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炼油概念与原理20160520-徐春明

合集下载

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基础知识

第一章基础知识1.1 石油及石油产品基础知识1.1.1 石油化学组成石油是烃类和非烃类的复杂混合物,外观是一种流动或半流动的粘稠液体,颜色大部分是暗色(褐色至深黑色),比重一般介于0.8—0.98之间。

石油的元素组成主要是碳和氢,碳含量为83—87%,氢含量为11—14%;此外还含有硫、氮、氧和微量的氯、镍、钒等元素,其总含量不过1—5%,这些元素以碳氢化合物衍生物形态存在于石油中。

石油的化学组成主要是烃类和非烃类化合物。

烃类主要包括烷烃、环烷烃、芳香烃,一般未发现烯烃,而炔烃也极少发现,不饱和烃一般存在于石油二次加工产品中。

非烃类主要包括含硫(如硫醇、硫醚、噻吩)、含氧(如环烷酸、苯酚)、含氮(如吡咯、吡啶)化合物以及胶状、沥青状物质和一些微量元素。

石油中硫存在形态有:元素硫、硫化氢、硫醇、硫醚、环硫醚、二硫化物、噻吩及其同系物。

元素硫、硫化氢及低分子硫醇都能与金属作用腐蚀金属设备,统称为活性硫化物;硫醚是石油中含量很大的硫化物,随着馏分沸点升高而增加,硫醚对金属没有作用,属中性液体;二硫化物含量较少,不与金属作用,也是中性,但其热稳定性差,受热后可分解成硫醚、硫醇或硫化氢以及烃类;噻吩及其同系物是芳香性杂环化合物,具有较高的热安全性。

硫对石油加工及其产品应用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对金属设备的腐蚀最为严重,同时硫还是某些金属催化剂的毒物。

石油元素组成中氮含量一般在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大约有一半以上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石油中含氮化合物可分为碱性氮化物(吡啶、喹啉、胺)和非碱性氮化物(吡咯、吲哚)。

氮化物的存在影响重质油的深度加工。

石油中含氧量一般在千分之几范围内,均以有机化合物形式存在,大部分集中在胶质、沥青质中。

这些含氧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中性氧化物两类,酸性氧化物有环烷酸、脂肪酸以及酚类,总称为石油酸;中性氧化物有醛、酮等,含量极少。

石油中氧化物以酸性氧化物为主。

含氧化合物对石油加工和产品应用不利,对金属设备以及有色金属腐蚀很大。

炼油催化裂化理论知识

炼油催化裂化理论知识

第二部分基础理论知识第二章炼油催化裂化理论知识2.1概述2.1.1催化裂化发展过程1938年4月6日年世界上第一套固定床催化裂化工业化装置问世,这是炼油工艺的重大发展,然而它存在一系列无法克服的缺点:设备结构复杂,操作繁琐,控制困难。

要克服固定床的缺点,需要两项革新,即催化剂在反应和再生操作之间循环和减小催化剂的粒径。

第一项革新结果出现了移动床,两项革新的结合得到了流化床。

本世纪40年代相继出现了移动床催化裂化和流化床催化裂化装置。

60年代中期出现的分子筛型催化剂带来了重大突破,成为催化技术发展的里程碑。

我国第一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是由前苏联设计并于1958年投产的。

1964年建成第二套,以后我国自己开发了流化催化裂化装置,故以后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就不再建设了,这两套移动床催化裂化装置也于80年代改为流化催化裂化装置。

我国流化催化裂化的发展始于60年代,1965年5月5日,我国第一套0.6Mt /a同高并列式流化催化裂化装置在抚顺石油二厂建成投产,标志着我国炼油工业进入一个新阶段。

30多年来,我国流化催化裂化在炼油工业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目前仍在发展。

到1993年底统计我国催化裂化装置的能力为5000余万吨/年,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随着石油资源的短缺和原油日趋变重,流化催化裂化在加工重质原料方面也取得了进展。

催化裂化掺炼渣油,提高轻质油收率最为显著,我国经过“六五”重大技术攻关,攻克了再生器的内外取热设施,渣油雾化技术,提升管出口快速分离技术,抗重金属污染催化剂等一系列技术难关。

目前,我国渣油催化裂化技术已发展成多种形式,有带内外取热的单段再生,不带取热的两段再生,带外取热的两段再生等。

到1993年底,石化总公司50套催化裂化装置,已有33套掺炼了渣油,掺炼量达到919万吨,渣油掺炼比达到了24.38%,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渣油转化装置对提高轻质油收率,增加经济效益,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尽管催化裂化装置具有漫长的历史,但他远非一个完整的技术。

炼油工艺基础知识

炼油工艺基础知识

炼油工艺基础知识目录:第一章石油及其产品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第一节石油的化学组成一、石油的外观性质二、石油的元素组成三、石油的烃类组成四、石油的馏分组成五、石油的非烃组成第二节石油及其产品的物理性质一、密度和相对密度二、蒸气压三、沸点与馏程四、特性因数五、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六、粘度七、低温性能八、闪点、燃点和自燃点九、油品的其它物理性质第二章石油产品的使用要求和规格指标第一节燃料一、汽油二、柴油三、喷气燃料四、燃料油第二节溶剂油一、航空洗涤汽油二、溶剂油三、6号抽提溶剂油第三节润滑油一、润滑油的分类二、发动机润滑油三、机械润滑油四、电器用油五、专用润滑油六、齿轮油七、液压油第四节润滑脂一、润滑脂的分类和组成二、润滑脂的主要理化性质和使用性能第五节蜡、沥青和石油焦一、蜡二、沥青三、石油焦第三章石油炼制概述第一节原油的分类一、工业分类法二、化学分类法第二节原油加工方案一、原油加工方案的基本类型二、重油加工方案——组合工艺技术简介第三节炼油装置主要设备一、流体输送设备二、加热设备三、换热设备四、传质设备五、反应设备六、容器第四章原油的常减压蒸馏第一节原油的预处理一、原油含盐含水的影响二、原油脱盐脱水的基本原理第二节原油的常减压蒸馏一、原油蒸馏的基本原理及特点二、原油蒸馏的工艺装置第五章催化裂化第一节催化裂化的工艺特点及基本原理一、催化裂化工艺过程的特点二、催化裂化的化学原理三、催化裂化催化剂第二节催化裂化工业装置一、生产中几个常用的基本概念二、催化裂化装置的工艺流程三、渣油催化裂化四、催化裂化催化剂再生技术第三节催化裂化装置的主要设备一、提升管反应器及沉降器二、再生器三、单动滑阀及双动滑阀四、取热器第四节催化裂化技术的发展一、催化裂化技术进步的推动力二、催化裂化工艺新技术第六章催化重整第一节催化重整在石油加工中的地位一、催化重整工艺的发展空间二、影响催化重整工艺发展的其他因素第二节催化重整的基本原理一、催化重整的主要化学反应二、催化重整的原料油三、重整催化剂第三节催化重整工业装置一、工业装置的类型二、典型工艺流程三、连续重整四、催化重整反应器第四节重整工艺技术的主要进展一、采用新型催化剂和催化剂分段装填技术二、低压低苛刻度连续重整工艺(LPLSCCR)三、灵活高效的催化重整工艺(0ctaIlizing)四、低压组合床重整工艺五、逆流移动床重整工艺六、末反再生式重整工艺七、我国催化重整工艺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七章加氢精制和加氢裂化第一节加氢精制一、加氢精制的基本原理二、加氢精制工艺装置第二节加氢裂化一、加氢裂化的基本原理二、加氢裂化工业装置第三节加氢裂化工艺技术的发展一、加氢裂化新技术二、加氢催化剂进展第八章石油的热加工过程第一节热加工过程的基本原理一、热加工过程的裂解反应二、热加工中的缩合反应第二节减粘裂化一、减粘裂化的发展过程及其在重油加工中的地位二、减粘裂化工业装置第三节焦炭化过程一、概述二、延迟焦化第九章炼厂气加工第一节气体精制一、干气脱硫二、液化气脱硫醇第二节气体分馏一、气体分馏的基本原理二、气体分馏的工艺流程第三节烷基化一、烷基化的基本原理二、烷基化的工艺流程第四节叠合一、叠合的基本原理二、叠合的工艺流程第五节甲基叔丁基醚工艺一、合成MTBE的基本原理二、合成MTBE的工艺装置第六节异构化工艺一、异构化的基本原理二、烷烃异构化的工艺流程三、影响异构化汽油质量的主要因素第十章燃料油品的精制第一节酸碱精制一、酸碱精制的基本原理二、酸碱精制的工艺流程第二节汽油、煤油脱硫醇一、抽提氧化法脱硫醇二、固定床催化氧化法脱硫醇三、铜一13X分子筛脱硫醇四、分子筛吸附精制五、第二代催化汽油无碱脱臭工艺第十一章润滑油生产第一节溶剂精制一、溶剂精制的基本原理二、溶剂精制基本生产过程三、影响溶剂精制的主要操作因素四、溶剂精制工业装置第二节溶剂脱蜡一、溶剂脱蜡基本原理二、溶剂脱蜡工业装置第三节丙烷脱沥青一、丙烷脱沥青基本原理二、丙烷脱沥青工业装置第四节白土精制一、白土精制基本原理二、白土精制工艺流程第五节润滑油加氢一、加氢补充精制二、加氢处理三、临氢降凝四、润滑油加氢工艺新进展第十二章油品添加剂与调合第一节油品添加剂一、燃料油品添加剂二、润滑油添加剂第二节油品调合第十三章石油化工生产简介第一节石油化工原料一、石油化工原料的选择二、石油化工原料的制取第二节石油化工主要产品及其生产方法简介一、基本有机原料二、合成材料参考文献。

炼油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炼油工艺学 第一章 绪论PPT课件

被誉为“工业血液”,是重要的能源和优质的化 工原料。石油能左右世界经济,对世界经济产生 全方位、多层次的重大影响。同时又是不可再生 的宝贵资源
石油产品与人们的衣食住行息息相关
石油工业是国家的基础工业(或支柱产业)、举足
轻重
中国石油、石化两大集团 拥有的资产占全国总资产 的十分之一,所缴税款占 全国总税收的四分之一
10.08.2020
《炼油工艺学》
5
石油是什么?
1983年第11届世界石油大会正式提出对石油、原油、 天然气等名词的定义:
石油(Petroleum):指气态、液态和固态的烃类混合物, 具有天然性状
原油(Crude Oil):指石油的基本类型,常压下呈液态,其 中也包括一些液态非烃类组分(天然的液态烃类混合物)
10.08.2020
《炼油工艺学》
12
目前石油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20%(煤炭占70%)。 据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二十年中国对石油及其产品的 需求将呈快速增长趋势。预计到2020年,石油在我国总能 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上升至26% ,世界仍将保持目前 ~38%水平
煤炭、石油、天然气资源人均可采储量:
10.08.2020
《炼油工艺学》
14
亿桶
10000
9000
8000
7000
6000
5000
4000
3000
2000
1000
0
1980
1985
1990
1995
2000
世界石油探明储量(亿桶)图
10.08.2020
《炼油工艺学》
石油探明储量
15
石油加工前景广阔
直到今天,仍然没有哪一种产品或产业, 能像石油那样持久地影响着全球的政治、经济、 军事战略和国家安全

炼油工艺学PPT课件 第十章 催化裂化 第二节 石油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

炼油工艺学PPT课件 第十章 催化裂化 第二节  石油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

20112011-2-11
炼油工艺学
12
2.烃类的催化裂化反应机理
以上分析了催化裂化过程中几种主要的化学 反应,但只描述了反应的最终结果,并未涉及反 应进行的历程。因此,仍无法解释裂化气体中为 什么C3、C4烃比较多?这就需要从反应机理中去 寻求答案
20112011-2-11
炼油工艺学
13
一组试验数据: C16烷烃热裂化与催化裂化产物中C数分布
CH 3 CH 2 CH 2 CH 2 CH 2 C H 2 CH 3 CH 2 CH 2 CH 2 C H 2 CH 3 CH 3 C (CH 3 ) CH 2 CH 2 CH 3
⑤ 正碳离子将H+还给催化剂,本身变成烯烃,反应终止
反应温度:500℃ 产 物 热裂化 C1 53 C2 130 12 C3 60 97 单位: mol/ 100mol 十六烷 C4 23 102 C5 9 64 C6 24 50 C7 16 8 C8 13 8 C9 10 3
催化裂化 5
两种裂化产物分布的差别反映了反应机理的截然不同
20112011-2-11 炼油工艺学 14
20112011-2-11
炼油工艺学
22
气-固非均相催化反应过程
外扩散 内扩散 吸附 反应 脱附 内扩散 外扩散
20112011-2-11
反应先决 条件
原料分子由主气流扩散到催化剂外表面 原料分子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内表面 原料分子在催化剂内表面吸附 原料分子反应生成产物 产物分子从催化剂内表面脱附 构成表面化学反应 产物分子从催化剂内表面扩散到外表面 FCC反应的控制步骤 产物分子由催化剂外表面扩散到主气流
第二节

炼油基础 - 基本概念部分

炼油基础 - 基本概念部分

目 录1、天然石油是什么? (1)2、从化学组成看,原油由哪些元素组成? (1)3、石油馏份中烃类分布有何规律? (1)4、原油中硫以什么形态存在? (1)5、原油中氧及其馏分以什么形态存在? (1)6、原油中氮以什么形态存在? (2)7、什么是油品的比重和密度?有何意义? (2)8、什么是油品的粘度?有何意义? (2)9、什么是油品的馏程?有何意义? (3)10、什么是油品的闪点?有何意义? (3)11、什么是油品的燃点? (3)12、什么是油品的自燃点? (3)13、表明油品易燃、易爆性的特征指标有哪些? (3)14、什么叫泡点?什么叫露点? (4)15、反映油品热性质的物理量有哪些? (4)16、什么叫热焓?它与油品的哪些因素有关? (4)17、什么叫比热? (4)18、什么叫汽化潜热? (4)19、什么是油品的酸值和酸度?有何意义? (4)20、什么叫十六烷值? (5)23、什么叫凝固点? (5)24、什么叫“相”? (5)25、什么叫“相平衡”? (5)26、什么叫回流比?回流比的大小对塔的操作有何影响? (5)27、什么是蒸馏? (6)28、什么是实沸点蒸馏? (6)29、什么是恩氏蒸馏? (6)30、什么是平衡汽化? (6)32、一个完整的精馏塔应具备什么特征? (6)33、精馏塔的进料状态有几种? (7)34、蒸馏分离过程的必要条件有哪些? (7)35、传热的基本方式与特征是什么? (7)36、传热系数的物理意义是什么? (7)37、什么是稳定传热? (8)38、流体在管内有哪几种基本流动形态?如何判定? (8)39、什么叫环烷烃? (8)40、什么叫烷烃?表示方法是怎样的? (8)41、什么叫烯烃?它的表示方法如何? (8)42、什么是催化剂?催化作用的特征是什么? (8)43、什么是活化能? (9)44、什么是催化剂活性?活性表示方法有哪些? (9)45、什么是催化剂失活?失活原因有哪些? (10)46、什么是催化剂的选择性? (10)47、催化剂中毒分哪几种?分别叙述 (10)48、如何评价催化剂强度的好坏? (11)49、什么是催化剂的比表面?简述比表面的重要性。

炼油及炼油基础知识

炼油及炼油基础知识

粘度与温度的关系
油品的粘温性质:油品的粘度随温度的 升高而减少,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
粘度指数:它是衡量润滑油粘度受温度 影响变化程度的一个相对比较指标.
其它物理性质
一、低温流动性
油品在低温下失去流动性的原因 有两个,含蜡量极少的油品,当温度降 低时粘度迅速增加,最后因粘度过高 而失去了流动性,变成为无定形的玻 璃状物质,这种情况称为粘温凝固; 对于含蜡较多的油品来说,油品冷却 时,油中所含的蜡就逐渐结晶出来,当 析出的蜡逐渐增多形成一个网状的 骨架后,将尚处于液体状态的油品包
5 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炼油厂逐步 智能化
炼油企业要在普及DCS集中控制的基 础上,发展管控一体化系统.应用信息技 术进行原油资源的选择和分配,生产过程 的优化控制,油品的在线调合,按照供应 链管理搞好现代物流配送,使炼油企业进 一步智能化.管控一体化将改变炼油厂的 管理模式,大大提高生产过程的控制和管 理水平.
国外最大的炼油厂规模高达4085万吨/年,平 均规模540万吨/年,我国最大的炼油厂规模高达 1600万吨/年,平均规模378万吨/年.
3、炼油技术水平
目前我国总体炼油技术水平已经达到或基本达到 世界先进水平.
1〕 工艺水平
最有代表性的是催化裂化及家族工艺技术 〔MGG、DCCI、DCCII、干气制乙苯、还有 正在开发的HCC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 它炼油工艺技术基本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 平.
各种直馏产品的馏程范围
汽油 40—200℃; 灯用煤油 180—300℃ 轻柴油200一300℃: 喷气燃料 l 30一240℃ 润滑油350一500℃; 重质燃料油>500℃
密度和相对〔比重〕密度
油品的密度和相对密度在生产和储运中 有着重要意义.相对密度与原油或产品的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有关.

分子炼油概念与原理20160520-徐春明

分子炼油概念与原理20160520-徐春明
平上更精确地裁剪原油的碳链,做到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
分子炼油就是从分子水平来认识石油加工过程、准确预测产 品性质,优化工艺和加工流程,提升每个分子的价值,实现 “宜烯则烯、宜芳则芳、宜油则油”的生产理念。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分子炼油”
石油加工:分子组合与转化(2013年)---中国石油大学 (Molecular Combination & Conversion---MCC)
521.6
m/z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世界最高分辨的21T FT-ICR MS 美国高磁场国家实验室 2014.06成功安装 美国能源部资助一千八百万美金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521.3982 [13CC37H51N-H]-
521.4017 [13CC34H55NS-H]- 521.4000 521.4034 [C35H54O3-H]- [C32H58O3S-H]-
m/z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石油分子组成的模型化 必要性

组成
实验
模型
实验分析无法获取全部的组成信息 详细组成信息的数据量太大,难以管理 数学表达的需要
有限检测 信息 分子组成 模型回归 分子组成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石油 仪器分析技术
烷烃 环烷烃 芳香烃 复杂杂念


“分子管理”
是“石油组学”在炼油和化工领域的实践
实现“分子炼油”的技术途径 相对前面两个概念更侧重技术层面,但不单纯是一项技术, 而是解决方案。是从分子水平实现炼化增效的组合技术方案。
一种从分子水平实现石油化工整体增效的组合技术方案,主 要内容包括: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化学组成,揭示分子组成 与物理性质的内在关系,掌控调和及分离过程中分子走向与 分布,掌握化学加工过程的分子转化规律,实现分子组成及 转化规律的模型化,将基于分子组成的理论模型应用于炼化 过程的决策优化、运营优化及生产优化的各个层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质量指标
92号 92 87 720~775 10 2.7 0.3 0.8 15 … 95号 95 90
SOx NOx
PM 2.5
环保压力大,油品清洁化趋势加重
油品质量要求日趋提高,巨大挑战
炼化过程需要把握产品质量及加工链条,实现精确管理!
0. 前言
为什么要进行分子管理?
石油公司本质上卖的是分子; 分子决定油品性质,也决定其市场、价格以及利润;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分子管理”
是“石油组学”在炼油和化工领域的实践
实现“分子炼油”的技术途径 相对前面两个概念更侧重技术层面,但不单纯是一项技术, 而是解决方案。是从分子水平实现炼化增效的组合技术方案。
一种从分子水平实现石油化工整体增效的组合技术方案,主 要内容包括:从分子水平认识石油化学组成,揭示分子组成 与物理性质的内在关系,掌控调和及分离过程中分子走向与 分布,掌握化学加工过程的分子转化规律,实现分子组成及 转化规律的模型化,将基于分子组成的理论模型应用于炼化 过程的决策优化、运营优化及生产优化的各个层面。
抽样 PDF参数 基团贡献 混合性质计算
全局优化算法 (模拟退火/遗传)
不 满足
2.2 石油大学近期工作
分子管理底层软件框架
Molecular Modeling Toolbox for Petroleum Complex System
基础分子矩阵操作及绘图 CUP-SOL分子构建 分子反应网络自动生成 反应动力学模型编写器 分子物理化学性质计算 分子组成模型构建及求解 反应网络可视化及分析 分子转化模型求解器
2.2 石油大学近期工作
CUP SOL Vector
A6 A4 A2 AA N6 N5 N4 N3 N2 N1 1 2 1 0 0 0 0 0 0 0 H 0 Me AN NN RN NS 0 0 0 0 0 RS NO RO KO CO 0 0 0 0 0 Ni 0 V 0
质谱技术的重大突破
--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技术
超高分辨率:实现不同分子组成化合物的完全分离 超高质量精确度:通过质量确定分子元素组成
FT-ICR MS
--分辨率较传统高分辨质 谱提高10倍以上
76 Peaks
521.1 521.2 521.3 521.4 521.5
Resolution = 950,000 @ m/z 521
链烷烃 一环环烷 二环环烷 三环环烷 烷基苯 茚满或萘满 茚类 萘 萘类 苊类 苊烯类 三环芳烃
7.1 4.1 1.9 0.3 3.6 1.7 1.3 0.9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正构烷烃
异构烷烃
一环烷烃
二环烷烃
碳数
碳数
碳数
碳数
三环烷烃
四环烷烃
五环烷烃
六环烷烃
碳数
碳数
碳数
碳数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Penderson使 用高温气相色 谱分析多种原 油重组分发现 质量分布符合 指数分布 (1992)
Petti和Trauth 等拓展了γ分 布在石油中的 应用范围 (1994)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课题组 Froment 研究组 Klein 研究组 Exxonmobil
代表性研究成果 单事件动力学 蒙特卡洛法石油分子集构建 SOL(结构导向集总)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石油分子组 成规律
信息减少
部分石油组成信 息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分子层面的反应过程模拟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重要特征:化学基础
石油分子组成具有连 续性,服从统计分布
规律
Flory利用γ分 布拟合高分子 质量分布 (1936)
Whitson利用γ 分布拟合原油 分子质量分布 (1990)
汽油 航煤 柴油 燃料油 重油
产品需求 原油曲线
180 300 400 500 650 Normal Boiling pt 1000 1300
paraffins naphthenes benzenes benzo-thiophenes naphthalenes di-benzothiophenes phenanthrenes pyrenes chrysenes benzo-pyrenes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分子炼油”
没有人对分子炼油做出清晰的定义 对石化过去十多年的生产实践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 分子炼油是一种理念,倡导从分子水平考虑炼油过程
2006,何鸣元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提及这一概念; 2011,白春礼院士再次向科学世界记者解释“分子炼油”
一方面是从分子水平上了解和区分原油,另一方面就是从分子水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广义“分子管理”概念
从分子组成与转化层面理解和优化炼化过程的所有活动

石油分子组成与转化机理 分离、调合过程中不同分子的走向与分布 各种转化工艺过程的转化规律 基于分子组成的催化剂设计与机理分析


基于分子组成的“三废”处理
生产过程中与油气相关的故障诊断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H
A6 A4 A2 AA N6 N5 N4 N3 N2 N1 H Me AN NN RN NS RS NO RO KO CO Ni V
Sidechain Building Blocks
R
R RBr
H
RH RRN RRS RRO RKO RCO
由ExxonMobil SOL拓展而来,增加了许多基团使得更能代表石油分子具体结构; • 对结构进行了更详细的限定,更符合石油化学的实际情况; • 耦合基团和分子拓扑两个层级,兼顾模型复杂度及直观性; • 根据已有的分析数据,规定基团结合法则,产生分子更确切及准确;
S
S
S
S
S
S
S
S
0. 前言
分子管理是当前世界石油化工发展的方向 分子管理 = 分子炼油 ≈ 石油组学
从分子层次认识石油组成及转化规律,进行模拟和管理,实现高 效精准的石油加工过程优化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Petroleomics
“石油组学”
在精细分析出石油组成基础上,研究石油化学 组成与其物理、化学性质及加工性能的关系。
521.6
m/z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世界最高分辨的21T FT-ICR MS 美国高磁场国家实验室 2014.06成功安装 美国能源部资助一千八百万美金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质谱法
521.3982 [13CC37H51N-H]-
521.4017 [13CC34H55NS-H]- 521.4000 521.4034 [C35H54O3-H]- [C32H58O3S-H]-
[C36H58O2-H]-
SH4 vs C3
[C33H61O2S-H]- △ m = 3.4mDa [C35H70O2-H]-
521.394
521.398
521.402
521.406 m/z
521.10
521.20
521.30
521.40
521.50
m/z
200
300
400
500
600
700
800
900
基于分子管理的生产优化示意图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研究范畴
认识分子组成
• 石油不同馏分有什么分子? • 分子的组成结构特点是什么样的?
预测分子性质
• 哪些分子对产品性质起关键作用? • 什么是“好”分子?什么是“差”分子?
模拟分子转化
• 分子是怎么转化的,规律是什么? • 如何实现用模型描述分子转化过程?
• 专门针对石油体系的分子转化过程模拟工具箱;
• 完全自主产权,所有代码均由课题组人员编写完成;
• 丰富的拓展性,将来将与分子模拟软件及流程模拟软件连接;
2.2 石油大学近期工作
分子管理底层软件框架
新型分子及转化描述语言 CUP结构导向集总(CUP-SOL)
Core Building Blocks
优化转化链条
• 为原料分子量身订造加工路线 • 为目标分子量身订造工艺条件 • 实现最大原子经济性
2. 分子管理理论与方法基础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方法
2.2 分子组成构建技术 2.3 分子性质预测方法 2.4 分子反应网络构建及求解方法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
碳数 5 8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60 80 100 沸点 36 126 174 271 344 402 450 490 525 554 620 678 715 理论异构体 3 18 75 4347 3.66105 3.67107 4.11109 4.931011 6.241013 8.221015 2,211022 1.061031 5.921039
C30H62 MW:422
2.1 石油分子组成分析---色谱法
汽油---可精确分析!200余种化合物
0
10
(min)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Time (min)
70
80
90
100
0
10
20
30
40
50 60 Time (min)
70
80
90
“中国石油炼化企业总工程师培训班”
2016-5-20
北京,昌平
炼化分子管理:概念与原理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纲
0. 前言 1. 分子管理的概念 2. 理论与方法基础 3. 应用举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