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计时法教案_1
24小时计时法教案

24小时计时法教案第一篇:24小时计时法教案24小时记时法教学目标: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正确进行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换算。
联系生活经验初步掌握一些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能正确解答一些求经过时间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发展推理能力。
在认识24时记时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体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得某一时刻。
教学难点:经过时间的计算。
教学方法:讨论法、尝试法、练习法、讲授法等。
教学措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活动。
重视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文化价值。
注重帮助学生建立时间观念。
第1课时24时记时法的认识授课时间:教学内容P49~52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进行24小时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化,体会24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
3.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与讨论,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的某一时刻,能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能进行两种记时法的相互转化,正确认识零点。
教学具准备:课件一套、钟面、电视报、学校作习时间表教学过程:一、引入1、课前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电视吗?最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它是在什么时候播出的?2、下面我们就先来看一段。
(屏幕出现节目预报)找到你最喜欢看的节目了吗?是在什么时间播出的?咦?怎么会有17:00呢?(就是下午5:00)你是怎么知道的?二、展开1、初步认识24时记时法。
下面就让我们跟随时间老人的脚步,伴着时针的转动,先来看看时间是怎样匆匆走完一天的旅程的。
(1)(课件显示钟面时间)新的一天开始了,现在是几时?(夜里12时)讲述:夜里12时就是第二天的0时。
四年级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1

四年级数学教案——24时计时法1一日是多少小时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板书课题)1.教学24时计时法。
(1)说明:1天也就是1日,1日的时间就是晚上)1昼夜。
(一个白天和一个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的(出示教具钟面)时针正好走两圈。
(从12时起,演示两圈)想一想,一日共多少小时?(2)演示:第一圈从夜里12时(出示钟面:钟面上是12时),也就是0时起,夜里1时、2时、3时、middot;....middot;上午8时、9时、middot;....middot;(演示)至,中午12时,是12小时。
提问:这是从夜里12时起走了几圈?现在是什么时候的12时?经过了多少小时?第二圈再从中午12时走,下午1时、2时、3时、......晚上8时、9时、......(演示)再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
提问:第二圈是从中午12时到什么时候的12时?也是经过了多少小时?提问:谁来说一说,在一日里,钟表上的时针走了怎样的两圈,共多少小时?追问:一日等于多少小时?(板书:1日=24小时)指出:从夜里12时起,走一圈正好是中午12时,是12小时;再走一圈到午夜12时又走了12小时,共24小时。
所以1日等于24小时。
(3)认识24时计时法。
说明:像上面这样分上午几时和下午几时来记时的方法,通常叫做普通计时法。
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为了记时方便,不使上午和下午时间混淆,一般都采用的是从0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
就是把时针走第二圈时,时针所指的钟表上的数分别加上12:下午1时叫13时、下午2时叫14时。
那么,下午3时是几时?......下午6时是几时?......晚上10时叫几时?......晚上12时叫几时?24时也就是第二天的几时?指出:像这样的。
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板书:从。
时到24时的记时方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与普通计时法比,上午的时刻相同,下午的时刻要把普通计时法的时刻数加上12。
24 时计时法(教案)

24 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24小时计时法,能够正确读懂时间。
2、培养学生对于时间的观念和时间的概念,提高学生的时间感。
3、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例如自觉眨眼,多张嘴巴等等。
教学重难点:1、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
2、掌握分、秒的转换及相对应的时间。
3、对于时间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式教学法2、导入式讲解法3、示范式实践教学法4、小组讨论式教学法5、练习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学生有多长时间一个小时?2、请求一个志愿者读出他/她手表上的时间,并以此类推,让其他学生报出当前时间。
二、基础讲授(15分钟)1、向学生介绍24小时计时法,指出“AM”和“PM”时间的概念。
2、讲解24小时计时法与12小时计时法之间的区别。
1)12小时制:“上午”: 12:00 a.m. 至 11:59 a.m.“下午”:12:00 p.m. 至 11:59 p.m.2)24小时制:00:00 至 23:59。
3、对于小时数非常大的时间的表现,例如凌晨1点表达为“01:00”等等。
4、张开双手,由两手形成12小时制与24小时制之间的转换,引导学生快速的掌握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之间的转换。
5、让学生思考一下,如果“9:00 am”加上12小时是什么时间?提示学生“9:00 pm”。
三、实践演练(15分钟)1、老师出示24小时时间,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12小时制,并说出该时间的上午还是下午。
2、老师出示12小时时间,要求学生将其转换为24小时制。
3、学生利用24小时时间说出他们通常做某件事情的情况。
例如:我通常在上午六点之前起床。
晚上七点后是休息时间。
4、分组讨论,让学生讨论一下选手跑步所用的时间是否能在其班级的花丛区内跑完,并在一定的时间限制内计算出其路径长度。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让学生快速回答以下问题:a)8:00 am的24小时制是?b)12:30 pm的24小时制是?c)早上六点半的时间是?d)晚上七点十五分的时间是?e)下午两点四十五分的时间是?2、让学生在一定的时间限制下,完成下列运算:a)把50秒转换为分钟,再转换为小时。
24小时计时法教案精华3篇

24小时计时法教案精华3篇24小时计时法教案篇1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时、分、秒,并在实际生活中积累了年、月、日方面的感性经验,有关年、月、日方面的知识,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内容中,有了形成较长时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向学生介绍有关年、月、日等时间单位和24时计时法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在编排上有以下特点1、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学具的作用,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掌握。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放手让学生探究。
3、组织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教学目标:1、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以及平年、闰年各有多少天。
2、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重点难点:学生能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会用24时计时法。
能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关键:教学中注意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平年、闰年的基本含义以及相互关系。
教学建议: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时间。
2、为学生创设自主建构知识的活动和思考空间。
3、重视直观教学,充分发挥钟表模型等教具、学具的作用。
24时计时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2、初步理解时间和时刻的意义,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热情。
重点难点: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学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教学准备:钟面、情景图第三课时制作年历教学内容:活动课制作年历教学目的:通过让学生制作年历,让他们能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平润年的知识,并且让学生我国的一些节日,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及动手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过程:一、引入同学们,平时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几号,怎么办?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年历呢?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年历好不好?二、活动要制作一个年历有哪些步骤呢?师生共同总结:要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教师手把手教24小时制计时的数学教案

教师手把手教24小时制计时的数学教案计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特别是在需要准确确认时间的时候,就需要对时间进行计算和应用而得出准确的结果。
对于学生来说,学会时间计算也尤为重要,因为在学校生活中需要经常与时间打交道。
今天我要分享给大家一份教师手把手教24小时制计时的数学教案。
一、知识目标1.能够理解24小时制计时法的概念和含义2.能够将时间转换为24小时制表达3.能够进行24小时制计算二、教学方法1.演示教学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实例,让学生理解24小时制计时法的概念和转换方法。
2.问答互动法: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考、互动交流,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三、教学过程1.导入问:你们每天都会接触到时间,大家知道时间是如何计算的吗?2.概念讲解我们来了解一下24小时制计时法。
24小时制计时法是指一天被分成24小时,每小时被分成60分钟,每分钟被分成60秒,一周一年都是按照这个方法计算时间。
24小时制计时法广泛应用于世界各地的军事、民用和科技领域。
3.讲解转换方法例如,我们现在需要将下午7点30分转化成24小时制表达。
我们将7点30分转换为19点30分。
因为下午7点在24小时制中就是晚上7点,加上12小时就是晚上19点。
我们需要把30分钟转换为小数点的形式。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19.5。
如果需要将时间转换为12小时制表达,我们只需要将24小时制的时间减去12,这就是12小时制的时间了。
4.练习请大家做以下练习,并写出答案:1.你在早上10点15分起床,到下午3点30分你已经过去了多少时间?2.如果现在是晚上8点45分,15小时后是什么时候?3.你在考试中用时1小时30分钟,你需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完成这场考试?4.下午3点45分减去早上9点15分等于多长时间?5.如果现在是上午9点,再过5小时是几点?6.总结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什么是24小时制计时法,学习了如何将时间转换为24小时制表达,并进行了各种练习。
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1)[修改版]
![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1)[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ac2260dd88d0d232d46a3e.png)
第一篇:_《24时计时法》教学设计(1)《24时计时法》教案教学目标:1.在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的活动中,经历了解24时计时法的过程。
2.了解24时计时法,知道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关系,会进行两种计时法之间的转换。
3.感受24时计时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生活能力。
课前准备:教材中的电视节目预报表放大在一张纸上,中央电视台1台当天12点以后的电视节目预报表放大在一张纸上。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的年龄思维方式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时间单位是比较抽象的计量单位。
小学低年级学生只能理解和掌握那些与他们的实际生活最接近的时间单位,如我们每天在钟面上都能看到的时、分等。
学生在每天日常生活中,看节目预告、作息时间表等,已经接触到了24时记时法的时间表示方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使学生能够很快进入到新课程的学习中。
在练习的设计中,也紧密地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很重要。
教学重点使学生会用24时计时的方法表示时刻.教学难点正确区分时间与时刻,并能计算一日内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师生谈话,通过学生喜欢的电视节目播出时刻的话题引出电视节目预报表。
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看什么电视节目?你知道它在什么时刻播出吗?学生可能说出:●我喜欢看中央14台的《动画大放映》,播出时刻是下午4:30。
●我喜欢看《新闻联播》,播出时刻是晚上7:00。
●新闻联播的时间也叫19点。
师:我们从哪儿可以知道电视播出的时间呢?学生可能会说:●看电视节目预报就能知道电视播出的时间。
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电视节目预报。
我们一起来看中央电视台电视节目预报表。
课件展示电视节目预报表。
师: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电视节目预报表,看一看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认真去读电视节目预报表。
二、24时计时法1.交流从电视节目预报表中了解到的信息,初步了解24时计时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 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六单元第二课 24小时计时法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24小时计时法的基本概念,能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2. 培养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表示一天中的时间。
引出24小时计时法。
2. 探究新知(1)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钟表,了解钟表上时针、分针、秒针的运行规律。
(2) 讲解24小时计时法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时间。
3. 实践应用(1) 出示一些时间,让学生用24小时计时法表示。
(2)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
4.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了解学生对24小时计时法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评价和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完成《同步练习》中与本节课相关的练习题。
2. 观察家里或学校的钟表,用24小时计时法记录一天中的时间。
六、板书设计1. 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运用24小时计时法解决实际问题。
七、课后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2.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3. 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是否需要针对个别学生进行辅导?八、教学建议1.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反应,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进度。
2.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个性化的辅导和指导。
3. 结合实际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24小时计时法。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探究新知”部分,特别是24小时计时法的概念和表示方法的讲解。
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核心,学生能否理解和掌握24小时计时法,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实践应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四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四篇小学三年级数学《24时计时法》教案模板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52页内容。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在认识年月日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24时计时法,并用24时计时法来表示时刻,在能力上要求学生能够对知识进行迁移,培养善于思考、发现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并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熟悉场景,认识24时计时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意识。
教学重点:24时计时法的意义教学难点:24时计时法与普通计时法的互化。
教学突破: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大课堂的容量,将抽象知识形象化,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加深学生对24时计时法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钟面模型、卡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引入新课。
1.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老朋友,(课件出示图片)2.话说一天猪八戒收到了一张请柬,打开一看,(课件演示)兹定于6月10日7时在瑶池举行蟠桃宴,请天篷大元帅届时光临!王母娘娘6月9日3.原来是王母娘娘要请他赴宴。
这下可把他乐坏了,第二天天还不亮,他就一个骨碌爬了起来,匆匆赶往瑶池去赴宴,可是他从早上一直等到晚上7时,瑶池的大门才姗姗打开。
4.这是怎么回事呢?5.请柬上的时间该怎么修改呢?(课件演示:晚上7时)6.一天中原来有两个7时,那一天中还有两个几时呢?(学生回答)7.下面咱们把同学们说的这些时间按先后顺序排一排。
首先要先弄清楚一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谁知道?(学生回答) 大家都见过这个场面吗?(课件出示春晚倒计时场面) 这是年三十的晚上春晚倒计时的场面,当时针和分针同时指向12的时候,旧的一天结束了,新的一天开始了。
8.利用活动钟表熟悉普通计时法,丰富感知。
(播放活动钟表课件) 夜里的12时就是一天的开始,接下来就是凌晨1时,凌晨2时……。
夜里12时,这一天就结束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24小时计时法教案二次备课栏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家庭作业:教学反思:2二次备课栏第 2 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第 2 课时简单的经过时间计算授课时间:教学内容:P5355 教学目标:授课时间:教学内容:P5355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计算经过时间教学难点:计算横跨两天的时刻之间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1 / 10一、引入 1、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下列时刻下午 2 时是()上午 8 时是()晚上 10 时是()夜里 2 时是()下午 5 时半是()凌晨 4 时 20 分() 2、用普通记时法表示下列时时刻 19 时是() 12 时是()24 时是() 8 时是() 22 时 40 分() 13:50 是() 3、引入⑴出示节目表⑵问:从节目表上说说六一剧场是几时播出?几时结束的?如何计算它的播放时间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简单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展开 1、讨论计算方法。
二次备课栏 2、教师板书计算过程。
16 时-14 时=2 小时 2、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的时间。
⑴问:你还想知道哪个节目的播放时间?⑵师生共同进行计算。
强调书写的格式要求。
⑶小结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3、独立找到你喜欢的节目算一算它播放的时间指名板演,及时校对纠误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 1 出示题目,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每天的借书时间分成了几段?应该怎样求出每天借书的时间呢?学生尝试练习,再集体讨---------------------------------------------------------------最新资料推荐------------------------------------------------------ 论。
2、想想做做 2 提出观察要求:图中有几家不同的商店?它们各自的营业时间是从几时到几时?分别分成了几段?尝试完成各商店的营业时间,并组织讨论交流。
3、想想做做 3 出示题目,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后独立算一算。
评讲交流做法和想法。
四、总结说一说你的收获,你是怎样计算经过时间的?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弹:王老师从北京坐火车回上海,坐火车一共用去 15 小时,到达上海的时间是 10时 28 日上午 9 时,你知道王老师从北京乘坐火车是什么时间开出的?板书设计:简单的时间计算16 时-14 时=2 小时答:六一剧场播放 2 小时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家庭作业:教学反思:4二次备课栏第 3 课时练习课第 3 课时练习课授课时间:教学内容:3 / 10授课时间:教学内容:24 时记时法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 24 时记时法和普通记时法的区别及换算方法,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进行一些有关经过时间的简单计算。
教学重点:能熟练进行 24 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教学难点:能够计算经过的时间教学过程:一、引入我们已经学习了 24 记时法与普通记时法的互换以及计算经过的时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利用我们所学的新本领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有信心吗?二、展开(一)连一连上午 9:00 下午 3:00 晚上 8:30 凌晨 0:30 15:00 20:30 9:00 0:30 说一说两种记时法互换的方法(二)、计算经过时间 1、8: 0015:40 2、9:3022:---------------------------------------------------------------最新资料推荐------------------------------------------------------ 00 指名说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三)判断 1、下午 3 时用 24 记时法是表示 13 时() 2、上午 10 时用 24 时记时法表示还是 10 时()二次备课栏 3、24 时表示晚上 12 时,还表示凌晨 0 时() 4、小华 7 时 20 分从家出发去学校,7 时45 分到学校,小华在路上用了 25 分钟。
() 5、从上午 8:00 到下午 8:00 是 10 小时()三、实际应用 1、下面是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商场:9:0020:30 超市:6:3021:00 歌厅:12:00次日 2:20 分别计算三家商店的营业时间各是多长?哪家营业时间最长?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集体交流讨论。
重点讨论第三种情况的解题思路。
5 / 102、想想做做 P54.4 题目中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小星的睡觉时间分布在几天里?怎样计算?3、想想做做 5 出示火车时刻表,问:从这张列车时刻表张你了解到哪些信息?给我们提出了什么问题?运行和停靠是什么意思?小组讨论后指名回答。
问:从这张火车时刻表上,你还能知道些什么?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在班级里说说想法 4、巩固提高(1)小红妈妈晚上 10 时上班,工作 8 小时下班,小红妈妈第二天几时下班?(2)一辆汽车上午 7: 00 从如东出发,行驶 1 小时 30 分到达南通,到南通时是几时几分?(3)小新上午 7:30 到校,11:40 放学,下午 1:30 到校,4:40 分放学,他全天在校时间是多少?(4)小明去少年宫,路上用了 35 分钟,到达时是 13 时 35 分,他几时出发。
四、总结 1、说一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阅读资料,拓展知识阅读你知道吗?中的画面和文字,让学生读一读。
谈话:阅读了这段文字,你了解到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什么?谁能给大家介绍更多的知识?希望同学们课后继续查阅资料,多渠道地收集信息,把了解到的知识讲给大家听。
---------------------------------------------------------------最新资料推荐------------------------------------------------------ 弹:一列火车上午 8 时 30 分从甲站开出,下午 4 时半到达目的地,途中停车 1 小时,这列火车在路上行驶了多少时间?火车每小时行驶95 千米,这列火车行驶了多少千米? 板书设计:24 记时法(练习课) 6二次备课栏学生板演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家庭作业:教学反思:二次备课栏第 4 课时周末一天的安排第 4 课时周末一天的安排授课时间:教学内容:授课时间:教学内容:P5657 教学目标:1、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 24 时记时法的认识,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2、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进一步建立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安排作息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7 / 10教学重点:进一步掌握求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体会 24 时记时法在生活里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的周末一般是怎么度过的? 2、指名回答。
3、师:看来大家的周末生活还真师丰富多彩呀,这一节课我们就来运用刚刚学过的知识一起来探讨怎样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才能让我们的周末过得既充实又有意义。
4 板书课题。
二、展开 1、播放课件,了解时间表中的小姑娘周末生活。
2、谈话:小华也师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这是她上周末一天的生活,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受? 8二次备课栏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看来小华周末的生活安排得丰富多彩,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她制定的具体的作息时间表。
3、出示主体图,谈话:从这张作息时间表中你获得了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4、出示下面问题:---------------------------------------------------------------最新资料推荐------------------------------------------------------ 小华做家务用了多长时间?做作业呢?小华到新华书店购书用了多长时间?小华参观动物园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几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小华制作航模的时间是从下午几时几分到几时积分?一共用了多长时间? 5、师:上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说说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结果。
(小组讨论) 6、师: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啊?(班级交流)三实践应用,自我提高 1、谈话:从小华的周末一天的时间安排中,你觉得小华师怎样的一位同学?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2、如果让你来安排周末一天的生活,你有什么好的创意?(启发引导合理安排时间:既要要有学习劳动的时间,还要有娱乐休息的时间。
) 3、同学们独立自制一张详细的时间安排表。
4、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反馈。
四、总结。
同学们,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同样多的时间,希望大家都能珍惜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弹:1、一列火车 4 月 2 日 16:30 开出,4 月 3 日 17:00 到达目的地,这列火车共行了多长时间?这列火车每小时行9 / 10100 千米,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李叔叔给路边的梧桐树修剪枝叶,每 8 分钟修剪一棵梧桐树,从 15:15 开始到16:51,李叔叔一共可以修剪多少棵梧桐树?板书设计:作业设计:1、课堂作业:2、家庭作业:教学反思:二次备课栏。