充分减压手术争取了较多的时间,结合标准的去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减压术,术中取出的骨窗大且位置较低,具有视野清晰,有利于血肿和失活脑组织的彻底清除以及直视下的止血操作,而且对于蛛网膜下腔内的血性液体还具有较好的引流冲洗作用,并且术后还能相对增加颅腔容积,也具有一定的减压作用。
总结临床经验:在实施床头钻孔引流术时尽量在患者出现一侧瞳孔散大时进行钻孔减压,把握治疗时间是提高患者预后的保证,切忌待双侧瞳孔散大后再进行,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机,钻孔前根据CT或MRI检查结果,尤其是CT检查所示的血肿最厚部位进行钻孔,一般效果较好,并且在术中尽量缩短操作时间,对于存在意识障碍的患者一般可以不需要局部麻醉,且在切开头皮时可不用彻底止血,但术中一定要严格无菌操作,钻孔成功后置入引流管引出部分血肿液体,达到减轻脑组织受压和脑疝症状的目的,钻孔引流后使用少量纱布敷盖且不必加压包扎以免影响引流效果[5]。
参考文献
[1]张继承,曲鑫,韩韬.标准大骨瓣开颅联合水冲脑疝复位法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小脑幕切迹疝中的临床效果[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1,20(11):1198-1200.
[2]陈克兴,鲁连记.超早期钻孔引流治疗急性硬脑膜下血肿伴脑疝的临床研究[J].西部医学,2011,23(3):488-490.
[3]操廉,王林风,李庆阳.急性硬膜下血肿伴脑疝患者的救治经验[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2,17(2):113-114.
[4]李成,程亭秀.急诊钻孔减压术在急性硬膜外血肿伴脑疝中的应用[J].中国民康医学,2006,18(21):961-962.
[5]薛志伟,周建安,何伟坚.开颅手术前微创穿刺减压救治脑疝期外伤性颅内血肿42例分析[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7,6(12):1278-1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